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拿来主义 导学提纲

拿来主义 导学提纲

拿来主义 导学提纲
拿来主义 导学提纲

高一必修四议论文单元导学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鲁迅曾经住在一个有?半租界?之称的区域。?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x ǔ) 残羹.(g ēng ) 冷炙.(zh ì) 冠冕.(mi ǎn ) 脑髓.(su ǐ) 孱头..(c àn ) 蹩.进(bi é) 吝啬..(l ìn s è) 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本文体现观点的句子。 第五自然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3、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请你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二)课堂学习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提示:抓住关键动词体会)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使用时间

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脚,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

知识链接:

1、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例如:

论?压力?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燥、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致于弱者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比喻论证)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这话确是至理名言。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2、反语

反语的含义: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如: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置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寂静的春天》

“聪明才智”运用“反语”警告人类,这种“聪明才智”配制出许多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物,这些物质一旦造成污染,自然界根本无法消除。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致命的破坏给予了强烈地批判。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文中所言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正确的做法又是怎样的?

一是“孱头”式做法,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这是逃避主义者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做法。二是“昏蛋”式行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这是虚无主义者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割断历史的行为。三是“废物”式行为,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投降主义者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行为。

2、拿来主义者“不这样”,要怎样?请从第九段和第十段找出鲜明提出做法的句子。

九段:他占有,挑选。十段: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8、9两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应该怎样对待。这是运用了什么论语方法?

用“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封建腐朽的产物。对鱼翅我们要使用;对鸦片、烟枪烟灯我们要存放,对姨太太我们要毁灭。

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二)课堂学习

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措辞表述耐人寻味。请分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奚落,嘲讽。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何其郑重、恭敬,活画出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勾画出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而且这样地只会炫耀、自大而不知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只能导致更加落后。这也暗示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丰富”和“大度”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4、请你再找出一句具有讽刺意味的话语,并分析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秦朝有一个人叫优旃,他非常善于运用反语讽谏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想大规模地扩建皇家苑囿,东起函谷关,西到陈仓县,在这大片土地上放养飞禽走兽。这么一来,不知有多少老百姓要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了。

这一天,朝中正在商议这件事,优旃一听,就对秦始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旃一边说着,一边还低头弯腰,两手做出长角的模样,模拟起麋鹿顶的动作来。

秦始皇看了,不禁笑了起来,这件事也就作罢。

请你运用反语,补写出优旃的话。

答案:(示例)好哇!真是好主意!大王,还可以再在里边多放养一些麋鹿,这样一则方便大王打猎,二则若是有敌寇来侵犯,我们就可以让糜鹿用长角去顶他们,看他们怕不怕!

2、近年来在文化界出现了“日韩电视剧潮流”;青年人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有些同学喜欢吃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等,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观点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国的物质和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中学生处于迅速成长、走向成熟的年龄段,思想活跃,头脑中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喜欢新奇,喜欢模仿,最容易接受外来影响,因而也需要提高区分、鉴别的能力。

观点二:文化上的侵略是一种真正的腐蚀。麦当劳、美国影片、日韩潮流是一种文化入侵,但是他们流行不会很久。因为流行的肯定不能长久,经典的才会长久流行。例如所谓的“视觉系”歌手,往往会让人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们令人惊异的外形上,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称他们为歌手还不如称他们是“作秀手”更合适。

观点三:应有这样的基本态度:我们要对外来文化抱有宽容的态度,要批判地吸收借鉴,我们传统当中落后的观念要抛弃,文化道德修养要学习、提高,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抛弃传统,失掉自己的根基。如青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这是一种“数典忘祖”的错误做法,不能丢掉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1)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拿来主义(教师) 【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 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 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 ?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 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 来主义”。 【知识链接】 1.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 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 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 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 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 ,内容广泛,形式 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 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 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 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黑暗现实。 4. 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 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 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 “拿来主义”的口号, 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自主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gu 01 mi an )吝啬(I ins e )玄虚(xu 岔) 蹩进(bi e ) 残羹冷炙(g aig zh i )脑髓(su i ) 孱头(c m ) 自诩(xu )'掘起(ju e ) ?磕头(k e )徘徊(p dhu 6 )譬如(p i )国粹(cu i )' 2. 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 (1)礼尚往来 (2)大度 (3) 残羹冷炙 (4) 冠冕堂皇 (5) '孱头 (6)玄虚 (7)国粹 【整体感知】仔细反复朗读文章,思考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3.怎样“拿来”?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 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高一语文必修4 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1、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脑髓()孱头()蹩进()

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思路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思路 明确:课文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谈起,只是“送去”不仅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仪节,而且必定穷了自己,因此,“送去主义”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听凭“送来”就好么?难道我们受“送来”的祸害还少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精辟阐述 1、齐声朗读5~10段课文,并进行资料导引,学生摘录其大意: 资料一(投影或多媒体) ……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资料二(投影或多媒体) 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 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大意:①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中国古代的还包括欧美的。 ②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弃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国的良规”。 ③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2、再次阅读课文5~10段,独立思考问题。 ①思考: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 一、时代背景 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 二、阅读:

最新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

《拿来主义》教学案 孙爱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难点: 目标2、3、4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积累 一、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 ..堂皇()吝啬 ..()玄.虚()蹩.进() 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 掘.起()磕.头()徘徊 ..( ) 蹩.进() 譬.如()国粹.()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电子教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 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拿来主义导学案H

