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1.低纬大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atmospheric motions on the low latitude?)

从动力学角度而言,由于低纬度地区柯氏参数很小甚至趋于零,那里的大气必然会强烈地反映出 f 趋于零时的运动特征。

从大气的热状况而言,大气的实测温度分布也有其纬度特点:中高纬地区存在着较强的经向温度梯度,大气是斜压的;在低纬度地区温度分布均匀,其径向梯度很小,大气近于正压。

热带低纬度地区,潜热释放是驱动热带地区环流系统的主要能源。故:控制或影响低纬度大气动力学的基本因子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因子:β效应和凝结潜热释放

低纬度:f 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

科里奥利参数很小,气压场的水平梯度比在中、高纬度地区要小,流场的水平差异却十分明显.一个天气系统的发生,往往先出现流场的涡旋,辐合和辐散,以及风的水平切变和铅直切变,气压场则只有当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后,特征才逐渐明显.同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

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著的影响.

2.ENSO? ENSO的几种理论机制及其优缺点。

(1)定义

厄尔尼诺: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现象。

南方涛动: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降低)时,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增高),两者气压变化有“跷跷板”现象,称之为涛动。

发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2)理论机制

①延迟振子理论:延迟振荡机制假设:海洋东半部的动力调节影响海水表面温度,相对的改变随后输送至表面混合层的水温。

缺点:该理论模拟出的ENSO周期要比实际低;

优点:可以解释ENSO不同阶段的转化

②皮叶克尼斯假说(正反馈图)

缺点:没有解释两者之间的转化;

优点:解释了暖ENSO和冷ENSO事件的发生

③随机理论(不稳定理论)

(3)特点

①周期2-7年,主要是4年

②厄尔尼诺具有锁相性,冬夏强

③在东、中太平洋准静止的海水表面温度距平

④ENSO开始时,和正的海水表面温度距值相关的信风减弱的了

⑤沿着赤道,东太平洋斜温层thermocline)加深,西太平洋斜温层变浅。

⑥在ENSO事件达到最强之前,东、中太平洋深斜温层开始回到正常气候值。

3.热带大气波动

开尔文之波:向东传播

Kelvin波扰动位势和风场的水平结构

特征:①Kelvin波的经向速度0’=0

②u’,Φ’关于赤道对称,高斯分布

③,地转平衡关系

④高低压中心南北侧风矢量与等压线平行,地转,东北侧风矢量与等压线

垂直,非地转

4.CISK机制

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CISK理论,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

一个弱的热带低压扰动,通过边界层的摩擦作用,造成潮湿空气的大量辐合流入和抬升(即埃克曼抽吸),形成积云对流发展,积云释放出的凝结潜热使低压中心气温升高,高层辐散流出,结果使地面气压降低,出现指向中心的更大流入,由于绝对角动量守恒关系,切向风速增大,低层气旋性环流增强。其结果导致低层辐合流入更强,积云对流发展更旺,凝结加热更大,地面气压更低,….如此循环,造成积云对流对低压环流间的正反馈,使低压扰动不稳定发展。在整个反馈过程中,边界层摩擦不只是消耗因子,而且通过埃克曼抽吸和积云对流,成为能量的制造机制。

CISK理论突出了积云对流的作用,抓住了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是热带气旋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这一本质。因此该理论能对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其发展过程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

优点:较好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和发展。

缺点:对中尺度环流系统没有重视,只强调了小尺度积云对流和天气尺度的气旋性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CISK不能解释初始扰动和形成机制。

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1)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2)暖性洋面,海面水温高于26C或27C;

(3)生成位置一般在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5.Beta-plane

β平面近似:对于大尺度运动,要考虑地球曲率影响,为了既使用直角坐标系,又把科氏参数f随纬度Φ的变化考虑在内,通常选取y轴与经圈相切,f随Φ的变化用f随y的变化来表示,即为β平面近似。

6.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主要结构特征?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因子?

