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关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关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关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热点材料

1、2013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他强调,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习近平十分关心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每到一地都要同当地干部共商生态环境保护大计。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习近平惦记着海南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8日下午,他来到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自古以来,潭门渔民就远涉南海捕鱼为生,把南海称为“祖宗海”。习近平同淳朴的渔民一一握手,祝愿他们家庭幸福、出海平安,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4月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他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他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

调研期间,习近平听取了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海南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引导干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工作本领,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砺意志,提高适应不同环境特别是艰苦环境、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复杂矛盾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到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已解决问题不再反弹。

2、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2012年6月19日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证。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至此,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用电、税收的三项优惠政策全部出台。

4、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2012年9月27日在天津举行。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程,也是党中央实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2005年在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试点,2007年纳入党和政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开,受到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截至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

5、2013年1月31日,据新华网报道,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文件强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6、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2月1日就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两大突破”: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扶贫开发大步迈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以外拆并村庄”。一号文件强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重要的是创新经营农业体系,激活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8、2013年3月21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断加大专项投入。二是鼓励项目扶持。三是实行税收优惠。四是完善制度配套。

9、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现在全国已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很有必要。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物价具有特殊意义。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热点解读

1、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5、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6、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一个是强国,一个是富民,体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回应了人民新期待,为老百姓勾勒出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新指标中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因此,“蛋糕”要做大,更要切好分好。

7、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三、相关问题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得巨大成就,民主进一步健全、科教进步显著、文化日益繁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新要求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

答、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⑤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国家: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个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各自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

4、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包括了经济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一番,在“翻一番”的目标中包括了“人均”。这种提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③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使人民共享繁荣成果。

5、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国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请你描绘出建成后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美丽蓝图。

答、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再度聚焦“三农”?

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体现。(3)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4)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5)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7、为什么要坚决落实一号文件精神?

答:(1)是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在我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3)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能极大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务之急。(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的需要。“改革、发展、稳

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请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献计献策。

答:(1)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2)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4)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5)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6)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7)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8)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9)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9、为更好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1)从国家的角度:(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增加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加快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重视科技和人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科教兴农之路;等等。

(2)从青少年的角度: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应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宣传有关政策,积极献言献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10、我国农村存在哪些现象和问题?

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11、什么是“三农”问题?

答、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即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收入提高的问题。

12、党和政府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等。

13、如何做好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三农问题”?

答、要更加关注农村,要深刻认识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要更加支持农业,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注农业,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要更加关心农民,我们要时刻记住,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党的执政的根基,我们必须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解放

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14、为了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做出了许多实事,请列举两个例子。

答、十年来连续通过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指导农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丰收;实施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广泛建立农村医保,解决农民就医难大问题;对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15、中央连续10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说明了什么?

答、“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16、正确认识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废除农业税,再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耕地大幅递减、生态环境恶化等。

17、国家为什么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答、 (1)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

(2)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3)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并最终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5)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18、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政治上: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等。

文化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如实行两免一补,兴办农民课堂;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社会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等。

发展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19、为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1)思想上: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责任感。(2)学习上: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3)生活实践上:支持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正确对待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4)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5)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务。

20、请你为农民增收提几条建议?

答、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把农业工作的重点由增加产品产量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21、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有何意义?

答、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等。

2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答、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24、怎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答:(1)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