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公权力的机器。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5、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政权由掌管内阁的任命控制国家行政权的君主和掌握立法的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中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6、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世界自16世纪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工来化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折过程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有强烈的政治认识和较高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民主政治制度相一致。

9、寡头政治铁律:指由少数人充当领导所有社会以实施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

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

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

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

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

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

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

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

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

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

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

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

要件。

14、全球化: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

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出现的物质

和精神产品的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

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的

现象。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

包含各国务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

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

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

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

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

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

面的全球化。

15、阶级: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

治共同体。

16、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先进阶

级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主体,以夺取政

权为首要标志,以变动政治体系为主

要内容,以暴力革命为基本方式的激

烈的政治大变革。

17、代议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

关行使国家权力的间接民主制度。

18、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认为在

国家和法律(人制定的法)以前,人

们生活在自然状态可,受自然法支配。

为了安全和发展的需要,人们根据理

性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并在订

立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政

府),国家(政府)拥有某些权力,是

人们与国家统治者订立契约的结果。

契约论把统治者的统治行为看成人民

授权的行为,一旦统治者越权统治,

人民可以将其推翻。

19、福利国家:指通过创办并资助社

会公共事业,实利和完善一套社会福

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

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

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

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国家。

20、第三部门:指介于国家和市场之

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机构。

21、文明冲突论:指亨廷顿提出的未

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

化的百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

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全球政治格局下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

限重新形成,西方文化是独特而非普

遍适用的。

22、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

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

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

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

模式。

23、多元主义: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不

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

立。

24、政治制度:广义的“政治制度”,

是指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

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

总和,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

结构形式,以及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

地位。狭义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政

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25、意识形态: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

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具有普遍性

的共识集合在一起的一组观念。

26、威权主义:指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段取得的政权治理国家一种形式。

27、政治社会化:指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简答题

1、大众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答: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工具。它一般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以及电脑互联网络等信息手段。他们具有时空性、迅速性以及大众性等特点。

首先,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价值的判断标准将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外,大众传媒作为政治文化的传播工具可以通过传播来诱发和提高人们的兴趣。

同时,大人传媒的传播政治信息功能也为社会成员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场地和手段。

2、怎么理解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

答: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一般而言,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制度在经过复杂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得以确立之后,便会进入一个相对较为持久的高度期。

政治改革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方式,是以和平方式展开的一个相对缓慢和较为持久的过程。渐进式改革作为政治改革的一种,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和局部的平衡。而激进式改革却会极大的增加社会的阵痛强度,因此,只有在社会格局和政治格局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改革才可行有效,否则会招致失败。因此,在现代化进

程中维持政治的稳定是政治发展自身

的特征和需要。

3、德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要素与特

点?

答:德国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基本特

征是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

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

步使飞溅专制国家变为资产阶级国

家。

要素:到时19世纪初,德国政治

上的分裂割据、经济上农奴制统治使

德国社会面临内外困境,激化的资产

阶级和人民与封建统治的矛盾,迫使

德国统治者采取资产阶级的改良措

施。

1807年普鲁士首相颁布了关于

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停止徭役的

“十月赦令”,德国开始走向资本主义

现代化。

1871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资产

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德国演变为资产

阶级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

4、简述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答:国体即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这

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

式,是组织、控制、管理国家机器的

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

要设计中央政权机关的设臵、权力配

臵和相互着么等,决定了国爱机关设

臵和权力配臵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

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

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一方面,政体必须服从国体的需要,

即服务于统治阶级组织、完善和巩固

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定的国

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表现出来。

(2)政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

点,相对于国体灵活性和变异性,国

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但

不是唯一的。政体可在一个国体的大

前提下自主选择。

5、简述政党的基本功能。

答: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群众是正

常生存的基础,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

是政治的首要任务。

集中阶级意志。政治统治是按照

统治阶级意志进行的统治。正常是实

现政治统治的工具,他的重要作用之

一就是在集中阶级意志的过程中发挥

重大作用。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

策的过程就是集中人民意志的过程。

行使国家权力。政党的目的就是

要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政党在

组织政府、制定法律和政策、施政等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6、试评估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答:由华生所开创,后为斯金纳所发

