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科知识

骨科知识

骨科知识
骨科知识

骨科知识

目录

一、知识巧记----------------------------------------------------------------------------2

二、骨折与脱位-----------------------------------------------------------------------5

三、骨病---------------------------------------------------------16

四、骨肿瘤---------------------------------------------------------------------------------23

五、脊柱--------------------------------------------------------------------------------------29

六、臂丛与周围神经---------------------------------------------------------------42

七、手腕外科-----------------------------------------------------------------------------50

八、髋关节----------------------------------------------------------------------------------57

九、膝关节----------------------------------------------------------------------------------60

十、足踝---------------------------------------------------------------------------------------62十一、小儿骨科--------------------------------------------------------------------------65

知识巧记

踝管内容物:景致动人吗?

踝管内容物由前到后依次是:景---胫骨后肌腱、致---趾长屈肌腱、动人---胫后动静脉和神经、吗---姆长屈肌腱。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RICE大米”疗法

Rest休息

Ice冷敷

compression加压

elevatio抬高

也有人称为“价值”原则:pretection(夹板等保护),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

脊髓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

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

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

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

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

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

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

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

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

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

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

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

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一骨脑”原创:野小三(腋神经支配小园肌、三角肌)

肌皮神经支配

“一骨脑”原创:肌皮拱拱拱(喙肱肌、肱肌、肱二头肌)

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

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

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

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

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它管理

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

骨间肌的功能

掌三收,背四展

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

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

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

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

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

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

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

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

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腕骨骨化次序

1零头、二钩、三三、四月、五舟、六大、七小、九至十四豌豆骨2腕骨骨化中心的规律是:起始于头状骨,并按逆时针方向绕一周3头、钩、桡、三、月、大、小、舟

脊髓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

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连接椎骨的韧带:三长两短

主要有五种,其中长韧带有三条(棘上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短韧带有两条(黄韧带和棘间韧带)

足部跗骨:内中外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腰椎定位:1小2大3横4翘5不规则

骨折与脱位

Dupuytren骨折

属于旋前-外展型损伤,三角韧带断裂,腓骨高位骨折、胫骨下端腓骨切迹部位的撕脱骨折同时合并下胫腓分离。

3、Tillaux骨折

旋后-外旋型损伤,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撕脱,胫骨附着点处骨折。

4、Cotton骨折

三踝骨折,内外踝骨折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后缘骨折,伴距骨向后脱位。

5、Bosworth骨折

踝关节骨折脱位,腓骨远端骨折片向后移位交锁于胫骨后面,手法复位困难,X线示:胫腓骨不重叠或少许重叠,腓骨向胫骨后侧移位。

开放骨折的Gustilo分型

Ⅰ型:伤口长度小于1,一般为比较干净的穿刺伤,骨尖自皮肤内穿出,软组织损伤轻微,无碾挫伤,骨折较简单,为横断或短斜形,无粉碎。

Ⅱ型:伤口超过1,软组织损伤较广泛,但无撕脱伤,亦无形成组织瓣,软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碾挫伤,伤口有中度污染,中等程度粉碎性骨折。

Ⅲ:软组织损伤广泛,包括肌肉,皮肤及血管、神经,有严重污染。

ⅢA型:尽管有广泛的撕脱伤及及组织瓣形成,或为高能量损伤,不管伤口大小,骨折处有适当的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丢失,伴有骨膜剥脱和骨暴露,伴有严重的污染

ⅢC型:伴有需要修复的动脉损伤。

骨延迟愈合的原因

技术因素

1.感染

2.治疗不当

A.过度牵引

B.固定不当

C.肌肉收缩导致骨折分离

D.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导致骨缺损

E.骨折端对位不当导致异物间隔

生物学因素

1.骨痂形成障碍

2.骨痂钙化障碍

3.区域性加速现象低下

4.异常分化

5.骨改建异常

6.骨塑形异常

7.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

联合因素

骶骨骨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1983年Denis根据CT分析将骶骨骨折分为三区:

Ⅰ区:骶骨翼骨折,腰5神经从其前方经过,骨折可损伤神经根,引起相应症状,Ⅱ区:骶管孔区骨折,骶1、2、3孔区连续性中断,可损伤坐骨神经,但一般无膀胱功能障碍

Ⅲ区:骶管区骨折,骶管骨折移位可损伤马尾,表现为骶区及肛门会阴区麻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Barton骨折的概念及分类

1838年Barton J.R.描述过一种腕关节半脱位伴随桡骨远端关节的骨折。Barton骨折很少见,目前一般将桡骨远端背侧缘、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者统称Barton骨折。其分为两型:1、前缘(掌侧缘)2、背缘(后缘)。

1、Barton背缘骨折多为跌倒,腕背伸而前臂旋前,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骨折。骨折块三角形,包括了关节面的1/3,腕关节呈半脱位状。牵引下易于复位,通常复位后以短臂石膏托固定于腕关节中立位,以防止再移位,应避免固定于掌屈位。4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如果有不稳定倾向或再移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

2、Barton前缘骨折多为摔倒时手背着地,应力延腕骨冲击桡骨远端的掌侧缘造成骨折。

其骨折块较小,可按Smith骨折方法复位,或手术以托状钢板内固定。

Maisonneuve骨折

一、定义:该骨折1840年由法国医师Maisonneuve首先报道,系指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韧带损伤合并有腓骨的近1/3骨折。后多数人认为此是一种旋前外旋型损伤。

二、创伤病理:一般内踝骨折多有分离,骨折处于踝关节水平之下为撕脱所致。如果未发生内踝骨折,则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前韧带断裂。骨间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断裂超过8CM时,下胫腓关节出现分离,极不稳定。

三、临床表现:伤后踝部迅速肿胀,疼痛,以致不能行走和活动该关节,若骨间膜损伤严重,则小腿前外方肿胀亦明显,肿胀及压痛水平常代表骨间膜损伤水平。腓骨近段亦有压痛,肿胀。X线检查应包括踝关节及小腿上段,以免漏诊。

四、一般可以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但从早期活动,最大限度保存功能考虑,仍以早期手术内固定为宜。内踝骨折可用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如无骨折仅为三角韧带断裂,应修复三角韧带;腓骨上段可用钢板螺钉固定。下胫腓水平应以位置螺钉横穿固定。但由于正常时,踝关节伸屈时,踝穴存在微量的“开”、“合”运动,故下胫腓水平位置螺钉在骨折愈合后应尽早除去。

儿童骨折治疗原则

1、应熟知骨骺板的特殊手术解剖,几乎所有的骨骺板都是沿着关节形状而起伏走行的,不是一条直线。

2、术中尽可能将骨折片及关节软骨解剖复位,这样可预防骨桥的形成和关节面的不平整。

3、内固定材料易于取出。

4、克氏针固定较螺钉固定好,克氏针不要交叉穿过骨骺板,而应与骨骺板平行。

5、应用可吸收的缝合材料缝合。

6、避免不必要的钻孔,以免引起医源性的病理骨折。

孟氏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孟氏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孟氏骨折是指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Ⅰ型:占60%,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向前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占15%,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

Ⅲ型:占20%,尺骨近侧干骺断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

Ⅳ型:占5%,桡骨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1.孟氏骨折饶神经深支损伤是常见的合并症,应检查相应的神经功能。一般不需探查,桡骨头复位后几乎都能自行恢复。

2.治疗上趋于一致的意见是桡骨头脱位并无手术的必要,1,2,3型骨折闭合复位不能达到要求时尺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对于4型骨折,应早期切开复位,尺桡骨均行坚强的内固定。

3.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制动4~6周,1,3,4型骨折固定于前臂旋转中立位,屈肘110度。2型骨折固定于屈肘70度位。

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的病因与治疗?

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常为骨折的后遗症,亦可为单纯下尺桡骨关节脱位。

稳定性:常由下尺桡掌侧韧带,下尺桡背侧韧带及三角纤维软骨盘维持。前臂旋前,下尺桡背侧韧带及三角纤维软骨盘的背侧缘紧张,旋后时,反之。

背侧或掌侧韧带的断裂,就会发生半脱位。

治疗:尺骨头向背侧半脱位,旋后位短臂石膏脱固定5~6周

尺骨头掌侧脱位,麻醉下复位,前臂旋后位,牵引,向背侧推压脱位的尺骨头,复位时弹想,复位成功后短臂石膏托固定于旋前位5~6周。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进展?

手术指征:1.术中向外牵拉腓骨远端,分离>3CM,并伴有内踝(三角韧带)损伤;

2.下胫腓联合损伤伴腓骨近端骨折和内踝损伤.由于手术并不复杂,大多数学者推荐如

果术中发现下胫腓分离>2~3MM,即应进行手术内固定.

