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眼中的新加坡女性1

我眼中的新加坡女性1

我眼中的新加坡女性1
我眼中的新加坡女性1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

新加坡作文

美丽的鞭刑之国记录在花园城市新加坡所见所感 来青奥会之前,我对新加坡的模糊印象是干净,再就是法纪严明。的确如此。由于国家很小,市区跟北京市朝阳区差不多大,气候湿润植被很多,沿海之国风景秀美,所以又有花园城市之美誉。打车在大街上跑,道路两旁色彩缤纷的植物飞驰而过,让人心里倍感舒服惬意,花园城市名不虚传。 说到当地法律,到了新加坡之后,果然见到很多地方都有法规警示。譬如公共场所禁烟,尤其是在贴了“BY LAW”的建筑物或者场合吸烟,必定重罚,最低从1000新币起,折合人民币5000块。还有就是不能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丢废弃物、随意贴小广告、涂鸦、乱停车等等。 如果不守秩序的话,轻者被罚钱,重者蹲监狱,最惨的还会被鞭刑。据说在新加坡,每年都有千余名男性罪犯被判鞭刑,而且闯祸的外国人也不能幸免,这点很可怕。依稀记得很多年前,一个美国艺术家在新加坡街上肆意涂鸦,街上的墙壁、路边的汽车都不放过。最后当地政府忍无可忍,罚完款后又把他关进牢里,还抽了三鞭子,而第二鞭子下去就昏死了。为此当年好像还引发了美新两国的外交摩擦。 因为禁烟,所以新加坡海关只允许外国游客带两包烟入关。而这次国内的一个摄影记者因为带了一条烟,过海关被查出。因为超额数量不大,而且又是来采访青奥会的媒体,所以从轻处理最终罚款数百元人民币,烟草没收。 关于当地法律,我想还是入乡随俗,也不一定有那么可怕,注意点就好了。而且新加坡人也充满幽默感,街头卖的冰箱贴等小纪念品上,经常会有造型卡哇伊的警察或是法官小人,拿着手枪和法槌,旁边注释是提示外国游客新加坡的禁止条例,最下面还备注一行小字:“别害怕,我们没那么可怕”。 虽然法纪严明,但可能是移民国家的关系,新加坡人是做事却很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度很大,很有想象力,而且非常低碳。从这次青奥会的新闻中心设置,以及场馆建设就可以管中窥豹,见其一斑。 此次青奥会的新闻中心是组委会租的,地点就在当地一栋名为金沙大厦的写字楼,楼下是大型高档商场和当地最大的赌场。上去就工作,下来就消费逛街,楼里还有大排档,方便记者餐饮。这对于很多采访过众多国际大赛的国内老记而言,也感觉很新鲜,很有创意。而青奥村则是由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工宿舍改造而成,其他的很多竞赛场馆也全部是临时搭建而成。虽然临时,但建筑材料相当精细,外观精美且安全度高,相关功能区一应俱全。只等比赛一结束,几天内拆完,恢复原貌。 据说新加坡人一天吃六顿饭,早餐、加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在主新闻中心一楼的排档里,无论几点随时都是食客攒动的原因吧。我们由于工作辛苦,经常半夜11、12点才出新闻中心,或者赶末班地铁回酒店,或者打车去新加坡夜市享受美食。 新加坡交通很方便,地铁很发达。所以在新加坡买私车很不划算,因为关税高达175%,还有拥车证、牌照、保险等名目繁多的税费。而地铁起步价比北京还便宜,只有1.4元,打车居然跟山西一个价,3元起价。坐地铁、打车又方便又划算,而且人少车多,是首选交通工具。 新加坡号称弹丸之地,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东南亚小国还是非常值得国人一去的。虽然开车的话两天能逛遍大部分著名景点,由于这次青奥会报道任务在身,没有太多时间休息,所以像鱼尾狮这样著名的景点都没去成,更别说夜间动物园这样好玩的了。如此也好,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新加坡之旅。 新加坡处处都是花园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向往已久的新加坡旅游。我早就听说新加坡是个非常美丽的“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向往已久的新加坡旅游。我早就听说新加坡是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城市”,而身临其境,依然令我惊叹,她比我想象得还要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加坡的园林建设,这里每栋房屋的前后左右,都是花坛,草坪和树林,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花园。这一个个小花园,使全市犹如一座瑰丽无比的大花园,真是名副其实的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啊!据导游说,新加坡平均每个人就拥有4棵树。政府规定,在建造新房时建筑物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本次考察地点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地两国,考察时间为2003年3月7日~13日,总计7天行程。 二、收获 1、在香港考察了地铁、轻轨,体验了罗湖~红堪的地铁,该条线路的车辆段顶部搭建巨型平台作物业开发;在新加坡参观了自动导向交通系统,为双线,混凝土高架结构,车辆在导轨上行驶,车轮采用橡胶轮胎;在吉隆坡考察了跨座式单轨系统,与日本跨座式单轨及重庆在建的跨座式单轨相同。 2、考察了各国的经济模式特征。香港及新加坡均以港口转运及高科技开发为主业,其中新加坡还有世界第三大炼油厂,除以上优势产业外,几乎不再发展其他产业,全部依靠进口,如均不发展农业,居民消费的蔬菜、粮食全部进口。汽车业也全部依靠进口。马来西亚主要产业为农业。其棕榈树产业相当发达。家电全部依赖进口。 3、香港多丘陵,其护坡简单有效。铁路、公路边坡多使用铁丝网覆盖护坡,既防止危石坠落又可种植花草绿化 4、以上一区两国绿化极好。香港、新加坡城市中以绿色为主,马来西亚全国森林覆盖率极高。 5、香港、新加坡人素质较高,很讲礼貌工作责任心强。 三、感想 1、发展地铁轻轨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极好办法。 2、以上一区两国面积较小,故选择的是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其

