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叙文训练系列之—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叙文训练系列之—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叙文训练系列之—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叙文训练系列之—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叙文训练系列之叙事起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波澜起伏的效果;了解并初步学会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努力使叙事文有曲折有波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下面这首诗据说是几个财主兄弟为其母亲祝寿时,请郑板桥写祝寿诗,郑板桥在寿筵上即兴写的。这诗用了“突转”的方法,给人一惊一喜、一张一弛之感。

诗文: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养的儿子全是贼,偷来蟋桃献母亲。

叙事性记叙文的写作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妙法不同”。生活中许多事并不见得特别曲折复杂,可作家把它的时序打乱,重新组合,居然使它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写作就存在一个兴波澜、生变化的表述技巧和方法的问题。“才之能通,必先晓术”,前人早就总结了“有奇方可传,无巧不成书”的写作技法,所以唐人干脆把自己写的故事叫做“传奇”,明代的《拍案惊奇》《今古传奇》,哪个故事不是让作者安排得曲里拐弯,疑团阵阵。“四大古典名著”被誉为“四大奇书”,都以出“奇”而制胜。可见,种种表达技法,无非都是要化平凡为“奇幻”。为什么呢?因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奇特的事物,既突然引起读者注意,又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范文点评

1、阅读例文,并说说文中情节的哪一处让你有所感触,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触?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个效果的?

例文1:猎狮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话:“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点评:这篇百字短文中掀起三个波澜:巴布去非洲打猎,但却猎狮身死。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一个波澜。伊薇薇娜要求运回丈夫尸体,但却收到一个狮尸,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二个波澜。伊莉薇娜再索夫尸,但却得到“巴布在狮腹内”的回电,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三个波澜。文字简洁到了极致,但情节曲折得令人惊叹。)例文2:《在柏林》片段。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了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了口:“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们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点评: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老妇人重复数数,又加以小姑娘们一次又一次笑的渲染,然后再陈述原委。文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在设置悬念。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悬念和渲染,后面的陈述才有慑心动魄的力量,才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战争多么可怕。)

三、技法例说。下面重点来认识学习设置悬念、情节突转、情节起落三种方法。1、设置悬念

悬念在叙事文学中有神奇的魅力,这奥妙被清代的李渔一语道破:悬念就是叫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如果“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悬念能把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如:只借一元钱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设置悬念并不难,难的是水到渠成地解开悬念,让读者觉得并不突兀而又拍案称奇。

2、情节突转

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转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超出了人们所预料的正常轨道,引起读者惊奇的感受。突转必须以“新”为其灵魂,以“意料之外”造成读者惊奇,同时要使读者在惊奇之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好的突转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结局能够在前文中找到蛛丝马迹的暗示,而不可随意设置。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故事,请你设置一个合情合理的突转结尾。

牛耶鼠耶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突然家里一只猫窜了出来,直扑国画。

3、情节起落

随着事件的进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去关注事件的发展,去关注人物的命运。纷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情矛盾的激化与缓和使人物思想感情也随之变化,形成文章的起伏之美。如:谁烧了“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简介记叙文起波澜的其它五种方法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

1、倒叙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2、插叙法。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3、对比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4、夸张法。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5、误会法。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铺陈误会法”。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思想感情、人生百态,往往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6、巧合法所谓无巧不成书,各种巧合使得文章妙趣横生,读者兴趣盎然。举例(略)

四、专题训练

以“掌声响起来”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目标】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3、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素材整理】 名家之谈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 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名著名篇在叙事中很注重写出波澜。《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中皆不乏其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人物的命运发展起起落落,作者的巧妙设置令人叹服。当然外国文学作品也具有这个特点,《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 【思路点拨】 ①情节突转法: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②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A.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B.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C.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一个悬念贯彻始终,或者环环设置,不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富于变化美,而且还能使文章波澜起伏,

