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基复习资料1

马基复习资料1

马基复习资料1
马基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2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按照所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使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4生产力:是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6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7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8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9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运动过程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0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指人们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位置的一切物质资料,是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11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即人的劳动加工的对象。

12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14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式。

15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1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17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8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19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2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1抽象劳动是抛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3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24价值形式是交换价值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出现过四种价值形式: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5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式(如1只羊=2把石斧)中处在等号右边充当另一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即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如2把石斧,称作等价物,而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因为它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这时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交换的媒介,起着类似货币的作用.

26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7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28价格是的货币表现,或者说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它反映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的比例.

29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它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而是为了使货币更便于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采取的技术上的措施。

30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所具有的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1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不需要媒介的物物直接交换)

3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3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货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4纸币流通规律指流通中所需纸币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作基础的,它要求纸币的发行量以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金、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纸币代表的金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35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3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要求或定义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或用一句话来表述: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

37市场机制就是市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职能的有机联系。

38资本总公式即G-W-G′由于它适用于一切形态的资本,故称为资本总公式.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

39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进行生产劳动时就能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40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41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当生产资料等物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带来剩余价值时就成为资本.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一般含义是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

4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公式为:m′=m/v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3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4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5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可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46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7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夫上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重要特点

48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49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50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C: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51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

52资本集中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小数大资本。它既可采取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形式,也可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它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有力杠杆实现的。

53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从而成为相对的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

5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失业、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

55资本原始积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5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基础

5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指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或者说是指资本主义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必然趋势。

58产业资本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59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资本循环。

60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也即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就是资本周转.

61资本周转时间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经过资本循环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又回到原来资本形式上所经历的时间,也即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62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的资料。

63固定资本指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

64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6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资料=(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66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67单个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价值增殖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8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6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70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构成相适应,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各部称为第一部类,用Ⅰ表示;生产消费资料的各部门称为第二部类用Ⅱ表示.

7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7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从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7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它也可以称为成本价格,用c+v或k表示。

74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取得了利润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75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p′表示则p′=m/(c+v)。

76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所生产的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77平均利润就是一定量预付资本依据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就是: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78生产价格它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79超额利润即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利润它是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80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8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2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除用资本购买商品外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

83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84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85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其公式是: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

本总额

86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是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87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获得的利润它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费用后所构成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88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89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具有不返还性、流通性和风险性等特点。90股息是股票持有人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91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并受供求关系影响而经常变化。

92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地主缴纳的、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93级差地租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按其形成条件的不同而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Ⅱ租两种形态.

94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95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土地价格与地租数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96垄断也可称作独占,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97卡特尔原意指协定或同盟是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

98辛迪加指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99托拉斯指垄断了某种产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100康采恩原意指组合是指以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它们签订协定,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在商业上失去独立性.

101混合联合公司指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生产与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02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103金融寡头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着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0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05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10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07资本输出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凭借其所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对其它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以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资本输入国的劳动人民,掠夺资本输入国的资源和财富,最终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

108借贷资本输出指输出国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输入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它是一种间接投资。

109生产资本输出指输出国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办企业,它是一种直接投资。

110国际垄断同盟指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联盟。111国际卡特尔指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卡特尔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牟取垄断利润.

112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

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

113跨国公司也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一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14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完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共产主义又是一种运动和一种思想体系,自马克思主义产生后武装广大的劳动人民,成为他们的实践活动. 115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那时社会按照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合理需要分配消费品,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理想的分配原则。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作为典型,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多层面的经济关系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的规律,对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适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经济运动的土壤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客观经济过程、经济制度的理论概括,而社会经济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必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过程的发展而发展,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才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永远充满生命力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必然涉及到各个阶级阶层的物质利益,不同的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因此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在众多的政治经济学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的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共产主义)完全一致,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能够也应当统一起来。

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一定形式下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的过程.人们要生存,就要首先有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需要通过物质生产过程生产出来.否则人们便无法生存人类要发展,诸如人口的增加、活动范围和领域的扩大、医疗保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另外人们还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试述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的规律.只有生产出物质产品来,人们才能有对生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社会物质生产发对一展的基础上,才会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要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出发点.

5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什么?

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对象.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在这三个简单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观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被称为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不管哪个社会,只有把生产中的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从事劳动生产,所以它们构成劳动过程的最一般、最基本、从而最具有普遍性的要素.随着社会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发展,会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逐渐加入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构

成生产力的因素有二:一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即人的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作为物的因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并不是与劳动者、生产资料并列的生产力的另一个因素,而是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这两个因素之中,引起它们的变革和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加重要,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主要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

8我们从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可以借鉴什么?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来看,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由于它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所以它在另一方面,如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在实行和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改革有着借鉴作用.

