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商周之际社会变革的原因

论商周之际社会变革的原因

论商周之际社会变革的原因
论商周之际社会变革的原因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潘桥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时情况:第 1 课时,共 3 课时 作者姓名:伍鼎煜 备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 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对礼乐文 明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 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和完善。 2、教学难点:分封制、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注意与本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的联系 亚非大河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特征,教学本课时应注意从制度创设、文字起源、宫 殿建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进行联系与比较。 (二)教学新课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1.走进夏朝 (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说一说 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 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 (3)出示图1-13,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 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 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 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4)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商朝。 (公元前1046年被周灭亡) (5)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颠覆性技术和社会变革

现代社会,技术的更新速度永远比你想得更快。当感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憧憬技术改变生活时,你又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你是否恐惧工作被机器代替?是否为多活20年做好准备?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准备好迎接机器人、解决无人驾驶带来的权责问题? 这些问题离我们的距离就像新技术一样,看似遥远实则就在眼前。理解未来10年即将改变生产、消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思考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当下就该做的。 四大颠覆性技术 当下来看,未来10年典型的颠覆性技术至少来自四大方面:人工智能、新材料、基因工程和分享经济。之所以称之为颠覆性技术,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都有可能将被这些技术极大地改变甚至颠覆。 1.人工智能。 由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将致力于智能化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将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机器人技术: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和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造就了“黑灯工厂”,即不需开灯的全机器人工厂;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自动化;医学上,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帮助医生完成更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且能实施远程操作;家庭生活中,多款家庭机器人已经出现,比如日本的Pepper机器人,能够帮助看家、与你聊天、陪小孩学习。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采用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机器对机器通信等高精尖技术,并已实现部分商业化应用。麦肯锡估计,自动驾驶技术到2025