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部位应在下胫腓联合的近侧,距关节水平2~3MM,勿直接穿过联合;

2.固定时踝关节应处于最大背屈位;

3.固定螺钉应与下胫腓联合平行,并前倾30度,螺钉应穿过三层皮质骨固定。

术后注意事项:

1.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下胫腓联合分离不应当行坚强内固定,行坚强内固定将限制腓骨相对胫骨干的位移和旋转,从而影响踝穴对距骨运动顺应性的调节。

2.关于取钉问题,如无局部问题(如异物感,皮肤激惹)可不取钉。如果要取钉,至少12周以后再取,过早取钉,尤其是腓骨骨折尚未完全愈合时取钉这将影响踝穴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取钉后下胫腓联合再次出现分离。

髋臼骨折的分度及处理?

髋臼骨折的分度及处理

一度:运动中心无变化,轻度洞状骨质缺损,和股骨头接触面积≥90%,处理:少量植骨

二度:运动中心上移<2㎝,顶部结构破坏、溶解。接触面积60~90%

处理:适量植骨

三度:运动中心上移>2㎝,顶部溶解,接触面积<60%,处理:结构性植骨,运用防内凸金属环

髋关节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

髋臼骨折伴坐骨神经损伤常发生于髋关节后脱位。

临床上分为:单纯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联合损伤、单纯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分支的纤维素少于胫神经,但腓总神经纤维素的直径大于由少结缔组织中分离出的条索,故创伤时腓总神经束吸收的创伤能量要多一些。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腓总神经在坐骨大切迹与腓骨颈处相对固定,而胫神经仅固定于坐骨大切迹处,故作用于腓总神经上外力的相对缓冲程度较胫神经小,所以腓总神经受损的机率大。髋臼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主要是神经轴索断裂。

二、医原性坐骨神经损伤

髋臼骨折治疗时所致的医原性性坐骨神经损伤占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5%~12%。因手术中过度牵拉坐骨神经所致。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时,髋关节前屈或内收位时坐骨神经易受损。此外,使用牵开器时脱位插入坐骨大切迹挤呀压神经、转孔器穿透、持续同侧膝关节伸直位牵引等均可导致医原性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时保持患侧屈膝60度及髋关节后伸,可以减少坐骨神经张力,降低神经损伤机率,亦可改善坐骨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

三、坐骨神经损伤后的预后

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分支严重伤的恢复不理想,常遗有腓总神功能障碍,足下垂畸形。

骨盆骨折的分类?

Tile根据骨折稳定性提出分类:

(一):A型:稳定骨折

A1型: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骨盆边缘撕脱骨折。

A2型: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纵形骨折、单纯髂骨翼骨折(Duverney)。

A3型:未波及骨盆环的骶骨和尾骨横断骨折。

(二):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骨折

B1型:分离型骨折,仅髂骨外旋不稳。

B2型:侧方挤压损伤,半侧骨盆内旋不稳。

B3型:双侧B型骨折。

(三):C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骨折

C1型:单侧损伤失稳。

C2型:双侧损伤失稳。一侧为C型,对侧为B型损伤。

C3型:双侧C型骨折。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损伤。

Segong fracture

Se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撕脱骨折,一般在膝关节急性外伤时出现。就骨折本身而言,在临床上并不需要特别的手术治疗,但由于Segond骨折强烈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而前交叉韧带断裂在急诊时常常不容易诊断。

Segond骨折位于胫骨平台近端背侧,与外侧关节囊相连。其常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断裂,故将Segond骨折作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强有力证据。(有时如果没有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或Segond骨折时,由于血肿和疼痛的影响,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较困难,故可根据以下要点来分析:受伤时是否听到或感觉到断裂声;能否继续从事伤前的活动;受伤后膝关节开始肿胀,并在12小时内肿胀达到最高峰。

Pilon骨折

是指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可能伴有内、外或后踝骨折。其显著特点是粉碎性骨折、明显不稳定、关节受累

The pilon fracture is a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he distal tibia.The fracture consists of a long oblique fracture extending medial to lateral as well as a fracture extending to the tibiotalar articular surface.It results from an axial loading injury,with impaction of the talus upon the tibial plafond. Because of the severity of the fracture and its intraarticular involvement,posttraumatic arthritis is a common sequela.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骨传导试验

是骨骼检查时听诊的一种,即以震动的音叉放在肢体的远端对称的骨隆起处,用手指或啊诊锤叩击该处,将听诊器放在肢体近端对称的骨...正常骨传导音清脆,骨折时,由于骨正常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破坏,传导不良,传导音变为低沉或无传导音。

月骨脱位/经月骨周围脱位

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手掌着地摔伤,腕部处于极度背伸位,外力自上而下之重力与自下而上的反作用力,使桡骨远端诸骨与头状骨相挤压,桡骨与头状骨之间的掌侧间隙增宽,头状骨与月骨间的掌侧韧带与关节囊破裂,月骨向掌侧脱位。

如月骨留于原位,而其他腕骨完全脱位时,即称为月骨周围脱位。若此种损伤并发骨折,则称经×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

骨骺损伤的分型方法?

Salter-Harris骨骺损伤的分型

Ⅰ型:骨骺分离,骨折线通过骺板软骨成熟区的细胞退化层。

Ⅱ型:骨骺分离并带小块干骺端骨片。

Ⅲ型: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开始于关节面,沿骺板软骨细胞退化层弯向骺板边缘。

Ⅳ型: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开始于关节面,经骨骺、骺板、和干骺端三部分。

Ⅴ型:骺板软骨压缩骨折。

Ⅵ型:骺板软骨膜环(Ranvier软骨膜沟)损伤。

Ogden增加了3种非涉及骺板的生长机构损伤

Ⅶ型:化骨核骨折及化骨核周缘骺软骨骨折。

Ⅷ型:干骺端横断骨折。

Ⅸ型:骨膜较大范围破坏或缺损。

骺板损伤的治疗原则?

1Ⅰ、Ⅱ型闭合复位,超过1周不宜强行复位,尽量2期矫形。

2Ⅲ、Ⅳ型切开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骺板对位。

3忌用暴力挤压骺板、忌用器械撬压骺板、忌横向穿越骺板(克氏针垂直插入)、螺钉忌穿越骺板。

4骺板骨折一般3-4周。愈合后及时取出内固定。

5骨骺损伤导致骨骼生长障碍,最后结果需要1-2年确定。

骺板的组织学结构是什么?

从骨骺向干骺端可将骺板分为4个细胞层或软骨层

1静止细胞层,生发细胞层。

2增殖细胞层,与静止细胞层合称软骨生长区。

3肥大细胞层,软骨成熟区。

4软骨内骨化层,细胞退化层或暂时钙化层。

论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丧失,但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能被新骨完全替代,

恢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和其它组织愈合不一样,骨折愈合后不会遗留瘢痕。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血供、力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过程各有特点。

(一)、通常我们对骨折愈合方式的认识源自动物长管状骨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在局部制动、不进行内固定、骨折端较稳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经历其自然的发展过程。一般需先经过纤维软骨阶段,最后才被骨完全替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间接愈合,或称'二期愈合'。它的发展可人为的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相互连接。

l炎症阶段骨折后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可引起出血、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和多核白细胞进入,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胞碎片。随着血肿的逐步清除、机化,新生血管长入,原始间充质细胞增殖,肉芽组织形成。这期间血小板、崩解组织、血管周围细胞都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系列(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它们将启动下一阶段的修复活动。

2修复阶段骨痂形成为此阶段的特征。骨痂内含有纤维、软骨和骨性成份。参与骨痂形成的细胞由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后者来自骨髓、骨外膜、骨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细胞等处。最早分化形成的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它沿着增殖的血管芽侵入机化的血肿内,所分泌的Ⅲ型胶原构成骨痂中的纤维成分。随后通过原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迅速增加,纤维基质中软骨小岛开始形成。骨

折部位的稳定程度可能决定软骨痂形成的多少。在非制动和非坚强固定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成分多,而在绝对固定(absolute fixation)的骨折愈合过程中几乎看不到软骨成分。

骨性骨痂的形成通过两个途径:在修复阶段早期,靠近旧骨的地方有新的小梁骨形成,这种原位性骨形成不需经过软骨阶段。参与原位性骨形成的细胞来自骨外膜、骨内膜等处。最终这种原位生长的小梁骨和软骨痂一起跨接了两个骨折端。在修复阶段的后期软骨痂再逐渐被骨性成分取代,即随着血管芽的侵入,破骨细胞(或应称破软骨细胞)降解软骨基质,成骨细胞进入并分泌Ⅰ型胶原等骨基质蛋白,最后经过矿化形成编织骨,骨折端之间形成完全的骨性连接。

3塑形阶段本阶段涉及破骨细胞吸收和成骨细胞的新骨基质形成,二者相互联系,但不是发生在同一部位。结果沿着骨的主要应力方向,编织骨中不需要的部份被吸收,需要的部份得到加强,最终被新形成的板层骨取代,髓腔再通,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恢复。

