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实验重点

病理实验重点

病理实验重点
病理实验重点

压迫性肾萎缩脑萎缩

属于病理性萎缩中的局部性萎缩,由于肾盂积水脑积水长期压迫肾引起的压迫性萎缩。肉眼观其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现褐色,(当萎缩伴有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质地变韧,包膜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光镜下萎缩器官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细胞数目减少,间质结缔组织略有增生,萎缩细胞胞浆浓缩,有脂褐素产生,线粒体内质网减少。

心肌肥大心肌是不具有分裂能力的永久性细胞,只能以代偿性肥大适应其工作负荷增加,细胞肥大导致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功能增强,会引起心力衰竭。

肝脂肪变肉眼观肝体积增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软切面油腻感称为脂肪肝,光镜下肝细胞核周见许多圆形小空泡可溶成大空泡,中毒重度的类似脂肪细胞,会引起肝硬化,轻度会复原。

脾凝固性坏死坏死灶因蛋白质变性而呈凝固状,灰白或黄白色,质地较硬,周围可形成一暗红色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光镜下坏死区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的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可保持一段时间。

肾细胞水肿又称水性样变,细胞轻度损伤,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肉眼观器官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而肿起边缘外翻颜色苍白而混浊,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光镜下细胞弥漫性肿胀,细胞浆可见细小红染颗粒,称为颗粒变性,重度水肿的细胞胞浆淡染清亮称为气球样变性,严重水肿可引起细胞死亡。

肝细胞脂肪变机制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肝细胞内可因其氧化过程低下而脂肪酸相对增多缺氧营养不良和肝细胞毒性物质使载脂蛋白减少,进而脂蛋白合成减少,甘油三酯蓄积于肝细胞胞浆内酗酒会促进甘油三酯合成

脾细动脉玻璃样变在染片上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是由于胶原纤维老化。属于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的细小动脉壁因有均质性红染的蛋白质蓄积,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和局部缺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而继续发展扩张,导致破裂出血。

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温润如鲜嫩的肉芽,光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毛细血管以小动脉为轴心,向着创面垂直生长并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其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为椭圆形向腔内突出,数量较多。肉芽组织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细胞。作用结局: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局:先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逐渐老化为瘢痕组织。

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可见切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光镜下肺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淤血,肺泡壁因淤血水肿而变厚,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其中含有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其称为心衰细胞,长期以往使肺质地变硬,铁血黄素沉积使肺组织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变。

槟榔肝即慢性肝淤血最常发生于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偶可由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质地较实,表面及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状结构,似槟榔切面。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高度扩张充血,淤血区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而发生萎缩变性坏死甚至消失,小叶周边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长期以往会发生淤血性肝硬化。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形成后其下游血流进一步减慢和产生涡流,继而在血管壁上形成多个新的血小板粘集堆,并逐渐堆积延伸,形成不规则的珊瑚状突起称为血小板小梁,其表面粘附了很多白细胞使血小梁之间血流更加缓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浓度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素,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肉眼观呈红白相间的波纹状血栓,主见于静脉,常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或动脉瘤内的可称为附壁血栓;位于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内,常形成球形血栓。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有利影响防御作用可止血防出血,防细菌及毒素蔓延扩散,不利影响堵塞血管引起栓塞导致心瓣膜病继发性出血。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特征蛋白质占百分之三到五,混有少量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常见高温烧伤毒蛇咬伤等,还有鼻炎风湿病等。病变特点:组织发生浆液性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及

炎细胞浸润,被覆上皮或间脾常发生变性坏死或脱落,会造成局部明显炎性水肿和炎性积水,若发生于粘膜会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流出,成为浆液卡他性炎。经过和结局: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病变一般较轻易消散渗出浆液可被吸收再生,恢复正常,但办果炎性积水过多,会压迫器官,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如液体未被及时吸收,可引起轻度粘连。

