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起始处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此外,

ICA(颈内动脉)虹吸段是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而ICA的其他部分则很少受累。与ICA颅外段和虹吸段相比,白人中ICA前床突上段、MCA(大脑中动脉)主干以及ACA(大脑前动脉)主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黑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群中,MCA 病变发生率较ICA病变发生率高。

图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灰色部分表示斑块在后循环中,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椎动脉颅内段的近端和远端、基

底动脉的近端和远端以及大脑后动脉起始处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图1显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发病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很少累及大脑动脉(ACA,MCA,PCA)和小脑动脉(PICA,AICA,SCA)的远端表

浅分支。

图2 大脑半球冠状面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豆纹动脉由高血压引起的脂质透明样变性和中膜过度增生主要累及:①大脑中动脉的

豆纹动脉穿通支(图2);②大脑前动脉的穿支,通常指Heubner动脉(图3和图4);③前交通动脉发出的穿通支(图5和图3);④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体穿支(图3);⑤由基底动脉发出,到达脑桥、中脑和丘脑的旁中央穿通支。在某些情况下,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穿支口微小粥样硬化斑块会堵塞穿通动脉(图6)。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闭塞的累及部位与脂质透明样变性有相同之处,但同时前者还可累及较大的动脉(例如颈内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前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膝状体动脉)。

图3 基底节和

丘脑的穿通动脉

图4 冠状位尸解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白箭头)的分支。黑点区域(图片左侧)为内交界区。(From Pullicino P: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In Bogousslavsky J,Caplan LR(eds):Stroke Syndromes,2nd e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

428-437.)

图5 脉络膜前动脉的供血范围

图6 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病变的病理表现:(A)母动脉中的斑块堵塞穿支口;(B)母动脉中的斑块延伸至穿支中;(C)穿支口的微小粥样硬化。

外伤性或自发性血管壁撕裂引起的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包括颈动脉的咽部、椎动脉起始处至进入椎间孔之前的部分及椎动脉V3段(盘绕嘴侧颈椎至穿过硬膜进入颅腔前的部分)。在这些部位,颈部的动脉没有依附于其他动脉或骨性结构,因此活动性相对较大。颈部动脉管壁撕裂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的突然牵拉或直接的外伤。除去上述常见的夹层部位之外,其他较少见的形成夹层的部位包括ICA、MCA和VA的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颞动脉炎最常累及ICA和VA即将穿过硬膜入颅的部分,以及眼动脉的入脑前分支。

栓塞

不同大小、性质和来源的栓子可堵塞不同的动脉。较大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有时可栓塞颅外大动脉,例如头臂干、锁骨下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等。而在心脏或外周动脉中形成的较小栓子常会栓塞颅内动脉,例如ICA、ACA、VA基底动脉、PCA以及MCA等,其中以栓塞MCA主干或其上、下干最常见。在前循环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为MCA及其分支。动物实验发现,释放入ICA 的微小异物会沿血流进人MCA的分支。而在后循环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主要是VA颅内段、基底动脉以及PCA。此外,一些微小的栓子,例如血栓碎片、血小板-纤维蛋白聚集体、胆同醇结晶或其他自脂质斑块脱落的碎片,以及自心脏瓣膜或动脉壁脱落的钙化碎片等,可栓塞大脑或小脑的小穿支动脉、眼动脉以及视网膜动脉等。

脑出血

图7 大脑的水平切面和脑干的矢状面,可见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髙血压,其部位与高血压性动脉脂质透明样变性相同(图7)。1872年,Charcot和Bouchard首次提出了微动脉瘤的概念,他们认为脑出血是由微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即使患者没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突然升高的血压和脑血流量也可引起上述穿通动脉的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而脑血管畸形则可引起任何部位的脑出血;此外,累及蛛网膜下腔和脑皮质内中小动脉和微动脉的脑淀粉样血管病也是脑出血的原因之一。

