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小团圆媳妇的病因和死因,体会封建礼教对无辜生命的戕害。

探究婆婆虐待小团圆媳妇的心理,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

课前准备资料(另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哪些女性作家?(课件出示资料)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琼瑶剧的经典台词

1.“我知道他爱你爱的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爱他爱的好痛苦好痛苦。”

2、“我好想你”“我真的真的好想你”

3、马景涛大吼: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

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

4、尔康:“紫薇,我爱你爱得好心痛!”紫薇:“你痛,我也痛!你痛,我更痛!”

5、尔康作深情状:“想我吗?”紫薇娇羞道:“不想。”

……5秒钟后……紫薇:“那个……不想……是假的!”

6、五阿哥:小燕子,我真的好喜欢你,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活泼可爱的你,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我都好喜欢好喜欢!

7、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和男性作家相比,女性写作有何特点?(文笔细腻温婉,故事安静小巧。)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1、作者萧红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

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端木蕻良,寂寞苦闷,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2、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吃得多”“走得快”,被认为“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她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她的行列中去,她常常遭受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

三、速读思考

1、认识小团圆媳妇其人。(她是谁?她多大了?她的外貌、性情如何?)

2、探究死因。

3、查明凶手。

交流讨论:

1、小团圆媳妇其人

她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照碗碟,弹玻璃球”“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的小孩子。

2、探究死因。

小团圆媳妇为何死的?(因为洗了三次热水澡。)

为什么洗热水澡?(因为得了病,婆婆请大神来治病。用滚烫的热水洗了三次澡。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

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不能,人们的迷信思想,愚昧。)

小团圆媳妇到底得了什么病?(补充课文前的相关故事情节):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没过了几天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

不久她们就说小团圆媳妇病了,于是又开始本忙不迭,跳大神,吃偏方,扎纸人……最终跳大神的出了个主意,就是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并且是当众就洗的。这种奇闻盛举一经传了出来,大家都想去开开眼界,就是那些患了半身不遂的,患了瘫病的人,人们觉得他们瘫了倒没有什么,只是不能够前来看老胡家团圆媳妇大规模地洗澡,真是一生的不幸。

结论: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疯子’”。

3、查明凶手

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有怎样的反应?

洗澡之前:“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第一次澡洗时:“并没有一个人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

第一次洗澡后:“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留下眼泪来。”“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于是人心大伟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了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74页,75页)

三次洗澡之后:“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是睡得沉实实的。”“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75页)

洗后的几天:小团圆媳妇一直昏昏沉沉地睡觉,大家都说是真魂要附体了,快乐了好几天;头发是被人用剪刀剪下来的,她的婆婆偏说是自己掉下来的,小团圆媳妇被认为是妖怪。

事件结果:老胡家要休了小团圆媳妇,但不久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埋葬小团圆媳妇的两个人好像是过年回来似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到底杀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是谁?——封建思想、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小结:小团圆媳妇的死是一出悲剧,但有着更深悲剧意味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他们不是坏人,但却组成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在把小团圆媳妇打成了重病之后,竟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钱给她治病,跳大神、请巫医。看客们之所以看不惯小团圆媳妇是因为她“不像个小团圆媳妇”,而正当她被打成重病之后,却又给老胡家出主意,这是因为“人哪能见死不救呢?”愚昧的真诚和残忍的善良是多么不和谐地流淌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啊!是她们“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

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结束。原书“小团圆媳妇”的故事还有一个凄美的结尾,节录如下:

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人们管这桥叫“东大桥”。那桥下有些冤魂枉鬼,每当阴天下雨,从那桥上经过的人,往往听到鬼哭的声音。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那人若说:“明天,我送你回去……”那白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四、合作探究,归纳主题

萧红为何要写这篇小说呢?她写这篇小说是要表达什么呢?