展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基本上完全

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

观察到时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

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

准和原则。它忽略了人的天性,将学

习仅归因于发展,而不可避免地带有

偏差。也忽略了学习过程重要的心理

过程。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

论思想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心

理活动内部过程的研究,从而最终把

自己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去,由于

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

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

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

人的内部过程作出完整的、客观的和

全面的解释。但是,它所发展起来的

一整套能精确控制、测定行为的研究

技术和方法,不宜它对环境、刺激条

件以及行为反应变化的关系所作的客

观描述与精确的测量,使心理学彻底

脱离了仅仅只能依靠被试的自我报

告这一缺乏客观依据的非科学状态,

成为一门能为人类各个领域。能对人

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进行测量、

预测、控制的实用性科学。它为现代

认知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反对机械决定论的心理学,如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7、试解释违宪审查。

答: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理、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体制通常分为四类:

第一,最高代表机关审查体制,代表国家有英国、前苏联。

第二,司法审查制,是指由普通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附带的对适用该案件的法律合宪性进行审查。代表国家有美国、日本。

第三,宪法法院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世界第一个宪法法院是1920年的奥地利宪法法院。代表国家有德国、俄罗斯。

第四,宪法委员会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代表国家有法国。

8、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各国宪法中的通常的制度设计有哪些?

答:(1)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每一个机关在行使职权进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通过这些设计,西方各国实现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但根据各国国情,形成了不同的体制。美国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英国形成混合体制,立法和行政混合;法国是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

9、简述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答: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

上。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和国会在

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总统选举和参

众两院是各自独立的选举过程,美国

两党制以总统竞选论胜败。总统竞选

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而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

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2)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美国的两党虽

然是从地方到中央的组织机构,但结

构松散,党的全国机构对州和地方机

构的权力有限,权力通常是自上而下

的是自上而下的。

10、简述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

方法。

答:政治社会化的社会成员认识政治

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和

政治技能的过程。实现政治社会化的

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家庭,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

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

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与其他媒

介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

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常识的启

蒙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校,一般而言,学校是任意脱

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

机构。有资料显示,在目前世界上的

大多数国家,大部分儿童都有接受义

务教育的机会,这表明学校教育的影

响是十分强大的。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具有大体

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

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自

愿组织。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

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特别

是对青少年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

重大。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

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

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例如,个

人要想获得某种职业或较高的社会地

位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纳与这个职位

和地位相关的价值和行为。而工作场

所一般都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明确规定

和规范。在工作场所中,个人对自己

的地位、权利、利益均有明确的认识。

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也

趋于明确化。

大众传媒,即一些专业化机构通

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

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媒

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

电影、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

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

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

合体。谁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

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能及

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

识挺喜欢有,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

文化。

11、试述现代保守主义

答:现代保守主义主张自由市场是最

好的路径,政府的干预无论在哪里都

会把事情弄糟,它继承了古典保守主

义对传统的关注,特别是宗教信仰。

所以,现代保守主义者是斯密经济学

思想和伯克传统观念的混合体。现代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

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答: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含义作了界

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

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

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

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个定

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

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它有三层含义: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

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

物,他随着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而产生,也必然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消灭而自行灭亡。

(2)国家是阶级统治。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就是阶级专政,认为国爱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意志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和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3)国家是个机器,马克主义认为国家是个具有众多机构的具有公共权力的特殊机器。

1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答: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与其通力合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

第二,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具体体现这种合作关系的是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尊重宪法的权威。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宪法所保障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并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独立地开展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领导与合作的统一。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反映和代表各族各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

