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乳腺癌病理切片

乳腺癌病理切片 发表时间:2019-09-23T09:30:41.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符亚君 [导读]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 638400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乳腺由数叶构成,由独立的导管排出液体,导管在乳头会合。怀孕使得叶周围的细胞增加,分娩时释出激素,因而开始泌乳。泌乳结束时,乳腺回复到几乎和怀孕之前一样的状态。更年期后,乳腺萎缩,大部分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取代。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指乳腺的恶性肿瘤,所谓的“恶性肿瘤”是无法控制的异常细胞增生,恶性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异常的生长速度、形状和大小以及功能。恶性肿瘤可以从一个局部的肿瘤发展到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和癌细胞转移。这种恶性的生长模式把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区分开。恶性肿瘤可以根据期(即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阶段和病的严重程度都会影响到存活的机会。基因因素和免疫状况影响易患疾病性。激素、病毒、吸烟、饮食和辐射都有可能引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在几乎任何组织中生长,包括血液。当癌细胞转移时,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最初病变组织的细胞。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治愈的机会,治疗方式可以包括化学疗法、手术和放射疗法。相比而言,乳腺癌易患者包括有家族病史、机体受雌激素影响的时间过长者、高龄产妇(30岁以后)、肥胖者、酗酒者。而且,乳腺癌多为腺癌,一旦发现乳房有任何肿块都应作详细检查,因为都有可能是癌。癌性肿块的治疗为乳房切除,有时仅为切除肿块,再实施放射疗法,后者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一如乳房切除术,术后有时施以放射疗法、卵巢或者上腺切除或用激素等化疗药物。所谓的放射疗法(radiation therapy)是利用辐射源来治疗或者缓解疾病,通常用于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是用电离辐射来破坏疾病细胞,因为辐射对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作用最大。然而,辐射也会引起癌症或者辐射损伤(暴露在电离辐射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再生力强的组织例如皮肤、胃或者肠的内壁以及骨髓对辐射最敏感,后两种组织受到高剂量的辐射会造成辐射病,几个小时后头晕和恶心会消退。在肠道受辐射的情况下,随之会出现腹痛、发烧和腹泻,导致脱发和致命的类似休克的状态。在骨髓受到辐射后,会出现发烧、虚弱、脱发、感染以及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感染或者不可控制的出血会导致思维。低辐射剂量会造成癌症,诱发白血病,加重乳腺癌的病情,有的疾病几年后才发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所以不适用于良性肿瘤。其他并发症包括头晕、脱发、体重减轻以及虚弱。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有时可以把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外部辐射疗法一般在几个月内作10到20个疗程,可以在手术切除后进行,或者在不可能做手术的情况下使用。外部源比植入的源可以对体内深处的肿瘤提供更大的照射剂量,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可用来缓解炎症。 此外,在诊治乳腺癌的过程中,应做好X线检查、超声波现象检查、热图像检查与CT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准确分析细胞情况,做好病理会诊报告。如果乳腺癌病理切片呈阴性,则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处理要在医院进行必要诊治,而且要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与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切忌辛辣、刺激、生冷、油炸食品。其次,要保持个人卫生,确保切口的清洁性与干燥,切忌抓挠切口,在着装方便,适宜穿柔软、棉质和透气的内衣,坚持每天换干净的内衣。做完手术后,应按照医嘱定期拍胸片、腹部B超、同位素扫描、脑电图和CT检查。再次,一侧乳腺癌患者必须注意其侧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大幅度提高趋势,因此,在固定期检查过程中,应该在半年内做一次侧乳房华格检查,每年做一次钼靶X摄片,如有异常,必须积极配合治疗,以此将病危指数降低到最低点。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结合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做好癌细胞检测工作。相比而言,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检测率极高,精确度高于99%。某医院曾经对所有乳腺癌患者病理切片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每幅切片图像尺寸是2200×2200的像素,每一张图片的核数大约为1500。对于HE染色乳腺组织病理学玻片,医院在40倍的光学放大率下采用高分辨率全玻片扫描仪对图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输入计算机内。在数据预处理中,医护人员为癌细胞集中区域做了清晰标注,并将其裁剪出来,同时,运用U-Net网络架构分割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同时,对乳腺癌细胞予以自动检测。在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分割与研究分析中,CNNs会对各个像素点和其周围像素实施自行分类。原来的滑动窗口方法大多会因为其每次计算相邻像素的同时会出现重叠部分,进而导致多次重复出现同一计算。而且,卷积与内积操作均属于线性算子,因而会将所有连接层重写成卷积层,大幅度提高卷积网络的工作效率。此外,CNNs能够自动接受比其训练过程中更大尺寸的输入图像的,最后自动生成概率谱图。不可忽视的是,因为存在池化层,所以会致使输出的结果低于输入图片的分辨率。目前所运用的“转移和合并”是LONG等于2015年所设计的一种避免图片分辨率下降的有效方法。FCN主要是通过合并输出结果来提高输出结果的分辨率,进而有效降低了卷积操作所带来的像素损失。同一年,RONNEBERGER集成了FCN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U-Net结构,为FCN结构添加了上采样操作,使整个结构被分为两个部门,即图像的收缩与扩张。虽然这并非首次所提出在网络结构中添加上采样操作,但是U-Net结构在收缩与扩张这两个过程之间添加了联结操作,从而使最终的输出结果更加逼近预期结果。2016年,FROMER等将该方法用于三维数据分析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一年,MILLETARI等在U-Net的基础上添加了残差模块与Dice损失函数的V-Net,因为不再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所以最终得出的分割结果和预期结果更为接近。除此之外,U-Net结构能够运用卷积操作提取乳腺癌病理图像中的所有信息,像癌细胞的大小、纹理、形状与色泽等,同时通过上采样操作将所收集的所有信息“翻译”到整幅图片上,进而精确计算出每一像素点处属于癌细胞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病理切片分析工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乳房分叶状肿瘤

