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凝土结构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

工程

编制人:

批准人:

批准时间: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工程咨询监理部

监理项目部

目录

1.专业工程概况与特点

2.监理工作依据和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3.监理工作流程

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5.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6.砼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7.监理旁站内容、方法和要求

8.现场监理检查记录表式

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专业工程概况与特点

主要介绍建筑规模、建筑面积、结构类型、抗震等级以及砼强度等级等。对超长、超高和超大砼构件应有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的措施介绍。

本工程主要参与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工程咨询监理部

2 监理工作依据和验收规定

2.1 监理工作依据

2.2 验收一般规定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砼结构工程属于主体分部或地基基础的一个子分部,对于地下砼结构也可适用,但应补充地下砼结构的特殊规定。砼主体结构主要包括钢筋、模板、砼、预应力和现浇结构五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应按楼层和伸缩缝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

子分部工程验收应遵循以下原则:

检验批验收合格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子分部工程验收(包括结构实体质量检测)

3 监理工作流程

3.1 监理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3.1.1 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流程:

3.1.2 预应力张拉监理工作流程

3.2. 监理进度控制工作流程如下:

3.3 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流程如下:

4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4.1 模板分项工程

(1)楼层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参照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并应符合规范要求:板(≤2m)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50%砼设计强度;

板(>2m,≤8)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75%砼设计强度;

梁(≤8m)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75%砼设计强度;

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100%砼设计强度。

(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预留洞尺寸允许偏差:(+10mm,0);

插筋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5mm、插筋外露长度允许偏差:(+10mm,0)。

(3)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5mm;

柱、墙、梁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4mm,-5mm);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允许偏差:6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偏差:2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

4.2 钢筋分项工程

(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当HRB335级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在满足上条要求的同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有抗震要求);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有抗震要求)。

(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10mm;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mm;

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5mm。

(4)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绑扎钢筋网长、宽允许偏差:±10mm;网眼尺寸允许偏差:±20mm;

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排距允许偏差:±5mm;

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柱、梁为±5mm;板、墙为±3mm;

绑扎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5mm;水平高差允许偏差:(+3mm,0)

4.3 预应力分项工程

(1)预应力工程施工应由有专业预应力施工资质的单位负责。

(2)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多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3)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层型孔道不宜大于12m。

(4)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偏差合格率应在90%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5)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6)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后张拉预应力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②对先张拉预应力构件,在浇筑砼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7)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表

(8)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

(9)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

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10)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2。

4.4 混凝土分项工程

(1)砼施工和试块留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2)现浇砼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陷见下表:

现浇结构常见外观质量缺陷及等级划分

(3)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现浇结构拆摸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砼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要求的尺寸偏差。砼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5)对涉及砼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内容主要包括砼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砼强度检验应以砼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其试块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规范附录D的规定。

5 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5.1 监理质量控制方法

(1)旁站监督

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如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等,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旁站监督。

(2)见证

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3)平行检验

项目监理部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验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分项工程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结构受业主委托,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验的活动。

(4)巡视

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5)指令文件

监理工程师适用监理合同赋于指令控制权对施工提出书面的指示和要求。

(6)支付控制手段

质量监理以计量支付控制权为保障手段。

(7)监理通知

监理工程师利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对任何事项发出指示,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①口头通知: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施工单位整改或执行,必要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②监理工作联系单: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提醒施工单位注意的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单形式。

③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出的问题,用监理通知单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④工程暂停令:对施工单位违规施工,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隐患,应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况下宜事先与业主沟通)。

5.2 监理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实际上是监理组织参加施工的各施工单位按合同标准进行建设,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这是监理的一项重要职责。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5.2.1 事前控制

(1)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及施工人员素质

审查承担砼结构的施工单位及人员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进场施工。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要求施工单位在砼结构施工项目开工前报送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工程师应着重审查:主要技术组织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安全有效;施工程序是否合理;砼结构形式、砼强度等级、钢筋连接方式、锚固搭接长度、重要部位的钢筋配置、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部位及要求等

是否明确;模板及其支架是否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是否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地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经监理审查批准后,应严格执行。