图8 颅内动脉瘤的最常见发病部位:(a)PICA;(b)基底动

脉;(c)PCoA;(d)ICA;(e)ACoA;(f)MCA分叉处。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构成Willis环的各大动脉交界处。其中,最常见的是ICA-PCoA交界处、ACoA-ACA交界处以及MCA分叉处;另外,ICA床突上段、胼胝体周围动脉、VA-PICA交界处以及基底动脉尖也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图8)。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静脉畸形常位于靠近软脑膜或脑室表面的脑实质内、脑室系统内或蛛网膜下腔中;一些大的动静脉畸形有时完全位于蛛网膜下腔中。

关键字:脑卒中,穿支,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微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a5病区)江苏无锡214000)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并发症;术后护理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cvd 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70%[1,2],目前它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复发率仍高,如何解决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我院神经近年来开展多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pta,均获成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月共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72岁,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轻偏瘫。其中颈内动脉8例,术后安置于监护病房。椎动脉10例。术前均进行头部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2]。 二、术后护理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告

知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 2、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本组病例有2例支架置入后出 现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对症处理,一周后好转。 3、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 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区有无疼痛现象。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的皮温,及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24 小时后撤去弹力绷带。 5、注意患者睡眠情况,不能入睡者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引起血压 的不稳定及高灌注。 6、做好心理护理,不良的情绪易引起血压波动及脑血管痉挛。因此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和要求,解释 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三、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有出血或有血肿出现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 2、高灌注综合征是pt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高度狭窄

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年国家脑血管疾病分类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劲内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引起 A.先天性动脉瘤 B.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C.感染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4)其他 (5)原因不明 2.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死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5)淀粉样脑血管病 (6)动脉炎引起 (7)药物引起 (8)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9)其他 (10)原因不明 3.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 梗死 (2)脑栓塞 A.心源性 B.动脉源性 C.其他 (3)腔隙性脑梗死 (4)出血性脑梗死 (5)无症状性脑梗死 (6)其他 (7)原因不明 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Ⅳ脑血管性痴呆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外伤性假动脉瘤 5.其他 Ⅶ颅内血管畸形 1.脑动静脉畸形 2.海绵状血管瘤 3.静脉性血管畸形 4.Galen 静脉瘤 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6.毛细血管扩张症 7.毛细血管瘤 8.脑-面血管瘤病 9.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10.其他 Ⅷ脑动脉炎 1.感染性动脉炎 2.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结节性多动脉炎 5.颞动脉炎 6.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7.其他 Ⅸ其他动脉疾病 1.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3.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4.淀粉样血管病 5.动脉壁夹层病变 6.其他 Ⅹ颅内静脉并、静脉窦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1.海绵窦血栓形成 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3.直窦血栓形成 4.横窦血栓形成 5.其他

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4535507.html, 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孙敏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脑血管病变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等的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做好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将有助于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脑血管;病变;观察;护理 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是属于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在我国脑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病情来得比较急,且治疗以后大多数患者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关键。脑血管病变病人的护理。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病情恢复、自理能力,还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好坏[1]。 病情观察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中,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系统、全面地发现病情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立即报告医生,得到及时的处理,所以病情观察对于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抢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以及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针对脑血管病变病人,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以及肢体运动的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后期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1 意识的观察 病情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 1.2 瞳孔的观察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情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回顾性总结支架成形术治疗3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放射学;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已成为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收集我科于2008年1月~2010 年9月对30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效果良好,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 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7.5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 例。 1.2方法局麻或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5F/8F动脉鞘,将5F/8F导引导管送至责任血管狭窄段附近,行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病变的支架,将导引导丝通过动脉狭窄处,在导引导管内沿导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式/球扩式支架送至狭窄血管段后,定位,缓慢释放支架,对严重狭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并检查置入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段的血流情况。 1.3结果30 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血管管腔明显扩大,血流通畅,患者症状缓解,7~15d 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准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项新技术,因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我们针对其不同的心态,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患者术后右下肢严格制动8h,并卧床24h,所以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不适应[2]。 2.1.2患者的准备术前1d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便术后对照。做好碘过敏及抗生素皮试,手术当日在左上肢留置静脉通路,以便术中用药。手术前4h禁食水。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根据患者情况酌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脑血管病变是什么意思

