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分析讲稿-第十六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讲稿-第十六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讲稿-第十六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讲稿-第十六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概述

一、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药品的质量,维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和一致性。

制订药品标准的意义体现在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且有利于药品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1、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安全(即不良反应少)、有效(即疗效肯定)。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方面是由药物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引入的杂质所造成。因此,对那些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药物的晶型及异构体可能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故应着重研究。

2、先进性

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在我国国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果研制的新药国外已有标准,则国内的标准应尽可能达到或超过国外的标准。

3、针对性

要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物内在质量的控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使用的要求,针对不同剂型规定检测项目及确定合理的限量。一般情况,对内服药品质量要求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而外用药品要求可以稍宽些。

4、完善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药品的质量标准也将相应地提高,原有的质量标准不足以控制药品质量时,可以进行修订、增删某些项目、修订某些指标、改进一些检验技术。对于一些由于医疗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陈旧落后的品种,则可以删除。

5、规范性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尤其是新药的质量标准时,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根据中国药典的要求,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性状、物理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

一、名称

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给与该药品一个法定名称。统一使用法定名称可以避免混淆,有利于文献资料的检索。我国药品的命名应该依据卫生部于1992年颁布的《药品命名原则》命名。

二、性状

药品的性状是药品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药典》在性状下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现分别讨论如下。

(一)外观与臭味

“性状”项下记述药物的色泽和外表,是一种感官规定,由于药典对此项目没有严格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因此,不构成法定标准的组成部分,不作为质量的法定要求,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做一般性的描述。性状可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影响质量和药效,一般是允许的。因此,在制订标准时,既要体现药品的性质和特点,又应考虑生产实际水平。在遇到有对药品的晶型,细度或溶液的颜色需做严格控制时,应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另外凡药品有引湿性,风化性、遇光变质等与贮存条件有关的性质,也要择要记述并与“贮存”项相呼应。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臭;有引湿性;遇光易分解。

“臭”是指药品本身所固有的,如硫喷妥钠有类似蒜的臭气,但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的异臭。具有特殊味觉的药品,必须加以记述,但毒、剧、麻醉药不作“味”的描述。如盐酸哌替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此处对“味”不作记述。

利用某些药物或杂质具有的特殊气味,通过判定气味的有无来判定药品的质量。

(二)溶解度

药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供精制或制备时参考。对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质量控制时,应在该品种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药品的溶解度在出现异常时,应进一步研究,药品的晶型不同及

所含结晶水的不同均会影响其溶解度。药典中的溶解度一项不作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定指标,仅供试验时参考。

药品的溶解度从质量控制的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药品的纯度。药品溶解后的澄明度的大小,可以大概地说明药品的纯度。从药品的制剂和实验方面,药品的溶解度提供一个药品溶解的状况。

(三)物理常数

包括熔点、比旋度、晶型、吸收系数、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亦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因而数值范围的规定必须明确,并切合实际,不要用“约”字;具体测定时要严格按照《中国药典》或国外药典中有关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研究。

三、鉴别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指用可靠的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要求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可行、快速等,由于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也能协助鉴别真伪,所以选用的条目不要太多,能证明其真实性即可。

(一)常用鉴别方法的特点

1、化学法

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少,但专属性比仪器分析差。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吸收光谱主要是有机药物的共轭体系产生的光谱,可作为鉴别的依据。用此法鉴别药物专属性较差。

3、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分子中每个基团一般都有相应的吸收峰,且特征性强,用于鉴别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尤其适应于其他方法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如半合成抗生素类、甾体激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所以红外分光光度法比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专属性强、可靠性高,应用更广。由于《中国药典》中采用与对照图谱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头孢曲松钠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24图)一致。因此,必须是已收载于《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三卷)中的品种。如在光谱集中尚未收载,起草药品标准的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增补。

4、色谱法

色谱法是采用对照品(或已确证的已知药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并进行比较,要求其保留行为和检测结果相互一致,作为鉴别药品真伪的验证,在没有其他较简易的方法进行验证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在鉴别试验中,薄层色谱法是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次是纸色谱法;个别品种,由于在含量测定项下已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因而以其主峰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作为鉴别。选用色谱法进行鉴别试验时,必须要求该色谱条件能保证其与同类药品有良好的分离,即要有系统适应性试验的内容。

(二)鉴别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药品(尤其是新药)的质量标准的制订中,可供鉴别试验的方法很多,究竟选用什么方法,选哪几种方法,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本原则如下:

