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第27卷第1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01.27No.12008年1月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Jan.,2008

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康建荣1’2

(1.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地表产生采动裂缝的4个阶段及其形成过程机制,揭示采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1)地表采动裂缝使得地表下沉呈现出非连续性移动特性,并在凹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减小;

在凸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增大。(2)采动裂缝会使山区地表沿坡体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值增大,增大的量值与坡体形态及与采空区相对位置、表土层特性有关。(3)采动裂缝的产生会改变水平变形的性质:在拉伸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值减小或转变为压缩变形值;或在压缩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或压缩变形值减小情形,并且会使拉伸变形区域的拉伸变形值增大,压缩变形区域的压缩变形值增大。

关键词:采矿工程;沉陷;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采动裂缝

中圈分类号:TD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915(2008)01—0059—06

ANALYSISOFEFFECTOFFISSURESCAUSEDBYUNDERGRoUNDM【ININGoNGROUNDMoVEMENTANDDEFoRMATIoN

KANGJianron91’2

(1.SchoolofGeodesyandGeomatics,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2.InstituteofMiningTechnology,Ta眵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眵uan,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Basedonin—situdata,thefourstagesoffissuresandthemechanismofgroundmovementanddeformationcausedbyundergroundminingareanalyzed.Theresultsaredrawnasfollows.(1)Subsidenceisshownofdiscontinuousmovement,anditiSfoundinconcaveregion:thegroundsubsidencedecreases。butincreasesinconvexregion.(2)Thefissurecanincreasethedisplacementalongwiththemountainslopedownrampdirection,andtheincreaseisrelatedtoslopeform,positionofgob,andcharacteristicsofsurface.(3)Thefissurecarlchangethehorizontaldeformationproperties.Itcanreducetensilestrainorincreasethecompressionstraininthetensilestrainregion,orreducecompressionstrainortensilestrainincompressionstrainregion,orincreasestrainintensileorcompressionregions.

Keywords:miningengineering;subsidence:mountainousregion:movementanddeformation:fissurecausedbyundergroundmining

1引言

我国大约有1/3的煤矿位于山区,如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四川、湖南、贵州等重要产煤地有相当数量的矿山位于山区,由于山区的地形起伏,开采煤炭资源对地表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平原地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开采地下煤炭资源使地表产生

收藕日期l2007—03—28;修回日期t2007—05—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406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KJBl70131)

作者■介l康建荣(1966一),男,博士,1988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jrkang@263.net

万方数据

?6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

大量的裂缝(见图1--4)u】,这些采动裂缝不仅破坏了土地,而且使得山区地表坡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滑坡等矿山环境灾害,因而在山区,地表

采动裂缝是引起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古交嘉乐泉矿1208一-,121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

站实测资料分析了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图l黄土峁顶部采动裂缝‘11

Fig.1

Fissures

intheloesshilltopduetomining【1】

图2黄土坡地上的塌陷裂缝‘1I

Fig.2

Subsidencefissuresintheloesshillsidefields【11

图3黄土坡地上的裂缝和崩塌…

Fig.3

Fissureandcollapseintheloesshillsidefields【1】

图4黄土坡地上出现的倒台阶裂缝Ⅲ

Fig.4

Reversestepfissuresin

theloesshillsidefields【1】

现场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山区地下煤层开采

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情况十分复杂,开采产生的

地表裂缝与煤层的地质采矿条件、覆岩性质、覆岩

产状、地表地形和地貌(包括地表倾角、倾向、微地

貌特征和松散层结构特性)、采动程度、坡体形

态、地表岩(土)性质、浅层构造和弱面状态等因素有关【2 ̄16|。为了能够充分掌握开采影响下的山区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开采影响下裂缝产生的机制和规律研究是十分关键的。

目前,国内外在山区地表移动规律方面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1)总结了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特征及分布规律;(2)根据地表移动观测线获取的

实测数据建立预计模型【1’2】,在该模型中考虑了地

表趋势面倾角、地表倾斜方向角、地表特性系数等与山区地形特性相关的参数。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mJ看,对采动地表裂缝仅是

以开采裂缝角来描述采动裂缝的范围,没有分析裂

缝角与开采程度、上覆岩层岩性、地形地貌特征等

因素的关系。而现有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主要以观测线数据分析而得出的经验型模型,特别

