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扬长征精神

发扬长征精神

发扬长征精神
发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履行历史使命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专家学者访谈录

记者张国育

2006年09月05日08:50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无

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

的战争奇迹。我党我军在长

征中成熟壮大起来,在艰苦

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积累了

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直至

今日,长征留下的丰富而宝

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军现Array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

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她对于我军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

贯彻落实,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将产生深远影响。值此纪念长征胜利70周

年之际,我们对军事科学院部分军事历史专家学者进行了专访,现将访谈记录献给读者。

——编者

记者:长征中,各路红军分路突围,被动应战,但却达成了高度统一的战略默契,形

成一盘棋。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各路红军还会有如此协调的战略配合?

寿晓松(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各路红军确实在战略上高度默契,协同配合

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战略转移,南方游击根

据地的征战,陕甘红军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游击作战,以及国

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形成了一个整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战争奇观?首先靠

党的绝对领导与统一指挥。红军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每当重大战略选择的当口,党中央

和中革军委都给各部队及时的战略指导,如红7军团及后来的红10军团,转战于闽浙皖

赣四省,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迫敌抽重兵驰援,支援了

中央红军转移。

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曾一度使红军遭到严重损失,但在党的有力领导下,红一、红四方面军的战略配合仍然得以恢复,三支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了大会师。没有党的绝对领导,不会有这样的战略配合。

其次是各路红军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局部服从全局,勇于承担牺牲,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都不同,除了自己作战,还积极为兄弟部队创造条件。当时的通信联络很差,然而,凭着对事业和理想的忠诚与追求,各部红军仍能主动配合。红25军得知主力北上的消息后,主动西征,分散敌军兵力,付出了巨大牺牲。红二、六军团接到军委要其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的命令后,果断放弃原来的战略意图,迅即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军在战略上的密切协同,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实不散的整体,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企图。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能处理好内外部各种重大的战略关系。今天的军队和国防建设,尤其应加强统一筹划,不为一时一地所限,多考虑战略层面上的整体性、相关性,少考虑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从军队建设全局和履行新使命的角度出发,摒弃自成体系的发展思路,打破大而全、小而全以及以我为中心的旧观念,解决力量分散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记者:四渡赤水作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例,表现出毛泽东指挥艺术的精彩绝伦之处。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挖掘的空间?

齐德学(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他指挥生涯的“得意之笔”。当时,国民党“追剿”兵力有40万,还有飞机。而中央红军经过湘江血战之后,只剩3万余人,弹药消耗殆尽,全军覆没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重创敌军,跳出了包围圈,摆脱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原因很多,如国民党军派系不一,各怀鬼胎,很难形成合力;蒋介石的惯用战法是围堵,表面气势汹汹,却在红军巧妙的“走”与“打”面前,显得没有新意,虽握有重兵,却被毛泽东牵住了“牛鼻子”。

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可四渡赤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近乎完美的情报工作。用今天

的话说,用兵如神靠的是信息优势。徐帅回忆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时,中央负责情报工作的有总理等人,对敌情了如指掌。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敌人内部有我们的人,加上我们破获了他们的密码,掌握了敌人的最高机密。

红军的“信息优势”是怎样形成的呢?长征中,红军情报来源主要靠无线电台的侦听破译。中央红军早在反“围剿”作战时,就组建了无线电分队,开办了通讯学校,培养了大批无线电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掌握了当时堪称“高技术”的无线电侦听和破译技能。长征途中,通过侦听和破译,红军能准确了解敌人的行动部署。而国民党军主要靠飞机空中侦察,但四渡赤水的那段时间,恰好是贵州春雨绵绵的季节,再加上红军常常夜行晓宿,蒋介石对红军动向犹如盲人摸象。如此一来,两者之间的较量,胜负高下岂能有变?连龙云也叹息道:“无怪其视我军行动甚为明了,知所趋避。”