余一律进口的经济发展方法。此方法仅为小国模式,可形成规模优势,但对中国行不同。中国应发展大而全的模式,消费品不能单纯依靠进口,应立足国产化。即使一时无法国产化,也应订立国产化计划,最终实现国产化。 3、以上一区两国国民平均收入均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现在看起来富强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这是因为中国国大人多。但按人口平均下来却排到了后列,国民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考察地人民。中国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市场经济,最终达到国民共富,安居乐业的目标。 4、香港、新加坡人口密度均大于远远中国大陆人口密度,但经济仍非常发达。这说明人口多并非是达到全民致富,国家繁荣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前中国应在计划生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口多带来的某些方面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精尖产业。 5、由于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太低。出国后钱不再值钱,连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汇率都达到了2.5:1,而根据国民购买力实际看来只有1:1。这说明如果放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为约3:1。 6、讲不讲礼貌与所处环境很有关系。在讲礼貌的香港、新加坡地区,随团同志均彬彬有礼,而到了马来西亚就与国内完全一样了。这说明如果在中国加大素质宣传,提高奖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素质。 四、对下次考察的建议 1、因日程安排较匆忙,对城市轨道交通考察时间不足。建议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考察时间。如请导游专程安排时间乘坐新加坡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及吉隆坡跨座式单轨系统。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背景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前并不存在。新加坡作为人类的聚居地,也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国家而屹立于南亚马来半岛的顶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现代奇迹。它是亚洲多个民族、多个种族以及多种文化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同时,由于它的多数人口为华人所构成,因而也可说,这是海外华人所创造的一个奇迹。 (一)、多种族杂居 人口来源复杂,是新加坡的早期历史就存在的社会特征。早在1819年莱佛士到新加坡时,发现小岛沿岸只有210人,其中马来人150人,华人30人,原始马来人30人。随着自由港的建立,移民大量增加,当时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人口构成是典型的移民群体,到19世纪末,在新加坡总人口中,3/4是华人,其余1/4人口中包括了马来半岛人、苏门答腊人、爪哇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由于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其国民既有黄种人和白种人,还有黑种人。而且,他们在迁入新加坡之前,早已分属不同的种族。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民族构成是随着其移民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858年,伯里伯爵在英国下院的一次讲演中说,海峡殖民地的人口不是由被征服的种族构成,而是由英国统治所能提供的安全吸引到那里去的团体所组成。 (二)、多宗教混合 多元民族带来了多元宗教。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汇集着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到道教、印度教、锡克教、巴哈伊等宗教都能在在这个国家找到踪影。 在新加坡人信仰的众多宗教中,信仰人数较多的是佛教、道家、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五大宗教,这些宗教都是随着移民的到来而进入新加坡的。佛教、道教主要是由华人传入新加坡的。早在19世纪初,大批华人到新加坡定居,在从事开垦和经商活动的同时,就把儒、佛、道教和广东、福建的民间秘密宗教传进了新加坡。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新加坡有了多个佛教组织,主要有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佛教青年联合会、世界佛学会等。21世纪,新加坡佛教组织正努力使他们的组织结构和宗教仪式现代化,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人群的要求。 道教随着早期中国移民在新加坡定居而传入新加坡。道教不崇拜专一的教主,而是崇拜众多的神。新加坡的道教徒崇奉的神以大伯公、妈祖、关上圣母、关帝君最为普遍,其中妈祖神信仰最为盛行。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商人于12世纪传入新加坡的。20世纪初,随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的大批移人,新加坡的伊斯兰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加坡有多个穆斯林组织,其中成立于1968年的新加坡伊斯兰教理事会,是新加坡伊斯兰教的最高领导组织,是新加坡管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机关。基督教是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而传入新加坡的。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不久,一名英国传教士便进入新加坡,开始在新加坡传教。新加坡基督教拥有强大而完善的组织,主要的组织有全国基