14、简述精英统治论。

答:精英主义者认为,无论政治统治的形式如何(民主或专制),社会不可

避免地要形成精英统治,即统治者是

由少数权力精英(杰出人物)所构成

的,尽管精英集团的组成会发生变化,

但精英人物的与众不同的品质所形成

的,高度组织性使得精英集团比人数

占优势的劳苦大众更加具有统治力。

大众是一盘散沙,而精英则是一个高

度组织化的集团。

15、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及合法性

基础。

答: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政治权力

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

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

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

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

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

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

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

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具有不平等性、功利性、限

制性和强制性等消极特征。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

础,即人们的认知、价值观、信仰等

理念方面获得对于政治权力的认可。

如马克斯〃韦伯诊认为人们对权威的

服从更重要是基于人们对合法性的信

仰。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规则基础,即

政治权力的获得和动作必须遵循已有

的规则。如韦伯所关注的法理基础,

阿尔蒙德所关注的人们对于宪法和选

举制度的认可主等,都表现出对于规

则的极大关注。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有效性基础,

主要是指一个政治权力主体的取得的

实际成就,包括战争的胜利、社会的

的秩序、繁荣、国际认可等。

16、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和联

系?

答:联系:它们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

众性,直接代表着一方面群众的利益,

具有群众基础,利益集团对政党公共

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区别:

第一,利益集团没有独立的政治

纲领,而正常有独立的政治纲领。

第二,目的不同,政党是以夺取

和执掌政权为目的的,而利益集团的

目的是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

实现和维护利益。

第三,性质不同,政党是政治性

的,而利益集团不局限于特殊利益。

第四,服从利益不同,利益集团

服从于局部利益,政党服从于特殊利

益。

第五,组织严密程度不同,政党

是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是自发的相

对松散的组织。

17、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有哪些?

答:大众传媒,即一些专业化机构通

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

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媒

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

电影、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

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18、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

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

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

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

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

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

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

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

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

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

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

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

决策活动.

1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

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

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答:1.游说 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

21、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

(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2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23.政府具有的特性:

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

貌出现,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

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3权威性;

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组织性;各

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

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

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

完整统一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

规定性;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

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

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

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

职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

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24.政府组织机构设臵的原则:

答:1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

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臵的通常原

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代国

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臵原则。3议行

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

设臵的基本原则

2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

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6.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

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

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

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

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7.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政治社会是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

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

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传

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

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

领袖人物的肖像等)

28.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

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

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

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

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

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

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

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

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

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

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

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

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

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

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

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29.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

答: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

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2身

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

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论

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

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

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

30.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

答: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

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

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形成的物

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

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

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

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

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

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

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

理等等。

31.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

答: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

(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

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

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32.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

答:1阶级分权。2政党分权。3政府

横向分权。4政府纵向分权。

3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34.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35.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6.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从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37.政治参与的作用是:

答:1政治参与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

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3

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38.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

要意义?

答:(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

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

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

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

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2)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

前提。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

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

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

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

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39.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答:(1)政府职能结构的合理化;(2)

行政执行的程序化;(3)反馈监督机

制的制度化

40.政治革命的特征:

答: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

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

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

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政治革命的首先要任务是夺取政权,

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

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

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

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

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

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

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

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

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41.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

式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

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

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

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

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4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

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

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

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

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

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43.政党具有的基本功能:

答: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2

形成和培训政治精英的渠道。3实现

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4组织政

府的手段。

44.政党具有哪些特性?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

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

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

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

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

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45.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

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

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

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

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

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

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

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

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46.选举的基本原则:

答: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

投票原则.

47.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

力这一概念?

答: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

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

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

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

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4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答:(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4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答: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①人身自由②言论自由;③通信自由;④集会自由;

⑤结社自由)。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50.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51.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答: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

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

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

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

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

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2.什么是宪政,如何理解宪政的含

义(要素):

答: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

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其

要素是: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

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并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法治的

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2宪政

的核心是民主政治。3宪政以限制政

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的。

5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

义?

答: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

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

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

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

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

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

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

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

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

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

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

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3)

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

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

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

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54.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

什么?

