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税法概念:税收与税法、税法的功能、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二、税法基本理论税法原则、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

三、税收立法与税法实施税法制定及法律级次:

四、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法体系、税法分类;

五、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1—1 税法的概念

一、税收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基本理解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即社会成员创造出社会产品(GDP),国家以税收的方式分配(拿走)一部分。所以,税收处于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的分配环节。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的政治权力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社会成员的制约力量。在现代社会在,国家的政治权力是以法律为后盾的强制权力。

政治权力取得税收、规费、基金等收入(强制的)

国家拥有的权利财产所有者权利取得被投资者的税后利润(非强制、有偿的)商品交换权取得国债收入(平等交换的)财政收入的主要类别:税、利、债、费、基金。其中,以税收收入为主(90%)。

在国家取得税收收入过程中,形成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即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指政府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

这些社会公共需要,通过市场(企业和个人)是无法提供或有效提供的,只能有政府解决。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特点)

强制性国家凭借法律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违法者必究。税收的特征无偿性国家征税之后不会对纳税人有任何形式的直接偿还

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预先规定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连续和稳定。

强制性——取之有保无偿性——取之有用固定性——取之有度

二、税法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概念。

2.联系两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税法是国家为征税而制定的,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法存在的理由;税收以税法

税法税收

义务性法规

以规定纳税人义务为主,权利处于从属地位。

(二)税法的特征

综合性法规 由一系列税收单行法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

1.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三、税法的作用 3.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4.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税收管辖权是国家的主权之一/通过税收政策配合国家的对

外开放政策

四、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

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税法要服从宪法。

公民依法纳税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宪法56条规定)

§1—2 税法基本理论

一、税法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体现税法的立法精神、本质、特征、功能作用。

税收要素法定 征税合法

普遍征收

2.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保持中立 最小征收成本

4.实质性课税原则 量能征收 衡量标准—— /财产/消费

(二)适用原则

属于技术性准则,在税法的实施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合理解决法律纠纷,

保障税法顺利实现。

1.法律优位原则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不同级次)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之前的行为不适用新法,只能沿用旧法。

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例外:坚持“有利溯及”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新法实施之后,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

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例外:同一事项遭遇到 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5.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原则 在溯及既往时

6.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诉讼发生时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属人) 所得税客体: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征税对象 财产税客体:财产 流转税客体:货物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税法的灵魂。

税务管理机关的权利、义务; 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义务;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税法只是税收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它不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1.税收法律事实

是指税法规定的,能够引起税收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税收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件

税收法律事实

税收法律行为 当事人在正常意志支配下的主观行为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纳税主体进行的应当课税的行为,如销售货物、取得应税收入等。

3.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变化。

1)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 重组或迁移后变更税务登记

2)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 由工业生产变为非商品经营

主要包括 3)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 国、地税分设

4)税法的修订或调整 由享受一定的减免税变为依法纳税

5)不可抗拒力造成的破坏 自然灾害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减免税

4.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

是指这一法律关系的终止即其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终止。

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最常见)

2)纳税义务超过期限未征、少征税款的一般追缴期限为3年

主要原因 3)纳税义务免除纳税人符合免税条件

4)某些税法的废止

5)纳税主体的消失没有纳税主体,纳税无法进行。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式和方法:

限期纳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规定

1.税法中

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征税处理决定,可以申请复议或提出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构成逃税、抗税罪给予刑罚规定。

三、税收实体法要素

(一)总则

规定税收立法的目的、制定依据、征收主体等内容。

(二)纳税义务人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有:

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如直接税(所得税)

(2)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不一致,如间接税(流转税、具有转嫁性)不一致的原因——税负转移或转嫁。

2.代扣代缴义务人: 有义务从支付给纳税人的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

3.代收代缴义务人: 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款项时有义务一并代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如:消费税)

4.代征代缴义务人: 受托按照税务机关核发的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向纳税人征税的单位。