(1)定义: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洋面上的气旋性环流。

(2)结构:其半径一般为500一1000公里。其垂直范围一般到对流层顶,个别的还可伸展得更高。热带气旋的垂直尺度和水平尺度之比约为1:50到1:75,因此热带气旋是一个扁平的气旋性涡旋。

热带气旋在垂直方向可以分为三层:

①地面到3公里左右是气流的气旋性流入层,有强烈的向中心的辐合气流,其中尤以1公里以下的行星边界层中辐合最为强烈;

②3-7.6公里左右的中层,径向气流很小或几乎为零,主要是气旋性切向气流垂直气流很强,低层辐合的暖湿空气通过这一层输向高层;

③7.6公里左右到热带气旋顶部是流出层。最大辐散气流层出现在12公里左右。流出的空气逐渐和四周的空气混合下沉到低层,这样组成了热带气旋的径向垂直环流圈。

热带气旋在径向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①眼区。在中心附近,一般范围为1-7公里。眼是热带气旋区别于温带气旋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最大风速区。围绕着眼区,有一环状的最大风速区,平均宽度为8-50公里。最大风速区一般与热带气旋眼壁的云墙相一致。最强烈的对流和狂风暴雨就发生在这里;

③外区。从最大风速区外缘到热带气旋边缘。

热带气旋是一个暖心的涡旋,中心温度很高。

①台风起源的三类胚胎

热带辐合带中的低压扰动,约占80—85%

东风带扰动(包括东风波),约占10—15%

斜压性扰动,包括高空冷涡和槽、低层冷低压和锋面波动,约占5%。

②东风波对热带气旋形成的影响

东风波可作为一种初生扰动,在适合环境条件下增幅最后发展成热带风暴。

东风波的另一种作用是启动另外类型的扰动,使它发展成热带风暴,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我国台湾省以东洋面上,生成后的风暴多影响我国闽浙等省。

③东风波形成台风的过程

a西移阶段:西太平洋西南季风活跃。季风推至西太平洋中部。并在该处形成一条东西辐合线。这是东风波从中太平洋或东太平洋移入西太平洋地区,波动一般位于辐散环流下方。

b叠加阶段:东风波达到热带辐合区时。波动和辐合区呈辐合叠加,云系合并。热带波是一个正涡度中心。气旋性涡度加大和大量的对流云系的汇合区是扰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c激发阶段:西南季风侵入波动与东风气流相互作用,切变涡度加大。促使在单一的气流中的波动发展成为两支基本气流组成的气旋性涡旋。

d台风阶段:形成的涡旋继续向西移动。并由于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最后产生台风。影响强度取决于东风波和热带气旋的相对强度。通常尺度大、强度强与热带气旋距离近的东风波对热带气旋路径的影响较明显。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因子:引导气流、β效应、垂直风切变、潜热加热、地形、其他天气气流(副高等)

7.热带低频振荡及其特点?中纬度低频振荡的特点?

一、热带大气的30~60d 振荡

(1)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定义: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也称大气中的30~60d振荡.直接同长期天气变化和短期气候异常有密切关系;又同El Nino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受到广大气象学家的重视,成为大气科学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大气低频(主要是30~60d振荡)动力学被视为气候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热带大气的30~60d 振荡特点

①低频振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在南亚季风区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有较强的热带大气30~60d 振荡的活动。

③热带大气30~60d振荡的活动表现出强的地域性特征,既同全球大气环流的总形势有关,也同热带大气30~60d振荡的产生机制有关

④积云对流加热的反馈(CISK)是激发产生热带大气30~60d振荡的重要机制

⑤南亚季风区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经常有较强的大范围积云对流的活动

⑥对流层低层热带大气30~60d振荡在风场上主要表现为纬向风分量

热带东太平洋地区有较强的30~60d大气振荡?