团圆媳妇的制造者和参与者以女性为主,显示出小说深刻的主题:千百年来,女性的悲剧不仅源自封建礼教的摧残和迫害,也源自女性对自己被奴役状态的历史性认同。一些女性“自觉”以封建礼教为准绳,以集体的无意识的“默契”,约束和改造其他女性,甚至不惜造成悲剧。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浸透了男权思想的女人与封建意识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吃人网,她们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奴仆,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鲁迅先生是萧红文学创作道路的引领者。他的创作,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的注意。萧红在创作上也以揭示病态的国民灵魂为己任,以艺术的手法,再现封建礼教下的吃人和自戕。

萧红一生在漂泊动荡中度过,生活的压迫、传统习俗的束缚以及女性所独有的人生的苦痛始终伴随着她。她曾经感慨:“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生平尽受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无数人前仆后继的牺牲和呐喊,汇成一股洪流,推动社会艰难进步,文明浩荡前行,萧红的作品就是这股洪流当中最炫目的一股,所以至今读来都令人血脉动荡。

四、拓展延伸——

本文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是“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

你还知道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哪些悲剧女性?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窦娥冤》——窦娥《红楼梦》——林黛玉,晴雯,香菱沈从文的《边城》——翠翠

《祝福》祥林嫂、《离婚》爱姑、《伤逝》子君《雷雨》——繁漪《家》——瑞珏,梅表姐,鸣凤她们都是受害者,但有的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成为了害人者,如焦母;有的无力反抗,表现出女性自身的弱点,懦弱无力,如瑞珏,祥林嫂;有的敢于反抗,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林黛玉,蘩漪,鸣凤,刘兰芝。

若干年后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上没有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约束,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若干像“小团圆媳妇”一样的女性的悲惨命运上的。

请说说你心目中的新时期杰出女性。(学生自由交流)

杨丽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巫女”,用肢体说话的人。

王安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任长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刚正不阿、智勇双全,被誉为“警界女包公”)

董明珠——珠海格力总裁。铁凝——作家,深刻的人生观察,直探人性的力作。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作家。杨绵绵——山东海尔总裁。

资料(课件出示)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5岁时,邓亚萍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邓亚萍正式进入国家队。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2009年4月,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

她不仅在运动场上取得了诸多成就,而且,场外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她被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商界女性”之一。她曾获得“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特别成就奖”,等等。她也参加一些慈善公益活动。

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的风貌。也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士,我非常欣赏她的性格,在巴萨罗纳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我都有幸亲自为她颁奖。(萨马兰奇评)邓亚萍的人生之路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正是不认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腾讯评)

老干妈陶华碧老干妈牌油制辣椒是贵州的风味食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之良品。

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1996年批量生产后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都直接译成"Lao GanMa",也有译成"The godmother"。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人民币86.3元)。美国“老干妈”绝对算的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

五、作业布置——探讨人物的意义,以“她们”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

明确:“他们”指在有男有女时用。“她们”用在指全部是女性时。在性别不明或不必区分时,用“他”。

课前准备资料

1、作家作品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nǎi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鲁迅为其书作序,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生活阶段一(1911-1931):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与祖父之间的饿感情深厚。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生活阶段二(1932-1938):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两个人在旅馆开始为报刊写稿。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

生活阶段三(1938-1940):正当萧红、萧军在上海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进行文学创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二人在感情上却出现了裂痕。这给萧红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与烦恼,使她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了写作。1938年2月,在西安,萧红、萧军正式分手。此时萧红已经怀孕。同年4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汉。5月,他们在武汉结婚。1938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

生活阶段四(1940-1942):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因患有肺结核,又因为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最终在医院与世长辞。她死时,据说端木蕻良并不在身边。

评价:当她与王恩甲在一起时,她被爱情的蜜汤灌昏了心;后来萧军挽救了她,但他们一起外出的时候,总是一前一后走着,萧军在前大踏步走,萧红在后边跟着,很少见到他们并排走。这就是他们之间命定的姿态。他殴打她,也不是故意虐待,也是因为爱她,当她是自己人,才不见外地动了手。他是个粗疏的男人,拳脚伺候的时候,压根想不起来她并不是顾大嫂和扈三娘。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她与端木结合的时候,有人责备她,难道你不能一个人生活吗?不能,因为她是个孩子,一个人睡在黑屋子里,她害怕。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因为童年家庭的不幸,导致萧红极度缺乏安全感,她一直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直到她31岁去世时,还一直是。于是在她生命的末期,她用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写下了《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

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阅读课本的导读部分)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

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艺术特色:关注女性的空间,悲悯情怀与国民性批判、诗化小说、儿童视角,艺术反讽。