分叶状肿瘤是交界性肿瘤,文献上的名称也比较混乱,治疗也不太统一。一般都说以手术为主,化疗不敏感,手术方式看肿瘤大小:较小的局部扩大切除,较大的切除乳腺,由于属肉瘤,淋巴道非主要转移途径转移,所以一般认为不需要清腋窝。 我们掌握的手术原则更积极一些,原因就像楼主说的:局部切除容易复发,每复发一次恶性程度都会增加,我们一般都做乳腺切除,小的直接放假体,大的放水囊扩张器,二期放假体。 以下是个人原创,多多指教: 乳房分叶状肿瘤是以良性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得间质成分组成,因其个体标本上常出现裂隙因而得名。按期间质成分、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称为分叶状纤维腺瘤;恶性者称为叶状囊肉瘤。临床上多见50岁以上妇女,表现为乳房肿物,体积可较大,皮肤表面可见扩张浅静脉。术中可见切面呈暗红色,鱼肉状,没有明显包膜,血供丰富。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而以肺、肝、纵隔和骨转移为主。治疗以单纯乳房切除为主,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尚难评价。 乳房分叶状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单纯肿瘤切除术后常常在短时间内肿瘤再次复发,因此,一旦病理诊断明确,即应切除患乳的全部乳房。乳房切除后,同侧转位的部分背阔肌一般容积较小,且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所以除乳腺偏小者,一般很难满足乳房再造的需要。因此据健侧乳房的大小,作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期或二期硅胶假体置入

术,除了部分乳房较小的患者,作者倾向于采用二期硅胶假体置入术,原因如下:⑴术后三个月,转位的背阔肌容积已基本固定,比较容易估算置入硅胶假体的容积,从而使再造的乳房和健侧乳房的大小基本一致;⑵经过间断向扩张器注水,转位的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形成了光滑的囊腔,使置入的硅胶假体在囊腔里有一定活动度,从而使再造的乳房更逼真。 手术中在切除患者乳房时,应注意,⑴分离皮瓣应厚薄均匀,尽量使皮瓣下平坦光滑,否则术后患者乳房皮肤表面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小丘,影响美观。这在实行了多次乳腺单纯肿瘤切除的患者有一些困难; ⑵为了防止乳头坏死,一般乳头下应尽量少留组织,使乳头下呈“肚脐状”,以保障乳头术后血液供应,避免乳头坏死。若出现术后乳头坏死,也不要过早的剪除坏死的乳头,一般通过痂下愈合,形成新生乳头。如确认乳头已坏死,可用文身法再造乳头轮廓;⑶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下血管,保证背阔肌血供;⑷因属于Ⅰ类手术,手术区域一定要认真止血,减少形成术区积血、积液的机率;⑸若乳腺体积较大,最好采用置入扩张器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皮下积液和背部血肿为该术式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加压包扎、置管引流。背部血肿一般进过穿刺抽液和加压包扎后,少量积液皆可吸收;乳房皮下积液可表现为术侧乳房皮肤淤斑,皮温较高,这时需要与感染区别。如术侧乳房有明显红肿热痛和发烧、血象升高等全身表现,穿刺抽出脓性和发臭分泌物可基本诊断为术后感染,需立即手术取出扩张器。单纯的皮下积液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观察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及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发平滑肌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恶性叶状肿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上皮成分及丰富的异型的纤维性间质细胞,部分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形成裂隙状,免疫组化:Vimentin +。平滑肌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大量平滑肌束交错排列,细胞梭形,呈栅栏状、席纹样排列;免疫组化:SMA +、Desmin +、Vimentin +。结论恶性叶状肿瘤及乳腺平滑肌瘤均为乳腺少见肿瘤,同时伴发更为罕见。它们均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且需要与乳腺的交界性及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标签: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平滑肌瘤;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由乳腺纤维组织和上皮组成的具有双相分化的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发生率占所有乳腺原发肿瘤的0.3%~1%,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好发于40~50岁;乳腺平滑肌瘤并不常见,占所有乳腺肿瘤比例不足1%,同时在一个患者身上伴发两种少见的肿瘤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罕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并平滑肌瘤的病例进行报道,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发现左侧乳腺乳晕下方肿物3个月”入院,无经期疼痛、红肿、发热等不适,自述8年前曾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体查发现左侧乳房乳晕下方可见一长约5 cm的陈旧性弧形手术瘢痕,皮肤表面无破溃、发热、出血、橘皮样改变,瘢痕下方扪及包块,约鸡蛋大小,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术前B超示:左侧乳头处见一不规则低回声团块,范围约32 mm×38 mm×20 mm,边界较清楚,内见点状血流信号。手术中探查见乳晕下方乳腺组织内有4个肿瘤,最大者约2.5 cm×2.5 cm,最小者约1.0 cm×0.8 cm,肿瘤均为灰白色,质硬,边界清楚,似有包膜,活动度可;术中行冷冻快速检查,术后送病检。 