1、西太平洋地区的30~60d振荡沿赤道东传的影响;

2、可能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常出现较强的海表水温的变化有关。因为SST异常作为一种外强迫,容易在大气中激发出低频响应。

3、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较强30~60d大气振荡在对流层上层表现行尤为突出。太平洋上空洋中槽的活动,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演变的影响,对热带东太平洋热带大气30~60d大气振荡也可能有重要作用。

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的30-60d振荡:

1、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具有正压的垂直结构特征。

2、在高纬度地区,30-60d大气振荡在位势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纬向波数1-3,并且在冬半年以纬向1波和2波占优势,在夏半年以纬向2波和3波更重要。

3、对于中纬度地区的30-60d大气振荡,在位势场上主要表现为纬向波数3-4。

4、在中高纬度地区, 30~60d大气振荡在冬半年要明显地强于夏半年。在热带地区,30~60d大气振荡有极显著的年际变化,而年变化并不十分明显。

三、30~60d大气振荡的全球特征

在热带地区和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30~60d振荡动能相对很重要,是30~60d大气振荡的最强活动带;中纬度地区30~60d振荡动能的绝对值虽然最大,但在总扰动动能中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对来讲中纬度地区(30~50纬带)并不是30~60d振荡的重要活动带。对30~60d振荡的月平均扰动动能的水平分布分析发现:冬半球的振荡动能要强于夏半球;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动能大值区有向冬季极区偏移(5~10个纬度)的趋势;在冬半球,振荡动能的分布更具有纬向不均匀性;在夏半球,动能的大值区有移向大陆的趋势。研究指出:北半球大气的30~60d振荡主要存在着两个低频遥相关型:即欧亚-太平洋型(EUP)和太平洋-北美型(PNA)。这种低频遥相关型及相应的低频波列的存在,对北半球30~60d 大气振荡的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四、热带大气低频(30~60d)振荡动力学

热带大气30~60d振荡主要表现为纬向1波的扰动.虽然在850hPa上2波和3波扰动也有所反映。

1、热带大气中水汽充沛

2、经常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

3、积云对流的活动极其频繁

4、积云对流加热的反馈为控制热带大气运动的重要物理过程

中高纬:

冬季频繁的强东亚大槽(寒潮的活动)可能是触发ENSO事件的重要机制。

通过持续的寒潮活动可以不断地把欧亚中高纬地区的扰动能量通过EAP(欧亚—太平洋型)以30-60天振荡为主的形式输送到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

作用:1.减弱赤道太平洋信风

2.增强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对流和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

5、热带大气30~60d振荡垂直结构: 纬向风扰动随高度明显西倾,对流层上层风场和对流层低层风场呈反相特征;温度场上扰动也有明显西倾的结构,只是不及纬向风扰动那么典型;在垂直速度场上,有上下一致的垂直运动,最大垂直速度位于对流层中层(400hPa附近)。

8.东风波?东风波主要特点及其经典模式?

(1)东风波定义:

①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气流中,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这就是热带波动。因为这种波动出现,并活动在东风气流里,因此泛称为东风波。

②夏季,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东西带状,在其南侧的东风气流中,常有一些天气尺度的波动西移,这种波动称为东风波。(2)东风波出现的时间

东风波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一种从东向西移动的热带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7~9月份,也就是夏季北半球副高最强,脊线最偏北的时段里,当副高脊线从10月份南撤后,东风波天气便不再发生。影响我国的东风波一般出现在7-8月

(3)东风波可能的形成原因:台风演变型、倒槽型、幅合带型、弱冷空气型、副高西伸型

(4)东风波槽附近对应的垂直运动

若东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则槽前低层辐散,高层辐合,槽后低层辐合,高层

辐散,使得东风波槽前为下沉运动,槽后为上升运动,坏天气产生在槽后;

若东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则槽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槽后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坏天气产生在槽前及槽区附近上。

特点:①发生时间:主要在7-8月(影响我国的东风波)

②垂直伸展高度:6-7km,有的可达对流层顶

③波长:1000-1500km,有的可达4000km-5000km

经典模式:波轴向东倾斜,高层盛行副热带西风,中低层的东风风速随高度减少。槽前低层为辐散,高层辐合,为对流下沉运动,槽后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对流上升运动。降水区一般位于槽后。

9.东风急流及其主要特点?