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降低交通事故每年将挽救3万-15万个生命,大幅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达90%。自动驾驶将帮我们社会实现更少的汽车、更高的效率、更清洁的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机器学习、360度摄像等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新的人与虚拟世界互动的方式,可能成为计算机、手机之后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平台。虚拟现实包括三部分:硬件、平台软件和内容,目前已经有Oculus、HTC Vive等相对成熟的虚拟现实设备商业化销售。进一步,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进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新的娱乐方式和大脑刺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2. 新材料和储能技术。 由新材料技术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储能技术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改善环境质量; ——太阳能:随着晶硅制造成本在过去10年大幅降低90%,太阳能的发电成本相比火力发电等传统技术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后有望取代火力发电成为主流发电模式。 ——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储能的瓶颈,即电池发展的瓶颈,因为发电和用电、充电和用电的时间差问题都需要储能技术解决。目前,新的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出现,氧化铝电池、锂氧电池、燃料电池等都可以实现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下一步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电池成本如果大幅下降,电动车行业直接受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也将获得解决,清洁能源将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3. 基因工程。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潘桥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时情况:第1课时,共3课时 作者姓名:伍鼎煜 备注 一、教案目标: 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 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对礼乐文 明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 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案重难点: 1、教案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和完善。 2、教案难点:分封制、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三、教案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案过程: (一)复习导入 注意与本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的联系 亚非大河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特征,教案本课时应注意从制度创设、文字起源、宫 殿建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进行联系与比较。 (二)教案新课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1.走进夏朝 (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说一说 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 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 (3)出示图1-13,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M。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 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 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4)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商朝。 (公元前1046年被周灭亡) (5)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 一、社会热点的文化透视 2005年夏,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席卷全国,“------已被资讯泛滥时代的传媒翻了个“底朝天”,八卦当头、学术殿后、商业坐镇,中间还穿插上演了“低俗影射”与“民主预言”的猜想,------”。①大量的社会群体,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一娱乐节目中,使其逐渐演变为一桩社会性事件。以粉丝为代表的普通观众以手机短信、论坛、博客等方式对参与了事件的进程。为捍卫自己的偶像,休闲、拉票,在网上摆开了“战场”,进行着云里雾里的斗架,说三道四,互相攻击,搞得热热闹闹。而另一方面,来自人文学术思想界众多名人围绕超女展开了激烈争论,一个娱乐话题就此上升为学术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因“超级女声”的选拔机制和极高的参与性,把“超女”和民主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比如:“超女对当代未成年人公民意识的催生和训练有相当正面的价值,超女正在成为一种对孩子们‘酸酸甜甜’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启蒙。”(徐贲:《娱乐文化消费和公共政治——“超级女生”的公众意义》,世纪中国,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4458161.html,/archiver/?tid-22368.html)另一方面,“与青少年的狂热、观众的热情参与相比,我们的主流文化却对‘超级女声’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愤怒’,‘叫停’的呼吁也由弱变强,以至于某些‘名嘴’在电视上公开斥责其‘低俗’,甚至频频出现‘封杀’的‘流言’。”②有趣的是,往往持支持立场的声音是大量的出现在大众文化的媒体上;而主流媒体不是刻意的保持沉默,就是大肆讨伐。不过无论是“贬”或是“赞”,双方对“超女”诉诸于快感的娱乐均表示了理解和认可。特别是其中的学者,面对超女的来临,不少人已放下了自恃清高的架子,认为“好的娱乐节目也并不总是容易得到的,而在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快乐。”《“超级女声”会使我们“娱乐致死”吗?》何怀宏新京报2005-08-31)。从而表现出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在事件中各取所需,又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些共识,表现出一定相互宽容的倾向。 但是,随后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在由“学术热点”演化为“文化事件”过程中。综合分析主流媒体的态度和大众消费类媒体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对待“红楼超女”问题的态度上泾渭分明,其间缺少一个能起到缓冲功能的过渡地带。这种对峙几乎在开始就形成了,当《新京报》于2005年10月30日刊登出《胡文彬:刘心武应遵守学术规范》一文后,网络上迅速的掀起反对的浪潮。特别是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艺术评论》10期“红学界集体反诘刘心武”一文后。支持刘心武的声音也日渐高涨,有网友指出“《红楼梦》不是某些人的‘独立王国’”;《北京娱乐信报》载文“万余网友力挺刘心武‘揭红’”,力挺的理由是“有意思”、“长知识”、“平民挑战权威”等;更有《华商报》载文“文化名家为刘心武撑腰”,矛头直指红学界拘于“门户之争”,把红学“做成了生计,当然流于庸俗”。这些反对的指向实际已经超出了学术争论的范围,因此有人提出“人文学术如何才能不被当代文化所稀释?这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事件给人文学术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问题。”(《思想与学术在当代文化中合流——2005年人文学术热点扫描》曾军) 我们无意于参与讨论,却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深感兴趣。我们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为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11.13)

第十二章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答:社会发展寓于社会变迁之中,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和总趋势是社会发展,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又不是等同的: 首先,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进步,它具有一维性和单向性的特点,而社会变迁既包括社会进步又包括社会的退步,既包括社会的整合又包括社会的解体,它具有多维性和多指向性的特点。 其次,社会变迁叫社会发展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变化的特点。社会变迁一般是用来描述那些包括特定的人口、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要素在内的社会整体性单位和社会综合性现象的系统变化,而不是单一性要素的变化。 再次,社会发展通常侧重与宏观的角度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而社会变迁除了反映社会整体的变化过程以外,也重视研究微观领域的具体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 2、社会变迁的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两者关系(联系与区别)? 答:社会变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 社会渐变式变迁是指事物逐渐地、缓慢地演变的过程。社会进化、社会改良和社会改革都采取渐变式变化方式。 社会渐变式变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变迁过程中既包括了量的逐渐积累,也包括了质的的变化;质的变化不是采取突变的方式,而是在量的逐渐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的质变。 第二,这种变迁形式不会带来社会系统的震荡,能够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变迁。 第三,变迁过程中,新旧事物交替的时间比较长。 社会变革,是指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通过革命阶级夺取政权而实现的社会变革。 突变式变迁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政权的易手为标志的。 关系:社会渐变与社会革命这两种形式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是通过社会革命完成的,没有社会革命也就没有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诞生;但任何社会革命的发生都要有社会的渐变过程为其准备,没有社会渐变也就不会有社会革命。 社会渐变与社会革命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同时,这两者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渐变过程中量的积累到一定的度,就会转化为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成功以后又必然转变为新的社会渐变过程。 3、社会变迁的动力有哪些?(或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推动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因素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总是表现为阶级斗争,并且总是通过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因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变迁的直接动力。 然而经济因素并不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唯一因素。自然环境、人口、社会文化等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的变动都会对社会变迁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对社会变迁的产生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自然环境的变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不能控制的自然力,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变化

