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006年第6期

第26卷(总第197期)

现代财经

MODERNHNANCE&ECONOMICS

我国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杨乐梅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总体而言,我国出口企业目前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1:2所占比重很低。加强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从出口企业优势和出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层面分析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并加大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自主开发和研制新技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对于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

中图分类号:F7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07(2006)06—0051—04

Abstract:Generalspeaking。nowChina’sexportenterprisesaredeficienti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dvantages,especiallytheexportproductsofpossessingownershipa弛smallinscale.Discussingthetheoryofcomparativeandcompetitiveadvantage-analyzing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ofChina’sexportenterprisesfromtheproportionofpossessingmarketofexpertenterprises

advantagesandexport

productsmarketpossessedrate,increasingthe

adjustableintensityofexpertindustrialstructure-developing

thenewtechnologybyitself。FormingthetechnologyofOWllintellectualproperty-reducingthedependentlevel,theyhaveimpor?tanttheomticalandrealisticmeaningtoenhanc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ofChina’Sexpeaenterprises.KeyWords:ExpertEnterprises;InternationalCompetency;theProportionofPossessingMarket

一、出口企业比较优势

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

在国际贸易中,当涉及到产业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时,传统的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理论总是被广泛地应用,通常认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具备竞争优势。事实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者是有区别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同时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又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而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不完全竞

收稿日期:2005—12—10

作者简介:杨乐梅(1950一),女,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争的市场结构中,所反映的是市场真实的状况。二者主要区别是:

其一,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更加强调企业的策略行为,有利的条件未必能使一国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相反,一定程度的逆境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二,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因为一国的要素禀赋是静态的、难以改变的;而竞争优势是一种动态的竞争力,它的构成要素中的知识、技术、管理、制度等高级要素是动态的、可变的。所以,拥有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现实的竞争力;而拥有竞争优势才称得上真正拥有现实的竞争力。

其三,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它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则不仅与上述要素有关,而且与机制、政府质量、管理水平、人力资本、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高级要素相关,而高级要素则在更高层次上

52现代财经2006年6月决定了竞争力。

其四,比较优势与一国的资源禀赋有关,是一种天然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虽然与一国资源禀赋有关,但更与一国后天积累形成的知识、技术、商誉等“创造要素”,以及规模经济、资本运作、管理水平、营销策略等“企业行为”有关,它是先天禀赋加后天要素再加上企业行为形成的竞争力。

从理论意义上讲,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在实践中,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1)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可以说,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非常缺乏的产业,往往较难形成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3)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生产率的比较。

据此,我们将一国的竞争优势理解为对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与国际企业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外商投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就是因为中国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具有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中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我国通过对比较优势积极而充分的利用,扩大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基础,使经济实力明显较弱的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达到平等互利的目标,最终增强了竞争优势。

同时,把竞争优势理解为对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抵制发达国家单方面削弱我国竞争优势的企图。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一方面想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担经济全球化给其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压力,而以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去阻碍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挥。发展中国家如果能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取得利益的一致性,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压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过早地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正面的竞争,而且可以为其经济的早期发展谋求一个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二、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接近1.2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是一个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演变跃进的艰难过程。下面试通过出口企业优势和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分析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出口企业所具优势

我国出口企业在很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优势与价格优势

企业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这其中价格的竞争是重要的方面。出口产品的价格构成中,劳动力成本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我国出口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据《世界统计年鉴2004))的资料表明,我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八分之一。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均具有很大的国际比较优势。同时,成本优势也带来了价格优势。中国产品以物美价廉畅销世界,尤其是日用产品,如电视、洗衣机等。

2.企业销售优势

一些大型出口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丰富的销售优势,如海尔等,通过坚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已发展成为世界级跨国企业,在美国和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3.行业优势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产品,如纺织服装、文教体育用品、毛皮羽绒制品等多数纺织轻工业品行业均具有一定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问的事实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仍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利用国外市场配额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消除,使出口这些产品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又是我国最大的创汇产业。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在国外也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对已颇具规模和技术成熟的自行车、玩具、文教用品、食品等行业在国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2004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是10000万辆,其中出口6300万辆,占

