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

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8.6%增加到16.4%,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

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

含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将设计的各个种群按照一定时间和空间顺序,定植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如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等。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种群可以是乔木,也可以是灌木甚至草类。

2、环境改良工程

防护林营建的地方,往往立地条件较差。为了保证植物(包括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改良当地立地条件,如蓄水整地工程、径流汇集工程、人工沙降工程(草方格)、低湿地排水工程、盐碱土改良工程等。

3.食物链工程

生产型食物链:有效地利用绿色植物产品或加工剩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如桑基鱼塘系统,用鱼作为生产性食物链。

“减耗”型食物链:如全国各地利用动物(灰鹊雀)控制森林病虫害;太行山区利用人工放养益鸟控制林冠害虫。

类型:1、地形地貌

(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

(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

(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2、防护对象

(1)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

(2)涵养水源林业生态工程;

(3)农田防护林业生态工程;

(4)防风固沙林业生态工程;

(5)护岸护滩林业生态工程;

(6)牧场防护林业生态工程。

3、地域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4)平原绿化工程;

(5)太行山绿化工程 ;

(6)防沙治沙工程 ;

。。。。。。

三、影响水分土壤入渗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的?林地土壤入渗高于

非林地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1.土壤初始(前期)含水量

前期含水量小,土壤干燥,吸水能力强,初始入渗率大;反之,初始入渗率小。并且,初始含水量大,达到稳渗的时间短。

2.土壤理化性质

(1)土壤物理性质:颗粒组成、结构、孔隙、表面结皮等。一般土壤颗粒组成及孔隙度是影响入渗的重要因素;此外,结皮也是影响土壤入渗的重要因素。(2)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矿物质的可溶性等。

3.降雨特性

(1)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小于入渗率时,降雨全部入渗,入渗过程受降雨过程控制;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率时,产生超渗雨,形成地表径流。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入渗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尤以草皮覆盖时更明显;对于裸露土壤,降雨强度大,雨滴增大,受击溅作用,孔隙被阻塞,入渗率减小。

(2)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分布特征不同,对入渗也有一定影响。有两次降雨量相同的过程,一次是降雨强度前段小、后段大,另一次相反。

结果表明:对于干旱的休闲地,前段两者入渗量不同,而后段几乎相同;对土壤含水量较高的草地,两者入渗量几乎相同。

因此,土壤含水量较小时,降雨历时影响显着。

(3)降雨过程:连续降雨和间歇降雨,其入渗过程是不同的。因为间歇期间,土壤水分重新分布,再加上蒸发、蒸腾,土壤初渗强度有所恢复。

4.地形地貌

坡度、坡向、地形切割程度对入渗也有影响。

坡度:越大,入渗率越小

坡向:影响植被覆盖及枯落物

地形切割

5.人类活动

耕地、非耕地及耕作情况对入渗亦有影响,深翻耕地比浅耕地入渗量大。在流域上进行大量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种草、灌溉等,增加了滞水和蓄水能力,提高了入渗率。相反,陡坡耕种、破坏植被可减少入渗,增大地表径流,易形成洪水。

林地土壤入渗一般高于非林地,其原因:

1.枯枝落叶的覆盖:防止雨滴击溅,分散土粒,以防堵塞孔隙;防止土壤结皮,过滤泥沙。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枯枝落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使之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孔隙增加,提高渗透。据测定,林地土壤具有大量大团粒结构土层深达40~50cm,而一般农田和草地只有少量小团粒结构,且分布于地表层。

3.根系腐烂形成大量孔道(root way):据北林在黄土高原区测定,20年生的刺槐林,每公顷垂直根的通道有15000条;许多侧面孔道是从中心辐射出去的,腐烂后形成辐射状孔道,有利于入渗。

4.土壤动物活动形成大量洞穴、孔道:土壤动物活动既疏松了土壤,产生大量的洞穴、孔道,而且其排泄物能在地面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增大孔隙。据报道,在肥沃的橡树林中,每公顷土壤有蚯蚓500~700万条,而贫瘠土壤只有5~10