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变 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35年,是经济结构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不断调整的35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35年。“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动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农村经济改革持续几年后,国家推动城市经济改革,进而深化国企改革,带动相关改革比如价格改革、要素市场改革等的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以开放促进改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还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对加快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改革开放35年来,生产力和市场活力得到极大释放,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到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在一、二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改革开放也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如果要买生活用品,小区里就有便利店,走几分钟还可以去沃尔玛,逛商场可以去崇光百货,懒得出门在网上买也行,哪像以前,只能去王府井百货买。”家住北京市宣武门地区的付老伯说。 老百姓购物方式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前,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网点少,货品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 今天,我国已成为货物出口额世界第一、进口额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这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35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35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35年。 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来自墨西哥的客商阿莱克斯正与相熟的老板用中文寒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变革性技术的不断涌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如材料素化、碳基资源催化、超构材料、太赫兹科学技术等方向)。在5类科技计划中已有布局的研究内容不在本专项重复支持。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7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将围绕化学键精 —1—

准重构、超构材料、精确介观测量、新型太赫兹辐射源等方向部署13个研究方向,国拨总经费约3.9亿元。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项目申报需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并曾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且实施效果良好、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申报项目负责人需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经历。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特别需提出明确、有显示度的5年总体目标和2年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或研究进度)。项目实行“2+3”分段式资助,在项目执行2年左右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后续支持方式。 1. 电-热耦合催化能源小分子化学键的精准重构 研究内容:能源小分子的活化和转化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常规转化过程存在高耗能、高耗水、低选择性等瓶颈;发展基于电-热耦合催化分子选键活化新方法,促进甲烷和二氧化碳—2—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与其创新规律 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如前所述,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革,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相应变革与创新。其二,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要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制度作为人类需要的产物,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无疑也会随着人类需要的发展而变化。其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一种社会制度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诸如地形、气候、资源、技术、外来文化传播、人们价值观念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每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都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也就是说,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是在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中完成的。所谓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就是指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与更替。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改造与更替之中。但这种变化。改造与更替并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变化原因,并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 一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制度变革与创新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社会环境也总是不断地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变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说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偶然的,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前提,制度也不一定出现变革与创新。一定的制度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变革与创新具有偶然性。 二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也就是说,历史是逻辑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因此我们说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三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革自身的内部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四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现实性则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因为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所以在许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 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迟早能够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由此说来,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的结果。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它能够促进人的头脑革命化。由于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重视实践,追求实事求是以及真理等好的风尚,所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习惯就会不断产生,伦理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升华。另外,科学发展还能不断改变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索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方式等,通过增强人们的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可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影响的。一定的经济社会制度的范围内,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与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前提条件。所以,研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要研究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

当代社会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思考与练习答案(预测)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预测是指什么举例说明预测的作用。 答:预测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 预测可以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未来信息,是进行决策的基础。如在产品的销售方面,通过对顾客类型、市场占有份额、物价变动趋势、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预测,可以对市场销售起促进作用。又如在生产方面,通过对原材料需求量、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以及材料与劳动力的可用量的变动趋势等方面的预测,便于企业对生产和库存进行计划,并在合理的成本上满足销售的需求 2.预测有哪些基本原理预测有什么特点影响预测精确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答: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性原理、连贯性原理、类推原理、相关性原理、概率推断原理。 预测的特点: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预测的基本原理,利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因此预测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随机性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等原因,因此不存在绝对准确的预测。 影响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预测资料的分析和预处理,预测问题的分析与认识、预测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预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因此,要提高预测的精确度,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认真对待,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未来信息。 3.叙述预测的基本步骤。 答:预测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建立预测模型;(5)评价预测模型;(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7)分析预测结果。 4.为什么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预处理如何鉴别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如何处理 答:在预测工作中,所收集的资料是进行预测的基础,相关资料的缺少或数据的异常都会导致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不准确,从而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结果,所以需要对数据的异常情况进行鉴别与分析。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的《公共卫生法案》开启了国家干预卫生的历史。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A 2、“结草以报”记载于()。 A、《论语》 B、《汉书·艺文志》 C、《左传》 D、《后汉书》 正确答案:C 3、PDCA循环的第一个流程是()。 A、策划 B、实施 C、检查 D、处置 正确答案:A 4、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是()。 A、朋友 B、师徒 C、敌人 D、同学 正确答案:B 5、从创业投资领域来看,美国面向全产业投资,投资领域遍及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而我国接受融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A、基础层 B、技术层 C、应用层 D、前两项正确