(三)征税对象

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体现征税的广度。

物 商品、货币 行为 征税对象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流转额

销售额或营业额→→→→→→→流转税

②所得额 企业利润或个人工薪→→→→→→→所得税 ③财产 拥有或支配的财产→→→→→→→财产税

④行为 发生的特定行为→→→→→→→行为税

与课税对象相关概念:

1. 税目 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在课税对象复杂时,用以明确征税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或体现国家税收的区别对待。它体现征税的广度。

1)列举税目 a.正列举(消费税) b.反列举

)概括税目 (营业税) 2. 计税依据 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纳税款的依据或标准,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

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质的规定),计税依据解决按什么征税的问题(量的规定)。

→ 从价计征 (销售额、营业额、所得额)

实物量→从量计征(重量、面积、体积、数量)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增值税、行为税)。

3.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或源泉,税收负担的归宿。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税源只能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已经形成的各项收入。(利润、利息、地租、工资等)

税源与课税对象在多数情况下不一致。

4.税本税收来源的根本——企业和人;

它与税源、税收收入的关系是:税本是基础,税源是税本产生的效益,税收收入是税源的一部分。

国家征税不可伤及税本。

(四)税率

应纳税数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法定比例;

它是税法的核心要素,体现征税的深度,关系到纳税人负担的程度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多少。

☆税率的基本形式

1.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税目、子目,不分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征税的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一个税种或一个税目适用同一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等)

幅度比例税率

特点 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而变动,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

2.累进税率 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等级(级距),规定不同税率。等级越高,税率越高。多用于收益课税,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

依额累进 全额累进、超额累进

一定标准 依率累进 全率累进、超率累进

依倍累进 全倍累进、超率累进

(1)全额累进税率 纳税人课税对象的数额达到那一个等级,就全部按照该等级的税率征税。

特点:最终只使用一个税率,计税简便,但在临界部分会出现税负增长大大超过课税对象的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如:课税对象为2000元 应纳税额=2000×10%=200(元)

课税对象为2001元 应纳税额=2001×15%=300.15(元)

(2 ……,当课税对象数额超过低档级距规定时,只就课税对象超过低档级距的数额按高一档级距的相应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依上例:应纳税额=500×5%+(2000-500)×10%+1×15%=175.15

特点:累进幅度比较缓和,更能体现合理负担原则。但最终可能使用多个税率,所以计算比较复杂。

解决方法:使用速算扣除数进行简易计算。

3.定额税率 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差别税额 不同产品、企业、地区

具体分为 幅度税额

分类分级税额 同一征税对象按规模或生产方式划分

特点:税率与课税对象的价值量脱离了联系,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化

的影响。 只适合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比较统一的课税对象。

★上述三种税率体现着不同的负担政策:

比例税率体现等比政策,对收入不同的纳税人征税,实际税率相同,纳税人之间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水平的差距不变。

定额税率体现等量负担政策,即实物量相同,税额相等;实际负担比率不同,收入越高,负担比率越轻。纳税人之间税后收入水平的差距比税前扩大。

累进税率体现累进负担政策,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之间税后收入水平的差距比税前缩小。

(五)纳税环节(狭义的)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被确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生产 → 批发 → 零售 → 消费 可以多环节课税,也可以单环节课税。

(六)纳税期限

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税法规定应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1.纳税期限 实际上是指纳税间隔期,即在固定时间内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期间。

固定期 按日、月、季、年 按次(如个人所得税、关税、耕地占用税)

2. 缴库期限 纳税间隔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

(七)纳税地点

税法规定的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本着有利于源泉控制的原则确定。

(八)减税和免税(税收优惠)

税法规定的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以鼓励或照顾的特殊性规定。

按形式划分三类:

1.税基式减免(间接优惠)

以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减免税,这是使用最广泛税收优惠手段。

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加计扣除等

2.税率式减免规定低税率、零税率、暂定照顾性税率

3.税额式减免减少一部分或全部应纳税款

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另定减征税额等

(九)罚则和附则

1.罚则对违反税法行为而采取的处罚措施。

2.附则税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

§1—3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一、税收立法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一)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3. 民主决策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二)我国的税收立法及税法调整