第26卷第6期杨乐梅:我国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2006年6月53

生产总量的63%,中国自行车的出口量占全球自行车贸易量的60%以上①。

4.制造业的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加之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逐步将其制造基地移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那将为我国的制造业出口带来相当大的优势。这些优势首先表现在生产能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若干领域的制造业基地。其次是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经过技术引进、改造和自主开发,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短,产品总体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再者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我国制造业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已居全国领先地位。

(二)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根据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打火机、纱、棉布、纺织品、非针织男外套、非针织女外套出口工业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位于世界第一,其中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位于第二位的有7种,包括:鞋类、贱金属制品、摩托车、旅游用品和手提包、非针织内衣、钟表、玩具和体育用品;另外,合成纤维布、收音机等大部分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有率也名列前茅。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位次比较靠后的有:非电力机械零部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办公设备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电力机械、半导体、配电盒及零部件。由此可以看出,在附加值比较高的出口商品中,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占有。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比照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重要表现;我国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劣势。

三、我国出口企业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一)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促进和带动出口企业技术创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使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去。具体而言:

(1)创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体制和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保险系统和社会风险投资共同支持的多渠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投入体系。

(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占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新技术出口企业。

(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机电、纺织等行业的重点出口企业;在形成高效、环保农业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出口;组织引导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对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需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建立符合WTO规则、较为完善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法规体系及管理体系,健全技术贸易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体系和国际技术贸易纠纷与争端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和加快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

(二)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出口企业通过吸收、引进发达国家技术,竞争力已明显增强。但是,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单靠引进发达国家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一般是成熟产业,而不是在未来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路径,还需自主开发和研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

1.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创新

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发达国家通常在引进1美元的技术后,要花2—4个美元的投资来搞消化吸收。日本就是走了靠引进、创新而迅速发展的道路。曾经有人形象地比喻,日本人每引进100美元的技术,会用200美元来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并用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赚回300美元。日本企业每引进一项技术,总会花更多的精力和物力

现代财经2006年6月

进行消化、吸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

我国也走了二十多年引进之路,但我们没有收到日本那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被动引进技术,引进之后缺乏足够的消化、吸收、创新,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投入偏低。以2001年为例,我国用于消化吸收的金额仅相当于引进资金全额的6.87%;没有足够的消化吸收资金作保证,就很难形成与提高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引进技术上应该走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把引进的技术真正据为己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自主研制、开发、创新

如前所述,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却主要是依靠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出口和低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出口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低,而且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出口产品利润率也低。有鉴于此,我们应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强自主研制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3.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0%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的数目也逐年增加。截至2005年,外国投资者已经在中国创办了750多家研发中心,如微软、阿尔卡特等,他们将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作为其全球主要的研发中心。在这种技术本土化的大背景下,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成本、市场和地域上的优势与这些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

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R&D活动是相对开放的,能直接把先进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带进中国。通过合作,跨国公司会带来世界最新技术和先进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方法,缩短中国企业的技术与国际先进科技的差距,并促进中国R&D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这样做便于国内企业得到先进技术,降低技术引进成本。由于距离的缩短和相互了解的增强,减小了技术贸易中谈判的难度,从而便于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市场直接购买跨国公司R&D机构的科研成果,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

目前,全球研发投入的90%、全球技术转移的80%都集中在发达国家,研发的主体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此,在科技发达地区建立我国的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合作研究与开发应成为我国提高研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Port.Michel.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N.Y.Free,1990.

[2]Brander,J.A.andB.J.Spencer.ExportSubsidiesandMarketShareRivah'y,1990.

[3]AvinashDixit.InternationalTradePolicyforOligopolisticIndus—tries,“theEconomicJournal94,Supplement,1983

[4]Brander,J.A.,andB.J.Spencer,ImperfectCompetition,inH.Kierzkowski,ed.,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Oxford:ClarendonPress,1984a.

[5]Kmgman.P.R.,ImportProtectiona8ExpertPromotion:Intema-tionalCompetitioninthePresenceofOligopolyandEconomiesofScale,inH.Kierzkowski,1984

[6]蓝庆新.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经济评论,2002,(1).

[7]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3,(6).

[8]霍建国.中国外贸竞争优势理论的应用与政策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03,(6).

[9]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一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

[11]李文溥.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与竞争政策[J].东南学术,2002,(4).

[12]李文溥.开放经济的出口竞争力产业间转移[J].中国经济问题,2001,(2).

