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课程标准: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2、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从而引入新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二、新课:

(一)、稳定物价之战

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二)、农民的翻身解放

由教师讲述。

主要讲清三个问题:1、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经过。3、土地改革的意义。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了解朝鲜的由来。

1、抗美援朝

提问:1、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

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近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抗美援朝过程:

由教师讲述,并引用几个英雄事迹插入讲解,从而反映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与残酷,同时展现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与学生共同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畅所欲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学生谈一谈自已的感受,如何在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向志愿军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空请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

总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

绘制知识线索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总结: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

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

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

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总结:

党领导我们在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难免存在不足,这也正说明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主人,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勤奋学习,胸怀大志,为实现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面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利用人力资源,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

2、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导言,从而引入新课: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二、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

2、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3、中共八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讨论:1、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哪些初步面果?

2、如果下面的历史是按中共八大所探索的道路走又将会怎样?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讨论:1、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理清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七千人大会和国民经济的复苏。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

初步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历史录像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和原因。

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邻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

通过相互提问题和相互解答问题,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便于今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现场竞赛逐步学会快速阅读,并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抓住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通过学习?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起因的分析,认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难点从?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中介绍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本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目,用精炼的语言对十年动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重在事实的阐述,很少有结论性的语言,从而给学生的思维拓展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本课的内容设臵适合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将搜集的材料与教材中的互相印证,通过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得出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结论,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的思考越来越多。

?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家长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锻炼,搜集资料获得有用信息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增强。

青少年学生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增强自信,因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安排本课的学习。

教师准备

查找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分析学生可能提到和问到的问题,查找相关书目。

学生准备

自愿组成调查组,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的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了解大庆市在?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将本组的调查整理形成报告,在课堂上通过抽签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成果。

〖教法和学法〗x kb 1.co m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并着手解决其他各组提出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发展个性,并初步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环节设计〗

情景进入

三分钟展示:每组组长抽签,由一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具体经过略)

新课探究

第一环节智力大比拼

设计理由:通过课前的材料搜集和整理,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落实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常识性问题。

活动内容:教师设计如下几个题目:

1.自从?我?一公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猜猜?我?是谁?

2.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好多大事,说出其中的任意两件事。(本题可以由各组互相补充,答对者均可加分)

3.?文化大革命?中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4.我们看起来亲密得像是兄弟,其实各怀鬼胎。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一起搞乱形势,都准备抢班夺权。所以后来都被冠以?反革命集团?的恶名。猜猜我们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以上题目各组学生抢答,答对者给本组加分,成绩累积,到期末进行评定奖励。

第二环节博士站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大革命?中感兴趣的方面设计问题,每组提出的问题限一道。提出后由其他组讨论作答。有争论的时候可以进行辩论。对于各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大多数同学迫切希望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通过这一环节,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激烈的辩论中得出自己满意的答案。其目的是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再由发散到集中,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

2.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D?D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3.什么是红卫兵组织?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武装夺权会产生什么后果?

5.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说明了什么问题?

6.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7.?四五运动?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

可能的回答:?四五运动?是为了祭奠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抗议?四人帮?的革命运动。说明?四人帮?不得人心。

教师准备的资料:四五运动录像。

分析: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悼念总理,但江青等人却倒行逆施,禁止各种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导致?四五运动?。它说明人民群众开始从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中清醒过来,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逐渐认清了?四人帮?的险恶用心。

8.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它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哪些重大损失?

可能的回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它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准备的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损失简表。用翔实的数字进一步说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

9.怎样理解邓小平说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可能的回答:说它有功,是因为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文化大革命?能否避免?

(学生讨论略)

总结:?文化大革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严重的错误,它的起因很复杂,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要把实现社会主义大现代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告诉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中国才会强大。

本课小结

纵观?文化大革命?十年,?左?的错误占主要地位,但正义力量仍然存在,如谭震林等老干部进行的?二月抗争?,周恩来的努力,群众性的?四五运动?;这些力量的存在使得?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标志性成果。

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3、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功立业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基本史实。

3、知道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程资源,参观当地的国防教育基地,写观后感,拓展自已的知识,提高文字表达能力。2、编制?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表格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高峰的空前壮举,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我国的科学史上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位学生谈谈你对原子弹、导弹、氢弹等的初步认识,从而进入本课: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戈壁升起磨菇云

由学生自学本节,谈谈原子弹、导弹、氢弹第一次爆炸的时间。

后由教师简单讲述本节,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这些的重要性及用途。

并让学生学习《伴你读历史》中的一则材料:霹雳惊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引导学生看完本节。认识一下?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的一些情节,及卫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由教师讲述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伴你读历史》的一则材料:

?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

(三)、倚天神剑显国威

1、新中国的海军:1949、4

2、新中国的空军:1949、11

3、地地战略导弹部队:1966、7、1

4、?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A、地地战略导弹部队B、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C、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5、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2、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录像资料,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认识其重要意义。

2、开展自主性学习,了解?乒乓外交?及?小球?如何转动?大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讲述法

学习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认识联合国,并认识到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联合国。再引导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

二、新课:

(一)、重返联合国

可让学生先阅读本节,认识到为什么新中国建立后被拒之于联合国门外。

1、重回联合国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历史意义:

提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有什么历史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二)、?小球?转动?大球?

引导学生自习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小球?什么是大球?小球如何转动大球?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是什么?

3、你对这种?乒乓?外交有何看法?

学生思考回答后由教师讲述:

1、尼克松访问中国1972年2月

2、《中美联合公报》

3、《建交公报》1978年12月

4、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本节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解: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与亚非拉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重点强调: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已对外交问题做出判断。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回顾上个单元: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前期,制订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八大上对国内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但是在探索的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这把火越烧越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怎么做的?大家快速阅读第一段内容(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是不是老师讲的话都是正确的,老师的指示你们都要遵循?不是,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啊?要批判,不能盲目跟从,搞个人崇拜,同样道理,两个凡是是文革的继续,是错误的。

在文革后期,人们已经看到文革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改,但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仍然坚持两个凡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时间,云雾笼罩人们心头,我们的行动指南到底是什么?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这迷茫时刻,有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是一篇什么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与当时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相冲突,对真理的标准有了疑惑

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什么讨论?(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横加指责和压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和部分省市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得出了什么结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做了一个《解放……..》的重要讲话,(学生读讲话的内容)网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G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时间?地点?这次会议有哪些内容?(大家齐声朗读,解释第二条,结合公报,改革开放改革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H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1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大家注意这是建国以来的转折,在建国以前还有一次转折,是哪次会议?遵义会议,大家要分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

为什么说是转折?1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家注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做了哪些贡献?1恢复高考制度,2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二、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我们知道,文革中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吸取文革中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表现在哪两方面?一,平反冤假错案,都为谁平反了?(刘少奇,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受株连的人),平反冤假错案有什么作用?()二,完善法制建设,颁布了哪些法律?回顾54年宪法,举例说明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者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总结: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后,面临着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还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应时代的召唤而走到中国政治前台的邓小平,深入思考和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分析,纠正了过去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失误,并对国际上战争与和平的态势进行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和平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前提和起点。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课程标准:

1、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八六三计划?。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技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

4、根据课本列举出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展示一定的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2、采用分组学习、学生备课讲课的方法,提高主动收集、分析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史实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教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果卓著,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一定的资料分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今天的勤奋学习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学习体育键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列举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讨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了解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了解我国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事情。

二、新课: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展开讲述:

1、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高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八六三计划?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引导学生看书:

讨论: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发展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关系?

3、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提出了什么任务?教育事业应怎样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讲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的成果。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述。

作业:《伴你读历史》、材料阅读、自我测评。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课程标准: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方式:讲述法、讨论法、归纳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自已归纳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再由

教师总结、讲述有关祖国统一的事情,学生针对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可以提高自我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台湾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导言,进而进入新课:

二、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说出?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后由教师讲述。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首先先由学生说一说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原因。后由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记住主要内容,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

2、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4、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

5、港澳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基础是什么?

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教师讲述本节的主要内容。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先请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关于台湾情况,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由学生自学后教师讲述有关海峡两岸的现状及发展前途。

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统一的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度并繁荣发展,以其展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雄伟的蓝图。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教学目的:

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5,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法:

1,采用读书指导法,通过课前预习的几个问题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尽量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业制度与观念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

2,中共中央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恣态参与国际竟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说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以及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2,知道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认识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能否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课前预习

预习思考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哪些重要法律?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法律?