税收立法中的税法是指广义的税法,包括所有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税收立法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

——仅次于宪法,税法中最高级次

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立法

——有法律性质地位,但未经立法程序授权国务院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暂行规定或条例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 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仅海南省、各自治区有此权)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税务主管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

财政部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税总的《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省级)

前提:A、都必须在税收法律、法规明确授权下进行;

B、不得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房产税暂行条例都是由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

.提议阶段

(二)税收立法程序 2.审议阶段

.通过和公布阶段

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2、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1—4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收制度)

一、税法体系概述

税法体系——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体制下,依法定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和。

不同要素构成税种

不同税种构成税收制度

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

税法通则(立法精神)

各税税法(条例)(征税办法)

实施细则(详细说明和解释)

具体规定(补充性规定)

二、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

税收基本法: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母法)。(我国目前没有)

税收普通法:是对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进行实施的法律。

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2.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税收实体法: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税法要素。(一税一法)

如: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3.按照税法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间接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直接税)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3)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直接税)房产税/印花税……

(4)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资源税

我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重主体的税制结构。流转税占60%左右,所得税占25%左右。

总结: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构成了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4.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

国内税法、外国税法、国际税法等。

5.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

中央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地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契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

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一)税收实体法

我国税收实体法由18个税收法律、法规组成。按征税对象大致分为五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

4.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5.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 耕地占用税/烟叶税

18个税种,除《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是以国家法律形式发布外,其他都是经过人大授权立法。

(二)税收程序法

由税收征管法、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组成。

§1—5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包括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

二、税收立法权划分

税收立法权是制定、修改、解释或废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税收立法权可以根据税种类型的不同、基本要素、税收执法的级次来划分。

我国的税收立法权按税收执法的级次进行划分。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性税种的立法

①发布实行“条例”或“暂行条例”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②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调整税率

③税法解释权

①税收条例解释权

②制定税收条例实施细则的权力

4.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性税种以外的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包括基金和费用)

①本地区地方税法的解释权

5.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省级政府②制定地方税法实施细则权

③调整税目税率权

三、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包括:税款征税管理权、税务稽查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及其他税务管理权。

(一)税款征收权

1.征收管理权的划分

中央税: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掌握,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地方税: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原则上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分享部分划入地方金库。地方税收管理权:在省级及其以下的地区划分,由省人代会或省政府决定。

其他见P.24

2.税务机构设置

我国现行税务机构设置包括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正部级),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3.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P.25~26

目前我国的税收分别由财政、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

1)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

2)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

3)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四税

4)海关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项目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消费税。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

车船税,契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①国内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②营业税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③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中

央和地方共享,比例60%/40%。

④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外,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60%/40%。。

⑤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⑥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银行、保险公司上缴的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⑦印花税证券交易94%收入归中央,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归地方

(二)税务检查权

(三)税务稽查权

(四)税务检查权

(五)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

01第 一 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税法》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点章节。学习本章时重在理解,以便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在2009年《考试大纲》中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预计分值在2分以内。 ◆本章内容:5节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 第四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与税收关系 概 念 含义特征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无偿性 2.强制性 3.固定性 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义务性 法规 2.综合性 法规

税法与税收关系:税收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三方面内容 1.权利主体 (1)双主体: 对征税方:税务、海关、财政 对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原则 (2)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2.权利客体征税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征、纳双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国家税务总局 【答案】C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三、税法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重点有:(一)纳税人: 1.含义: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范围:自然人和法人;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2.与相关范畴关系 (1)纳税人与负税人 (2)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义务人

第一章 税法概论(题目)