细菌性痢疾肉眼观标本是一段结肠,粘膜面覆盖康皮痒膜状物,部分脱落,形成不规则溃疡,溃疡一般较浅表较小,新鲜标本溃疡之间肠黏膜呈出血,水肿等急性炎症表现。低倍镜观结肠肠壁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部分黏膜下层结构尚可辨认,多数黏膜上皮已坏死,与渗出的纤维及炎细胞组成假膜,黏膜下充血,水肿,有大量急性细胞浸润。高倍镜观粘膜腺体及粘膜肌层尚可辨认,间质明显充血,水肿,有急性炎细胞浸润。

绒毛心肉眼观见心包膜不光滑,失去正常光泽,有一层灰白色渗出物附着其上,呈绒毛状。低倍镜观心外膜表面有粉染之带状物,形状不整,呈粗细不均的分枝状或空网状,此即为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高倍镜观纤维性蛋白性渗出呈网状,颗粒状,团状不定形结构,呈浓淡不均之粉红色,其中夹杂少量破碎的多形核粒细胞,单核细胞。

化脓性炎可分为蜂窝织炎脓肿和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常发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易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明显水肿及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蜂窝织炎轻者可完全吸收消散而不留痕迹,重者经淋巴道扩散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脓肿常见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产生的毒素可致局部组织坏死,最后使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液早期脓肿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后周围肉芽组织逐渐增生形成脓肿壁,小脓肿可消散,大脓肿会因肉芽组织长入而瘢痕修复。浓重会引起溃疡窦道瘘管。表面化脓和积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会积存变成积脓。

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的是由于细菌侵入而引起,细菌经由各种途径感染肝脏,引起炎细胞浸润及肝组织坏死液化,即形成细菌性肝脓肿。经由①胆道②肝动脉③门静脉④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引起。肝脏多有肿大,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份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肉眼观脓肿大小不等,几乎占据整个肝右叶。肝脓肿的内容非一般脓液,而为果酱样物质,炎症反应不明显,但仍称为脓肿。脓肿壁上附有未彻底液化坏死的汇管区结缔组织、血管和胆管等,呈破絮状外观。镜下:见脓肿壁有不等量,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的组织,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在坏死组织边缘的活组织中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慢性脓肿周围可有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包绕。临床上,阿米巴性肝脓肿常表现长期发热伴有右上腹痛及肝肿大和压痛,全身消耗等症状。

皮肤乳头状瘤是由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形成许多手指样或乳头状突起外观似绒毛或菜花样,肿瘤根部常变细成蒂与正常组织相连,光镜下见每个指头表面附有增生的上皮,轴心由血管的分支状结缔组织间质构成。易恶变成乳头状瘤。

结肠腺瘤是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腺体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紧密。结肠腺瘤是一种息肉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由肠粘膜上皮增生而呈息肉状,有蒂与粘膜相连,有家族遗传性,不但癌变率高,而且容易早期发生癌变。

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也见于正常时不是由鳞状上皮覆盖,但经过鳞状上皮化生后而发生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或条索状的癌细胞巢,并向深层浸润。癌巢的最外层癌细胞排列整齐,癌巢中央可见同心圆状红染状角化物,分化差的并见较多和分裂像。

病理性核分裂像嗜碱性增强,不对称。

肠腺癌肿块突出于肠黏膜表面,呈菜花状,表见坏死及溃疡形成,肿瘤基底较宽;切面灰白色,癌组织呈蟹足状向深部肠壁组织浸润,边界不清。低倍镜观察,可见一侧为正常管壁,一侧已被癌组织取代。在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可见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状不整的腺管样。高倍镜观察,呈明显异型性,多数癌细胞呈柱状或立方转,细胞核大身染。腺管上皮细胞呈多层,且参差不齐,极向紊乱,并可见较多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部分腺腔内可见大量脱落坏死的癌细胞。