万条,甚至不足1万条。

四、林冠截留对林内单位降雨动能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减少了

五、林地地表径流过程同非林地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森林减少地表径流

经过林冠、下层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降水到达林地土壤表层,开始进行第三次再分配。水分向土壤入渗,当降水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就会形成积水,向低处流动,形成林地地表径流,参与流域江流过程。

六、林木根系固坡作用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林木根系具有提高斜坡稳定性作用,有助于防止浅层滑坡,但这种作用的大小,受多方面的影响。总的来看,不外乎林木本身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林木的生物学特性

1.树种

不同的树种,根系的分布深度、根型、根的物理特性、根表面积不同。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常穿透不透水土层,并穿越滑动层面,而起到控制滑动的作用;但浅根性树种的作用会明显减弱,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树干高大,根系少且分布浅的乔木,对防止滑坡不利;蒸发散大有助于消耗滑动面水分,起到控制滑坡的作用。

因此,耐旱性强、树干矮而根多且深,蒸散量大(土壤含水量低、抗剪强度大)的乔灌木树种,对固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更应引起重视。

2.根系特性

从根型对固坡的作用来看,垂直根型>散生根型>水平根型。从根系本身的抗拉强度看,不同树种根系的抗拉力不同。如假定油松的抗拉力为1,则白榆为2.38,云杉为0.84。

此外,根系的通直状况,也是影响根系固坡的一个因素,如油松、山杏、杜梨根系分支角大,拐点多,易断裂;白榆、柠条根系较通直,抗拉力强,不易断裂。

3.穿过剪切面的根量

林木根系固坡的作用,是通过穿越剪切面(滑动面)的根系来实现的。通常可以用根的截面积率来表达,即穿越剪切面的根的总截面积,占剪切面面积的比率。根的截面积率越大,根系控制滑坡的作用越强。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虎榛子灌丛,根的截面积率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至少对于灌木,只要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就会有较大的固土护坡作用。

4.树木年龄

树木年龄与根系固土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从幼苗起,随着生长发育,其根量越来越大,主根和侧根加粗;到壮林龄,无论是根量、重量、根密度、分布深度,都达到最佳状态;此后,树木生长开始衰退,根系活动减弱,根系固土能力开始下降。

5.采伐对根系固土能力的影响

林木采伐后,滑坡体所受重力减小,但数年后,根系逐渐腐朽,其抗滑力减小,斜坡稳定性降低。采伐后对林地进行更新,一段时间后,斜坡稳定性又会提高。

(二)环境因素

1.坡度

坡度越大,斜坡稳定系数越小。有林斜坡比无林斜坡土体内摩擦系数(内摩擦角)大,稳定系数高;但是随着坡度的增大,有林斜坡的稳定系数与无林斜坡的稳定系数的差值减小。也就是说,坡度增大,则树木的作用减小。

2.土壤性状

土壤质地不同,根系固土的能力亦不同。土壤粘性越大,内聚力越大,根系与土之间粘结在一起,根系固土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沙性土则由于根系与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小,固土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野外观测时经常可以发现,在沙质土活动面上,很少留有断根,根系随滑体移走;而粘性土滑动面上,则会发现大量的根被拉断的现象。在相同质地条件下,土壤的密实度越大,根系和土的摩擦阻力越大,固土作用越强。但紧实度太大,却不利于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因拥挤而呈团状分布,降低了根系固土的作用。

此外,土的C值和φ值都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根与土之间的结合变得松散,从而导致根系固土能力减小。

七、全国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以工程管理运行整体效益为目标,是开展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

首先,因地制宜是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要求特定的水热组合,同样,特定的水热组合可以满足特定的植被群落。因此,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分异特征,因地制宜,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地质地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

其次,因害设防实现减灾防灾是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出发点。针对我国

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分布,充分发挥森林植被改善和影响区域气候、水资源分布功能,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作用。

再次,获取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最终目标。防护林工程建设一方面要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管理我国防护林工程就是依据我国生态环境特点和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最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要充分注意到地域完整性,以便于工程管理。

八、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是林业生态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行和依据。它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可以把一个较大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地作出长远规划的安排。在地域上,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各业用地,确定林业用地和数量。在时间上,根据经济条件和国家与当地人民的需要,作出进度上的安排,并对林业生态工程做原则性的规划,使林业生态工程有计划地进行。这种规划不仅为地区国民经济计划和林业部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协调了用地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农、林、牧之间用地的矛盾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

