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练习题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练习题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练习题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物的协同作用 2.安慰剂

二、填空题

3.影响药物作用的药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4.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选择题

5.安慰剂是一种

A 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

B 阳性对照药

C 口服制剂

D 使病人得到安慰的药物

E 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剂型

6.安慰剂通过心理因素取得疗效可达

A 10%~20%

B 30%~50%

C 50%~60%

D 70%~80%

E 80%~90%

7.关于合理用药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B 以治愈疾病为标准

C 应用统一的治疗方案

D 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E 在化学治疗中,除对因治疗外还需要对症治疗

四、论述题

试论合理用药原则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题一: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主要得益于哪种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题二: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 夏季长 D. 大陆性强 题三: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主要表现在( ) A.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 B. 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C.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 7月一般为气温的最高月 题四:洞庭湖畔的贝贝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大陆性特征明显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多特殊天气 题五:“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我国气候特征中的()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海洋性特征显著 D. 大陆性特征显著 题六:读“冬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冬季风①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 图中冬季风②吹向() A. 印度洋 B. 北冰洋 C. 大西洋 D. 太平洋 题七: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地势西高东低 题八:《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一种重要食材—蜂蜜,抚州有很多蜂农为了赶上油菜花花期,他们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地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只有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一地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也才能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在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在太阳辐射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环流成了决定一地气候的基本因素。这也是近些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造成气候的非正常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别 我们通常依据“以温定带”和“以雨定型”的方法对气候类型进行判别,也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别。 但以下几种气候类型在判别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从气温来看,这两种气候都是全年各月均高温;从降水来看,两种气候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较难区分。 我们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摘要】目的讨论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物效应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表现,但同样剂量的某一药物在不同病人不一定都能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相等血药浓度也不一定都能达到相等的药物效应。 【关键词】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效应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表现,但同样剂量的某一药物在不同病人不一定都能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相等血药浓度也不一定都能达到相等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药效学、药动学以外,还有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物发挥特异性效应的物质基础。一般地说,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其药理作用也相似,例如噻嗪类药物均具有利尿、降压作用,只是作用强弱不同。也有一些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表现相反或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K和香豆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前者可产生止血作用,后者可表现出抗凝血作用。 二、药物的剂量和效应 药物的剂量是指用药的分量,剂量的大小可决定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愈大,血药浓度愈高,作用也愈强。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即药物的量效关系。 (1)量反应型量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的数量或最大效应的百分率来分级表示,称为量反应。 (2)质反应型量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强弱不是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如清醒或睡眠,存活或死亡等,称为质反应。 药物剂量太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称为无效量。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开始产生药理效应的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或称为阈剂量。产生最大的治疗效应,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为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我国药典对毒药和剧毒药规定了每次或每日极量,超过极量可引起中毒,在临床用药非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极量。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疗效显著,且又安全的剂量称为常用量,是一般治疗应用的剂量。最开始引起中毒反应的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称为安全范围,药物的安全范围愈大,用药愈安全。