1.2方法 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及术后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经4%中性甲醛固定,经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DAB显色。所有抗体CK(H)、SMA、P63、Ki67、CD10、Vimentin、S-100、CK(L)、EMA、CK5/6、CK20、CK19、CD34、ER、PR、CD117及检测试剂盒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抗体为即用型工作液,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的临床诊断意义,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本院B超诊断并进行病理确诊,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水囊法对其进行间接探测,根据病变位置,进行检查。在乳腺正常的时候,对声像图进行由浅到深的比较和分析,将B超诊断结果和病例确诊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了解B 超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接受B超的初步诊断,对比于病理诊断结果,其符合率为96.0%。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进行初步诊断,有着极高的检出率,不会对患者带来创口,操作简单方便,是临床上实用性极高的辅助检查工具,本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标签:B超;乳腺肿瘤;病理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临床上,乳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乳腺肿块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需要尽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常规的超声检查定性效果差。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B超应运而生,该辅助诊断方法本身有着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口以及方便易行的优点,其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临床鉴别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3±3.8)岁。肿块直径范围为0.6~ 2.0cm,平均直径为1.4cm。所有患者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块,其中恶性肿块有20例,良性肿块有30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 1.2方法[2] 患者仰卧,B超探头频率为7MHz到13MHz,对患者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外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血流Adler进行观察,检测阻力指数(RI)。其中CDFI血流信号的分级主要结合Adler定量标准进行确定,标准内容如下:①0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不存在血流信号;②I 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少量的血流信号,存在1~2处点状血流,血管直径大小在1mm以下;③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中量血流,存在中量血流信号,存在一条长度大于病灶半径的主要血管;或者存在几条小血管;④I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存在4条以上的血管,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 病理诊断使用双目显微镜然后对切片的染色进行确定。使用水囊法进行探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 文章目录*一、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二、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三、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1、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一种罕见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 由Müller于1838年首先描述并且命名,根据肿瘤成分呈分叶状突入囊变间隔和肉瘤样基质中,称其为“叶状囊肉瘤”。早期认为是良性。 曾经命名繁多:分叶状囊肉瘤、假性肉瘤样腺瘤、腺黏液瘤、癌肉瘤、乳头状囊肉瘤、巨大乳腺黏液瘤、乳腺混合瘤、巨大纤维腺瘤等,多达60余种。 2、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3、乳腺分叶状肿瘤影像学检查 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

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 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 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 发表时间:2012-07-16T11:12:2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宏双陈爱萍[导读] PTs临床较为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占乳腺恶行肿瘤的0.12-3%[2]。 黄宏双陈爱萍(湖北省潜江市广华江汉油田总医院 433124)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26-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收治的1例双侧巨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此病例手术前未能确诊,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肿块是该病的首发常见症状,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得以确诊。本病多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单纯乳腺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本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人仍在随访中。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手术切除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s tumours,PTs)是乳腺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以前曾称为乳腺叶状囊肉瘤,2003年WHO新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分良性、交界性、恶性三个亚型。