(二)、在完全解剖复位和绝对固定的条件下,骨折端之间发生直接愈合,或称'一期愈合'。X线片上表现为没有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消失。直接愈合的条件是骨折端的'密切接触'和'绝对稳定'。这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复位和拉力螺钉或加压接骨板的绝对固定。但在显微镜下观察,骨折界面间几乎不可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接触,总有一些部位未完全对合,导致接触面(或可能是接触点)间存在微小腔隙。因此,在组织学上又可将直接愈合分为两种:间隙愈合:在'稳定'的间隙(<1mm)内,损伤后不久即有血管及原始间充质细胞长入,几天内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在骨折端表面沉积类骨质。在较小间隙(150-200Μμm)内,直接形成板层骨。较大的间隙内则先形成编织骨,最后才被板层骨完全取代。板层骨通过塑形最终改建成正常骨组织。

接触愈合:在骨折端紧密接触的部分,骨重建单位可直接跨越骨折线,无内、外骨痂形成。实际上在加压接骨板等绝对固定下间隙和接触同时存在,而间隙面积大于接触部位。因此,间隙愈合构成了直接愈合的主要形式。

(三)、在非坚强固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的方式类似于前面提及的间接愈合。所谓非坚强固定包括钢丝环扎及张力带固定、髓内钉、外固定,以及一些没能取得绝对固定的接骨板与螺钉。

如前所述,在'稳定'的间隙内发生直接愈合,而在非坚强固定的条件下,骨折间隙内存在'显微失稳',即骨折端之间有细微的活动存在,由此可以诱导骨的吸收,加宽骨折间隙。这种加宽了的间隙主要通过间接愈合的方式取得骨性连接。在普通接骨板和螺钉固定时骨折间隙增宽有时是十分危险的,接骨板螺钉本身会阻碍骨折端的接触,使外力不能通过骨折端而集中于接骨板螺钉上,最终会发生疲劳断裂或松动。相对而言,髓内钉固定有利于调整过宽的间隙,且能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允许患肢负重。

疲劳骨折

长期、反复、快速、轻微的伤力,集中于骨骼的某一部位,可出现疲劳骨折。疲劳骨折常发生于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在骨折或大手术后肺及脑等脏器出现脂肪栓子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危及人的生命。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及低氧血症。

1、脂肪栓子是怎样形成的

这是关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骨折时局部脂肪组织碎裂,脂肪细胞释放出脂肪小滴,进入破裂的血管后造成脏器栓塞。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骨折后死亡的病例尸检时发现肺内有骨髓碎块和脂肪滴形成的栓子。动物实验也发

现,在骨折动物的肺内有骨髓组织成分。如果阻断骨折处的血管可防止脂肪栓塞的发生,说明骨折处的骨髓脂肪组织成分进入血液循环是脂肪栓塞的重要一环。另一种观点认为,脂肪栓子是由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形成的。创伤后人的血液处于高凝态,脂肪乳糜微粒增大,体积超过正常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造成器官血管栓塞。脂肪栓子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又被分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对脏器小血管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血管炎症,组织渗出增多,导致肺水肿,严重影响肺功能,造成低氧血症。还有人认为脂肪栓塞是由上述两种机制共同引起的。

2.脂肪栓子对脏器功能的影响

肺是脂肪栓子最先到达的部位。栓子堵塞肺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造成肺的血液灌流障碍。于是,肺的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由于脂肪栓子分解出的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肺血浆渗出增加,形成肺水肿,进一步阻碍肺的气体弥散功能,加重低氧血症。这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肺内的栓子如小于20微米可通过肺循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在肺以外的脏器,如脑、肾、心脏、眼底和皮肤造成栓塞。脑栓塞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嗜睡或昏迷。心脏栓塞后多数表现为心动过速。肾栓塞后尿出现脂肪滴。眼底及皮肤栓塞后出现出血点。

3.脂肪栓塞后的主要表现

脂肪栓塞依据栓子的多少表现相差很大。有的急骤发病,迅速恶化。有的表现轻微,甚至仅有皮肤出血点。主要表现有:

呼吸系统:外伤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及咳痰,,痰中带血。有严重低氧血症。

神经系统:烦躁、嗜睡或昏迷。

皮肤:肩部、前胸及颈部出现多发出血点。

4.脂肪栓塞的诊断要点

①有骨折或大型手术史;

②病人有呼吸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皮肤及眼底有多发出血点;

③X线片示肺有“暴风雪”状阴影;

④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千帕;

⑤其它:发热、心动过速、尿中有脂肪滴、血小板减少等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

5.脂肪栓塞的治疗要点

脂肪栓塞主要累及肺及大脑,影响呼吸及中枢神经功能,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治疗重点是保护肺脏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组织损伤加重。要迅速输氧,严重者用人工呼吸机加大输氧量。头部用冰袋降温、脱水,可行人工冬眠。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酐降低血液粘稠度,对抗血液高凝状态。地塞米松能减轻炎性渗出,消除肺水肿。

6.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

由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预防工作很重要。

骨折后要尽早妥善固定,防止过多搬动以免增加骨折端血肿压力。严重骨折病人要及时补足液体,对抗血液高凝状态。病人要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量。中老年人要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能起到抗凝作用。手术时勿用暴力,防止脂肪栓进入血管。

骨折愈合的机制是什么?

骨折后骨折端及周围组织将出现炎症反应、血肿机化、细胞增生及钙化等一系列过程,最后恢复骨的连续性,达到骨愈合。骨折愈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骨愈合的细胞来源

骨愈合过程中的细胞来源于外骨膜、内骨膜、骨髓、血肿及骨折端周围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皮质骨断端的哈氏管及松质骨的骨小梁等。其中,外骨膜细胞在骨折愈合中占重要地位,是骨折愈合最重要的因素。

2.成骨的方式

骨折愈合过程中有两种成骨方式:即膜内化骨及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骨折后内、外骨膜所含的成骨性细胞增生,使骨折端连接。骨膜不断增厚,钙化成骨。内、外骨膜增生、钙化成骨分别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由骨膜增生、钙化成骨的过程称为膜内化骨。膜内化骨是皮质骨骨折愈合的主要机制。

软骨内化骨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血肿形成血凝块与骨折周围损伤、坏死的软组织共同刺激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毛细血管、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血肿侵入,逐步进行清除、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进一步成熟,形成纤维组织,然后转变为暂时性软骨组织。软骨组织周边逐渐有骨母细胞侵入,替代软骨细胞。这时,局部细胞分泌磷酸酶增多,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大量磷酸根释出,与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后原软骨组织就转变为骨组织。这一过程因从软骨组织开始转变为骨组织,称为软骨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形成环形骨痂和腔内骨痂。环形骨痂在骨折断端之间,腔内骨痂位于髓腔内,将髓腔封闭。但在以后的改建过程中髓腔会重新开通。

另外,骨折后在局部骨生长因子(如BMP)分泌增多,诱导血肿内及周围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成骨。这一过程称为骨诱导成骨。

骨折端在骨折后将有数毫米骨质坏死,坏死骨不能直接愈合,而是靠邻近正常骨沿死骨逐渐爬行生长,将死骨清除、替代,形成新骨。这一过程称为骨传导成骨。

3.松质骨的愈合特点

松质骨由骨小梁构成,血运丰富。松质骨内还有红骨髓。红骨髓中含有大量基质细胞,在骨折时能向成骨细胞分化。因此,松质骨骨折合愈合快。

松质骨无骨膜,因此,骨愈合过程中不形成外骨痂,仅靠骨小梁连接。

松质骨愈合后在一段时间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仍然会发生压缩变形,如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出现髋内翻。所以,松质骨愈合后不应过早负重。

如何判断骨折延期愈合及不愈合?如何预防?

骨折在预定愈合时间仍有疼痛、软组织肿胀,提示骨折愈合受阻。X线片示骨折端无骨痂或有很少骨痂形成,骨折线骨质疏松。

如骨折处有异常活动,X线片示骨折端髓腔封闭,骨端膨张大,骨折间隙加大,临床诊断为骨折不愈合。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仅有骨折端萎缩、骨折间隙加宽。这一点与骨折延期愈合很难截然分开。通过延长固定时间观察如无骨愈合迹象则按骨不连处理。这类病人虽看不到骨端硬化,但手术中看到骨折端形成致密纤维瘢痕,影响骨痂连接。

对骨折病人从治疗开始就要制定出严格的治疗计划,防止骨折愈合障碍。骨折后要立即制动,防止损伤加重。手法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不必为达到“完全复位”多次整复。骨折固定要可靠。要指导病人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时要观察肢体是否受压。有压迫时要及时解除,以免造成静脉回流受阻。手术治疗要选择损伤小,固定可靠的方法。如股骨颈骨折尽量选用多针内固定,不用三刃钉,因其对骨组织损伤过大。股骨干骨折尽量选用髓内针或钢板固定,不用安达钉,因其固定不确实。胫骨干骨折尽量不手术治疗,因加重骨折端血运及骨膜损伤,影响骨折愈合。

胫骨平台骨折的AO分型如何?