答:(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

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

结合;(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

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3)在经济和

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

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4)在思想上,

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

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55.如何理解政治秩序的含义(关键

要素):

答: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

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

践的一种状态。1政治秩序是一种政

治生活状态。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

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作

为一个状态描述的概念,它的描述的

可能性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其中一个

极端是无政府状态,另一个极端则是

良好社会。而在无政府状态与良好社

会中间则存在多种可能过渡的形式。2

政治秩序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政治

共识的存在,任何一种制度,它的存

在与运行都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

就是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共识消失,

意味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发生冲突,政

治秩序陷于混乱。3政治秩序意味着

有效的政治治理。

56.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

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

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

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

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

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

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

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

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

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

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

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

务于人民。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

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

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57.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第五,司法独立,

58.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5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核心。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这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60.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制度。

6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

良好的社会:

答:1具有普遍的宽容与理性妥协的

精神;2实现高度的政治制度化;3

存在有效的协商机制, 4具有一个高

效、廉洁的政府

62.“治理”的含义:

答: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

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

动。其要素是(1)治理的目的是维护

政治秩序;(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

象是公共事务;3治理是一种综合性

的政治行动。

63.实现政治合法性有哪几种途径?

答:(1)建立政治共识。政治共识的

统一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所在,它是

人们在政治合作中对于合作方式以及

合作剩余分割的基本观念,也是人们

对于政治正义的认识。(2)宪政建设。

宪政建设是实现政治合法性中非常重

要的一环,它是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实

现方式。(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政治体系的效率对于政治合法性也有

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如果某

种政治制度在政治正义观取得优势,

在绩效方面却落后于别的备选制度,

这也可能会削弱这一政治体系的合法

性。

64.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答:(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

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

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

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

回应性。

65.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

内涵?

答:(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

与效果的比较。善治程度越高,管理

的有效性也就越高。(2)制度效率,

制度效率将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比

较,分析这两种制度对于经济、社会

的影响。善治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某

一特定治理行为本身的效率,更关注

某种制度的影响。(3)回应性,回应

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66.善治模式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

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

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并

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

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

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67.契约观念包含的原则:

答: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

中不是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

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

参与协商合作,共同治理。1自愿原

则;2一致同意原则;3责任性原则;

4公开性(透明性)原则;

68.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答:(1)自愿;(2)一致同意;(3)

责任性;(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6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答: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

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

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

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1)普

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

投票原则。

70.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

几个环节?

答: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

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

个环节:

(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

提出候选;(4)竞选;(5)投票;(6)

计算选票

71.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答:1秩序原则(意味着人类合作的

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

秩序);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1个人的自由权2有限政府);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4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包含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财富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72.社会监督具有的功能:

答:社会监督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贪污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临近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1预防功能。2矫正功能。3惩戒功能。4保健功能。5教育功能。7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公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74.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答:1公民监督。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2社会团体监督。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

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3

舆论监督。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和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表达和传导有

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

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编差行为的矫正

和制约。

75.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

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

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

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

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

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

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

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7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

答: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

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

是“保持”和“维护”。2实用主义。

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

传统。3人性论。对人性持一种悲观

主义态度。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

创造世界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

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5等

级观念。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

和不可避免的。6权威观念。权威总

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7财产观念。

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

任意识。

7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

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和趋势;(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

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

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

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7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

刻的影响?

答:全球化,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

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

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

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1、全球化使

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

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

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

了双重影响。

79.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

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

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的特性:(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

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

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

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8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

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

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

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

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

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赞成的政治不

稳定.

81.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

派?