1、选用的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

2、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

3、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4、药物制剂,通常需要把主药提取后再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鉴别。

四、检查

《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药品的有效性,是以动物试验为基础,最终以临床疗效来评定的。药品的均一性,主要是指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溶出度和释放度的均一性。安全性主要包括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等内容。药物的纯度要求主要指对各类杂质的检查及主药的含量测定。

1、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突出重点,对危害人体健康,影响药物疗效,产生不良反应的项目,要制订出有效而灵敏的检查方法。

2、影响药品有效性的检查项目:

这些项目一般有晶型、结晶细度、制剂均匀度和释放度。

对于水溶性差的药物,微粒结晶越细,越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如灰黄霉素。这就表现出结晶细度对药品有效性的影响。

对于生理活性强的小剂量制剂,通过控制药品制剂的均匀度,保证了每一单位给药剂量中,有效成分

的含量一致性,这也就保证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口服药品固体制剂的疗效与药品从固体中溶出或释放有关,通过规定口服药品固体制剂的释放度,可以保证药品正常发挥疗效。

3、药品安全性检查:

对于生物技术制得的抗生素、生化药品和注射剂中一些结构不清楚的杂质,由于没有适当的理化方法来进行检验,只好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或它的生理活性,采用适当的生物方法作为监控指标,以保证用药的安全。这些生物方法有:安全试验、热原检查、无菌或细菌检查、过敏试验、异常毒性及卫生学检查。

五、含量测定:

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凡用理化方法测定药品含量,按有效物质的质量计算的称为“含量测定”,凡以生物学方法或生化方法测定生理活性物质,并按效价单位计算的称为“效价测定”。含量测定必须建立在鉴别无误、杂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含量测定的方法要求准确、灵敏、专属、简便。

(一)药品含量测定常用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1、重量法

重量法是化学分析的经典分析方法之一,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好,但操作比较繁杂、专属性较差、需时间较长、样品用量较多,故目前药典较少采用。但有些药品如磺溴酞钠中硫的含量测定仍选用此法。仅在不能用容量法进行化学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时,方可考虑选用。

2、容量分析法

《中国药典》中采用的容量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滴定法、溴酸钾法、碘酸钾法及高锰酸钾法等。尽管这类方法的专属性不高,但由于其准确度较高、精密度好、仪器设备简单、试验成本低及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故仍广泛用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是化学原料药含量测定的首选。缺点是专属性较差。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这类方法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本法灵敏度较高、准确度也能达到一定的要求、操作简便、快速等。故主要用于原料药、单方制剂的含量测定以及含量均匀度与溶出度的检查。在定量测定上,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和容量法。

4、荧光分光光度法

本法用于具有荧光药物的含量测定,但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广泛,由于本法的专属性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故有些药物如洋地黄毒苷片、利血平片等含量测定仍选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的浓度。本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均较高。如口服补液盐Ⅱ中总钠及钾的含量测定、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氯化钾的含量测定等均用此法。

6、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GC)

这种方法分离度高、灵敏度好。主要用于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和挥发性杂质的检查。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具有高分离度、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易重复等优点。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制剂、复方制剂,尤其对于杂质或赋形剂干扰含量测定、或需先经繁杂的分离才能测定、或各成份间相互干扰的制剂及复方制剂,测定结果更佳。

(3)薄层色谱法(TLC)

在含量测定方面远不如HPLC法应用广泛。主要原因是其分离能力、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比HPLC法低。

(二)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含量测定法应该是准确、灵敏、专属、简便、快速、节约等,既要注意国内的实际生产水平,又要注意反映我国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适当地考虑国际的先进性,对具体药物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加以确定。

对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要着眼于方法的准确性,对于药品制剂则应特别重视方法专属性。因为原料药纯度较高,含量限度范围要求严格,如果方法本身误差较大,就会因方法误差无法评价质量上的优劣;另一方面由于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多有物理常数和纯度检查的项目作为辅助控制手段,即使方法的专属性稍逊亦可采用。药品的制剂由于对其测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应考虑到贮存后可能存在的分解产物的干扰,也要考虑一些共存成分的干扰;同时由于制剂含量限度范围一般偏宽,即使方法准确度稍差,也可以符合要求。