3、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本课节选自“小团圆媳妇”这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一章,大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吃得多”“走得快”,被认为“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她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她的行列中去,她常常遭受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

3、其他人物关系“我”——小女孩,祖父——乡绅(开明睿智)

老祖母(奶奶婆婆)大儿子(大儿媳)二孙子(小团圆媳妇)

二儿子(二儿媳)大孙子(大孙媳妇)团圆媳妇,也叫童养媳。旧时代,穷人家孩子多、养不起,于是将小女孩儿卖给或送给男孩儿家做童养媳。夫家把女孩儿养大,再办个省钱省事的婚礼。童养媳在夫家相当于可以任意驱使打骂的奴隶,命运相当悲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婚姻法》,正是废止了童养媳式婚姻。“小团圆媳妇就是“小童养媳”的意思。所以文中的女孩儿12岁就卖给夫家,养大后才能成为胡家的二孙媳妇。

跳大神,一种巫术活动,又称“跳家神”或“烧旗香”。一般由两三位巫师(大神、二神)合作完成。他们击鼓摇铃、边歌边舞“请”各路神灵。神灵“请来”后,大神模拟“神灵附体”,二神负责与神灵“沟通”,帮人占卜、祈福、驱邪、治病。“跳大神”流行于我国北方,现在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被保留下来。

婆婆的无奈

为给小团圆媳妇治病,婆婆虽然心疼,也不得已花了50吊钱。这五十吊钱,是她秋天出城去在豆田里拾黄豆粒,一共拾了二升豆子卖了几十吊钱。在田上拾黄豆粒也不容易,一片大田,经过主人家的收割,还能够剩下多少豆粒呢?而况穷人聚了那么大的一群,孩子、女人、老太太……你抢我夺的,你争我打的。为了二升豆子就得在田上爬了半月二十天的,爬得腰酸腿疼。

这肿一肿又算什么呢?又不是皇上娘娘,说起来可真娇气了,哪有一个人吃天靠天,而不生点天灾的?

唉,为着这点豆子,那团圆媳妇的婆婆还到“李永春”药铺,去买过二两红花的。那就是因为在土上爬豆子的时候,有一棵豆秧刺了她的手指甲一下。她也没有在乎,把刺拔出来也就去他的了。该拾豆子还是拾豆子。就因此那指甲可就不知怎么样,睡了一夜那指甲就肿起来了,肿得和茄子似的。

闹了好几天,夜里痛得火辣辣地不能睡觉了。这才去买了二两红花来。

说起买红花来,是早就该买的,奶奶婆婆劝她买,她不买。大孙子媳妇劝她买,她也不买。她的儿子想用孝顺来征服他的母亲,他强硬地要去给她买,因此还挨了他妈的一烟袋锅子,这一烟袋锅子就把儿子的脑袋给打了鸡蛋大的一个包。

若是那小团圆媳妇刚来的时候,那就非先抓过她来打一顿再说。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丢了一根针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跌了一个筋斗,把单裤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她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总之,她一不顺心,她就觉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她打谁呢?谁能够让她打呢?于是就轮到小团圆媳妇了。

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

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丢了,她又不会下蛋,反正也不是猪,打掉了一些斤两也不要紧,反正也不过秤。