子宫平滑肌瘤肉眼观察,中部间隙为子宫腔,在子宫肌层壁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境界清楚,质韧,切面灰白,灰红色,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其光泽与周围正常平滑肌组织相似,唯瘤内肌纤维束粗大呈团状或编织状,排列紊乱。低倍观,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长梭形瘤细胞构成,较正常平滑肌细胞略大。排列成纵横交错状,有时成栅栏状。瘤细胞成长杆状。高倍观,胞浆红染,核亦长杆状,两端略钝圆。间质为多少不等疏松纤维及血管组织。

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常见于儿童多见于皮肤,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色肿块或暗红斑,内脏血管瘤多为结节状血管瘤随身体发育长大成年后停止生长,甚至可以自然消退。

主动脉粥样硬化肉眼观,1脂纹: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内膜上散在帽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微隆起,2纤维斑块:有的标本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黄色蜡滴状突起的斑块3粥样斑块: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斑块表面覆以纤维帽,深层有多量黄色粥样斑块,粥样斑块常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形成粥瘤样溃疡或有钙盐沉着。低倍观,内膜凸起部分为增厚的内膜,深部可见大量红染的脂质和坏死物。高倍观,增厚的内膜,呈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纤维帽的深部可见大量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其中有较多呈针状空隙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萎缩。

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闭锁缘上有呈串珠状单行排列的尤状熬生物,直径1到3厘米,半透明灰白色,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脱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肉眼观,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内膜面见灰黄色粥样斑块,横切面斑块多呈新月形,位于血管的心壁侧;冠状动脉腔呈偏心性狭窄;左心室前壁有小片的梗死灶,呈灰白色,形态不规则。低倍观,冠状动脉内膜半月形增厚,其腔出现偏心型狭窄。高倍观,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形成纤维帽;;内膜深层有粥样坏死灶,灶内有胆固醇结晶及大量泡沫细胞,有钙化;血管壁增厚,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官腔狭小。

风湿小体低倍镜观察心肌间质内血管附近可建成堆细胞构成的梭形病灶。高倍镜下风湿小体中央可见少量红染无结构呈碎片状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附近有成团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细胞大可为单核或多核,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或纵切面呈毛虫状。

支气管肺炎:低倍镜观察:肺组织固有结构尚存,病变部位主要在细小支气管壁,部分支气管壁扩张,支气管腔内可见脓性渗出物和粘液分泌物;粘液腺肥大、增生;部分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高倍镜观察:部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粘连,倒伏甚至脱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及杯状细胞增生,可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固有层内浆液腺上皮发生粘液腺化生;黏膜和粘膜下层管壁充血水肿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组织邮费其中变化。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似肝,切面灰红,故称红色肝样变期。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红细胞及纤维素等渗出物。其中的纤维素丝连接成网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接,有利于限制细菌的扩散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

小叶性肺炎:肉眼观察:肺表面和切面上有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病灶,病灶大小不等,但多较小,以小叶为单位分布,以肺下部病变较多,病灶为实行,失去含气状态,病灶边缘往往不整齐,病灶中央常见1~2个扩张的细支气管断面。低倍镜观察:切片中可见到正常肺组织,病变呈小灶状分布,以支气管为中心,或病灶内可见支气管,病灶间的肺泡腔代偿性扩张;病变中心细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管壁充血,炎细胞侵润,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水肿和渗出物。高倍镜观察:病变细支气管壁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管壁及周围的肺泡腔有大量炎性渗出物,有的肺泡以红细胞为主,有的以粉染的浆液为主,有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的以纤维素为主,有的是混合型的。部分病灶已超过细支气管所属小叶范围。病灶之间肺泡腔扩张,有多少不等的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低倍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存在,所有肺泡腔内均见炎性渗出物,无正常肺泡;肺泡壁变窄,期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胸膜明显增厚,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少量粉染的纤维素渗出,小量炎细胞。高倍镜观察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各肺泡腔内渗出物的数量和性质大致相似,现实病变分布一直,肺

