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毒胶囊是指什么成分超标 为什么会超标

毒胶囊是指什么成分超标 为什么会超标

毒胶囊是指什么成分超标 为什么会超标

6.“毒胶囊”是指什么成分超标为什么会超标

“毒胶囊”主要是指胶囊壳中铬含量超标。

工业明胶常以皮革为原料,而皮革在鞣制过程中会带入铬。部分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以工业明胶代替药用明胶为原料生产空心胶囊,再将不合格的空心胶囊卖给制药企业生产药品,最后导致胶囊中的铬含量超标。

除草剂成份分析资料

分类农药名称持效期或半衰期其它注意事项 酰胺类?1、1/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活性如下: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 2/大多数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胚芽鞘),而双子叶植物则主要通过幼根(下胚轴)、其实是幼芽吸收。?3/多数品种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芽生长,使幼芽严重矮化而最终死亡。敌稗是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4/土壤处理剂中位差选择起着较大的作用。?5/用于土壤处理剂中,持效期一般比较短。一般1—3个月,在植物提内容易降解。乙草胺(禾耐斯) 持效期40-70天主要保持在0 -3cm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出苗后叶片皱缩、发黄,但一般情况下10-15天后可恢复正常生长。播种后24-72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位是芽,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 异丙甲草胺(都尔)持效期30—35天,施药后10—12周活性自然消失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主要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通过幼芽和幼根吸收,向上传导,抑制幼芽和细根 的生长,敏感杂草在发芽后出土前或刚刚出土即中毒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能力比阔叶强。移栽前3—5天施药为宜,直播田播后1—2天出苗前用药,该药容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持效期中等 甲草胺(拉索) 一般控制杂草的时间为60天左右能被突然团粒吸附,不易在土壤中淋失,也不易挥发失效,但能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水稻、高粱、谷子、黄瓜、韭菜、菠菜作物对其很敏感,程度几乎与稗草、马唐相似。混土深度以不超过5cm为宜。 丙草胺(扫弗特) 一个月的除草效果仍在90%以上,在水田中持效期为30—50 天水稻4叶期以后的植株均可以将此除草剂分解为没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因此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移栽稻田,用于秧田、直播田时对幼苗有损害。但加安全剂可弥补不足,施药量过大时,药后5天苗心叶、叶尖到叶缘褪绿卷曲,植物生长受抑。?克草胺40天左右黄瓜对其很敏感,安全性比丁草胺差,不宜在水稻秧田、直播田及小苗、弱苗及漏水本田施用。?萘丙酰草胺(大惠利、敌草胺)半衰期长达12周在芽前或芽后1叶期施药有效。禾本科的小麦、百合科的韭菜、伞行科的芹菜、茴香、莴苣对其敏感。 敌稗在土壤中很快分解失效,用于水稻是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不传导,只在接触部位起作用,在水稻体内被分解为无毒物质而安全,只做茎叶处理剂。水稻在喷施前后10天内不能用药,不可与2,4-D混用,也不可与液体肥料一起用。?杀草胺60天左右施药后保持5—7天浅水层,不排水,也不能串灌。该药适合在地膜覆盖田、有灌溉田间的田块以及夏季作物及那放的旱田应用,水稻幼芽对其很敏感。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丁草胺(马歇特)残效期60左右,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对萌动及2叶期以前杂草有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光稳定。秧田在播后3天用药,除草效果佳;之前后之后除草效果一般,之前易出药害。水不能淹没秧心。 异丙草胺(普乐宝) 持效期60—80天,对后茬作物安全对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该药适合在地膜覆盖田、有灌溉田间的田块以及夏季作物及那放的旱田应用,水稻幼芽对其很敏感。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双苯酰草胺(草乃敌)一般条件下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施用后需1年后才能种小麦等,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 吡氟草胺土壤中半期为16—20周,一般供氧条件下为16—50周可以防除麦田多种杂草。

