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实录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实录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实录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实录

贺小琴(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一、课程地位本课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题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应该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本课在整个课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正是15-16岁的年纪,认知水平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高二(6)班为我校实验班,整体氛围较为活跃,有一定知识基础但相对不够扎实。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能够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依据相关原理,能够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明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行为方式。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教学难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五、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视频资源,通过对视频的剪切加工,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通过贯彻新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努力贴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状况,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观,按照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思路设计本课,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六、教学过程新课学习师:今天是12月3日,正好是阴历的十一月初一。哪位同学知道阴历11月俗称是什么吗?生:冬月师:对,冬月来了,我们已经进入冬天了,冬天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呢?生:保暖。师:哪些衣服的保暖性好呢?生:羽绒服、皮衣、皮草、羊绒衣……师:嗯,这些衣服的保暖性都不错,可是凡物有一利也有一弊,这些衣服如果穿脏了,就面临着难以清洗的问题,该怎么办呢?生:干洗。师:对了,像羊绒衣、皮衣、皮草这些都只能送到干洗店去干洗,所以满大街的干洗店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可是送到干洗店的衣服真的就是干洗的吗?播放视频1 干洗店内幕内容简介:记者卧底干洗店,发现干洗店的衣服都是通过用水洗的,然后通过熨烫即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顾客难辨真假。师:这可怎么办?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可好像也都不是万全之策,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播放视频 2 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神奇纽扣”内容简介:一个与学生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介绍自己发明的“神奇纽扣”。这个纽扣里面装的小颗粒,把这个纽扣装在衣服上,如果衣服是干洗的,纽扣里面的小颗粒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衣服是水洗的,纽扣里面的颗粒就会变成糊状。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生:太好了!师:这个与大家年龄相当的女孩为何想到要发明“神奇纽扣”?她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正板书: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播放视频3 她为什么要发明“神奇纽扣”?内容简介:这个小女孩名叫尚文坤杰,当时是武汉第一中学的高中学生。由于她家开了一个干洗店,从小到大她总能听到或看到顾客质疑衣服是否是干洗的,有些甚至会与她的父母发生一些争执,让她的父母烦恼不已,这让她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想个办法来解决父母的烦恼。问题:尚文坤杰发明“神奇纽扣”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实践中具体还有哪些原因可以促使认识的发展?生:为了解决父母的烦恼,说明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除了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可以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而发展认识以外,认识工具的更新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都会促使我们的认识得以发展。师:请用尚文坤杰的事例来说明。生:除了要帮助父母解决烦恼以外,尚文坤杰会用到实验器材,还有通过在学校学习的化学知识,她自身的认识能力得以提高了。副板书: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播放视频4 实验过程内容简介:尚文坤杰历时三年,筛选了上千种物质,最后从干洗机中提取出