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大量浅粉染的细网状的纤维蛋白,少数肺泡腔内仍有少量红细胞,有的纤维素通过扩大了的肺泡间孔相连;部分肺泡内纤维蛋白溶解,中性粒细胞变性,有单核细胞渗出,肺泡腔内渗出物较多者,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相反,部分渗出物少或溶解者,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明显,并见扩张;支气管壁、肺泡间隔等结构一般没有明显破坏,没有化脓现象出现。

胃溃疡肉眼观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至今在2厘米左右,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干净,仅有少量渗出物。低倍镜下胃组织中央有一斜臵漏斗形缺损,两侧为正常胃组织,高倍镜下上层的少量炎性渗出物主要有浅红色的纤维素网即中性粒细胞组成,其下坏死层为深红色颗粒状无结构的纤维蛋白及坏死物质,下方为肉芽组织层,最下方为瘢痕层。

门脉性肝硬化肝脏体积变小表面及切面见弥漫性分布的细结节,结节大小一致多在1厘米左右,肝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低倍镜下形成许多假小叶呈圆形和椭圆形,无中央静脉有一到多个,位臵常偏边,致门管区明显增大。

假小叶高倍镜下假小叶由结节状增生的肝细胞组成,部分肝细胞浊肿,点状坏死及再生,再生的肝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大浓染,双核或多核,肝细胞排列紊乱。纤维性膜样间隔内常有明显增生的小胆管以及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大红肾、蚤咬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轻中度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灰白或淡红色,切面皮质增厚皮髓分界清楚,可见栗米大出血点。低倍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肾球囊变窄。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慢性肾小球肾炎肾体积对称性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颜色变深表面有弥漫性细颗粒状突起,切面现皮质变薄,边缘变锐,皮髓分界不清,小动脉管壁增厚变硬,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变多。低倍镜下病变区萎缩,代偿肾单位发生肥大,肾小球相互靠拢。高倍镜下肾小球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相应肾小管甚至萎缩消失;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呈洋葱皮样管腔变窄。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最新4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 A型题: 1.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1分]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 C.组织内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的白细胞浸润 2. 传染性发热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分] a.生物病原体B.无菌性炎症C.恶性肿瘤D.变态反应E.某些固醇类物质 3. 化脓性炎时,脓液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种细胞浸润有关?[ 1分]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c.中性白细胞D.嗜酸性白细胞E.淋巴细胞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损害组织细胞的?[ 1分] A.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B.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类 C.禁株细胞抑制 d.Ⅱ、Ⅲ、Ⅳ型变态反应E.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 5.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1分] 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 6. 卡他性炎是:[ 1分] A.浆膜发生的浆液性炎 B.皮肤发生的浆液性炎 C.肺发生的渗出性炎 d.粘膜发生的轻度渗出性炎E.以上均不是 7. 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1分]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8. 引起炎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1分] A.理化性损伤 B.机械性损伤c.生物性因子D.免疫反应E.遗传性缺陷 9. 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1分] a.视前区-前下丘脑B.丘脑C.桥脑D.中脑E.脊髓 10. EP是一种[ 1分] 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 11.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机能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神经系统:早期兴奋,持续过高热可转为抑制 B.循环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c.消化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引起恶心、呕吐D.呼吸系统:由于血液温度上升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E.泌尿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12.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隐蔽”抗原释放入血b.抑制性T细胞产生过多C.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内某些组织有共同抗原,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E.遗传因素 13.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 1分]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风湿性心包炎E.慢性活动性肝炎 14.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1分] 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0.65%氯 化钠 141.2g 正常平坦146.3g 正常平坦