正确答案:C 6、大成至圣先师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杨朱 正确答案:A 7、根据本讲,()是家庭文化环境和谐的环境激励场。 A、亲子关系和谐 B、敬老关系和谐 C、社会关系和谐 D、夫妻关系和谐 正确答案:C 8、根据本讲,《创意经济报告》最早于()开始的,之后每隔一两年发布一次。 A、2008年 B、2007年 C、2006年 D、2005年 正确答案:A 9、根据本讲,三网合一不包括() A、因特网 B、广播电视网 C、公共通信网 D、万维网 正确答案:D 10、将一件事情相关的一些事写到卡片上,将这些卡片进行归类,这种方法叫做()。 A、过程决策程序图 B、亲和图 C、流程图

D、网络图 正确答案:B 11、人和人之间是利益关系是()的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正确答案:B 12、司法保护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司法保护优点的是()。 A、取证容易 B、成本低 C、赔偿高 D、是最彻底、最严厉、最根本的保护手段 正确答案:D 13、避孕套只能使用()。 A、食油 B、液体石蜡 C、凡士林 D、水基润滑剂 正确答案:D 14、根据本讲,放射学范式变革,主要经历了从()到MRI,再到PACS系统的过程。 A、X光 B、CT C、X光、CT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15、根据本讲,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影像数据的()、存储与传输等。 A、获取与重建、处理与增强、分析与量化 B、获取与重建、处理与增强、分析与量化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3.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的对象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B.幵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C.山东作为齐鲁大地因分封制而得名D.诸侯国没有独立性,不易形成割据 4.随着国家的建立,我国的奴隶社会幵始形成,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有很多的不同。以下各项最能反映奴隶社会本质的是 ①军队②刑法③监狱④司母戌鼎⑤四羊方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 5.“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蕴含的道理看,说这段话的人应该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D.孙武 6.《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

社会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演变的分析 一:封建主义 ,作为一种制度 ,也作为一种文化 , 曾被广泛视为人类社会普遍经历过的一种社会形态 .当新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背景和制度背景下自然而然就有不同的评价。 不论中国马克思派的历史学家 ,还是非马克思历史学家 ,都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社会是一个政治制度,而西方封建社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过激烈的讨论。但都可以得到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一样 ,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变时都继承封建主义的巨大历史遗产。封建社会的特征一般包括: 人身依附、大地产、等级制、政治强制等。中国的社会历史演变中土地公有制的崩溃程度、种族和血缘的松弛程度以及个性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封建社会的划分标准有着格格不入的差距。由于把封建主义看作是西方中世纪特有的社会形态,所以用西方的标准来研究中国的封建社会演变必然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而准确的社会形态,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要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封建社会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特征社会要素的形成这些不同的社会要素的融合并由此推动一个新的社会的产生 ,归根到底 ,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表现在:从经济上看 ,政治上表现在:权利分权和分裂 , 随着新的政治权力中心的崛起 ,逐渐被一种新的政治局面所取代 ,那就是集权和统一要表现为土地制度的私有化 ,传统的土地国家所有及封建等级占有制趋于瓦解。于是秦国依靠中央集权统一了六国,然而秦国却二世亡国,包括汉朝以后的朝代希望创建一个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和平共处彼此取长补短的崭新局面。但是都没有成功原因是诸侯国与中央集权统治者的利益博弈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七王之乱”紧接着“推恩令”进行消藩,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冲突似乎无法化解 ,这个历史性的悖论在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体制下反复出现 ,似要证明封建主义仍有顽强的再生力。特别是 ,当封建主义演化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念时 , 它对历史的影响更无法估量 , 它决不会轻易随制度的消失而消失。王莽的“新”政改制和西晋分封制度的失败就是对这种说法的最好注脚。东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土地的私有制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也在中国进一步瓦解。中国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 ,自秦汉奠基 ,经隋唐过渡 ,至宋基本完成了其制度变迁 , 其中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上一系列重大变化 ,由此为元明清的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定了“路径依赖”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也由此得以体现。因此无论是按照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还是按照西方社会的发展尺度 ,都难以准确估量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意义。应该在一个更广阔的理论空间里探寻正确诠释和评价“中国道路”的理论和方法。由此我们得到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封建主义结构性矛盾的历史和逻辑的产物 , 前者赖以生存的制度是后者制度性崩溃的必然结果 , 而后者的存在和蔓延必定是对前者的消解。 二: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还要多 , 它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是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它唯一地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后者适宜于主动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历史事实是否表明 ,西方封建意识形态较之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具有价值优越性换句话说 , 如何正确的评价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呢 ?