病毒的特性

1.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本质: 病毒属于微生物界,其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包括: (1)病毒一般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则都同时含有两种核酸。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许多其他组成成分一起参与生长、增殖过程,并常以二 分裂或类似的方式进行。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 编码的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可以这样认为,病毒的生物合成实质上是病毒 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 A1℃)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这就是所谓的DNA前病毒。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因此对于因干扰微生物的这些代谢过程而影响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病毒的定义: 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形态,是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当然这是指自然状态的病毒而言,因在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掌握在无细胞(cell-free)系统中复制病毒的技术。2.病毒的起源:是指病毒的来源及其演化 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 (1)认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种的后裔; (2)认为病毒来源于细胞核酸; (3)认为病毒是某些较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 3.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实质上只是一团遗传物质(DNA或RNA)和它外围的一层蛋白外壳。这层蛋白外壳就是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同时也是病毒核酸有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的工具。衣壳和核酸一起总称为核衣壳。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粒子。但在结构比较复杂的病毒中,则衣窍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富含脂质的外膜,即囊膜。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还有一层病毒特意的内膜蛋白,即M蛋白。囊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大多是核衣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时有细胞获得。

食物中的活性成分(优选参考)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食物中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素外,还含有其他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类物质过去较多地被称为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来自植物中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称为植物化学物。这类物质不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维持人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发挥重要的作用。 概述: 生物活性的食物成分包括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黄酮类化合物、酚酸、有机硫化物、萜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等,也包括辅酶Q、γ-氨基丁酸、褪黑素及左旋肉碱等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他们不仅参与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调节和慢性病的防治,还为食物带来了不同风味和颜色。 植物化学物是指植物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中间或末端低分子量次级代谢产物。这些产物除个别是维生素的前体物外,其余均为非传统营养素成分。植物化学物对植物本身而言具有多种功能。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相比,从含量上来讲,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微乎其微。当我们食入植物性食品时,就会摄取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物。 膳食中另外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的食物成分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这些物质来源于食物,机体本身也可以合成,它们在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一、植物化学分类:较为复杂,种类繁多。 二、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癌作用:蔬菜和水果中所富含的植物化学物有多种预防人类癌症发生的潜在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沙拉可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对胃肠道、肺、口腔和喉的上皮肿瘤证据最为充分。 (二)抗氧化作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过量反应性氧分子及自由基的存在有关。人体对这些活性物质的保护系统包括抗氧化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内源性抗氧化物及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必需营养素。在植物性食物的所有抗氧化植物化学物中,多酚无论在含量上还是在自由基清除能力上都是最高的。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等酚酸含有多个酚羟基,可以通过自身氧化释放电子,直接清除各种自由基,保护氧化还原系统与游离自由基之间的平衡。DNA氧化性损伤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年龄有关的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以尿中排出的8-氧-7,8-二氢-2-脱氧鸟苷作为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出DNA的氧化