可是这小团圆媳妇,一打也就吃不下饭去。吃不下饭去不要紧,多喝一点饭汤好啦,反正饭米汤剩下也是要喂猪的。

《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 一) 学生演讲,点评,情境导入 (二)结合课题,提出阅读问题 1、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2、她是怎样死的? 3、她为什么会死? 4、谁要为她的死负责? (三) 初读课文,走近团圆媳妇 过渡:作者塑造的众多的人物中,谁的遭遇让你的心里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呢? —童养媳—旧社会的产物,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悲伤的身份。 1.那么通过预习,请你说说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2.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的女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团圆媳妇的人生? 过渡:这个12岁女孩最终以悲剧收场,我不禁要追问这个12岁女孩的死因,她是怎么死的?(洗澡)难道她的死因仅仅是因为热水洗澡烫死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小团圆媳妇之死。( 四) 品读课文,探究团圆媳妇之死 1.呼兰河的人对小团圆媳妇的印象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认为小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 2.过了没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了,而且打得特别厉害,小团圆媳妇为什么被打呢? 3.小团圆媳妇还经历了哪些非人的折磨?乡亲们又给出了哪些偏方? 4.小团圆媳妇被开水洗澡的过程中,哪个细节最让你触目惊心? (五) 深入挖掘,理解小说主旨 1.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谁应该为小团圆媳妇之死负责呢?你觉得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2.作者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 此环节学生各抒己见,这可以是关于女性命运、国民劣根性、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等各个方面的小说) 结合鲁迅的作品《孔乙己》《藤野先生》谈国民劣根性问题,麻木,愚昧的生命与灵魂。 师小结: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2.这个“苦人儿”短暂而脆弱的生命正印证萧红所说的那句话: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过渡:我想,萧红的不幸更多的不是因为女性本身,而是因为她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给不了她们飞翔的天空,希望这样的社会永不再来。

小团圆媳妇

试析萧红《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形象内容摘要:小团圆媳妇是萧红《呼兰河传》中的最具代表性主要人物之一,小团圆媳妇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女,她长得高大壮实,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嫁给了一像样的“大户”人家。而她却没有其他女人那种低眉顺眼、委琐卑贱的奴相。然而就是这种与众不同,令她成了街坊邻居、婆婆大婶眼中的“异类”。 关键词:小团圆媳妇活泼悲剧 小团圆媳妇生活在呼兰河边这个封闭空间里的人群,他们不允许差别与个性,看不惯激情与生机,因此一致认定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而且“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的风快,”“一点也不像团圆媳妇”。 一、小团圆媳妇的形象分析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直率的姑娘,当被迫当众脱光身子洗澡时,“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狂喊” [1],刻画出她在危难时刻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最后的注解:健康的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力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就被婆婆打,被众人一起“善意”地折磨,直至死去。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只要不顺心,就爱打人。媳妇挨了打,就会害怕、躲避、尖叫,但这些在呼兰河人的眼里却是不能被理解的。相反,因为媳妇的病重,婆婆强忍了自己打人的念头,这却是令人同情的。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一切发生的如此自然,如此顺利成章,如此符合常理:婆婆调教媳妇天经地义,这是传统,这是常礼;被婆婆他们打了,打疼了,打伤了,打怕了就哭,就叫,就躲避,甚至叫着“我要回家”,这是不懂礼数,是中了邪;为“生病”的媳妇请仙人诊治,跳大神这是习俗,更是亲情;一家有难,众乡邻岂能袖手旁观。可是没人理会。 二、形成小团圆媳妇悲剧的根本原因 呼兰河畔的这个群落真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波澜,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延续千年的封建传统、民风、习俗,这传统如枷锁一样束缚着人们的梦想和情感,毒害并异化着女性的精神。她们丧失着母性甚至人性,一方面安于男性的压制与摧残,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男权社会的卫道奴仆,对一切“异端”采取本能地排斥,蒙昧地扑灭所有差别与不驯。因此,当小团圆媳妇健康、活泼的人性展露出些微张扬时,她们便不惜一切地对其压制直至窒息,直至一个鲜活的生命憔悴地凋逝。 萧红以一个女作家的细腻和敏锐清醒地书写着底层女性病态的精神状况,目的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在小团圆媳妇“我要回家”[2]的呼救声中为女性民主意识的复苏与觉醒作一声响彻天地的呐喊。自有文明以来,男性优势一直在左右历史的发展。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形象是空洞的,她