(3)对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在采购主要施工材料、设备、构配件前提供的样品和有关订货厂家等资料进行审核,在确认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后书面通报业主,在征得业主同意后方可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材料、设备到货后应及时复核出厂合格证、有关设备的技术参数资料,并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试。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测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4)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查其设备的选型是否恰当;审查提供的技术性能的报告中所表明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和适合现场条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5)严格审核分包单位的资质

未经监理审查认可和经查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分包单位,不得进场施工;督促、检查各分包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5.2.2 事中控制

(1)一般规定

①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的砼主体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重新进行报审,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再交施工单位执行。

②监理应按质量计划目标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工艺管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提高项目质量稳定性;加强工序控制,对隐蔽工程实行验收签证制,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防止质量隐患。检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如发现有不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而影响工程质量时,应及时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提出口头或书面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③监理在接到隐蔽工程报验单后应及时派监理工程师做好验收工作(但应事先确保施工单位在提交隐蔽工程验收单前已认真做好自检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应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待其整改后重新进行验收隐蔽工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隐蔽工程申请表。未经验收合格,施工单位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④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解决有关单位间对施工质量有交叉影响界面问题,明确各自的职责,使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达到规范、设计和合同要求的质量要求。

⑤做好有关监理资料的原始记录整理工作,并对监理工作音像资料加强收集和管理,保证音像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说明性。本工程音像资料以照片为主,所反映的具体部位有:(1)设置监理旁站点的部位;(2)隐蔽工程验收;(3)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试验、首件样板以及重要施工过程;(4)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处理过程;(5)每周或每月的施工进度。音像资料的数量要求:对以上所规定的具体部位要求每出现一次,不少于1张,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2)模板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①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不允许擅自修改或变动。

②模板安装和浇筑砼时,应派专人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③模板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④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钢筋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①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不允许擅自修改或变动。

②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应按规定抽取钢筋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检验报告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应按规定对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③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④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处。

⑤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最小搭接长度应满足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中的规定。

(4)混凝土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①结构构件的砼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②砼的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③用于现浇楼板的砼的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3;楼板砼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商品砼的坍落度必须严格控制,保证现场浇捣时的坍落度应小于180mm。

④结构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等级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和试件留置应符合相关规定: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时间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⑤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当底层砼初浇定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⑥后浇带和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和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⑦砼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加湿养护;

b)砼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小于7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d)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e)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⑧对有抗渗要求的砼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地下防水工程,按《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连续浇筑500m3应至少留置一组,每项工程不得少于2组。

(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①现浇结构拆摸后,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②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③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④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5.2.3 事后控制

(1)按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完成的砼结构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

(2)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①设计变更文件;②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③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④砼配合比通知单;⑤砼工程施工记录;⑥砼试件的性能检验报告;

⑦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⑧分项工程验收记录;⑨砼结构实体检验记录;⑩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⑾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3)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②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③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④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规范附录D和E的要求。

(4)当砼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①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②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③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④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5.2.4 预应力分项工程

1. 原材料和机具设备控制

①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②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试验。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按每60t为一批进行复试(当有工程经验,且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做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符合规范6.2.5条规定。

③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使用,其性能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规定,并按进场批次进行复验(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作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表面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④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和外加剂质量应符合规凡规定,并在进场使用前按批次进行复试合格。

⑤预应力砼用金属螺旋管进场应进行复验,尺寸和性能应符合《预应力砼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对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复验)。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2. 制作与安装控制

①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粘污预应力筋。

③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④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规范规定。

⑤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道定位后应牢固,浇砼是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5)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⑥监理应重点控制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位置,其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⑦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定位应牢固,浇砼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砼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⑧在砼浇筑前,应对预应力工程进行隐蔽验收,内容包括: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

(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3. 预应力张拉控制

①预应力张拉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张拉申请单,监理应审查张拉各项准备工作和砼强度报告,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②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时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③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④张拉过程中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⑤校核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⑥复测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位置,应符合规范规定。

4. 灌浆及封锚控制

①灌浆前应对预埋孔道进行检查和疏通,重点把好排水孔和泌水孔的疏通关。

②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③灌浆用水泥浆的配合比和泌水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并按要求每工作班留置一组6个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进行28d强度检验。当该组试件中最大或最小值与均值相差超过20%时,

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作为强度值。

④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并保证外露预应力筋和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⑤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外露长度和切割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宜采用机械切割。