在测定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中最开始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药物中毒量和致死量在临床治疗中是不允许使用的,但在测定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中有实用意义。在测定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中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在测定药物疗效的动物实验中引起一半动物有效的剂量称为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愈大,表明用药愈安全。一般认为比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指数应大于3以上,但这仅适用于治疗量与致死量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假如两种剂量的量效曲线坡度不同的药物,还应考虑安全范围,称可靠安全系数,比值要求大于l以上.用药才安全。即引起1只动物死亡的剂量要大于引起99只动物有效的剂量。 三、药物剂型 药物可制成许多种剂型,如剂型的形态相同,其制备方法以及一般性状亦有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众所周知,文献中所载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其强度、时间等资料都就是根据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所得的均数或其它综合值。医学研究中许多事物现象都呈正态分布。药物作用也不例外,在个体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差异。其次,任何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都就是在某种一定的条件(药物制剂,用药方案,机体状态与环境等)下进行的,如果这些条件有了改变,则个体差异就会更为明显。例如,由于遗传或其它原因(如年龄、疾病等),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高敏性),有的病人则能耐受较大剂量(耐受性),甚至有人对某些药物可以产生特殊反应(特异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研究用药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分为药物、机体状态与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问题一次给药时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在连续给药时还须考虑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按照在一定时间内给药总剂量不变的原则,两次给药间隔时间长则每次的用药量就较大,而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大。这时就必须注意峰浓度就是否可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谷浓度就是否可能低于最低治疗浓度等问题。为了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可以缩短给药间隔时间。这时必须适当减少每次用药量,以免蓄积中毒。静脉点滴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最小,但滴入药液的浓度与滴人速度必须经计算后予以控制。在安全性较大的药物,在首剂时可给以适当的“突击剂量”,以便缩短到达血药稳态浓度的时间。 2、药物剂型问题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与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从而影响药物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等。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为快,水溶液的吸收又比油溶液或混悬液为快;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型吸收最快,散剂次之,片剂与胶囊等须先崩解,故吸收较慢。一般说来,吸收快的剂型药物血浓度的峰值较高,单位时间内排出也较多,故维持时间较短。吸收太慢则血药峰浓度可能太低而影响疗效。 为了达到不同目的,设计了多种特殊的药物剂型。例如,糖衣片(胶囊)可避免苦味。肠溶片或胶囊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缓释制剂可使药物缓慢释出,而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能使药物以近似恒速释放,不仅延长药效,且能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有时还可能有其它优点。例如,微孔膜包衣控释片就是以胃肠道不能溶蚀的多聚物与少量水溶性“微孔物质”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完成表格,写出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备注 按照纬度由低到高可分为 带、 带、 带、 亚寒带、 寒 带5个气候带。 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一般情况下:高压 雨、低压 雨、由陆地吹向海洋的 风 雨、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雨。 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调节全球水热。 海陆差异: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 大气的直接 热源和水源 洋流:一般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迎风坡 雨、背风坡 雨。 太阳辐射是形成全球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它主要决定的气候要素是。 <练习1>请完成右图《全球气候模式分布图》,在空白处写出相应的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二:判断下图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递减 两极 热量带:赤道 两极 植被:赤道 两极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C 0° 10° 20° 30° 40° 60° 7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A B D F G H K M P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60° 50°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 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2)位于中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热量充足 (3)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或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 (4)中低纬度的高原山地,气温低,气候凉爽。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三圈环流:(1)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2)用箭头示意不同风带的风向;(3)写出左表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冷热状况(冷或热)、降水状况(多或少)。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导学案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4.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提纲】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 以上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 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气温的垂直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5.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6.冬季风:内陆吹来,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夏季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降水多。 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是非季风区