今天,我军的武器装备仍然处于弱势,转化优劣对比,取决于能否抓住克敌制胜的关键环节。当前,制信息权有了全新的概念,除了传统的情报侦察,以新的C4ISR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支持能力与信息对抗能力,成为新型战斗力的独立要素。加强对制信息权的研究,尽快提高整体信息作战能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各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时并没有统一目标,联络中断,仓促上路。可路线选择却不约而同地朝向同一个目标。这肯定不是偶然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赵一平(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看似偶然,实际上反映了必然。红军长征时,抗日救亡成为最主要任务,但红军又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民族危难和自身生存的共同作用,直接影响着长征的战略方向。

长征首要和直接的目的是保存有生力量。解决生存危机,必然选择国民党军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作为战略转移的突破口。自近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西部落后,前者是国民党统治的重心,敌人的兵力集中在那,而西部地区是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因此,向西突围成为各路红军的目标。

同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矛盾焦点在华北。中国共产党要担起抗日救亡

的重任,必然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结合起来,把红军突围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结合起来。选择靠近华北的西北地区,是经过周密战略运筹的结果。

1935年6月,红军懋功会师后,一度出现了北上还是南下的大争论。最终还是决定红军主力继续北上,在陕甘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北上抗日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在时间上恰逢其时,顺应了民心,顺应了时代,从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也为革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确立正确的方针,关系到革命成败。这里,有抓住历史机遇的问题,也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把战略转移方向选在西北,并抓住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化的历史机遇,不仅对红军夺取长征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后续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作为一个历史的、持续的过程,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当代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科学筹划,逐步推进,保持后劲,任何忽略周密的战略运筹,把复杂过程简单化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的军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记者:红军由“抗日必先反蒋”转变为“北上抗日”、“逼蒋抗日”,又由长征初期的被迫退却转为向西北的战略挺进。这一系列大变化,充分说明了我党把握形势、统驭全局的能力。这对当今我军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有何启示?

温瑞茂(军事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国难当头,要救亡图存,不要家国沦陷,是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共同选择。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大片河山沦丧,另一方面,蒋介石坚持以主要兵力“围剿”主张抗日的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抵抗侵略,把红军的前途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将红军的战略转移同北上抗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最复杂、最困难的战略指导问题。一路上,红军每到一地都向群众宣讲党的抗日主张,以北上抗日为旗帜进行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保证了红军同人民群众和各种爱国力量在全国范围的大团结,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当战略方针鲜明地转变为北上抗日之后,党就把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退却,升华为一个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巨大号召力的伟大战略行动,党起到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并为赢得新民主主义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方针的转变必须适应时局的变化。历史证明,红军的战略选择充分考虑到了时局的发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牢牢抓住了红军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当前,我们面对一系列崭新的时代挑战,如何把握时代的主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规划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及改革进程,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有效维护国家权益与国内稳定,顺利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胡锦涛主席洞察国际战略形势,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能否有效履行这一使命,将决定我军能否抓住机遇,把军队建设推上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牢牢抓住新世纪头20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记者:红军的指挥体制在长征中发生过重大变化,富有效率的指挥体制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您能否谈谈当时的指挥体制是如何调整的?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陈力(研究员):长征之前,中央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是最高指挥机构。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使红军陷入绝境。1934年12月18日,政治局曾在黎平召开会议,限制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军事指挥的错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由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确定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后来的猴场会议规定,必须由政治局讨论作战问题,由于多数人对军事指挥不精通,讨论过程漫长,决策迟缓,最后往往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形成决定。这种指挥方式显然不利于抓住战机,快速作战,摆脱敌追堵。这时,又发生了是否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的争论。毛泽东坚决反对,认为红军不应去打固守之敌,应该在运动中寻机歼敌,但他却是少数派。后来,经过毛泽东反复劝说,红军最终决定放弃打鼓新场。这件事使毛泽东感到,指挥作战不能靠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必须建立集中指挥体制,减少环节,才能使指挥适应快速作战。在毛泽东建议下,中央决定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又称“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作战。从此,红

军在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指挥下,在赤水河两岸往返穿插,乘虚挺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夺取了决定性胜利。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对保证红军长征胜利太重要了。

今天的战争形态已进入信息化阶段,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和及时权威的决策机制,已经成为主动权得失的关键。必须加快指挥体制改革步伐,克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的现象,解决因协调不力、关系不顺引起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内耗,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作战潜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

记者:红军在长征途中深感流动作战的艰辛,“走”不是目的,最终要寻找落脚点,但数次尝试未果。能否谈谈红军长征落脚点变化的来龙去脉?