高一记叙文系列训练

高一记叙文系列训练 记叙文训练一: 源头活水从何来——让作文有话可写 (课堂简录) 【导入】 我说:“喜欢写作文的同学请举手。”有七八个学生举了手。 “大家都看清楚了?以后写作文,多向这几位同学请教。”学生笑。 “其它没举手的,就是不喜欢写作文的了。说说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 学生回答说,不知道写什么,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等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今天的作文指导主要针对作文无话可写的情况,给大家说说,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 【讨论】 现状:作文无话可写 “原因”:生活单调乏味 观念更正:“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我们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整理】 我们的生活在哪里?除了家,就是学校。是不是很单调?不。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就埋藏着很多可以写进作文里的生活宝藏。 让我们一起来挖掘“我的生活宝藏”。请同学们依照我的图示,在你的笔记本上列出你的生活宝藏图。注意留多一些空间,以便日后补充。 家庭——人:父母、兄弟姐妹、其它成员 事:婚丧、搬迁、意外、奖惩、过节、庆祝、来客、旅游……衣食、起居、添置……) 物:家庭摆设、收藏品、外景(女同学的闺房,男同学的狗窝) 情:亲情、生活情趣 学校——人:老师、同学、其它人员(凶巴巴的门卫、舍管、勤劳的园丁……) 事:校运会、文艺晚会、竞选、竞赛、参观、意外事故、流行病、教学、考试、课外活动、游戏、口角、批评 物:校舍、设备设施、校园风景 情:师生情、友情、青春的欢乐、成长的烦恼(早恋情感的自我调节等) 记叙文训练二: 说说我的家 【导入】 在座的同学都是离开了温暖的家来这里求学的。所谓距离产生美,离开家,我们正好有时间和空间来想念它。回顾我们的家庭生活,应该有很多想说的话。我们今天就来写写我们的家。 【讨论】 回顾你的家庭生活,拟一个你最想写的题目。 有同学说,“家”的话题从小学写到中学,已经写滥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关于家,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你或许写过《我的爸爸》这样的题目,但是,你的爸爸是一成不变的吗?现在的爸爸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他的头发,他的胡子,他的眼角,他的脾气,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范文.docx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 1.全命题作文 (1)文题:暖流 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 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暖流”就 是指老师、同学等对你的关怀和帮助,其中包括困惑中的启迪, 危难时的扶持,受压抑时的关怀指导,得意时的敲打。“暖流” 给人以温暖,所以写的事应该犹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让读者品

味到友爱之情暖人心。事例要典型、集中,可使用对比、衬托方法。 (2)文题:爱心 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和议论。 提示:要求以“爱心”为题写记叙文。从题目看,要求写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感情,重点要突出“爱”字。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表现人们之间的相互扶助、爱护,然后适当议 论和抒情’,对真善美进行歌颂赞美。选材时要立足于自己熟悉 的人和事,写使你感动、追念的人与事。 (3)文题:悔 要求:写出自己曾经为之懊悔的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心 理活动。

提示:写作本文要先写好“过失”,以展示触发悔过之情的一段经历与事由,还要写出弥补过失的实际行动,这其间要写出对“过失”的认识过程。可从如何待人处事和完善自我品德方 面选材。 (4)文题:童年琐事 提示:写作本文的重点是“琐事”,因此,不要受与之相 近的“童年的回忆”、“童年的伙伴”、“童年记事”、“童年 趣事”、“金色的童年”等所熟悉的文题干扰,应围绕一个中心,紧紧扣住“琐事”,选取童年生活中二至三件细小零碎而富有特色的事,较好地表现题意。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 (5)文题:我在努力 要求:写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或抒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性散文如何写出波澜》学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叙事性散文写作中如何写出波澜的基本方法。 2、结合具体作文片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设置悬念法和情节突转法等。 3、根据所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写作训练。 【重点、难点】结合具体作文片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设置悬念法和情节突转法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欣赏一首唐伯虎为一位老妇人写的祝寿诗:(略)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课题: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性散文如何写出波澜 二、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选材) (二)要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构思、技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方法:一是设置悬念法,二是情节突转法。 1、设置悬念法:扣人心弦的悬念可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神奇的构思效果。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等等,都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1:请同学们为下面短文设计一个结尾 又要迟到了!又要面对老师那严厉的目光,当然,“交待”迟到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闹钟坏了?不行,太老套了;自行车出毛病了?不行,中午放学时被他遇上准会“露馅”;上学途中匆匆忙忙扭伤了脚?……脚步不知不觉慢了下来,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不行!上次小明用这一招,一眼被他识穿…… 我好像已经听到了老师的责问,已经看见了同学们那一双双暗笑的眼。唉,都怪自己贪睡,这下可好? 不知不觉已经到教室门前,我正准备老老实实向老师承认错误,一抬头,咦,怎么回事……(请设计一个结局) 例2:请同学们在横线上补充情节 伯明翰一家旅馆的餐厅里,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讲起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它宝物的有趣故事。