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应当用适宜的电化学方法确定计量点的变色域。例如酸碱滴定可用电位滴定法来确定滴定终点。如果无合适的滴定方法可选用时,则可考虑用重量法。如果这两种方法均不合适时,可考虑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应合理,并且吸光度应足够大(>100或在其附近),并用对照品法测定。其次再可考虑用色谱法或其他方法。

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在色谱法中应首先考虑采用HPLC法,而GC法、TLC法则应用较少。当辅料不干扰测定时,也可选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复方制剂常选用HPLC法或GC法。

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抗生素药品应首选HPLC法及微生物检定法。

4、放射性药品应首选放射性药品检定法。

5、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法。如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即采用了三点校正法。使用该法时,对样品的预处理及允许使用该法的条件都作了规定。在严格控制诸项条件的情况下,方可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及精密度。

6、对于一类新药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

(三)含量测定中分析方法的认证

对于一类新药的含量测定方法需要研究建立并评价。对于其他类别的新药,虽有资料可查,但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不可能完全和文献上的一样,仍然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所以,为了获得可靠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认证是必要的,这也是新药报批所要求的。分析方法认证通常包括对实验室、仪器内容有所要求和对分析方法验证的考察两大部分。现分别概述如下。

1、对实验室等内容的要求

从事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GLP要求,所用仪器均应按法定标准校对过,所用试剂应符合有关规定,试验操作者应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如果选用色谱法,应进行“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2、分析方法的验证

对药品进行含量测定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及分析不同类别的样品,对分析方法验证的种类及标准的要求不同。下面分别对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的验证考察做一简要的讨论。

(1)对容量分析法验证的考察

①精密度:用原料药的精制品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平行试验5个样本试验数据的相对标准差一般应不大于

0.2%;

②准确度:以回收率(测定值除以理论值)表示。常用原料精制品(含量>99.5%)或对照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一般在99.7%~100.3%之间(n=5)。

(2)对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的考察

①精密度:用适当浓度的精制品进行测定,其RSD不大于1%(n=3~5);

②如果UV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则要考察辅料对测定的干扰,即将一定量药物(标示量的80%~120%)加到按处方比例配制的辅料中,混合均匀后,称取适量,按分析方法测定其回收率。回收率一般应在98%~102%之间;

③线性关系:用精制品配制一系列对照品溶液,吸光度A一般在0.2~0.7,浓度点n=5,用浓度A对C作线性回归处理,得一直线方程,r应达到0.999(n=5),方程截距应近于零;

④灵敏度:以本法实际的最低检测浓度表示。

(3)对HPLC法验证的考察

①精密度:要求RSD小于2%;

②准确度:要求回收率在98%~102%之间。精密度及准确度的做法同UV法。要考察辅料是否对回收率有影响。一般要求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一浓度平行做三份,结果统计处理;

③线性范围:用精制品配制一系列对照溶液,浓度点n应为5~7,用浓度C对峰高h或峰面积A或被测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回归处理,建立回归方程,r应大于0.999,截距应趋于零;

④专属性:要考察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对主药的色谱峰是否有干扰。如有干扰应设法排除;

⑤灵敏度:即检测限,以S/N=3时的最低检测浓度表示。

(四)含量限度的确定

一般来说,在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及稳定性的情况下,允许一定量的杂质存在。但杂质的限度要根据药品的性质、实际生产水平及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并本着提高药品质量的原则来确定。含量限度的确定一般可根据下列三种情况来综合考虑。

1、根据不同的剂型考虑

例如维生素B1,原料药的含量不得少于99.0%,片剂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注射液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不同品种的相同剂型的药物,其含量限度也是不同的。

2、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考虑

由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原料药,因原料中含有多种成分,药品的纯度要由提取分离的水平而定,故含量

限度也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而定。如硫酸长春新碱因开始生产时不易提纯,故原料药规定含量为不得低于92%,《中国药典》根据近年的实际生产水平,改为95.0%~105.0%;其注射液用的本品订为标示量的90.0%~110.0%;而盐酸罂粟碱因从原料中提取的方法已经成熟和稳定,故含量标准订为不得少于99.0%,片剂订为标示量的93.0%~107.0%,其注射液订为标示量的95.0%~105.0%;基因工程药物生白能(粉针)订为标示量的85.0%~110.0%。