(2)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把先进适用的工程技术安排到山头地块,实行科学造林,达到保障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产力的目的。在规划设计中,通过查清造林地立地条件,逐块安排适宜的造林种,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其它先进的造林技术措施,也只有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例如立地类型和适地适树研究成果、径流林业技术等。

(3)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可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克服盲目

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例如,不少地区由于没有制定和落实合理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育苗计划性差,致使造林所需苗木供不应求或缺对路苗木,形成有啥苗木造啥林的局面,违反了适地适树原则,招致造林失败或成林不成材,形成大片的“小老树’’(即低效、低质、低产林)。只有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合理安排造林、育苗,筹措资金,调配劳力,才能避免浪费,提高工程建设成效。

总之:根据各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经验,要提高工程建设成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程序。也就是从林业生态工程的区划、规划、设计, 到营建、验收、建档,建立一条龙的科学工程管理程序。其中心环节是搞好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按设计营建和验收。把林业生态工程纳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真正实现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九、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的目的和配置特点是什么?

目的:结合沟道(沟底、沟坡)防蚀的需要,进行林业利用,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保障沟道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不同发育阶段土质沟道的防护林,通过控制沟头、沟底侵蚀,减缓沟底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稳定沟坡,达到控制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的目的,从而为沟道全面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创造条件。

配置特点:

(1)侵蚀发展基本停止

在现有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土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利用坡缓、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果园;

在果园周围密植调节坡面径流、可取得绿肥和条材的紫穗槐等灌木带。

一般在利用沟坡造林时,造林地位置可选在坡脚以上沟坡全长的2/3为止。

在沟坡造林地上缘,选择萌蘖性强的树种如刺槐、沙棘等,使其茂密生长,以稳定沟坡陡崖。在沟坡陡崖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撒播一些乔灌木种子,让其自然生长。

(2)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

可以在背水坡分层压入杨柳条,或直接播种柠条、沙棘等灌木,成活后将发挥很好的固坝作用。在沟顶基部一定距离处(1~2倍沟顶高度)配置编篱柳谷坊。编篱柳谷坊与土柳谷坊的特点在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当洪水来临时,谷坊与沟道形成的空间发挥着消力池的作用。由于沟头基部冲淘逐渐减少,沟头溯源侵蚀将迅速停止下来。

柳栅之间可保持在柳树壮龄高度的5-10倍的距离。沟底造林,除柳树之外,也可采用杨树或刺槐等。

(3)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

这类沟系的特点是沟底纵坡较大,侵蚀严重所以不能从事农、林、牧业生产。沟坡有时生长着覆盖度很稀的草类,如果在这里放牧,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夫。

从两方面进行治理: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现又无力治理时,可采取封禁的办法;另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近,对农业用地、水利设施、工矿交通路线等有威胁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有步骤地在沟底设置谷坊群等缓流挂淤,固定沟顶、沟床的工程措施。当然,在采用这些工程措施时应结合生物措施进行。

十、简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

立地分析:在水源涵养林的区划范围内,由于所处的海拔、坡度坡向、小地形、土壤及其母质的不同,形成非常复杂的立地条件;同时,这些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大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对于这些复杂的条件,在营造时必须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

(二)树种组成及密度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

1、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

2、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

3、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

4、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

5、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

种)及灌木组成。

北方主要树种可选落叶松、油松、云杉、杨树等;伴生树种可选垂柳、椴树、桦树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沙棘、灌木柳等。

南方主要树种可选马尾松、侧柏、杉木、云南松、华山松;伴生树种可选麻栎、高山栎、光皮桦、荷木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等。

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适当密一些,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

(三)施工与抚育技术

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

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

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

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

十一、结合我国国情,试述如何防止我国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辽阔的天然牧场,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使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产草量降低。目前,全国已有退化草原面积0.87亿hm2。这些地区水源紧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荒漠化潜在

可能性大。因此,在这些地区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提高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对防止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

(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正以每年170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以每年平均30万 hm2左右的速度递减。加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不断扩展,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都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困难。