6 砼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6.1 模板工程

6.1.1 轴线偏位

a. 现象

模板安装后模板中心线所弹的轴线发生偏移。

b. 原因分析

●轴线放线错误;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数控制措施。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c. 预防措施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短钢筋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坚向位置准确。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对拉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6.1.2 变形

a. 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b. 原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土未夯实,未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头。

c. 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檁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

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1~3)/1000。

6.1.3 标高偏差

a. 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b. 原因分析

●每层楼面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差。

c. 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6.1.4 接缝不严

a.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b.原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c.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2 钢筋工程

6.2.1 主筋偏位

a. 现象

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墙板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

b.原因分析

●混凝士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墙板内外排钢筋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

●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

●混凝土浇筑时被振动机头子、料斗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

c. 预防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间距每隔1m至少放一个。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GB50204—2002规定执行。

●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来固定柱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

●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机头子或下料斗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

6.2.2 楼板及悬挑梁板上筋下踏

a.现象

由于楼板及悬挑梁板上筋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的会造成悬挑板断裂。

b.原因分析

●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主筋撑钩不足。

●楼板及悬挑板上筋混凝土浇捣时被踩下,不及时校正。

c.预防措施

●按设计施工图纸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施工图纸放置主筋撑钩。

●混凝土浇捣时应派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筋被踩下,应及时纠正到位。

6.2.3 同截面接头过多

a.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已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b.原因分析

●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

●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不熟悉标准规范。

c.预防措施

●熟悉规范、标准有关钢筋接头位置错齐规定的条文。

●分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钢筋配料时,要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的要求。

6.2.4 绑扎不符合要求

a.现象

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绑扎质量不符合规范规定。

b.原因分析

●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钢筋颠倒)。

●不设定位箍筋致使主筋偏位。

●板和墙钢筋网扎扣不符规范规定,缺扣,松扣较多。

●接头未绑三道扣。

●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接头不错开。

●箍筋未作135度弯钩。

c.预防措施

●按GB50204-2002条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箍筋加工要求按GB5024—2002要求执行。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矫正主筋严格按1:6坡度进行。.

●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6.2.5 配筋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a.现象

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焊接绑扎与安装不符施工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的要求。

b. 原因分析

●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颠倒。

●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位置放错。

●门窗洞口遗留加强筋。

●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当。

●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对。

C.预防措施

●熟悉图纸,分清主次梁,绑扎时应注意将次梁受力筋放在主梁受力筋上面。

●事先放样,控制柱筋内梁受力筋间距;避免因柱筋内梁受力筋过密放不下,而将粱受力筋放在柱筋之外。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及其搭接长度应符合GB50204—2002规定。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错开的百分比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矫正主筋严格按1:6坡度进行。

●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6.2.6 骨架歪斜

a.现象

钢筋骨架绑定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扭曲现象。

b.原因分析

●绑扎不牢,绑扎点太稀。

●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或柱中纵向构造钢筋及附加箍太少。

●骨架被碰撞变形。

C.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骨架成型后产品的保护。

●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附加构造钢筋和箍筋,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

●按规范要求进行绑扎。

6.3 混凝土工程

6.3.1 蜂窝麻面

a.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

b.原因分析:

●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

●模板表面垃圾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漏振。

●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造成混凝土离析。

●钢筋稠密区域没有有效下料和振捣措施。

c. 预防措施

●模板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垃圾。

●控制拆模强度,不宜提早拆模。

●模板拼缝严密,缝隙处要采取切实措施填嵌,防止浇捣时混凝土漏浆。

●混凝土浇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应至气泡

排出为止。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要采用溜槽、榴管、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钢筋稠密区域要选择合理粗骨料,振动器要采用刀片式等措施。

6.3.2 露筋

a.现象

柱、梁、墙、板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b. 原因分析

●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造成钢筋紧贴模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较大,卡在钢筋上。

●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缝隙处严重漏浆。

●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捧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C.预防措施

●浇捣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钢筋偏位。

●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在钢筋稠密区域内可用刀片式振动棒振捣。

●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

●混凝土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到位。

6.3.3 孔洞

a.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其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缺陷处往往有钢筋外露。

b.原因分析

●同“蜂窝”、“露筋”等原因;

●在钢筋稠密区域或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

●洞口模板无排气孔。

C.预防措施

●钢筋稠密区域,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机械振捣有困难,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