3、根据主药含量考虑

以片剂为例,《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片剂,其主药含量最小的为5ug(炔雌醇片),最大的为0.5g(阿司匹林片),两者相差达10万倍。由于主药含量高的片剂中所含辅料很少,主药重量和片剂重量的比值接近于1,因此主药分布均匀,并因每片平均片重较大,药典规定的片重差异较小,故含量限度的规定较严;对于含主药量低的片剂,因含有大量辅料,主药含量的比值可低至10-4,主药较难完全均匀分布,且因片剂重量小,片重差异较大,含量限度的规定应该较宽。经统计,《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约200种单一成分的片剂,主药含量较大的,多数含量限度订为标示量的95.0%~105.0%;主药含量居中(含1~30mg)的片剂,一般订为标示量的93.0%~107.0%;含主药量小的片剂(含5~750ug)含量限度订为标示量的90.0%~110.0%,或者80.0%~120.0%。这明显地反映了主药含量的多少对片剂含量限度的制订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从剂型和检测方法考虑。根据不同的情况,含量限度规定如下:

(1)化学合成药品:

采用容量滴定,如无特殊情况,其下限为98.5%,有的直接滴定终点指示清晰、产品又易于纯化的可订为99.0%。

非水溶液滴定,由于滴定剂用量少,受外界条件干扰较多,通常订为98.0%或98.5%。

这些不订上限指标的,均指其上限不超过101.0%。

采用比色法和紫外法时,通常订为97.0%~103.0%。对于某些纯度较差或显色较不稳定的,可以订为96.0~104.0%。

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进样量小,检测的相对误差较大,因此其含量限度可订为96.0~104.0%。

(2)制剂:

制剂的含量限度的一般规定较宽,为95.0~105.0%。对于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的测定方法,限度可订为93.0~107.0%。如果样品为生物制品或生化制品,限度可为90.0~110.0%或更宽。

总之,药品的含量限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标准太高,生产上难以达到;标准太低,药品质量无法保证。应本着既能保证药品质量,又能实现大生产的原则而合理地确定。

六、贮藏

为了考察温度、湿度、光线对原料药或制剂的影响,以便寻求其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的最佳条件,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需要作稳定性试验,药品稳定性试验照《中国药典》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附录XⅨC)来进行。

第三节西药药品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第四节中药药品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实际就是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确定的解释和说明。

教学要求:

一、掌握以下内容:

1、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2、鉴别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3、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

4、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二、熟悉以下内容:

1、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2、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

3、常用测定含量测定方法的特点;

4、含量限度的确定;

三、了解其他的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 一、药品的质量标准及其制订原则 关于药品质量 z药品质量概念可以理解为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等指标符合规定标准的程度。 z1、物理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辅料的含量、制剂的重量、外观等指标。 z2、化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化学、生物化学特性变化等指标。 z3、生物药剂学指标:药品的崩解、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指标 z4、安全性指标:药品的“三致”、毒性、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使用禁忌等指标。 z5、有效性指标:药品针对规定的适症在规定的用法、用量条件下治疗疾病的有效程度指标 z6、稳定性指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稳定的指标。 z7、均一性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在每一单位(片、粒、瓶、支、袋)药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指标等等同程度的指标。 z Note:错误的理解 z药品质量好坏=药品活性成分的含量 z药品包装材料特性和质量、包装及标签、使用说明、广告及宣传品中的信息与药品质量无关 z Note:正确的理解