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0.12-3%[1]。因本病病因不清、临床少见、诊疗不规范,容易误诊,常复发。但是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不断认识和临床报告病例的增加,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规范和统一。本病以单侧多见,同时并发双侧者非常罕见,而同时并发双侧且均为恶性肿瘤者目前尚未见临床报道,我院所收本病例为双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现报到如下,以对其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40岁,已婚。发现双侧乳腺肿块10年余,近半年来,自觉肿块渐进性增大,偶有疼痛不适,乳头无分泌物及发热等症而前来就诊。体检见左侧乳腺明显增大,其上象限扪及一约12×5CM不规则肿块,分叶状,与皮肤和胸壁无粘连,可以推动:右侧乳腺外上象限扪及一约4×3CM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和胸壁均无粘连,无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1.2 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图(附图1,2)示:双侧乳腺实质性非均质性占位,分叶状,其中左侧肿块部分液化,左侧乳腺导管扩张,实质部分有丰富血流。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图1 图2 2 治疗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手术先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见肿块均呈分叶状,与胸大肌筋膜有粘连,一并切除,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术中病检考虑左侧为乳腺交界性肿瘤,故行扩大肿瘤切除术(距肿瘤外2CM组织一并切除)。右侧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仅行肿块切除。术后次日常规病检示双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再次行双侧改良根治术。 2.2 结果术后病人恢复顺利,双侧乳腺切口一期愈合,无皮下积液和坏死。病检示双侧乳腺恶行叶状肿瘤伴大片坏死,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左侧0/5,右侧0/6)PCK(+)、Vimentin(+)、Desmin(-)、Ki-67<5%(+)。 3 讨论 PTs临床较为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占乳腺恶行肿瘤的0.12-3%[2]。由于病程较长,多数瘤体较大,呈结节状,常有不完整包膜,分界清楚。主要通过血行转移到肺、肝、骨等器官。腋窝下淋巴结转移罕见。其病理特征是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肿瘤内上皮细胞多无特异性,而间质细胞的异型性却十分明显,这也是区分肿瘤良、恶性的关键。间质成分多为纤维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紊乱,核大小不一,分裂相多见,并可见粘液样改变和出血坏死。同时肿瘤内可见骨、软骨、肌肉或脂肪组织等成分。由于PTs临床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且一般病程较长,容易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本病例在多家医院诊断乳腺纤维瘤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且还容易误诊为炎性乳癌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和注意。 对于本病的治疗,和其他肿瘤一样首先手术治疗[2]。但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文献报道肿瘤术后的预后、复发、转移与否和首次手术的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大小来决定:良性肿瘤<5CM,实行小范围切除(切除肿瘤缘1CM 组织);5-10CM者行大范围切除(切除肿瘤缘2CM组织);>10CM及交界性肿瘤行全乳切除;恶性肿瘤行改良根治术,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有远处转移者,只要转移灶为孤立的病灶,可以同时行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起切除;复发者多有恶性倾向,宜行根治性手术。 PTs手术前不易诊断,Rowell[3]报道仅为10—20%的病例手术前能确诊,刘秀美[4]报道误诊率为66.7%。笔者认为应该将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相结合,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还有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次行扩大手术或者行全乳切除、改良根治性手术。并且根据病理组织学类型结果决定规范化的手术治疗。PTs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而且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均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而且多发在手术后5年内,因此要嘱患者定期复查,作为临床医师也应该对患者定期随访。本病例的疗效还在随访过程中。 参考文献 [1,2]陈维鹏,胡继康.现代临床外科[M].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0. [3]Rowell WD,Perry RR,Hsiu JG,et al.Phyllods tumors[J].Am Surg,1993,165(3):376. [4]刘秀美,马金龙,侯刚.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0,7(6):634-635.