(1)定义:出现在北半球夏季亚洲和非洲热带大气层对流层顶附近的一支风向偏东的高速运动的空气流。

(2)特点:它从南海上空向西延伸,经印度到达非洲北部上空。急流轴线位于100-150百帕,强中心在阿拉伯海上空,东风风速平均为35m/s,风向稳定,平均位置15N,呈准静止状态。

季节变化:5月急流在南海南部建立,急流中心位于中南半岛南部;6月东风带出现明显调整,东风急流出现分支,除中南半岛外,印度、阿拉伯两半岛南部也有中心。7-8月两支急流汇合,9、10月份减弱,返回到南海南部。

除季节变化外,东风急流区还存在中期周期性振荡

a.18N附近急流穿过对流层顶,16N以南低于对流层顶

B.南北支之间为上升区,外侧为下沉区

C.在东南亚上空急流入口区,暖上升冷下沉的直接环流,在非洲上空急流出口区,暖下沉冷上升的间接环流。

10.季节内MJO定义、结构、传播、振荡、中高纬度30-60天振荡和MJO的区别(1)垂直结构

MJO:纬向风扰动随高度明显西倾,对流层上层和下层风速呈明显反向特征。温度场扰动也有很明显的西倾现象,只是没有纬向风那么明显。垂直速度场是上下一致的垂直运动,最大的垂直速度位于对流层中层附近(400hpa)。

中高纬30-60d振荡:具有正在的垂直结构特征。

(2)纬向尺度

MJO:主要表现为纬向波的扰动。

高纬度地区:30-60天大气振荡在位势高度表现为纬度波1-3个,冬半年1波、2波占优势。夏半年2波、3波更重要。

中纬度地区:以3波和4波为主要特征。

(3)纬向传播方向

MJO:沿赤道缓慢东移

中高纬:向西传播

(4)时间演变

动能在冬半年显著地大于夏半年,MJO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变化并不很明显。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meteor):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 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 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 ●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 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 ●气候学研究任务: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比湿(q) ●混合比(γ) ●露点(T d)当 ●风(wind) ●云: ●降水变率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T v, ●思考题: 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 e、E、 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高等天气学

