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专题指导与训练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专题指导与训练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专题指导与训练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专题指导与训练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专题指导与训练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1.对阅读材料的分析。

2.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综合、归纳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是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和归纳,是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较高阶段。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归纳。它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需要阐释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型最为通常。例如1994年第29题,1995年第26题,1996年第27题,1999年第23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题型不多。例如1994年第26题,从测试要点上看,它可以是对阅读材料某一段内容要点进行分析概括,如1992年第29题,1995年第25题,也可以是对全文的中心归纳,如1996年第27题,1999年第23题。

例1.1994年高考第29题: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两方面的材料?

分析:这道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上对语言、字数没有限制,那么我们归纳时最好摘录现成的语句,若没有现成的语句,我们可以摘录关键词句,然后加以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归纳。解题时首先要找到题干中所提的“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在文中的位

置,确定答案的有效区间。通读之后可以发现,第一段结尾处“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与题干所提的一致。然后再顺着文句往前查找,有这样的内容: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这内容与后边的内容构成一句完整话,而题干上要求归纳两方面材料。这就用到前边我们讲的划分层次,归纳要点。前边半句根据语法知识可分成两个分句,一个是“我们阅读……理论”,一个是“看……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一个分句是一方面材料。最后归纳要点,采取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的方法。前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是“当时的理论”,后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不够明显,根据意思,可归纳为“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析”,以“评析”代换了“褒贬好恶”,“当时”两个字应加上。

例2.1995年高考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分析:这道题侧重考察对段意的归纳能力。题干“通观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的有效区间是第二自然段。通读之后我们发现了“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一句,这与题干中的“第一点错误”照应。那么“这种”指代什么呢?就是前边“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一句。题干中要求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来概括,“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是一个因果句式,用了“ 因而”这一关联词,那么第一点错误认识也须采用这种句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呢?联系到第一段最后一句“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中的第一点,照应着第一点,我们会发现第二段的第一句“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是一个关键句,也正是不清楚语言文字是工具才造成错误认识。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第一点错误的前因后果。组织答案不超过40字,需要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有的地方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和缀联,用上“……,因而……”这一句式,答案为“不清楚语文是工具,日常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例3.1996年高考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答题的有效区间在第一、二自然段。分析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第一句是本段主旨句。由“莫扎特则不然”一句可推知,巴赫是只限于“创造悦耳的乐式”;由本段主旨句及本段最后一句可推知莫扎特不仅仅是乐式设计的杰作,还注重用音乐表达感情;而贝多芬呢?“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这些正是题干上要求的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因有字数要求答案可以摘录重要语句加以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为: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感情突破乐式。

【同步达纲练习】

四、能力训练

(一)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它铺豪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2.文中的“方法”指的是( )

A.抽象的点、线、笔画

B.汉字的象形特征

C.书写时的笔法运用

D.作者的感觉、想象

3.文中“潜存着、暗示着”的意思是( )

A.字体虽变,象形仍然是汉字的主要特点

B.书法家写字时,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现代汉字中,象形的特点已不易辩识

D.经过演变,汉字已成为抽象的表意符号

4.“巨细收纵,变化无穷”的意思是( )

A.笔的品种繁多

B.制笔方式多种多样

C.运笔方法灵活多变

D.书法作品丰富多彩

5.通观全文,对第一段中“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的正确理解是( )

A.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倾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B.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披露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C.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表达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展现着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色画渲染。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A 2.B 3.B 4.C 5.D

(二)B、E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练习

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要素串联法 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注意: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写人文章概括: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写事文章概括: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文章概括: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几个方面 写物文章概括:什么事物?写了它几个方面的特点?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随堂练习】 【2016苏州中考】 (一)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