《小团圆媳妇之死》课堂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课堂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下面整理的《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法导航】 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学习过程】 一、作品及作者 1.介绍作者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代表作:《生死场》(1935年,以萧红为笔名,其成名作,鲁迅为书作序)《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茅盾为书作序)《小城三月》。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新人教版选修《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学习任务: ?1、立足语言,通过讨论“小团圆媳妇之死”的问题,看萧红所展示的那个世界,并体会作者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情怀。?2、扩展阅读《呼兰河传》全文,分组讨论“寒冷”的问题,走进作者的悲怆而寂寞的心理世界,并体味作品寒冷下的美和感动。 3、分别进行有选择的探究:一是对萧红笔下的故乡与童年的理解;二是萧红为什么会在满目荒寒中去叙写那些温暖;三是同样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四是《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 教学设想: ?从最近几年流行的张爱玲切入,谈女性的声音在世界上的回响,然后进入萧红介绍,从作品的语言品味开始,进而走进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方鲜活的人和物,并且感受他们、把握他们、理解他们。课堂以讨论和探究为主,一切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出发,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慢慢靠近那个时代,靠近作者,倾听并揣摩那些远离我们又撞击我们的声音。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背景资料,并通过板报或专栏的形式张贴于班内。?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关于评述:“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文学评论家们在时空上距战时中国越远就越认为该书是写作技巧上最成功之作”。——美国学者葛浩文“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西天一缕霞" ——聂绀弩 ?2、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学步骤: 环节一简单议议由张爱玲到萧红。? 问题一:看下面两段话,说说你在这文字里读到了什么?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借同学都熟悉的张爱玲的文字来导入,引发兴趣,渲染气氛。张爱玲长于把握世情、男女,描摹世态、人情,却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一种潇洒姿态。她似乎洞察世事,阅历人生,

《小团圆媳妇之死》读后感【高一作文】

《小团圆媳妇之死》读后感【高一作文】 读萧红的《呼兰河转》,寒冷,悲怆,寂寞,苍凉,还有那里面些透出来的善良温暖扑面而来,这些里面的人物似乎都在经受着那个愚钝的世间折磨着的,可是当他们也正处在其中的时候,就是冷漠着了,就是残酷着了,还哪里能有那一点点的怜悯,也不至叫这个世间将人的性命吞噬而去的。 《呼兰河转》里的小团圆媳妇,刚刚被接到胡家的时候,脸庞是黑黑的,眼睛是笑笑的,可是不久,这么鲜亮的12岁的小人就死去了。她是被婆婆毒打而死的,她是被这个社会折磨而死的。 “那小团圆媳妇刚来的时候,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丢了一根针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跌了一个筋斗,把单裤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她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总之,她一不顺心,她就觉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她打谁呢?谁能够让她打呢?于是就轮到小团圆媳妇了。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跑不掉,她又不能丢了......” 终于打得小团圆媳妇病了。她做梦梦见婆婆又在打她了,或者用梢子绳把她吊在房梁上了,或是梦见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或是梦见婆婆用针刺她的手指尖。一梦到这里,她就大哭大叫,而且嚷着她

要“回家”。 人们于是传着说这孩子身上一定有鬼呢。 于是人们想着各式的办法驱逐这鬼。 求偏方,跳大神,洗澡澡...... 似乎一切能救那小小可怜性命的招法都使用尽了的了。 人们把大缸里的开水烧滚了,要给小团圆媳妇当众脱光了衣服洗澡。小团圆媳妇被烫得昏死过去,活过来又被按到开水里,昏死过去就又想办法救活她。连续这样洗了三次。 人们以为着自己是善心的,在这个孩子昏死的时候想着各种的方法去救她活过来,活过来就又想着看她再一次被按进开水里的挣扎和昏死。人们原是怕她死了的。可是又在催促着她的死呢。 小团圆媳妇最终还是死了。黑忽忽笑呵呵的样子终于消失了,人们似乎都在遗憾的失望着什么。 是什么呢?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田承炜 【设计意图】 课堂的魅力,有时候就直接源自于它的新鲜陌生,由于新鲜而产生期待,由于陌生而激发探索。所以,我是不主张篇篇课文进行预习的。当预习已将急切的期待尽去,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将陷入单调与枯燥。 《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神秘的面纱揭过,已觉得兴味索然,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打破常规,力求新颖,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萧红的文章,了解萧红的生平和创作,做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2、组成“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专案调查组。分组调查讨论并填写调查表。 3、课堂交流调查结果,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组调查,共享阅读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阅读的难点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日益文明的社会里,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于人,学会尊重生命;于己,学会担当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讨论小团圆媳妇死亡的原因,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看萧红所展示的那个世界,深入体会作者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情怀。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课前大屏幕投放课题《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外在氛围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匹配的情感意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归依、沉思。)