●预留洞口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并采取侧部开口浇灌措施。振捣好后,再封模板。

●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溜槽等下料,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采取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跟着下料走,操作时采取快插慢拔,防止漏振。

6.3.4 “烂根”

a.现象

拆模后,发现柱、墙根部混凝土有一段缺浆,有空隙,或形成蜂窝状孔洞等现象,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

b.原因分析

●模板根部缝隙不严、漏浆。

●浇筑前未进行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

●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和易性差,使石子沉底。

●一次下料太多,振捣不实。

C.预防措施

●模板根部缝隙要采取堵嵌措施,防止浇捣漏浆。

●浇筑时,先下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经过试配,选择合适配合比。

●控制一次下料厚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采取正确振捣方法,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快插慢拔,循序振捣,以免漏振。

6.3.5 缺棱掉角

a.现象

在梁柱、墙和洞口处发现混凝土局部掉落,产生截面不规整,棱角有缺陷等现象。

b.原因分析

●模板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混凝土角拉损。

●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

●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混凝土角。

C.预防措施。

●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

●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混凝土棱角。

6.3.6 洞口变形

a.现象

拆模发现洞口形状不规整,歪斜,几何形状与设计图纸要求形状不相符。

b.原因分析

●模内顶撑间距过大,断面太小,固定不牢靠。

●模内无斜撑,刚度不足,不能确保模框方正。

●混凝土浇捣时不对称下料,振捣时将模板挤偏。

●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C.预防措施

●模内支撑断面、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

●模板安装固定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进行。

●混凝土浇捣时,要对称下料,振捣,并注意振动捧不能碰撞模板。

6.3.7 缝隙夹渣

a.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且有缝隙或夹有垃圾杂物,造成混凝土整体性差。

b.原因分析

●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及用同配合比的水泥浆接桨。

●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表面,浇筑时未认真检查清理。

C.预防措施

●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残浆、浮石、垃圾、杂物,充分浇水湿润,用同配合比混凝土水泥浆接浆。

●混凝土浇筑停歇时,在继续浇筑前,先认真检查,清除垃圾杂物,以防施工缝处造成缝隙夹渣。

6.3.8 裂缝

a. 现象

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表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呈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迸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迸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

b. 原因分析

●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泡、龟裂。

●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尹向东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尹向东 发表时间:2019-04-29T16:10:29.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尹向东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拥有强硬的施工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从原有的单一建筑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建筑模式,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更是要将目光投向先进技术,争取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建筑的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由最初的泥土、树木,渐渐转变为砖瓦、水泥,再到现在的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凭借着自身的稳定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加强完善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的一大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导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极为迅速,也是人们需求量增大最直接的结果。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规模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注重每个细节,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浇灌的过程,都应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去执行,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建筑过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投资成本,造成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是降低建筑质量的根本原因。在有一定的监管作用下,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将最基础的结构质量做好,以此来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及其他施工位置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规划,然后结合混凝土施工设备及工艺的合理配置,促使整体建筑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是由水、砂石、水泥及其他建筑施工材料的混合构成,在依照一定的拌和比例拌和均匀之后,需要联合钢筋材料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 温控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地区的环境气候进行科学的观察,进一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对混凝土的配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对混凝土浇筑季节、时间进行调整控制。例如:控制混凝土结构配比率,适量减少水泥在混凝土中的配比率,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目的;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将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调整在一天最高温,并做好保温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后续模具的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温度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3.2 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历来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首先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在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长时间的静置和晾晒,对于混凝土进行搅拌、振捣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规范化操作,这项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最终的效果和质量安全。 3.3 模板拆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的拆除技术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施工技术,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不可忽略的一道步骤。模板拆除的顺序、时间随着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温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模板拆除工作前要对建筑的承重处进行标记,在拆除过程中遵循“先拆非承,后拆承重”的原则。 3.4 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温度养护阶段。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温度通常在5℃以上,部分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温度达不到条件,可以使用添加剂达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第二阶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养护手段主要为覆盖、浇水;第三阶段为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养护手段主要为喷水、浸水,达到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的目的。 4 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措施 4.1 选择优质原材料,落实原材料检验工作 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要严格依据建筑施工标准去选择,不可以次充好,特别是水泥这一关键材料。在购买原材料时要考虑生产厂家等因素,检查其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在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同的建筑部位需要的混凝土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水泥等材料的选取上要进行对应,力保混凝土结构强度是完全符合施工设计方案的,丝毫马虎不得。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检查,避免强度不够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仍要对其他材料进行筛选检查,以免过多的杂质混入其中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不可用污水废水进行搅拌。优质原材料的选取,是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 4.2 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试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需求,不可过稀或者过浓。在进行实际的配比操作时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不可单纯的凭借经验去配比搅拌,必要的可以列出相应的清单,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清单进行配比,这样就会极大程度上的减少漏配或错配的现象。配比工作完成后,也要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当检测结果达标后,再实施大量混凝土的搅拌,避免性能不符合要求而造成资源浪费。 4.3 做好施工准备,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顺利施工的基础。在混凝土配比搅拌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将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掌握,可以通过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关键点进行着重处理,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做好防范措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具备浇筑条件,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3 基本设计和规定 1.1.8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1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 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 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 3.2.1 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 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二级 严重 一般的建筑物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1.1.3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ck 、?tk 应按表 4.1.3 采用。 表 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N/mm 2 ) 强 混凝土强度等级 度 种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类 ?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ck ?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tk 、?应按表 4.1.4 1.1.4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c 采用。 t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mm 2 ) 强 混凝土强度等级 度 种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类 ?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 ?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 t 注: 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 300mm ,则表中混凝土 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 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 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1.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率。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 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 yk 表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 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 ptk 表示。 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4.2.2 -1 采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基本资料 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 k=3.0+0.1n(n:学号)。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 (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 1.设计资料 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 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 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