答: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

们:(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

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

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

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82.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包含哪

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

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尊重

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

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83.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答:(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

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

精英民主理论;(4)多元民主理论。

84.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

是:

答:1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实质就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即“自治”。理想的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2民主的第二价值在于“平等”。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平等也是人类生活的价值目标,而民主正是平等信念和精神的最好体现。3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85.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86.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答:1心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的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87.民主的缺陷是:

答: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多数对于政府的绝对统治,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88.民主化及民主和平转变的一般条件

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

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

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

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

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

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

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

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

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

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

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

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

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

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89.民主和平转变的条件是:

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

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

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

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

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

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

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

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

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

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

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

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

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

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

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

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

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民主的和平

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90.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

由主义的核心原则。2自由原则。个

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

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

优越性。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

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

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提示

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

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

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

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

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

段。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

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

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

同意的基础上。7宪政主义原则。尽

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

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

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个自由、实施

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

有限政府。

91.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

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

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

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

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

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

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

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

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

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

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

主政治的成长。

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

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

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

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

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

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

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9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是什

么?

答:A联系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

权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2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B区别: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2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不等于国家主权;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4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9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答:(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论述题

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答: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协调人民利益的法律。民主意识的确立巩固发展是法治的根基。

民主是法治的目的,法治的建设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民主确保法治的运行,人民有了民主意识才不是法律的一纸空文,使得各项法律制度得以落实,法治才能存在和有效运行。

法治是民主的体现,法治是人民整体意志的体现,不是某个人意志体现,也不是每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法治是民主的有力保障,确保了民主的有序化,机制化,合理化。

法治促进民主良性发展,由于法治的规范使民主有目的有选择的和谐民展

民主与法治是不可分的,只有法治没有民主,法治将走向独裁人治,

或空洞化,空臵化。没有法治的民主

将纷乱而无组织。总之,民主与法治

相协调相促进相制约,对立统一。

2、论民主集中制。

答: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

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

度。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

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

制的重点在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

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

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

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

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

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

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

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

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

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

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

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

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

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

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

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

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

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

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

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

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

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

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

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

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

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

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

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

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

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

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

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

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

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3、什么是国家职能?国家具有哪些

基本职能?进入20世纪后,国家职

能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答:概念: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

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

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

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种类: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

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

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

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

略,保卫国家安全。内部职能可以相

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政治

职能是国爱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

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

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

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

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

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

社会管理职能。

变化:总体而言,政治职能逐渐

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日

益扩展、深化。

4、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在政治社会

化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其实现

途径是什么?

答:含义: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

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

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

践,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

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

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

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政治社会化的意义:

对个体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使一个人形成了特有的政治观念,而且对一个人参与政治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使一个人学习和掌握在一定政治系统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同时是一个人政治入伍的过程。就政治文化的形成而言,政治社会化在个体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一个人政治文化中情感性的成分多在早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而认知的成分则多在青年及成年期形成。

对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它决定了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如西方学者认为,参与型的社会化过程导致民主的政治文化,被动型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专制的政治文化。同一社会中也存在着不同方式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它使一个社会产生了各种亚政治文化,如一般公民的亚政治文化和行政官员的亚政治文化。因此政治社会化影响一个社会的分化或聚合,造成区域、团体、阶层性的政治歧异,决定一个社会的多元性或终极性。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体系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向社会成员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其在社会成员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社会成员经过社会的政治教育和训练,接受社会的政治意识,并为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

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认识政治

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

和政治技能的过程。对这一过程并不

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

的,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

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的指在传

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

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

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其政

治社会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灌输政治知识,政治知识

是社会政治生活的经验总结,对于个

体而言,必要的政治知识是他们参与

社会政治生活、发展政治人格的基本

前提和重要条件;对于社会而言,传

播和灌输政治知识是实施政治运作、

实现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社

会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政治信息、

了解政府活动和政策的重要途径。大

众媒介通过对现实的描述,说明、解

释,对大众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们可以从所讲到、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发展出对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观