麦田主要除草剂

麦田除草剂产品技术要点分析 认识唑草酮 通用名:唑草酮,carfentrazone-ethyl;其他名称有唑草酮酯、唑草酯、氟唑草酮;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有光条件下,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PO)而破坏细胞膜,导致杂草死亡。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无土壤活性,对后茬安全。唑草酮在施用后15-30分钟内即可被叶片吸收,受雨淋影响小;杂草中毒死亡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3-5天。对绝大多数阔草均有效,其中播娘蒿最为敏感;可用于抗性(对ALS抑制剂产生的抗性)杂草的综合治理选择早晚气温低、风小时施药晴天上午8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施药,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低于65%、风速高于4m/s时应停止施药。 优势:杀草谱宽,特别是能防除多种恶性阔草:泽漆、抗性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野老鹳等(对大巢菜、稻搓菜、繁缕效果一般,对蚤缀效果差);杀草速度快。 劣势:土壤墒情好,杂草易复发,干旱情况下除草效果好;冬前用效果好于早春,早春用杂草最易复发,且用量需增加50%以上;混用性差。 注意:不可与助剂包括洗衣粉等混用,否则易产生药害,不建议与目前主流禾草除草剂混用,否则易产生药害.唑草酮在小麦上易产生药斑,乙氧氟草醚和唑草酮作用机理相同,也是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现也进入麦田除草市场。 认识二甲四氯和2,4-滴 二者属于苯氧羧酸类化合物,合成激素类,作用方式类似于生长素-吲哚乙酸.。植物中毒后,叶片卷缩、扭曲,茎基部肿胀,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褪色、发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全株死亡;心叶、嫩茎易受害。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草和部分莎草;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草及种子繁殖的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系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入药部分为干燥全草,发挥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花地丁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炎、抑菌及抗肿瘤等活性。 因目前紫花地丁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从紫花地丁的成分分离检识、体内抗炎活性研究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宿主细胞体外抗炎活性的影响三部分展开实验研究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目的:研究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筛选出紫花地丁的最佳有抗炎作用的溶剂提取物;探究紫花地丁最佳体内抗炎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 方法:1.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分别以浸提法和乙醇回旋冷凝法对紫花地丁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试管法和圆形滤纸法检识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减压浓缩制得各溶剂提取物的浸膏并称重、计算得膏率;2.给小鼠灌服回旋冷凝法提取的紫花地丁的不同提取物后,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1%冰乙酸改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进行急性炎症造模、ELISA 法检测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炎性组织中NO含量等试验,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效果;3.以乙醇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对炎性巨噬细胞中TNF-α、iNOS和C0X-2 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分析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1.通过检识得知紫花地丁中含有酚类和鞣质、生物碱、有机酸、油脂类、香

病毒有关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在高中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大小 发现史: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加法、减法) 得出结论: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二、成分和结构 1、成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结构 衣壳:蛋白质 髓部:DNA或RNA 特殊包膜 刺突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三、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换言之,只提供了复制和表达的模板,其他的原料、能量、酶、

目前最全的除草剂讲解

目前最全得除草剂讲解 磺酰脲类 1、活性高,每公顷以克计。 2、杀草谱光,不同品种除草谱差别大。 3、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度高,对杂草高效。 4、使用方便,可被杂草得根、茎、叶吸收,也可以土壤处理。 5、对植物得主要作用标靶就是乙酰乳酸合成酶,不影响种子发芽与出苗,杂草受药后迅速停止生长,但死亡需要时间长。 6、易于发身酸性水解。 7、对哺乳动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而不积累,部分品种在土壤中得持效期较长,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噻磺隆 该药剂在土壤中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30—60天)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受药后1—3周内死亡。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对田旋花无效。在昼夜气温为20度/10度—30度/20度条件下对大豆安全。当温度到35/25度时,大豆得安全性下降。用于麦类、玉米、大豆、花生。 苯磺隆 残效期60天左右,用于麦类抑制芽鞘与根得生长,敏感杂草在1—3周死亡。绿磺隆(嗪磺隆) 残效期8个月以上,用于麦类对后茬作物有影响,在麦类作物很快代谢为无害物质,种子接触到药剂会严重影响出苗,在国内外限定只能用于小麦连作得地块。 甲磺隆 残效期长,用于麦类 醚苯磺隆 用于麦类,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与某些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有较好得芽前与芽后除草效果。不能把药液喷施到其她作物上。 苄嘧磺隆 水稻秧田、本田、直播田、小麦水稻秧田与直播田,播种前与播种后20天内均可以施药,以播后杂草萌发初期施药防效佳。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与莎草,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持续3—4天,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延长保水时间就是提高除草效果得关键。时间长,效果好。5—7天为宜,不少3天。 醚磺隆 使用后1—2个月内种植轮作作物,没不良影响。施药时要封闭进、出水口,保持田水以保证仿效。该药不宜用于渗漏性得田块,否则会使药剂向下移动,集中稻根区导致药害。

病毒学试题

试题 1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病毒的主要成分

病毒的主要成分 一、病毒的结构 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 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 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部分核酸偶感染性。 2、病毒蛋白质: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效应: 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 ⑴细胞融合:其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 ⑵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