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 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 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 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5.结构施工图说明 主要说明构件的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号与级别的对应(如Φ代表HPB235等)、保护层厚度,尺寸单位以及楼面荷载值等。 某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设计资料 图1是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盖建筑平面布置(楼梯间不在此平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编号:SM-ZD-817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方案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基础砼工程 砼施工前,会同有关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施工。 基础砼施工中不得留施工缝,确保每一层砼初凝前就被上一层砼覆盖。墙板砼浇捣前用水泥砂浆套浆,施工中要做到两个充分即劳动力组织和材料、物资准备充分;三个可靠即脚手平台、机具设备、技术措施可靠;四个畅通即调度指挥、浇捣下料、电气水源线路、现场道路畅通,以保证砼顺利浇捣,防止出现意外冷缝。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员分三班制施工,人员配套在砼浇捣前列出详细名单,责任落实到人。振捣时严格控制

振棒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施工。严禁通过振捣钢筋的方法来促使砼密实。基础浇捣时由中间向两侧分路浇捣,确保两个班组之间的新老连接。 工程基础为条形基础,施工时要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首先要适当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一方面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优质粉煤灰等措施尽快可能地降低水泥用泥及减少水泥化热;另一方面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微膨胀剂,形成部分补偿收缩混凝土,砬少混凝土古硬化过程中的收缩裂缝,同时由于它替代了部分水泥,也减小了水化热,进一步减小内处温差。 浇捣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法,一方面在施工中即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得以有效散发,另一方面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之有相对较强的抗裂能力。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美感和安全性。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其综合性能 优于大多数其他建筑材料。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或多 或少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对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相 应的探讨,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土木工程与混凝土进行概述,并分析土木工 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提升提出几 点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其他类型的材料 而制成的结构。 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作为一种被大量运用于建筑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的材料,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具有良好的可被运输的能力;第二,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 境下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的破坏;第三,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 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第四,可塑性好,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 被模板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第五,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从而 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可用于抗震、抗爆等用途。第六,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 材料都为砂石,产地广泛,便于制作。 2、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2.1.1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该比例通常称为混合比。为了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混合比必须通过试验、改造和其他程序进行测试,不应单纯凭借经验制定混合比。如果有实际含水 量与砂石混合比例之间的差异,应在混凝土搅拌前测量,以达到最佳混合比。 2.1.2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 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 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 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 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 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2.1.3控制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裂缝问题中,温度应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温度应力, 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和内部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加强浇注温度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这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 土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以避免高温作业。同时,在混凝 土浇筑的情况下,如果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应采用相应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应及时降低原料的温度。如有必要,可对混凝土进行强制冷却。这需要做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伍一鸣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伍一鸣 发表时间:2019-09-04T16:49:57.1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0期作者:伍一鸣 [导读] 笔者先简述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最后探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摘要:笔者先简述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最后探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混凝土结构概述 混凝土结构就是指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结合其他有关材料而成的新兴结构,主要涉及到下面这几方面:(1)素混凝土结构;(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普遍见到的材料就有混凝土结构,经过对它进行研究能将它的特点总结出来,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整体工艺并不复杂,操作也简单;②要获得原材料不难,需要不高的成本,简而言之,性价比是非常合理;③它的耐久性比较好,耐火性和普遍工程建筑要求也相符合;④比较一般的砖瓦结构,它具有优良的抗震性、抗风暴性;⑤可模性、整体性较高;⑥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总能普遍存在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如果能提高注重这个现象,是能更好避免或降低发生这种现象。通常而言,造成混凝土开裂的原因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原因是水泥水化热。