【导学过程】 自学导航: 1.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气温差异。降水地区差异, (东部/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地形类型,多山地。使我国气候。 2我国东部为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气候,气候,气候。 3.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冬季。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冬季。 6.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是。 7.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以下,雨季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以上,雨季长。 8.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9.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等。 10.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的西岸,西南部离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11.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吹来,盛行,性质是。 12.夏季风从洋和洋吹来,盛行,性质是,雨热同期。 13.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降水越来越。 合作探究: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少 D.雨季来得迟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复习课程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众所周知,文献中所载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其强度、时间等资料都是根据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所得的均数或其它综合值。医学研究中许多事物现象都呈正态分布。药物作用也不例外,在个体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差异。其次,任何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都是在某种一定的条件(药物制剂,用药方案,机体状态和环境等)下进行的,如果这些条件有了改变,则个体差异就会更为明显。例如,由于遗传或其它原因(如年龄、疾病等),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高敏性),有的病人则能耐受较大剂量(耐受性),甚至有人对某些药物可以产生特殊反应(特异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研究用药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分为药物、机体状态和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问题一次给药时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在连续给药时还须考虑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按照在一定时间内给药总剂量不变的原则,两次给药间隔时间长则每次的用药量就较大,而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大。这时就必须注意峰浓度是否可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谷浓度是否可能低于最低治疗浓度等问题。为了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可以缩短给药间隔时间。这时必须适当减少每次用药量,以免蓄积中毒。静脉点滴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最小,但滴入药液的浓度和滴人速度必须经计算后予以控制。在安全性较大的药物,在首剂时可给以适当的“突击剂量”,以便缩短到达血药稳态浓度的时间。 2.药物剂型问题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和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从而影响药物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等。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为快,水溶液的吸收又比油溶液或混悬液为快;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型吸收最快,散剂次之,片剂和胶囊等须先崩解,故吸收较慢。一般说来,吸收快的剂型药物血浓度的峰值较高,单位时间内排出也较多,故维持时间较短。吸收太慢则血药峰浓度可能太低而影响疗效。 为了达到不同目的,设计了多种特殊的药物剂型。例如,糖衣片(胶囊)可避免苦味。肠溶片或胶囊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缓释制剂可使药物缓慢释出,而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能使药物以近似恒速释放,不仅延长药效,且能减少血药浓度的波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93962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众所周知,文献中所载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其强度、时间等资料都是根据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所得的均数或其它综合值。医学研究中许多事物现象都呈正态分布。药物作用也不例外,在个体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差异。其次,任何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都是在某种一定的条件(药物制剂,用药方案,机体状态和环境等)下进行的,如果这些条件有了改变,则个体差异就会更为明显。例如,由于遗传或其它原因(如年龄、疾病等),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高敏性),有的病人则能耐受较大剂量(耐受性),甚至有人对某些药物可以产生特殊反应(特异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研究用药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分为药物、机体状态和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问题一次给药时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在连续给药时还须考虑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按照在一定时间内给药总剂量不变的原则,两次给药间隔时间长则每次的用药量就较大,而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大。这时就必须注意峰浓度是否可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谷浓度是否可能低于最低治疗浓度等问题。为了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可以缩短给药间隔时间。这时必须适当减少每次用药量,以免蓄积中毒。静脉点滴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最小,但滴入药液的浓度和滴人速度必须经计算后予以控制。在安全性较大的药物,在首剂时可给以适当的“突击剂量”,以便缩短到达血药稳态浓度的时间。 2.药物剂型问题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和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从而影响药物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等。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为快,水溶液的吸收又比油溶液或混悬液为快;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型吸收最快,散剂次之,片剂和胶囊等须先崩解,故吸收较慢。一般说来,吸收快的剂型药物血浓度的峰值较高,单位时间内排出也较多,故维持时间较短。吸收太慢则血药峰浓度可能太低而影响疗效。 为了达到不同目的,设计了多种特殊的药物剂型。例如,糖衣片(胶囊)可避免苦味。肠溶片或胶囊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缓释制剂可使药物缓慢释出,而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能使药物以近似恒速释放,不仅延长药效,且能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有时还可能有其它优点。