高一记叙文系列训练(整理精校版)

高一记叙文系列训练 作文辅导 1220 1710 高一记叙文系列训练 记叙文训练一: 源头活水从何来——让作文有话可写 (课堂简录) 【导入】 我说:“喜欢写作文的同学请举手。”有七八个学生举了手。 “大家都看清楚了?以后写作文,多向这几位同学请教。”学生笑。 “其它没举手的,就是不喜欢写作文的了。说说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 学生回答说,不知道写什么,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等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今天的作文指导主要针对作文无话可写的情况,给大家说说,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 【讨论】 现状:作文无话可写 “原因”:生活单调乏味 观念更正:“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我们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整理】 我们的生活在哪里?除了家,就是学校。是不是很单调?不。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就埋藏着很多可以写进作文里的生活宝藏。 让我们一起来挖掘“我的生活宝藏”。请同学们依照我的图示,在你的笔记本上列出你的生活宝藏图。注意留多一些空间,以便日后补充。 家庭——人:父母、兄弟姐妹、其它成员 事:婚丧、搬迁、意外、奖惩、过节、庆祝、来客、旅游……衣食、起居、添置……) 物:家庭摆设、收藏品、外景(女同学的闺房,男同学的狗窝) 情:亲情、生活情趣 学校——人:老师、同学、其它人员(凶巴巴的门卫、舍管、勤劳的园丁……) 事:校运会、文艺晚会、竞选、竞赛、参观、意外事故、流行病、教学、考试、课外活动、游戏、口角、批评

物:校舍、设备设施、校园风景 情:师生情、友情、青春的欢乐、成长的烦恼(早恋情感的自我调节等) 记叙文训练二: 说说我的家 【导入】 在座的同学都是离开了温暖的家来这里求学的。所谓距离产生美,离开家,我们正好有时间和空间来想念它。回顾我们的家庭生活,应该有很多想说的话。我们今天就来写写我们的家。 【讨论】 回顾你的家庭生活,拟一个你最想写的题目。 有同学说,“家”的话题从小学写到中学,已经写滥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关于家,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你或许写过《我的爸爸》这样的题目,但是,你的爸爸是一成不变的吗?现在的爸爸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他的头发,他的胡子,他的眼角,他的脾气,他的工作,他对妈妈的爱,等等,关注这些细微的变化,最容易出文章。 又有同学说,家庭生活不就是那回事嘛,没什么大事可写。是的,家庭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组成的,鸡毛蒜皮可不可以写呢?可以,而且更容易写好。800字左右的文章,要小题大作,不要大题小作。如果用《我的家庭》作题目,好不好写呢?不好。因为这个题目太宽泛,没有底。我们应当打散“我的家庭”,把它分解成无数的小题目,每个角落皆成文章,每个题目皆能外通缤纷的世界,内达微妙的心灵。 板书:关注细微变化,重视日常琐事 题目越小越容易写好 【整理】 学生把题目拟在草稿纸上。我与学生的谈话在此当中进行。(有空再整理) 我把拟得比较准确、比较有新意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以下是学生拟的部分题目: 《爸爸的头发》《妈妈的白发》《妈妈的手》《爸爸的眼 泪》《爸爸的鞭子》 《爸爸爱喝茶》《爸爸所谓的“拿手菜”》《黑不溜丢老顽童(我的爷爷)》 《父爱无言》《舐犊情深》《月光下的幸福》《皱纹的进 军》《心灵的相册》《我家的“超女”粉丝》 【写作实践】 以“我的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周一交齐,逾期不收。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第三章记叙文序列训练9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如何写出波澜