注20%氯化 141.8g 正常平坦169.5g 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NaOH.CaO)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0.04%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和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和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 1) 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病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学实验总结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 (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细胞核无改变。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 (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 (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且肺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肺泡腔内有漏出的红细胞及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6.混合血栓(心脏附壁血栓) (1)低倍镜:混合血栓外周可见正常心肌组织。粉红色不规则小梁和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2)高倍镜:粉红色粉末状的血小板凝集呈珊瑚状,表面可见白细胞附着;血小板梁间有大量网络着红细胞的纤维素。部分区域有机化现象。 7.鼻炎性息肉 各类炎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球形,具有分叶状细胞核,核浆淡红色,内含中性颗粒。在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 1.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答案:c.中毒性休克 2.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答案:d.胃小弯近幽门处 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答案:e.肺褐色硬变 4. 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答案:b.原发灶多在肺尖 5.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答案:d.慢性活动性肝炎 6.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答案: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7.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答案: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 8. 下述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答案:b.病变多局限于一个小叶 9.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答案: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答案: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 11.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答案:c.胃酸持续增高 12.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a.肝细胞气球样变 13.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答案:b.红色肝变期 14.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答案:b.坏死后性肝硬化 15. 慢性胃溃疡之肉眼形态所见通常是:答案:c.直径2cm以内,溃疡断面呈斜漏斗状,尖端斜向贲门 16.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b.桥接坏死 17. 门脉高压症时的侧支循环形成可出现:答案:b.食道下端静脉曲张 1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答案:a.经输血.输血制品传播 19. 下列小叶性肺炎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答案:e.病变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样变 20. 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答案:b.出血 21.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答案:d.支气管及肺泡化脓性炎症 22. 在下列肺外结核中哪一个可不经过血道播散而发生?答案:d.肠结核 23. 肝硬变假小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答案: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4. 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介质是:答案:c.苯乙醇胺 25.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答案:a.常发生于儿童 26. 下列关于小叶性肺炎的记述中,哪项不正确?答案:e.病菌多来自血行感染 27. 对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答案: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 28.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主要组织形态学改变是:答案:d.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 29.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答案:c.肝性脑病 30. 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答案:c.小叶性肺炎 31. 产生肝昏迷的机制目前认为:答案: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32. 关于肺心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答案:d.由于肺小动脉痉挛和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肥大 33.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为答案:a.肺泡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34. 肝硬变时,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答案:b.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及肝血窦受压 35.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程迁延在一年以上则可能发展为:答案:b.坏死后肝硬变 36.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答案:b.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37. 原发性肺结核发生是由于:答案:e.机体对结核病缺乏免疫力 38.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c.肝实质迅速而广泛的坏死 39. 下列对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答案:a.上叶空洞主要发生于原发性结核病 40.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有:答案:e.广泛肺纤维化 41. 干酪性肺炎通常是哪条途径播散所致?答案:c.支气管 42.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答案: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1-M-2 肝肝脂肪变 liver steatosis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P78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2-M-1 肝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P46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iP52 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4 肺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M-5 慢性阑尾炎主要以单核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渗出为主。 3-M-7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镜下: 1 / 4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 镜下: 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4-M-6 复层鳞状上皮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镜下: 癌组织在间质中浸润生长,可见大量的癌巢与角化珠;肿瘤细胞层次增多且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且核深染。 4-M-8 淋巴结淋巴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 镜下: 淋巴结构被破坏,输入淋巴管以及被膜下淋巴窦扩张充血,腔内充满癌细胞。 5-M-3 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镜下: 内膜不规则,粥样斑块形成;表层为纤维帽,其下可见散在泡沫细胞,深层为一些坏死物、脂质和柳叶状胆固醇结晶。 68 脾小动脉硬化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小,动脉壁内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变物质。 71 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变粗,核圆形或椭圆形。 6-M-1 肺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lobar pneumonia 镜下: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 (充血水肿期与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与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与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与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与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与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得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病理学Z 作业6