是其中参数在选择时的客观规律性不足,另外观测

线的建立是以主断面为基础的,而在山区实质是不存在这一理论上的主断面,因而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质上开采影响下的山区地表移动是三

维向量,其移动变形与采动程度、工作面与地表点

的相对位置、上覆岩层的走向倾向分布及岩石力学

特性、地表地形(坡度、坡向、微地貌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用二维观测数据分析三维移动向量必然

会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开采在地表产生裂缝,地表移动和变形呈现非连续性。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

已有成果也是建立在连续移动变形的基础上,故与

现实情况不符。因此,分析开采影响下地表采动裂

万方数据

第27卷第1期康建荣.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缝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规律,为山区矿区环境

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

有着重要理论意义‘161。

2采动裂缝的产生过程

开采影响传递到地表后,在地表产生移动,由于地表点之间的移动量不均衡,从而在其内部产生变形,当其拉伸变形超过其抵抗变形能力之后,地表产生裂缝。通过调查分析,地表采动裂缝的产生可分为如下4个时期:

(1)移动变形积累期。工作面开采后,其上覆岩层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当开采面积还没有达到使上覆岩层产生破坏断裂前,地表中形成较小的移动变形量,采动影响也较弱,这时一般不会产生裂缝,故称为移动变形积累期。

(2)裂缝产生期。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其顶板岩层垮距超过其极限后发生断裂,并使移动破坏过程向上逐步传递到地表,这时地表移动变形量逐渐增大,且地表点之间的不均衡移动量尤为突出,当不均衡移动量产生的变形量超过地表抵抗变形的能力之后,地表产生裂缝,这时裂缝的宽度及延伸长度也相对较小,其位置一般出现在开采边界的外侧。

(3)裂缝扩展期。当地表产生裂缝之后,随着开采面积的进一步增大,地表裂缝也会进一步扩展,但由于山区地形的影响,裂缝的扩展一般在山顶部位较大,而在山谷部位相对较小。

(4)裂缝闭合期。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开采工作面与裂缝位置的距离超过了开采影响范围,这时原先张开的裂缝随着地表移动变形的逐渐稳定而产生一定闭合。当开采活动停止一定时问后,裂缝也逐渐稳定到一定宽度和范围内。

3地表采动裂缝形成过程机制分析

地下煤层开采后,顶板岩层在初次断裂前发生弯曲下沉,其力学模型如图5所示【1川。图5中:g@)为顶板所承受的上覆岩层作用力,即上覆岩层的自重应力;qo@)为煤层对顶板岩层的反作用力,它是由于顶板弯曲下沉引起的煤层弹塑性变形形成的反力;h为顶板岩层厚度;b为从煤壁到顶板岩层移动为零的距离,根据分析可取b=0.4风(风为平均采深);f为顶板初次断裂前的开采长度;z为岩层体

tIlttttttttttttttt●

zI

I:荛薯重瀵采空区莨i誊瓣X

qoO)

qo(x)

—.b.—

一l

—I—b—l

—'—

一一l一一l

图5顶板初次断裂前力学模型‘101

Fig.5Mechanicalmodelforroofbeforeinitialcaving【1o】力,即Z=弘

由于这时顶板岩层还没有断裂垮落,上覆岩层仅是弯曲下沉,故传递到地表的移动变形量还很小,地表处于移动变形积累期。

当工作面开采达到一定面积后,其顶板岩层的垮距超过其极限后发生断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开采侧的顶板岩层成为悬臂梁(或悬臂板),而在开切眼侧的岩层在第一次断裂后应力转移到其上面岩层,使得上面的岩层又成为固支梁(或固支板),其一侧在开切眼上方,另一侧在工作面侧的悬臂岩层上方,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侧的岩层悬臂梁的不断发生破断,其上的岩层固支梁当超过其极限垮距后再次发生破断,该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开采活动停止,此时的力学模型如图6所示[101。

图6中:矽,妒j分别为在开切眼侧和工作面开采侧的岩层断裂角;b,,b,分别为从开切眼侧和工作面开采侧到顶板岩层移动为0的距离,根据分析可取b1=2.52HgM(M为采厚),b2_--O.4凰;qli(x),如∞分别为开切眼侧和开采侧上覆岩层不同层位上的应力分布,其分布形式随工作面向前推进而发生变化;L为开采长度;£。,为煤层直接顶的悬臂长度;L。。为某一层位岩层的悬臂长度。