我眼中的新加坡

我眼中的新加坡 不知不觉,在新加坡已经生活了七年了。平时周围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朋友常常会问我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在我看来无知得有点可笑;但最近发现,很多中国的朋友对于新加坡的了解同样可笑,--不是无知,而是错误的“知”。由此触发我写一些关于新加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文字,从一个真实的角度来介绍这个赤道岛国。 本网站首页的照片差不多就涵盖了新加坡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人住在高大的政府组屋里,小部分人住在洋房、公寓里;新加坡引以为傲的花园城市,绿地覆盖了整个国家的大部分面积;新加坡近来热衷于以各种各样的新景点、新花样来吸引外国游客...所以我决定用这张照片作为整个系列文章的引子。 其实也不光是中国人不了解新加坡,据今年年初的一项调查,欧美国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以为新加坡是中国的一个省。在大段文字之前,先说几个关于新加坡的基本事实: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1度,离开赤道100多公里,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一条很窄的柔佛海峡相望,西南面隔海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相对(距离很远,“望”是望不到的),东北面是婆罗洲(包括马来西亚的沙巴、沙捞越两个州,文莱,还有印尼的一个省,更远),东南面是印尼的本岛爪哇岛(更更远,但离新加坡最近的印尼领土,民丹岛和巴淡岛,分别都只有40分钟左右的船程)。 新加坡总国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包括外海离岛),常住人口400多万,其中新加坡籍公民有300来万,其他是永久居民和工作准证、学生准证、社交探访准证持有者。 新加坡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华人执掌政权的国家之一(另一个不用我说了吧?),