高等天气学 一、名词 1.大气活动中心(2003秋,2002秋) 由于地面地形及海陆差异的作用,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环流分布表现为沿纬圈的不均匀性,而且呈现出一个个巨大的闭合高、低压系统,因每个高压或低压对广大地区的气候有巨大影响故称为大气活动中心。一年四季都存在的称为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如北大西洋高压。只在冬半年或夏半年存在的称为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如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澳大利亚高压及低压等。 2.锋面(2003秋) 一般将在热力学场和风场具有显著变化的狭窄倾斜带定义为锋面,它具有较大的水平温度梯度、静力稳定度、绝对涡度以及垂直风速切变等特征。从气团概念来看,锋面可定义为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过渡带。锋 面的长度一般在1000-2000km,而宽度只有100-200km,因而锋面温度和风场的变化沿垂直锋面方向比沿锋面 方向要大得多。锋面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天气系统,在空间是一个倾斜区,它的垂直厚度一般只有1-2km。 3.温带气旋(2003秋) 温度气旋能造成明显或激烈的天气。根据气旋发生发展时的环流和天气形势,气旋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1)经典的锋面波动发展成气旋的过程。Petterssen理论。(2)气旋发生发展的启动机制主要在高空。 与第一类气旋发展的不同处在于,第二类气旋发展时低层不一定有锋面存在,高空涡度平流是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3)中间尺度温带气旋的发展。这类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在1000-2000km,比上述气旋的尺度小。 4.CISK(2004秋,2002春)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简称CISK,是指低纬积云群与大尺度运动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大尺度扰动和热带 气旋处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其物理本质是:在对流层低层,由于摩擦的作用,产生向低压中心的大尺度水平辐 合,同时,伴有水汽堆积并通过Ekman抽吸作用,使处于条件不稳定的湿空气强迫抬升,产生有组织的积云对 流。由于水汽凝结潜热的释放,使低压上空温度比四周空气高,从而使有效位能转换为扰动动能使大尺度扰动处 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在低压上空温度增高的同时,地面气压下降,则增强指向低压中心的气流,又由于绝对角 动量守恒,也使切向风速加强,这就使低压扰动也处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这样,低层辐合,强迫抬升,凝结增 温,地面气压下降,往复循环,造成积云对流与低压环流间的正反馈,促使大尺度扰动和热带气旋同时发展。 5.ITCZ(2002春) 赤道辐合带出现在热带对流层低层,在流场上表现为一条连贯的南北两个半球的偏信风汇合区,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个低压槽,故又称“赤道槽”。它是热带环流中十分重要的行星尺度系统。 特征:(1)辐合带一般不在赤道上,常位于离赤道一定纬度的地方。1月位于17S-18N,7月在2N-27N 之间。在东半球辐合带的位置变化最大,这是由于北半球南亚和北非的夏季风和南半球夏季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季 风造成。(2)辐合带在海洋地区纬向位置的季节变化比在大陆上要小。在海洋上约为10-15度,而在大陆上为20-25度。在大洋的东部辐合带位置变化最小。(3)在北太平洋,辐合带位于赤道与15N之间,在9-10月其位置最北。在北大西洋,辐合带位于赤道与10N之间,其最北位置也是9-10月。在印度洋,赤道辐合带位于 10S-10N之间。(4)陆地上的辐合带一般与太阳加热的季节进程一致。(5)海洋上的辐合带一般出现在暖SST (海表温度)区域。(6)所有变量分布对辐合带几乎是对称的,并且季节变化不明显,这表明辐合带的作用全 年不变。A、气压在辐合带槽线处最低,经向风吹向槽内的,相应出现辐合。气流的稳定度很小。B、暖心结构明显,最暖的层次在对流层中上部。与温度距平一致,比湿距平表现为明显的湿区。C、高压位于赤道辐合带上部,低压位于对流层下部。上部对应于流出层,下部对应于流入层,其间的无辐散层在500hPa左右。D、湿静力能量在对流层中部有最小值。在700hPa以下为位势不稳定层。 可能的形成机制:(1)海温的作用。ITCZ的位置几乎就是在赤道地区的海温最大轴线上。数值模拟也表明,ITCZ总是移向海温较高的区域。(2)CISK机制。与热带气旋发生类似,当低层辐合带南侧的西南风大,形成 辐合和气旋性涡旋时,在边界层摩擦辐合的作用下,出现上升运动,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低层的辐合,可使对 流云系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作用而形成辐合带。(3)边界层临界纬度机制,实际发生的扰动的角频率若与科 氏参数相同,则在该纬度处将产生很大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形成辐合带。 6.对流不稳定(2004秋)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下列选项中描述气候特征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 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 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 3、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4、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B.地形类型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 5、一天中陆地最低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子夜 C、午后2点 D、日出前后 6、南极洲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多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7、每日气象台工作人员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 A、7时、12时、3时、18时 B、8时、14时、20时、2时 C、9时、15时、18时、20时 D、6时、12时、3时、24时 8、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 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 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 9、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B、从南、北两极向低纬度逐渐递减 C、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逐渐递减 10、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1、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4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4 1.(2010·湖北十堰).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的家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位小朋友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2010·四川巴中)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低些,高纬度地区气温高些 B.同一纬度地区,高山和高原平均气温低些,平原和盆地高些 C.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D.地球表面等温线的分布和纬线完全一致 3.(2010·山东济宁)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 B.法国南部某区域 C.英国某区域 D.美国东部某区域 4.(2009·江苏徐州)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地——雅典,对应的气候类型 图应为图中的()

5.(2009·山东德州)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伦敦所属 的气候类型() A、① B、② C、③ D、④ 6.(2009·福建龙岩)6月5 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漫画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2009·山东潍坊)读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可能分布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分布在欧洲南部B.②地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C.③地分布在印度半岛D.④地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8.(2009·山东枣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巴西高原 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印度尼西亚群岛9.(2009·湖南株洲)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0.(2009·福建南安)世界上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洲是()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高等天气学(试题)

