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英文)、选择、判断、简答、设计性问答(最后一节)

第六章DNA和RNA结构

1、DNA构建模块(DNA building blocks):碱基(Base)、核苷酸(Nucleoside)。

核苷酸是DNA基本的构建模块。

2、DNA的全称:脱氧核糖核酸

3、DNA的4种碱基:嘌呤(Purines):Adenine (A)、Guanine (G)

嘧啶(Pyrimidine):Cytosine (C)、Thymine (T)

碱基具有形成异构体的能力是DNA合成时出错的普遍来源。

4、DNA的结构特点:

一条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旋转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以磷酸二酯键为基础构成规则的不断重复的糖磷酸骨架组成的多核苷酸链。

双螺旋的两条链具有互补的序列,方向相反。

5、决定DNA双链稳定性的因素:

①氢键贡献于双螺旋的热动力学稳定性;

②双螺旋堆积时碱基间的相互作用(π-π共轭)对双螺旋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6、DNA双螺旋有大沟和小沟(Minor and Major grooves),这是由碱基对的空间几何结构所决定的。

大沟(Major groove)富含丰富的化学信息。

7、双螺旋的多重构象:A型(RNA双螺旋与其类似,右手螺旋)

B型(最接近生理状态,右手螺旋)

Z型(左手螺旋)

8、变性(Denaturation):当DNA溶液温度高于生理温度(接近100℃)或者pH较高时,互补的两条链就会分开,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杂交(Hybridization):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DNA或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杂交分子的过程。

复性(Annealing/renature):当变性的DNA热溶液缓慢降温,DNA的互补链又可重新聚合,形成规则双螺旋,称为复性。

熔点(Tm (melting point)):吸收值增加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9、DNA超螺旋结构的解除是靠拓扑异构酶实现的。

10、RNA的不同种类及作用:

①mRNA作为基因和蛋白质合成机器的中间体;

②tRNA作为mRNA上密码子与氨基酸的适配器;

③通过序列互补,RNA作为监管分子绑定到和干扰特定mRNA的翻译,或者作为指导一些后转录过程的识别因子。

④RNA能形成复杂的三级结构。某些具有三级结构的RNA可以作为酶在细胞中催化一些特定反应(RNA核酶,如:RNase P 和自剪接内含子)。

11、RNA螺旋在局部以柄-环结构存在互补序列间形成碱基配对区。

有三种类型:发夹结构(Hairpin)、凸结构(Bulge)、环结构(Loop)

第八章DNA的复制(replication)

1、DNA合成(synthesis)

底物(substrates):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引物-模板接头

方向:通过引物3’端的延伸进行合成

动力来源:焦磷酸(PPi)水解

2、DNA聚合酶(Polymerase (Pol))通过 1 个活性位点来识别4种dNTPs,催化DNA合成。

3、DNA聚合酶的3个结构域及其功能

(1)手掌域(palm domain)

①包括2个催化位点:一个用于增加dNTPs,一个用于移除错误配对的dNTPs。

②聚合位点:结合二价金属离子,改变催化位点周围的化学环境,促进催化;

通过与新合成的DNA小沟中的碱基形成大量的氢键来检查最新添加的核苷酸碱基配对的准确性。

③核酸外切酶位点(Exonuclease site)/ 校正位点(proofreading site)

(2)手指域(finger domain)

①结合引入的dNTP,并将正确配对的碱基包围在催化的位置上。

②弯曲模板以仅使催化位点上引物后第一个模板碱基暴露。

③稳定焦磷酸。

(3)拇指域(thumb domain)

①并不直接与催化相关联;

②维持引物和活性部位的正确位置以及帮助维持DNA聚合酶与其底物之间的紧密连接。

4、DNA聚合酶Ⅲ合酶的组成成分:2个η蛋白、γ复合体(滑动夹装载器)、滑动夹、聚合酶III 核心酶和2个柔性接头。(2个拷贝的DNA聚合酶Ⅲ核心酶和一个γ复合体)

5、DNA聚合酶的延伸能力(processivity):每次酶与接头结合时所添加的核苷酸的平均数,是酶处理多聚体底物的一种特性。

6、滑动夹(Sliding clamp):大大增加DNA聚合酶的动力,环绕新合成的双链DNA以及与引物模板接头相关的聚合酶。确保DNA聚合酶快速地与同一个引物模板接头重新结合从而增加聚合酶的延伸能力。真核滑动DNA夹是PCNA。滑动夹通过滑动夹装载器打开并安置在DNA上,只要出现引物模板接头,装载器就启动开环并装载。滑动夹只能在与其相互作用的所有酶都完成工作后才能从DNA上移除。