但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国家格言都以马来文谱写,军队步操时的口令也是马来语。 新加坡的全称是“新加坡共和国”。国家元首是总统,但只起礼仪性质的作用。总统由全民普选产生,目前的总统是纳丹。政府由执政党负责组阁,最高权力人物是内阁总理,目前是李显龙;现在还有两位前总理分别担任“国务资政”(李光耀)和“内阁资政”(吴作栋)的职位。(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 新加坡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所有男性的公民、第二代及以后的永久居民(也就是它是依靠其他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最常见的情况是永久居民的儿子)在年满15岁时就要到武装部登记,18岁左右就被安排入伍服2年到2年半的兵役。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衣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咱们首先从外表谈起。 一个国家的“衣”,对于初次到埠的游客来说,当然就是它的基础建设了。大部分人第一次到新加坡,都是坐飞机来的,那么第一眼看到的,也就是它的机场了。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Changi Airport,国际代码SIN)自建成之日起,就一直在各种各样的“世界最佳机场”评选中占据前三名的位置。在我所去过的大大小小数十个机场中,也确实是综合水平最高的。突出的几个优势: 空间很大:作为东南亚的航空枢纽之一,樟宜机场从最初的一个航站大楼扩建到了现在的三个,外加一个专门为廉价航空公司建的budget terminal(设施比较少,所以停机费便宜。 布局合理:香港新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也很大,但布局明显欠考虑,转机的

新加坡学前教育基本理念

www.iedu.sg 新加坡学前教育基本理念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幼儿能拥有以下的品质:能辨别是非对错;愿意与他人分享;能与他人沟通;具有好奇心及勇于探索;掌握听说的技能技巧;能与他人和睦共处;建立健康的生活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家人、朋友、师长和幼儿园;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公民。 教育部规定幼儿园每日课程活动包括语言、数概念、自然科学、社会交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音乐律动以及户外活动等。由于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必须以英文和第二语文(母语——华语、马来语等)为媒介语,所以,许多幼儿园的实际课程内容包括英文、华文、马来文、数学、科学、音乐律动、美劳、游戏、户外活动、室内活动、电视观赏、故事分享、道德教育以及电脑课程等。 过去,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同中国幼儿园一样,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业成绩,如在幼儿园要学会写字等等。随着逐渐与国际接轨,新加坡人开始越来越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有关学前教育课程的六大指导纲领,强调孩童全面的身心发展;掌握综合学习、积极学习、互动学习、从游戏中学习的能力,更注重教师与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教育部还倡导推行主题教学、角落教学(相当于我国的区角活动)。许多幼儿园在实施幼儿教育中加入了更多的游戏元素,强调从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互动和自主学习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资料源自: http://www.iedu.sg/show-19-731-1.html

新加坡牛车水考察报告

新加坡Chinatown历史街区,又名牛车水,位于新加坡河南岸,占地面积约23公顷。是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早期华人聚居地之一,以独具特色的街道和建筑形式构成鲜明的街区氛围。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其制度设计和旧城保护都对我有所启示。 在旧城更新任务下,新加坡依靠限制屋主收取高房租和驱逐租户的租金管制令制度背景,和强行征地的土地征用法,以及1967 年起推出的土地出售计划,实现了以现代建筑取代牛车水衰败的店屋的开发目标,同时开发过程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 牛车水mapbox 牛车水地区被政府部门征用的土地

牛车水地区通过土地出售计划开发的项目 牛车水鸟瞰 于1967 年第一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坊,于1969年第三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大厦、奥奇大厦,以及于1974年成立重建局后陆续开发的富丽华酒店、唐城坊、财富广场、中国广场等,现代高层楼宇取代了过去低矮的店屋,改变了整个牛车水的面貌。

珍珠大厦旧貌和现状 位于牛车水地区Bukit Pasoh, KretaAyer, Telok Ayer 和TanjongPagar 4个分区(约1200栋待保护建筑)于1989年被规划为历史保护街区,并于1997年增加China Square地区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历史肌理给予整体保护,使其与周边的高层现代建筑格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车水街道肌理