9为什么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而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所谓按经济规律办事,就是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其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这样经济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较好地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管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它总是要贯彻和实现自己的要求,因而如果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也就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事情就不会顺利,甚至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的证明了这个真理。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揭示出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性.第二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第三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一般地说二者是统一的,逻辑的进程是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但在某些方面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是可以不一致的.此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还应该运用和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如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等.

1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何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造世界所必要的理论科学,学习它的意义在于: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产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它一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一旦掌握了群众,便产生巨大的威力,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2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因而学好它有利于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眼界开阔,少犯错误,使经济建设和改革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深入进行3政治经济学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学好它并用它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有助于建立起牢固的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12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而价值又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其次二午又是矛盾的,表现在: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对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一切商品对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价值,但为此必须放弃使用价值,而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则必须让出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使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解决

15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简述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能力或效率.它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分到单位产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6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1商品是在物我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是将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而结成一定经济关系的2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者间的经济关系.价值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平均化,这样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价值互相发生了经济关系.价值又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价值将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使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发生了经济关系.

17简述什么是价值是交换价值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说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结晶,而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商品的交换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就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价值是基础,是内容而价格是形式.一般地说,价值大价格便高;相反价格便低.但由于价格只是相对地表现商品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和价格的这种矛盾体现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

18简述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和职能

1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的起源和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在其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由简单价值形式开始,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产生了货币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中.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其它三种职能都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影响商品价格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这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商品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这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因为价值是基础、是内容,价格是表现形式,价值大,当然价格也高.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因为用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是借助本身具有价值的货币来把商品的价值相对的表现出来,如果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了,用它来表现的商品的价格自然是高的,反之,价格就低.一是在商品供求不一致的情况下,价格高低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商品的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则高于商品的价值.此外,价格还受纸币发行量、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1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是如何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这二者得出商品价格总额.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用公式来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22为什么说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货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这表现在: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比如这时需要金属货币量100亿,发行纸币也是100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单位纸币就能按照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正常流通,物价也能保持稳定。如果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金属货币量,发行了500亿的纸币,这500亿纸币也只能代表100亿金属货币,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表现叫做通货膨胀。

23什么是通货膨胀,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也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纸币流通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经济,也以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所以纸币流通规律必然起作用.从表面上看,纸币似乎可以随意印刷、发行.实际上,纸币的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即使发行再多的纸币,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会例外.如果纸币发行过量,同样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24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实质、定义)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1)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实质、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表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但在实际的商品交换中,二者却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商品价格,固然以价值为基础,但价格还要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同价值相一致,这是少有的偶然的现象.而经常存在的情况是供求不平衡.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竞相出售商品,价格就降到价值以下;反之,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竞相购买商品,价格就涨到价值以上.就是说,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25应从哪两个方面考察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一方面,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有效地发生作用,从而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如果这种必然性被干扰或破坏,比如出现了价格垄断、人为的冻结价格、限制价格的合理波动、实行不等价交换等等,都意味着否定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就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另一方面,是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它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价值规律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规律正是在自身内在作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正是价值规律自身所引起的社会后果。

26价值规律为什么具有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的要求,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可以正常经营,如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可以获得较多的收益,个别劳动时间越低,在竞争中越处于有利地位,收益也越多.但怎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呢?只能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是在生产中采用科学技术.因而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刺激商品生产者为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在生产中不断改进技术.每个商品生产者在一心获得更多收益和竞争压力的驱使下,都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什么是价格机制?它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作用如何?

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它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从而起着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变动来发挥作用的,而价格的变动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价格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向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传递各种信息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因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8简述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有何区别?

1)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2)两个流通公式在形式上有明显差别.①买卖顺序不同②简单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而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③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前者的媒介物是货币,后者的媒介物是商品3)两个流通公式有本质上的差别,即两种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①在简单商品流通W-G-W中,交换的两极是价值上相等、使用价值不同的两种商品,因而简单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的交换.而在资本流通G-W-G中,交换的两极都是货币,而货币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资本流通似乎是毫无内容的,但实际上交换两极的货币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即资本流通的结果,带来一个货币的增加额,价值增殖是资本流通的实际内容.因此,资本流通公式应该是G-W-G′.其中G′=G+△G, △G货币的增加额,称为剩余价值.②简单商品流通的目的是通过交换获得商品生产者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资本流通的目的则是要实现价值增殖,为了剩余价值.③简单商品流通是有限的,在流通中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他就退出流通,流通过程也就结束.而资本流通是无限的,他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因而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不断增殖自己的价值.