7、复制叉上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复制过程。

在复制叉上前导链和后随链同时进行合成,用于协调两条DNA单链复制的是“长号模型(Trombone model )”,起延伸作用的酶为DNA聚合酶Ⅲ全酶。

当解旋酶在复制叉处解开DNA螺旋时,前导链暴露出,待引物酶合成一小段RNA引物后,解旋酶与前导链上的DNA聚合酶作用,合成一条连续的DNA互补链。

后随链模板并不是立即与DNA聚合酶作用,而是以单链DNA的形式伸出,并被SSB迅速结合,引物酶与DNA解旋酶相互作用从而被激活,在后随链上不连续合成一条新的RNA引物,产生的RNA:DNA杂交体被滑动夹装载器识别为引物-模板接头,随即DNA聚合酶开始一段冈崎片段的合成。当后随链上的DNA聚合酶完成一个冈崎片段后即从滑动夹和DNA上脱落。DNA引物酶周期性地与解旋酶结合并在后随链模板上合成新的引物,随即起始下一个冈崎片段的合成。

8、复制时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上酶的种类和功能:

引物酶(primase):是一种能在单链DNA(ssDNA)模板上制造短RNA引物的特殊的RNA聚合酶;引物酶不需要用特异的DNA序列来起始新RNA引物的合成。

DNA聚合酶(DNA Pol):可以延伸与DNA模板退火的RNA引物或DNA引物。

内切酶(RNase H):识别并除去各条RNA引物的大部分。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连接酶(ligase)与前面3种酶共同作用于:RNA引物的产生和消失;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除去DNA解螺旋时在复制叉上形成的超螺旋。

解旋酶(helicase):催化双链DNA两条链的分离,在复制叉前解开双螺旋。

单链结合蛋白(SSB):稳定单链DNA(序列非特异性,协同结合)。

9、DNA复制的起始——复制子(replicon)模型,由两种成分组成:

①复制器(replicator):指足够指导DNA复制起始的整套顺式作用的DNA序列。

②起始子(initiator):指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复制器中的一个DNA元件并激活复制的起始的蛋白。

10、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过程:

(1)多个Dna-ATP蛋白结合到9核苷酸的单位重复序列上。

(2)上述结合导致链在13核苷酸单位重复处分离。

(3)与Dna-ATP结合的DnaB和DnaC与起始位点结合

(4)装载器催化解旋酶蛋白环的打开和套装在单链DNA起始位点的位置上,安装之后又导致装载器的脱离并激活解旋酶。

(5)每个解旋酶招募一个引物酶,在各自的模板上合成一条RNA引物。解旋酶的运动还将多余的DNA除去。(6)新合成的引物被两个DNA聚合酶III全酶中的夹子装载器元件识别。滑动夹在每条引物上组装,前导链的合成是由各个全酶中的两个核心DNA聚合酶III全酶中的一个启动的。

(7)当各个DNA解旋酶运动约1000bp之后,在各自的后随链模板上合成第二条RNA引物,并装载滑动夹。产生

的引物-模板接头被全酶中的第二个DNA聚合酶III全酶中的第二个核心酶识别,导致后随链的合成启动。

(8)现在各个复制叉上的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都已启动,并将持续到模板的末端或遇到邻近复制起始位点产生另一个复制叉为止。

11、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过程:

前复制复合体的形成和活化指导真核细胞中的复制起始。包括两个步骤:

(1)复制器的选择(Replicator selection):pre-RC的组装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由起始位点识别复合体与复制器的结合引发ORC与复制器结合后,至少募集另外两个蛋白:Cdc6和Cdt1,这3个蛋白共同作用募集真核DNA解旋酶——Mcm2-7复合体来完成pre-RC的形成。

(2)起始位点的激活(Origin activation):细胞进入S期后Cdk和Ddk对复制蛋白磷酸化以引发复制起始,Mcm 复合体的活化(解旋后)募集辅助因子和DNA聚合酶δ和ε,之后DNA聚合酶α引物酶被招募,其在起始位点出现后合成一段RNA引物,并进行有限的延伸。产生的引物-模板接头被滑动夹装载器识别并组装滑动夹PCNA。聚合酶δ和ε都能够识别此引物并开始前导链的合成。解旋一段时间后,引物酶合成额外的引物,使聚合酶δ和ε可以进行后随链DNA合成的起始。

12、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的特异序列:起始子蛋白质结合位点、AT序列。

13、为什么仅发生一轮复制?