41(胫腓近端)

A——关节外骨折

A1——关节外骨折、撕脱性骨折

1、腓骨头骨折

2、胫骨结节骨折

3、交叉韧带附丽点骨折

A2——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1、冠状面斜形骨折

2、矢状面斜形骨折

3、横断骨折

A3——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1、完整楔形骨折

2、粉碎骨折

3、复杂骨折

B——部分关节内骨折

B1——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劈裂骨折

1、外侧关节面骨折

2、内侧关节面骨折

3、斜形、类及胫骨嵴及一

侧关节面

B2——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压缩性骨折

1、外侧完全压缩骨折

2、外侧部分压缩骨折

3、内侧骨折

B3——部分关节内骨折、劈裂压缩骨折

1、外侧骨折

2、内侧骨折

3、斜形、类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

C——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1、轻度移位骨折

2、单髁移位

3、双髁移位

C2——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1、完整楔形骨折

2、粉碎楔形骨折

3、复杂骨折

C3——完全关节内骨折、粉碎骨折

1、外侧粉碎骨折

2、内侧粉碎骨折

3、外侧+内侧粉碎骨折

如何选择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在内固定主要有:gamma钉,PFN,DSH,DCS等方式,总看到很多战友分散的讨论,我现在做一个汇总:

Gamma--钉

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

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经战友讨论该项有待商榷!批判地接受)

2.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amm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m)要求对近端进行充分扩髓,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PFN(proximal femoral nail)(股骨近端髓内钉)

AO/ASIF系统对Gamma钉的改良:

1.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amma钉粗大的尾端--17mm)

2.PF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

3.上端可置入2枚螺钉进入股骨头,增加了防旋螺钉,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可用于治疗严重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4.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锥形延长)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避免造成远端锁钉骨交界的骨折。并发症大大降低。

5.是一种微创手术。

大粗隆比较完整,粗隆下和粗隆间粉碎骨折,使用DHS创伤太大,效果欠佳。建议使用短重建PFN固定。

缺点:辐射量大,手术器械昂贵,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DHS动力髋螺钉

1.稳定性髋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髋部骨折已作为一种标准术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粉碎性不稳定髋部骨折------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大粗隆、粗隆下----尤其是当大粗隆外侧皮质----骨折粉碎严重时,DHS颈钉也会部分进入到骨折线,影响固定效果。另外,术中广泛剥离,破坏血供!妨碍骨折愈合,所以要慎重使用

其主要优点是:

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

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

3.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

最大的缺点是:

1.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

2.术中术中骨膜损伤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

DCS动力髁部螺钉,目前渐渐借用于髋部骨折。

优点:

1.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

2.动力加压拉力螺钉与钢板呈近直角,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应力分散,固定异常牢固。

3.DCS螺钉骨折处数量稍多,增加了牢固性,骨折区可桥接固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DCS在髋部粉碎性骨折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视为股骨粗隆上1/2完整(不适宜DHS)的各种粉碎性不稳定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另外,钢板,空心钉或保守治疗有时候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1.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一般gamma钉,PFN,DSH,DCS,普通钢板,空心钉,还有保守治疗效果都很好。但是,首选DHS。2.粗隆间、粗隆下粉碎骨折:Gamma钉和PFN效果好,DCS可考虑,但是DHS要慎重选择

骨病

骨坏死、骨髓炎、骨结核、痛风、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与诊断?

一、应用Kellgren和Lawrenc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有硬化性改变;

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病因

骨性关节炎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较少,女性>男性;与性激素及种族有关,白人髋关节炎17%-25%,黑人则为1%-4%;肥胖是膝骨关节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在于增加了关节的负重,导致软骨退化;关节急性或重度损伤也是发生骨性关节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骨与关节结核的治愈标准?

治愈标准:采用天津的标准

1、一般健康情况较好,食欲佳,血沉正常;

2、局部不痛,不肿,无脓肿,无窦道;

3、影象学检查,病灶部位无死骨,有新生骨出现或相邻的骨融合,未有软组织肿块出现;

4、起床正常活动一年,未见局部复发者。

与股骨头坏死及后期塌陷的有关因素?

1、年龄因素年龄越轻,塌陷率越高。

2、骨折线部位骨折线越高,坏死率越高。

3、骨折移位程度移位越大,坏死率越高。

4、关节囊压力压力越大,坏死率越高。

5、及时准确的复位未及时复位,坏死率越高。

6、坚强有效合理内固定固定越好,坏死率越低。

7、复位质量对位、对线不良,塌陷率越高。

8、术后负重早期适度负重可刺激骨折愈合,修复期负重将导致塌陷率升高。

9、修复速度如果坏死率轻,年轻人修复速度快,可减轻塌陷程度。

赖特综合征的骨科表现?

常发生于肠道感染后,主要有尿道炎,结肠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三大主症,三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可单一或全部出现。

X线表现:

1.多累及胸腰椎交界处,椎体边缘及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多位于侧方或偏后,呈节段性分布,双侧不对称。前纵韧带骨化和椎间新骨形成少见。

2.骶髂关节20%~76%的赖特综合症病人有低髂关节异常,较脊柱受累更为常见。低髂关节单侧或双侧受侵,对称或不对称。关节面下方骨质侵蚀破坏、模糊不规整,继而硬化,最后发生骨性强直。关节前或上缘增生,骨质形成。

3.四肢关节急性期膝、髁和足部小关节肿胀,邻关节骨骨质疏松,可伴有跟腱或髌

腱炎。跖骨、近节趾骨干、跟骨跖面及胫腓骨近关节处骨膜增生。骨赘被认为具有特征性。半数病人有关节间隙变窄。慢性期,跟骨在跟腱或跖筋膜附着处有糜烂和骨赘形成,常为双侧性,足部小关节和膝、髁关节可出现小的关节边缘侵蚀和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强直。

CT表现

1CT可更号地显示低髂关节受累的部对称性和关节面边缘骨赘

鉴别诊断:

1牛皮癣关节炎有牛皮癣病史。主要侵犯远端指(趾)骨和指(趾)间关节。可有指(趾)骨末端骨吸收。无尿道炎和结肠炎。缺少跟骨下缘的绒毛样骨赘和骨质疏松。

2强直性脊柱炎少数赖特综合症病人出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同的韧带骨化时,主要应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四肢关节改变进行鉴别。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何区别?

两者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称骨质疏松I型,绝经后妇女,50岁左右,主要是由于体内内分泌变化,雌激素减少所致,雌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是促进降钙素的分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减少骨吸收。

老年性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Ⅱ型,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老年女性也可发生,主要是组织器官的衰老与功能减退:

1老年人成骨细胞功能衰退,骨形成减少;肾脏功能减退,25(OH)D3在肾脏内转化为1,25(OH)D3的量减少;影响钙的吸收;

2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功能减退,形成钙结合蛋白不足,或其活性减退,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3多种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影响骨基质的形成。

4雄性素的减少也是一个因素。

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标准

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是指股骨头坏死病人在休息时疼痛症状消失,行走时疼痛症状消失或不完全消失,负重时无疼痛症状或少量负重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X光片检查死骨消失,骨小梁形成,骨密度较均匀,股骨头骨组织部分修复,骨代谢稳定,股骨头形态不再继续塌陷与继续破坏。

1、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标准

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在休息时疼痛症状消失,连续长距离行走无疼痛症状,负重时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X光片检查死骨消失,骨小梁形成,骨密度较均匀,这样就是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

2、中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标准

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在休息时疼痛症状消失,每次行走500米或1000米每天行走5-10次无疼痛症状,轻度负重时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比治疗前明显好转,X光片检查死骨消失、骨小梁形成,骨密度较均匀,这样就是中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

3、晚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标准

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在休息疼痛症状消失,每次行走200米或1000米每天行走5-6次无疼痛症状,轻度负重时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比治疗前好转,X光片检查死骨消失、骨小梁形成,骨密度较均匀,这样就是晚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

试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念。其基本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为何?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和肥大性关节炎,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基本病理变化为:最早的病理变化发生在软骨,首先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导致软骨下骨外露。软骨磨损最大的中央部位骨质密度增加,骨小梁增粗,呈象牙质改变。外围软骨下骨质发生萎缩,出现囊性变,周围形成硬化壁。在软骨的边缘或肌腱附着处,因血管增生,通过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赘,骨赘断裂或关节软骨剥脱,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滑膜的病理变化有两种:增殖型滑膜炎,关节液增多,纤维型滑膜炎,关节液少。关节囊可发生纤维变性和增厚,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受限或出现畸形。

诊断要点:患者出现活动痛或休息痛,关节僵硬、摩擦感或交锁,关节肿胀、积液、活动受限。体格检查:膝关节浮髌征

阳性,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活动时弹响,注意关节畸形。X线提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和囊腔形成。

治疗原则:保守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负重,减肥,康复及功能锻炼。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手术方法有关节清理术、膝内翻时行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必要时行关节置换术。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骨数量减少,骨的机械强度衰减导致非创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常见骨折有: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及肱骨上段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增长和退变有关。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及运动程度都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这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对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防止骨折具有积极的作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的血液中断,股骨头缺血、细胞坏死。以后,又在自身体重的作用下造成股骨头塌陷、碎裂、畸形,继而引起髋臼软骨的继发性破坏。临床表现以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有多种。