z活性成份含量合格,不等于其崩解、溶出、吸收质量指标合格,而崩解、溶出、吸收不合格的药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符合规定要求 z即使一片药或一粒药的质量合格了,也不等于这种药品的质量就合格,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化学特性、透光性、透气性也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质量稳定性。 z Note:正确的理解 z药品包装材料特性和质量、包装及标签、使用说明、广告及宣传品中的信息是正确储藏、运输、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储藏条件信息不明确会因储藏条件选择不当导致药品在储藏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药品包装、标签、使用说明、广告及宣传资料给出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禁忌或注意事项、忠告、药品分类标识等信息不完整,会因使用不当导致降低甚至失去疗效并可能因药品不合理使用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用药者的生命安全。 我国国家药品标准 z<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是2000版,分为一部和二部。一部收载常用中药材和中成药等传统药;二部收载常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等现代药。 z局颁药品标准,包括<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药品卫生标准>以及所有未收载入药典的药品标准。 二、药典知识 z(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 P)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不同版本以其后括号内的年份来表示,根据需要,不同版之间出版增补本。 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组成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样本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 因此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 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 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以及制剂中其它成分( 如防腐剂等, 中药中其它残留物、添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 准确度、精密度( 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 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 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 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 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 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 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 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或面积比( %)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A.100个 B.400个 C.500个 D.800个 E.1000个 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 A.μg B.mg C.g D.kg E.均可 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 A.μL B.mL C.L D.kL E.均可 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 A.前者 B.后者 C.同样 D.中间色 E.其它 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颜色 B.形态 C.形状 D.气 E.味 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 A.原料名 B.药材名 C.剂型名 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 E.均可 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 A.5、10 B.5、20 C.10、20 D.10、10 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 A.0.9 B.0.99 C.0.995 D.0.999 E.0.9999 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 A.1% B.2% C.3% D.4% E.5% 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7℃~40℃ 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 A.60% B.65% C.70% D.75% E.80% 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 A.2 B.3 C.4 D.5 E.6 17.药品必须符合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部颁药品标准 C.省颁药品标准 D. 国家药品标准 E.均可 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 A.安全有效 B.技术先进 C.经济合理 D.质量第一 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 A.1~3 B.2~4 C.3~5 D.4~6 E.10批以上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年。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中国药典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nes Pharmacopoeia。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沿革:1949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87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药典)。 自1963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 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⑴,安全性:毒副反应物质 ⑵,有效性:生物利用度、晶型等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 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 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 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一般 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另作说明。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 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其溶 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 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 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 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 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此项可 豁免验证。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
1
在《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内容基础上增订有关一部中药的内容。?
?

原料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是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开发新药,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详细研究,并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一、原料药质量研究 原料药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础上,应对该药品进行质量研究,并参照现行版《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制订质量标准,一些中国药典附录已有详细规定的常规测定方法,对方法本身可不作验证,但用于申报原料药测定的特殊注意事项应明确标明。 1.性状应分别记述药品的外观、嗅、味和一般稳定情况、溶解度以及有关物理常数。 1.1外观、色泽、形状、嗅、味。在贮存期内发生的变化应予以研究记述,如遇光变色、易吸湿、风化等。 1.2溶解度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表示溶解度的术语应按照药典规定分极易溶解、易溶解、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试验法可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一般用与该药品溶解特性密切相关、配制制剂、制备溶液或精制操作所需用的常用溶剂作试验,不必罗列过多。 1.3熔点已知结构的化学原料药,熔点是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利用熔点或熔矩数据,可以鉴别和检查该药品的纯杂程度。测定原料药的熔点常用中国药典附录第一法。适于测定