29怎样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资本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作为商品流通媒

介的货币和当作资本的货币具有本质区别,即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的结果得到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不创造价值,在流通领域无论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使商品的总价值增多.但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增殖.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他们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的一份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一份价值,但不能在这之外,带来另一份价值.3)价值的增殖,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实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增殖,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0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在流通领域,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

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即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之所以不在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领域,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矛盾的条件

31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资本这一经济范畴?1)资本表现为货币、生产资料等物,但物自身并不天然就是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有它们被用作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从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本质上是资本家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来研究的,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由马克思的研究任务决定的.但马克思同时还考察了“生产一般”和“资本一般”的问题,他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这种“资本一般”的含义,可简单概括为资本是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具体说,“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与货币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总之,只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和特征,货币就可以转化为资本

33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①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③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3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生产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也可用另一种公式表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5简述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1)超额剩余价值是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

余劳动时间.2)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所有资本家获得的.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难以持久的,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长久的、稳定的.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有在本企业内缩短了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它不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为前提的.

37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

1)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而简明地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2)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裨的同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共产党宣言>把这种作用概括为①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使人和人的关系简化为赤裸裸的现金交易.②资产阶级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奇迹,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③资产阶级使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地革命化,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和观念都被消除了,一切新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④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通过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的改进,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物美价廉是它推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⑤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并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⑥它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的分散状态,使人口密集起来,使财产日益集中.总之,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38资本家在不延长劳动时间,不提高劳动强度甚至工作日有所缩短,实际工资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提高剥削程度?

1)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不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依然或以提高剥削程度,而且在新科技革命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也不再城要依靠延长工作日,拚体力以增加剩余价值,劳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更生于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耗费的增加.2)在不延长劳动时间,不提高劳动强度,甚至工作日有所缩短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条件下,资本家仍然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只要新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大于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的幅度和工资提高的程度,资本家对工人和剥削程度就可以提高,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加之工人阶级为缩短工作日,增加工资而进行的斗争,迫使资本家实行周五工作日或6小时工作日制,并几次提高工资,但资本家的利润却不断增加就是证明.

3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都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为下一次生产提供条件,其次,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就在生产出一定物质资料的同时,这种生产关系也会得到维持和发展,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即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重新生产出来,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通过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资料的同时,还生产出更多的资本或更大的资本家以及更多的雇佣工人,所以,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40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2)从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的的重要源泉,这是因为,资本家不榨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就难以进行,而通过资本积累,就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

41为什么说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简述资本积累的原因)(怎样理解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具有必然性,这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此,除提高剥削程度外,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竞争能力,可见,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4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怎样理解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资本家不断的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成果,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2)从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即使是完全符合价值规律地求,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工资,真的是等价交换,这也只是表面形式,是一种假象,其真实内容是无偿占有,即资本家用来购买追回劳动力的资本,不过是他上一次生产过程中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这部分资本,在购买劳动力并变成工人的消费基金以后,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把它补偿起来,而且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因此,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已经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指各个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的商品具有所有权,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占有别人的商品,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内容是资本家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占有了工人生产的全部产品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但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不是对商品所有权规律的违反,而是对它的应用,因为劳动力的买卖仍是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马克思把这称作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4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越能进行积累.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便会从多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3)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的增大,所使用的资本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超消费的资本则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这样所使用的资本和耗费的资本便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越大,意味着有更多的折旧基金用于资本积累.4)预会资本量的大小,在m’一定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预会资本量越大,可变资本也越大,取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积累规模也越大.