1.外伤

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头下型骨折坏死率很高。骨折的同时供应股骨头血运的血管损伤,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治疗不当,如复位不佳、手术损伤过大等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见因素。

2.激素的使用

临床所说的激素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与股骨缺血性坏死有明确的相关性,已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由于激素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止痛作用明显,滥用激素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药物的负作用,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结果,导致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应引起人们

的重视。

3.继发于其它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镰状细胞性贫血、柯兴氏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脂肪肝、胰腺炎等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酒精中毒

饮酒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高。酒精过量能引起股骨头内脂质沉积,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肝发病率高,血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能在股骨头微血管内形成脂肪栓塞。饮酒者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能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局部血管炎症,最终导致骨内血管闭塞、血运中断。酒精中毒还能抑制成骨,导致骨质疏松;酒精抑制正常保护性疼痛反应,导致负重关节的塌陷坏死。

尽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上述四个方面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系密切,对于指导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髌骨软化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髌骨软化症是髌骨的关节软骨因损伤而引起的退行性变,包括髌骨软骨面的肿胀、碎裂、脱落和腐蚀等。股骨髁与髌骨对应部位也发生同样变化,形成髌股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

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髌骨是股四头肌腱的子骨,借股四头肌腱及髌韧带固定于膝前方,与股骨髁形成髌骨关节。髌骨的后面被关节软骨覆盖。髌骨对膝关节的功能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杠杆支点,使膝关节在伸、屈过程中灵活、有力。同时,髌骨在伸膝与屈膝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关节软骨面容易损伤。有膝关节畸形的人,如高位髌骨、低位髌骨、膝内翻和膝外翻等易患此病。但多数病人无关节畸形,他们的发病与膝部慢性损伤有关。膝部猛烈运动,如自行车运动员容易损伤髌骨的软骨面。中老年人发病常与髌骨持续受压有关,如长期蹲位劳动,髌骨承受的压力最大。长期石膏固定也容易压迫髌骨。临床观察发现,骨折后行下肢牵引治疗时也可诱发髌骨软化。

关节软骨是没有血运的组织,其营养靠关节活动的挤压作用使滑液中的营养成分渗透软骨中去。长期蹲位工作时髌骨承受持续巨大压力,关节软骨即可受到机械性损伤,也可影响软骨的营养。长期石膏固定和牵引时关节不能活动,限制滑液成分向软骨内渗透,最后导致髌骨软化。

中老年人髌骨软化的发生除了上述损伤因素外,由于老龄化,关节软骨本身的成分改变是髌骨软化症发生的内在因素。

关节软骨损伤后逐渐碎裂、脱落或被腐蚀、溶解。软骨下骨质暴露,软骨边缘形成骨刺。此时,光滑的关节软骨面变得粗糙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摩擦。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光滑,关节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快。

2.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起初膝部不适,疼痛定位不清。以后髌骨后疼痛明显,活动时及活动后疼痛加重,尤其是上楼梯时疼痛更重。病情严重时膝关节活动有摩擦感。查体时挤压髌骨能诱发疼痛,并有摩擦音。髌骨挤压试验时髌骨后有剧痛,表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有诊断意义。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发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髌股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髌骨边缘骨质增生。

痛风概念及诊断治疗?

一、概念

因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关节周围有单钠尿酸盐沉积。

二、发病机制

尿酸升高是标志,但非所有痛风患者都尿酸升高;正常人血尿酸指标:

男性:5.75mg/dl(城市),5.58mg/dl(农村);女性:4.67mg/dl(城市),4.48mg/dl (农村);儿童:3.5~4.0mg/dl。

当男性血尿酸>7.0mg/dl,女性>6.0mg/dl时,有痛风形成。

三、临床表现

分四个阶段:

1、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

2、急性痛风关节炎期;

3、痛风发作间隙期;

4、慢性期。

表现为:

1、有痛风的急性痛风关节炎是常见症状;

2、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的常见关节部位(占75%),其次膝关节占27%;

3、多在夜间发作,剧痛而惊醒,类似脱臼样疼痛;

4、受累关节常红、肿、热、痛;类似静脉栓塞炎、蜂窝组织炎;

5、痛风发作,痛如脱臼样疼痛;有时不治疗,3-7天后也可消退,关节处有脱皮现象,治疗数月、数年后可反复发作,发作症状步步增加;

6、间隙期无症状,关节液穿刺抽吸有单钠尿酸盐(MSU),以此可明确诊断;

7、X线检查:急性期无异常征象,在慢性期或发作期可有骨质缺损、圆形囊肿、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四、实验室检查

1、关节液查到有MSU;

2、血尿酸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3、MSU形态为结晶状或针形;

五、治疗

1、急性期预防再次发作及痛风石的形成

常用秋水仙碱(抑制PMN)+非凿体类消炎药(NSAID):秋水仙碱片剂即刻1.0mg po st,2~3小时后以0.5mg po st,有疼痛缓解或胃肠症状出现后停药;或注射秋水仙碱3mg i v st,然后每日注射1.5mg iv(注意防止溢出到静脉,而出现组织坏死)。

2、目前比较安全方法首选NSAID,年龄较大患者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甲基强的松龙);

3、预防痛风关节炎及痛风石

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每日一次,同时用丙磺舒0.5mg,每日二次,别嘌呤醇10 mg,每日二次;

4、饮食可帮助尿酸排出。

骨股头缺血坏死的Steinberg分期(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是什么?

0期平片、骨扫描与磁共振正常

I期平片正常,骨扫描或/和磁共振出现异常

76个知识点掌握骨外科.

1.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以及骨骺分离 2.骨折成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累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 3.根据骨折处皮肤和粘膜的完整性分类: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的创口可由刀伤、枪伤由外向内形成,亦可由骨折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从内向外所致。 4.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又可分为:①裂缝骨折②青枝骨折:儿童(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的折线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①横行骨折②斜行骨折③螺旋形骨折④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⑤嵌插骨折:干骺端骨折 ⑥压缩性骨折:骨松质如脊椎骨、根骨⑦凹陷性骨折:颅骨⑧骨骺分离 5.骨折的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①休克: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多发性骨折②发热:血肿吸收或感染(2)局部表现①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②特有体征: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 6.骨折早期并发症:(1)休克(2)脂肪栓塞综合症(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肺损伤③膀胱和尿道损伤④直肠损伤(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①重要血管损伤②周围神经损伤③脊髓损伤(5)骨筋膜室综合症 7.骨筋膜室综合症:(1)定义: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发病机理: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3)早期诊断标准:①与创伤不相称的疼痛②压痛明显③手指(脚趾)被动牵拉痛。 8.骨折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压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8)急性骨萎缩: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典型畸形是爪形手、爪形足。 9.骨折愈合过程:三个阶段:(1)血肿炎症机化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约需4~8周(3)骨板形成塑形期:约需8~12周。 10.骨折颈骨折、胫骨中下1/3处骨折、手舟状骨骨折愈合慢,不愈合率高。 11.骨折急救过程: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12.骨折急救目的: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 13.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14.骨折复位类型:(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15.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尽可能的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16.清创时间:一般认为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伤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 17.骨折清创术要点:P737~P739 18.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与开放性骨折基本相同,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关节感染和恢复关节功能。 19.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X线片显示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20.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骨折处有假关节活动,成为~或骨不连接。 21.骨折畸形愈合:即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可能由于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固或过早的拆除固定,受肌肉牵拉、肢体重量和不恰当负重影响所致。 22.肩关节脱位分型:根据肱骨头脱位的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及下脱位,以前脱位最为多见,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

骨科护理知识100问

骨伤科相关知识100问 1、试述骨折的局部表现。 答:骨折的局部表现可分为两类: ⑴骨折的专有体征:①畸形;②反常活动;③音擦音或骨擦感。 ⑵骨折的其他表现:①疼痛与压痛;②局部肿胀与瘀斑;③功能障碍。 2、骨折病人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答:⑴首先抢救生命。⑵妥善处理伤口。⑶简单有效的固定。⑷迅速安全的转运伤员。 3、治疗骨折的原则有哪些? 答:⑴正确复位。⑵牢固固定。⑶早期功能锻炼。 4、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休克;②感染;③合并内脏损伤,如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损伤,直肠损伤;④重要血管损伤;⑤神经损伤:脊髓周围神经损伤;⑥脂肪栓塞综合征;⑦骨筋膜室综合征。 5、骨折的中晚期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坠积性肺炎;②压疮;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骨化性肌炎;⑤创伤性关节炎;⑥关节僵硬;⑦急性骨萎缩;⑧缺血性骨坏死;⑨缺血性肌挛缩。 6、什么是缺血性肌挛缩? 答:由于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使肢体血液供应不足,或因肢体肿胀和包扎过紧,造成前臂或小腿的肌群缺血、坏死、机化而挛缩。又称伏克曼挛缩。