篇首寄语:“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萧伯纳 《拿来主义》导学案 潼南一中杜建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重点难点)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重点) 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难点) 课前预习 一、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且介亭的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批评了种种错误的思想,生动透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有的正确态度,指出了批判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 二、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孱.头() 蹩.进()糟粕.()吝啬.()国粹.()茅厕.()徘徊.()

《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知识链接: 孤独的鲁迅(节选) 周劼人 夏日午后,风雨欲来,并不明澈的天光从玻璃天顶照射下来。 在展厅间穿行浏览,满墙满壁的作品,除了“文革”中那几张加了工农形象的宣传画外,涉及鲁迅的画作和影像,大约总是他孤零零的面容,被置在纸中央,或是“抽小烟冷冷看人的样子”,定格在时空里。

他怎么会孤独呢?当他从《故乡》向人们指出路的所在,写《阿Q正传》揭开国人的“乏相”,《呐喊》着给你看中国儿女们灰色人生的时候,他周围有梁启超鼓吹立宪,有孙中山订立主义,有陈独秀创建政党。那不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回答历史命题的答卷上,也不止印着他这一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面容。 但作为怀疑论者的鲁迅又真的很孤独。“孤独是因为他总走在别人的前面”,研究了半辈子中国现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坦言直到中年,才越来越理解鲁迅。“他总是很容易看穿别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其实与他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就如著名作家张定璜描绘的那样,“鲁迅先生站在路旁边……不等到你开嘴说话,他的尖锐的眼光已经教你明白了他知道你也许比自己知道的还更清楚。” 鲁迅一直在寻找同盟、加入同盟,也曾屡屡被奉为领袖与导师,但他从未真正领导过一个团体,也未曾组织过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体。他的面容就这样不断被摆放在图谱的中心,却事实上把所有人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是一个文人,不懂政治,也不介入政治,”这是尹鸿的解释,“他对这一切都深表怀疑,只因为这组织能对中国有一些贡献,他就勉强参加进去。”所以曹聚仁说,鲁迅一生,总是“荷戟独彷徨”的日子为多,他是天空的飞鹫,并非蚁群的首领。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一)知识链接 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导学案附练习题和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读经典,悟人生 鲁迅语录 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娜拉走后怎样》1926 2.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1933 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 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

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1933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了解背景 1934年,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三、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自诩.⑵磕.头⑶残羹.⑷冷炙.⑸冠冕.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所以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经典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编写人:刘涛审核: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XX年10月8日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课题:《拿来主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 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 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 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 第三部分(第6~7 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 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 “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 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学案(1)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_。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颖而出就地取材别具匠心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因地制宜别有洞天急功近利 C.出类拔萃就地取材别有洞天饮鸩止渴 D.脱颖而出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急功近利 解析:选B。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3、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4、“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自诩.()磕.()头残羹.()冷炙.() 冠冕.()犀.()利吝啬 ..()()脑髓.() 譬.()茅厕.()孱.()头徘徊 ..()蹩.()进国粹.()玄.()虚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 3、4段尖锐地指出“”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 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的内容,批判在对待”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 第6段,揭示“”的危害性,揭示实行“”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的含义就是“,,”。 第8段是批判对待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的人 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docx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体会本文讽刺与幽默的语言风格. 【旧识回顾】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链接】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 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 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3、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4、“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 收获与感悟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导学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自诩. ⑵磕.头 ⑶残羹. ⑷冷炙. ⑸冠冕. ⑹犀.利 ⑺吝啬.. ⑻脑髓. ⑼譬.如 ⑽茅厕. ⑾孱.头 ⑿徘徊.. ⒀蹩.进 ⒁国粹. ⒂玄. 虚 ⒃ 糟粕.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冠 汤 帖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蹩 憋 掘 崛 倔 诩 栩 魂 魄 粹 悴 瘁 猝 ( ) ( ) ( ) ( ) ( ) ( ) 髓 隋 炙 灸

4.解释下列词语。 ⑴礼尚往来:。⑵自 诩:。 ⑶残羹冷炙:。⑷勃然大 怒:。 ⑸古董:。⑹冠 冕:。 ⑺孱头:。⑻玄 虚:。 ⑼国粹:。 5.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⑴自夸·自诩 ①博古特极其自负,他曾为“白邓肯”,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小孩口中不 知天高地厚的玩笑话。 ②②在发布会上,王晶毫不掩饰地“自卖”之余,还将对手吴镇宇、章 子怡大大地讽刺了一通。 ⑵吝啬·吝惜 ①过向来财大气粗的沙尔克本赛季却吝异常,缺少转会资金的马加特也 没有大的转会手笔。 ②人们毫不自己美好的词汇去赞美她,称她为“最美女校长”。 6.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l~1936),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他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整体感知 理清全文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 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 3、4段尖锐地指出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的含义就 是。(原文) 第8段是批判对待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课中文本探究 1.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什么?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 (1)

拿来主义(教师) 【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 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 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 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 来主义”。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 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 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 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内容广泛,形式 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 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 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 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黑暗现实。 4.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 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 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 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自主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gu ān mi ǎn )吝啬..(l ìns è) 玄.虚(xu án ) 蹩.进(bi é ) 残羮.冷炙.(g ēng zh ì)脑髓.(su ǐ) 孱.头(c àn ) 自诩.(x ǔ) 掘.起(ju é) 磕.头(k ē) 徘徊..(p áihu ái ) 譬.如(p ì) 国粹.(cu ì) 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 (1)礼尚.往来 (2)大度 (3)残羹冷炙. (.4.).冠冕.堂皇 (5)孱头 (6)玄虚 (7)国粹 【整体感知】仔细反复朗读文章,思考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3.怎样“拿来”?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 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