对pre-RC形成和激活的调控使每个细胞周期中仅有一轮复制发生。Cdk活性低时,允许pre-RC的形成,但不激活pre-RC;当Cdk活性高时,新的pre-RC的形成被抑制,已有的pre-RC被激活。细胞周期调控Cdk的活性和pre-RC 的形成。

14、端粒酶(telomerase)的组成及解除末端复制的原理:

端粒酶是一个新型的DNA聚合酶,它不需要外源模板。

端粒酶用其RNA成分与端粒单链DNA区域的3’端退火,随后用其反转录活性合成DNA至RNA模板末端,这时端粒酶将RNA从DNA产物上移去并重新结合到端粒的末端,重复上面的过程。

端粒酶通过延伸染色体3’端解决了末端复制问题。3 '端的延伸使DNA聚合酶合成一个新的冈崎片段,从而防止染色体末端遗传信息的丢失。

第十二章DNA的转录(transcription)

1、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相同点: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机制相似,都属于多核苷酸聚合反应。

不同点:产物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RNAP))催化转录,不需要引物,能从头合成;

RNA产物并不是一直和模板DNA链的碱基保持互补状态;

不如复制精确(错误率:10-4)

转录是有选择性复制基因组的特定部分,并从任何特定的部分产生一个到数百甚至上千个拷贝,而复制必须将整个基因组全部拷贝。

2、RNA聚合酶的形状是“蟹爪”,有5条通道:RNA出口通道、DNA进入通道、核苷三磷酸(NTP)摄取通道、模板链(T)通道、非模板链(NT)通道。DNA聚合酶的形状是“手”。

3、转录发生的几个步骤:

(1)起始(Initiation):三个步骤

①形成闭合式复合体;②形成开放式复合体;

③启动子逃离:稳定的三重复合体(酶、DNA、RNA,是向延伸阶段的转变)。

(2)延伸(Elongation):在真核细胞中的延伸因子包括ELL家族和P-TEFb,同时真核生物的转录延伸过程和加工过程偶联。

(3)终止(Termination):细菌内的终止有两种机制,Rho-依赖型和Rho-非依赖型;真核细胞有两个模型,“鱼雷模型”和“变构模型”。

4、原核细胞启动子序列的特征及其被ζ因子识别的方式:

原核生物启动子在序列上不同的,但都有明确地典型特征,即-10区和-35区。

启动子被大肠杆菌ζ因子(主要为ζ70)识别,包括两个保守序列,-10区和-35区,由17-19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特异性延伸分开,+ 1是转录起始点的位置。启动子包含可识别序列-10区和-35区,但启动子序列是不一样的。

5、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结构特点及功能:RNA聚合酶是一个边合成边校对RNA的向前行进的机器。

6、转录不需要RNA引物,复制需要。

7、流产性起始(Abortive initiation):RNA聚合酶合成并释放短于10个核苷酸的小RNA转录物。

终止子(Terminator):引发聚合酶从DNA上脱离并释放出合成的RNA的一段序列。

核糖体循环(ribosome cycle):在细胞中,核糖体大小亚基相互之间及与mRNA之间相结合,翻译完mRNA、蛋白质合成后相互分离,这种结合与分离相间的顺序称为核糖体循环。

8、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

(1)

(2)

(3)

(4)

9、RNA聚合酶的校对(Proofreading)方式:水解编辑(Hydrolytic editing)、焦磷酸化编辑(Pyrohosphorolytic editing)

10、原核细胞转录的终止机制——终止子(terminator),有两种:

Rho-依赖型终止子(Rho-dependent)和Rho-非依赖型终止子(Rho-independent)

11、Rho-independent terminator 包含一个短的反向重复序列(~20)和一段(~8)个A:T碱基对的长度。

12、原核、真核细胞转录的区别:

(1)RNA聚合酶:①真核生物有三种不同的聚合酶(polⅠ—大rRNA基因,polⅡ—mRNA基因,polⅢ—tRNA、5sRNA、小核RNA基因);②原核生物一种聚合酶转录所有的基因。

(2)启动子识别:①真核:GTFs(起始体外RNA聚合酶的转录是足够的,体内却不行),TFⅠ因子—polⅠ,TF Ⅱ因子—RNAPⅡ,TFⅢ因子—RNAPⅢ;除RNAP和GTF外,体内转录还需要中介复合体、DNA结合调节蛋白、染色质修饰酶;②原核:ζ因子。

13、真核细胞的核心启动子(Eukaryotic cone promoter):指在体外检测时RNA聚合酶Ⅱ机器精确地起始转录所需要的最少的一组序列元件。包括4个部分:TFⅡB识别元件(BRE)、TA TA元件、起始子(Inr)、下游启动子元件。