[13],hk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应育松

我国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作者:杨乐梅, Yang Lemei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天津,300222

刊名: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2006,26(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4条)

1.Port Michel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0

2.Brander J A.B J Spencer Export Subsidies and Market Share Rivalry 1990

3.Avinash Dixit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for Oligopolistic Industries 1983

4.Brander J A.B J Spenc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1984

5.Krugman P R.H Kierzkowski Import Protection as Export Promotion: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ligopol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1984

6.蓝庆新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2002(01)

7.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 2003(06)

8.霍建国中国外贸竞争优势理论的应用与政策建议[期刊论文]-国际商务研究 2003(06)

9.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 2001

10.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1997(06)

11.李文溥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与竞争政策 2002(04)

12.李文溥开放经济的出口竞争力产业间转移[期刊论文]-中国经济问题 2001(02)

13.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 2005

14.中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黄海龙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影响2006

技术性贸易壁垒基于维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等为正当理由,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合理地存在,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运用,也已成为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入世后扩大外贸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这一问题,进而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成功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我国食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三农”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关理论,对其发展趋势与影响进行阐述揭示;分别对出口食品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出口食品企业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2.学位论文阎文家纺出口企业流程再造路径研究2007

家纺行业是我国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又以出口为主,是我国出口创汇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家纺行业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目前我国家纺行业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2005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并没有让美国和欧盟向中国彻底敞开市场大门,随之而来的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继续实施的过渡性管理办法,这就使继续扩大的国内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国际市场空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家纺行业现阶段的主要特点和竞争趋势,指出了我国家纺出口企业在流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通过对K家纺出口企业的案例分析和研究,笔者为我国家纺出口企业成功实施流程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启示作用。在系统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家纺出口企业实施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和配套措施,力图能为我国家纺出口企业成功突破自我,迅速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3.期刊论文章新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源-国际贸易问题2004(3)

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在短期内快速崛起,已成为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在没有基业、没有高科技水平和没有政府特定的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由其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学位论文高芳跨越绿色壁垒实施绿色营销2002

绿色壁垒是贸易技术壁垒的一种,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该篇论文试图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绿色壁垒形成原因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目前实施绿色壁垒现状的研究,说明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深刻影响及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该文在第五部分还详细地从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建立绿色原料基地、完善生产工艺、推广绿色产品、制订产品价格、及针对不同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对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所实施的绿色营销战略组合加以介绍和分析,说明中国企业跨越绿色壁垒的关键在

5.期刊论文胡丽华.HU Li-hua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 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当中,技术贸易壁垒是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技术贸易壁垒既对出口企业具有抑制贸易的负效应,又可能会在短期内使出口企业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对于技术贸易壁垒的这种影响,我国应该采取推行"标准经济"的对策.

6.学位论文宋丽霞基于SA8000的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2007

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愈益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该标准对企业的劳工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工资报酬以及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化规定,在产品设计、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SA8000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因为达不到这一标准而失去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订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将受到

SA8000带来的剧烈冲击。尽管发达国家推行SA8000标准有其一定的商业目的,但是该标准的推行从客观.上可以起到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本文的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章,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重要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SA8000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介绍了SA8000标准的产生背景、来源、主要内容及其与我国劳动法的比较、

SA8000与ISO体系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比较、实施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以及SA8000的认证现状。

第三章,论述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已不能打造国际竞争力。首先对“比较利益陷阱”、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得出竞争优势战略更符合当今国际贸易实际的结论。运用这些理论对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即廉价劳动力能否打造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而且SA8000下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无法发挥,因此廉价劳动力已经不能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第四章,阐述SA.8000标准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现状。首先运用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新的竞争力,得出实施SA8000认证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结论。然后分析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阐述了我国出口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在实施SA8000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出口企业实施SA8000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7.学位论文田媛SA8000对四川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2008

SA8000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标准,越来越有被各个国家采用的趋势。面对国际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内地企业的四川出口企业对于SA8000标准的认知程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四川出口企业的认知状况以及出口企业受到SA8000标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以希望四川的出口企业能够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经过前期调查,四川企业这方面的知识薄弱,甚至很多高层管理者都不清楚SA8000这个标准。但是发达国家,或者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已经将推行该标准的措施提上了日程,四川相关企业急需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认识SA8000这一标准才能够积极应对,否则会措手不及。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其在