陈传刚(助理研究员):长征落脚点选在何处,经过了相当多的周折。博古、李德等人的原定计划是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先放下行李,再反攻。但由于消极避战,一味西逃,遭到重挫,8.6万人锐减到3万。如果继续原定计划,势必与多我五六倍的敌人决战,甚至可能全军覆没。毛泽东挺身而出,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挥师贵州,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后来,蒋介石又调集了约40万兵力围拢而来,在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下,决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新的根据地。这是红军落脚点选择的第三次变化。

由于敌军兵力优势太大,封锁了长江,红军北渡受阻,中央决定暂放弃北渡计划,改为在川黔滇地区大范围机动作战,寻机北上。正是在这一阶段,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四渡赤水,二战遵义,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跳出包围圈,渡江北上,争取创建川陕甘根据地。这是长征落脚点的第四次变化。

由于张国焘的干扰,川陕甘计划也没有实现。这时,毛泽东提出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的设想,以便将来向东发展。这是长征落脚点的第五次变化。红军继续北上,终于走出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渡过了最艰苦的阶段。在甘南哈达铺,红军从当地获得的报纸上进一步证实,陕甘两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正蓬勃发展,毛泽东说:北上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随后,榜罗镇会议决定,把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长征落脚点的六次变化,苦苦追求的都是建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流动作战,伤员无法安置,没有可以依赖的后方供应,弹药和给养极度匮乏,艰险和困苦常人无法想象。经过艰苦卓绝的跋涉,红军边行军、边筹粮、边打仗,终于落脚陕北,建立了巩固的大本营,从此才转危为安。在汲取红军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我们也强烈感受到全面建设现代化装备与后勤体系的重要意义。

记者:遵义会议后,红军因高速机动出现高度疲劳,不少人不理解运动战,产生了埋怨,好像在领导层也出现了争论。当时的真实背景是怎样的?中央是如何处理的?

王建强(助理研究员):既无根据地依托,又被敌重兵包围,红军别无选择,只有以长距离高速机动,摆脱困境。这就是有些人抱怨的走“弓背路”的由来。1935年2月16日《告红色战士书》中说:“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这一阶段,红军的“走”不是逃跑主义的机械行军,而是“以走制敌”,诚如聂荣臻所说:红军“好比落在了敌人的口袋里,如果不声东击西,高度机动,如何出得来?”“为了甩掉敌人,更不可能不多跑一点路;有时敌变我变,事后看起来很可能是跑了一点冤枉路,这也难免。”毛泽东在反“围剿”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运动战原则,广大指战员都认可,但开始长征后,机动更加高速,更加频繁,距离也更长,同时由于失去苏区依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休整而更加艰苦。高度疲劳,再加上个别战斗没打好,红军有损失,引起了一些不满。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给“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写信埋怨说,红军尽走“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红军应走“弓弦”,走捷径。林彪的意见,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5月12日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指挥,批评了林彪,统一了思想,坚持高速机动作战的方针。结果如何,历史已经做了回答。

走“弓背路”,看似弯路,却赢得了全局的主动;走“弓弦”,看似捷径,却可能输掉全局。这就是辩证法。它启示我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要关注现实困难,更要着眼未来挑战,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没有长远眼光,

虽然眼前得益,却失去未来。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眼前的困难,又要科学设计战略目标与长远规划,并制订阶段计划和落实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迈进。