第一章税制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划分( B )的制度。 A.财权 B.税权 C.事权 D.税收立法权 2.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 C )。 A.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税务管理部门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B )。 A.是不对等的 B.是对等的 C.保护征税-方 D.保护纳税一方 4.根据税法的功能与作用,税法可分为( B )。 A.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B.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C.流转税法和所得税法 D.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 5.在我国的税收法律关系中,对纳税方的确定采用( C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兼属人原则 D.属地或属人原则 6.比例税率是指税率不随( D )而变化的税率。 A.产品类型 B.行业特点 C.地区差异 D.计税依据大小7. 税制的要素很多,其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B )。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8.我国现行税制基本上是以( C )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A.直接税 B.间接税 C.直接税和间接税 D.流转税 9.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B )。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立法程序的是( D )。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通过和公布阶段 D.试行阶段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是( B )。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12.按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下列机构中无权制定税收规章的税务主管部门有( C )。 A.国家税务总局 B.财政部 C.国务院办公厅 D.海关总署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是( A )。 A.税收基本法 B.税收普通法 C.税收实体法 D.税收程序法 14.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是( D )。 A.资源税 B.印花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 )。 A.进行纳税申报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 D.进行税务检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税种中,由全国人大立法确立的税种是( CD )。 A.车辆购置税 B.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2.税制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的是( ABC )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地点

第一章 税法概论习题

税法(2011) 第一章税法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中()是核心,()是保障。 A.无偿性强制性 B.强制性无偿性 C.固定性强制性 D.无偿性固定性 2.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于权利性法规 D.税法具有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3.下列关于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它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 B.税法与刑法的调整范围不同,但违反税法情节严重触及刑律者,将受刑事处罚 C.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优先按照民法处理D.税法与行政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4.下列关于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认为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C.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 D.实质课税原则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 5.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 A.法律优位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C.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6.“自2010年l2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简称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城建税征税问题上对内外资纳税人平等对待,这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A.税收法定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7.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另一方的确定,采用的是()。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地兼属人的原则D.属人属地并重的原则 8.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力主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是平等的 B.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力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C.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 D.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的 9.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事实 10.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 A.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

第一章 税法概论.doc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学习要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 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的地位 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3、民主决策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 一、税法的制定 (一)税收立法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二)税收立法程序 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 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则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2、在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第五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是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构成。 我国税收实体法是由23个税收法律、法规组成。按其性质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七类: 第六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一、概念 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一)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

第一章 税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术语解释 1、税收制度 2、课税对象 3、税法 4、起征点 5、税制体系 二、填空题 1、以课税对象划分税种分为_____、收益额、______、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______、累进税率和______。 3、税收法律关系包括______、客体和______三个要素。 4、按照税收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_____和_____。 5、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_____并向国库_____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_____。 7、减免税规定是对特定的_____和特定的_____所作的某种程序的减征税款或免征税款的规定。 8、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_____的税率。 9、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_____和_____。 10、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_____、差别比例税率、______和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 2、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3、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5、我国的税收诉讼法规仅在《税收征管法》中作了具体规定。 6、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7、在处理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国内税法应处于优先地位,以不违反国内税法为准。 8、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与之相互配合的复合式税制体系。

第一章 税法概论(笔记)讲解

税法笔记(原创) PA:税法(重点:三个流转税和三个所得税,占分比例70%)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税法和税收密不可分,确定的具体内容 税法税收:实质国家为了行使职能取得收入的方式。 法律表现形式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收法律关系:利润分配关系。经过法律明确权利和义务上升到特定的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客体和内容。税收法律关系有其特殊性。 1、权利主体: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权利主体: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海关和纳税人。属地兼属人的原则。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行政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则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与民法不同,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 2、权利客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3、内容: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最实质的,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判断题),税收法律事实决定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税收法律事实: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行为。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就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形式和方法很多如:限期纳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偷税漏税的处罚,纳税人不服,行政复议。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重点) (一)总则:立法依据、目的和适用原则。 (二)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三)征税对象:纳税客体,征纳双方共同指向的对象。区分不同税种的标志。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 D.进行税务检查 2.下列税收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是()。 A.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B.契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关税 3.税法构成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科目 B.征税对象 C.纳税地点 D.纳税义务人 4.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5.将税法分成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的依据是()。 A.职能作用 B.征收对象 C.基本内容和效力 D.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 6.关于税收执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B.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特区也可以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 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 C.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D.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务院及税务主管部门管理,分别由中央税务机 构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7.关于税法构成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 B.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 单位和个人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项目 8.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是()。 A.资源税 B.印花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9.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 A.全额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0.纳税义务人是指()。 A.负责将税款入库的单位和个人 B.税款的实际负担人 C.所有的单位和个人 D.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1.课税对象是()。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学习要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构成概念特 征 权利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 中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 其中一方是代表 国家征税的税务 机关、海关和财政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