除草剂成分汇总及作用说明

除草剂成分汇总及作用说明 除草剂种类繁多,但以常见的除草剂----百草枯为例吧 百草枯的主要成分: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 百草枯的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 百草枯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对非绿色组织没有作用。在土壤中迅速与土壤结合而钝化, 对植物根部及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但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解毒药,口服中毒死亡率可达90%以上,请注意使用;百草枯的特点: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季胺盐类除草剂。有效成分对叶绿体层膜破坏力极强,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很快中止,叶片着药后2~3小时即开始受害变色,克芜踪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绿色组织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有一定的传导作用破坏绿色植物组织,但不能穿透栓质化的树皮,接触土壤后很容易被钝化。不能破坏植株的根部和土壤内潜藏的种子,因而施药后杂草有再生现象。 百草枯的使用方法: 1、应用百草枯化除,加水须用清水,药液要尽量均匀喷洒在杂草的绿色茎、叶上,不要喷在地上; 2、百草枯除草适期为杂草基本出齐,株高小于15厘米时; 3、光照可加速百草枯发挥药效,晴天施药见效快; 4、药后1小时下雨对药效无影响。 除草剂分类大全(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作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清楚。这是因为它们的作用不仅受防治对象影响,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干扰;许多除草剂的杀草作用并不限于某一因素,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发生,形成一个多种复杂的过程。无论触杀型或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当被植物吸收后,必须对植物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某种干扰作用,才能把植物杀死。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协调统一的表现,当除草剂干扰了其中某一环节时,就会使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死亡。 除草剂对植物干扰、破坏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抑制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是靠光合作用来获得的养分,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特有的生理机制。生物界活动所消耗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由光合作用来积累,所有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及生存所必需的复杂分子,都来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光合作用在温血动物体内并不发生,因此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很低。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hυ CO2+H2O C6H12O2 + 6O2 叶绿体 这一反应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来完成的。一般把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分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 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可分成下列几个步骤: (1)叶绿体内的色素(通常由叶绿素a及b所组成)被吸收的光量子所激活。 (2)将贮藏在“激活了的色素”中的能量,在光系统I及Ⅱ中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转变成化学能,在水光解过程中,将氧化型辅酶Ⅱ(NADP+)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hυ NADP+ + H2O NADPH + 1/2O2十H+ 与此反应相偶联的是ADP与无机磷酸盐(Pi)形成ATP: hυ ADP + Pi ATP (3)将贮存在NADPH及ATP中的能量,消耗在后面不直接依赖光的反应,即固定和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暗反应。 图中表示了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时的氧化还原电位图,图中D1及D2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光系统Ⅱ中的电子给予体,AI及AⅡ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夏中的电子接受体。Cytf:细胞色素f;Fd:铁氧化还原蛋白;Fp:Fd-NADP+,氧化还原酶;PC:质体蓝素;PQ:质体醌。 光系统I、Ⅱ及各种电子载体(如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化还原蛋白等)组成了电子传递链,它们将水光解所释放出的电子传递给NADP+,每还原一分子NADP+为NADPH需要两个电子,并同时形成ATP。ATP的合成包括在两个光系统中,称为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photophorylation)。近来的研究表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 。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 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 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 。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 、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 。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 、__侵入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 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___。 18、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 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 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 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 。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__ 合适的感染途径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 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 '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_ __和___ 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 二、选择题: 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 A. 脂类 B. 多糖 C. 蛋白质 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 A. DNA 和RNA B. DNA 或RNA C. DNA D. RNA 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 A. 正链DNA B. 负链DNA C. 双义DNA 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 A.衣壳 B .包膜 C .核酸 D .刺突 E .核蛋白 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 A.单倍体 B. 双倍体 C. 三倍体 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D. 复制 E. 释放 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__E

病毒习题1 总论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壳粒(capsomer) 4.刺突(spike) 5.核衣壳 6.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 8.干扰现象 9.灭活 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 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 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食物中的活性成分