44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为什么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简述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1)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年历,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年,资本又是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不定期,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2)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时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6怎样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经济条件:一是有大批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二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他们有条件雇佣大批工人,进行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历史事实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削小生产者并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剥削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a随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b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量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7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浪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因为产业资本的循环,要顺次地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中的购买、销售阶段,属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2产业资本循环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因为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本身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实际上是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之中。

48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有何区别和联系1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资本循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即是资本周转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资本流通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但二者又有区别,资本循环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揭示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则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9什么是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1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是衡量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资本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次数.这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为计量单位,其公式是:一年内资本的周转次数n=U(一年的时间)/u(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2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关系.因为资本一次循环周期的时间即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那么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的次数就愈多;反之资本一次循环周期越长,那么一定时间内资本周转的次数就愈少

50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1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a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依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b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则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则包括用于劳动力和劳动对象的资本c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料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不同,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有不同的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2什么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生产资本的构成怎样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影响.由于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每年周转额很小,流动资本每年周转额大,所以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既定的条件下,固定资本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越快.二是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影响.如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变,那么它们各自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54什么是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的运动有何区别?1各自独立地发挥资本的职能、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有许多共同点:a从运动内容看都要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b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c从运动过程来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的运动又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表现在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流通内容上.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则即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55为什么说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取回,用

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其中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在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即转化为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即只有社会总产品能够销售出去,能够补偿预付资本价值,才有可能重新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正常进行,其基本条件是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再正常进行。

56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1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再生产中的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2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为第一部类,用罗马字Ⅰ表示;制造消费资料的是第二部类用罗马字Ⅱ表示3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这两个基本原理,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表现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工厂减产或停工、工人大批失业,这种现象都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还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

60什么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范畴的意义何在?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一般用c+v来表示2生产成本这一范畴对资本家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继续进行的条件.它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标志3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因为生产成本的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上的耗费只当作资本的耗费(c+v)计量,从而利润被看作是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而掩盖了它是由可变资本所创造这一事实.

6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变得模糊不清,它的来源变得神秘了似乎是资本自行产生出来的.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是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即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其次是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作由资本产生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所以说利润这种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2什么是利润?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哪些?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是:p′=m/(c+v).利润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它在数量上总是低于剩余价值(m′)的,因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不仅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而且掩盖了剥削程度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程度. 63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是什么?1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的不同计算方法: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m′=m/v);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p′=m/c+v).因此二者在量是必然存在着差别:一般地说利润率低于剩余价值率2二者不仅有量上的区别,它表示的经济关系也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所以也被称作资本主义剥削率;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在利润率这个范畴上资本主义对雇佣劳动的榨取、剥削看不见了,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被掩盖起来.

64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1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资本总额2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a各部门的利润水平b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社会资本投入到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越高反之是越低.

65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所有资本家都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吗?(在平均利润已形成的条件下是否还存在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是这并不能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重要的是区分两种不同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利润的平均化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在我们分析利润和平均利润的转化时必须考察部门之间的竞争,这时只能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每个部门资本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既定为前提,这就把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上存在的差别舍象掉了,不作考察.实际上这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上的差别肯定是有的.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因而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不同,而商品是按部门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卖,这样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少数企业,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可见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可获得超额利润。

66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1)剩余价值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这是利润表现为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即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不过,这种转化只是一种之上的转化,在量上利润仍等于剩余价值。在这里,人们或多或少还能感觉到利润和工人的活劳动之间从而和剩余价值之间的某种关系。(2)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存在了差别。这是,投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尽管有机构成不同,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不同,但是按相同的平均利润率获得利润,这样一来,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来源完全看不到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67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有何不同?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来看,可以区分为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二者在竞争的范围、目的、手段和竞争的结果方面都是不同的: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部门内部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竞争手段主要是采取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竞争的结果是形成社会价值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手段是采取资本转移的办法,结果导致利润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68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革命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学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马克思指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定高度必然具有的表现形式.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形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样就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完成了他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2革命意义,这一学说告诉我们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意味着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自己投入资本量的大小,来共同瓜分由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每个工人不仅受到直接雇佣他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到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工人对立的不仅是个别资本家,而且是整个资本家阶级;尽管资本家之间为了瓜分剩余价值也会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但他们在对待工人阶级时却具有共同的阶级利益.因此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无产阶级要根本改变自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剥削的悲惨命运,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就必须联合起来以整个无产阶级的力量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9简述资本主义的商业利润及其来源?1商业资本家用自己的商业资本从事商业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来自于流通领域中低价买、高价卖,买卖价格的差额包含了商业利润,但这只是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而不是它的来源,流通领域中的纯粹商品买卖不能产生商业利润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家用自己的商业资本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有利于加快产生资本周转速度,减少用于流通的资本的增加用于生产的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家必须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一部分剩余价值.其具体途径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由此获得产业资本家让

渡给他们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3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和产业资本家的产业利润一样,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这是由于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就是说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他们都获得平均利润.