根据项板初次断裂后力学模型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上覆岩层每次的断裂长度不完全相同,上层位与下层位岩层的断裂长度也不相同,往往是下层位的几个周期性断裂形成上层位岩层的一次断裂,这种周期性断裂也使得这部分岩层移动变形呈跳跃式变化,当断裂垮落过程逐步传递到地表后,在地表形成剧烈的不均衡移动,而这种不均衡移动会产生水平和垂直拉应力,水平拉应力使地表在水平方向拉开,形成裂缝宽度,垂直拉应力则使地表在垂直方向拉开,形成裂缝落差,从而在地

万方数据

?6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生

t’’tttt’t’ttttt

1半打1、、

Iz广丁1一r丁丁几丁几了锻T丌

-.;“孚1丁如公厂『1一厂丁订T丌书2;1号。.。

虹n厂。姐n公。3一.

%万\

k,气∽

17I

Lb1

.L

b2

1Z

图6顶板初次断裂后力学模型‘10】

Fig.6

Mechanicalmodel

forroof

afterinifiMcaving【10】

表产生裂缝,这就形成了裂缝产生期。随着岩层垮落的进一步发展,地表裂缝也逐渐发展增大,这就是裂缝扩展期。当开采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后,

在开始产生裂缝的区域已不再受到开采影响,这时

在岩层及地表白重作用下,其内部应力形成重新平衡过程,在该过程中,地表裂缝特别是张开裂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闭合,这就形成了裂缝闭合期。

采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

影响

当地表产生开采裂缝后,会影响地表移动变形

的分布规律。为了分析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影响,选择了古交嘉乐泉矿1208~121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见图7)较典型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观测资料绘制的曲线见图8。在实地观测

中,A8~A9(见图8(a))点间有一槽形塌陷裂缝(参见

图2的左上部),A11"-一A12点间有较大裂缝(参见图2右下部),A13~A14点之间也有裂缝贯穿。

(1)采动裂缝对下沉的影响

从图8(a)中可以看出,采动裂缝对下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采动裂缝会改变下沉曲线的分布形态。②在山顶部位和坡体上部区域(见图8(a)中的

A8~A13点区域、A17~A20点区域)的下沉值比相

对于平地的计算值增大,增大的量值与开采程度及点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有关。③由于裂缝产生后使

得坡体上部区域向下部区域挤压,从而在坡体的下

部区域和沟谷部位产生压缩变形,使得这些部位(见

图8(a)的A14~A17点区域)的下沉值比对应于平地

的计算值减小。④采动裂缝的产生会使下沉曲线

比例尺:1:2000单位:m

图7嘉乐泉矿1208~121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

Fig.7

Observationstations

on

theworkingfaces1208—1210

ofJiMequanCog

Mine

出现波折(见图8(a)中的A9,A10,A13点)。

由此可知,在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时,开采

产生的地表裂缝对下沉值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由图8(a)可知,在整个区域内,对应于平地的下沉预计计算值呈一条光滑曲线,表现出连续移动的特性,但由于地表采动裂缝的产生,使得实际的下沉曲线出现波折形态,呈现出非连续性移动的特

性,并反映出山区地表移动的特征:在凹形地貌部

位,山区地表下沉值减小;在凸形地貌部位,山区

万方数据

第27卷第1期康建荣.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63?

薹。

誉:

0200300400500

距A1点的距离,m

Ⅳ。一实测下沉值;w一预计平地下沉值;AW=W’一w

(a)下沉值

。.乏戈…二…}……}:======二==={磊丝毒蓑========二}======::}:

三三囊;弋未一;:攀三兰李享

E……~一i……~!!::j:::::::::::::蔑::::::::::}兰左:

!~……一;……~…j……一…千一蔫:…一iiii≤面

g50

富30

星10

迥一10

地表下沉值增大。

(2)采动裂缝对水平移动的影响

从图8(b)中可以看出,在A6点之前,实测水平移动与对应于平地的计算值基本一致,但A7~A16点间的实测水平移动值远大于对应于平地的预计计算值,这说明了在位于A8~A9点间的槽形塌陷裂缝(见图2的左上部),使得沿坡体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值增大,增大的量值与坡体形态及与采空区相对位置、表土层特性有关。在A17~A20点问,由于在A18~A19点间产生的裂缝影响,使得这些部位产生了沿坡体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值,而这个区域相应于平地的预计计算值为O。由此可知,采动裂缝会使山区地表产生沿坡体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由于采动裂缝在不同部位的大小及分布不同,因而对水平移动的影响也不相同,使得水平移动曲线产生曲折变化,但总体水平移动值大小呈现在一定范围内。

(3)采动裂缝对水平变形的影响

从图8(c)中可以看出,采动裂缝对水平变形的影响可分为2种隋况:①采动裂缝的产生会改变水平变形的性质,即在拉伸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值减小或转变为压缩变形值;或在压缩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或压缩变形值减小情形。②采动裂缝使得拉伸变形区域的拉伸变形值增大,压缩变形区域的压缩变形值增大。一般情况下,在山顶部位和坡体的上部区域内,采动裂缝会使拉伸变形增大;在充分采动区内水平变形值不为o,其量值大小与地形形态等因素有关。

古交矿区的实测资料表明,当黄土层地表受拉伸水平变形值达到1~5mm]m时,地表就产生裂缝。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地表会形成动态裂缝区域,动态裂缝开始宽度为2~10mm,间距为4~10m,随着水平拉伸变形值的逐渐增大,地表裂缝的宽度也不断增大,动态裂缝宽度也增大到60~80mm,落差增大到30"--'50mm,且大致呈弧形平行于工作面。动态裂缝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会形成永久性拉伸裂缝,裂缝的宽度一般达100~400rain,落差达100~400mm。由于存在较大宽度和落差的地表裂缝,因而必然会改变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值的分布形态。

山区地表在采动后由于裂缝而产生的附加水平移动和下沉包括2个部分:裂缝直接和间接产生的附加水平移动和下沉。采动裂缝产生的附加水平移动和下沉,与裂缝宽度、地表倾角、采动影响系数、表土层特性(内摩擦角仍压缩模量E和侧压系数句有关。由于采动裂缝的产生,会使地表点的移动变形量及分布形态产生变化。

5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采动裂缝的产生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有较大的影响:

(1)地表采动裂缝的产生,会改变下沉曲线的分布形态,使得下沉呈现出非连续性移动的特性,并在凹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减小;在凸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增大。

(2)采动裂缝会使山区地表沿坡体下坡方向的

万方数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矩

水平移动值增大,增大的量值与坡体形态及与采空

区相对位置、表土层特性有关。

(3)采动裂缝的产生会改变水平变形的性质:

即在拉伸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值减小或转变为压

缩变形值;或在压缩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或压缩

变形值减小情形,并且会使拉伸变形区域的拉伸变

形值增大,压缩变形区域的压缩变形值增大。

(4)采动裂缝可在山区地表产生附加水平移动

和下沉,包括2个部分:裂缝直接和间接产生的附

加水平移动和下沉,其值与裂缝宽度、地表倾角、

采动影响系数、表土层特性(内摩擦角仍压缩模量

E和侧压系数m有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i]【2][3】[4】[5】[6】[7】康建荣,何万龙,胡海峰.山区采动坡体地表变形及坡体稳定性分

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KANGJianrong,HE

Wanlong,HUHaifeng.Analysisofthemounminsurfacedeformation

andslopestabilityduetoundergroundmining]M].Bering:China

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2.(inChinese))

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

开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ChinaCoalIndustry

Bureau.Thebuilding,thewaterbody,therailroadandthemainwell

lanecoalcolumnremainssupposeswithpressesthecoalmining

regulations]M].Beijing:ChinaCoalIndustryPublishingHouse,2000.