例如,微孔膜包衣控释片是以胃肠道不能溶蚀的多聚物和少量水溶性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局部器官血流量、组织亲和力、体液PH 和药物理化性质、 体内屏障(如血脑屏障等)。 毛果芸香碱的作用 毛果芸香碱能直接激动 M 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对平滑肌有收缩作 用,有缩曈、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 吸收后可使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 局部滴眼治疗青光眼, 与括瞳药交替应用治疗虹膜炎, 全身用药仅用于阿托品中 毒等解救。 试述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新斯的明为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积聚,表现 样作用。 ① 对骨骼肌作用最强,除抑制酶外,尚可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 促进运动神 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② 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 ③ 对中枢、眼、腺体、心血管和支气管较弱。 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尿 潴留、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及解救非去极化性肌松药中毒等。 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及其解救机制。 ① M 型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②胆碱酯酶复活药。 阿托品能直接与M 型胆碱受体结合,竞争阻断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起到抗胆碱 作用,迅速解除中毒 M 样症状。也能部分缓解中枢中毒症状。大剂量还阻断神 经节的N1胆碱受体,对抗N1样症状。但不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用于 轻度中毒。 胆碱酯酶复活药可与中毒酶结合成复合物, 进一步裂解生成磷酸化解磷定, 由尿 排出,同时使胆碱酯酶游离而恢复活性。 此外与体内游离有机磷酸酯结合成无毒 磷酰化解磷定排出,避免继续中毒发展,从而产生解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 N 样症状明显缓解, 缓解肌震颤及中枢神经症状, 但对体内积聚乙酰胆碱无直接对 抗作用。中、重度中毒须两药合用,提高解毒效果。常需反复用药才能维持治疗 作用。 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过量中毒症状及其解救。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① 缓解内脏平滑肌绞痛;可松弛内脏平滑肌,以胃肠平滑肌绞痛较好,胆和肾绞 痛与哌替啶合用,以增强疗效; M 样和 N N2 受体及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作用受药物、机体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可致临床效果因人而异,故需用药个体化以满足用药安全有效。 第一节药物因素 以量效关系为基础,作用部位的药物数量决定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即给药剂量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其他: 一、药物剂型与制剂 同种药物,可因制剂、剂型及具体的用药方式不同,其效应也会有差异。 二、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进而影响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同一制剂药物作用性质亦可不同。例如: MgSO4口服:导泻、利胆;肌内注射:抗惊厥、降低血压。 三、给药时间 许多药物给药时间或时机有相应要求。可根据: 出现所需效应的时间,如催眠药临睡前口服。 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如空腹口服免受食物影响吸收。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刺激性的药物于餐时或餐后口服。 顺应生物节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每日或隔日上午8时一次顿服。 四、长期用药 长期反复用药可引起机体(包括病原体)对药物反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耐受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用可发生停药反应。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耐药性(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五、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剂学、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原因,影响药物的效应,使之增强或减弱。 广义=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狭义)+ 体外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结果:药物效应增强称为协同(synergism),药物效应减弱称为拮抗(antagonism)。 联合用药目的:疗效协同、不良反应拮抗、耐药性延缓 (一)体外配伍禁忌 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而影响药物的使用,称为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属药剂学相互作用。 对策:药物在选用溶媒稀释和制剂混合或混入补液前应查阅药品说明书,查对配伍禁忌。 例如,乳糖酸红霉素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稀释后,才可进一步稀释于生理盐水,直接用生理盐水溶解易发生沉淀。 (二)体内相互作用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指一种药物在体内对另一种药物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影响,从而使之减效、失效或增效及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1.药动学相互作用 联用的药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改变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动态规律,而呈现药效学方面的变化。 1)影响药物的吸收 硫酸亚铁与四环素同时口服,两药在肠道内可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吸收都减少。 2)影响药物的分布 低结合力药物(A)被竞争同一血浆蛋白的高结合力药物(B)从已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位点竞争性置换,则: A药:游离型的血药浓度增加,效应增强,甚至产生毒性。 3)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药酶诱导剂(A)与被药酶代谢的药物(B)合用,则B药:代谢加速,作用减弱;t1/2缩短;作用维持时间缩短。 4)影响排泄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学实验系级班 姓名:学号: 组员: 实验原理 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不同:口服,泻下、利胆;注射,松弛平滑肌,肌肉松弛,降压;外敷,消炎祛肿。 2,氯丙嗪广泛引起中枢抑制,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同剂型对氯丙嗪的吸收效果不同。 3,钙离子对钠通道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快速注射钙离子使血钙浓度升高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而慢速注射可由血液稀释,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弱。4,尼克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或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过量导致中枢兴奋及惊厥。 5,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机体血糖突然降低会导致脑缺氧,产生心悸、出汗、、动物发生惊厥、抽搐等现象。可用葡萄糖解救。 【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比较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观察胰岛素的降低血糖作用,胰岛素惊厥的表现并掌握其解救方法。 【实验动物】

