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职能探索

管理职能探索

管理职能探索
管理职能探索

12/2009

管理职能探索

苏义林

(甘肃联合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系)

现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的基本规律、原理、方法、技术等,都是通过管理职能体现的。为此,廓清管理职

能基本含义、明确管理的基本职能内容及其发展(沿革)对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职能管理两重性管理者层次管理过程

不同的社会组织、单位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管理目标和内容,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单位,在本组织系统内的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中,管理者所承担的任务和目标也可能不一样。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都存在着怎样去管理、管理必须做什么工作、主要做什么工作以及实现总体目标优化等等共性问题,这就涉及到管理职能问题。研究管理职能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有助于指导实际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教学工作。

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含义

关于管理职能的含义,管理学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功能,是管理工作应承担和可能完成的基本任务;也有人用管理职能的内容作定义,认为管理活动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基本过程的展开和实施;还有人认为,管理职能是指所具有的管理本质的外在根本属性及其所应发挥的基本效能。尽管对管理职能的概念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都围绕管理者应当主要做和必须做的工作来讨论,为此我认为,管理职能就是指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完成的任务、做好的工作和对应(或在此基础上)所起的作用。这样概括,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1.管理职能的主体只能是组织的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担当着管理活动的领导者角色;管理活动或行为,总是在管理者一定的思想、知识、能力、品德等自身内在素质影响、指导或发动下进行的;管理职能又是由管理者的职务所带来的责任以及管理自身的规律所决定(作者为此认为,管理职能的概念的主语只能是管理者,不是组织,也不能是管理活动或工作。另外与主语 管理者搭配、对应的宾语是管理的职责、任务、工作、作用。基于此,与主语 管理者搭配、对应的宾语用词!功能?是很不适当的。功能一词的使用对象是人之外的其他生命和事物。这是的基本的逻辑、修辞、语法常识)。

2.一般意义上说,管理具有两大职能。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两重性的学说,管理具有两大职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这是由管理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不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只要生产过程是社会结合劳动,就必须有管理,而这种管理主要表现在组织的职能上。二是维护和完善现存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职能,这是由管理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社会生产方式不同,管理的这种职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管理主要表现在监督、控制的职能上。但在同一社会制度下,社会生产过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因而在管理实践中,这两种职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当它们结合起来作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过程或不同的管理活动时,就表现为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专门职能(或具体职能,如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职能等)。管理学所讨论的管理职能,主要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本文下一问题对此做了系统探讨,这里不再赘述。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国外最早系统地提出管理职能具体内容是法国的法约尔。他认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之后,又有所谓!三功能派?、!四功能派?、!七功能派?等等。现将西方一些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内容划分的不同观点列表1。

表1 西方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的划分

我国管理学术界对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看法也很不一致,现就部分管理学著作中对关于管理职能的不同内容列表2,以供参考。

表2 我国管理学著作中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尽管国内外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的内容划分说法很多,但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一般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划分为几种职能,都是对管理职能内容的基本概括,只是对各项管理职能考虑的角度、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从各家学说中可以看出,计划、组织、控制这三项是管理学者普遍公认的职能。而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管理由执行性的生产型管理,向决策性的全过程经营型管理转变,尤其目前的大科学、大工程、大经济更要求管理工作要对决策工作要高度重视。一定意义上说,不论是管理中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还是管理中的用人、监督、控制都离不开决策,而且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还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都充分说明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除计划、组织、控制之外,还应当、必须有决策。另外,把领导职能也包括进来,主要

345

基于管理职能的主体是组织的领导者。领导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担当着管理活动的领导者角色;管理活动或行为,总是在领导者一定的思想、知识、能力、品德等自身内在素质影响、指导或发动下进行的;管理职能又是由领导者的职务所带来的责任以及管理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组织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计划和组织实施等,并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中枢神经?、核心灵魂,贯穿并影响其他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至于前面有些学者提到的人事、指挥、协调、激励、等职能,可以并入组织职能中,有些人提出的报告、预算等职能,可以并入控制职能中去,还有些人提出创新职能。实际上管理的每一项职能的发挥都需要创新,因而不宜单独列为一个职能。