(inChinese))

梁明,王成绪.厚黄土覆盖山区开采沉陷预计[J].煤田地质与勘

探,2001,29(2):44—47.(LIANGMing,WANGChengxu.Prediction

ofminingsubsidenceinmountainareaoverlaidwiththickloessbed[J]

CoalGeologyandExploration,2001,29(2):44—47.(inChinese))

谢飞鸿.开采沉陷山区地表变形可视化分析系统[J]兰州交通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6):73—75.(XIEFeihong.The

analysissystemofmountainareagroundofminingdistortionin

compute]J].Journalof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2003,22(6):73—75.(inChinese))

王金庄.开采沉陷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J]矿山测量,2003,

(3):1—5.(WANGJinzhuang.Researchonsometheoriesandtechnical

problemsregardingmining-inducedsubsidence]J].MineSurveying,

2003,(3):1—5.(inChinese))

王晋丽.山区采煤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硕士学位论

文][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5.(WANGJinli.Researchon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originofgroundfissurefromminingin

mountainarea[M.S.Thesis][D].Taiyuan:TaiyuanUniversityof

Technology,2005.(inChinese))

刘守华,董津城,徐光明,等.地下断裂对不同土质上覆土层的工

程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1):1868—1874.(LIU

Shouhua,DONGJincheng,XUGuangming,eta1.Influenceon

differentoverburdensoilsduetobedrockfracture]J].ChineseJournal

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5,24(11):1868—1874.(in

Chinese))

【8]任伟中,白世伟,孙桂凤,等.厚覆盖岩层条件下地下采矿的地表

及围岩变形破坏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24(21):3935—3941.(RENWeizhong,BAIShiwei,SUN

Guifeng,eta1.Researchondeformation

andsubsidencecharactersof

groundandsurroundingrockinducedbyundergroundminingunder

thick

covering

terrain

by

modeltest]J].ChineseJournalofRock

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5,24(21):3935—3941.(inChinese))

【9】缪协兴,陈荣华,浦海,等.采场覆岩厚关键层破断与冒落规律

分析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8):1289—1295.(MtaO

Xiexing,CHENRonghua,PUHai,eta1.Analysisofbreakageandcollapse

ofthick

keystrata

aroundcoalface]J].ChineseJournalofRock

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5,冰8):1289—1295.(haChinese))

[10]康建荣,王金庄.采动覆岩力学模型及断裂破坏条件分析[J]煤炭

学报,2002,27(1):16—20.(KANGJianrong,WANGJinzhuang.The

mechanicalmodeloftheoverburdenrockunderminingandthe

【11]

[121

[13】

brokenconditionanalysis]J].JoumalofChinaCoalSociety,2002

27(1):16—20.(inChinese))

蒋建平,高广运.地下工程引起的不均衡地表沉陷分析[J]煤炭学

报,2003,28(3):225—229.(JIANGJianping,GAOGuangyun.

Analysis

ofnon—uniformsettlementatthegroundinducedby

undergroundengineering]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03,

28(3):225—229.(inChinese))

毕忠伟,丁德馨.地下开采对地表的破坏与防治[J]安全与环境工

程,2003,10(3):54—57.(BIZhongwei,DINGDexin.Envkonmental

destruction

by

surfacesubsidenceduetomininganditsprevention]J].

Safety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3,10(3):54—57.(inChinese))

吴侃,靳建明,戴仔强,等.开采沉陷在土体中传递的实验

研究[J】煤炭学报,2002,27(6):601—603.(wuKan,JINJianming,

DAIZiqiang,eta1.Experimentalstudyonthetransmitofthemining

subsidenceinsoil[J].JoumalofChinaCoalSociety,2002,27(6):

601—603.(inChinese))

[14】刘玉洁,聂忠权,张骏,等.断裂错动引起上覆土体的破裂效应

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78—80,89.(LIUYujie,NIE

Zhongquan,ZHANGJun,eta1.Studyon

the

rupturingeffectof

overlyingsoillayercausedbyfaultinginbedrock]J].Journalof

Highway

andTransportation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5,22(9):

78—80,89.(inChinese))

[15】何晖,王云虎,陈翔,等.渭北采动沉陷区地表裂缝规律及村

镇抗变形民宅设计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2(3)

249—255.(HEHui,WANGYunhu,CHENXiang,eta1.Researchon

surfacecracksinWeibeiminingsubsidenceareaandanalysisof

anti-deformationresidencedesign]J].JournalofXi'anInstituteof

Technology,2002,22(3):249—255.(inChinese))

[16】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

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41—144,149.(XUJialin:QIAN

Minggao.Studyandapplicationofmining-inducedfracture

distributioningreenmining]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

andTechnology,2004,33(2):141—144,149.(inChinese))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