混凝土的制作离不开大量的水泥,同时把水泥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它能水化成混凝土,而在这个期间水泥会将一定热量释放出来,但是混凝土结构自身特质造成它的散热性能不好,在混凝土集聚有不少热量而不能发散,也就造成了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度差,进而出现了裂缝问题;第二个原因是混凝土自缩问题。混凝土的自缩总是犹豫它自身因素造成,同样会由于人为添加减水剂而造成,或是加入了矿物掺合料而造成的,无论是水泥自散热的期间,或是人为操作都是会造成水泥自缩值出现变化,当这个值超出一定范围后,机会造成混凝土收缩,进而出现裂缝;第三个原因是外界温度变化。混凝土浇筑是不能缺少的环节,这个环节同样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特别是当它受到外界温差影响的时候,温度应力会出现变化,进而造成内外温差增大,同样就提高了混凝土开裂的几率[1]。 3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建筑总是会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墙体与基础底板,或是楼体结构等。例如在墙体浇筑方面,需要在墙体底部浇筑5cm,浇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到的混凝土成分要一样,还有,为了实现一定的均匀性,在这个期间应用铁锹灌模同样是不错的选择,整个浇筑高度同样是有要求的,通常都是40厘米左右;而在基础底板中,最大的问题即是混凝土散热,要对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控制外,同样要运用其他措施来使整体承受能力得到加强,为了使浇筑连续性得到保证,同样不能忽视选用材料与设备的方面。现阶段来看中国有不少浇筑方式,不一样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不一样,适用环境同样有所不同,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浇筑方式。 3.2拆模技术 混凝土模版的应用是确保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当结束有关部分的施工后就需要进行拆模,在拆模的时候需要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且要先把不承重的部分进行拆除,拆除时按照承重程度递增的形式。模板拆除是有一定时间规范的,当高出了时间标准同样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拆除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到时间问题、承重问题与温度问题等,特别是不承重部分,如果它的自身强度没有符合工程标准而提前拆除,会损害到混凝土结构棱,承重部分也是需要遵循一样的拆除原则[2]。 3.3 养护技术 降低裂缝发生的有效措施就是养护技术,同样是混凝土浇筑的不能缺少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降低裂缝问题,同样能使混凝土结构的综合性能得到加强。通常而言,养护工作总是在结束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12个小时内进行,养护工作并不只是局限在浇筑环节,当现场结束拆模工作后,同样需要进行保护混凝土,保护方式多为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规律,然而并不完成固定,具体还是要按照混凝土实际情况来讲,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保持养护一周以上。中国现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养护方式如下: ①浸水养护;②覆盖养护;③围水养护等[3]。 3.4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 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能运用下面几方面的措施: ①降低水泥用量,考虑到水泥在应用中会释放不少热量,使其温度应力出现较大的变化,如果能运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水泥,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方面问题,或者同样能适当加入减水剂,在搅拌方面同样要做到均匀、规范; ②控制浇筑温度,外界温度是这个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后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最好不要在夏天,如果一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就应制定实施有关降温措施,确保浇筑温度能保持在标准范围内;③强制降温,假如能提前先铺设水管,同时将冷水注入到水管中,来使内部温度降低。 3.5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这个方面能运用的措施包括下面这几个方面:①减小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通常而言,这种约束力和温度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有关人员需要从控制温度应力方面入手,按照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降温措施,或是保温措施,一般保温措施涉及到暖棚法、覆盖法与蓄水法,保温措施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外部来讲,使内部温度、外部温度的差距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②减低外部地基约束力,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总是大面积的,这样以来同样会带来地基约束力问题,这方面的解决措施是设置滑动层,同时对它进行合理设置,使它起到降低外部约束力的作用。 3.6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如果能全面增强抗裂性,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裂缝,例如在其中添加添加剂,使混凝土自缩值保持良好状态。使用添加剂要保证规范,特别是它自身质量是不是达到要求;或是能在其中添加增强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该纤维的抗拉性能十分良好;控制混凝土材料比例一样是很好的方式[4]。 结语 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施工期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想要使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就必须要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本文先对混凝土施工中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针对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186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3.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25. 提出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考虑厚保护层、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26.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27.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降低。 28. 增加了板柱结构及现浇空心楼板的构造要求。 29.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30. 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31. 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32.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33.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 34.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35.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36. 调整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基本资料 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k=3.0+0.1n(n:学号)。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 (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 1.设计资料 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 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 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 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 (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 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 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试卷B卷含答案