一种只溶于水而不溶于干洗剂的物质。问题:“神奇纽扣”的发明过程中有哪些要素的参与?这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生1:整个发明过程是尚文坤杰借助实验器材从上千种物质中找出该物质,所以有主体、手段和客体作为实践的要素。同时在实验中,她必须遵循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客观的规律,说明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生2:也可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她通过实验找到了这种物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副板书: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播放视频 5 检验实验内容简介:尚文坤杰将该物质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一杯装水,一杯装的干洗剂。实验显示,该物质在水中溶解,在干洗剂中基本未发生变化。问题:为什么通过实验可以检验“神奇纽扣”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实践活动除了这一基本形式外,还有哪些基本形式?生: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师: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尚文坤杰没有进行这个实验,而是自己告诉别人这种颗粒物质的特性,别人会相信吗?生:应该不会。师:用哲学语言怎么描述?生:主观认识如果不超出其本身的话,是无法证明自身的,所以她的说法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正确。师:那么这个纽扣会告诉我们它自己有什么作用吗?生哄堂大笑:“当然不可能了!”师:所以只有将主客观二者联系在一起的实践,才能证明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由作为主体的尚文坤杰将两种物质溶于水中,最终证明她的说法是正确的。师:除了此处的科学实验以外,实践还有哪些基本形式?能否举个具体事例?生1:有生产实践,比如农民种地,这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2:还有社会实践,比如改革和革命。副板书: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基本形式播放视频6 她的期望内容简介:尚文坤杰希望能跟汉派企业合作,一方面振兴汉派服装,另一面推广自己的发明。问题:尚文坤杰发明“神奇纽扣”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最终目的是振兴汉派服装和推广自己的发明,说明实践是认识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副板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播放视频7 荣誉与中伤内容简介:此处两段视频一段介绍尚文坤杰因为发明“神奇纽扣”而遭到干洗店老板的强烈攻击,另一段介绍“神奇纽扣”斩获的各项大奖以及尚文坤杰被保送至武汉大学。问题:为什么尚文坤杰的发明既引起了干洗店的强烈攻击又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奖励?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什么特点?生:因为她触犯了干洗店老板的利益,但是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弥补了干洗行业的安全漏洞。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师:这也就说明实践活动不是一个人孤立的活动。我们除了从横向上发现实践活动的社会性以外,从纵向上看,实践活动还具有什么特征?生:历史性。播放视频8 尚文坤杰谈自己的一些发明小故事内容简介:尚文坤杰介绍了自己从小到大都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指出了一个自己曾经改造老虎钳子帮父亲拔钉子的发明,指出主动去解决生活中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一种发明。问题:她将自己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事物,这是实践活动所具有的什么特征?这段视频内容说明实践活动需要主体具备什么精神?生:直接现实性。尚文坤杰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副板书: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能动性知识小结活动安排,请一名学生结合副板书将正板书用树图形式表现出来,其他同学用一张纸完成。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框图的完成,一方面使学生自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查漏补缺,突破重难点。师:这位同学完成得非常好,与老师设计的一样,不过我的ppt这里用红色字体标注了两个词出来,我们既说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又说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既客观又主观,是否矛盾呢?请大家思考一分钟后来回答。生1:好像是有点矛盾?生2:我觉得这是看待实践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不矛盾。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从实践的要素和遵循规律的角度,而主观能动性则是强调实践主体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我认为不矛盾。师:回答得非常好,我提议大家给点掌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实践的含义,了解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也知道了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师: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而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就表现在不仅要学习理论,更要……生:参与实践。师:非常好。认识从实践中来,然而是否就意味着只要我们参与实践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发展将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生:吾更爱真理。师: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真理的魅力究竟何在?就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七、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之前,学生熟读教材,并尽力理解教材内容。在课堂中,通过视频将一个案例贯彻到底深入分析,师生共同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视频的安排并未根据教材顺序播放,而是有意识打乱,最后由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本堂课过于偏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稍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责任编辑:王葎)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必修4)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实践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 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 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 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 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重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 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四、【方法点津】: (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 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 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 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 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 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 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 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广东省高级中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教学反思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反思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多维的考虑:采用话题式教学,围绕知识有所侧重又要提高,渗透核心素养,以悄然达到提升学生面对高考题目的能力,最后能浓缩地呈现在40分钟的课堂,我所展示的是我们强大的科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备课到试讲,再到正式上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1、总体设计。课堂设计要有一条主线,层层递进,让听课者(学生和老师)思路明晰,不必面面俱到,对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大胆删除,对知识能整合的就要整合,从最初的25页PPT的课件,删减至14页。“PPT写得越多就越说明自己越不懂,自己思路越清楚PPT就自然越简略”。PPT的字多,反而会搅乱学生的思维,越简略也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材料如何处理?采用案例教学,一例到底,但有些知识又不能很好融入,因此,复习时将它们提前,材料专门用于分析重点知识,然后再进行拔高,贯彻素养提升。 2、素材选取。知识点确定的情况下,精选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小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农民种地,从大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但是选取一个可切入的话题真的很难。试讲结束后,潘老师和丁老师马上表达了相同看法,“视频不够震撼”。作为贯穿课堂起决定作用的材料,要有可讨论性,平铺直叙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 3、教学细节。记得每次试讲完以后,姬老师和张老师、郑老师都会和我交流一个多小时,都会对语言的流畅度,PPT每个标志的设置,每个动画出示的方式、顺序等等进行指导,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大道至简,一张PPT上字体最多两种,颜色最多三种,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视觉及思考。时间把握,我自己对着PPT,每页用时多少,进行详细记录,在下课铃想起那一刻结束本课,绝不拖堂。 4、学生素养培养。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课堂各环节中也特别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落实,在活动中提升,让学生活起来,让素养在无形中在学生的思维里成长起来。增强学生互动设计,不仅仅是思维的互动,还有精神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给予充分表达机会。 5、瞄准高考,模拟高考的命题。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学习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姚明精彩十佳球视频)播放时简单介绍:姚明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淘气最爱的运动也是打篮球,并且水平也非常高,想不想了解一下淘气打篮球的水平怎么样?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淘气姚明 投进 17 13 师:淘气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3个,所以淘气认为淘气比姚明还厉害,由此淘气也想到NBA去打球,大家给淘气参谋一下行不行? 生:肯定不行 师:为什么? 学生:还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就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大屏幕出示) 淘气姚明 投进 17 13 投球总数 50 20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设计意图:调节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淘气厉害,淘气也不打算到NBA打球了,幸亏大家帮了淘气一个大忙,要不然去了多丢人呐。大家还真厉害,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大家能再帮一次吗?(能)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有)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