7、什么是骨化性肌炎? 答:骨折伴有骨膜剥离时,形成骨膜下血肿,同时周围肌肉损伤出血,骨化物质进入血肿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骨化。 8、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 答: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包括敷料包扎过紧和局部严重压迫;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如严重损伤或过度疲劳可使骨筋膜室的肌肉发生严重的损伤性水肿,另外骨折移位或凝血机制障碍所至骨筋膜室内的大血肿等。 9、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⑴早期疼痛持续性进行性加剧,晚期感觉消失,再无疼痛。 ⑵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⑶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 ⑷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10、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采用制动,抬高患肢,20%甘露醇脱水,严密观察;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应及时行手术切开筋膜减压,做好术后处理,促进患肢的恢复。—经确诊,早期应立即手术切开筋膜减压。 1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要点? 答:⑴心理护理,安慰并重视病人的主诉。 ⑵患肢的处理:①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②将患肢放平,严禁抬高。③患肢严禁按摩、热敷及烘烤,必要时可给予冷敷。⑶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⑷止痛,遵医嘱使用镇痛剂并尽快完善术前准备,手术

骨科知识介绍 (1)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坚,李云峰,王晖,刘百伟,吴国明,黄盛昌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中医院,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对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伽玛钉(Gamma 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术后全部得到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0%、92.2%、94.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患者骨质结合各内固定特点选择,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其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观点已被广泛接受。我科自1998年8月~2007年1月先后采用动力髋螺钉(DHS)、伽玛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龄58~90岁,平均7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31例,跌伤32例,扭伤1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22例,Ⅲ型24例,Ⅳ型14例,Ⅴ型7例。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制动,行全面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对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患者积极行内科治疗,术前备血400~600ml,常规使用抗生素。伤后到接受手术时间平均5天(2~12天)。手术均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术中C型臂X线机辅助监控骨折复位。其中切开复位DHS固定38例,闭合复位经皮Gamma钉固定28例,闭合复位经皮PFN固定19例(见表1)。表1 骨折类型与内固定选择(略) 3 结果 本组8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依黄公怡等[1]关节功能标准评定,其并发症及优良率分布见表2。表2 股骨粗隆间骨折3种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略) 讨论 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同时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折坚强内固定及患者术后早期肢体活动,以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手术疗效与内固定物选择及稳定性密切相关。DHS是通过骨折端控制性加压获得稳定性,能保持良好的股骨颈干角,但缺点是手

骨科护理个案

护理个案 姓名:薛杏英性别:女住院号:697781 床号:38 入院时间:2011-10-11 7:54 主诉:跌伤致右腕部肿痛,伴活动受限半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追赶公交车时不慎滑倒,右手掌撑地,即感右腕部肿胀,畸形, 活动受限明显。当时无昏迷、呕吐,无腹痛、腹泻,于我院急诊就诊。 摄片示:右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门诊行石膏固定术后,以“右尺桡骨 远端粉碎性骨折”收入院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患者食可纳,大小便正常。专科检查:右前臂远端肿胀,畸形,皮下淤青。尺桡骨远端压痛,以及明显骨 擦感,腕部活动受限,手指皮肤感觉、活动正常,桡动脉博 动存在。 辅助检查:右腕关节正侧位:右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诊疗计划:入院完善相关治疗,拟2011-10-13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术前晚8:00禁食,22:00禁水。 (2)佩戴手圈。 (3)心理护理:控制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4)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病程记录:患者入院一般情况佳,予以二级护理,普适,及相关入院指导, 得到理解和配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于2011-10-13全麻下行切 开复位内固定术。19:30安返病房。即测T 37℃R 21 P 84 Bp 140/80mmHg 。术后按全麻术后予以消炎,消肿治疗。2011-10-14 术后第一天,查体患者切口恢复良好,无红肿及渗液,右上肢末梢 血运循环感觉良好,个手指活动自如。患者于2011-10-17出院, 期间为发生任何并发症及皮肤问题。 2011-10-11 护理诊断:焦虑恐惧:1、环境陌生日常生活改变有关。 2、与意外伤害,创伤疼痛有关 3、对病情的认知不足。 措施: 1. 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病友、医务人员,建立良 好的医务关系,创建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3、观察病人情绪反应,鼓励病人叙述恐惧心理,利用松弛方法 来缓解恐惧。 护理评价:患者情绪稳定,1天后能主动与医务人员沟通,积极 配合治疗。

骨科知识介绍 (18)

地震伤员严重下肢挤压伤保肢治疗体会 作者:郭庆山,沈岳,林志国,黄显凯,王芳,王子明,黄建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外科二病区,重庆400042;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严重肢体挤压伤的保肢治疗。方法在不干扰批量伤员救治的前提下,通过严格掌握纳入指征,合理配置医疗人员,按照分级救治程序,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早期处理,特别重视监护调整脏器功能,一旦出现无法控制的生命体征紊乱即行截肢,病情稳定后及时后送。结果1例肾功能损害加重再次手术截肢,9例均成功存活。至后送时,8例保肢伤员肢端血管搏动有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初期保肢成功率达88.9%。结论依托良好的人员配置、ICU监护下脏器功能调整和科学的分级救治程序,部分严重挤压伤患者可以避免截肢。 【关键词】地震伤伤员挤压伤肢体 Limb salvage of earthquake casualty with severe lower limb crush injury GUO Qing shan,SHEN Yue,LIN Zhi guo,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Institute of Surgery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lvage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lower limb crush injury in earthquake.Methods According to grading rescue procedure,reasonably arraying staff,and control of the indication,first aid and early management were carried out.Especially,monitoring and adjusting organ function.Once the vital sign occurred,attention was paid to uncontrollable disorder,and amputation was carried out immediately.Results Because renal function became more serious,1 case underwent amputation.Eight cases had satisfactory local blood supply,and the achievement ratio of initial stage limb salvage reached 88.9%.Conclusion Reasonable staff array,grading rescue procedure and establishing temporary ICU for monitoring and adjusting organ function could make par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ush injury avoid amputation. Key words:earthquake injury;casualty;crush injury;limb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大量房屋倒塌。13日晚21时,我院第4医疗队36人到达德阳并在二院展开救治工作。本次地震造成较多肢体压砸伤伤员,解救后发生严重的挤压综合征,往往需要截肢,给伤员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

三基考试常见知识点(骨科)

三基考试知识点复习(骨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关节镜检查对下列哪一关节的滑膜结核早期诊断具有独特价值:( C ) A、肘关节 B、腕关节 C、膝关节 D、髋关节 2、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A ) A、类风湿因子阳性 B、抗“O”增高 C、血尿酸增高 D、AKP增高 3、关节“休息痛”多见于:( D )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关节结核 D、骨关节炎 4、脊柱结核并发截瘫多见于:( C ) A、颈椎 B、腰椎 C、胸椎 D、骶椎 5、结核全身最高发部位是:( B ) A、髋关节 B、脊柱 C、膝关节 D、肘关节 E、踝关节 6、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X线片的鉴别要点是:( A ) A、椎间隙变窄 B、椎体破坏D、椎体后壁破坏 7、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______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之而导致腕管综合征:( C ) 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桡动脉 8、骨痂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四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骨痂形成期:( C ) A、肉芽组织修复期 B、原始骨痂形成期 C、成熟骨痂形成期 D、成熟骨板期 9、采用牢固固定后发现骨折端X线摄影无骨痂,形成无外骨痂的骨愈合,称为:( A ) A、临床愈合 B、二期愈合 C、一期愈合 D、完全愈合 10、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现象,称之为:( C ) A、脊髓休克 B、脊髓振荡 C、脊髓麻痹 D、截瘫 11、股骨颈的轴心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形成一个颈干角。正常围平均为:( B ) A、100° B、127° C、150° D、180° 12、直腿抬高在多少度以便产生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D )

骨科专业名词解释及重点知识点归纳三基内容

骨科专业名词解释及重点知识点归纳三基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含量降低和骨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出生后发现髋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能的因素包括遗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有关。 3、扁平足: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 4、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小腿和前臂最为常见。常见的原因有:肢体的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骨折内出血、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等。 5、浮髌试验:病人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 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6、抽屉试验:病人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 5 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0 5 cm以上。 7、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病人取仰卧位,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 8、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托病人足跟,另—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范围之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9、托马斯征:病人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拍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10、杜加征: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Dugas 征还可用来判断肩脱位复位是否成功。 11、肘管综合征: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较为常见。 12、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深支(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3、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的一种综合征。 14、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故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15、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形成一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鼻烟壶”的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在“鼻烟壶”窝内有桡动脉通过。 16、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1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化脓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称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80%以上为12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18、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变,腰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9、骨折: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骨科科普知识