《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实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片风华绝代的落叶,她认真地活过,用心地爱过,精彩地写过,却一生漂泊寂寞,遭尽白眼,埋骨异乡,她就是—萧红。故乡是萧红心中永远的痛,那里是她叛逆的开始,也是她永不枯萎的记忆。所以在她人生接近终点的时候,她用尽一生气力写下了《呼兰河传》这部巅峰之作,把她的爱,她的恨都融入家乡那条长流不息的河流中,融入呼兰城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 (二)重温经典,了解小说内容

1.用简洁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梗概。(插入茅盾的评价) 2.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三)初读课文,走近团圆媳妇 过渡:作者塑造的众多的人物中,谁的遭遇让你的心里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呢?—童养媳—旧社会的产物,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悲伤的身份。 1.那么通过预习,请你说说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2.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的女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团圆媳妇的人生?(老师板书)(多媒体展示问题)挨打生病洗澡死亡 过渡:这个12岁女孩最终以悲剧收场,我不禁要追问这个12岁女孩的死因,她是怎么死的?(洗澡)难道她的死因仅仅是因为热水洗澡烫死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小团圆媳妇之死。 课件出示: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四)品读课文,探究团圆媳妇之死 1.呼兰河的人对小团圆媳妇的印象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认为小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课件出示对话P90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可不是吗! 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哟哟! 那么大的姑娘。她今年十几岁啦?” “听说十四岁啦!”

小团圆媳妇之死 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四、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不甘! ——萧红 课前板书(右): 她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个人就是《呼兰河传》的萧红。 二、关于及其作品 1、萧红 板书设计: 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全面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深圳市南头中学刘耀娟 学习任务: 1、立足语言,通过讨论“小团圆媳妇之死”的问题,看萧红所展示的那个世界,并体会作者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情怀。 2、扩展阅读《呼兰河传》全文,分组讨论“寒冷”的问题,走进作者的悲怆而寂寞的心理世界,并体味作品寒冷下的美和感动。 3、分别进行有选择的探究:一是对萧红笔下的故乡与童年的理解;二是萧红为什么会在满目荒寒中去叙写那些温暖;三是同样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四是《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 教学设想: 从最近几年流行的张爱玲切入,谈女性的声音在世界上的回响,然后进入萧红介绍,从作品的语言品味开始,进而走进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方鲜活的人和物,并且感受他们、把握他们、理解他们。课堂以讨论和探究为主,一切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出发,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慢慢靠近那个时代,靠近作者,倾听并揣摩那些远离我们又撞击我们的声音。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背景资料,并通过板报或专栏的形式张贴于班内。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关于评述: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文学评论家们在时空上距战时中国越远就越认为该书是写作技巧上最成功之作”。 ——美国学者葛浩文 “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西天一缕霞”——聂绀弩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2、《呼兰河传》内容简介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传性的小说。全文共七章: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重点]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 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三、[教学难点]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四、教学过程: (三)解读文本——主题探究,深刻的国民劣根性 (一)导入新课 1、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这她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2、小团圆媳妇因为什么而死, 负担是重的 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病了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5、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是做怎样的反应,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6、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 ------ 是谁害死了她,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7、主题概括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 身先死缚与戕害 不甘 !不甘! (四)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国民性批判上 ——萧红有哪些相似性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五)探究交流 1、作者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这篇课文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读过之后,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思考,请谈谈你读后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玲玲。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的感受感想,最触动你灵魂的地方 这四个才女中,她是最悲苦的,主要体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 1你对“小团圆媳妇”说几句真心话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2谈谈你对“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及帮众们的看法或者简单跟她们聊几句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3谈谈你对呼兰河及萧红的印象,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讲学稿 课题:小团圆媳妇之死课型: 讲授课 主备:张艳红审核:齐永红 班级: 姓名: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四、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不甘! ——萧红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个人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预习感知: 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板书设计): 1、作者萧红 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生活阶段一: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同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北定州中学王丽英 [教材解说] 本课是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女性的声音”的第一篇,选自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文本充分展示了女性视角探究女性命运的深入和女性文笔的细腻。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文本的主体内容,文本的基本情感基调都比较容易理解。本课可以让学生品味女性作家的独特写作角度:以女性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学情分析] 通过自学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学案了解了作家作品,完成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根据导学案要求梳理了基本情节,自行建立了文中人物信息档案,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生比较共性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非说她有病?为什么没有人救?什么样的社会造就这样的人?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能认知到小团圆媳妇没有病。能看出来文中的旁观者的冷漠。甚至能够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背景的探讨。但又缺乏对文本细节深入研究解读的能力,所以对很多深层次问题存在隔膜感。 [设计思想] 本节课根据具体学情和《新课程标准》相关规定设计。 《新课标》规定,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学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通过引导设疑逐层深入,用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在解疑释难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深刻主题。同时对人物的典型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增强细致研读文本的意识。 2.提升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理解有一种真诚叫愚昧的真诚,有一 种善良叫残忍的善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几千年封建性的深刻认识。能透过对文本中社会的认识思考当世,生发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小团圆媳妇的病因和死因,体会封建礼教对无辜生命的戕害。 探究婆婆虐待小团圆媳妇的心理,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 课前准备资料(另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哪些女性作家?(课件出示资料)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琼瑶剧的经典台词 1.“我知道他爱你爱的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爱他爱的好痛苦好痛苦。” 2、“我好想你”“我真的真的好想你” 3、马景涛大吼: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 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 4、尔康:“紫薇,我爱你爱得好心痛!”紫薇:“你痛,我也痛!你痛,我更痛!” 5、尔康作深情状:“想我吗?”紫薇娇羞道:“不想。” ……5秒钟后……紫薇:“那个……不想……是假的!” 6、五阿哥:小燕子,我真的好喜欢你,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活泼可爱的你,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我都好喜欢好喜欢! 7、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和男性作家相比,女性写作有何特点?(文笔细腻温婉,故事安静小巧。)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1、作者萧红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