72利息的来源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出让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包括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由于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归根结底来源于生产部门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因此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3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这样一来,似乎利息和企业利润的都不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似乎是资本自身产生的果实.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似乎是监督劳动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可见在利息和企业利润形式上它们本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这个共同的规定被掩盖了

73什么利息率?利息率的高低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1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2决定利息率的因素.利息既然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最低限不能等于零.利息率的高低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在平均利润率和零这个浮动幅度之内,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制约: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相同方向上发生变化第二当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这个比例主要由借贷资本供求双方的竞争来决定,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供过于求利息率下降.在一定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则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此外利息率的高低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

74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是什么?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吸收存款,即把社会上大量的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二是发放货款即把集中起来的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因此银行是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同时也是资本家之间的支付中介.

75简述银行资本的构成及银行利润的来源、数量界限.(什么是银行资本?银行资本家是怎样获得银行利润的?)1银行所掌握的资本即银行资本,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即自有资本它占银行资本的小部分;二是银行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资本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2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是为了获得利润.银行利润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扣除银行的业务费用以便形成银行利润3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应相当于平均利润率.就是说银行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这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4银行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由向银行借款的职能资本家作为利息支付给银行的,因而银行资本家也参与了剩余价值的瓜分5银行资本家之所以能以银行利润的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依靠银行雇员的劳动.银行雇员虽然不创造剩余价值但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银行资本家实现银行利润.

76什么是股票和股息?股票有哪些特点?1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每股股票代表一定金额,是这一定金额的股分资本所有权的证书2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股份公司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而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有其自身的特点:a不返还性.股票持有者认购股票后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抽回资本b流通性.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买卖、抵押或转让.股票的这一特点有利于资本向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c风险性.股票的风险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公司企业的不良经营二是来自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购买股票是一种风险投资.

77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和支配其他阶层的货币收入的形式?1股份公司作为法人组织其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相应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其具体形式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以及董事会聘任的经理)、监事会.其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所聘任的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三者各司其责,既权责明确,又相互制约.这三种的分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从企业内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企业高效和通畅地运营2股份公司的最高

权力机构是定期召开的股东大会,它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和重大经济活动,并选举董事会,名义上股东都有出席股东大会并有投票表决权,但因投票表决权是按股票数目计算而不是按股东人数计算,股份公司实际上是控制在少数掌握大量股票的大股东手中,他们实际上成为公司的真正所有者.大资本只要掌握了股票的控制额(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数量)股份公司就被他们所控制.而小额股票的发行和股权的分散,使他们只要拥有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三十或二十,甚至百分之五就可达到股票控制额,从而控制整个股份公司的资本.所以股份公司在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也是大资本支配其他阶层货币收入的形式

78股票价格是怎样决定的?1股票是投资者的股权和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持有者即股东不能从公司退股但可将股票出卖.由于股票能带来股息收入因而可按一定价格出卖2股票价格不是它的票面金额,不是它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股票买卖实际上是买卖获取股息的权力,所以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就是说股票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凭这张股票所取得的股息相等.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它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是: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3在市场上股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股票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政府的财政税收和金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的变动,以及政治、心理、投机等因素。

79简述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有什么不同?)1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2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一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由于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即土地距离市场和交通线远近的差别.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以及由距离市场远和距离交通线远的土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因而租种肥沃土地及距离市场近和距离交通线近的土地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3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所得农产品产量只要高于劣等地的产量,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由劣等地决定,这时连续追加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Ⅱ。

80什么是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所构成的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雇佣更多的农业工人;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就高于工业部门,从而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既然租种包括劣等土地在内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绝对地租,而且农业资本家都要获得平均利润,农产品就必须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绝对地租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以后,别人无法再拥有这种土地.正是这种土地私有权垄断阻碍着其他部门的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限制了部门之间的竞争,因而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并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农产品按照其价值出售,其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形成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绝对地租4绝对地租的源泉.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81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1土地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是被私人占有的,并能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地租收入,在商品关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凡是被私人占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因而被私人占有的土地同样可以被作为商品买卖并有了价格2土地没有价值,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它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这就是说土地价格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行的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将其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所以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82比较垄断时期垄断组织的各种形式(简述垄断时期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1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如短期价格协定,垄断资本家通过这些协议暂时控制某地某种商品的销售或收购价格,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随着垄断统治力量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上半期一些较为重要的垄断形式有:a卡特尔是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b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c托拉斯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d康采恩是以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

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3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形式又有较大发展,混合联合公司兴起,它是一种规模巨大的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另一方面通过混合生产经营规避了风险进一步增强了垄断统治的力量。

83资本主义银行业的垄断是怎样形成的?1在生产领域的生产与资本集中不断增强,从而形成垄断的同时,金融领域中银行业的集中也在同步进行当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形成垄断2一般来说,大银行抗拒、防范风险的实力强,有能力吞吐大量的货币资金,人们对大银行的信任也远远超过小银行,使得大银行能吸收到更多的社会资金,因此,在银行业的竞争中,资本日益集中到大银行.当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只剩下若干大银行在金融领域中活动时,这些大银行之间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导致的两败俱伤,通过协议达成垄断,银行业的垄断就形成了.