记者:长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动挨打,重压之下寻生机。遵义会议后,红军跳出包围圈,边打边找出路,主动实施了若干次战略转变,把被动的退却导向胜利进军。对此,今天军队的转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翟清华(副研究员):长征经历了从被动转型到主动转型的艰苦选择。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严重失败,被迫转移,“是一种惊惶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遵义会议后,红军实现了重大的战略转变,首先确定了新目标——在敌人薄弱的地区创造根据地,同逃跑主义和流寇主义划清了界限。在作战指导上,从实际出发,不固执于某一个方向,实行了大范围的机动作战。战略思想的转变,牵引战略方针的改变,相继取得赤水、贵阳、昆明等一系列作战的胜利。显然,没有果决的战略转变,就不可能有长征的胜利。

尽管长征中的战略转变是在战争中完成,但许多根本性的内容仍然可以为我军今天的转型提供借鉴。建国后,我军体制编制基本是“大陆军”体制,后来有过多次改革,是随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所做的相应的调整,如世界上几次较大的局部战争之后我军所进行的战略性转变,包括战略方针和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的调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军开始转变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的模式,探索建设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益型军队的新路子。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带给我们一些新的视角,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无论从战略思想,还是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后勤保障等,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军开始更加主动推进军事转型。胡主席赋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明确军队不仅要完成维护祖国统一的传统任务,而且要承担起有效维护国家太空利益、海洋利益、能源利益、电磁空间利益等新任务。担负这个历史使命,我军就必须完成战略转型——由国土防卫型向国家利益防卫型、由陆战为主向陆海空天电联合作战、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军队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更新思维方式。我们应把更新观念、创新军事理论作为转型实践的先导,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把实现联合指挥、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作为深化军队改革全局的关键环节。成功的军事转型将确保我军在未来战争中不丧失主动。

新时期的军事转型,具备很多长征时期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借鉴红军长征的宝贵历史经验,把它发扬光大,我军必将进入一个又快又好的发展时期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 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 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 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 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 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 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活动宗旨】: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班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主题 教育活动,就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准备】 (1)搜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历程。 (2)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活动过程】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征文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征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征文》的内容,具体内容: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充分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可贵精神。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的优秀范文,欢迎阅读。篇1:长征精神不能忘长征,...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充分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可贵精神。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的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篇1:长征精神不能忘 长征,它是一次当年令全世界震惊的行动,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饭吃也是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

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篇2:学习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阵抑扬顿挫的声音从津市二小198班的教室里争先恐后地传出来。一只小鸟惊奇地飞进教室一看:哦,原来同学们正在举行"长征精神代代传"的诗歌朗诵会呢!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同学们口中脱口而出,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惹人发笑,有的发人深省。座位上的听众,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竖起大拇指,还有的使劲鼓掌......场面热闹极了。 《长征精神》——只见蕊廷,芷希等几位同学落落大方地开始她们的演讲。《长征精神》——明瑞等几个同学也毫不示弱,非要与上一组分个高低。《清平乐六盘山》思绮、鑫颖等同学一边朗诵,一边载歌载舞,真让人耳目一新。 终于,轮到我们这一组了。我既兴奋又紧张,我的心"怦怦"地跳着,怀里就像揣了一只兔子,不知如何是好。"别紧张,放松心态,照常发挥就好。

新时期如何能弘扬长征精神

时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傅海文) 什么是长征精神?概括地说,长征精神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的无畏勇气;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一、弘扬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70年后,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依然需要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农红军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弘扬什么样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周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已融入当今的时代精神。新时期我们应该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长征精神。 一是弘扬热爱祖国、坚定革命信念的长征精神 当年长征,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蒋介石纠集主要军力围追堵截,妄图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险恶形势下,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如果革命先辈没有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满腔热情、没有对党和人民无比忠

弘扬长征精神征文范文

弘扬长征精神征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弘扬长征精神征文范文篇1: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