《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 [1分]D.胃小弯近幽门处 2.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分]B.食道曲张静脉破裂 3.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1分]D.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4.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 [1分]D.慢性活动性肝炎 5. 下列小叶性肺炎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E.病变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样变 6. 干酪性肺炎通常是哪条途径播散所致? [1分]C.支气管 7.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为 [1分]A.肺泡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1分]A.经输血.输血制品传播 9. 在下列肺外结核中哪一个可不经过血道播散而发生? [1分]D.肠结核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是由于: [1分]B.肝细胞坏死较多时对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 11. 肝硬变时,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 [1分]B.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及肝血窦受压 12. 下列对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1分]A.上叶空洞主要发生于原发性结核病 13.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 [1分]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14. 原发性肺结核发生是由于: [1分]E.机体对结核病缺乏免疫力 15. 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1分]B.出血 16. 下列有关小叶性肺炎的病变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渗出物中以纤维素为主 17. 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由于: [1分]D.结核菌量大,毒力强,变态反应增高 18.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1分]C.肝性脑病 19.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 [1分]B.红色肝变期 20. 对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1分]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 21. 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 [1分]C.小叶性肺炎 22.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 [1分]B.坏死后性肝硬化 2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 [1分]E.肺褐色硬变 24. 慢性胃溃疡之肉眼形态所见通常是: [1分]C.直径2cm以内,溃疡断面呈斜漏斗状,尖端斜向贲门 25.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 [1分]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 26.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有: [1分]E.广泛肺纤维化 27.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B.桥接坏死 2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A.肝细胞气球样变 29. 郎罕氏多核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变形成的? [1分]D.类上皮细胞 30.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程迁延在一年以上则可能发展为: [1分]B.坏死后肝硬变 31. 关于肺心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1分]D.由于肺小动脉痉挛和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肥大 32.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 [1分]D.支气管及肺泡化脓性炎症 33. 产生肝昏迷的机制目前认为: [1分]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34. 肝硬变假小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5.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1分]C.胃酸持续增高 36. 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介质是: [1分]C.苯乙醇胺 37.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 [1分]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 3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 [1分]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39.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 [1分]C.中毒性休克 40.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1分]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41. 下列关于小叶性肺炎的记述中,哪项不正确? [1分]E.病菌多来自血行感染 42.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 [1分]B.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5.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6.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7.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8.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9.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实验课教案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年制级班授课时间: 参考书籍: 1、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宋继谒主编.病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邹仲之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概述 ●造血系统的组成 ●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概念:淋巴组织(淋巴结内/外)原有的淋巴细胞或其前体细胞恶性单克隆增生所形成的肿瘤。 ●分类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霍奇金淋巴瘤(HL) ⒈部位:淋巴结──→结外器官(浅)(深) 颈纵隔血管 锁骨上腹膜后肝、脾、骨髓 主动脉旁消化道 ⒉病变: ⑴大体 ●淋巴结肿大→互相粘连→巨大肿块 ●切面鱼肉状,出血坏死 ⑵镜下: ●正常结构破坏, ●坏死、纤维组织增生 ●细胞成份多样(瘤细胞、非瘤细胞): ①瘤细胞: 霍奇金细胞(Reed-Sternberg,R-S细胞)多核 **双核(镜影细胞) 单核(霍奇金细胞)形态特点体大、浆多,核大、染色质沿核膜积聚、核膜厚,核仁大、嗜酸性。 变异R-S细胞腔隙型细胞(陷窝细胞) 爆米花细胞 多形性细胞 ②非瘤细胞(背景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 ⒊组织类型、各型间的转化 各型特点(附后)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⒈部位 ⑴淋巴结───→结外器官 (浅)(深) 颈纵隔肝、脾 腋下肠系膜骨髓 腹股沟腹膜后 ⑵结外淋巴组织───→结外器官 咽淋巴环扁桃体 胃肠道皮肤