牛车水地区的规划保护区 1960-2002年牛车水地区旧城更新项目 对旧有建筑的保护分两种: 一方面,政府继续依据土地征用法征用零散店屋,由政府出资进行翻新后,出租给个体商户。有时,商铺出租时会包含一定的附带条件。如,史密斯路翻新后被规划为食品街,原有商铺大部分都被要求改为餐厅。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屋主自己翻新房屋。但单个屋主仍需通过申请方式解除对自己房屋的租金管制,这要求他在管制解除后的 6 个月内提交是否翻修的决定,并在1年内提交改造规划,3年内开始对房屋的修缮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个翻新工作。如果不能完成的,政府将对房屋实行强制性的征收。 至1994年牛车水地区店屋的用途由过去的以居住为主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多数为一楼为零售业或饮食等服务业,而二楼为办公业。由于屋主们都希望利用此机会赶走租户,对旧城的更新保护进度相当快。整个牛车水地区很快面貌一新。 至2002,牛车水32个改造项目相继完成,牛车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建筑形式并存、贴近城市CBD的重要商业和生活中心,并成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

畅游新加坡作文300字

畅游新加坡作文300字 2021-12-14 【第1篇】 今天,我来到新加坡,起床一看,新加坡风景优美,像人间仙境。 第二天,我们先坐车去吃早餐,我们吃的云吞面和奶冻。我学着其他桌的大人们加了点胡椒粉,尝着又酸又甜又辣,很美味。 早餐过后,我们参观了新加坡眼,这是新加坡最高的大楼,大楼一共66层,我们坐电梯到54层,那里是一个很大很敞亮的公司,一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公司是靠微信、微博发展而来的,她还给我们讲解了新加坡眼的来历。 中午,我们来到著名的“螃蟹之家“餐厅用餐,这个餐厅非常舒适,因为后面就是大海,海浪不停的击打着沙滩,在这海景餐厅听着这美妙的海浪声同时享受着美味佳肴,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呢! 吃完中餐,我们去了滨海花园游玩,我们先到了一号冷室,这里清香四溢,各种奇特无比的热带鲜花争奇斗艳,不知不觉中今天的游玩已接近尾声,多么期待明天的到来。 【第2篇】 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到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我们了解到新加坡的由来,从前,有一名王子外出打猎经过这里,看到一个狮头鱼身怪,他问他的仆人,这是什么动物。仆人说是新的,于是王子给这里取个名叫新,后来这个名字经过进化了,叫新加坡。听完介绍,我们来到了鱼尾狮公园,同学们纷纷和神秘的狮头鱼像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冰激淋店,我买了个水梅香草味的冰激淋,味道很棒。接着,我们来到了规划馆。有很多房子的模型,有的房子像鸟巢,有的房子像天安门,真是多种多样。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新加坡科技馆,里面有许多展览,描绘科学的奇迹和奥妙,我们也学到了一些科学小知识。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印度风情街,那里是许多印度人生活和娱乐的地方。

