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桃花源练习2011

21.桃花源练习2011

桃花源记过关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 怡.然( )

垂髫.( ) 郡.下( ) 诣.太守( )刘子骥.()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具答之B.便要还家 C.欲穷其林D.为天下唱

3. 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 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A.语言B.告诉C.说

(4)处处志.之

A.作标记B.标记 C.意志

(5)寻.病终

A.寻找 B.搜索 C.不久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②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③率妻子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④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①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

(20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

..,鸡犬相闻

..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参考答案:

一、1.hu? yǎn qiān m? yí tiáo jún yì jì

2. C

3.①C ②C ③B ④A⑤C

4.①鲜艳美丽食物味道好②交错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③妻和子女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人世隔绝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地步④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的连词

5.无人问津怡然自得

二、(一)

1.(1)类(2)全,都(3)邀请

2.A 剖析: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 更不用说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3.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4.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________) (2)阡陌交通 ..(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 10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8.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109.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桃花源中景象的时候, 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 ....,试找出两种 ..,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②之商山,伊人③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④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⑤;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⑥王税。荒路暧⑦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⑧。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⑨,一朝敞神界。淳薄⑩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注】①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④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⑤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⑥靡(mǐ):没有。⑦暧(ài):遮蔽。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⑨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⑩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 (3)嬴氏乱.天纪____▲_______ (4)日入从所憩.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黄绮之.商山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怡然.有余乐满坐寂然.(《口技》) C. 乃.大惊乃.悟前狼假寐(《狼》) D. 遂.与外人间隔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含赏析、注释)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训练:《桃花源记》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 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7 林尽水源() 8初极狭()()

9才通人()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 15阡陌交通()() 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 )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 20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 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 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 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三原文填空 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是 ))) ,,,。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13年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翻译及赏析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翻译及赏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八年级语文必背的一篇古文,大家都知道文章内容的翻译吗?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原文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导读:桃花源记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阅读题目: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阅读答案: 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 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 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1.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3.桃花源记的阅读理解以及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题。(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便要还家()(4)不足为外人道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答案: 9.(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田间小 路(3)同“邀”,邀请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1. B(B项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错误,应是“对桃源外的战乱,叹惋不已”)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②之商山,伊人③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来径遂 芜废。相命肆④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⑤;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⑥王 税。荒路暧⑦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⑧。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 百⑨,一朝敞神界。淳薄⑩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 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注】①嬴(y i ng )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 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 山中。④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⑤菽( sh u ):豆类。稷(j 1):谷类。 艺:种植。⑥靡(mi ):没有。⑦暧(a i ):遮蔽。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 。诣 (y i ):玩耍。⑨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⑩淳:淳厚,指桃源山 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便要还家 ______ ▲ (3)嬴氏乱天纪 _____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 黄绮之商山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怡然有余乐 满坐寂然(《口技》) C. 乃大惊 乃悟前狼假寐(《狼》) D. 遂与外人间隔 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1 )悉如外人 日入从所憩 )(2 分)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②舍③悉④属⑤俨然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桃花源记》一、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②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二、下列各项中蓝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三、下列句子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的语序应为: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便舍船,从口入。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③②④⑥⑧⑦①⑤ B、④③②①⑥⑦⑤⑧ C、③⑥②④⑦⑧①⑤ D、⑤③⑦⑥①④⑧② 四、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五、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 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遥 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 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 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解释文中加 点的词语。①缘:②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 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渔人甚异之:② 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 答案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①感到诧异②详细③走尽④计划⑤到、谒见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今: 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境地②古: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 然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 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晋太元〔太元:东晋孝武帝 的年号(376—396)〕中,武陵〔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落英:坠落的花 瓣〕缤纷〔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异之:对此感到诧异〕。复前行,欲穷其 林。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林尽水源〔林尽水源:(桃)林 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 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 陌,田间小路。〕,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黄发垂髫(tiáo):指 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 小孩。〕,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要(yāo):邀请〕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 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所 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为: 对,向〕外人道也。”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发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修订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 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