脑血管病变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一、脑血管病变是什么意思*二、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三、脑血管疾病的食疗有哪些呢 脑血管病变是什么意思1、脑血管病变是什么意思脑血管病变就是突发性的突变包括: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的 出血性或缺血性损害引起突发神经功能缺失称为中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吸烟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广义上讲,中风分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3种类型,其中前二者为缺血性中风,后者为出血性中风。 在缺血性中风中,约2/3为血栓形成,其余1/3是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是颈内动脉和左心房,后者主要为心房纤颤的患者。脑梗塞,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可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区,小脑、桥脑梗塞也相当多见。 2、脑血管病的分类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3、脑血管病的症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 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1.颈动脉超声检查: 无创,简单易行,实时成像,直观,重复性好,已成为颈动脉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并能够术前评价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及效果。 2.多普勒颅脑血管超声检查(简称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它与DSA、CT、MRI技术不同,它可以提供这些影像学

检查所不能得到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资料,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存在,对症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的有效手段。 : 3.颈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简称CTA) .CTA诊断7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93%和94%, 4.颈头部核磁共振血管式成像检查(简称MRA)MRA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且比较成熟的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用于诊断和排

除血管病变的常用手段。在不用任何造影剂的情况下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病变。 MRA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的、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MRA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MRA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例如病变显示不受颅骨影响,可同时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willis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这是DSA难以做到的。 5.脑血管造影检查(简称DSA) .医学界公认,DSA检查是所有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其他检查手段都是通过间接征象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如多普勒、彩超、核磁共振、心电图等检查,在发生梗塞、出血等较明显征象后才能判定血管病变,因诊查结果往往不能肯定,就影响到确诊和治疗。DSA检查不但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像病变,而且在造影过程中就

脑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常识问答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成因 在脑血管病事件中,缺血性卒中占多数,约为80%。在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血管(指颅内血管和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血管病理因素,约有70%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的狭窄。 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 随着医学科技诊断的不断发展,以往无法进行诊断的部位现在可以轻松诊断,通过在DSA下行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的患病部位可以直观的在显影下呈现,对后期准确对症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拥有其他如CT,磁共振在内的一切检查无与伦比的精确优势。 2.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用X线来探查中风的原因、动脉瘤的位置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3.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虽然有效,但相对创伤较大,需要全麻,手术中有时要阻断脑血流,再发生狭窄时不能重复施行,而且此类手术在我国开展得不够普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约为60%,再狭窄率为7~15%,甚至更高,因此,外科治疗具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禁忌症严格等,疗效有较强的术者依赖性。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对颈部血管(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微小、适应症宽、再狭窄(或复发)率低(约5%)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通过对狭窄的直接治疗使脑血流增加,脑缺血改善,而且能够预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发作。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脑部动脉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疗效可靠,手术最安全,创伤最小。 4.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 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模块二 任务5-4 脑血管疾病病人得护理 【案例】 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初步诊断:脑出血 思考: 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哪些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得患者进行受压皮肤护理得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脑血管疾病得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评估得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得能力;具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得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概念:就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得脑功能障碍 分类: (1) 按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脑卒中 (2)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与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 1、短暂性脑缺血简称TIA,就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得症状与体征。动脉硬化后粥样物质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小血管堵塞而发病,但小栓子易自溶或被血流冲击击碎,使循环恢复、症状消失。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栓形成就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得一种,就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与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堵塞血管,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脑栓塞就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三章卒中单元 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 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 脑梗死

3 脑出血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1 颅内压增高 2 血压的调控 3 肺炎及肺水肿 4 血糖改变

5 吞咽困难 6 上消化道出血 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 9 心脏损害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 水电解质紊乱 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13 脑卒中继发癫痫 14 压疮 15 体温异常 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 1 急诊常规护理 2 昏迷的护理 3 瘫痪的护理

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5 压疮的护理 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 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作者:田朝晖发布时间:2008-07-19 为什么脑卒中患者要做脑血管造影?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直接造成脑缺血,又可继发血栓形成造成脑缺血,还可因狭窄处的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造成脑缺血。脑血管造影是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所在的重要诊断手段。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才能针对发病的源头进行根本的治疗。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直径大约1.33~1.66毫米)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