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分流

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分流,让聪明的孩子不被拖后腿? 提到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streaming”,中文意思是“分流”。教育理念指导着教育体制的设计,“分流”的教育体制体现了新加坡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相信人的禀赋资质不同,教育制度应通过差异化的设计“让最聪明的学生不被拖后腿,让落后一些的学生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教育体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天赋,实现他们的潜力。 新加坡教育阶段分为三至四个阶段:小学、中学、中学后和大学教育。自2003年起,小学阶段的六年教育是强制性的。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课程统一,宗旨是让学生在英文、数学和母语三方面打好基础。(新加坡的三大种族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人口的74.1%,13.4%和9.2%。一般而言,华人学习母语华文,马来人学习马来文,印度人学习泰米尔文;若想学习其他种族的母语也可向教育部提交申请。)小学四年级后实行第一次分流,以学生在英文、数学和母语的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三个源流。这三个源流的学习科目大体相同,只在难度上进行区分。小学六年级后,学生迎来最重要的一次分流考试:小学离校会考(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PSLE)。 通过小学离校会考者可以升上中学。中学分为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特别班和快捷班均为四年制,学生在中学第四年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O水准)。只有小学离校会考中的佼佼者(约占小学毕业生中的5%),能够进入特别班;大约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就读于快捷班。特殊班和快捷班最大的区别是母语的难度。特别班的学生修读高级母语并在高级母语和英语之间选择一项当作第一语文。快捷班的学生修读快捷母语,英文为第一语文。 普通班为五年制,分为学术课程和技术课程。普通班学生在中学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修读中学第五年课程,完成后与特别班和快捷班的学生一起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O水准)。但是,大部分普通班技术课程的学生在完成N水准的考试后会直接修读工艺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ITE),而不是继续修读中五的课程。 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将根据兴趣和成绩选择中学以后的源流。新加坡中学以后的教育源流分为学术型和非学术型。选择非学术型的学生,一部分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结束两到三年后的课程获得认证证书(ITE Certificate);另一部分进入理工学院(Polytechnic),结束约三年的课程后获得文凭(Diploma,类似中国大专文凭)。选择学术型的学生大部分在O水准考试中成绩出众,他们将进入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或高级中学(Centralized Institute)修读大学预备课程。经过两到三年学习后参加剑桥高级文凭考试(A水准),然后以剑桥高级证书进入大学。成功完成大学三到四年的学生将获得学位证书(Degree)。

新加坡电影业发展、困境与挑战

万方数据