动物:小白鼠 药品:10%硫酸镁、墨汁生理盐水0.1%氯丙嗪水溶液0.1%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含10%阿拉伯胶溶液)1% CaCl2 溶液 1.25%尼可刹米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10%尼可刹米溶液40U/ml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 器材:注射器(1ml 5ml 10ml 20ml) 小鼠笼、天平、大镊子、小鼠灌胃器大烧杯剪刀 【实验步骤】 一、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1,2,3三组,每组1只. (2)1号小鼠腹腔注射0.3ml/10g的硫酸镁溶液,2号小鼠灌胃0.3ml/10g硫酸镁墨汁溶液,3号小鼠灌胃0.3ml/10g生理盐水溶液。观察现象 二、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不同剂型 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两只。 2)甲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的0.1%的氯丙嗪水溶液,乙组小鼠皮下注射0.2ml/10g 的0.1%的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入睡的时间。 2.不同给药速度 1)称量体重,将小鼠分为1#、2#两组,每组一只。 2)1#小鼠尾静脉注射0.25ml/10g的1%Cacl溶液,10s注射完,2#小鼠尾静脉注射 0.25ml/10g的1%Cacl溶液,3min注射完,观察小记录鼠生存情况。 3.不同剂量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五、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简单概括为: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温度带 (1)位置 (2)大气环流 (3)洋流 (4)地形 (5)人类活动 具体描述为 注意:气候用降水和气温这两个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实际的考试中,往往考察内容的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因素,而考察的方式则是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或者它们的变式,例如开花期(实质是等温线)、等降雪量线(实质是等降水量)等。千变万化不离其中,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须要熟练掌握以上示意图和以下表格,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典型例题选择题部分 例题29、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1一4题。 1.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 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2.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人气环流 D.地面状况 3.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 4.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A.15℃ B.20℃ C 22℃ D.25℃ 例题30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④地形 ⑤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③受东南季风影响 ④受东南信风影响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⑦位于迎风坡 A.①② B.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⑥ 例题31、(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 题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例题32读某区域气温等值线图.回答问1一2小题。 1.该图表示月份是 A. 7月B. l月 C. 10月 D. 5月 2.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和降水 B.海陆分布和地形 C.地形和大气环流 D.暖流和地形 抽象版(即母版):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 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例题33(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第9~11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A,型题 1.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来说,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体重越重,用量应越大 2.作用产生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 A.直肠给药 B.肌注 C.舌下给药 D.静注 E.口服 3.下述给药途径一般药物吸收快慢的顺序是( ) A.静脉>吸入>舌下>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给药>口服>皮肤给药 B.吸A>静脉>舌下>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给药-口服>皮肤给药 C.吸入>静脉>舌下>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给药>口服>皮肤给药 D.静脉>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给药>口服>皮肤给药 E.静脉>肌内注射>舌下>吸入>皮-F>直肠给药>口服>皮肤给药 4.少数患者应用小剂量药物就产生较强的药理作用,甚至引起中毒,称为( ) A.习惯性 B.后天耐受性 C.成瘾性 D.选择性 E.高敏性 5.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机体因素 D.疾病因素 E.剂量因素 6.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丕包括( )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吸收环境 C.体液的pH D.血一脑屏障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7.连续用药使敏感性下降称为( ) A.抗药性 B.耐受性 C.耐药性 D.成瘾性 E.反跳现象 8.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 A.空腹服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E.定时服 9.催眠药应在( ) A.空腹服 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 E.定时服 10.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 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人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研究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的研究 孟刚,时晓丽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过程的综合表现,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或干扰这个过程,使药物的效应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给药途径、动物年龄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关键词:药物作用;给药途径;动物年龄;理化性质 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过程的综合表现,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或干扰这个过程,使药物的效应发生改变。在兽医临床上,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为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主要探讨不同的给药途径、动物年龄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1 实验用品 (1)仪器:普通天平、注射器、注射针头、灌胃针头、鼠笼;(2)药品:4%硫酸镁注射液;(3)动物:小鼠两只(体重20 克左右) 1.2 实验方法 取体重相似的两只小鼠,称好体重,一只以4%硫酸镁0.25ml/10g腹腔注射,另一只以同样剂量灌胃,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 1.3 实验结果 表1 应用硫酸镁后小鼠的变化 鼠号体重(克)药物剂量(毫升)给药途径反应情况 甲21.61 0.54 腹腔注射四分钟后出现爬行异常,大约十分钟后开 始瘫痪 乙20.63 0.52 灌胃无异常 1.4 小结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引起不同的药物作用效果。硫酸镁注射给药主要发挥镁离子的作用。当血浆中镁离子浓度过低时,出现神经和肌肉组织过度兴奋,可致激动。当镁离子浓度升高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同时镁离子又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断,使骨骼肌松弛,原因主要是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其次是乙酰胆碱在终板去极化减弱及肌纤维的兴奋性下降。所以,不难解释,甲鼠出现爬行异常和瘫痪的现象。另外,硫酸镁口服,由于肠道内镁离子浓度的升高,形成高渗液体能吸收大量水分,阻止肠道水分的吸收,同时水分增加可以软化粪便,而且肠容积变大,对肠粘膜产生机械性的刺激作用,解离出的镁离子及溶液的渗透压对肠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蠕动,引起排便。本实验中,硫酸镁灌胃量比较少,故没有出现下泻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根据用药目的,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2 动物年龄对药物的影响 2.1实验用品 (1)仪器:注射器、注射针头、鼠笼、天平;(2)药品:0.5%巴比妥溶液;(3)动物:小鼠(成年及未断奶各一只)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余丽平备课组长审核人 课题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气候类型。 2.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重点、难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自主学习 教材助读 一、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有哪几种? (2)、亚热带有哪几种气候? (3)、温带气候有哪几种? 二、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依据课本P53图2-4-1,2-4-2,填出表格2-4-1 地区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降水的季节分配气温和降水的组合A B C 亚热带季风气候0℃以上集中在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 从 A第到B地再到D地,纬度逐渐增高,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说明了什么? 2、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等。 【知识链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间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 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回归线大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旱雨