第三章记叙文序列训练 序列训练9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如何写出波澜 了解并在记叙文写作中体现情节的波澜。 (201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更重要的事 手里捧着奶奶做的虎头鞋,我终于明白了这些天我们所忽略掉的更重要的事 .....。 就在今天,一家人筹划许久的家庭聚会终于得以实现了。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事。妈妈忙着采购,爸爸负责联系亲属,婶婶去买蛋糕,兴高采烈地问妹妹要什么口味。一家人情绪高涨,好不热闹。久违的团聚气氛让我感到阵阵温暖,而我心里却总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是否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被我们遗忘了? 傍晚踏进奶奶家熟悉的铁门,一派大家庭团聚的氛围立刻将我包围。妈妈从厨房进进出出,菜香扑鼻而来;妹妹得意地向我展示新连衣裙;叔叔则麻利地打开一箱啤酒。我看了看四周,奶奶呢? 果然,我在房间最里面的老藤椅上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她正安静地绣花,手里托着布一针一针地专注地绣。偶尔抬头扶一扶老花镜,瞄一眼电视,又很快低下头重复飞针走线的动作。满屋的喧闹和来回的人影几乎把她的存在都淹没了。 一瞬间我的心里像是被那根细细的绣花针扎了一下,那种不安感似乎清晰了几分。 晚餐一如既往在欢笑和吵闹中度过。杯碗碰撞声中我有意看了一下唯一不太和谐的一角——奶奶依然安静地坐着,虽然是在上座的位置,却只是笑眯眯地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终于在妹妹闹着要端上蛋糕时,身为寿星的奶奶缓缓站起,慢悠悠地走进里屋,轻掩房门,门把发出咔嗒一声。“奶奶,怎么不吃了?”我推开房门问。“奶奶吃饱了,什么是“更重要的事”?开篇点题,同时引起悬念。 交代了“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事”,继而提出“是否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被我们遗忘了”的疑问设置悬念。吞吐之法,初显波澜;引而不发,引人入胜。 以“每个人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儿”反衬奶奶的寂寞。 此三段场景描写利用对比衬托法推进情节发展。气氛和人物形成对比。 “不太和谐”又形成对比。 “咔嗒一声”是情节的一个转折。 此三段祖孙对话引出不同人不同的兴趣中心,不同的兴趣中心就是不同的“爱”的方向,这是情节的高潮,为下文抒情蓄势。 仍然是对比。

2020年中考复习之精选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B1】姓名得分 父亲的村庄(共18分)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年4月16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 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讲他们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二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记叙文写作训练(二) ──学会叙述 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如何做到叙述时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例文: 泥土情怀 吴昊馨 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几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 2

记叙文快速作文系列训练一

记叙文快速作文系列训练一——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训练目的]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指导]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典题探究](2008·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你尽可在“好奇心”的话题内,在“好奇心于人生的重要性”的范围内选好文体,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才情。你可以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触“题”(好奇心)生情,大发一番慨叹;更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经历;还可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写记叙文一定要选好叙述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再现给读者。 [范文引路]

书斋画室对联

书斋画室对联 四字联: 一帘花气;四壁书香。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书斋不俗;画苑常新。 书林漫步;艺海泛舟。 书中滋味;画外功夫。 手心并用;书画同源。 甘居陋室;博览群书。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爱书若命;惜墨如金。 琴书吐润;笔墨生香。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嚼书品味;泼墨闻香。 五字联: 一窗金石气;满室墨花香。 一榻春风暖;四时墨韵长。 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 文房藏四宝;书架列千秋。 文章千古事;书画一帘香。 文章清似玉;画卷贵如金。