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因为支架内壁光滑,因此植入支架后消除了斑块破裂后血管塌陷、急性闭塞等危害,使动脉血管回复正常。 血管内支架治疗可解决哪些问题? ①狭窄血管经支架成型术后,防止血管进行性狭窄后导致的脑梗死; ②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脱落,顺血流到达血管远端,而造成远端血管的闭塞。支架置入术后,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压住,从而阻止脱落; ③对于溃疡性斑块,由于血流在溃疡内形成涡流,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使溃疡性斑块消

失。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改善血管狭窄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 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哪些优点?该手术具有一下优点: 1.全身侵袭性小,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2.只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切口 2毫米左右; 3.手术时间短;手术病人所受的痛苦及住院天数均较少; 4.不损伤颈动脉周围的正常血管和神经组织,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术中不阻断血流,脑缺血并发症较低。

护士资格考试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1、张老先生因脑血栓在家卧床2个月,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近日尾骶部皮肤呈紫红色,压不退色。为预防病人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着重指导家属学会 A、鼻饲灌 B、皮下注射 C、测量血压 D、被动活动 E、更换敷料 2、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A、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血栓形成 3、内囊病变常出现 A、偏瘫 B、交叉瘫 C、截瘫 D、四肢瘫 E、单瘫

4、一脑梗死患者在饭后突然出现呼吸深且慢,吸气时明显困难,护士应考虑为 A、气管异物 B、气胸 C、急性左心衰竭 D、支气管哮喘 E、重症肺炎 5、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 D、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E、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桥脑 B、脑干 C、大脑半球 D、内囊 E、小脑

7、患者,女性,34岁,洗衣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检:意识清,失语,心律不齐,心率106次/分,脉搏86次/分,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偏身感觉障碍,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脑桥出血 B、脑栓塞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A、高血压 B、先天性脑动脉病 C、脑动脉硬化 D、风湿性心脏病 E、休克 9、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 B、脑血管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脑血管病考试题【详细资料】

2017年神经内科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考试试题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每空5分,共50分) 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 2.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引起对侧偏瘫的特点是:() A.不伴脑神经瘫. B.偏瘫以下肢为重C.均等性轻偏瘫D.偏瘫以上肢为重E.上下肢均为0级瘫 3.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变闭塞血管是:)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E.后交通动脉 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内B.CT证实无出血灶C.病人无出血素质D.出凝血时间正常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5.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脑动脉炎B.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C.血液病D.脑动脉瘤E.脑血管畸形6.下列哪根血管闭塞最容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 D.小脑前下动脉E.大脑前动脉 7.试述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 A.控制脑水肿B.止血剂C.迅速降血压 D.抗生素治疗E.吸氧 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病B.血液病C.脑动脉粥样硬化 D.先天性颅内动脉瘤E.脑血管畸形 9.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是:()

A.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B卧床休息C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原发病 D.外科手术摘除栓子 E.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10.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 A.皮质下白质 B.桥脑 C.小脑 D.基底节区 E.脑室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2.脑梗塞急性期有哪些治疗措施?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1.颈动脉超声检查: 无创,简单易行,实时成像,直观,重复性好,已成为颈动脉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并能够术前评价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及效果。 2.多普勒颅脑血管超声检查(简称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它与DSA、CT、MRI技术不同,它可以提供这些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得到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资料,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存在,对症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的有效手段。

: 3. 颈头部CT 血管成像检查(简称CTA ) .CTA 诊断7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93%和94%, 4. 颈头部核磁共振血管式成像检查(简称MRA ) MRA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且比较成熟的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用于诊断和排除血管病变的常用手段。在不用任何造影剂的情况下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病变。 MRA 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的、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MRA 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MRA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例如病变显示不受颅骨影响,可同时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willis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这是DSA难以做到的。 5.脑血管造影检查(简称DSA) .医学界公认,DSA检查是所有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其他检查手段都是通过间接征象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如多普勒、彩超、核磁共振、心电图等检查,在发生梗塞、出血等较明显征象后才能判定血管病变,因诊查结果往往不能肯定,就影响到确诊和治疗。DSA检查不但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像病变,而且在造影过程中就可了解血管内血流、血管壁等情况,全面判断血管结构及功能变化,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了DSA因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人体各部位疾病都可诊治;不仅对血管性病变,对非血管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同样可以做确诊和介入治疗,如肿瘤等复杂疾病 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