基于上述看法,我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五大方面。

1.决策职能(decisi on f un cti on)

人们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未来行动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并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管理活动。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其他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决策关系到管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2.计划职能(P l ann i ng f uncti on)

计划职能就是计划是组织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方案对其各种经营活动及其所需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具体统筹安排的工作。

在本文的管理职能结构体系中,计划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另一方面,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

3.组织职能(organ izi ng f un cti on)

组织职能就是管理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与职务设计,配备人员,并合理地确定各自的职责与职权以及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活动。也就是创设或变革一个组织结构,并决定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谁去做的过程。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但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活动。

4.领导职能(Leadi ng functi on)

领导职能就是领导者运用法定的权力,主导和影响下属,使之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其中包括解决冲突、选择沟通渠道等活动,但核心是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激励调动下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活动是集中体现领导者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活动,是实现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此,领导职能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5.控制职能(Controlli ng f unction)

控制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检测、评估和调节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监控组织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同时控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对于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来说,各项职能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次序和界限,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的。一般说来,领导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中枢神经?、核心灵魂,贯穿并影响其他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处于管理职能体系中心地位,在其影响作用下,管理工作总是先要作出决策,然后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决策目标和计划步骤组织实施和协调控制。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制定计划,不仅要考虑决策目标的落实,还必须仔细研究组织和控制的可能性;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决策目标、既定计划的实现,还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随时作出修订、补充,同时还要注意协调控制的问题;在控制过程中,要按照管理目标和确立的标准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注意各项职能之间的联系和制约,从而体现管理职能的系统性。

三、管理职能的发展(沿革)

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国外最早系统地提出管理职能具体内容是法国的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他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把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当作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为此,他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在法约尔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H ard Koontz,1908~1984)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创立了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他们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为此,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法约尔、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所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把管理的任务和非管理的任务(如财务、生产以及市场交易)加以明显地区分,能使经理集中于经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上。他们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功绩。

但是,我们认为他们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只在工会力量不大,或失业率很高、生产线稳定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在专业性组织中应用时,这些原则便需要修改,其适用性须视情况而定。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随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产生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管理决策学派的形成,使得决策问题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西蒙等人在解释管理职能时,突出了决策职能。他认为组织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制定计划、选择计划方案需要决策;设计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等也需要决策;选择控制手段还需要决策。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制定计划、选择计划方案需要决策;设计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等也需要决策;选择控制手段还需要决策。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20世纪70年代后的世界环境的剧变,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甚至!不变化都在变化?的时代,要想使组织适应环境、超越竞争对手从而活下去进而活得更好,组织就必须创新。为此,美国学者米和希克斯在总结前人对管理职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职能,突出了创新可以使组织的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论点。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客观环境对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人们对管理职能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方面,人们对上述各项管理基本职能所涵盖的内容和使用方法深化了认识,并在各项管理基本职能的实施中创造和发掘了很多新方法,决策工作中S WOT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 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 h)、劣势(W eakness)、机会(Opport un it y)、威胁(Th reat));计划工作中的网络计划技术、滚动计划法;体现控制职能的平衡计分卡(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1992年提出,标志是两位大师的第一本专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1996)的出版)等。另一方面,人们不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管理职能,一般是对原各项管理基本职能的某些方面加以强调或深化,从中分理出新的职能,这都是考虑了组织环境新变化、新特点的结果。

四、管理职能的发展(沿革)对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启示

透过管理职能的发展(沿革)的历史过程,对管理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有以下几点启示。

1.管理职能的变化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管理职能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在法约尔时期,企