高中思想政治_《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是第一批接受新高考改革教学模式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哲学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探究,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在讲讲议议中自主解惑。 效果分析 本框题容量大,抽象性强。学生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明确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中学生发明案例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把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与抽象的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二单元着重介绍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本课则讲述了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本课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有初步的认识,但缺少系统地理论学习,本课时内容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强理论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评测练习 1、(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认识百分数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认识百分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2、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板书:认识百分数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觉得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板书:6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 (一号杯:7÷20= 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于比较。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 .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 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萌生很大的自信,然后说都会了就不用学了,下课,然后在打他个措手不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到底还要学什么?由学生引发思考,进入深刻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引出百分数的教学目标,读写问题,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搜集到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由此为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百分数的读写比较简单,所以只是稍作说明,孩子们稍加练习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请学生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小组活动,学生们讨论手中的百分数并说明含义,然后汇报。这种一人一例的方法,与全班共同研究一个例题的方法相比,好就好在“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独立思考,都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中回答相同的问题,既需要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随时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同伴请教。大量的实例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它的作用和好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认识与实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认识的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的含义、阶段,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初步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增强学习动力,以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事物、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增强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也检验认识的效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高考注定与以往不同,在各种防疫措施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全国约1071万名考生于7月7日奔赴考场,开启一场大考,这一天上午的语文作文题也成

为众议的热点。今天的课程,我们从两个作文题目说开去,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个哲学命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一)认识与实践 学生探究活动:根据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Ⅲ卷的作文题目内容,请学生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为后面讲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做铺垫。 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①对自己外貌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②对自己性格个性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③对自己能力特点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去年的冬季运动会的投篮比赛还能记得吗? 生: 师:对!昨年我们班的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今年你们认为选那几个同学参加比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师:若果你是你是老师的话,将会安排哪位同学去参加比赛呢? 生1:王施杨! 生2:李成! 生3:王琦! 师:你为什么安排王施杨去? 生1:王施杨在十强赛中进球最多! 师:那你为李成去? 生2:李成的最高! 师:(看着生3)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3: 师:三位都言之有理。那究竟安排哪位去参加呢?我想,老师会比较一下队员中谁进球的情况,然后再定夺。你认为呢? 同学们点头称是。教师出示以下表格: 投球总数进球数 王施杨2522 王奇2018