文史三冬足;芝兰一室香。开卷延三益;挑灯到五更。开窗纳宇宙;挥笔走龙蛇。书卷连三味;墨池润八方。书里乾坤大;画中故事多。书载古今事;笔挥天地春。书江山春意;画人物风流。书诵三更月;笔挥万里风。书开得益处;斋乐畅春时。书画怡而乐;吉金寿且康。书香最有味;室陋本无惭。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书镜照千古;笔花开四时。风来书幌动;花落墨池香。风月畅怀抱;琴书悦性灵。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斗室何妨陋;奇书不厌多。龙从书海跃;鹏自笔山飞。兰香盈素室;岳色染书窗。句得王维意;弦调居易情。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古法出新意;奇书源巧思。布白分朱艺;捉刀弄石人。有思书外得;无物眼前来。有书真富贵;无欲小神仙。有书藏满案;惟德自成邻。鸟鸣雨后竹;书枕雪中梅。吐言如溅玉;落笔若成风。壮怀书浩气;大胆写涛声。江山无墨画;花鸟有情诗。灯火云间月;书声雨外天。灯火五更灿;书声午夜清。竹影摇三径;书声溢一堂。花园成画谱;鸟语入诗章。芳图三月景;华佩十年书。闲里忙开卷;苦中乐著书。闲情寄墨趣;逸致品书香。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图书聚所好;梅竹得其真。图画参生动;文章有古缘。词赋千秋笔;风云一代书。弦随书韵雅;诗带墨花香。诗书堆净几;风月照寒窗。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中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记叙的方法很多,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让读者看了上段想下段,看了开头想结果,能够吸引读者把文章读 到底的方法就是记叙的好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技法【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C【文章 编号】1005-9646(2009)01-0086-01记叙文写作是中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篇记 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 深深地吸引读者。 那么如何才能起伏跌宕呢?我认为应该采用如下写法。 1.巧设悬念 悬念,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产生急切的期 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如《一碗阳春面》,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 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 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 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 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 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 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2.制造矛盾 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 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 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引发出黛葬 花和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 黛玉的命运归宿。 3.安排巧合 “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 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 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 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 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 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 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4.虚实交错 正面直接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 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 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没有直接去写,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C.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等。 D.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2 . 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二、字词书写 3 . 给下列语段中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怎不忆江南?那半江瑟瑟(_______)半江红的江南,那落霞与孤wù(_________)齐飞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逑(______)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藩lí(______),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水浒传(节选)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

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批,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概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4 . 武松的绰号是_________。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是___________。 5 .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的? 6 . 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中考作文指导(二)

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中考作文指导(二) 知识例话 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为对写作时间的限制,其余还有篇幅、题目要求等的诸多限制。这就决定了写中考作文有与写平时作文不一样的注意事项。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 1.审题要准确、全面 准确审明题意,要弄清以下几点: ①内容的范围 作文题总是要规定作文的内容的范围,否则考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漫无边际,就难以考核作文能力。如《放学路上》要求只写放学路上发生的事,《雨后》要求人、事、景都必须是在雨后这个环境里的。 ②中心的提示 不少作文题本身就向考生明示或暗示了主题思想,或主题的走向。如《社会新风》必然是歌颂社会生活中的新道德风尚,《我爱我家》必然是反映人际亲情关系的。 ③题型的规定 这一点上面已有专章讲过,不再重复。 ④写法的要求 大部分是常规要求,比如观点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特殊的要求,如“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如果你在作文时没有穿插议论和抒情,就不符合试题要求,成绩自然不会高了。 ⑤字数的限制 根据字数限制,考生一定要在答作文卷前制订计划,确定写作的各个环节占多少篇幅,以免文章字数太多不合要求。 总之,题目的每一点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住。 2.立意要稳中求新 由于是考场作文,在评分标准和批阅上有它的特点,中考作文的立意,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求稳,其次再努力出一点新意。