国际视野 112 《薄面佬》 昭玮公司)和《十二楼》(1997,昭玮公司)。这 少数几部影片成为好奇的本土观众眼中的新鲜事 物,而邱金海的电影更是得到国际电影节(例如 戛纳)的关注,由此也受到当时新加坡电影业的 一致赞赏。 与此同时,本土文化工作者的呼声开始得到 政府的支持。在吴作栋总理(1990~2004)的领 导下,一些重要官方部门开始一反常态地逐渐承 认电影为民族艺术和文化产业,并接受电影业为 国家服务业之一,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 施,推动了新加坡成为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国际性 中转区域,为电影、音乐、音像和多媒体提供最 好的制作和后期条件。 在这个转折时期,新闻及艺术部(MITA) 于1991年成立(现改名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 MIcA),这一政府机构是新加坡艺术和文化政策 的主要搭建者。江莉莉(LilyKong)等社会评论 家认为事实上这些仅仅是“文化经济政策”,④因 为这些政策中充满了各种经济活动方面的考虑, 注重的是“艺术活动的经济利益”。④在大众媒 体经济领域,MITA/MIcA致力于将区域性的政 府形象扩大为全球化的媒体中转地,而在艺术方 面,也吻合政府重建“国际级都市”的理想。按 照现任总理李显龙(2004 ̄)的说法就是“如同 伦敦、巴黎和纽约的感觉”。@MITA/MIcA通过 下属的媒体发展管理局,间接监管了新加坡所有 的影视媒体机构,包括国营新传媒星霖电影公司 (MediacorpRaintreePictures,以下简称“星霖”)、 新加坡电影委员会(简称“新影会”)等。 1991年,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电影分级制,@ 分级制促使影片形态多样化,并进一步促成了全 岛范围内多厅影院的繁荣。邵氏、国泰、荣华、 中侨影业、希杰金色村庄(香港嘉禾和澳大利亚 villageRoadshow公司共同出资)成为这片“自由 化”领域的竞争者。政府下属的高等院校也开始 提供媒介相关的计划,如开展影视媒体研究、培 训人员以应对正在发展的媒体服务业。新加坡国 际媒体集团公司宣布投资1.2亿新元建立大型影 视城一大士电视世界(Tuas),地址毗邻私人拥 有的唐朝城。⑦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的1临近,新 加坡政府特别提出要抓住英国最后一块远东殖民 地的电影中心即将“飞离”的人才、技术以及商 机。同时,国泰初构宣布了新的计划,“一年一部 电影……以帮助本土影业崛起”。③随后,两部本 土制作影片和一部跨国合拍片出现:欧肯森(ong Kengsen)执导的军旅题材喜剧《兵事笑传》(ArITly Daze,1996)、梁智强执导的生活喜剧《那个不够》 (1999)以及与香港的电影工作室合拍的动画片《小 倩》(徐克,1997),但此时邵氏等一些本土的发 行和放映机构仍不涉足制片领域。 受到新创业优惠税收政策的吸引,1991年, 黄百鸣成为第一个敲开新加坡电影大门的人。他 同一家本土投资者共同创建了东方电影(新加坡) 公司,并宣布斥资6000万新元,拍摄8部华语 电影;接着,日本电影发展和资助机构(NDF) 宣布投资2000万新元投资电影制作;华纳兄弟 影业公司(亚洲)提议投资3000万,每年资助 10部华语电影的生产,总部设在新加坡。此外, 如聪明人公司(wiseGuys)、杰特公司(.Iaytex Productions)、传奇媒体(LegendMedia)、东方公 司(orientFdIllS)和YTc电影投资公司等众多制 片公司也都在寻找共同制片的机会,商谈制作协 议,提供后期制作设备。⑦其中也包括星霖、昭玮、 国泰机构和J团队(JTeanl)制片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新加坡,东方电 影、杰特制片公司等合资公司悄悄结业离去,之 前其各自仅生产过一部电影,分别是《怪谈之 魔镜》(黄百鸣,1999)和《妖街皇后》(杨凡, 1999)。此时,唐朝城也倒闭,大士电视世界的计 划变得遥遥无期。华纳兄弟公司(亚洲)、星霖和 香港银河映像合资拍摄了《向左走,向右走》(杜 琪峰、韦家辉,2003),但仍旧未能有下一部的计 划。国泰机构同泰国五星公司及其他一些小公司 合作,终于在2004年生产了第四部电影《宇宙只 有我和你》(LastL镌indleuniverse),由彭力云旦 《狂热迪斯科》 电影艺术第31 5期 万方数据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m 4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新加坡学前教育概况