346

12/2009

12/2009

业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计划、组织和领导工人把产品生产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在行为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往往对管理的活动侧重于对技术因素及物的因素的管理,管理工作中强调实行严密的计划、指挥和控制。但自霍桑实验之后,一些学者在划分管理职能时,对有关人的因素的管理开始重视起来,人事、信息沟通、激励职能开始提出。这些职能的提出,体现了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开始侧重于对人的行为激励方面,人事管理被提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上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诸多新兴学科的出现,管理学家又在管理职能中加进了创新和决策职能。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提出了决策职能,决策职能从计划职能中分化出来。他认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的决策职能不仅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有,并且分布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创新职能源于70年代后的世界环境的剧变。创新职能的提出,也恰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管理职能的内容和重点也会有新的变化。

实际上,组织是运动变化的,当组织要素如组织环境、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三者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和职能应随之发生变化。在一般的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一般以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组织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却因组织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工厂管理与商店管理、大型跨国公司的管理与小作坊的管理、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和简单劳动工人的管理等等显然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体现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对于不同的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管理的职能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军人,命令应当是最佳的职能,而对于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激励、鼓励也许是应当采用的职能。

2.管理职能应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

管理职能总是与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相联系的,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管理职能,任何优秀的管理职能和技巧总是相对于特定的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有什么样的组织要素,就应有相应的管理职能。当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发生变化时,管理职能就应相应地做出改变。管理职能的划分不可能存在一套如管理过程学派所说的!典型的?职能这一固定的模式,可以到处运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管理职能的不确定性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管理职能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组织要素的分析。

3.不同管理者层次的管理者对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组织的管理者一般按其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

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同时,一个完整的的组织层次还包括一线的作业人员。这三个层次的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与性质有很大不同。基层管理者非常关心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高层管理者则对长远目标和总的战略计划和重大的方针政策负责;基层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往往通过个体性劳动或一般技能解决,而高层管理者处理问题则必须通过仔细而复杂的思考才能

解决。中层管理者处于两者之间,其工作内容与性质也介与两者之间。

虽然各层次的管理者都要执行管理的各项职能,但由于其工作内容与性质有很大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通常高层管理者花在决策、计划上的时间比基层管理者多。同时即便是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就计划而言,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是组织的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关注的是中期、内部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者则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和作业计划。

4.管理职能的划分随各学派、学者对管理过程的认识不同而不同管理学家对管理职能的划分认识不一,并不仅是因为有关管理学者因所处的时代、环境等条件不同而导致对管理职能的划分界定不同,而是因为已划分的各管理职能由于彼此之间并无严格的次序和界限,往往互相关联或交叉表达,不同的关联或交叉产生了不同的职能划分。

5.管理职能并不能描述管理过程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各项职能往往很难划分得十分清楚。按理来说,一项管理工作总是要在领导统率下,先作决策,再制订计划,然后组织实施,最后协调控制整个进程。但实际上,管理人员常常并不是按顺序执行这些职能,而是同时执行。

参考文献:

[1]程国平.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6.

[2]何钟秀.现代管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3]康尔珪.管理学基础[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4]刘熙瑞.现代管理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沈配功.现代管理学基础[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朱秀文.管理学教程[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8][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著.黄砥石等译.管理学(第

7版)[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上接第344页)模拟公司,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快速有效提升教师技能的有效途径。

再次,适当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具有工程系列中、高级技术职称、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骨干做专(兼)职教师。采用这种请进企业精英的办法,既可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又可达到用在校专职教师与有实践经验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快捷有效的。

最后,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这也是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一种手段。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同样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考核及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考核和比赛,可以开阔教师视野,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专业技术领域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经鉴定合格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专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以此证明教师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胜任实践教学工作。

4.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制定激励措施,合理绩效考核,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最后,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与调整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待遇,确定聘任期限,定期考核,优胜劣汰。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独立学院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办出教育特色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大力加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不断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俞多多.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方法及途径探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

[2]刘艳慧.独立学院教师素质建设初探.甘肃科技,2008,24(22).

3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