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是是现在,我更愿意推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明确什么是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即主要内容。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2、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 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即: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记叙(什么)事情+ 歌颂(什么)高尚品质。 揭露或反映(什么)罪恶或不良风气。 反映(什么)问题。 3、怎样写文章的写作目的。 (1)、写人记叙文写作目的的概括方法。 写人的文章,一般是歌颂人物的思想品质的,那么我们概括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应该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词语或者词组、语句。概括人物思想品质的词语有:关心他人、见义勇为、不怕邪恶,敢于斗争,自我批评、舍己为人、乐于助人、帮助同学、爱护集体、爱护公物、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爱岗敬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关心群众疾苦,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大义灭亲、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舍小家为大家、质朴诚实、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刻苦钻研、好学深思、科学精神、杰出才能、同情劳动人民、尊老爱幼、尊敬师长、钢铁般的意志,坚韧不跋等等。 当然,也有揭露和批判有些人的错误行为的文章,写作目的就应该是选择批判某些人的错误思想行为的词语,选用的词语一般是:自私自利、欺负弱小、好强霸占、贪婪自私、心胸狭窄、嫉妒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利益熏心、丧尽天良、骄傲自大、好高务远、图虚名等等。 (2)、记事记叙文写作目的概括方法。 记事的文章,一般是通过记叙某件事,得到一个新的认识,懂得一个道理,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 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对写入的文 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 要素”来归纳。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 么特点”。 2.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文 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伟大的友谊》,就 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 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 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 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 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 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 总述句)或过渡句。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 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 密切。”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 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归纳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 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怎样归纳文章得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是文章得灵魂,它反映了作者得写作目得,反映了作者对一件事得立场、瞧法、主张。文章得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与归纳。 概括文章得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分析文章得题目: 人们通常把文章得题目称为文章得“眼睛”,分析了这个题目,再去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得中心思想了 第二.分析文章得主要内容: 记叙文一般都就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物,生动、形象得反映生活,所以大多数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阅读,要先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记述了什么事,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第三.分析文章得开头与结尾 一篇文章得开头与结尾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得关系。有得文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突出中心,总结性结尾得一些文章,往往在结尾时点明了中心思想。 第四.分析文章xx议论与抒情部分 有些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或抒情结合得方法,在记叙中穿插一些作者得议论与抒情。这些议论与抒情得部分往往直接反映了文章得中心思想。 第五.分析文章xx关键词句 这种方法就是概括中心思想得最基本得方法,抓住那些重点段落,重点句子与重点词语深入体会,就能正确地把握中心思想。

归纳写人文章得中心思想,要抓住人物得言行,通过想象来重现人物得形象,再体会人物得精神、品质;归纳记事文章得中心思想,要掌握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认识它所体现得意义,归纳状物、写景文章得中心思想,要抓住所描写事物得特征,体会其中得感情,理解其中得含义;归纳论说文得中心思想,要弄清文章要说明什么,说明了什么。 归纳一篇文章得中心思想,一般可以分几步进行:第一步: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全面地理解文章得内容,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或什么人。 第二步:反复思考,仔细体会文章究竟写了什么,怎样写得,说明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三步:找出文章中得重点段落,中心句子与关键得词语,瞧瞧与表现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恼思考后得中心思想用简练得语言写出来。 第五步:阅读全文再仔细琢磨:写出来得中心思想就是不就是准确、全面?语句就是否通顺?不妥之处再修改一下。 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得结构就是文章思路得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得联系,段与段得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得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把握文章脉络得重要手段,更就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基础。 (一)、结构与思路得关系。文章得结构就是指对材料得组织与安排得方法,它就是文章思路得外在形式得表现。文章得思路则就是文章按照一定得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得路径、脉络。文章得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得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得关系等方面。 文章得结构安排就是由思路决定得,思路就是结构安排得依据与理由。文章得结构组织就是否严密、清晰;而思路就是否清晰、严密,又表现她所写得客观事物就是否形成了鲜明得印象、想法、态度与情感。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

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训练题资料

阅读训练之概括主要内容 一、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一)、题目扩充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 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概括主要内容的格式: A:写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感情? 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描景:本文通过写某地方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 D: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二、实战演练 船王和儿子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惟一的继承人。船王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独生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

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海。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了。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了生。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可是有位老人却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 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船王不解,老人说:“你的过错已经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他技术,却不能传授给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 1、给短文第4、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解释下列词语。 死里逃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docx

小桔灯憨豆豆阅读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 【一】 拔苗助长 国期,宋国有个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去田里累死累活, 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高,真人着急。 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的庄稼地, 不禁一焦急又涌上心。他自言自地:“稻苗呀,你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 什么你一点都不体我,快快高呢?快高、快高??”他一念叨,一手去 拔身上衣服的一根,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出神,突然,他 的子里出一个主意:“ 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么!”宋国人来了,一而起开始忙碌??太 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菜,坐在桌等他回来。“以往候早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吱呀”一声开了,宋 国人大汗地回来了。他一就地:“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 一下子就高了么多??”他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也不上完,就赶提了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跑 到田里去。可是已晚了,稻苗已全都枯死了。 1.仔,完成填空。 故事生地点: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人物: _____________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的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改命运的房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雨的晚上,有一老夫走旅的大向柜台定房。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