中国小说欣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中国小说欣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测试题 2019.9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译文: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 2,阅读下文,完成: 触摸阳光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

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等待那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语文组.陈静 二零一七年五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人教版 永宁二中陈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2、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我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现代女作家萧红曾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说过这样的话。她女性在为谁所迫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女性的天空为什么如此压抑女性又为何受尽白眼冷遇不甘又能如何今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通过《小团圆媳妇之死》来解读女性的悲情。 认识作者 用多媒体课件提问,展示。 强调:《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的生活为原型,是萧红在生命的尽头,对故乡与童年所做的奇异而深情的眷顾。回忆、自传式小说 (二)解读文本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团圆媳妇死了 问:是小团圆媳妇自己选择结束了她的生命还是由于其他原因结束了她悲苦的一生明确:外部原因。 其他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先来阅读文本,看与小团圆媳妇死亡的有关人物有谁 明确:婆婆、周围人、“庸医”、我 我们通过调查这些与小团圆媳妇死亡的有关人物,找寻小团圆媳妇死亡的真正原因。 2、小组探究 以8人为一个调查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一名发言员来展示调查结果。要求语

小团圆媳妇之死 精品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萧红生平和创作。 2、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阅读节选部分《小团圆媳妇之死》,并赏析其场景描写、叙事风格、表现主题及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温暖和悲凉两极叙述中所体现的悲悯情怀与国民批判。 一、导入新课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 二、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是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萧红 三、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法导航】 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学习过程】 一、作品及作者

1.介绍作者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代表作:《生死场》(1935年,以萧红为笔名,其成名作,鲁迅为书作序)《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茅盾为书作序)《小城三月》。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2.了解《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儿童视角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

《小团圆媳妇之死》导学案(含答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学习时间】1课时【学法导航】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学习过程】一、作品及作者1.介绍作者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代表作:《生死场》(1935年,以萧红为笔名,其成名作,鲁迅为书作序)《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茅盾为书作序)《小城三月》。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2.了解《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儿童视角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3、节选部分有关内容介绍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的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受其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二、解读文本1、注音:络绎()虔()诚渲()染疙瘩()()涟漪()窗棂()荒谬()战战兢兢()拯()救救赎()付之阙()如愧疚()2、梳理情节(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3)在小团圆媳妇的三次洗澡中,人们有着怎样惊人的一致的表现?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什么?(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5)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是怎样的反应?(6)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是谁害死了她?(7)请同学们概括出小说的主题。三、延伸探究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思考问题:与鲁迅相比,萧红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