14、真核细胞转录前起始复合体的形成过程:

①TFⅡD中的TBP结合到TATA盒子上;

②TFⅡA和TFⅡB被招募,TFⅡB结合到BRE;

③RNA聚合酶Ⅱ—TFⅡF复合体被招募;

④TFⅡE和TFⅡF结合到聚合酶Ⅱ的上游来形成前起始复合体;

⑤通过TFⅡH使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使启动子融化;

⑥在CTD尾磷酸化后启动子逃离。

15、真核细胞转录过程中启动子逃离需要:RNA聚合酶尾端磷酸化。

16、RNA聚合酶Ⅱ的调节序列:启动子最近元件,上游启动子序列,增强子(增强转录)。

沉默子,边界元件,绝缘子(抑制转录)。

17、转录过程中除基本因子外还需要的蛋白:中介蛋白、转录激活子、核小体修饰和重塑因子

18、转录过程中的延伸和起始阶段所需的蛋白不一致,延伸和加工过程所需的蛋白一致。

19、RNA的加工过程:

①RNA 5’端加帽;②剪接并除去非编码的内含子;③RNA 3’端的多聚腺甘酸化。

20、5’帽和3’-多聚腺甘酸尾端的生理功能:

①保护RNA,防止被核酸外切酶水解;②增加翻译效率;③5’帽有助于mRNA转运到细胞质中;④有利于5’帽第一个内含子和3’-多聚腺甘酸尾端最后一个内含子的剪接。

21、转录的延伸、终止与RNA的加工过程是相互偶联的,以确保这些事件的协同性。

22、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的3种类型:

RNAPⅠ:转录大rRNA前体编码基因

RNAPⅡ:真核细胞转录的控制中心,转录几乎所有的蛋白编码基因,转录mRNA

RNAPⅢ:转录tRNA基因、一些小核RNA基因和5s rRNA基因

第十三章RNA剪接

1、剪接(splicing):从pre-mRNA中除去内含子的过程。

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两个外显子不同的RNA分子剪接后连接到一起的过程。

小核内核糖蛋白(SnRNP):核内小RNA(SnR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调节性可变剪接(Regulative alternative splicing):不同形式的mRNA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或不同的细胞组织类型中形成。

组成性可变剪接(Constitutive alternative splicing):不止一种产物,总是由一个pre-mRNA产生。

自剪接内含子(Self-splicing introns):不需要剪接体就可以把自身从pre-mRNA上切下来的内含子。

2、RNA剪接的方式:①②③

3、RNA序列中决定剪接发生的位点(剪接的一致序列):

(1)5’剪接位点(5’splice site):内含子与外显子的边界在内含子的5’末端

(2)3’剪接位点(3’splice site):内含子与外显子的边界在内含子的3’末端

(3)分支位点(Branch point site):靠近内含子3’末端的一个A,后面为多聚嘧啶区。

4、RNA剪接过程中,内含子的移除方式:套马索(Lariat)

5、小核内核糖蛋白(SnRNP)在剪接中的3个作用:

①识别5’剪接位点和分支位点;②把这些位点集结在一起;③催化或协助催化RNA剪切和连接反应。

6、真核细胞剪接体介导的RNA剪接反应发生的过程:组装、重排和催化。

7、真核生物内含子比外显子大。

8、RNA剪接时防止发生错误的机制:

(1)在将某个基因转录为RNA时,RNA聚合酶II携带了多种具有RNA加工功能的蛋白质。当在新合成的RNA 分子上遇到5’剪接位点时,那些蛋白质就从RNA聚合酶II的C端转移到RNA分子上,做好准备与下一个3’剪接位点的剪接体成分相互作用,从而防止外显子的遗漏。

(2)有一种机制为确保优先识别邻近外显子的剪接位点。一种叫做富含丝氨酸和精氨酸的蛋白质ER蛋白结合到外显子的ESE区,协助招募剪接机器到附近的剪接位点。这样剪接机器就可以更有效地结合到正确的剪接位点,而不会结合到离外显子较远的错误位点。

9、RNA可变剪接的模式:

(1)

(2)

(3)

(4)

(5)

10、可变剪接中的组成性可变剪接不受调控;

调节性可变剪接受激活因子、抑制因子调控。

11、mRNA序列的改变通过2种方式:剪接、RNA编辑。

第十四章DNA的翻译(Translation)

1、翻译机器中的主要成分:信使RNA(mRNAs)、转运RNA(tRNAs)、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核糖体(Ribosomes)

2、开放式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 (ORF)):每条mRNA的蛋白编码区由连续的、不交叠的密码子串组成,称为可读框。

3、真核与原核细胞的起始密码子(start codon)公用5’—AUG—3’序列。细菌还有GUG和UUG两种。

4、真核、原核细胞招募核糖体的机制有何不同?