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9-04-02T10:59:30.1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作者:刘晓丽[导读] 分析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无锡市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5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与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超声检查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纤维腺瘤在囊性检出率和边缘分叶状方面均明显低于分叶状肿瘤(P<0.05);且在内部回声均匀以及血流信号少检出率明显高于分叶状肿瘤(P<0.05),两者在内部钙化灶检出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在部分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需要结合多种观察指标进行判断。 【关键词】:超声;乳腺分叶状肿瘤;纤维腺瘤;鉴别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39-01 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肿瘤,主要与女性雌激素高表达以及腺体组织对雌激素敏感度升高有密切的相关性[1]。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特殊的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出现与雌激素代谢异常有关。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在超声检查中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5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与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5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年龄为20~74岁,平均为(40.3±6.5)岁。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年龄为21~75岁,平均为(41.6±5.3)岁。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触诊发现乳房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且超声检查图像质量较好;③排除乳腺病变部位存在瘢痕的患者。 1.2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0MHz,体检者保持平卧位,暴露双乳和腋窝,先行纵横切扫查,然后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放射和扇形扫查,每次扫查与前一次重叠,避免漏查。若发现有肿块需要记录肿块数量、形态、部位、大小、边缘以及内部回声,观察有无钙化以及腋窝淋巴结,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及内部的血流信号。 1.3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超声检查结果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 <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在声像图检查方面的差异 纤维腺瘤在囊性检出率和边缘分叶状方面均明显低于分叶状肿瘤(P<0.05);且在内部回声均匀以及血流信号少检出率明显高于分叶状肿瘤(P<0.05),两者在内部钙化灶检出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在声像图检查方面的差异 2.2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纤维腺瘤的平均直径为(18.6±7.6)m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且多以椭圆形较为常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多为低阻型,内部回声均匀,内部回声均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内部较少钙化灶,无检出囊性组织;分叶状肿瘤平均直径为(31.5±8.6)mm,边界清晰,边缘多为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多存在条状高回声分隔,血流信号少。 3.讨论 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声像图主要是反映病理组织的各方面特点。目前临床常用的超声技术包括常规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技术[3]。超声检查能够根据患者的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各种超声征象进行诊断,从而辅助医生的临床诊断。因此利用超声检查联合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此外,彩超还能够通过观察血流信号,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微小病灶也能观察到,主要是通过回声探测血流信号来确定的,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其而两种肿瘤的主要成分均为上皮细胞与间质性,这使得两种肿瘤的超声图像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5]。本次研究观察中,纤维腺瘤在囊性检出率和边缘分叶状方面均明显低于分叶状肿瘤(P<0.05);且在内部回声均匀以及血流信号少检出率明显高于分叶状肿瘤(P<0.05),两者在内部钙化灶检出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两种肿瘤在个别超声指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能够为临床诊断与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30T14:37:02.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孙爱国 [导读] 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孙爱国(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检验科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60-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结论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诊断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乳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性质不同,加上肿瘤种类较多,诊断及治疗均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借助病理诊断对肿瘤性质进行有效的判定,尤其在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有效的病理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医师在术中及时明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均为女性,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3±5.8)岁。其中良性肿瘤102例,恶性肿瘤83例,延时诊断4例。 1.2 方法所有新鲜组织标本均由专业的病理医师根据需要进行取材,在10%中性的福尔马林进行有效固定,取出后采用吸水纸将表面水分吸干,并在丙酮中进行充分脱水,冰冻切片(3-4uM),进行常规HE染色和封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延迟诊断。