食物中的活性成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食物中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素外,还含有其他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类物质过去较多地被称为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来自植物中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称为植物化学物。这类物质不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维持人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发挥重要的作用。 概述: 生物活性的食物成分包括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黄酮类化合物、酚酸、有机硫化物、萜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等,也包括辅酶Q、γ-氨基丁酸、褪黑素及左旋肉碱等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他们不仅参与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调节和慢性病的防治,还为食物带来了不同风味和颜色。 植物化学物是指植物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中间或末端低分子量次级代谢产物。这些产物除个别是维生素的前体物外,其余均为非传统营养素成分。植物化学物对植物本身而言具有多种功能。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相比,从含量上来讲,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微乎其微。当我们食入植物性食品时,就会摄取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物。 膳食中另外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的食物成分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这些物质来源于食物,机体本身也可以合成,它们在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一、植物化学分类:较为复杂,种类繁多。 二、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抗癌作用:蔬菜和水果中所富含的植物化学物有多种预防人类癌症发生的潜在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沙拉可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对胃肠道、肺、口腔和喉的上皮肿瘤证据最为充分。 (二)抗氧化作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过量反应性氧分子及自由

短梗五加果抗炎活性成分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短梗五加果抗炎活性成分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Maxim)Seem.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主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具有滋补强壮、祛风除湿的功效。短梗五加果为短梗五加的成熟干燥果实,本文对短梗五加果的化学成分、抗炎活性和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ODS开口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短梗五加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1D-NMR、2D-NMR、MS等光谱手段,对42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0个:分别为3-oxo-24-methylenecycloartan(1),甘五酸(2),异五味子酸(3),白桦脂醇(4),白桦脂酸(5),五加苷K(6),22-α-hydroxychiisanogenin(7),chiisanogenin(8),22α-hydroxychiisanoside (9),(1R,11α)1,4-epoxy-11-hydroxy-3,4-secolupane-20(30) -ene-3,28-dioic acid(10);甾体类化合物1个:豆甾醇(11);黄酮类化合物4个:分别为isooirenitn(12),芦丁(13),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15);紫罗兰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icariside B1(16),icariside B2(17),(6R,7E,9R) -9-hydor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β-D-apiofuranosyl-(1-6)-β -D--glucopyranoside(18);木脂素类化合物7个:分别为(+) -l-hydroxypinoresinol-l-O-β-D-glucoside(19);苯甲酸类:(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20),蛇菰宁(21),berchemol-4’-O-β-D-glucoside(22),落叶松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icariside E3(24),(75,8R)赤型-7,9,9’-三羟基-3,3’