真核mRNA使用甲基化的帽子招募核糖体。一旦结合,核糖体开始沿着5’-3’方向扫描,直至遇到5’-AUG-3’起始密码子;Kozak序列增强翻译效率,即起始密码子上游第三个碱基为嘌呤且第一个下游碱基为鸟嘌呤(5’-G/ANNAUGG-3’);3’端的polyA尾可通过提高核糖体的有效循环来加强翻译水平。

原核细胞mRNA有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RBS)或SD序列招募核糖体。

5、tRNA三叶草结构的3’端全都是5’—CCA—3’序列。

6、转运RNA 是氨基酸和密码子之间的转配器。

7、原核和真核细胞翻译的起始阶段有何不同?

翻译要成功地起始,必须有3个事件发生:核糖体必须被募集到mRNA上,负载tRNA必须置于核糖体的P位点

上,核糖体必须精确的定位在起始密码子上。

(1)原核细胞翻译的起始过程:

①原核细胞的mRNA最初是通过与rRNA的碱基配对而募集到小亚基上;

②负载着修饰甲硫氨酸的特定的tRNA直接结合到原核细胞的小亚基上;

③三种起始因子(IF1、IF2、IF3)指导包含mRNA和起始tRNA的起始复合体的装配。

(2)真核细胞翻译的起始过程:

①真核细胞核糖体被招募到5’帽上;

②起始密码子是从mRNA的5‘端向下游“扫描发现”的;

③翻译起始因子使真核mRNA保持环状。

8、肽键形成所需的能量是来源于:延伸因子EF和GTP的水解。

9、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不需耗能的步骤:肽基转移酶形成肽键。

第十六、十七章调控

1、以乳糖操纵子(The lactose Operon)为例论述操纵子的作用机制:

乳糖操纵子是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序列组成,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1961年雅各布和莫诺德根据对该系统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操纵子学说。在大肠杆菌的乳糖系统操纵子中,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渗透酶,半乳糖苷转酰酶的结构基因以LacZ(z),Lac Y(y),Lac A(a)的顺序分别排列在染色体上,在z的上游有操纵序列Lac O(o),更前面有启动子Lac P(p),这就是操纵子(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模式。编码乳糖操纵系统中阻遏物的调节基因Lac I(i)位于和p上游的临近位置。

2、真核激活蛋白(Eukaryotic activators)的结构特征:

(1)DNA结合结构域(DNA-blinding domain)

(2)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3、原核、真核细胞基因调控有何不同?

真核生物:需要剪切子剪切、具有多个调控位点、比原核生物更加准确。

真核生物:不需要剪切、只有一个调控位点、不如真核细胞准确。

4、操纵子(Operon):原核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单元,通常包括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控制元件(Control elements)和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s))。

转录沉默(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是抑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沿着染色质传播,关闭多个基因,不需要每个都携带特异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

含锌DNA结合结构域(Zinc containing DNA-binding domains):也称锌指结构域,锌指蛋白和锌聚集结构域。

亮氨酸拉链基序(Leucine Zipper Motif):

第十八章RNA调控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双链RNA抑制含其同源序列基因表达的现象。

微小RNA(Micro RNAs(miRNA)):指细胞内基因编码的内源性发夹结构的RNA前体衍生而来,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

前四章 1.tRNA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端有多聚A C.有反密码环 D.3’端有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C) A. –25bp处有Hogness盒 B.–10bp处有GC盒 C. –10bp处有Pribnow盒 D. –35bp处有CAA T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A位

D .肽链延伸方向为C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 A ) A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2位碱 C.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 D.密码的第1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bp)为( B ) A. 3.5×108 B. 3.0×109 C. 2.0 ×109 D. 2.5×109 E.以上都不正确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 A .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RNA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DNA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C )

A.RNA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 A.基因的5’侧翼序列 B.基因的3’侧翼序列 C.基因的5’、3’侧翼序列D基因的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现代分子生物学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 DNA的发现: 1928年,英国Griffith的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Avery的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转导实验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p11) DNA的重组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 DNA RNA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 A T G C 核糖核酸 A U G C 原核生物DNA的主要特征 ①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带有单拷贝基因; ②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组成; ③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贮存遗传信息) (2)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3)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状态(表达遗传信息) (4)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C值以及C值反常 C值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反常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值。如果这些DNA 都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那么,很难想象在两个相近的物种中,他们的基因数目会 相差100倍,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是没有生理功能的。 DNA的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各种rRNA,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都属于这一类 高度卫星DNA 核小体 是由H2A H2B H3 H4 各2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约200bp的DNA构成的,H1在核小体外面。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①基因组庞大; ②大量重复序列; 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以上; 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⑤断裂基因; ⑥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⑦DNA多态性: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⑧端粒(telomere)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一级机构 指构成核酸的四种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的连接和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