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14、翻译下列语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翻译评论

《桃花源记》多译本翻译评论 一.介绍: 《桃花源记》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为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为,之后为大家千古传唱,自那时起“世外桃源”就成为下层受压迫人民所追寻的理想社会,因为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男耕女织型自给自足的天堂般的社会。然而没显然,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将这种遥不可及的社会理想用诗体写成,并利用古汉语凝练,微妙,低调陈述,音韵优美的特点,让人们读起来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西方学者曾断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在此拟从中国文化瑰宝的内核—经典文学着眼,并从中攫取《桃花源记》,在中西比较文化语境下绅士它的两个英文版本:英语汉学家James Hightower 的译文,以及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的译文及曾广受流传的英译本(最初被人们接受,现具体作者不详,如下用“英译”指代)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林语堂的译文,以期达到研究的目的。 二.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几篇较著名的译文比析 笔者在解读原文的基础上,对这两个译文做一番详尽的比析,由感悟上升到理性的想象。这里仅攫取有代表性的译文加以评析。从而显现出James译文在中西比较文化语境里独具的魅力,并且其译文在言,意,象方面兼得。相形之下,杨的译本略显逊色。原因也是由于作者所处的迥异的文化语境。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美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以该例说明翻译过程之一步——“传入”(transfer)——之不易。奈达把翻译过程分为四步:分析(analysis),传入(transfer),重组(restructruring)和验证(testing)。分析是对原文词汇、语法及修辞意义的研究;传入就是从译出语转入译入语,是用译入语思考、转换;重组是在传译的基础上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及意向读者的阅读倾向对文字进行加工处理;而验证可采取书面完形填空、口头完形填空、读者高声朗读、读者默读后讲解所读内容等方法,看译文是否做到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或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过程虽然分为这四步,但并不是说译者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按部就班的分析、传入、重组,很多时候我们有现成的对等词对等语可用。经验丰富的译者往往不需要考虑翻译的方法,一切都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 从语言的文化基因这一内在视角着眼,这无疑会丰富现代翻译批评观极其实践。笔者不拘泥于结构主义观,又深入挖掘作者的精神活动,因为不同的译文都是作者的再创作。下述的翻译批评就依此为平台,鉴赏不同文本的具体成因及其审美效果。 (1)原文:桃花源记 林语堂译:The Peach Colony 罗经国译: A Tale of the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Nida译: The Story of Peach Blossom Spring 从对题目的翻译来看,各个译者都使原文题目意思得到了传达,可就精辟、简洁来说林语堂和Nida的比较好,罗经国的稍显啰嗦。对大多数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source” 暗含了the origin, beginning, or agent for some type of production. 最初、原先、来源等,虽然也指水源,但和本文中的水源不太适宜,语境不同。这里的“源”是和桃花林所相关的。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 (运输事业) C. 咸.来问讯 (全,都) D. 欣然规.往 (打算,计划) 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9. B 10. A 11. C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练习题一 (一)阅读“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2)咸来问讯。咸:(3)不足为外人道也为:2.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二)阅读“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乃不知有汉乃: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三)“晋太元中,……欲穷其林。”“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⒈解释加点词:⑴武陵人捕鱼为业.⑵缘.溪行⑶渔人甚异.之⑷欲穷.其林 ⑸屋舍俨然 ..俨然: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⒉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 ⑴①初极狭,才通人通:②阡陌交通通: ⑵①屋舍俨然舍:②便舍船舍: ⑶①中无杂树中:②晋太元中中:③其中往来种作中: ⒊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______、________。 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四)“见渔人,乃大惊,……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①寻向所志志:②处处志之志: ⑵①寻向所志寻:②寻病终寻: ⑶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延: ⒉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练习题二 一.背诵默写。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优质桃花源记翻译

桃花源记翻译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魏晋·陶 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 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 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 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 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 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 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 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 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 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 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 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 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