李成5043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谁去最好?为什么? 学生大多说"王奇"。 生4:我觉得应让王施杨来主罚,因为他罚球最稳、最准。 生5:我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去,所以安排去。 师:有道理。失球数是25-22=3,失球数是20-18=2,失球数是50-43=7,这样看来是应让去。同意这一理由的,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手了。 师:考虑好了吗?不改啦? 生齐:考虑好了!不改啦! 师: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投1个球,可投偏了。我的失球数是1-0=1,最小,那倒该我不成? 学生们都笑了。笑过之后是思考,少顷-- 生6:我会安来。 因为踢25个进了22个,照这样计算,100个会进88个; 投20个进了18个,那么,100个会进90个; 50个进了43个,那么,100个会进86个。 这样一比较,我是安排范志毅去踢这个点球。 师:是个好主意!乍看不明白,照这样计算之后,都投满100个球就一目了然。 生7:(抢着说)应算进球数与投球总数的百分比。王施杨是88%,王奇是90%,李成是86%,所以应让王奇去。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者: 张春彩(迎春小学) 评 析: 郭成荣(旅顺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实录: 一、 自主探究 感知意义 师:同学位,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大连实德队在与对手的比赛中,获得了一次罚点球 的机会,派谁去罚呢? 出示相关信息: 邹捷:我曾经罚过20次点球,罚中18次。 张耀坤:我曾经罚过10次点球,罚中7次。 杨克维奇:我曾经罚过25次点球,罚中21次。 师:如果你是教练,将会安排哪名球员呢?为什么?大家想想,也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觉得哪位球员失球数最少,就该让哪位去罚点球,邹捷失了2个球,张耀坤失球 数是3个,杨克维奇失球数是4个,所以安排邹捷去。 师:你说的有道理。按这样的说法,老师在师范学校也曾罚过两次点球,踢中了一次,老 师失球数是2-1=1,最少,那么这个球是不是该老师去罚呢? 生2:我也安排邹捷去,因为邹捷罚20个进18个,化 2018,约分后是109。同样,张耀坤罚10个进了7个,用分数表示是 107,杨克维奇是2521,把这三个分数通分后,比较一下,10 9最大,所以我安排邹捷去罚这个点球。 师:有道理。还有谁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3:我想邹捷如果罚100个球会进90个球,用分数表示是100 90。

师:100 90怎么来的? 生3:邹捷罚20个球进18个,化成分数是2018,同样张耀坤是107,杨克维奇是25 21,为了比较,通分分母化成100,那么邹捷是 10090,张耀坤是10070,杨克维奇是10084,这样看来,我会安排邹捷去。 师:是个好主意,其它同学怎么想的? 生4:我会安排邹捷,因为他罚20个进18个,张耀坤罚10个进去7个,如果张耀坤也罚 20个就会进14个,邹捷更厉害。再看邹捷和杨克维奇,如果他俩都罚100个球,那么邹捷会进90个,扬克威齐会进84个,还是邹捷厉害,所以安排邹捷去。 师:你的意思是两两比较,在罚点球数相同的情况下,看谁罚中的次数多,就选谁,好办 法。以上各位同学的想法都有道理,现在请大家看生3的做法 师:20 18表示什么? 生1:罚20个球,踢进18个。 生2:进球占罚球数的 2018。 师:同样的 107、2521分别表示什么? 师:那么 10090、10070、10084分别表示什么? 生1: 10090表示进球数占罚球数的10090。 生2: 10070表示进球数占罚球数的10070。 生3:10084表示进球数占罚球数的100 84。 师:这样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师: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派谁去罚球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科技小组解决 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表格 师: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呢?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要求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的设计理念是: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对实例的分析中,切实感受到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同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做坚决的斗争,并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点。 二、教材分析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六课的第一框题,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各课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四课和第五课的学习,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哲学毕竟是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课堂教学应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强化学生对于实践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由于学生参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的主体和对象欠缺足够的认识,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体验,将生活化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集中考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材料取材于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热点问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两部分内容,它是在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其核心内容是百分数意义的教学。在一次教学能手评选中就该课题听了几节课,参评的每位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争采用不同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经过听后整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案例一: 1、判断谁的命中率最高。 师:大家都喜欢打篮球吗? 生:喜欢。 师:学校为了普及这项活动,要求各班成立篮球兴趣小组,然后再选出投篮比较准的同学组建学校篮球队。下面是几位同学的投球情况:李明投中16个,张华投中13个,王伟投中18个。你认为谁投的最准? 生:仅凭每个人的投中个数是不能判断的,因为不知道每个人投的次数。 师:李明投了25次,张华投了20次,王伟投了30次。 师:根据这些数据大家会判断吗? 学生有的用小数表示、有的用分数表示、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看分数 表示形式 、 。 学生摇头。 师: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办呢? 通过通分得到 。 师:现在能判断吗?为什么? 生:分母都是100的分数,能清楚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也便于比较。