关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填空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片段的排列顺序。 2. 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和()。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和()。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S1 )开始。 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13、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14.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16、转基因动物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 ①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②接种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宫;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基因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人体某些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变化,或检测病原体基因组在人体内的存在,从而达到诊断或监控疗效的目的 基因治疗:通过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或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体内特定的靶细胞以弥补缺陷基因;或将某种特定基因导入体细胞表达一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因子,实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变异对药物效能和毒性的影响,开辟药物研发的领域、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加强临床前及临床药理的研究并对药物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两条链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相互盘旋起来构成双螺旋结构。 DNA双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走向从5’到3’,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到5’。 A=T,G≡C 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每个螺距的距离34 ?,包括10对碱基。 ★中心法则 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 DNA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中间物质RNA RNA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 在某些病毒中,RNA可以自我复制,并且在某些病毒蛋白质合成中,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连接及其排列顺序,是物种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1为RNA和蛋白质一级结构编码的信息 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信息 二级结构:是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双链DNA或称为双螺旋DNA 三级结构:双螺旋DNA进一步扭曲盘绕则形成其三级结构,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三链DNA: DNA分子中的单链与双链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链结构 1基因表达抑制物:选择性阻断靶基因,抑制其转录 2阻断序列专一性蛋白质的结合,影响DNA与蛋白质结合及DNA复制、转录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将细胞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转送到胞质的核糖体,用以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序列 ★核内不均一RNA(hnRNA):真核生物mRNA的原始转录物是分子量极大的前体,在核内加工过程中形成分子大小不等的中间产物,被称为hnRNA ★开放阅读框(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AUG)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这一段连续的核苷酸序列,即mRNA分子上的编码区。是一个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编码序列

分子生物学考试,名词解释与考点(精要)

一,名词解释 1.(Northern blot)Northern印迹杂交。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Northern 印迹杂交的RNA吸印与Southern印迹杂交的DNA吸印方法类似,RNA印迹技术正好与DNA相对应,故被称为Northern印迹杂交。 (Southern blot)Southern印迹杂交是一种常用的DNA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 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 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3. (VNTR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是重复单位为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呈高度多态性的DNA序列,又称小卫星DNA,拷贝数10~1000不等。 (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是一类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中。 4.(viral oncogene)病毒癌基因。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具有的一种可以使宿主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源自细胞中的正常基因。 (cell-oncogene)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5. (ORF) 开放阅读框。在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有一段序列是一个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这一段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UTR)非翻译区。是mRNA分子两端的非编码片段。 6.(enhancer)增强子。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silencer)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7.(microsatellite DNA)微卫星DNA。是一类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中。 (Minisatellite DNA) 小卫星DNA。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是重复单位为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呈高度多态性的DNA序列,拷贝数10~1000不等。 8.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用于分析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技术。即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来源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从而获得长度各异的DNA片段(酶切谱)。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不同物种、个体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上的单个核苷酸存在差别的现象。有这种差别的基因座、DNA序列等可作为基因组作图的标志。人基因组上平均约每1000个核苷酸即可能出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其中有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疾病有关,但可能大多数与疾病无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研究人类家族和动植物品系遗传变异的重要依据。 9. (cloning vector)克隆载体。可携带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并可转入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的DNA分子。该分子中含有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的序列和筛选标记,常用于外源基因的克隆,如噬菌体或质粒。 (expression vector)表达载体。能使插入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表达的克隆载体,包括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是质粒、噬菌体或病毒等。典型的表达载体带有能使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并在适当位置有可插入外源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10.(optional exon)外显子选择。是指在不同的剪接方式中,某一个外显子(或几个外显子)可以在成熟的mRNA中保留,也可以通过剪接过程被去掉。所以,至少有两种剪接方式,一是外显子全部保留,二是删除一个或几个外显子。 (optional intron)内含子选择。是指在不同的剪接方式中,内含子可以被完全去掉,也可以有一个内含子被保留在成熟的mRNA中。有两种剪接方式,一是内含子全部删除,二是保留某一个内含子。 11.(promoter)启动子。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terminator)终止子。转录过程中能够终止RNA聚合酶转录的DNA序列。使RNA合成终止。。①转录过程产生RNA 的一段可终止转录的茎-环结构序列;②位于模板基因下游该结构所对应的DNA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有依赖于ρ或不依赖于ρ的两类终止子。 12.(leader sequence)前导序列。mRNA 5′端的核苷酸片段。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UG之前。在真核生物中前导序列通常是不翻译的;在原核生物中,前导序列含有的SD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的16S rRNA相配对,置起始密码子于核糖体上适当位置,以启动翻译过程。 (SD sequence)SD序列。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13.(gene)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完整word版)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docx