陆东岸 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或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 亚 寒 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间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寒长夏暖短 寒 带 苔 原 气候 北纬70°~80°间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 原 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自学检测 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B.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受地球形状的影响 3.一同学说:“在赤道地区能看到自然界的冰雪”,下列哪个地区有这种可能 ( ) A.赤道附近的平原地带 B.赤道附近的高山地带 C.赤道附近荒无人烟的岛上 D.赤道附近地势低洼的盆地 4.下列地区气候特点主要由纬度原因造成的是( ) A. 海南岛终年如夏 B.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 新疆地区气候干燥 D. 我国东部夏季多雨 5.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其山顶却白雪皑皑,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气温太低 B.海拔较高,终年较冷 C.距海洋太远 D.受洋流的影响,气温较低 6.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7.北纬30°~40°大陆东、西岸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 (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状况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8.下列气候类型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式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9.终年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 (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式气候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的相互作用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药物因素主要有药物剂型、剂量、给药途径以及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机体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性、心理、生理及病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产生差异,导致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同,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或是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相同,但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从而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 影响药物作用机体方面因素介绍: 1.年龄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或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及自身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更敏感。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内水分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大。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率下降。另外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这些因素都会使同样剂量下老年人反应强烈或发生毒性反应。 2.病理情况 同时存在其他疾病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尤其肝肾功能不足时,药物在肝脏的生物转化及肾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消除速率变慢,易发生毒性反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给药量可解决。 3.其他 如性别、遗传异常、心理因素等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4.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可因人、因时以及用药时间的长短等而异。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恢复原效应,称耐受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耐药性,又叫抗药性。短期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降低甚至消失称快速耐受性。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发生主观不适或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称依赖性。前者是精神依赖,又称习惯性。后者是物质依赖,停药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对机体产生危害,又称成瘾性。无病情需要而大量长期应用药物称药物滥用。麻醉药品的滥用不仅对用药者危害大,对社会危害也极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