(2),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实例说明)[

(3),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4),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必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5),收集有关APEC的相关资料 (全称、简介、中国加入的时间、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 (6),收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板书)

1,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哪些重要法律?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法律? (板书)

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能说出对宪法的修正(1982年,新的《中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直接选举已成为中国基层选举的主要方式等例子外,还应鼓励学生举一些身边应用法律的实例。

(2),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板书)。

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如:班级中个人的民主与遵守班规的关系等,初步了解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关系,以及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作用。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拓知识,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以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已合法权益的总识。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板书)

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点到为止

1,学生朗读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材料,简单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2,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从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从1984---1992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

三,在1992年邓不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

先进的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国家就业制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内容,了解劳动合同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必展中的作用? (板书)

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

4,讨论?你的就业观?(板书)

分小组讨论,讨论后除了每组派代表来阐述观点外,还要用谈话的方式请几个学习成绩不同层次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板书)

1,APEC简介。

由学生上讲台,把他们所收集的有关APEC的材料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让其他同学对他的材料进行补充,然后再由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并强调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APEC全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板书)

(2),中国加入APEC的时间,中国在其中的主要活动和作用?(板书)

(3),了解WTO、WB、IMF分别指什么?(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板书)(4),思考: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国际竟争与合作?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认清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均趋势。中国是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四),高举伟大的诈旗臶(板书)

本框目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以教师讲述为主

1,邓论小平理论?(板书)(让学生了解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地位)

(1)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2)地位:是以邓小平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思马克思主义。

2,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板书)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理论指导

邓论小平理论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提高

更加完善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1,说一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写出APEC和WTO这两个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说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结合《世界人种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并针对人种的形成至今还是个谜这个事实,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高阅读能力。创设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境,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原始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比较,体现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的种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难点: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有一样事物,早上是四条腿走路;中午是两条腿走路,晚上是三条腿走路,你能猜出她是什么吗?

教师: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类的祖先在哪里?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去了解人类的起源。

学习新课:

一、走进原始社会

1、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同桌可合作解决问题,在课本上完成标注。自学提纲:

(1)人类起源于___。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____是人类的始祖。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____已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2)目前世界上主要有___、___、___三大人种。

(3)母系氏族是最早出现的_______。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亲戚关系________。古代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农业出现后,男人_________________显现出来,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希腊神话中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了__________的倾向。

2、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人类的起源 猿

从野蛮

人类的始祖 南方古猿

人类的种族 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到文明

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二、体验

1 、人类的起源

(1)人类从哪里来?是神造还是由某中动物进化而来的?关于人类起源世界上有各种美丽

的神话。你能否讲述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提示:女娲造人、上帝造人、外星人造人说、猕猴繁衍人类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关于人类起源知识的探索。

(2)在这些说法中你最推崇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与之辩论的方法来推出科学的观点,引出人类是由古猿进

化而来的。

多媒体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北京人复原图。生产工具:

(3)人类是如何进化来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目前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主要代表: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现代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不断战胜自然、改造自然。

设计意图:此内容科学性较强,理解有一定难度,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认识,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科学观点。

(4)展示材料:关于人类起源于猿的说法,目前还有许多疑点。因为能够作为证据的猿人化石数量太少,而且对猿进化为人的详细过程,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关于人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

为什么说关于人类起源于猿的说法还有许多疑点?据此,你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明白历史证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2、人类种族的差异

情景营造:展示姚明、乔丹、贝克汉姆三幅图片

(1)他们分别属于三大人种中的哪一种?

提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2)分角色表演:请三个组的代表者分别扮演姚明、乔丹、贝克汗姆进行表演说出自己体质特征。(课前准备好化妆好的脸谱。)

学生思考:三大人种的特征?

设计意图:表演者课前积极地收集三大人种资料,通过表演加深对三大人种特征的印象,为世界人种形成做铺垫。

情景营造:

课堂设问:组织学生讨论世界人种形成的原因?各种族间有没有优劣、高低之分?

提示:①关于人种的形成由于时间的久远,我们能够找到的证据不足以支持一种假说成为定论,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②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与优劣之分,都是地球上的主人,都为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历史剧表演: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

角色:一群男子,一群女子,野兽

第一幕:清晨,一群女子采集,一群男子狩猎,野兽逃脱。

中午,女子们满载而归,男子们空手而回

下午,女子采集,男子狩猎

傍晚,女子们依旧满载而归,男子们仅猎回一只小动物

入夜,男女鱼贯而入房屋

一群女子中有两人怀抱娃娃,男子们争相上前逗弄娃娃,被母亲逐一赶开一位母亲被推荐为首领,发号施令,安排大家劳动

第二幕:白天,一群男子耕作,少数女子协作,另有部分女子留守照看孩子,做杂务入夜,一男一女,成双成对,纷纷相携而去

两对夫妇各抱一小孩,相偎相依,共同逗弄小孩

一位父亲被推荐为首领,女子们肃立听令

学生观看同时思考:

(1)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后来什么的发明改变了原始人类的生活?

提示: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石器和木棒、火和弓箭。

(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为什么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我国哪些远古人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