前四章 1.tRNA 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 ’端有多聚 A C.有反密码环 D.3 ’端有 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 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 C ) A. –25bp 处有 Hogness盒 B.–10bp 处有 GC 盒 C. –10bp 处有 Pribnow 盒 D. –35bp 处有 CAA T 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 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 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 A 位 D . 肽链延伸方向为 C 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A) A .反密码的第 1 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 2 位碱 C.反密码的第 3 位碱基 D.密码的第 1 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 bp)为(B) A. 3.5 10×8 10× 99 D. 2.510× 9 E.以上都不正确B. 3.0 C. 2.010×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A .DNA 双链中指导 RNA 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 双链中不指导 RNA 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 RNA 的 DNA 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 DNA 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 CAP 位点结合的物质是( C) A.RNA 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A.基因的 5’侧翼序列 B.基因的 3’侧翼序列 C.基因的 5’、3’侧翼序列 D 基因的 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A.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C.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11.cAMP 与 CAP 结合, CAP 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 C ) A.有葡萄糖及cAMP 较高时 B.有葡萄糖及cAMP 较低时 C.没有葡萄糖及cAMP 较高时 D. 没有葡萄糖及cAMP 较低时 E.以上都不正确 12.乳糖操纵子上Z、 Y 、 A 基因产物是( B )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考试试题B 课程号:66000360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SD 序列 2. 重叠基因 3.ρ因子 4.hnRNA 5. 冈崎片段、 6.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7. 反密码子(anticodon): 8. 同功tRNA 9.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10. 抑癌基因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原核基因启动子上游有三个短的保守序列,它们分别为____和__区. 2.复合转座子有三个主要的结构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由_____小亚基和_____大亚基组成,真核生物核糖糖体由_____小亚基和_______大亚基组成。 4.生物界共有___个密码子,其中__ 个为氨基酸编码,起始密码子为__ _______;终止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NA生物合成的方向是_______,冈奇片段合成方向是_______。 6.在细菌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遗传因子叫_______。它是一

种_______状双链DNA,在基因工程中,它做为_______。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原核生物DNA的合成是单点起始,真核生物为多点起始。( ) 2.在DNA生物合成中,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指相同概念。( ) 3.大肠杆菌核糖体大亚基必须在小亚基存在时才能与mRNA结合。( ) 4.密码子在mRNA上的阅读方向为5’→ 3’。( ) 5.DNA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方向为5’→ 3’,后随链的合成方向也是5’→ 3’。()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2.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有哪些内容? 3.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 4.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四大研究热点。 5.何谓转座子?简述简单转座子发生转座作用的机理。 6.简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与色氨酸操纵子在阻遏调控机制上有那些区别? 四、问答题(共2题,共20分) 1.叙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10分) 2.请叙述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那些环节?分别是怎样进行 的?(10分)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孕育阶段(1820~1950年代); 1、达尔文进化论 2、遗传学规律的诞生 3、遗传因子在哪里? 4、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5、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二)创立阶段(1950~1970年代); 1、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2、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中心法则 3、DNA如何复制—半保留复制 4、基因表达如何调控—操纵子学说 5、DNA如何编码蛋白质—密码子(三)发展阶段(1970年代以后); 1、逆转录酶的发现 2、DNA测序技术的诞生 3、PCR技术的诞生 4、基因工程的诞生 5、人类基因组计划 6、克隆技术的旋风 7、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8、microRNA 9、芯片技术 10、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11、CRISPR/Cas系统 二、分子生物学在医药科学中的应用(一)发病机制 1、遗传性疾病:寻找突变基因 2、病原微生物:从分子水平确定其致病机理 3、肿瘤、肥胖等疾病 (二)疾病诊断 PCR技术、核酸杂交、基因芯片等(三)疾病治疗 基因治疗、试管婴儿、三亲婴儿(四)法医学 身份鉴定、亲子鉴定等 (五)医药工业 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1)小分子代谢产物(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染料、生物多聚体的前体等) (2)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3)细胞因子、血液因子、激素(4)糖(糖肽+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核酸(反义核酸、肽核酸)、脂类等 (5)新型反应器(动物、植物等)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1)药物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相关,个体差异大(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2)发现新的靶基因 (3)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发病机理 3、中医药 (1)对中医理论的解释 (2)中药:种质鉴定、育种、新的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三、“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绪论、细胞 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 转录、转录后加工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编辑 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工程药物 药物生物信息学基础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 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 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DNA双螺旋分子表面 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从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10.多顺反子(polycistron): 原核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几个结构基因转录在一条mRNA 链上,因而转录物为多顺反子。每个顺反子分别翻译出各自的蛋白质。 11.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 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的,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2)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无多聚A尾。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12.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端有帽子结构。即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m7GpppN。 (2)3‘端大多数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 (4)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14.tRNA的结构特点 (1)tRNA是单链小分子。 (2)tRNA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3)tRNA的5‘端总是磷酸化,5’末端核苷酸往往是pG. (4)tRNA的3‘端是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 (5)tRNA的二级结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含二氢尿嘧啶环(D环)、T环和反密码子环。