阅读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 中心思想是写什么(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 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好了解了什么是中心思想之后老师来教大家怎样准确快速地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一)、看文章的题目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文章,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有些文章,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二)、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四年级阅读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版)

四年级阅读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复习并掌握记叙文的概念、六要素、记叙顺序、表达方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点、规律及答题方法。 3、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一、记叙文概念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可以写出外貌,特点)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1、题目拓展法 文章特点: 题目本身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误区警示:题目拓展法≠扩句。题目拓展法与我们平时进行的扩句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修饰的词语,使语句更具体、生动。而“题目拓展法”必须和文章内容相联系,让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使读者不但知道写什么,还知道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2、段意合并法 文章特点: 层次清晰的文章;文中含有中心句的文章。 误区警示:段意合并法≠把段意累加起来。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等于把段意简单地累加起来。如果把段意简单地累加起来就会造成语言表述上的累赘,甚正会出现语病。正确的做法是在段意合并时,进行合理的概括和组合,使其形成语意完整、连贯的一段话。 3、六要素归纳法 特点: 包含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能力达标训练之篇的阅读——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一)什么是中心思想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 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确切、完整、简要。 (三)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看文章的题目。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3、看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 4、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即通过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感情。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的词语有:“描述了......”刻画了......“通过......”等等。 概括思想意义常用的词语有:表现了......”、“说明了......”、“表达了......”、“歌颂了......”、“赞扬了什么......”、“揭露了......”、“鞭挞了......”等等。 但不同的文章所采用的形式不一样如下:

1、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2、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4、说明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说明……”。 5、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练习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其实,并不是这样。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以后,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pì),智力迟钝。”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16岁时,爱因斯坦投考一所大学,因成绩差没有被录龋这时,他很难过,不想再念书了。中学的校长鼓励他不要灰心,说英国人达尔文也曾因智力平常被大学赶出来,后来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爱因斯坦听了这些话,又继续努力学习,第二年就考入了大学。以后,他刻苦钻研,很快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迷路那一夜 迷路使人学得非常(qiān gōng) ,开始虽然感到十分吃惊,但很快就觉得真是一次难得的迷宫旅行。几年前我在伦敦就有过这种经历。我来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街灯(zhào yào) 着的小广场上,人们都坐在售货亭里卖各种东西,从香水到烤饼,无所不有。有位妇女想卖给我一双花边手套。“给您年轻的太太买一双吧?”她问道。我回答说:“没有年轻太太。”她很(gān gà) 地笑笑。但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容 归纳文章的主要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 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 要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容的方法不同。对写入的文 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 要素”来归纳。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 么特点”。 2.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容的高度概括。有些文 章在归纳主要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伟大的友谊》,就 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 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在归纳主要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 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 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 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 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 总述句)或过渡句。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 的主要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 密切。”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 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归纳 这篇文章的主要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 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1、借用课题概括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最新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 【练习一】 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五年级阅读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美)

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 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 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 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记叙文基础知识 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写景文章顺序: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阅读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 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主要题型: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小标题 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要完整、简要。下面告诉同学们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要素不同。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写什么景色?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么特点?”对写入的文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鸟的天堂》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谁?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就可以从题目入手提一些问题。如: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子?爬山虎怎样爬的?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整理一下就成了主要内容。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根据课题扩展,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草船借箭》一课,可提出“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箭借到没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

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如《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仅仅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作

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实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如《穷人》一课中桑娜的丈夫听到邻居的死讯后说的话,看似平常,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明白渔夫说的“熬过去”是什么意思。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打鱼经常一无所获,生活极度困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作者对这对善良穷人的赞美之情蕴涵其中。 4、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使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重要的作用。如《一夜的工作》中有“总理把转椅的上部扶正”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显然很重视这个细节,单独用一个小自然段来描写,这是由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决定的,从这件小事上也能够看出总理细心、严谨、平易近人的思想作风。 5、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