20世纪90年代才作为一个正式概念被广泛认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不是一种商业姿态,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内在的需求和自觉行动。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起并联合欧美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

SA8000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该项标准从保护劳工权益的角度,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利用SA8000,阻碍世界自由贸易发展,则SA8000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所谓的“蓝色贸易壁垒”,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

四川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内地省份,SA8000对四川的出口贸易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四川出口企业带来了机遇,并且为解决四川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重塑国际竞争力的机会。目前,我国SA8000国际认证市场缺乏规范,企业对SA8000的认识,有可能受到来自于认证咨询服务机构的误导。所以,对SA8000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全面认识和客观评判SA8000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且对四川出口企业理性应对SA8000,提升和保持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这个目的,笔者在一些专家和学者研究工作和出口企业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收集资料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博弈论对SA8000实施的动因进行分析,借助微观经济学知识对SA8000的经济学影响进行探讨,并在剖析SA8000对四川出口企业构成挑战和带来机遇的基础上,寻求应对SAS000的对策。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

首先,对SA8000标准进行概括介绍。分别从SA8000标准的内涵、SA8000产生的背景、发展及认证、SA8000的宗旨、作用机制、主要内容来介绍,并且比较SA8000与其他国际标准的异同。另外,还介绍了SA8000的标准审核。

接着,对SA8000标准进行了客观辩证地解析,从以下角度进行详细解析和探讨:国际标准对贸易的影响、国际标准制定主体的关键地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存在从边缘转为主流的趋势、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标准的联系、理性对待推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呼声、冷静看待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质疑的声音。

第二部分,通过调研,分析四川出口企业对SA8000的认知程度和认证状况。四川是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球真正开始推行SA8000认证,并把其作为一种“蓝色壁垒”之际,如果企业不能达到SA8000的标准,则劳动力优势就可能会丧失,甚至变成劣势。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出口企业运用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无可厚非,且对于缓解我省的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少四川出口企业出于利益驱动或迫于竞争压力,利用过分压低员工工资、牺牲劳工利益的手段来实现“低成本”,就不可避免地使自身进入了恶性循环。

通过实地调查,企业面对SA8000的反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心态:完全难以接受;正在逐步转变原先反对态度的;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经营中,积极应对。接着,从认证状况概述、与我国整体SA8000认证状况进行对比、四川出口企业完成SA8000认证较少的原因三个角度分析了四川出口企业进行SA8000标准认证的认证状况。

从博弈论视角,分析四川出口企业对SA8000的认知现状以及企业现实情况的产生原因,更加深刻的探讨了SA8000的认知现状。

并且,关注突发事件(5·12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对四川出口企业认知SA8000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SA8000标准给四川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和我国出口贸易的实际特点

,就SA8000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的挑战进行定性分析,并从长远的角度分析SA8000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SAS000标准是一把双刃剑,给四川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地辩证认识并积极应对SA8000标准才能增强四川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四川的出口企业来说,纺织、服装、制鞋、电子等是主要出口产品,其面临的SA8000标准的挑战正逐渐突显出来。

四川出口企业虽然身在内地,当前所受冲击可能较小,但是仍然应该权衡SA8000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未雨绸缪,抓紧时间,抓住时机

,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进对外贸易良性发展和自身的可持续成长。

第四部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四川丝绸行业的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一些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从四川丝绸行业概况、丝绸等纺织类出口企业对SA8000进行认证的状况,引出四川丝绸行业出口企业必须迎接挑战的现状。

第五部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提出应对SA8000的对策建议。首先,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应该重视该问题,并积极应对挑战: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提升发展战略,提高管理水平,为SA8000标准的认证奠定良好基础;未雨绸缪,积极进行SA8000认证:四川出口企业要主动改变企业出口的增长方式。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要从宏观上充分发挥作用:完善劳工标准立法、严格执法;加强蓝色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规范国内SA8000认证和咨询市场;政府应出台鼓励措施,促进SA8000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引导出口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继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质量:加速推进我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行业协会要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

最后,结合微观和宏观,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长效机制,有效应对SA8000的挑战。

宁波作为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大市,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开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贸易主动权与利益分配格局.本文通过对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现状的阐述,并从宁波企业出口侵权产品及出口产品侵犯宁波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两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加强宁波进出口企业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