经常头晕发困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

经常头晕发困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 目前,在国际上,脑血管病的诊治已进入精准化医疗时代,早筛查对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省人民医院通过对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常见的危险因素筛查及管理发现,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头颈动脉联合超声检查,进而给予个体化的预防干预,可以极大地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数据显示,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年住院患者6300多人,90%以上是脑梗患者,年龄多为40岁以上人群,而低龄化的发病趋势日趋明显,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受访专家陈晓虹:辽宁省脑血管病防治指导组组长、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早筛查早预防可减少发病李先生最近忧心忡忡,一方面是为哥哥担忧,因为哥哥一早起来突然左侧手脚不听使唤了,到医院一查,右脑内大血管闭塞,脑左侧血管也狭窄;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担忧。父亲50多岁时就因脑血管病去世,姐姐也因脑血栓瘫痪在床。他隐约感觉到脑血管病正向自己逼近。李先生常年吸烟,患高血压病也有十多年了,平素靠吃些偏方降血压。在省人民医院医生的建议下,近日他做了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不出所料,他也出现了脑血管和颈动脉狭窄的情况。陈晓虹说,李先生还算幸运,在血管堵塞前发现了病变,这样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毕竟他还不到50岁。她解释说,脑

血管病的精准医疗要求,对脑血管病的患者要进行就医全程的管理,包括危险人群的筛查、对高危人群的长期管理、病因诊断、个性化治疗(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及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二级预防等)。陈晓虹说,经常头晕或经常发困,很多人不知道这可能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实际上脑动脉病变可能早已潜伏在身体里了。“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和脑部多普勒(俗称脑血流图),对于早期发现脑动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十分必要。”目前,头颈动脉联合超声能够清楚地对脑血管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这种检查无创,价格也便宜,性价比高。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做检查脑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陈晓虹提醒,下列人群需要进行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评估:40岁以上、肥胖;常年吸烟、运动量少;有家族脑血管疾病史;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疾病;血脂异常。具有其中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均需要做颈动脉超声及脑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人群,给予及时干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陈晓虹说,由于公众对脑血管病发病原因认知不足,许多人在说起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首先想到的都是通血管,如静脉点滴一些中药等,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图解脑血管病变的分布 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起始处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此外, ICA(颈内动脉)虹吸段是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而ICA的其他部分则很少受累。与ICA颅外段和虹吸段相比,白人中ICA前床突上段、MCA(大脑中动脉)主干以及ACA(大脑前动脉)主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黑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群中,MCA 病变发生率较ICA病变发生率高。 图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灰色部分表示斑块在后循环中,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椎动脉颅内段的近端和远端、基 底动脉的近端和远端以及大脑后动脉起始处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图1显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发病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很少累及大脑动脉(ACA,MCA,PCA)和小脑动脉(PICA,AICA,SCA)的远端表

浅分支。 图2 大脑半球冠状面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豆纹动脉由高血压引起的脂质透明样变性和中膜过度增生主要累及:①大脑中动脉的 豆纹动脉穿通支(图2);②大脑前动脉的穿支,通常指Heubner动脉(图3和图4);③前交通动脉发出的穿通支(图5和图3);④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体穿支(图3);⑤由基底动脉发出,到达脑桥、中脑和丘脑的旁中央穿通支。在某些情况下,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穿支口微小粥样硬化斑块会堵塞穿通动脉(图6)。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闭塞的累及部位与脂质透明样变性有相同之处,但同时前者还可累及较大的动脉(例如颈内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前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膝状体动脉)。

图3 基底节和 丘脑的穿通动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