高等天气学 2009年3月新题 1.名词解释:ITCZ,正压大气和斜压大气 2.说明江淮梅雨的大尺度背景条件,暴雨的形成原因。 3.爆发性气旋的发展的因子。 2006年(春季) 1.说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主要特征及它所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2.什么叫QBO?说出它的主要特征 3.那些大型天气(或环流)过程能表征低纬间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至少说出三种) 4.定常波的特征及其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5.用图示说明对称不稳定的发生并写出判断对称不稳定的判据。 2006年(秋季) 1.以暴雨或强对流天气为例,叙述中尺度系统的基本特征 2.从气候条件看,那些物理条件与台风形成有密切关系。 3.什么叫ENSO?他对全球天气与环流的可能影响有那些? 4.大气环流的基本问题有那几个方面? 5.图示冷锋模式概念模型 2005年(春季) 1.瞬变波的动量、热量输送特征以及瞬变波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说出高空急流形成的原因,画出高空急流同高空锋以及对流层顶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图, 并图示高空急流入口区垂直环流(或称次级环流)壮况。 3.试述大气环流突变现象,什么叫六月突变? 4.描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解释2003、2004年夏季江南酷暑的主要原因。 5.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物理条件有哪些? 2005年(秋季) 1.叙述北半球大气环流500hPa上的冬夏基本壮况,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2.叙述锋区的次级环流及高空急流有关的次级环流。 3.亚洲夏季风的主要成员有哪些?说明它们在季风形成中各自的作用。叙述印度季风与东亚 季风之间的异同。 4.夏季江淮流域梅雨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说明它与经典锋面的主要区别。 5.简要说明青藏高原的热状况,并说明它对东亚地区环流的影响。 2004年(春季) 1.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什么叫低空急流,它在夏季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起什么作用? 3.什么叫爆发性气旋?它在成因与结构上与普通温带气旋有何不同? 4.热带低纬大气有哪几方面的动力学特征? 5.大气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角动量从热带东风带向中高纬西风带的输送? 2004年(秋季) 1.给出下列名词的定义及特征: (1)平流层爆发性增温(2)低频振荡(3)对流不稳定(4)QBO(5)CISK(6)PNA型 2. 描述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3. 试述热带地区大尺度环流的重要表现及特征。 4. 叙述冬季500hPa上大气环流平均状况,并阐明地形动力强迫及热力强迫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试题

七年级(上) 地理素质达标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 ) A 、天气 B 、气候 C 、温度 D 、季节 2、一天中最高的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A 、中午的12点 B 、子夜 C 、午后2 点多 D 、凌晨 3、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 A 、每年的一月 B 、每年的2 月 C 、每年7 月 D 、每年的8 月 4、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式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5、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如图),若A 点为陆地,B 点为 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北京和东京纬度相当,但夏季北京比东京热,冬季比东京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 7、英国伯明翰纬度较高,但冬季温暖湿润的原因是 ( ) A 、海拔低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周围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 8、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9、地球上气温年较差最显著的地区是( ) A 、寒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热带地区 D 、高山地区 10、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和北京两地气候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为的因素 1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2、下列条件中,形成降水机会多的情况应该是( ) ①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 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 ③从地面上升到空气中的气流 ④从全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3、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 ( ) A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 、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 、常年温润多雨 14、降水差别最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目 标 1、 区别“天气”与“气候”,懂得识别天气符 号,看懂天气图。 2、 学会阅读和绘制有关气候以及气温降水图。 3、 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 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 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 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1.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 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 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 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 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 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 e.散逸层 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 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 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 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第三章辐射系统 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2.辐射规律(选择) 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放射能力强(弱),吸收能力强(弱)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 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 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可见光(50%)、红外区(43%)、紫外区(7%) ◆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值为 1370W/m2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a.影响因素: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白昼长度 b.天文辐射对热量分布的影响 ①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形成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 ②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最大值在20°~25°的纬带上,由此向两极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原因: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度大于赤道) ③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大在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到极点为零。高低纬度之间冬季气温差较大。 ④由于日地距离影响,南北半球天文辐射总量是不对称的,南半球夏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大于北半球夏季相应各纬圈的 日辐射总量。相反,南半球冬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小于北半球冬季相应各纬圈的日辐射总量。 2)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吸收) a.主要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不属于亚欧两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苔原气候 2.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 A.黄色表示高原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陆地 3.M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亚欧大陆北部北冰洋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苔原气候 5.与丁地的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气候资料图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6.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 B.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0~5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8.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9.在哈尔滨上学的李雷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通完电话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却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10.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昨夜雨疏风骤,今日绿肥红瘦 1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A.优 B.良 C.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12.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对该地气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冬暖夏凉 13.如下图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等温线的气温关系是a>b>c,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 C.该区域此时正值夏季 D.如果甲乙纬度相同,甲可能是陆地 14.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 A.东南亚 B.北非 C.南非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5.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天气和气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市的气候可谓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分解

