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

(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__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

(1)前提:一个中国。

(2)含义?

??

??

①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关键点拨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一个中国”是基础;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台湾还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统一;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两种制度”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

?

?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过程?????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

协商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

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

③ 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

(3)意义???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原因

(1)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3)台湾当局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 2.表现

(1)1979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3)1990年,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

识”。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

主题1 “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为实现主权完整和统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2)意义:①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②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③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史料

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举,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回归后的香港人民生活稳定,经济繁荣,说明了政策的实践性、稳定性,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2 台湾问题

(1)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

②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③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国家分裂法》。

④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2)关于台湾问题的3个易错点

①“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②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③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岛内外的反华敌对势力企图将台湾从

中国分割出去,并不是针对广大台湾人民。

史料一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史料表明邓小平在台湾问题方面的立场是:国共合作,和平谈判统一,一个中国,内政问题,反对外来干涉。

史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反分裂国家法》《反国家分裂法》成为维护两岸和平统一,打击分裂势力的利器,符合中华民族、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1 (2011·上海高考)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

历史进程

新中国诞

中国

走向

世界

社会

主义

制度

建立

“一

国两

制”实

标志性史实③

2. 2012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

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4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郑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A 材料表明可以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内部问题,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形势,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这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之一,故A项正确。 2.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邓小平的智慧是提出(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 C.恢复高考 D.改革开放 解析:B 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主要是处理西方殖民者与中国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恩

怨情仇”无关。 3.(2017·山西太原期末)“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上述文献最有可能出自于(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解析:A 据材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可知当时双方还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正确。 4.下面两幅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D 题中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的是“一国两制”构想。 5.(2017·吉林长春期末)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我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分成四组探究港澳台等相关问题以及“一国两制”的内容,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合作地学习。再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材料进入“两岸论坛”,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说学法 学生以四个学习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港澳台等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再通过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要求第四组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自主研究探讨,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深化知识, 使学生深刻领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 采用聆听朗诵、材料阅读、小组讨论、上台陈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祖国统一大业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 学生聆听余光中《乡愁》的诗朗诵,按照预习安排分四大组自主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澳门问题的由来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请四大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鼓励他们将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第一组学生展示: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第二组学生展示:澳门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三组学生展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提出问题: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四组学生展示:“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 2、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交流,形成本课的主体框架:统一之路、统一之策、统一之梦。四组学生自主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恰恰就是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契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思考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原因和是否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通过邓小平的谈话材料,学生清楚地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说课资料)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我的说课共分为三个流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板块。 一个中心:即本课的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个基本点:即本课的教学理念。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是以教材为立足点,发掘、整合其它课程资源。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说学情、说学法)1.学情: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2.学法:协作学习法(JIGSAW方法)、参与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其次,以教材为立足点,发掘、整合其它课程资源。(说教材) 1、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材的地位 本课内容既是重大历史问题,又是重大现实问题,涉及许多时政热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本课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或独立或合作的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运用已有历史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港澳回归,感悟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5、教法 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各种课程资源。 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三个板块:即本课内容的一个整合。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视频播放与历史回顾以见证历史。 (2)自主探究,材料阅读,分析概括。 (3)课堂讨论,畅所欲言。 (4)课后探究,知识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加以提示与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视频观看:《香港回归》,老师进一步指出:祖国统一大业既是重大的历史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尚未实现统一?学生回答后,展示中国地图并引入课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辛酸的历史——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自主探究一:在解决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港澳回归,台湾统一,为何说法不一? ——由学生回顾历史,了解问题的形成过程,明确提出:港澳问题涉及国家主权,而台湾问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我的疑问: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2.简述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的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现实祖国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 【重难点预见】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 难点: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知识链接】 《望大陆》 于右任临终诗,又名《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自主学习】 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完成一个教学板块。 第一组:“一国两制” 第二组:香港、澳门的回归 第三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重要知识,划出关键词句; 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自主学习反馈】 1、时间5分钟。 2、方式:自己笔答。同桌互评。(40—50为A等,30—40为B等,30分以下为C等)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 ________(人名)最初为解决 ___________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 _____年 ___月 ____日 ____ 的回归和 ____年_____ 月____日 的回归。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 _________,大陆实行 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 _________ 制度。 4、自 _____(朝代)起,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一国两制”构想不适用于下列哪一地区() A、深圳 B、香港 C、台湾 D、澳门 6、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课内探究】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阶段时间大事记 酝酿 萌芽 明确提出 确立 下面四位同学对“一国两制”的看法,最符合“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A、徐华:“一国两制”必须首先坚持一个中国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性质 C、王山:“一国两制”对其他的国家没有借鉴意义 D、李丽:“一国两制”旨在改变港澳台的社会制度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说课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本科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本课的学习是在第四单元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我国领土,造成国土分离的基础上开展的,而本单元前面两课讲述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解放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对于解决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本课中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且“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得到成功的实践,结合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重新对一国两制的反思和思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概述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实践。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叶九条”以及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直接去感受香港回归的庄严时刻;利用在近年来香港近年来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图片资讯,重新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学习欲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 三、说教法 五步教学法、问题探究、阅读历史材料和资讯信息等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观看《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宣传片视频,让学生体会“一国两制在澳门得到成功实践,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澳门的发展和繁荣。 回顾已学习的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高。这些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问题导学: 1)结合所学知识,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领土的占领,让学生知道祖国统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如何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这个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知道“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归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2.简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体会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3.通过对课本和材料的分析,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原因,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并且明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港澳回归的决定因素,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4.知道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并且明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阐述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往来的史实,并通过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和阻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的信念。 三、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港澳回归的历程 难点:认识台湾问题以及台湾问题解决的途径 四、课时安排 预计本课用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凤凰网上的一则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报道。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信息1: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一半在我们大陆的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的博物馆; 信息2:2011年在台湾两幅画终于合璧。 老师:对,富川山居图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1年台湾得以合展,这也是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新发展,也使我们看到了台湾问题解决的新希望。同样的,这样的举动也深切地表达了大陆与台湾同胞迫切想要团聚的心情,就像温家宝之前在记者会上所说的那样:“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我们都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发展到现在,却是大陆和台湾隔海相望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努力,为台湾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板书) 【课文新授】 一、历史回顾 老师:在进行新课之前,需要我们先回顾一下本课提及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老师:首先来看香港问题。之前我们刚学过近代上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列强的其他侵华战争,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首先香港是在哪次条约中被割让的? 学生:1842年的《南京条约》 老师:对。那么,九龙呢?(出示幻灯片) 师生:是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 老师:还有就是最后的新界了,是在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被租用,当时规定租期是99年。 老师:了解了香港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澳门问题,现在一起阅读一下幻灯片上的信息,大致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 老师:好的,接下来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台湾问题了。 (引导学生阅读幻灯片的信息) 老师:这是从三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从这些信息中,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事实? 学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历史张静 导课时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三是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一国两制”子目,在学生自学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子目,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子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不要照着教材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培养了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祖国统一是两岸骨肉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们坚信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翘首期盼,视目以待”。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一起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随堂训练”环节中设置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程度,反馈纠正在课堂内完成,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如最后一个问题“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明确指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回答问题。 “通过这节课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问题: 1、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课堂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课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