骨科科普知识 骨折有哪些类型? 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除解剖部位不同外,骨折的形态也不同。骨折线可呈横行、斜形、螺旋形等。骨折线可为一条或多条。有一条以上骨折线的骨折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移位或不移位。有时,骨折端相互嵌插,称为嵌插骨折。在松质骨,受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压缩变形,称为压缩骨折,如椎体和跟骨的压缩骨折。骨折的形态不同,稳定性也不同。无移位骨折、嵌插骨折及横形骨折复位后不容易再移位,为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不容易固定,为不稳定骨折。骨折的部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骨折的部位、类型是决定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稳定性骨折多通过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方法简单,病人痛苦小。不稳定性骨折有些用上述外固定方法能够治愈,有时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可。股骨干骨折因周围肌肉强劲,多需手术固定。中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行经皮穿刺多针内固定,手术方法简单,对病人损伤小。骨折是怎样愈合的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根据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特点人为地化分为四个时期: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端血肿逐渐演进成纤维组织,使骨折端初步连接。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周。这一时期需要严格制动。骨折端固定稳定,有利于骨折的初步连接。病人在这一时期可行功能锻炼,但程度要轻,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原始骨痴形成期内、外骨膜增生形成骨样组织,经钙化形成内、外骨痂。髓腔内纤维组织转变为软骨,软骨骨化形成环形骨痂和腔内骨痂,骨折达到初步骨性连接。X线片显示有梭形骨痂形成,达到临床愈合期,这一阶段跨度较大。骨折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相同。儿童骨折愈合快,所需时间短;老年人时间相对较长。上肢骨折所需时间比下肢短。原始骨痂形成大约在6~12周完成,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外固定,逐渐活动关节及适当负重,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也有利于原始骨痂进一步改建、塑形,使骨痂更为坚固,直至成为正常骨组织。成熟骨板期原始骨痂大体形态不规则,组织结构紊乱,是不成熟的骨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力学要求。在成熟骨板期,原始骨痂中骨量进一步增多,骨小梁排列趋于规则,原始骨痂不断被破骨细胞清除,同时形成成熟的骨单位结构。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形成成熟坚硬的板状骨。塑形期这一时期新形成的骨组织进一步成熟,按人体力学需要,不足的部分骨组织进一步增多,多余的部分得以清除。经过塑形,骨结构变得规则,髓腔重新开通,恢复了骨折前的正常形态。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修整过程。在塑形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发挥作用。破骨细胞溶解骨痂,形成一个通道,然后有血管长入,成骨细胞成骨,形成成熟骨单位结构。‘根据人体负重需要,在应力大的部位骨量增加,不需要的骨痂被彻底清除。这一过程反应了骨组织的一种特殊规律,即按功能需要发生变化。塑形期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通常要几个月至几年才能彻底完成。塑形期需要力的刺激,垂直压力刺激成骨,应力促进新骨按力的方向改建塑形成为成熟骨组织。骨折病人在原始骨痂形成后积极加强功能锻炼,适当负重,是促进骨愈合的重要因素 骨折是怎样发生的 骨折就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从组织结构看,骨折就是骨小梁的中断。能够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 1.外伤各种外伤通过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传导造成骨折。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如小腿受到撞击出现的胫腓骨骨折,就是直接暴力骨折,周围软组织也同时受伤。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不在受伤部位发生,而在受伤部位以外,如跌倒时手掌着地,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或肱骨上段。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多属于间接暴力骨折。 2.肌肉拉力肌肉突然收缩,可造成肌肉附着处撕脱骨折。常见的撕脱骨折有肱骨外髁骨折和肱骨大结节骨折。 3.积累劳损骨骼的某一点受到反复力的刺激可出现疲劳骨折。疲劳骨折常发生于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 4.骨骼疾病骨骼患各种疾病后强度降

骨科考博基础知识-(1)

名词解释 Nelaton’s line/复旦大学医学院2003年骨科学 Vater-Pacinian Corpuscle/复旦大学医学院2003年骨科学 Ward’s triangle复旦大学医学院2003年骨科学/2003三军大骨科博士 腕管综合症/复旦大学医学院2003年骨科学/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肩部撞击症/复旦大学医学院2003年骨科学/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手部无人区/1999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博士试题 脊柱侧弯/1999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博士试题 应力缓冲效应/1999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博士试题 BMP /2003、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Frank's分型/2003西安医科大骨科博士 嗅鞘细胞/2003西安医科大骨科博士 Weak up test/2003西安医科大骨科博士 新月征/2003西安医科大骨科博士 腱鞘巨细胞瘤/2003西安医科大骨科博士 张力带固定/2003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肥大型骨不愈/2003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CRAMS评分法/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VAS评分法/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SCI/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artificial gut/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perioperative period/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Volkman挛缩/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Perthes病/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OPLL/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脊髓震荡/2003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静力锁钉/2003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tutrial cord syndrome/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Jefferson fracture/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Bohler angle/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Brown-Sequard syndrome/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Bragd sign/2005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McGarge's line/2006二军大骨科博士试题 中央脊髓综合征/2003三军大骨科博士 Abbreviation Jnjury Scale/2003三军大骨科博士 Contagious */2003三军大骨科博士 Bennet 骨折/2003三军大骨科博士 骨不连/2004华中科技大骨科博士) Wake-up test:唤醒试验。行脊柱手术时,为了预防术中损伤脊髓及神经根的可能性,在术中唤醒病人。由于脊柱侧弯手术的特殊性,其术中与术毕常需要做唤醒实验以判断脊髓功能的正常与否。可检查整个运动系统的功能 ,包括上、下运动神经元成份和周围肌肉,但不能检查感觉系统的异常。 Vater-Pacinian corpuscle(环层小体):为感觉神经末梢,主要分布于手足掌面的皮下组织,具有感觉压力和振动觉的功能,也可感受动静脉吻合的压力而调节局部血流。 MCMurray实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按住膝内外间隙,一手握住足跟部,极度屈膝,在伸屈膝的过程中,当小腿内收、外旋时有弹响或合并有疼痛,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病变;当小腿外展、内旋时有弹响或合并疼痛,说明外侧半月板有病变。 MCMurray截骨术:股骨粗隆间内移截骨术,适用于股骨颈陈旧性骨折未愈合的病人,股骨头未坏死,骨折远端上移不多,小粗隆尚在股骨头下方,全身情况尚可的中老年患者。 Finkel-stein(芬克斯坦)试验:患者握拳(拇指埋于拳内),使腕部尺偏,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Brodie’s abscess (布劳代脓肿):慢性局限性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胫骨上端和下端、股骨、肱骨和桡骨下端为好发部位,一般认为系低毒力细菌感染所致,或机体对病菌抵抗力强而使化脓性骨髓炎局限于骨髓的一部分,脓液培养常为阴性,在脓腔内,

骨科考博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名词解释: Weak up test; MCMurray征; Finkelstein实验; Brodie脓肿一名词解释;Codman’s triangle Lasegue’s test ;Charcot’s joint ; Wallerian degeneration ;Otolani’s sign ;Weak up test; OSTEOPOROSIS;SHENTON线;TINEL征;colles;Legg-Calve-Perthes病; Garden力线指数;Tissue engineering;Co lles’ fracture ;Bone-fascia compartment syndrome; Galeazzi’s fracture ;Thomas sign ;CARRE;. Monteggia’s fracture;Volkmann’s contracture ;Dugas’ sign;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 ;Osteoporosis ; Osgood-Schlatter disease . Smith’s fracture ;Schmorl’s nodule Bryant’s triangle Volkmann’s contracture;Nelaton’s line ;Vater-Pacinian Corpuscle;Ward’s triangle ; Dugas’s sign ; Lumbar disc protrusion;Bone graft ;Bennett’s fracture; 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 Ortolani’s test;Smith’s fracture;Trendelenb urg’s sign(test);.Mucopoly saccharoidosis ;Spondyloschisis;Painful Arc Syndrome;.Neurapraxia; Chance fracture;.Osgood-Schlatter disease ;Claw foot;Sprengel’s shoulder; Arthrogyposis;CE angle of wiherg; Snapping hip; Osteogenesis imperfecta;Bennett’s fracture; CPM; Buttonhole deformity;Tirol’s sign ; Brown-sequard syndrome;Charcot’s joint ; Wallerian degeneration ;Otolani’s sig 1. ;Osteoporosis ;Coxa vara ;Adson’s test急性骨萎缩;应力遮挡;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二期愈合组织学;功能复位;下肢力学轴线;生物降解;骨化性肌炎;生物学固定机理;病理骨折;疲劳骨折;交锁髓内针;骨折的生物学固定;Volkmann挛缩;BMP;张力带固定;肥大型骨不愈;静力锁钉;应力遮挡;应力缓冲效应;桥接接骨板;脂肪栓塞综合症;骨传导;骨诱导;弹性模量;骨折一期愈合;延期愈合;病理脱位;解剖复位;疲劳性骨折;再灌注损伤;组织工程;挤压综合征;青枝骨折;盖氏骨折(Galeazzi’s);腱袖;Pilon骨折;腱鞘巨细胞瘤;骨肿瘤的广泛性切除;骨嗜酸性肉芽舯;骨巨细胞瘤;骨水泥;髋内翻与髋外翻;关节僵直;扁平髋;股骨颈内收骨折;第三代骨水泥技术; 新月征;关节内游离体;腰椎滑脱症;Hangman骨折;屈肘位瘫痪;胸腰椎的三柱理论(Denis); 脊髓震荡;椎间盘源性腰痛;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脊髓损伤的分型;脊髓震荡(休克);颈椎病; 椎管狭窄症;脊髓损伤三阶段;脊柱侧弯;腰椎滑脱症;脊椎滑脱症;颈椎综合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Frank's分型;板机指;胸廓出口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骨髓炎; 嗅鞘细胞;腕管综合征;骨髓炎;关节结核;全关节结核;三关节融合术;外翻;肘内翻;仰趾外翻足;肩部撞击症;手部无人区;髌骨软化症;马蹄内翻足的畸形;仰趾外翻足;瓦氏变性;灼性神经痛;干脆性骨骺炎;锤状指;Osgood-S chlatter’s disease ;Garre’ osteomyelitis ; Risser’s sign ;Baker’s cyst (8)Thomas sign ;Laseque test ;Codman’s triangle; nelaton线;扁平髋( Perthes’ disease) 柯德曼氏三角(Codman’s triangle); 托马氏征(Thomas’ sign);夏柯氏关节(Charcot’s joint) 畸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 瓦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布乐迪氏脓疡(Brodie’s abscess);Mills;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 二、简答和论述 1. 概述骨不连治疗中,几个方面如生物、机械、电学等进展和应用。 试述骨不连的形成原因及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试述各种植骨材料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试述参与骨折愈合的几种(可选述3种)主要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如何用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 概述骨不连治疗中,几个方面如生物、机械、电学等进展和应用。 试述骨折愈合过程及诱导性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银(BMP)在加速骨愈合中的作用试述骨不连的形成原因及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试述骨不连形成的原因及内源性骨性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简述骨折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试述各种植骨材料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如何识别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治疗原则为何? 骨折延迟连接及不连接的涵义为何? 试述其处理原则。 试述加快骨折愈合的生物学方法有哪些,你对BO有何看法