“稳”,就是稳扎稳打,要把审清的题目的各项要求一一落在实处。比如“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一题,就要把一件事、第一人称、倒叙手法、令我事后多次惭愧这几条都占全了,而后列出“令我事后多次惭愧”这一项,据此立意。 “稳”,就是要保证评分标准里的“中心明确”、“切题”、“思想感情健康”这几项。切题上面已经讲了。“中心明确”,就是必须在文章中用语言明确点出本文的中心意旨,让阅卷者一眼看到文章的中心是明确的。思想感情健康,换个说法叫主题积极向上,这就要求考生的立意应与各种思想道德规范保持一致,不宜在考场作文里推出自己的“石破天惊”的一得之见。 “新”,就是自己笔下有,别人文中无的内容。这一内容,应当在“稳”的前提下完成,在“稳”的框架内探索。“稳”为“新”大致划定了四至疆界,就是评分标准里关于立意的那几条,“新”只能在此范围内走自己的路,不能越雷池一步。仍以“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为例,别人都写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而要想求新,可以从我本来做了一件自以为正确的事,却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着眼去构思。由于有其不良后果,所以令我事后多次惭愧,而本来自以为正确,又带来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选材 1.材料要围绕中心 这一点已多次强调过。比如说“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里,别人事后的各种议论,就可以不写,留出空间单讲“我”的自责;被老师瞪了一眼,这材料达不到“一想起来就脸红”的程度,应该不用或重新加工。 2.材料要精 要选最能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有时一个材料已经够了,或不能再多写了,如《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最多不宜超过三个,一详二略。材料贵精不贵多。 3.材料要熟 应当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即使新意不够多,但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生动活泼,一样能得好分数。而立意高、有新意而自己不太熟悉,向壁虚构的材料,都有可能驾驭不了题材,捉襟见肘,写得干瘪枯燥,生硬寡淡,最终不能成功。 仍以“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为例,一名考生写自己一时糊涂,趁机偷看作弊,事后愧悔不已,对考场,对老师,对自己的心理写得异常生动,如写愧悔时说:“一霎时,试卷上那个100分的…1?字仿佛被大风刮走了,眼前只剩下两个大大的…0?瞪着红红的眼睛,好像也在讥笑我”。最后这篇作文得了“一类下”的分数。而另一位考生,写“我”在捐资助学活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 穆晓琴

文似看山不喜平穆晓琴 发表时间:2012-06-12T11:32:13.1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60期供稿作者:穆晓琴 [导读] 哀与乐是人的两种情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乐到极处便是悲,反之亦然。 ——文章怎样突出跌宕曲折的形式美 ◆穆晓琴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摘要:文章为了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就应给做到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含蓄而艺术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突出文章跌宕曲折的形式美,应处理好以下几种辩证关系。即张与弛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抑与扬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 关键词:曲折张与弛虚与实抑与扬动与静 “曲”是文章形式美的重要内容。文章为了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就应给做到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含蓄而艺术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苏轼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也正是这个道理。平铺直叙的文章会使人厌倦,没有荡气回肠之美,没有值得玩味的余地,文章的艺术性也自然不强。为了突出文章跌宕曲折的形式美,应处理好以下几种辩证关系。 一、张与弛的关系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章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使文章节奏过急或过于平淡无味。高明的作者应该是文章节奏的调控师,使其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如林嗣环《口技》一文中,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迟缓而渐趋紧张的过程。而三个场景犹如三个乐章,第一个场景描写四个人四声齐发,形成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声情潜伏;最后失火、救火的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这三个乐章随声换形,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令人赞叹不已。这样张弛相宜,起伏不断,就取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虚与实的关系 实是对对象本身做直接、正面、细致的描写。基本要求在形似的基础上,传神地写出事物的形象特征。虚,则是使用侧面衬托或暗示的写法,把一般难以描绘的,属于动态化的一些特征,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其精神。一般情况用实写写出实有的东西。但有时虚的东西没办法写出,要用实的手法来写,反之亦然。正如古人所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虚与实的有机转化,能更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精神。如《陌上桑》中,正面描写罗敷的外貌,“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实写。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则是从不同侧面反复烘托渲染,极尽其夸张形容之能事,突出了罗敷光彩照人的美貌。 三、抑与扬的关系 传统的作文方法,相互生发,也能使文章生动化,产生波澜。其手法有两种: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的手法如贾平凹的《丑石》,一开始写了石头的许多丑:像牛似的模样,排不上用场,砌墙不规则,压台阶太大,磨刀太细,树荫也不庇护它,花也不在他旁边生长等,这是“抑”;“扬”是天文学家看到了丑石,眼睛立刻就直了,发现了丑石的价值。这样就激起了文章的波澜,真可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有时文章里可以几扬几抑,给读者以波折不断之感。扬与抑相辅相成,前面是手段,后面是目的,压得低可以抬得高,反之亦然。不过也要掌握分寸,要写得真实可信。 四、动与静的关系 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合理转化也能使得文章富于变化。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也是动静结合的典型范例。先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等景物的颜色、形态是静景;而后写了“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动物的声音活动是动景;最后写到的“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则又是静景。正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合理转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描写也极富有层次。突出了百草园的确是“我”的乐园。 五、哀与乐的关系 哀与乐是人的两种情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乐到极处便是悲,反之亦然。张洁的《挖荠菜》中写道,“我”被财主管家追打之后,接着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夕阳晚归图——“太阳落山了……。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如此美景反衬出的却是“我”幼小的心灵感受到这个年龄不该感受到得人生悲苦、恐惧和孤独。哀乐相衬,使文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美、跌宕美。散文小说若借用以上手法展开情节,大有曲径通幽的妙处,细读细品,回味无穷。