中草药的抗炎作用成分及其机制

胎儿体质量估计,若仅有轻微头盆不称应给予充分试产,但须严密观察产程,活跃期及时行阴道检查,尽早发现轻度的胎位异常。 2 产程异常的处理 除严重的骨盆狭窄、畸形,重度头盆不称及明显巨大儿外,绝大部分头位均有机会试产,某些轻微的头盆不称及胎位不正,即处于难产与顺产之间的边缘病例,其顺产与难产常常是相对的,与产程处理密切相关,处理得当即顺产,否则就形成难产。产程异常的处理关键在于: 2.1 决定分娩方式 出现上述难产征象时及时行阴道检查,详细了解软产道、骨盆、胎位,排除严重的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结合胎儿体质量及产力进行头位评分,决定分娩方式,评分≥10分,尤其有胎位、产力可变因素存在者,应给予充分试产。 2.2 胎位异常的处理 胎位异常是头位性难产的主要原因,其中严重胎位异常应行剖宫产。临床所见绝大部分为持续性枕横、枕后位,这两种胎位若未及时发现,一旦进入第二产程,处理就很棘手,此时胎头位置较低,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较困难,处理不当,将显著增加母儿并发症:因胎头低且俯屈不良,试产时间长致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时常出现娩头困难导致切口撕裂及产后出血;若行阴道助产,因胎位不正,径线增加,可能导致出头困难、阴道会阴严重裂伤。持续性枕横、枕后位经加强宫缩及徒手转胎头可能变为枕前位后经阴道分娩,漆洪波等[2]报道,经此方法可使超过50%的产妇经阴道分娩,近1/3可能自然分娩,可大大降低剖宫产率并缩短产程。但徒手转胎位须掌握指征和时机[3],其条件为:无头盆不称(头位评分≥11分),估计胎儿体质量<3500g,胎头双顶径<9.5cm,无胎窘,产瘤不大,颅缝无重叠,胎头无明显变形;其最佳时机为宫口扩张6~10cm,胎头达棘平~棘下2cm时。故轻微胎位不正处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保持良好产力,适时手转胎位。持续性枕后位胎儿体质量偏大时,剖宫产概率明显增加,故遇产程异常而发现持续性枕横、枕后位时,若胎儿体质量≥3500g,应考虑剖宫产。 2.3 静脉滴注催产素 催产素可用于产程各阶段的宫缩乏力,使用时必须严密观察,随时调整剂量。开始每500mL加2.5U催产素,按照8滴/min的速度开始,根据胎心和宫缩不断调整,保持有效宫缩,又不致胎儿窘迫,同时要控制液体和糖的进入量,以免出现低血钠或乳酸堆积。若催产素一进入母体即可发生强直性宫缩,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解痉药缓解。2.4 人工破膜 破膜前应查明有否脐带先露,手指伸入宫颈内和穹窿扪诊,触及脐带者放弃破膜,抬离臀部令其自然退回,无效者行剖宫产。破膜的最佳时机为宫缩间歇中第二次宫缩即将来临时,破膜后胎头浮动者需要将手指留在阴道内等候2~3次宫缩,若有脐带脱垂可及早发现,破膜前后要听胎心,只要不存在脐带脱垂,谨慎操作。人工破膜不会引起脐带脱垂,若脐带先露较高未能发现者,破膜后发生脐带脱垂,将贻误抢救时机。破膜多能使产程缩短,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产程顺利时,不提倡提前人工破膜,以保护胎儿少受阴道菌的污染。 3 头位性难产的预防 3.1 预防胎儿过大,胎头过硬 提倡定期产检,及早发现治疗糖尿病,进行孕期营养指导,避免营养过度并适当活动,使胎儿体质量控制在3000g左右,对延期妊娠者考虑适时计划分娩。 3.2 纠正胎位异常 纠正胎头位置应是预防头位性难产最主要的措施。可在孕晚期或临产时B超检查确定胎位,对枕后、枕横位者利用侧俯卧位体势,或手法将胎头位置转正,可降低头位性难产发生率。 3.3 加强产力 虽然产力异常不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但在处理难产时却占主导地位,某些轻微的胎位不正,经加强产力即可转成枕前位而经阴道分娩,故产程中须保持良好产力。通过导乐或家属陪伴分娩,通过沟通解释,消除产妇的顾虑和恐惧,增强阴道分娩信心;产程中要注意产妇休息和饮食,注意排空膀胱,必要时静脉补液;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产程,尽早发现难产信号,及时行阴道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可行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滴加强宫缩。 参考文献 [1] 漆洪波.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21(5):264-267. [2] 漆洪波,孙江川,李莉,等.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 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02-105. [3] 刘晓霞,李淑杏,屈晓丹.头位难产手转胎头的时机探讨[J].实用 医技杂志,2007,14(19):2698-2699. 中草药的抗炎作用成分及其机制 詹妮卢丹李平亚* 【摘要】目的对中草药的抗炎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方法查阅近15年国内外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苷类、多糖及生物碱类化合物,作用机制明确。结论中草药的抗炎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中草药;抗炎;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20-0224-03 近几年来,中草药的抗炎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临床及实验证实很多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研制出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许多抗炎药及其复方。对于炎性反应目前认为中草药具有多种抗炎系统,因此,如果能构建一套中草药提取抗炎化合物或筛选中草药的评 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130021) 通讯作者:E-mail:lipy@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2672228.html,