机关;另一方是纳 税义务人,包括法 人、自然人和其他 组织,在华的外国 企业、外籍人、无 国籍人。 不对等 权利客体即征税对象,是税 收法律关系主体 的权利、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主体所享 有的权利和所应 承担的义务 是税收法 律关系中 最实质的 东西,是 税法的灵 魂。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构成内容 总则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 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率是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 现行的税率主要包括比例税率、超额累 进税率、定额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节税法概念 一、税收及税法的定义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征纳双方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证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正常秩序,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取得财政收入。 税法的定义 2、税收与税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财政收入比较,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二、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是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P6) 税收公平原则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二)税法适用原则 法律优位原则也称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例题?单选题】以下不符合税法优位原则的说法是()。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B.我国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效力具有同等效力 C.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 D.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答案】B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本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比较高的税法。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三、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征税对象超额累进税率起征点从价税和从量税价内税与价外税 ?二、判断题 ?1、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2、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税、营业税和消费税。()?4、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5、税法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本质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行政权利向公民进行课税。() ?三、单项选择题 ?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的重要标志 C. 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2、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征税对象 B.税率 C.纳税人 D.纳税环节 3、税收行政法规应由()制定。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C.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D.国务院 4、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 A.税收法律 B.税收规章 C.税收法规 D. 税收暂行规定 5、下列税种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A.企业所得税 B.关税 C.资源税 D.房产税 6、纳税期限是税收的()在时间上的体现。 A.固定性 B.强制性 C.返还性 D. 无偿性 7、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有()。 A.资源税 B.土地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税种,全部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有()。 A.消费税 B. 增值税 C.车辆购置税 D.资源税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A. 货币 B. 纳税主体 C. 实物 D.行为 3、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 A.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B.延期纳税权 C.申请减免税权 D.申请复议和提请诉讼权 4、国家税务主管机关的权利有()。 ? A.制定税收法律 B.依法征税 ? C.进行税务检查 D.对违章者进行税务处罚 5、目前我国税收实体法体系中,采用累进税率的税种有()。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6、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税收收入中属于中央和地方

第一章 税法概论例题答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案例答案 【例题-多选题1-2】下列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B.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课税对象质的规定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但不一定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例题-多选题1-3】下列税种中,税收收入和税收管辖权限均属于中央的是() A.车辆购置税 B.土地增值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土地增值税、矿产品的资源税均为地方税收收入,只有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属于中央税收。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有权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B.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C.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原则上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D.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可自行调整当地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但应报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备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法,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2.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的有()。 A.个人所得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正确答案』D 3.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中,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原则是()。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 平均分值为1分。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要注意掌握下图的内容和对应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权利 主体 一方是代表国 家行使征税职 责的各级税务 机关、海关和财 政机关 双方 法律 地位 平等 但权 利义 务不 对 等。 另一方是履行 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按照 属地兼属人的 原则确定) 权利 客体 即征税对象 法律 关系 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 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

内容务,是税收法律关系 中最实质的东西,也 是税法的灵魂。 税收法律 关系的产 生、变更 或消灭 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真题1】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2002年) 【答案】× 【解析】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因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真题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

是()。(2005年考题,分值1)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答案】B 【解析】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真题2】中国现行税制中采用的累进税率有( )。(1998年考题,分值1)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率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倍累进税率 【答案】BC

第一章税法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税法总论 一、单选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的是()。 A.财政机关 B.税务机关 C.海关 D.国务院 【答案】D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税法中纳税时限的是()。 A.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B.纳税期限 C.延期纳税 D.缴库期限 【答案】C 3.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下列项目中属于特定目的税的是()。 A.房产税 B.契税 C.印花税 D.车辆购置税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答案】B 5.下列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B.征收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是国家征收的依据。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的额度。 D.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收对象的具体化。 【答案】A 6.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下列税种中属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的税种是()。A.资源税 B.土地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车船税 【答案】B 7.下列项目中,符合税法地位表述的是()。 A. 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行业法 B. 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 C. 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企业法