普通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1.准备下列10种植物病害标本,如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 2、扩大镜、小刀及记载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陈列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 (2)坏死 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健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④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 ⑤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入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⑥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坏死而不倒伏的称为立枯。 (3)萎蔫 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 (4)腐烂 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分为干腐和湿腐。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 (5)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①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 ②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是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 ③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 ④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模拟试卷A

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模拟试卷 (A) 一、单项选择题 A型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40分) 1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细胞器变化是 A .内质网缩小 B .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脱落 C .线粒体肿胀 D .高尔基小体形成 E .溶酶体增大 2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周围血液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说明该患者 A .已发生血道转移 B .即将发生转移 C .已是恶性肿瘤晚期 D .并发白血病 E .有可能发生转移 3.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为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肉芽肿性炎 D .出血性坏死性炎 E .蜂窝织炎 4 .凋亡是细胞的 A .液化性坏死 B .干酪样坏死 C .脂肪坏死 D .程序性死亡 E .凝固性坏死 5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是 A .细胞核增大 B .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 C .细胞浆红染 D .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E .核浆比例增大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下列哪个部位最为轻微 A .大脑皮质 B .基底节 C .丘脑 D .中脑 E .脊髓 7 .纤维素样变性不见于 A .风湿病 B .恶性高血压 C .结节性多动脉炎 D .排斥反应 E .瘢痕组织 8 .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心力衰竭时出现的 A .含脂褐素的心肌细胞 B .肺泡内吞噬尘埃的巨噬细胞 C .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D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E .吞噬黑色素的巨噬细胞 9 .槟榔肝是指 A .肝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肿胀 C .肝细胞萎缩 D .肝慢性淤血 E .肝硬变 10 .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纤维蛋白 11.伤寒带菌者细菌一般居留在 A .小肠 B .结肠 C .胆囊 D .肝脏 E .肾脏 12 .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 .静脉注射时 B .分娩时 C .潜水作业时 D .输血时 E .外伤骨折时 13 .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 .溶解 B .吸收 C .机化 D .再通 E .钙化 14.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结核 C .肠伤寒 D .细菌性痢疾 E .肠血吸虫病 15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 A .下肢静脉 B .门静脉 C .上腔静脉 D .头颈静脉 E .胸壁静脉 16 .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血管受压至闭塞 B .血栓形成 C .动脉痉挛 D .淤血 E .动脉内膜炎 17.有关风湿病发病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直接感染引起 B .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 C .由流感病毒直接感染引起 D .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 E .由对青霉素过敏所致 18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 .动脉充血 B .静脉阻塞 C .组织增生 D .富于蛋白的液体进入组织内 E .肉芽组织形成 19.肺结核原发性病灶的好发部位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7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7次作业 A型题: 1. 电镜检查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有驼峰状的病变,其主要成分是: A.补体成分的聚积 B.玻璃样物质 C.胶原,相当于灶性瘢痕 D.单纯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e.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分聚积 2. 肠伤寒病变的主要部位在: a.回肠下段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 B.肓肠 C.升结肠 D. 乙状结肠 E.直肠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不会引起: A.少尿 b.高胆固醇血症 C.血尿 D.蛋白尿 E.高血压 4. 除下列哪一项外,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B.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肥大 C.有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集中 D.有淋巴细胞浸润 E.部分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 5. 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输血 E.泌尿道 6.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数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血行性感染首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 感染肾组织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7.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人不常见的表现为: a.高血压 B.肾病综合征 C.低蛋白血症 D.对类固醇药物反应良好或可自行缓解 E.电镜下显示普遍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8. 下列肾脏疾病中不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型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增生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 E.肉芽肿性炎症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 A.化脓性炎症 b. 变质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 浆液性炎症 E.肉芽肿性炎症 11. 伤寒细胞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吞噬伤寒杆菌、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形成的? A.上皮样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白细胞 D.多核巨细胞 E. T淋巴细胞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