熔点的药品应是在熔点以下遇热时晶型不转化,其初熔与全熔易于判断的品种。应详细记录初熔与全熔时的温度,并应在规定范围内。化学药品的熔点范围一般为3℃-4℃,熔矩一般不超过2℃,不宜过宽。对熔融时同时分解的药品,要记录熔融时的现象,如变色,产生气泡等。通常当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毛细管中出现液滴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至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作为全熔温度。有时固相消失不明显,则以供试品分解并开始膨胀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对某些药品无法分辨初熔与全熔现象时,可以记录其发生突变(如气泡很快上升,颜色明显变深)时的温度,作为熔融分解温度。对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时同时分解的品种以及一、二类新药的熔点应用DSC热分析法予以说明。如熔点在200℃以上并同时分解的品种,一般不将熔点订入质量标准中。 1.4旋光度或比旋度此项是反映化合物固有特性及其纯度的指标。对这类化合物,在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中应作比旋度规定。测定时应注意温度、浓度和溶剂对比旋度的影响,并详细记录测定时的温度、浓度和采用的溶液剂,操作中如有特殊要求应注明,如测定温度和测定波长与药典规定(20℃589nm)不同,则应注明。旋光度还可用于某些制剂的含量测定。 1.5吸收系数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及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是该化合物物理常数之一。我国创制的药品或只有文献记载,国内外药典未收载的药品(一、二类新药)的吸收系数(E1%1cm),应至少用五台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定,并统计处理结果。测定方法应按药典委员会规定方法进行。用于测定吸收系数的样品应经精制,并提供纯度数据。吸收系数一般列入原料药的性状项下,还可用于制剂的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和含量测定。在研制单位测定的基础上,复核审查部门应对供测定样品的纯度和测定数值进行复核。测定方法介绍如下: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附录 XIX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 在建立药品质 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 、制剂的组分变更 、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 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 、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 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 鉴别试验 ,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 定 ,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 如防腐剂等 )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 、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 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 验证内容有 : 准确度 、 精密度 ( 包括重复性 、 中间精 密度和重现性 )、 专属性 、 检测限 、 定量限 、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 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 一 、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一般以回收率 ( %) 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 。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 ,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 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 , 可向制 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 行比较 。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 、 线性和专属性 , 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 , 这一项不必再做 。 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 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 , 可用本法 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如不能测得杂质或 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的 情况下 , 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 或面积比 ( %)。 3.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 , 至少用 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例如 , 设计 3 个不同浓度 , 每个浓度各分 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 , 进行测定 。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 ( %), 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 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 二 、 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 , 同一个均匀供试品 , 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 近程度 。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 、 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 在相同条件下 , 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 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 在同一个实验室 , 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称为中间精密度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 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 称为重现性 。 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 1. 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 , 至少用 9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例如 , 设计 3 个不同浓度 , 每个浓度各分 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 , 进行测定 , 或将相当于 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 , 用至少测定 6 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总分:43.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 1.药品的纯度要求主要是指 ?A.对各类杂质的检查 ?B.对主药的含量测定 ?C.对药品的鉴别 ?D.A+B ?E.A+B+C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电泳法是 ?A.在电场下测量电流的一种分析方法 ?B.在电场下测量电导的一种分析方法 ?C.在电场下测量电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D.在电场下分离供试品中不带电荷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E.在电场下分离供试品中带电荷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抗生素的含量测定应首选 ?A.HPLC ?B.UV ?C.微生物法 ?D.A+C ?E.B+C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对HPLC法进行精密度考查时,试验数据的相对标准差一般不应大于 ?A.1% ?B.2% ?C.3% ?D.4% ?E.5%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有效性 ?B.先进性 ?C.针对性 ?D.A+B ?E.A+B+C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6.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带电离子的分离定量方法是 ?A.HPLC