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同学们,巍巍大石墩是我们挺拔的脊梁,滚滚邛江河是我们沸腾的热血;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追寻金色的理想吧!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字号:大中小】新华网甘肃频道(2007-11-19 16:08)来源:南方网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热烈赞扬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毛泽东曾说:"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但是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事实证明,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长征中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杨成武回忆讲:"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弘扬这个时代精神,科学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科学深入地认识研究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必须把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与长征精神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长征精神的价值就存在于它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我们只有认清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按照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去研究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科学地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及其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生成物,作为一个客观的有生命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应该说,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另外,长征精神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个自我逐步成熟展开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价值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以往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征、外在整体风貌的研究,因此对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有待深入。因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对事物价值的认识。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有它独特的内在逻辑结构。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内容都应该在长征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中去研究。我们认为,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1.理想信念的灵魂支柱层。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环境虽然险恶,但红军指战员仍然是视死如归,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继承发扬了井冈山讲理想、讲信念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也证明: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然而,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包孕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长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励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长征精神现代价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念层。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么?除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演讲稿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演讲稿 八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参赛朋友: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让我们打开地图看一下---红军长征路线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而这里正是苗、彝、藏、羌、回、蒙古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在漫漫的长征路上,广大红军指战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交朋友,点燃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火种,广大少数民族在人力物力及道义上积极援助红军,并踊跃参军,掩护伤病员,尽力保证部队的供给。阿坝自治州区域内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在5000名以上;四川大凉山地区越西县两三小时内就有七八百人参军,还专门成立了“倮倮连”;红军经过迭部时,开明的杨土司密密让道、开仓献粮,尼傲头人杨告告带领青年修复栈道、救治伤员。攻打腊子口时,在正面进攻难以攻破、天亮之前必须拿下腊子口的危急时刻,毛主席的警卫员苗族战士甘人,又名“云贵川”,灵巧的攀上山崖用绑带、干粮带连成的绳子将红军一个个吊上山顶实现迂回战术,为腊子口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总而言之,没有沿途少数民族的积极援助,没有各族红军战士的英勇战斗,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就是各民族团结一心的胜利。继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脊梁,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青年干部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生坐标!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典型:

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长征精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周年,所以,我们有责任, 也有义务去弘扬、去发展、去创新长征精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长征精神世代相传。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可乐,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 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冰封的皑 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 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 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 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 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 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 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 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优秀演讲稿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优秀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学院10级会计一班的范**,今天我演讲的 题目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坚持信念》。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 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 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 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 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 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在大学里你感受到的是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 然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 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听过这样一 段话: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 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来睡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当初来到 学校的梦想呢?当初你读大学的坚定信念呢?你现在还记得吗?也许遇 到困难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勇敢向前,却让一时的轻松愉快蒙蔽了心,我相信你们也不会想就这样虚度了三年的光阴。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600字650字700字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600字650字700字。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600字: 长征,它是一次当年令全世界震惊的行动,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饭吃也是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

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650字: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长征精神征文10篇优秀范文

长征精神征文10篇优秀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长征精神征文篇1: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岁月悄然流逝,可是长征精神却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隐埋,却有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的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茶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同学们,当你沉溺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想长征吧,想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几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

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列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 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新踏上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长征精神征文篇2: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

论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陇东报正宁县山河镇政府张羽丽 古往今来,精神是天地万物之精气,作为人乃人之神志;作为党或团体就是一股浩然正气。党有了精神,就能凛立于天地之间,万众敬仰,处于不败之地,若失去精神,则萎靡不振,威信不举,势将颓坍。 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凝聚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坚定着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激励着人们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胜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就是共产党的一股浩然正气。这种精神是当年广大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民族风采。这种精神星火相传,培养和造就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伟大作用。这就是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现实对历史的反思。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样的民族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长征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人们不怕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始终不渝地追求,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长征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广大工农红军指导员就是通过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促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舍生取义,艰苦奋斗,勇于战斗,坚定信念。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潮头,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升华这种精神境界,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长征精神是强国富民的法宝。发扬长征精神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富裕条件下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 精选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精选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精选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精选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精选 2019-11-21 浏览:分享人: 袁融承手机版参考下文,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范文一】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发向上,总有一段历史让人刻骨铭心。 当长征胜利 80周年向我们悄然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这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不由地发出几多感慨和几多思索 1934 年开始的长征既非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亦非战役,更非是胜利,而是一曲人类的求生之歌,是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大撤退,是一次次险象环生、火烧眉毛的战斗。 无人穿行的大草地、鸟迹罕至的大雪山、舞蹈着死亡之神的沼泽这是对人生存能力的极限考验。 经受着如此严酷、恶劣环境的考验的这支队伍,只有在大地洪荒之际开天辟地的那些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们堪与比拟。 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之中,在物质的极度匮乏之中,在汗水、鲜血和死亡的考验之中,精神之火更加熊熊地燃烧,信念之光更加明彻地照亮。 最终,从千山万水中走出来、从围追堵截中冲出来的这支 1 / 5