20 ~20 学年第学期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命题者:考试方式:闭卷 适用班级:考试班级: 姓名: 学号: (所有答题内容请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时,应采取串筒、溜槽或振动串筒下落 A2m B3m C4m D5m 2.分层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泥土()浇注完毕。 A.终凝前 B.初凝前 C.水化前 D.硬化前 3.框架结构浇筑前,底部应先填()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的水泥砂浆。 A.10-20mm B.20-30mm C.30-50mm D.50-100mm 4.混凝土的自然养护,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A.初凝后 B.终凝后 C.12小时 D.24小时 5.预制力混凝土无论是先张法的放张或是后张法的拉张,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A.30% B.50% C.75% D.100% 6.钢筋加工弯曲180°,其每个弯钩的增长值为( )倍的钢筋直径 A.2.5 B.3.5 C.4.9 D.6.25 7.施工规范规定,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以上时,底模板应起拱。 A.2m B.4m C.6m D.8m 8.混凝土搅拌时一次投料法投料顺序,宜采用() A.水泥→砂→石子 B.砂→石子→水泥 C.水泥→石子→砂 D.石子→水泥→砂

9.悬挑构件的主筋布置在构件的() A.下部 B.中部 C.上部 D.任意部位 10.混凝土分层浇灌时,每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倍。 A.1.25 B.1.5 C.2 D.2.5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共30 分) 1.有关模板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用木模板 B.构造简单 C.选用模板规格尽量少 D.优先选用大模板 E.优先选用小模板 2.钢筋常用的焊接方法有()。 A.熔焊 B.钎焊 C.电弧焊 D.电渣压力焊 E.对焊 3.钢筋的加工包括()。 A.除锈 B.铲边 C.切断、接长 D.气割 E.弯曲成型 4.钢筋锥螺纹连接的主要优点是( )。 A.受气候影响小B.施工速度慢C.应用范围广D.受气候影响大E.施工速度快 5.混凝土柱的施工缝一般留设在( )。 A.基础顶面 B.梁的下面 C.无梁楼板柱帽下面 D.柱高三分之一处 E.吊车梁牛腿下面 6.预应力提高了结构构件的( )。 A.强度 B.刚度 C.抗裂性 D.抗冻性 E.耐久性 7.施工中可能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因素有( )。 A.水灰比大 B.养护时间短 C.混凝土发生离析 D.振捣时间短 E.养护时洒水太多 8.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方案有()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留施工缝 D.局部分层 E.斜面分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作者:————————————————————————————————日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92 条文说明 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模板工程 第三章钢筋工程 第四章混凝土工程 第五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六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七章冬期施工 第八章工程验收; 附录一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 附录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附录三冬期施工热工计算 附录四常用施工记录表格。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本条为新增加的条文。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与原规范相同,包括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与房屋有关的常用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斗仓等,只是在文字上作了必要的修改。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GBJ83-85的规定,对“建筑”来说,一般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而本规范适用的斗仓,就很难说是房屋的附属构筑物。因此,将原条文中的“建筑”改为“房屋和一般构筑物”。 本规范中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取得一致。 第1.0.3条本条为本规范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1.0.4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一本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规范,不仅有原材料方面的,如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尚有半成品、成品方面的,如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预制构件等,也与其他分项施工技术和质量评定方面的有关规范、标准有密切关系。因此,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凡本规范无规定者,尚应按照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势必影响后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各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合格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如不合格,应及时进行处理或返工。 第1.0.5条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本规范未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另有专门的规范标准,应按照执行,因此保留本条文。 第二章模板工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目前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材料除钢材、木材外,已向多样化发展,主要有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压型钢模、钢木(竹)组合模板、装饰混凝土模板、预应力混凝土薄板等。由于目前木材较缺,因此在模板工程中应以尽量少用木材为原则,故对原条文作了相应的修改。对钢材、木材的材质,已有相应的标准,钢材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700—88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木材时,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的承重结构选材标准,其树种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但材质不宜低于血等材;当采用胶合板等其他材料时,则应符合有关专门规定。 第2. 1.2条原规范规定,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现考虑到木模板的接缝湿水后膨胀,接缝过于严密会产生变形,因此将接缝应严密予以删除。无论是采用钢材、木材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模板,模板接缝主要是以保证不漏浆为原则。 第2.1.3条组合钢模模板、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尚应分别符合以下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J214-88、《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GBJ113—87等标准的相应规定。 第2.1.4条由于目前隔离剂的种类很多,有些油质类化合物的隔离剂能对混凝土结构性能和装饰带来影响,因此加以限制。