从历史上看,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靠两条:一条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完善生产条件,增加粮食单产;另一条则是通过开荒拓地,增加耕地面积,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粮问题,但过度毁林、毁草开垦,大大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为防止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和杜绝新的荒漠化发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依据;研究适合于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最佳土地利用方案,以恢复生产力、提高其生态经济效益。

严防无计划、无节制地盲目开垦土地;对宜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将荒漠化预防监督放在首位,杜绝先破坏后治理现象。

对已经开垦、荒漠化潜在威胁较大的土地,应尽早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对人多地少一时难于退耕的土地,一方面应合理规划防护林带(网),建立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如草田轮作,合理农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性状,以及其它一些能够防止

风蚀发生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土地不致因农业生产而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现象。(三)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

《21世纪议程》中指出,对于有荒漠化倾向和干旱的地区,需要有更好的信息和监测系统,并且应估测荒漠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后果。因此,应积极开展荒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以及有关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性调查,建立土地荒漠化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实现全国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并应用航、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试验站进行荒漠化监测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估,掌握土地荒漠化演变的动态规律。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那个地区应优先采取行动,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防止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

(四)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依赖于农牧业,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和人口迅速增加的压力,这种生活方式常常不够充分而且无法承受。因此,急需建立适合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营机制: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以承包经营土地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土地经营者的责、权、利,充分调动经营者合理利用和保护承包土地的积极性,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发生。

另一方面,建立荒漠化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并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家庭手工业,野生动物饲养业,渔业,立足农村的轻型制造业和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广开就业机会。

(五)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

我国广大沙区年积温高,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裕,只要善于利用,可以看作是开发沙区,提高当地生产最广阔、最廉价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荒漠化地区资源,发展经济,不仅是荒漠化地区人民摆脱贫穷之路,也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只要根据荒漠化地区的实际,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优化农、林、牧各业的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和推广荒漠化地区农业新技术,如采用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筛选和培育抗旱、耐瘠薄、改土作用强的作物品种,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研究和推广畜牧业新技术,如建立人工草牧场;以及研究和推广生活用能源新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促进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条件改善后,对土地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才真正有了保障。

十二、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和配置方式有哪些?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适地适树,树种生态学特性应与当地的立地条件一致,这是造林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2.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在短期内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在以冬季起防护作用为主的林带应配以常绿树种。

3.抗风性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抗病虫害、耐旱、耐寒且寿命长。

4.树冠以窄冠形为好,如箭杆杨、水杉、池杉、窄冠幅的新品种杨树无性系等。

5.防止选用传播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种,如棉区的刺槐、甜菜区的卫茅、落叶松、杨树有杨锈病共同病害。

6.树木本身的经济价值高,如乔木树种有核桃、银杏、李、柿树、板栗、杏、山楂等,灌木树种有紫穗槐、柠条、杞柳等。

7.在灌区可考虑选择蒸腾量大的树种,以利于降低地下水位。

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

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是根据树种在林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树种类型)、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型等搭配在一起而形成的树种组合类型。

配置类型有以下几种:

1.乔木混交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树种组成,可以促进林带生长,提高防护效果;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地力,获得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

2.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这种混交类型往往由高大乔木树种与中等乔木树种或亚乔木组成。主要树种形成第一层林冠,辅佐树种形成第二层林冠,且为较耐萌树种。

这种类型能形成良好结构的林带,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的种间竞争也较缓和,其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

3.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种间矛盾比较缓和,能形成疏透适中的结构,抗灾力强,稳定性良好。目前,各地常见的这种混交类型如杨树与紫穗槐混交。

4.综合混交这种混交类型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与灌木共同组成,形成双层或多层林冠、屋脊形断面及紧密结构的林带,有效防护距离不大,种间关系激烈。在风沙严重地区,这种类型的林带,对阻沙和固沙有良好作用。

综合混交林带树种不能过多,需搭配得当,防止过密。

配置方式:

1.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种两个以上的树种,不同树种的种植点相距较近,种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较早。

2.行间混交在林带中一行树种与另一行其他树种依次配置,种间发生作用

和影响较迟。种间矛盾容易调节,是农田防护林带常用的一种方式。

3.带状混交林带中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树种间的矛盾和影响最先出现在相邻近的两带之间,带内各行出现较晚。

由单一树种构成的单纯林带,近年来在全国各农田防护林区(特别是北方地区)被广泛采用。

这种林带由于树种过于单纯,抗性弱并易感染病虫害;单纯林带不能充分利用地力,经济效益低。因此,凡是有条件的地区,在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中,应尽可能营造不同混交类型的复层林带。

十三、如何结合河流的冲淤规律及对河岸的影响形成景观型防护林?