集训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014.09.12) 1、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支配。 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有(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3、(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叫气压梯度力,由表达式可知,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2)摩擦力: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3)惯性离心力:R C 2Ω= (4)地转偏向力: V 2 ?Ω-=A ,地转偏向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①.地转偏向力A 与Ω 相垂直,而Ω 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平面内; ②.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 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③.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左侧)。 ④.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5)重力是(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是地球是椭圆的,任何地方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重力在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4、温度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 温度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所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局地温度变化=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对流变化 5、连续方程的表达式: 0)(=??+??V t ρρ 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其中)(V ρ??称为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为负)。 6、(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零级简化方程),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略去其他各项。一级简化方程,是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 7、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位势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8、地转风: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ρp G ?-=

气象科普知识集锦

气象科普知识集锦 1、什么气象条件使春雷响彻天际? 在惊蛰以后,明显增强的暖湿空气与负隅顽抗的冷空气激烈对峙,引发了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从而使万钧雷霆骤然发生。可见此时雷电的发生不仅与近地面层气温回升有关,与冷空气活动有关,与此时空中的水汽明显增多更加有关。 所以,人们总结出:冬季大气干冷,则无雷;春季水汽渐起,则 初雷;夏季高温潮湿,则雷盛;秋季水汽渐去,则雷潜。春季到了,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有了充沛的水汽,高耸的雷雨云系得以发展,春雷才得以响彻天际。 2、“春捂秋冻”有益健康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们也将脱下冬装,换 上春服。在此之际,年轻爱美的人们迫不及待的穿上裙装和西服衬衫,然而,年长的中老人们还要穿的多一些,暖一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那么,春季到了,天气转暖了,人们为何要“春捂”呢?大家都知道,春天和秋天都是过度季节,但它们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一般以3—5月为春季,9—11月为秋季。根据多年气候资料统计,春季最高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秋季,而春季的最低气温平均值却反而低于秋季。北京地区气候资料显示,春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为18.9?,秋季则为18.2?,春季高于秋季0.7?;春季平均最低 气温为6.1?,秋季平均最低气温为6. 7?,春季比秋季反而低 0. 6?。这说明:虽然在春季白天温度高一些,但一早一晚温度还是

比较低的。屋里的温度有一定的保守性,春季是回暖期,屋里的温度回暖不如屋外,所以在屋外感觉很热,一进入屋里就感觉很凉;秋季则相反,是一个降温季节,屋外气温虽然下降了,但屋里却是温暖的。因此,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脱衣服,就会不能完 全适应早晚与屋外的温度,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还有,虽然春季天气已回暖,但冷空气活动次数仍多于秋季,还时常有寒潮入侵,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很容易让人们不适应。为此,春季一定不要轻易减少衣服,多注意保暖,多“捂一点”比较好,搞好春季保健才能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4、春季养生重在防“肝火” 发表时间:2009年2月12日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时期,气候变化多端,时有风寒温湿交 替侵袭人体。这一季节以肝气为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此时需调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种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赤道附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下面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是: A.B.C. D. 3.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②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 ③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④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海陆因素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5.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B. C.D. 读甲、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河流7.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 B.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C.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D.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8.下列活动,哪项与地理有关() A.早睡早起B.步行上学 C.读书、看报D.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9.图中容易形成降水的地点是()

A.A B.B C.C D.都不易形成降水 10.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11.每年四月前后,我们惠来大部地区会出现“回南天”的天气,空气湿度相当大,与之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 名词解释 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 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单位hPa d﹦E-e 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 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

2014-201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第3章天气与气候(含答案详解)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 参考完成时间:45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天气和气候的差异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B.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 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 D.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 3.中国天气网2012年1月26日讯受雪、冻雨等天气影响,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10、214、219、320、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响。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下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上标注的10 ℃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A.13 ℃B.12 ℃ C.11 ℃D.9 ℃ 6.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高温中心D.丁地是低温中心 7.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