骆驼乳中的降糖生理活性成分

骆驼乳中的降糖生理活性成分 对骆驼乳成分的分析表明,骆驼乳中含有一定量的降糖功效因子,能够对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以及血清中的其它成分起到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类胰岛素蛋白、乳铁蛋白、维生素C、免疫球蛋白等。1.胰岛素 骆驼常乳中的胰岛素含量较高,1L中含45~1281U,而等量牛乳的胰岛素含量仅为16IU。不同哺乳动物乳中胰岛素含量如图3-1所示。 哺乳动物 不同哺乳动物乳中胰岛素含量 ①-人初乳②-骆驼初乳③-骆驼常乳④-牛初乳⑤-牛常乳⑥-贮存乳 ⑦-山羊初乳⑧-绵羊初乳⑨-绵羊常乳⑩-骆驼乳冰淇淋 胰岛素是维持生物体稳定和自身血糖水平的最重要的激素,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时,机体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就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积聚,引起血糖升高。通过口服胰岛素赤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均已表明了口服胰岛素来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均已表明了口服胰岛素的有效性,但是其重要缺陷是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下形成凝乳,因此中和了它的作用。口服胰岛素的潜在好处包括不提高外周胰岛素的同时控制血浆葡萄糖水平,并恢复内源胰岛素生理途径。通过口服胰岛素的治疗可降低胰岛素血症,对于预防胰岛素拮抗引起的高血糖,以及降低高血糖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Qskarsson et al,2000:Wan et al,2000)。由于受到人体胃肠道消化液的影响,牛乳往往被胃酸凝固,在胃中停留一段时间,造成其中的胰岛素被蛋白酶等分解而失去生物活性。骆驼乳由于理化性质特殊,不与胃酸反应,并且在酶的作用不很难形成凝乳(Wangol,1993),使其能与胰岛素一起快速通过胃而到达肠道,即使一部分胰岛素被破坏,也有足够的量被吸收。 2.类胰岛素素蛋白/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Beg等(1986)发现骆驼乳中含有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与胰岛素 蛋白家族极其相似,并推断这种类胰岛素蛋白 与胰岛素一样,共同构成骆驼乳的降糖活性。 另外,牛乳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降糖活性已得 到许多研究者的证实,而所牛乳相比,骆驼乳中含有更丰富的活性生长因子,包括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因此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也被认为是骆驼乳发挥降糖功效的重要辅助因子之一。 3.乳铁蛋白 骆驼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很高,Elagamy (2000)研究发现,骆驼乳中乳铁蛋白的含量为170mg/L,明显高于牛乳(77mg/l).Kappeler(1999)报道骆驼乳中乳铁蛋白含量为220mg/L,比牛乳中含量(140mg/L)高1.6倍。Konuspayeva(2007)研究认为,骆驼乳中乳铁蛋白随地区、季节、品种等因素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研究人员测得的骆驼乳中乳铁蛋白的含量见表 骆驼乳中乳铁蛋白含量 资料来源平均值/(mg/L)测定方法Kappeler(1999) 220 HPLC Elagamy(2000) 170 单向免疫散法(SRID) EI-Hatmi(2006) 140 SPID Konuspayeva(2007) 209 SPID 乳铁蛋白作为牛乳和母乳的天然成分存在人体内所有分泌液中,如唾液、眼泪、支气管和鼻腔分泌物、肝脏、胆汁和胰腺分泌物等。对于乳铁蛋白的功能还不是完全清楚,但已知的是它能够增强机体直接和间接的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它也是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因子,具有抗病毒和抗细菌的性能,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 4.维生素C 骆驼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为 0.0029%~0.0098%(质量分数),约为牛乳的3 倍,人乳的1.5倍。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患糖尿病大鼠的血脂、血糖、免疫功能、肾脏功能以及视网膜功能增色具有显著的影响,并能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5.免疫球蛋白 骆驼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较大,分娩后7d内的乳汁中1gG含量由平均132mg/mL (Konuspayeva等,2007)。虽然骆驼乳中的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