骨科护理知识

外二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手术前后护理 (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入院评估,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史及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解决病人的顾虑,使其安心休养,接受手术。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预防术后并发病的发生,对术前有慢性炎病的病人:如咳嗽、牙痛、痤疮等疾病,应及时对症处理。 (5)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有效地咳嗽,以适应手术后的需要。 (6)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摄氏度的病人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停止手术。 (7)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等。备皮时切勿剃破皮肤,勿使病人受凉感冒。剃除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15-20厘米范围内的毛发。督促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 (8)全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前1日晚5时给予甘油灌肠剂灌肠,清洁肠道。晚12时开始禁食禁水等待手术。 2、术后护理 (1)同处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人返回病房时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3)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养活肿胀。 (5)疼痛时应根据病情应用适量的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6)术后病人头下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可少量钦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7)观察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浪涌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拨除伤口引流管。 (8)如装有病人自控镇痛装置(PCA),应将其放置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以便病人自己使用。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1次,其镇痛效果更好。 (9)如安装有自体血回输器装置,应在10小时之内将血回输完毕。 (10)颈部手术7日拆线,其他手术12-14日拆线。 (11)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②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恢复;③休养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注意预防外伤;⑤定期门诊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骨科面试常见专业知识问答汇总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手术方案及其依据 诊断标准: 1、轴向颈痛: 2、阶段性脊髓症状:脊髓受压阶段出现该脊髓节受压症状 3、髓性症状:受累节段以远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下肢硬瘫、肌力高等 4、植物神经症状:大小便障碍以及血管症状等 手术方案: CSM多数由于脊髓压迫所致,保守治疗一般不会有效缓解,通常需要手术解除脊髓压迫,手术依据主要根据导致CSM的压迫原因,部位和受累节段: 1、间盘退变型CSM:压迫主要来源与脊髓前方,小于3个节段通常前路手术减压间盘切除,需要进行椎间植骨或联合钢板、cage等固定,早期稳定颈椎,促进功能恢复 2、椎管狭窄型:多数由于黄韧带肥厚压迫所致,后路椎管成型或椎板切除减压缓解脊髓压迫 3、后纵韧带骨化:前方压迫为主,可前路或后路手术解除压迫 4、上颈椎、颅底畸形、骨折脱位等需要进行上颈椎减压、固定或枕颈融合。 开放骨折的Gustilo分型 Ⅰ型:伤口长度小于1,一般为比较干净的穿刺伤,骨尖自皮肤穿出,软组织损伤轻微,无碾挫伤,骨折较简单,为横断或短斜形,无粉碎。 Ⅱ型:伤口超过1 ,软组织损伤较广泛,但无撕脱伤,亦无形成组织瓣,软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碾挫伤,伤口有中度污染,中等程度粉碎性骨折。 Ⅲ:软组织损伤广泛,包括肌肉,皮肤及血管、神经,有严重污染。 ⅢA型:尽管有广泛的撕脱伤及及组织瓣形成,或为高能量损伤,不管伤口大小,骨折处有适当的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丢失,伴有骨膜剥脱和骨暴露,伴有严重的污染 ⅢC型:伴有需要修复的动脉损伤。 骨延迟愈合的原因 技术因素 1. 感染 2. 治疗不当 A. 过度牵引 B. 固定不当 C. 肌肉收缩导致骨折分离 D.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导致骨缺损 E. 骨折端对位不当导致异物间隔 生物学因素 1. 骨痂形成障碍 2. 骨痂钙化障碍 3. 区域性加速现象低下 4. 异常分化 5. 骨改建异常 6. 骨塑形异常 7. 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 联合因素

骨科知识介绍-(11)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严重骨盆骨折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自力,黄强,王良馥,毛洪涛,李修江作者单位:解放军九四医院急诊中心,江西南昌 330002)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活动性出血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救治的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病例83例,分成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和控制液体复苏组,比较两组24小时输血总量、死亡率、MODS发生率、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控制液体复苏组24小时总输血量、MOD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快速液体复苏组(P<0.05),凝血指标的变化明显小于快速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在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前,控制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总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 A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liquid 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on the prognosisof serious pelvic fractureCHEN Zi li,HUANG Qiang,WANG Liang fu,et al(Emergency Center,the 94th Hospital of PLA,Nanchang 33000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liquid 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of serious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Methods Eighty three patients with C type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and divided into regular fast liquid resuscitation group and controlled liquid resuscitation

骨科一般知识

骨科一般知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一、骨折一般知识 1、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 2、发生机制: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 3、分类: 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开放性、闭合性 骨折程度:不完全性、完全性 骨折端稳定度:稳定性、不稳定性 4、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一般表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特有表现(畸、异活、骨擦) 全身表现:休克、发热(血肿吸收,<38度) X线检查(拍摄含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拍摄特殊位置) 5、并发症: 1)早期:休克、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 2)晚期: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6、急救原则: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7、治疗原则 1)复位 a.标准: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b.方法: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2)固定: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 3)功能锻炼 a.早期 1-2周肌主动舒缩活动 b.中期 2周后骨折上下关节活动 C.晚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标准 二、常见治疗及操作 ?石膏外固定 适应症:骨折固定、矫形术后固定、四肢的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制动、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关节损伤脱位复位后固定。

常见类型:石膏托、管型石膏、石膏夹板、躯干石膏 注意事项: 1、保持正确体位宜卧硬板床。四肢石膏固定的患者,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厘米,并放置稳妥不可扭曲;躯干部石膏者,躯干凹部用枕垫支起,使患者舒适。 2、石膏未干前抬动时用手掌,禁用手指抓捏,压迫,以防止石膏变形压卡皮肤。未干前不可盖被物,可用风扇吹干,但注意勿烫伤。 3、石膏干固后脆性增加,搬动或更换体位时,注意平托并保护石膏,切勿牵拉、压迫,防止石膏断裂。 4、若出现肢端的皮肤发冷,发紫,肿胀、疼痛、麻、活动障碍等情况时请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5、若石膏上出现血迹渗出或床单上出现鲜血,有可能是活动性出血。 6、若石膏内出现腐臭味,很可能是石膏内发生溃疡或感染。 7、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床单位有污物时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更换,勿使尿液,粪便或汤汁污染石膏。 8、每日活动未被石膏固定的健康肢体,以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牵引 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和某些脊柱疾病的治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的手段。 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 护理: 1、注意患肢血液循环若因包扎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可引起肢端的皮肤发冷,发紫,肿胀、疼痛、麻、活动障碍。 2、维持有效的牵引 (1)患者宜卧硬板床,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厘米~30厘米;颅骨或颌枕带牵引时,应将床头抬高15厘米~30厘米,形成反牵引力。(2)保持牵引装置的有效性患肢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牵引绳上不能放重物;牵引锤必须悬空,不能着地;根据病情决定牵引重量,皮牵引时注意海面带是否松散或脱落。 (3)骨折初期患肢肌肉常有保护性收缩,因此牵引重量要大,待数日重叠畸形纠正后,改为持续维持重量。为防止过度牵引而影响骨折愈合,定时测量肢体长度或拍X片,根据骨折对位情况调整重量。 3、皮牵引时,要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是否有水泡,有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