2、引出百分数的定义。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64%、65%、60%。这样的数就叫百分数,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课题: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的是一种比例关系。 师:在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案例二: 1、情境导入: 师:大家喜欢打篮球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哪个篮球运动员? 生:姚明。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打篮球,非常喜欢姚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姚明参加NBA比赛中的一段视频,大家想看吗? 课件播放约2分钟NBA比赛视频,,学生看的群情激昂。 师:同学们,你想知道姚明这一赛季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姚明的赛季得分数据表: 师:谁能说一说这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实际意义吗? 学生试说含义。 师:(指着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lassroom recording of "u nderstanding of percentage" in the first volu me of grade six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去年的冬季运动会的投篮比赛还能记得吗? 生: 师:对!昨年我们班的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今年你们认为选那几个同学参加比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师:若果你是你是老师的话,将会安排哪位同学去参加比赛呢? 生1:王施杨! 生2:李成! 生3:王琦! 师:你为什么安排王施杨去?

生1:王施杨在十强赛中进球最多! 师:那你为李成去? 生2:李成的最高! 师:(看着生3)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3: 师:三位都言之有理。那究竟安排哪位去参加呢?我想,老师会比较一下队员中谁进球的情况,然后再定夺。你认为呢? 同学们点头称是。教师出示以下表格: 投球总数进球数 王施杨 25 22 王奇 20 18 李成 50 43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谁去最好?为什么? 学生大多说"王奇"。 生4:我觉得应让王施杨来主罚,因为他罚球最稳、最准。 生5:我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去,所以安排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二年级政治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 【教学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知识梳理】 (一)实践及特点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能动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注意: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 理解实践基本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基本”不是“全部”,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比如说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法官判案,医生看病,教师讲课等等都是实践活动,由于人类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实验活动,因此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虽然都是基本形式,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精讲点拨】 实践的三个特点是一种什么关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当然,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是历史的变化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正是由于实践的这三个特征,才决定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才决定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典型例题】

百分数的认识(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比一比”“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结合实际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情境引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交流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解释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过接触,比如:出勤率、投篮命中率、酒精浓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整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并通过有意设计的情境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介绍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引出他做的种子发芽试验。 2、出示表格,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百分数好找吗对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说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探究 1:出示问题,小组交流: 师:你们喜欢运动吗?瞧,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三名队员争着要求点这一个球,这是他们三个以往点球的进球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淘气:我曾经罚点球20次,罚中18次。 奇思:我曾经罚点球10次,罚中7次。 不马虎:我曾经罚点球25次,罚中21次。 如果你是教练,应该派谁去罚点球呢?说说你的理由。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生汇报 3、师小结:因为三个人罚点球的总数和罚中次数各不相同,那么要准确地知道派谁去,就必须先算出队员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 淘气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18/20; 奇思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8/10; 不马虎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21/25。 该怎样比较这个分数的大小呢? 4、“生成”百分数 根据这些分数,你们能不能立即很快的准确的怕派出哪一位球员罚点球呢?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生活实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活实例、生活现象进行简单分析,能初步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培养自己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习重点: 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 三、学习难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学习等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但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来自实践。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表现在: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六、知识梳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改造的活动。它有两层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他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执教者曾露芳 解读理念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通过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积极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境演绎来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解读学生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在教学设计阶段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梯度的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解读教材内容标准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正确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体会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材地位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 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 本的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命题判定、概念再判断等方式,能够理解实践概 念、特征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初步利 用“实践观”来分析现实生活。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努力形成知行合一的生活 态度。 教学资源 通过创设情境,,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资源,并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 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全面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准备任务资料、PPT。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第64—66页。 【学情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具体情景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 1.创设情境 2.知识迁移 3.合作交流 【学法】 现代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课前搜集的如商品标签、包装盒上的百分数等资料。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要求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的设计理念是: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对实例的分析中,切实感受到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同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做坚决的斗争,并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点。 二、教材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六课的第一框题,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各课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四课和第五课的学习,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哲学毕竟是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课堂教学应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强化学生对于实践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由于学生参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的主体和对象欠缺足够的认识,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体验,将生活化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考情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是集中考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材料取材于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热点问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