9.学位论文王飞鹏SA8000标准认证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冲击与应对措施2006

SA8000是继IS09000、IS014000和OHSASl8000之后出现的又一崭新的、全球第一个可被用于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环境和相关利益方的责任。由于SA8000的宗旨是保护劳工身心健康和劳工权益,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因此引起了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在全球掀起了SA8000标准认证的热潮。据SAI统计,截至2005年9月30日,全世界已有47个国家或地区的763家企业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服装、纺织、玩具、化妆品、家用器皿、化工、食品、交通、家具、农业、咨询等54个行业。

尽管SA8000在全球的发展非常迅速,但面对SA8000,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由于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实施劳动标准时客观上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和阶段性。通过显示比较优势分析,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尤其集中在玩具、服装、纺织、化妆品、家用器皿等产品上,而这些行业恰恰就是SA8000重点规范的对象。因此,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研究如何应对SA8000标准认证带来的冲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SA8000标准的背景及本质入手,结合该标准在世界及中国的实施状况,分析了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对SA8000标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以及SA8000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成果;高度概括了我国国内有关SA8000标准研究的观点,较详细地介绍并分析了对SA8000标准持肯定和持否定态度的基本观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SA8000标准的内容及特征分析。阐述了SA8000标准的基本内容,并在本文的附录部分详细介绍了SAS000标准2001版本,以此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通过SA8000标准诞生的背景、内容、认证的程序及本质特征的阐述,指出SA8000标准是发达国家借以削弱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

,并可能演变成产品出口新壁垒。

第三部分,SA8000标准的实施及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的冲击分析。深入总结和分析了SA8000标准在世界的推行进展、发展趋势,指出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SA8000标准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同时,结合我国出口企业的基本现状及SA8000标准所涉及的行业特征,指出SA8000[#]~准短期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冲击主要有:国际市场门槛的提高将限制出口的规模、企业成本的增加将削弱产品国际竞争力、劳动问题的曝光将损害企业的国际形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降低外资的吸引力。

第四部分,对SA8000标准的理性思考与实证分析。对SA8000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积极意义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典型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1)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指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将有助于营造企业文化、构筑人才高地、提升财务业绩、节约企业成本及促进长远发展;(2)对SA8000标准冠以“阴谋”的指责是不恰当的,文章更倾向于将SA8000视为“台阶”或“门槛”而不是“壁垒”,指出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可借助其良好的国际形象来合理避免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

(3)SA8000标准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第五部分,提出应对SA8000标准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1)对SA8000标准在我国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实施SA8000标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对SA8000标准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企业对SA8000标准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企业对SA8000标准的适应能力太弱、企业对实施

SA8000标准的力度不够、目的不明确以及政府对企业实施SA8000标准的支持不够等。(2)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应对措施。指出政府应加强SA8000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建立和完善新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和规范的产品认证体系、改善国内劳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战略、调整和完善国内的劳动法律法规等;同时指出企业应正确认识SA8000标准、积极开展劳动自查自纠、积极接受SA8000认证、积极转变出口产品结构及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

第六部分,结束语。简要归纳和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本文观点是:(1)SA8000标准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是经济全球化下人性化管理及实现体面劳动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SA8000标准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

(2)SA8000标准在短期内可能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带来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了有效应对SA8000标准的冲击,中国政府应主动出击,在加强劳动立法、执法力度,切实改善国内劳工条件的同时,应与SAI国际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认可体系,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作为WTO成员的中国,为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企业应正确认识,积极应对SA8000标准带来的冲击,同时还应对照标准,开展自查和认证工作,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0.期刊论文刁宇凡SA8000标准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企业经济2005(6)

作为软性的新贸易壁垒, SA8000标准一方面主要通过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削弱竞争力两个途径影响国际贸易;另一方面,该标准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客观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浙江经济"高速列车"在国际贸易的"大道"上,众多的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应对,急切避开该壁垒,变压力为动力,苦练"内功",努力掌握比较优势、核心优势和规模优势,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该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引证文献(1条)

1.郭占旭试论我国企业贸易增长方式及竞争力提升[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4231455.html,/Periodical_xdcj-tjcjxyxb200606012.aspx

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627d2b9-f7b4-4556-b3cb-9e6a000905a6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3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