最后将剩余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 1.3 评价标准[2]:确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较好的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误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切片诊断结果不一致,将乳腺肿瘤的良性错误诊断为恶性或相反;延期诊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不能及时有效的诊断组织类型,不能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需待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一步鉴别其良、恶性。 2.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恶性病变83例,占43.92%,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延时诊断病理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硬化性腺病1例,导管原位癌1例。见表1。 表1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比较 3.讨论 乳腺肿瘤是妇女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趋向年轻化发展,一方面肿瘤性质的不同,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差别较大(如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同时肿瘤的种类繁多,增加了诊断及鉴别的难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影响。因此,如何在早期对乳腺肿瘤的性质进行正确及时的鉴别与诊断对患者治疗及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常规石蜡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长,且易导致组织收缩及形态变形等,随着术中快速冰冻石蜡切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在术中就可以迅速明确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有效的开展病理诊断与鉴别,对患者的进一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3]。 本文是对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在术中进行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诊断,并将剩余冰冻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结果显示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说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正确率高,与随后的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有效的对患者肿瘤性质进行有效鉴别。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其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均经过充分分析,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手术,且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恶性病变83例,占43.92%,均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及时明确肿瘤的性质,有效地避免了患者手术不足或进行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短,加上受组织标本的取材部位、数量不同以及细胞形态(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在冰冻条件下中存在差异性等因素影响,其诊断很难达到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精确性,需要延时做出诊断。本组资料显示,4例(2.12%)乳腺肿瘤患者受上诉因素影响而延时诊断,以进一步精确诊断与鉴别,与文献报道一致[4]。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1.06%),该病易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癌,肿块多在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较小(小于1cM),需做常规石蜡切片进行确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乳腺错构瘤(hamartoma of mammary gland)是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多种组织成分混合生长而成,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妊娠和哺乳等激素变化有一定关系,且认为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因素。从发病机制上看,是由于乳腺内的正常组织错乱组合,即由残留的乳腺管胚芽及纤维脂肪组织异常发育而构成瘤样畸形生长。1988年有文献报道乳腺错构瘤时认为,其病因是乳房胚芽迷走或异位,或胚芽部分发育异常致使乳腺正常结构成分紊乱所形成。 疾病检查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处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瘤体的结构和形态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界限清楚。肿物密度不均,外有紧密的包裹,乳腺组织失去指向乳头的三角形结构,瘤体将正常的乳腺组织推向一边。X线片呈现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是该病的特点。 临床诊断 病人无意中发现乳内有一肿块。肿瘤生长较缓慢。位于左乳内上象限及左乳内下象限者多见,也可位于乳房皮下。瘤体常单个,大小不一,呈圆形、扁圆形,界限清楚,移动良好。一般无触痛。位于乳房皮下者,质软,很似乳房脂肪瘤。位于腺体内者质较坚实,似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术前不易区别。 该病的诊断要点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有包膜,质较软不均匀,生长缓慢,有时可停止生长。X线显示在低密度基础上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特点。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物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肿物应严密止血,术后可不放引流条,均可一期缝合。所要提及的是:根据肿瘤位置及病人年龄选择放射状或弧状等切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