A型题: 1.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揭示疾病的本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E.活体组织检查 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A.病理解剖学 5. 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6.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 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7.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B.病理生理学 8. 死亡的标志是:A.脑死亡 B型题: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应 E.病理反射 9. 休克A 10. 瘢痕形成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1. 炎症A 12. 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B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3. 先天愚型C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E A.基础理论 B.现代医学 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D.桥梁 E.科学研究 15.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D

1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7. 烧伤A 18. 佝偻病 D 19. 克氏征(屈髋伸膝征) 20. 关节强直 B 21. 白细胞升高 E 22.肺结核 C 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 D.动物实验与细胞学检查 E.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23.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24.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Z - 2 A 型题: 1. 血栓形成是指: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B.肝、脾及胃肠道 3. 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萎缩器官多伴有间质的增生 4. 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 D.压迫性萎缩 5. 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 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 6. 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 7. 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 这一过程称为: C.栓塞 8.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D.线粒体不肿大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A.动物实验 B.尸体剖解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汪思应郑红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录 一,概论┈┈┈┈┈┈┈┈┈┈┈┈┈┈┈┈┈┈┈┈┈┈┈┈┈┈1 二,病理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 三,实验性肺水肿┈┈┈┈┈┈┈┈┈┈┈┈┈┈┈┈┈┈┈┈┈┈3 四,兔小肠灌溉的水肿模型复制┈┈┈┈┈┈┈┈┈┈┈┈┈┈┈┈3 五,缺氧┈┈┈┈┈┈┈┈┈┈┈┈┈┈┈┈┈┈┈┈┈┈┈┈┈┈4 六,再吸入式缺氧┈┈┈┈┈┈┈┈┈┈┈┈┈┈┈┈┈┈┈┈┈┈5 七,钾代谢障碍┈┈┈┈┈┈┈┈┈┈┈┈┈┈┈┈┈┈┈┈┈┈┈5 八,失血性休克┈┈┈┈┈┈┈┈┈┈┈┈┈┈┈┈┈┈┈┈┈┈┈5 九,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6 十,急性左心衰竭┈┈┈┈┈┈┈┈┈┈┈┈┈┈┈┈┈┈┈┈┈┈7 十一,急性右心衰┈┈┈┈┈┈┈┈┈┈┈┈┈┈┈┈┈┈┈┈┈┈┈8 十二,病例讨论—肝性脑病┈┈┈┈┈┈┈┈┈┈┈┈┈┈┈┈┈┈┈8 十三,病例讨论—急性肾功能不全┈┈┈┈┈┈┈┈┈┈┈┈┈┈┈┈9 十四,病例讨论—MODS┈┈┈┈┈┈┈┈┈┈┈┈┈┈┈┈┈┈┈┈┈10 十五,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1 十六,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12

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之一。它在理论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的机能代谢:①发生何种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②为何发生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机制);③这些改变的规律性及与疾病的关系;④预防和处理这些改变的机理(即疾病防治措施的原理)。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即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虽能直接应用于患者,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病理生理学主要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或病理过程,作为人类相应疾病的模型。实验者可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环节、发病机制等。还可用于疾病的实验性预防、治疗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研究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有很多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①从自然界中选择发病动物(如选择生长有肿瘤的鼠、狗等)作为疾病动物模型。但该动物模型个体间差异很大,且发病条件及病程等不易控制,已很少被直接采用。现主要用经人工选择培育的不同品系的发病动物如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的SHR 大鼠,其成年后100%发生高血压,常用作自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我国天津医学院培育成功的津白-Ⅱ小鼠,成年后易发生乳腺癌等;②根据疾病发生原因来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来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我室张载福教授用盲肠结扎穿孔法造成小鼠腹腔感染来复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动物模型;③根据疾病发生机制复制动物模型。如本指导中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提高家兔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以复制的实验性肺水肿模型,动脉控制性放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模型。④根据疾病的发生环节复制疾病的动物模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5.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6.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7.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8.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9.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