社会变迁对家庭及青少年的影响

论社会变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陈晓波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心理学,10141143 号) 摘要: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 过程。社会化是使个人了解规范、价值标准、语言、技能、信仰,以及其他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模式。社会化过程中包含着多种不同的影响,他们在个人的一生中始终在起作用。这些影响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化因素,即那些使人实现社会化的制度或其他结构环境。一般认为,除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之外,影响人的社会化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生存于其间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其中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关键字:社会,家庭,学校,变迁,影响,儿童心理 1 现代家庭的变迁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任何社会中,家庭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是孩 子产生原始的自我感觉以及形成基本的身份、动机、价值和信念的背景。”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之中,并由它负责儿童的社会化;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是一生最强烈的时期,儿童正是在家庭中建立起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语言学习,并开始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诚如马克思所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现代 家庭尽管早已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毕竟仍是最早的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在逐步的变迁,其中家庭的功能、家庭的 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大的家庭制度由于工业化而逐步趋于瓦解并被新的核心家庭制度所取代。这种新的变化促使家庭的功能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知识交流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变革性技术的不断涌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如材料素化、碳基资源催化、超构材料、太赫兹科学技术等方向)。在5类科技计划中已有布局的研究内容不在本专项

重复支持。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7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将围绕化学键精准重构、超构材料、精确介观测量、新型太赫兹辐射源等方向部署13个研究方向,国拨总经费约3.9亿元。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项目申报需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并曾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且实施效果良好、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申报项目负责人需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经历。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特别需提出明确、有显示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化热”以及90年代社会史研究随之复苏以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就始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作者提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具有外源性、差异性、艰巨性和不彻底性等四大特点。这一结论建立在对国内学界近30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成一说,或可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外源性:从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动力上看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外源性。尽管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和思想内部已经孕育了某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但是,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只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而没有成为现实性。这是因为,它们并没有突破传统的坚厚外壳,开始其近代的转变。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国家,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小农经济,文化上是一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是一种外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谓外源性是相对于内源性而言的,意思是说这种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不是(或不全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而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发生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正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外源性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在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内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碰到和必须解决的“古今”问题外,还有“东西”问题。“东西”与“古今”问题的并存,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任务,比之属于“内源性”的一些国家(如西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来说要复杂得多和困难得多。 二、差异性:从不同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节奏看 差异性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就会发现,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和发展最早、最快,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启动和发展其次,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启动和发展最晚、最慢,整个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启动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很大,而首先受“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影响的便是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具体来讲是长江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这些地区的上海、广州和其他口岸城市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输入文化的桥头堡。以文化而言,舶来的西方文化经口岸城市在向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辐射的过程中,因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口岸城市尤其是作为全国文化和西学传播中心的上海之间联系的紧密与否,而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成浪圈形向四周扩散的时代特点”,离上海越近,与上海联系越紧密,其辐射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一“互相问答”栏目,专门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前后16年中,读者共提出问题320个,提问者注明籍贯的有260人次,除美国的2人外,其余的258人次来自于全国的18个省区。其中《格致汇编》所在地上海的提问人数最多,达到52人次,占总人次的五分之一;其次是临近上海、与上海的联系非常紧密的浙江和江苏,分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