84如何理解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1起先银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借贷双方提供货币方面的服务,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对借贷双方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银行只是一个普通的信贷中介人2随着垄断的产生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作用日益重要,甚至到了可以左右生产企业命运的程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企业是靠银行借贷生产经营的,银行给不给企业贷款、给予何种条件的贷款,往往能决定企业生存还是破产;一些大型垄断组织与银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借贷关系,银行掌握着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能对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当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出现时,银行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

85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怎样产生的?1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2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垄断的工业资本开始与垄断的银行资本溶合,表现在日益紧密、相对固定的银企关系的形成,工业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相互持股以便实现对对方的控制和操纵,银企之间人事上的相互融合等方面,这种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新资本形成,就是金融资本3金融资本掌握着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资本,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来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施加影响,是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的统治者。

86金融寡头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上的统治的?1金融寡头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着国民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指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统治方式.金融资本先利用手中的资本控制一些大型的母公司再由母公司向其它公司投资,取得其它公司的控股权作为子公司,再由子公司按同样的方法控制孙子公司,由此类推,金融资本运用手中的巨额资本,通过层层控制,操纵着更多的资本,实现了经济上的统治3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金融寡头可以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还可以把政府的高级官员拉过来,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4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通过掌握舆论工具、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

87什么是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1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垄断资本通过垄断价格控制市场,获得一些其它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它国家劳务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88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相反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原因在于:首先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或降低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其次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第三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它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89垄断时期为什么还存在竞争?(垄断统治的形成是否消除了竞争?)1垄断时期之所以还存在竞争原因有: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存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既存在已经形成垄断的部门,也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第三已形成垄断的部

门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这些垄断企业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2垄断时期的竞争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90垄断时期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垄断时期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以下不同:第一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第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除了继续使用以前的竞争手段外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第三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更加激烈而持久,造成的破坏性大大超过自由竞争阶段;第四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时期的竞争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91从理论上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2私人垄断产生后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经济活动,但是私人垄断资本却是从其私利角度作决策,进行经济活动的,社会利益以及各种经济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协调不在私人垄断资本的考虑范围内3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三类: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第二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可以通过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国家向私人资本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国家收购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份等方式形成.第三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93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必须按客观要求的比例进行.在生产力日益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果不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威胁整个社会的存在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长期相对过剩,如果没有国家的总量控制,这一问题必将日益严重,威胁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3如果市场总供求经常不平衡,会使价格信号扭曲,市场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9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方式、手段、对象是什么?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是多重的,主要包括保持经济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间接调控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3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行政手段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对象既包括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国民经济宏观全局。

95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机制?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机制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的.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国家调节和企业行为的结合点,国家不能直接要求私人企业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只能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信号,企业则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采取对策,向相应的方向发展2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市场主要有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是物价水平,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是利息率,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和工资率,外汇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是汇率.国家可以通过对这些重要指标的监控、政策导向和调节来实现宏观调控

96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1财政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会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利用财政的这一功能,通过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2从财政收入来看,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是税收,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设置不同的税种,实行有差别的税率,来鼓励或限制产业的发展,调节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还可以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国家也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筹措一定的收入用于需要的地方3从财政支出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有国家投资建设的重要企业、公共工程,国家采购,转移支付等,这些财政支出都是政府用于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服务的。

97应怎样看待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长期大量的财政赤字是经济不稳定甚至崩溃的根源之一,因为政府没有组织起相应的财政收入,却将更多的钱用于财政支出,造成了亏空,容易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当然在有些年份有一定量的财政赤字也是经常的事情,尤其当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发展国民经济所必要的,而当时国民经济运行又比较平稳时,有一定的财政赤字并不可怕.但是较长时期较大数额的财政赤字总是很危险的,不能把赤字财政作为一个常用的有效工具来对待