河川护滩林

1、特点与功能

枯水期一般不浸水,洪水期有时浸水。

缓流挂淤、抬高滩地、保护河滩;

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完全达到巩固河岸的目的。

2、河川护滩林的类型

(1)雁翅形丛状护滩林

配置方法:

在河床两岸或一岸,顺水流方向配置;

先上游后下游,截弯曲直;

留足安全行洪河床,原河床宽的2/3~1/2为宜;

从侧面拦截泥沙,呈雁翅形丛状林带。

造林方法:

插条造林,丛状栽植;

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

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

行距2m,丛距1m,每丛插条3根;

多用1~2年生枝条,长30~40cm,直径1.5~2.0cm。

栽植深度:

林缘、浅水区为80cm,林内60cm,滩地50cm。

地面保留主杆高度一般为50~150cm。

平均用条量3000~4500kg/hm2,最多达12000kg/hm2 。

适宜树种:

杨树、柳树、旱柳、垂柳、杞柳、桑树、水杉、池杉、苦楝、悬铃木、三角枫、枫杨、灌木柳、紫穗槐、沙棘、铁笆茅等。

(2)柳篱挂淤状护滩林

(3)沙棘护滩林

沙棘护滩林的作用

一是可以抬升和形成稳定的滩地;

二是保障河川陡岸的基部免于洪水冲淘,有利于河岸稳定,逐步转变成平缓式谷坡河岸。

(4)铁芭茅护滩林

铁芭茅矮干有韧性,根系盘结紧密,萌孽能力强。当水位升高时它可以倒伏,保

护地表不受冲刷,当水位降低则可以直立,水流可以从枝间通过,使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在卵石河滩上可以客土、埋茎造林。

在种草护滩成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播种灌木,最后栽植乔木。

一年后可淤积5cm厚的土层。

河川护岸林

(一)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护岸林

1、流水位以上部分,2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

2、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

3、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二)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护岸林

1、浅滩上栽植乔木2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

2、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

3、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

(三)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护岸林

1、天然河道往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

2、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

3、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

4、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

(四)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护岸林

1、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 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 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增加到%,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 含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篇教案

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概论 一课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福建农林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指导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一、实习目的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通过实习有利于我们更充分更系统的、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林业生态工程,就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此次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山区林业生态工程营建技术及管理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包括防护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困难立地条件下防护林人工造林的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整地、栽植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包括封育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封育方式及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通过所学理论知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是团队合作,也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福建省平潭县等地 三、实习时间 2017年6月6日-2017年6月9日 四、实习内容 对平潭防护林的现状、布局、建设、发展方向进行调查 对平潭防护林的规划进行评价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平潭防护林现状 从20 世纪70 ~80 年代开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在海岛各种地段营造起防风固沙林,通过防护屏障的作用,有力减轻了风沙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海岛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由于自然衰老和常年风沙袭击,过去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处于退化状态,生态防护作用日趋减弱,风沙对海岛的影响逐渐恢复,为构建生态良好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必须加快海岛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2010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院:水利学院 学号: 学生成绩:

目录 1引言‥‥‥‥‥‥‥‥‥‥‥‥‥‥‥‥‥‥‥‥‥‥‥‥‥‥‥‥‥‥‥‥ 2项目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项目区自然状况‥‥‥‥‥‥‥‥‥‥‥‥‥‥‥‥‥‥‥‥‥‥‥‥‥ 2.2.1植物 2.2.2土壤 2.2.3气候 2.2.4地貌 2.2.5地质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2.3.2工业生产情况 2.4土地利用状况‥‥‥‥‥‥‥‥‥‥‥‥‥‥‥‥‥‥‥‥‥‥‥‥‥‥‥‥‥2.5水土流失状况‥‥‥‥‥‥‥‥‥‥‥‥‥‥‥‥‥‥‥‥‥‥‥‥‥‥‥‥‥3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 4.2林业生态工程布局‥‥‥‥‥‥‥‥‥‥‥‥‥‥‥‥‥‥‥‥‥‥‥‥‥‥5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 5.1坡面水土保持林‥‥‥‥‥‥‥‥‥‥‥‥‥‥‥‥‥‥‥‥‥‥‥‥‥‥‥5.2沟道水土保持林‥‥‥‥‥‥‥‥‥‥‥‥‥‥‥‥‥‥‥‥‥‥‥‥‥‥‥

6管理措施 6.1人工林抚育管理6.2工程管理 6.3 资金管理 6.4 信息管理 6.5 物资管理 7 效益分析 8进度安排

林业生态工程学知识讲解

林业生态工程学

课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生态系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防护林学理论。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 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 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评价的基本原则;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社会效益评价方法;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制定与评价方法。 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与生态系统诊断方法;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步骤;规划设计报告编写及注意事项。 教学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pdf

1林业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 (水保07级,共53题) 第一章概论(3) 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有哪些? 3、简述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7) 1、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 2、简述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 3、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4、简述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5、系统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6、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7、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 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概况(7) 1、贵州森林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生态区划的内容; 3、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是什么? 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 5、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 6、我国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有哪些? 7、什么是退耕还林?现在实施的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5) 1、林业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几方面? 2、简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3、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和步骤有哪些? 4、简述林业专项规划设计的步骤; 5、造林典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什么? 第五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24) 1、什么是防护林?什么是防护林体系? 2、山丘区水土保持林林种有那些?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3、简述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原则 5、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

6、什么是封山育林?简述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7、封山育林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8、试述封山育林技术措施。 9、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趋势是什么? 10、简述林分立体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 1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途径是哪种? 14、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5、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 16、什么是适地适树?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 17、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18、什么是造林密度、经营密度? 19、如何确定造林密度(即原则和方法)? 20、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 21、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 22、怎样检查造林成活率? 23、幼林补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4、试述水库防护林的造林关键技术。 第六章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2) 1、农田防护林的概念是什么?农田防护林是配置在农田上的防护林,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害风的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农作物获得丰产。 2、什么是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是林带的层次(林冠层次)、树种组成和栽植密度总和。 第七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5) 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研究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森林的综合效益?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综合效益评价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森林的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5、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 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 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增加到%,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优选稿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 要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9.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

1、生态: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2、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的将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3、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4、商品林:是指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5、生态脆弱性: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 6、生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以及需要提供森林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 7、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控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艺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恢复、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8、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9、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10、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区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 11、受害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 12、恢复:是将受害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主要是再建立一个完全由本地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13、恶化:干扰持续进行,使生态系统受到更大破坏。 14、重建: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15、改建: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新特性的状态。 16、防护林体系: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发展生产的特点,以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得到最有成效地发挥其最大的防护作用,促进被防护的对象(农林牧作物)高产稳产,并进一步改善防护地区的自然面貌,这样一种各防护林种有机结合的总体称之为防护林体系。 17、农田防护林:是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透风系数:即背风林缘高度范围内平均风速U与旷野相同高度范围内平均风速U0之比。 19、疏透度:也称透光度,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林带纵断面的总面积之比。 20、沙漠:即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起伏的流动沙丘为其显著的景观标志,风沙活动是其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干旱地区及半干旱地区。 2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提纲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提纲 1.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1954年提出“生态工程” 一词。美国生态学家H.T.Odum于1962年首次提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生态工程:(王如松)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持续 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 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 是,它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⑴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是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以包含多种地类的区域为对象。⑵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和能量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和能量流。⑶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⑷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符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土地上采用综合措施。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生物群落建造工程;环 境改良工程;食物链工程。 6.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 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7.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⑴自然环境先天脆弱;⑵水 土流失严重;⑶荒漠化扩大⑷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⑸森林覆盖率低;⑹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⑺气温呈上升趋势。 8.西藏的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日益 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减少,森林多样性受威胁;地质灾害严重。 9.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该工程建设速度、规模和效果位于世界各向生态工程之首,被称为“生态工程的世界之最”,受到联合国组织的表彰并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1978年开始至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规划造林总面积35602 hm,加上原有林地23142 hm,工程建成后森林覆盖率为14.95%。 10.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 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1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 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 联系。 1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的一 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的化学计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1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 产生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 15.绿色植物的生产量叫第一性或初级生产量,这种生 产速率叫第一性生产力。 16.总第一性生产量:地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光合 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数量。 17.净第一性生产量:呼吸之后余下的有机物质的数 量。 18.次级生产量:除了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 生产。 1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分为以下几种:营养信息、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20.反馈:该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 入。 21.反馈可以分为正、负反馈两种。正反馈能使偏离加 剧,系统不可能保持稳定。负反馈也叫反偏离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22.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23.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 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生态的属性:⑴景观异质性. ①空间组成②空 间的构型③空间相关⑵景观格局⑶干扰⑷尺度①空间尺度②时间尺度 25.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 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在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26.干扰体系是所有干扰类型、干扰频率和干扰强度在 某一段时间过程中的总和。 27.受害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在自 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位移的结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了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28.自然干扰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 早期状态。生态演替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正负反馈作用,使演替趋于一种稳定状态。 29.受害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可能有以下4 种结果:①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