?B.旋光测定法 ?C.容量分析法 ?D.重量法 ?E.电泳法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7.生物活性强的药品含量测定应首选 ?A.色谱法 ?B.UV ?C.容量分析法 ?D.酶分析法 ?E.生物检定法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8.对UV法进行线性考查时,用精制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吸收度A一般应为 ?A.0.1~0.9 ?B.0.2~0.7 ?C.0.5~0.6 ?D.0.4~0.8 ?E.0.3~0.6 (分数:1.00) A. B. √ C. D.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范文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法定标准 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 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一、权威性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 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4 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 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 2,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年。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 nes Pharmacopoeia。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沿革:1949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 87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 年版药典)。 自1963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 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 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 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2015版药典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附录XIX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附录:172-173)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相对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的情况下,则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是面积比(%)。 3 数据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 本章分配学时数] 4 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 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 品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 单位和药检单位。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 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 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 年。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中国药典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nes Pharmacopoeia。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沿革:1949 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87 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药典)。 自1963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 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 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 选编。 1990 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 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 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⑴,安全性:毒副反应物质 ⑵,有效性:生物利用度、晶型等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精品整理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年。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中国药典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nes Pharmacopoeia。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页脚内容. 精品整理 沿革:1949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87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药典)。 自1963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1990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版第四部.pdf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量。③应注意固体制剂的晶型原料药含量应在标准曲线的线 性范围内。④应使用外标标准物质a i2o3对仪器及数据进行校正。 方法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定置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采用D SC定量分析的晶型物质一般应具有不同的熔融吸热峰值,且晶型样品质量与吸热量呈正比关系。 (a)晶型原料药分析:精密称量不同质量晶型样品,建立质量与热量的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样品的晶型含量。 (b)混晶原料药分析:当不同晶型含量与热焓呈正比关系,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型含量的混晶样品,建立晶型含量与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混晶样品中的晶型含量。 (c)方法说明:①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定量分析。②对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大的混晶原料供试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宽;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小的混晶样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窄。③有时D SC法仅能作为限量检测方法。 方法4红外光谱(I R)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采用I R法可以对晶型原料药或固体制剂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为相对峰强度法。 晶型特征峰选取原则:①分别选取2种晶型特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②2种晶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干扰。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型成分含量呈对应线性关系。 对压力可致晶型状态发生转变的晶型原料供试品,制样时应避免压片法。 (a)晶型原料药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匕与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乂1与4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混晶样品的晶型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晶型原料药特征吸收峰位置h与空白辅料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八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通过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晶型原料与空白辅料比例混合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原料药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备注: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表1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 项目 鉴别 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 校正因子内容定量限度溶出量测定 准确度 精密度— +++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①-+①+ 专属性⑦++++ 检测限——③+--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①巳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 374 ?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 B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义项名代表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汤唯(词条名)-中国女演员(义项名)。添加义项名后该词条即可拆分为多义词查看详细规范>> 目录 1 概述 2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的总原则 3 各种药品质量标准的收载范围 3.1 1 中国药典的收载范围 3.2 2 部颁标准收载范围 3.3 3地方标准的收载范围 4 保证药品安全与有效原则 5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 5.1 (一)名称 5.2 (二)性状 5.3 (三)鉴别 5.4 (四)杂质检查 5.5 (五)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5.6 (六)生物检定法 5.7 (七)类别、剂量、注意 展开 1 概述 2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的总原则 3 各种药品质量标准的收载范围 3.1 1 中国药典的收载范围 3.2 2 部颁标准收载范围 3.3 3地方标准的收载范围 4 保证药品安全与有效原则 5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 5.1 (一)名称 5.2 (二)性状 5.3 (三)鉴别 5.4 (四)杂质检查 5.5 (五)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5.6 (六)生物检定法 5.7 (七)类别、剂量、注意 +1 1 概述编辑本段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的大事,药品的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因此约品质量标准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个完整的,有科学性的药品质量标限的制定,应是药品各项研究工作的综合,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在制定过程中,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较高水平的药品质量标准。 2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的总原则编辑本段 (1)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要尽可能采用先进标淮,使标准能起到推动提高质量、保证择优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2)要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行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 (3)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要强调方法的适用性,并注意吸收国内科研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既要考虑当前国内实际条件,又要反应新技术的应用利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检测水平。对于某些抗生素、生化药品和必须采用生物测定的品种,在不断改进生物测定法的同时,也可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方法控制其纯度。 (4)标准中的限度的规定,应密切结合实际要保证药品在生产、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可能全面符合规定: 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对一些细节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3 各种药品质量标准的收载范围编辑本段 3.1 1 中国药典的收载范围 (1)收载防病治病所必需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并有标准能控制或检定质量的品种。 (2)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或成批工业生产的药品。 (3)医疗常用,品知来源清楚,有鉴别真伪和必要的质量规定的中药材及使用面广、处方合理、工艺成熟的中成药。 (4)临床必需的验方、制剂,择优选收。医疗常用的辅料、基质等也适当收载。 3.2 2 部颁标准收载范围 (1)卫生部批准的新药。 (2)上版药典收载而现行版药典未列入的疗效肯定、国内几省仍在生产、使用的且需要统一标准的品种。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A型题 1、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新药的名称原则上应采用 A、国际非专利名称 B、国际专利名称 C、国外药品的商品名 D、美国药品的商品名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A 2、题2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有效性 B、先进性 C、针对性 D、A+B E、A+B+C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E 3、题3 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内容不包括药品的 A、安全性 B、有效性 C、均一性 D、纯度 E、代表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E 4、题4 在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B、吸收系数应分别在不同型号的仪器上测定后计算

C、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仪器分析法 D、制剂通常不进行一般杂质的检查 E、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E 5、题5 手性化合物特有的物理常数为 A、比旋度 B、熔点 C、晶型 D、吸收系数 E、溶解度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A 6、题6 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的方法是 A、HPLC B、UV C、容量分析法 D、重量法 E、GC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C 7、题7 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应用率最高的是 A、HPLC B、UV C、TLC D、IR E、GC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A 8、题8

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带电离子的分离定量方法是 A、HPLC B、旋光测定法 C、容量分析法 D、重量法 E、电泳法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E 9、题9 电泳法是 A、在电场下测量电流的一种分析方法 B、在电场下测量电导的一种分析方法 C、在电场下测量电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D、在电场下分离供试品中不带电荷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E、在电场下分离供试品中带电荷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E 10、题10 在药品质量标准中同时具有鉴别与纯度检查意义的项目是 A、熔点测定 B、氯化物检查 C、含量测定 D、钠的颜色试验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答案解释:A 11、题11 对容量分析法进行精密度考查时,平行试验5个样本,试验数据的相对标准差一般不应大于 A、0.1% B、0.2% C、0.3% D、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