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古典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古典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古典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古典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于谦的石灰吟导入

二、复习预习

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高考题考察事物角度有题型。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答题步骤】

知识点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知识点3: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四、例题精析

【例题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干】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解析】诗歌中提及到屈原,再根据具体语境,咏物诗很多都是高洁,纯洁的象征。

【例题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通过具体事物所处的环境,以及恬澹、自清,即可得出。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题干】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解析】通过咏物诗最常见的手法,以及具体的描写即可得出。

五、课堂运用

【基础】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题干】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巩固】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磷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题干】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的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得施展,痛苦伤心失望以及具体语境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即可得出。

【拔高】(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题干】(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得施展,痛苦、伤心、失望的以及具体语境即可得出。

事物形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鉴赏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意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意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1、分析思路一要注意意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为,情为端。 2、总结: 提问式: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涵。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几层寓意。 如鉴赏事物形象——特点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题依据: (1) 抓物形、色、香、影、声、习性等外在特征。 (2) 抓物的在品质。(正面描写) ⑶抓物所处的环境(侧面烘托)。 答案要点 ①找出刻画物象特征的词句; ②结合诗句,概括其特点(有几点写几点) 鉴赏人物形象 26.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译诗: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题: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 (前三句“只知”“逐胜”“忽忘”“小立”“最爱”这几个词,从行为和心理面塑造诗人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很容易概括出诗人的形象。 如“只知逐胜”“小立”可见诗人心境悠闲,生活闲适; “忽忘寒”写出了诗人因醉而忘我之态; “最爱”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一、解说: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常见的物象有:菊、竹、梅、柳、蝉、鸟、马等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二、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 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C 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三、考题示意: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歌中的梅是一个什么形象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真题预习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知识解说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1)答题步骤分三步: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事物形象(物象、意象)【复习目标】 1、梳理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 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规范答题 【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备考锦囊】 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 步骤二: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 步骤三: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 【课堂演练】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托物言志、对比。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解析版)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考点解读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

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2019·四川成都上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1)~(2)题。(9分)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概括竹的特点,先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如“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等,然后加以概括即可。这首词是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作者一是表达对竹的喜爱,二是希望自己能具有像竹一样的品质。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莫,莫非。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解析】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 一片碧绿。远望着这碁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声,杜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吗。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细雨。

诗歌鉴赏中形象试题答题方法

例谈古代诗歌鉴赏中形象试题答题方法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考纲目标对此考项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准确把握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是基础,更是关键。现在总结一下我在带领学生高考备考复习中古代诗歌鉴赏中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一、必要的知识储备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画面,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考查形式与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为什么塑造这样一个形象? 3、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4、诗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鉴赏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常用的方法 要先概括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中心进行分析论证。 2、鉴赏人物形象的思路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塑造的是怎样的形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概括诗歌所塑造形象的意义 [典型例题一]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规范答题] 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隐士形象。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

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独。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孤独寂寞之感得以安慰。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着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要求 通过对诗歌形象的鉴赏的复习与专题训练,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审题与答题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鉴赏诗歌形象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景)的特点,体会诗歌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鉴赏的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答题,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类的答题模式。 3.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训练与教师讲评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审题与答题方法与技巧。 4.拟用五个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1.内容:(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形象(意象)(3)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4)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2.鉴赏之高考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执信中学霍东强 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 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教 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人物形 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要领和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⑴考情回顾 年份数量选材考查内容赋分2005 1首宋诗·寇准《春日意境,思想8分2006 1首清诗·谭敬昭《粤意象;炼字6分2007 1首宋诗·林景熙《溪意象;炼字6分2008 2首宋诗·吕本中《春表达技巧;7分

2009 1首唐诗·杜甫《月》思想感情;7分2010 1首宋词·黄庭坚《望炼字;表达7分2011 1首宋词·苏轼《减字意象意境;7分2012 1首元诗·白珽《余表达技巧;7分2013 1首宋词·张炎《鹧鸪表达技巧;7分 (2) 命题探究: 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从选材看,2005年至2009年和2012年选择的都是诗,2010年、2011、2013年年选了词,曲还没有选;7年选了唐宋诗人作品,两年选的是清代和元代作品;所选诗大多数是律诗,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2008年开始所选诗词逐渐向名家回归,但为了选材的公平性,也选非名家的名篇。 ②从考查内容看: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必考内容,而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则选择一个或两个小点作为考查点,语言尤其注重对炼字的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梳理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内涵 2、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30秒) 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等级为D。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鉴赏诗歌形象,主要涉及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形式为概括和分析。现就事物形象鉴赏题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中的形象。 二、什么是事物形象。(1分30秒)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三、备考锦囊(1分钟) 1、在高考中,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形式: 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意象? ②说一说这一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2、答题步骤解析 答题思路是怎样的?下面就给大家分步骤讲一下。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是什么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内在品性; ③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参考答案】 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两问,“寒菊”的形象分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诗人借寒菊表达的情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名有咏菊,但菊花实为自已的真实写照,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XX形象?有何作用或者意义? 2.XX诗句体现了某物象的怎样的特征? 3.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其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最后,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华下 司空图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高考真题 1、(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④。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作者简介】张弼(生卒不详),字舜元,莆田仙游人。曾授福州司户参军,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意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实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授课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学生情况】高三理科班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做题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捕风捉影”。 【教法和学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领悟考点 (一)、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分类: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技巧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诗人形象。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驿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摇曳烛火之下,遥想着家中亲人大约也正在灯下念叨着远行的自己。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①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钓鱼翁形象。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虽然孤独,却又在严酷环境的烘托下显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清高、傲然。③这个被美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三)、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解题思维 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解题思维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结合注释,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整理:窦慧杰时间:2014、10、26 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 3、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2、规范答题步骤。 重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考生在答题时,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考前预习 一、知识点指津 (一)事物形象及分类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是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主要出现在咏物诗里,通过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盛,托物言志。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认知理解事物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解析:大凡不幸之年代必有伟大之诗篇问世,此诗正是此年代之产物。中国历史上,南宋是一个尴尬的朝代,可谓内忧外患,屈辱求生,北方半壁江山沦陷,南宋皇帝却又只知苟且偷安,不思收复河山,偏安江南一隅,只把杭州当汴州。这时,作为有理想有抱负之知识分子内心必感苦痛,一心想收复河山却又处处受到打击。而其中不外乎两条出路:其一是像陆游、辛弃疾等人积极抗争,为收复失土奔走呼告,但却屡遭排斥,大多最后郁郁而终;另一种则是选择退隐,像孔子说的“邦无道,则愚”,而又不愿随波逐流,与邪恶同流合污,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教学案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使学生能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与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把握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或志向。 2、过程与方法 朗读、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欣赏水平。 3、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基本读懂咏物诗,了解所咏之物的特点。 学生能够透过物象的特点(形似),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情感或志向(神似)。 【教学过程】 导入:古人经常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流传下来的咏物诗亦是数不胜数。 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回顾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吟咏对象的诗。 学生活动 (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老师提供一首,猜猜看作者所咏之物是什么? (学生背诵,温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启发:根据你所背诵的这几首诗,请说说你对咏物诗有什么理解?与写景诗有何区别?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 与写景诗不同点之一是描写对象不同:咏物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诗一般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咏物诗特点一:内容上以某一事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教学环节二:走近咏物诗——读懂诗歌 爆竹【明】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咏物诗特点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声音、所处环境、习性、功能作用等)着意描摹。 【牛刀小试】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一下这首词中梅的自然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冷荒凉。 自身特点:冬天开放,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三: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含解析)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考点解读★★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