98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1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的调节二是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2利率调节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对国家支持的产业给予优惠的信贷条件对国家限制的产业则给予苛刻的信贷条件,经济过热时,适当提高利率,经济不景气时则适当降低利率3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运用三个手段来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大量收购有价证券能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相反.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按法律规定存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能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相反.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时的利息率,降低再贴现率,能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相反。

99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实行计划管理的?1为了减轻经济周期的震荡,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民计划化,如利用国家的力量,有计划地集中一定的社会资源,进行某些重要建设、对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资源配置进行一定的引导、对经济周期进行适当的调节2资本主义国家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a 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支计划、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一些带有全局性、规划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计划和规划b通过一定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引导私人企业向计划规定的方向发展。

100怎样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101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在当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当代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具体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研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计划、协调的一些具体方式方法,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02资本输出为什么会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简述资本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从资本输出的必要性来说,首先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的所谓”过剩资本”资本的”过剩”是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的,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绝对多了,过剩资本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其次这些过剩资本的最佳投放场所是输出国外,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劳动力价格低、资本缺乏、原材料土地价格便宜、市场广阔、投资回报高2从资本输出的可能性来说,在一般垄断形成时期,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表现在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世界市场;劳动者出现了分化,市场上有充足而便宜的劳动力供给;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也已有所建设.加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本身金融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的现代化,都为资本输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103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实质是什么1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分为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输出国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输入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它是一种间接投资;另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输出国的政府和私人银行和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办企业,这是一种直接投资.从资本输出的主体划分,资本输出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104二战后资本输出有哪些新特点?二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一些新特点主要有:资本流向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主要的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的方式。

105国际垄断同盟是怎样产生的?垄断资本主义各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的海外收益,建立金

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各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既联合又争夺.当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产生国际垄断,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联盟就是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各国垄断组织间的关系,通过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瓜分世界.

106国际垄断同盟是如何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1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而协议的订立从而瓜分的结果,又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的,因此当各国的实力发生变化时,瓜分就会重新进行,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也会重新订立协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2跨国公司发展起来后,各国的垄断组织往往是通过自己所建立的跨国公司来占领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07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世界格局:一方面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它们统治着本国和殖民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剥削、掠夺、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另一方面是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它们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奴役之下。

108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重要作用?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实行其殖民统治的?1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原料供应地,最可靠的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是其维护霸权地位、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2二战后随着殖民地、附属国的纷纷独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的方式有所改变,而多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控制。

109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建立发展的?(简述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过程)1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也同时出现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后,就已经产生了先进的工业国的生产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生产的国际分工.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交通运输工具飞跃发展,资本输出出现,促使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形成,它体现在世界的工业生产集中于少数欧洲、北美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而农产品和原材料、初级产品则主要由多数亚非拉美国家生产.同一时期,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从经济上和领土上瓜分世界,以宗主国和殖民地为内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生产日益国际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国际化;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传统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新的国际分工;旧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入世界工业分工体系之中。110简述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资本的国际化也同时在发展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国际化的现象,主要是通过国与国之间商品交换形成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的,资本国际化也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是通过资本输出并带动商品输出,形成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最终形成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体现出来的,除了商业资本国际化外,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二战以来,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111为什么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112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的?(跨国公司与传统的国际垄断组织有什么不同?跨国公司的本质是什么?)1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也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一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与传统的国际垄断组织的最大不同,就是它不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而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起来的2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是从世界市场出发,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因此跨国公司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是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的,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为维护自身利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政治代理人,建立”国中之国”。

最新大学马基考试复习资料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有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总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部矛盾。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主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基本特征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马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狭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3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理论体系。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3)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重要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批判继承了哪些学说(三大理论基础)?p8-10 批判的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4-17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什么是哲学?p.27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内容)?p28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

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分别是什么?p.30-31 (1)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同意。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7.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32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3)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8.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是什么?p.30/56-57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2017年度《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 HSY编辑转载请说明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法国革命时期,孔多赛所属的派别是()。(1.0分)1.0 分A、 山岳派 B、 平原派 C、 雅各宾派 D、 吉伦特派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勾股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作()。(1.0分)1.0 分 A、 毕达哥拉斯定理 B、 费马大定理 C、

阿基米德定理 D、 芝诺悖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曾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是()。(1.0分)1.0 分 A、 苏联 B、 德国 C、 日本 D、 伊拉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1.0分)1.0 分 A、 《科学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论科学与艺术》 D、 《生命是什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1.0分)1.0 分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洛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间是()。(1.0分)1.0 分A、 1931年 B、 1939年