D. 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社团法 【答案】B 8.下列税种中,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A.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 土地增值税 D.资源税 【答案】B 9.下列税种中,完全属于一次课征制的税种是()。 A.消费税 B.土地增值税 C.增值税 D.营业税 【答案】B 10.国际税收中所指的国际重复征税一般属于()。 A.税经济性国际重复征税 B.政治性国际重复征税 C.税制性国际重复征税 D. 法律性国际重复征 【答案】D 二、多选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税法特点的有()。 A.义务性法规 B.权力性法规 C.综合性法规 D.单一性法规 【答案】AC 2.下列项目中,属于税法适用原则的有()。 A.税法公平原则 B.法律优位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答案】BD 3.下列项目中,属于属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有()。 A.从实际出发原则 B.税收法定原则 C.税法公平原则 D.税收效率原则 【答案】BCD 4.下列项目中,属于实行幅度比例税率的有()。 A.契税 B.土地使用税 C.营业税中的娱乐业税目

税法概论(题目)1

第一章税制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划分()的制度。 A.财权 B.税权 C.事权 D.税收立法权 2.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 A.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税务管理部门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 A.是不对等的 B.是对等的 C.保护征税-方 D.保护纳税一方 4.根据税法的功能与作用,税法可分为( )。 A.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B.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C.流转税法和所得税法 D.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 5.在我国的税收法律关系中,对纳税方的确定采用()。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兼属人原则 D.属地或属人原则 6.比例税率是指税率不随()而变化的税率。 A.产品类型 B.行业特点 C.地区差异 D.计税依据大小 7. 税制的要素很多,其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8.我国现行税制基本上是以()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A.直接税 B.间接税 C.直接税和间接税 D.流转税 9.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立法程序的是( )。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通过和公布阶段 D.试行阶段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是()。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 12.按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下列机构中无权制定税收规章的税务主管部门有()。 A.国家税务总局 B.财政部 C.国务院办公厅 D.海关总署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是()。 A.税收基本法 B.税收普通法 C.税收实体法 D.税收程序法 14.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是()。 A.资源税 B.印花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 D.进行税务检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税种中,由全国人大立法确立的税种是()。 A.车辆购置税 B.增值税 C.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2.税制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的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地点 3.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法体系中的()。 A.税收基本法 B.税收普通法 C.税收实体法 D.税收程序法 4.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权限的有()。 A.缓期征税权 B.税收行政法规制定权 C.税法执行权 D.提起行政诉讼权 5.下列关于地方税务系统的管理体制表述正确的有()。 A.省级地方税务局采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但以国家税务总局的管理为主 B.省级地方税务局采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但以省级人民政府的管理为主

第1章税法概论(2011.8)

第1章税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纳税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税法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关于税法基本原理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 A.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征纳主体的权力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B.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主义与经济上要求的税收公平是相同的,其基本思想也是一致的C.纳税人已经构成对税务机关表示的信赖,但没有据此作出某种纳税行为,或者这种信赖与其纳税行为没有因素关系,也是可以引用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为了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不受侵犯 3.某县人民政府2008年发文规定,凡是不种枣树的本县农民必须每年向政府缴纳土地管理费1000元,不再征收其他税。这种做法违背了( A )。 A.税收法律主义B.税收公平主义 C.实质课税原则D.法律优位原则 4.某人和税务所在缴纳税款上存在争议,必须在缴纳税款后税务机关才能受理其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 C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同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原则D.实体从旧原则 5.可以作为法庭判案直接依据的税法解释是( B )。 A.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解释 B.国务院对其制定税法所作的立法解释 C.各级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 D.各级检察院作出的检察解释 6.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类型为( B )。 A.综合所得税制B.分类所得税制 C.混合所得税制D.项目所得税制 7.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