新加坡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对新加坡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 2003年1月20日,当时的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发布文告推出本地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amework: Nurturing Early Learners, 简称NEL)。时至今日,这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不但没被淘汰,教育部还在这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改善幼儿教育课程指导的内容。在此,笔者将结合本地独立后的学前教育发展概况,渐进式简述新加坡这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对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良莠不齐的新加坡幼儿教育体系 新加坡是个天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惟有的最大资源是人。所以建国初期,政府对于人民普遍上教育程度低的问题,显得特别关注。于是政府开始向人民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但这也仅仅是对主流教育的重视罢了。虽然建国后,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但新加坡政府直到80年代末,对幼教却还处在不甚关注的阶段,这可从早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时间短,内容不全面,以及只有教育部及成人促进局开的晚间课程中可窥探出一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地才逐渐增设多几家较有规模的培训中心负责开办相关课程。 可以这么说,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因为幼儿教育不被政府看重,导致当时的学前教育课程不存在系统化的纲领和明确的教学原则,师资方面也良莠不齐。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才开始着力于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重点检讨并进行一系列的纲领统筹以进行教学改革,本地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21世纪初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的实施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 版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

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

一位在新加坡学习回来护士的感想

一位在新加坡学习回来护士的感想! 转自 laolaodeFANS 时光飞逝,我圆满地完成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学习,现在的我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上。这2年中,我在新加坡中央医院作为一名注册护士直接参与了她们的临床护理工作,对其“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的、深入的护理工作感触很深,这段进修生涯在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事业的魅力。在这里谈谈我眼中的新加坡白衣天使们: 一、医生的好助手、病人的提灯女神 在新加坡,医护比例大致为1︰4,医生少而护士多,值班的医生往往要管几个病区,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医院行色匆匆地从这个病区赶到另一个病区。对病人的观察就全靠这些主管护士们,从心理变化到病情变化,从住院期间的衣食起居到出院后的生活安排,她们都了如指掌。医生安排了检查,她们负责让病人拿到预约;检查完毕,她们会去随时注意结果是否出来;并通知医生注意检查报告。在病房,患者更多地是和护士接触,他们的痛楚、烦恼都会告诉自己的护士,而护士们则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二、爱岗敬业 新加坡护士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们认为护理是快乐的,所以都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来上班。其实她们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而琐碎的,因为没有家属陪伴,除了大量的基础护理以外,还要配合医生完成很多诊疗性的工作,以及安排患者院外随访等等……,但是她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班次上,能够把自己主管的病人整理的清爽干净,她们认为“让病人感觉舒适、愉悦!”这才是护理的意义所在,我很喜欢看她们在帮病人冲凉更衣后,再拿把梳子轻轻地为她梳整齐头发,然后得意地对我说:“see, so nice!”(看,这样多好!)。在她们的熏陶下,我也逐渐体会到了身为护理人员的乐趣,体会到护理的精髓在于体贴,在于照顾,在于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带来的一种认同感!英文中的“护理”翻译为:“nursing care”,没有care(照顾,关怀),“护理”这个词就是不完整的。 和大家分享几件使我感悟深刻的小事,每当我疲惫或者懈怠的时候,想想它们,就会给我重新注入力量,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拾起信心,再次努力。 之一:一次上夜班,我和另外一位马来籍的高级护士(相当于我们的主管护师)随意地聊着,我问她:“你认为护理这份工作怎么样?”她想了想对着我微笑的回答说:“护理是很平凡的工作,但是非常有意义,因为病人离不开它,所以我喜欢做护士,这是我的事业。”她的笑容,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她的真诚、热情和执著。 之二:有一次我被调去脑外帮忙一天,看见一位护士,因为她的助理护士请假,结果忙得中午饭都没时间吃,这时候一位助理护士来求助,一位福建籍的患者拒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2018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排名前10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20-25%读大学,40-45%读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20%;中国初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1965年独立,50年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排名居前的发达国家,与其务实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培养了大批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精英人才。以成功的成为亚洲教育的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心,兼具东西方文化与智慧。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设置 新加坡属英联邦国家,其高等教育模式与英国相近,并在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精英制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既有世界水准的公立大学,也有大专水平的政府理工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还有与国外名校联办的私立大学。 新加坡有3所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公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NTU和NUS是两所综合性大学,NUS生命科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比较突出;NTU工程、计算机和教育学科较强;SMU优势科目为商业管理。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又相继开办了另外三间公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公立大学提供大学教育,学位设置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理工学院颁发专业教育文凭(相当于大专)。学生中学毕业后可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文凭课程,而后步入工作岗位。少部分成绩优秀者可进入大学深造,取得大学学位。新加坡有5所公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与共和理工学院。私立学校一般是和英联邦国家知名学校联办,或是这些大学的分校,提供从商科及信息技术到酒店培训及美术等一系列课程,范围极广。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后可转入联办学校读书,获得国际承认的专科、本科或研究生文凭。正规私立学院是通过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审批的教育信托认证(EDU Trust),以保证其教育质量。此外还有获得CPE审查豁免权并由教育部直接管辖的外国源流大学(Foreign University with Local campus)暨外国著名大学的新加坡分校来提供更加符合新加坡发展或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高度的国际化、职业化和信息化。 1.高度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精髓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第一,教学语言的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多民族的存在使得多种语言共存,这是双语教学能够实施的先天优势。为公平对待各民族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均设为官方语言。其中,第一语言是英语,为全民共同语言,是行政工商、学校使用的主要语言。第二语言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