此外考虑到在施工中隔离剂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的情况严重,因此也作了相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 1 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 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 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适当得到扩展,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改进了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 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增加了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 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建筑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我国很多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更是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定义、优点、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建 近几年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就要求建筑行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施工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满足人民和社会对建筑行业的高需求。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一员。而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建、工程的后期处理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施工环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施工关节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并且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中,才能使混凝土技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特性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概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种类之一,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土以及其他原料作为建筑材料,将这种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有纯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钢筋建筑结构等。但是这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之中还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最高效的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建筑特性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比其他类型的施工技术更加实用,因為混凝土结构的塑形力更强,而且结构塑成以后非常的稳定,如果具体的建筑工程需要有不同形状、规格的结构分类,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可以优秀的完成,可塑性强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最主要特性。 (2)建筑工程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坚固耐用,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性与此特质完全相符,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由于其所用材料的原因,使得这种施工技术可以非常强力地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抗潮性能,而且这种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会经过很多次的压实与强化工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较为稳定。

国开土木工程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试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国家开放大学编制

使用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课程综合成绩是100分,形成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试占50%。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都是按满分100分计。 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四次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全部结束后,折合后的综合成绩达到60及以上分数者可获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否则不获得该课程学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任务 (本次形考任务主要覆盖1-4章的内容,共13.6分) 第一章题目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0.4分,共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C)。A.素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属延性破坏 B.适筋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属延性破坏 C.相同截面尺寸的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前者的受弯承载力更高 D.相同截面尺寸的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后者的受弯承载力更高 2.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基于(ABD )。 A.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良好的黏结力 B.接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C.接近的抗拉和抗压强度 D.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3.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承载力高 B.耐久性佳 C.耐火性好 D.自重轻 4.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取材不方便 B.抗裂性差 C.需用大量模板 D.施工受季节性影响 第二章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0.4分,共2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我国《混凝土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 )。 A. C10 B. C15 C. C20 D. C2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修订简介 徐永基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九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修订简介 依照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研、总结工作经验、地震震害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本规程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包括13章,6个附录,13章为: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结构设计差不多规定; 4、荷载和地震作用; 5、结构计算分析; 6、框架结构设计; 7、剪力墙结构设计; 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共有三十一条强制性条文,即:3.8.1条;3.9.1条;3.9.3条; 3.9.4条; 4.2.2条;4.3.1条;4.3.2条;4.3.12条;4.3.16条; 5.4.4条;5. 6.1条;5.6.2条;5.6.3条;5.6.4条;6.1.6条;6.3.2条;6.4.3条; 7.2.17条; 8.1.5条;8.2.1条; 9.2.3条;9.3.7条; 10.1.2条;10.2.7条;10.2.10条;10.2.19条;10.3.3条;10.4.4条;10.5.2条;10.5.6条;11.1.4条。 本规程要紧的修订内容为: 1、修改了适用范围。 2、修改、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 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8度(0.3g)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