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

前四章 1.tRNA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端有多聚A C.有反密码环 D.3’端有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C) A. –25bp处有Hogness盒 B.–10bp处有GC盒 C. –10bp处有Pribnow盒 D. –35bp处有CAAT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A位 D .肽链延伸方向为C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 A ) A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2位碱 C.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 D.密码的第1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bp)为(B ) A. 3.5×108 B. 3.0×109 C. 2.0 ×109 D. 2.5×109 E.以上都不正确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 A .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RNA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DNA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C )

A.RNA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 A.基因的5’侧翼序列 B.基因的3’侧翼序列 C.基因的5’、3’侧翼序列D基因的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A.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C.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11.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C ) A.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B.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C.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D.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E.以上都不正确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

分子生物学题(含答案)

1.哪些因素引起DNA的突变?简要叙述生物体存在的修复方式。 突变引起的物理因素:辐射、紫外线等,化学因素:聚乙二醇,致癌物质等,生物因素:仙台病毒等。 修复方式:错配修复恢复错配 切除修复(碱基、核苷酸)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 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 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体或甲基化DNA 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2.描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看不懂题目,乱写的)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属于可诱导调节。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在单个透过酶分子的作用下,少量乳糖分子进入细胞,又在单个β-半乳糖苷酶分子作用下转变成异构乳糖。某个异构乳糖与结合在操纵区上的阻遏物结合后使后者失活离开操纵区,开始了lac mRNA的生物合成。Lac mRNA翻译后生成大量的透过酶和β-半乳糖苷酶,加速了乳糖分子的转变。当乳糖分子都被消耗完毕时,阻遏物仍在不断被合成,有活性的阻遏物浓度超过了异构乳糖浓度,使细胞重新建立起阻遏状态,导致lac mRNA合成被抑制。mRNA半衰期短,不到一个世代生长期,mRNA几乎从细胞消失,透过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也趋于停止。 3.简述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4.对生物体转录和复制的特征进行说明比较?(网上找的) DNA复制和RNA转录在原理上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在:①这两种合成的直接前体是核苷三磷酸,从它的一个焦磷酸键获得能量促使反应走向合成;②两种合成都需要RNA聚合酶和四种核苷酸;③两种合成都是以DNA为模板;④合成前都必须将双链DNA解旋成单链;⑤合成的方向都是5’→ 3’。 DNA复制和RNA转录的不同点体现在:①复制和转录所用的酶是不同的,复制用的是DNA聚合酶,而转录用的是RNA聚合酶;②所用前体核苷三磷酸种类不同,DNA复制用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即dA TP、dGTP、dCTP、dTTP,而RNA转录用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即A TP、GTP、CrP、UTP做前体底物;③在DNA复制时是A与T配对,而RNA转录是A与U配对;④DNA复制时两条链均做模板,而RNA转录时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⑤DNA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可产生冈崎片段,而RNA转录是连续的;⑥DNA复制时需RNA做引物,而RNA转录无需引物;⑦DNA复制时需连接酶的参与,而RNA 转录时不需要。 5.阐述蛋白质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活化→翻译的起始(核糖体结合mRNA且甲硫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肽链的延伸(后续AA-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肽键生成,移位)→肽链终止→蛋白质前体加工→蛋白质的折叠 6.简要叙述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的方式,这些加工方式各有何意义 RNA的编辑: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因为经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校正作用有些基因突变在突变过程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RNA的编辑得以回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