2018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无论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该怎么用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隐私是一项基本权利。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应该将他人的搜索行为、购买行为、行程等进行变现。就如一些互联网媒体在未经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取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并投放广告,这等于未经授权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日前,脸书董事长扎克伯格在问询听证会上承认,除了将注册用户的数据供第三方使用,脸书还收集未注册用户的数据,令数据“泄密门”进一步发酵。而国内消费者反映,在手机百度上搜索吸尘器后,频繁收到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App推送的吸尘器广告。百度利用搜索记录定向推送吸尘器广告尚可理解,为何京东、网易新闻也有此类推送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该消费者关注吸尘器呢?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同时,数据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仅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就需要学习大量的影像病例,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此类数据分享和汇总分析最终将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 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界限如何划分?关键在于规则的建立。脸书数据“泄密门”后,苹果、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是绝对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但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使相关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拥有了一种巨大的权力,仅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权力如果不关进笼子,那么在网络上近乎“裸奔”的用户信息,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大数据也有两面性。无论你是否喜欢,大数据裹挟着好与不好同时到来。面对新技术,我们要拥抱它,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它。一个行业兴起初期往往处于野蛮发展状态,企业由小变大则需要规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规范。没有数据的规范使用,就没有数字经济产业的健康生态。规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术发展。相关规范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是客观的,应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摘编自李心萍《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新技术变革,引领全球经济,社会进入了必须使用大数据的时代。 B.脸书广泛使用、百度等APP推送给消费者广告,表明了数据分享十分重要。 C.擅自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D.建立对于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的规则,势必会限制互联网企业的健康生态发展。 1.C(A项,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无论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并未指明就是“必须使用大数据”;B项“表明数据分享十分重要”错,应是数据隐私泄露。D项由第四段中“规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术发展”可知表述错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脸书、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事例,证明了当前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B.文章针对数据隐私问题和数据分享问题的论述,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思路清晰。 C.末段运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大数据也具有两面性,我们应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D.本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我们应积极面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中出现的问题。 2.C(C项,此处是类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人工智能医生这类数据进行分享和汇总分析,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B.只有规范数据使用,创新中解决问题,才能督促企业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C.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那么互联网上的用户信息就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 D.如果没有规范,那么就没有企业的由小变大,就没有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D(D项原文是说企业由小变大需要规范,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