林业生态工程思考题

绪论 1、解释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2、林业生态工程的特征。 第1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截留作用、截留量(林冠截留量)、林冠饱和截留量(林冠水容量)、入渗、稳渗率、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吸持贮水、滞留贮水、水源涵养作用 2、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林冠截留量? 3、影响枯枝落叶层截留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林冠截留量? 4、试说明森林是怎样实现对降雨的三次再分配的? 5、影响土壤入渗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土壤入渗过程? 6、林地土壤入渗特点? 7、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8、森林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 第2章思考题 1、森林的林冠层对降雨动能的影响如何?对溅蚀的影响如何? 2、枯枝落叶层对降雨动能的影响如何?对溅蚀的影响如何? 3、森林如何实现对水蚀的控制作用? 4、林木根系对坡体稳定性的作用如何?是否存在副作用,试分析? 5、影响林木根系固土作用的因子有哪些?这些因子如何影响根系的固土作用? 第3章思考题 1、森林养分生物小循环的概念与过程。 2、森林改良土壤养分的效应。 3、森林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 第4章思考题 1、解释森林的调节小气候的概念 2、试分析森林如何实现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3、试分析森林如何实现对湿度的调节作用? 第5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造林地、立地条件、立地类型、适地适树、乡土树种、林种、混交林、主要树种(伴生树种)、造林密度 2、立地组成因子有哪些? 3、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4、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5、材木不同部位的生长规律? 6、五大林种对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要求? 7、混交林中,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8、混交林的使用条件? 9、混交方法? 10、常见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第6章思考题 1、基本概念:造林整地、造林地清理、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封山育林 2、造林整地的作用 3、造林地清理的方法 4、全面整地的适用条件 5、局部整地的类型与各类型的适用条件 6、试比较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的优缺点 7、播种造林的方法 8、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的季节有何异同 9、试说明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对造林成活的重要性 10、幼林抚育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11、成林管理具体指哪些内容 12、封禁方式及适用条件 第7章思考题 1、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2、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指什么? 3、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4、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2=16分)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 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 19 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 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植被保护 2、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3、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方法 4、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5、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 6、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7、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 8、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 9、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1、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含氧量高、ph值高2、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林带特征、地面特征3、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4、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 2、可持续发展 3、流域改良 4、水土保持林体系 5、植物篱 6、林带透风系数 1、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方面的技术 2、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 3、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4、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5、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 6、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 8、煤矿废弃物的特点 9、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 1、流线 2、保护及管理工程 1、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2,如何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3、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4、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 5、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 6、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一章绪论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2)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

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8* 2 = 16分) 1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 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 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 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 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 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 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 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 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 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 19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它林种相结合的总体。 22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它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23森林的经济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