队伍,也冲出了自身的错误、迷茫,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团结,走向壮大。 正是这场痛苦的洗礼把他们引向最后的正确之境、光明之境、胜利之境。 历史女神正是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检验了她将要选择的未来中国的主宰。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这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得救。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长征。 虽然七十年过去了,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长征。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长征精神永存,长征烈士永生! 我们祖国的昨天是历经沧桑的,但所幸的是,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给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计与活力,他们用行动证明了长征精神的经久不衰。 历史的书卷正向我们展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旧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德国捧来革命经典,从俄国引来熊熊烈火,他们点燃遍布华夏的众多干柴,以星星之火,燎原中华,凤凰终于涅盘了。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专业:木家 姓名:烟火不寂寞 指导老师: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提起长征,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起长征精神,想必每个人对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都有一定的学习和领会。虽然长征这个事实已成为历史,但它的时代意义和它创造的精神财富却一直都在,也时刻在提醒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更警示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它不仅写入了我们中华名族的发展历史,更是我们中华名族难得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名族的一份子,我们应时刻牢记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在长征途中,参加长征的中国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长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远征的首次胜利的。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所经历的困难险阻是艰苦卓绝的,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这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精神让红军战士最终战胜了一切敌人和所有困难,最终获取了伟大胜利。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就是为救国救民,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

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就是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惜一切,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信心中的信仰并且为之奋斗一生,对信仰和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8周年了。7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挽救了中华名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远征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 在当代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

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精神的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科学的理论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因此它是最能统一人们思想灵魂的理论。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 这个价值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长征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诞生以来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支柱的长征精神:越来越"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总之,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 (二)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

教师弘扬长征精神体会

教师弘扬长征精神体会 教师弘扬长征精神体会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弘扬长征精神体会“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 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一个比较突出的精神,我们所提倡的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根源所在,就是把个人命运跟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艰难的经过中,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

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种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长征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时期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温长征历程,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少年在学习或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仍有必要。 “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长征精神,一方面它是以革命为基础的,另一方面是无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多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而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101班主题班会教案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1班开展了有关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主题2021

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主题XX 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主题征文8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长律长征》时,我眼前都会浮现出红军战士那英勇无畏的身影、 竖毅执着的脚步、顽强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 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他们,征服了千难万险,他们,创造了人间神话。接下来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弘扬长征 精神鼓起理想风帆主题征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 长征精神激励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高声朗读着 ___的这首诗——《七律长征》。这是一首赞美红军的诗。从1934年8月—1936年10月间,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穿越 了十一个省。红军长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 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征,这是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茫茫草地,绵延数 百里,有的地方,表面较硬,但是下部很软,全是淤泥,稍有不 慎,踩破草皮,就可能陷入泥中,越陷越深。但是最困难的还是没 有吃的。过草地前,每人发几斤青稞,一日三餐,每餐吃一碗青 稞,可是渐渐地,就吃完了,战士们只能挖野菜吃,吃树皮、皮

带、皮鞋、衣服里的棉絮,在我们常人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吃的,可他们都吃进了肚。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据美国著名记者 ___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 ___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 ___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___根据地,开创了中国 ___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70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长征中的红军战士 ___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