1941年 D、 1945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1.0分)1.0 分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法国战败 D、 珍珠港事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提出了拉普拉斯星云学说。(1.0分)1.0 分A、 拉普拉斯

四川省委党校2014年研究生考试经济管理专业考前复习要点(马基理论)

基础课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题型介绍(150分) 一、多选,6题,每题2分,12分。 二、简答,4题,每题10分,40分。 三、辨析,4题,每题7分,28分。 四、论述,3选2,每题35分,70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P5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P5 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问题。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1)一切派别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贯穿哲学史始终;(2)是研究和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对立统一关系,是哲学史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4、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P9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5、否定观?P12 自我否定、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6、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P12★★★

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1)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抛弃,而是“扬弃”。(2)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1)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2)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同旧事物作斗争中必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结合社会历史发展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7、什么是矛盾?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P14 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及其相互关系。普遍性:矛盾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点。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P16 (1)相互联结。(2)相互区别。(3)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什么是真理?P18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21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 的目标,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1、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者。 2、管理主体的形式:个人形式、集体形式。 3、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的环境: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政策)、内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5、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的特点 (一)两重性 1、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般性(自然属性):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 特殊性(社会属性):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关联。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创造性活动。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 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 3、具有时间跨度; 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组织在管理中起关键枢纽的作用,组织就是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创新性 创新性的来源: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 (一)三种学说 【法】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美】孔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美】古利克:计划、组织、人事、沟通、协调、指挥、控制【七种,古七—鼓气】 (二)四个基本职能 1、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3、领导(靠什么做):激励下属、指导活动、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4、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衡量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 二、管理职能发展:决策、创新、协调。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 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管理公共性事务、供给公共产品(有形:国

马基期末模拟试卷与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围 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马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复习重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客观实在 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 动的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4,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 为资本 5,资本主义所有制 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 危机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 变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 本特征的认识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 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情况 1,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2,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 3,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计30分) 4,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完整

复习资料 辨析题部分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

马基期末复习重点

马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为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饭凑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五、阐述认识运动的发展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其发展过滤为以下三点: 1、 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无限发展 六、什么是改革?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

马基原知识点

绪论 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BD )。 A.亚当?斯密的唯心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柏拉图的哲学观点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 C )。 A.鲜明的时代特征B.创新的精神C.彻底的批判精神D.辩证思想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恩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 AC )决定的。 A.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B.当今世界的矛盾复杂性 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D.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4.( B )是学习马克恩主义的根本方法。 A.解放思想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第一章 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存在就是被感知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D.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2.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属于(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3.只有坚持实践的(A),才能既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 A.社会历史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4.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ABD) A.物质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教育实践D.科学实验 5.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ABCD)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C.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7.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BC)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D)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9.决定事物性质的是(B) A.主要矛盾B.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C.事物的内部矛盾D.事物的外部矛盾 10.“水滴石穿”表明了(C) A.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BD) A.形式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适合内容的形式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在一定条件下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D.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会阻碍内容的发展 13.规律具有两个特点,即(AB) A.客观性B.普遍性C.随意性D.灵活性 1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BD) A.社会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下列各项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1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第二章 1.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表说正确的有(ABCD)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CD) A.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C)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5.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A)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B.经验论C.唯理论D.可知论 6.一个正确的认识之所以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是由于(D) A.事物发展有规律性 B.事物本身有复杂性 C.人的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 D.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7.真理就是(C)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8.“有用即真理”属于(A)的观点。 A.实用主义 B.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 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为人民服务D.共同富裕 第三章 1.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AB)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马基期末模拟卷3

单选 (共 60 题,总分 60 分) 1.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 B.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 C.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 D.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答案( 2 ) 2.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 ? A. 历史唯物主义 ? B. 历史主义 ? C. 历史唯心主义 ? D. 自然主义答案( 3 ) 3. 生产方式是(?) ? A. 人和物的统一 ? B. 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答案( 3 ) 4.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 C.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 D. 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答案( 1 ) 5. 宗教是() ? A. 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盲目信仰 ? B. 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 C. 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精神骗局 ? D. 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答案( 4 ) 6.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 D. 变动性和稳定性答案( 2 ) 7. 哲学是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答案( 4 ) 8. 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 A. 实体性因素 ? B. 渗透性因素 ? C. 准备性因素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2020年电大政治学原理复习重要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填空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旧中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 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 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学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戏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酱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7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只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0 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酱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 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

马基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重点)!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教材6页。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材39页。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78-79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教材89页。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教材95页。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教材118页。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