及共认的意义构想”,并使得人们据此

来决策自己的种种行为。

第二,引导政治舆论。大众传媒

将各种事件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大众面

前,同时通过带有倾向性的报导和分

析、解释,影响人们对这些社会事件

的看法,引导和控制政治舆论的焦点

和走向。马克思曾经说过,“报刊最适

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

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

形成舆论、给共同意志指出一个正确

的方向。”个体在政治文化信息的反复

刺激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和

政治态度。

第三,树立政治典型。大众传媒

几乎描绘各种可以想象的政治行为形

式,从而为个人提供模仿和学习的模

式。当人们对于大众传媒描述的人物

模式产生认同时,这种认同感就会促

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模仿其行为。如

果模仿来的行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或者受到社会的鼓励、支持,那么就

会成为个人稳定的行为方式。尤其随

着“电视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制

造政治人物,树立正面典型的作用日

益显现。

第四,激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

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

的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国家

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

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众

传媒不断向公众灌输政治知识,传递

政治信息,以及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报

导,逐渐增加人们对政治问题的关心,

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政治问题

的讨论,从而提高公众对政治的事务

的兴趣以及对政治期望的追求,激发

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

实现途径主要有:

家庭,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

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

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与其他媒

介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

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常识的启

蒙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校,一般而言,学校是任意脱

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

机构。有资料显示,在目前世界上的

大多数国家,大部分儿童都有接受义

务教育的机会,这表明学校教育的影

响是十分强大的。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具有大体

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

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自

愿组织。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

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特别

是对青少年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

重大。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

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

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例如,个人要想获得某种职业或较高的社会地位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纳与这个职位和地位相关的价值和行为。而工作场所一般都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明确规定和规范。在工作场所中,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利益均有明确的认识。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也趋于明确化。

大众传媒,即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谁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能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挺喜欢有,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文化。

5、什么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意义是什么?国家政权获得合法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哪些因素会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统治合法性造成危机?

答:(1)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同意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者正当性。简单地说,也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在当代的背景下,一个长久的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应具备三个条件,即政治体系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动作规则;统治者与民众拥有一套广泛的价值共识;民众深信既定的运作程序,以完成共同的价值共识。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则把永恒的美德、正义作为合法性的基础。一种统治是否合法,不依赖于大众对它的相信、赞同或忠诚,只要它是符合永恒

产美德、正义的,即使它得不到大众

的赞同和支持,也是合法的。

(2)意义:政治统治对于现代政

治生活有重要意义,体现为以下两个

方面:一是它与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

的持久性问题有关,政治统治的合法

性是政府实施有效统治的基础,如果

更新换代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那么

政治秩序便会一片混乱,政治统治就

不可能持久。二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意味着政权或者制度的合理性,从积

极的意义上讲,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基

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政权一

定程度的稳定和构建政权制度的权

威。

(3)途径:确立社会和政府之间的

对立统一的理念发展民主政治鼓励

政治参与建立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社

会化;政府要努力做到信息公开,新

闻舆论自由;社会民众应该以积极的

姿态在政府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上

占有绝对的主动,民众应提起对政治

的兴趣,参与政治,提出自己的建设

性意见,从而增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基础;作为合法性的基础,一种统治

是否合法,不依赖于大众对它的相信,

赞同或忠诚,只要它是符合永恒的美

德、正义的,即使它得不到大众的赞

同和支持,也是合法的。

总之,合法性意味着民众对政治

系统统治的支持与认同,合法性对于

一个政府进行有效的统治至关重要,

当一个政治系统丧失了其纺纱的合法

性,即丧失了民众对它的信任与支持,

就会出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4)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外资

的进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国际组织、

国际公约的约束(比如世贸组织的组

织约束)

6、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利益分

析方法,分析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

中利益集团的生长机制及其对推动

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意义。

答: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

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

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

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

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

严密的组织。

利益集团的意义多体现于两个方

面,其一在于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

影响,通过这种影响途径来理解现实;

其二在于利益集团对政治民主化的影

响,以及它对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意

义。第二种意义上,对利益集团给予

了正面评价,它甚至进入政治变革的

路径认识中:这个社会产生越来越多

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围绕公共政策

博弈,并形成博弈规则,宪政民主也

就产生了。

补充:在西方,利益集团又称利

益团体、压力团体、院外活动集团等。

关于利益集团的研究渗透于西方政治

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是

一个综合性的范畴。许多学者分别从

不同的角度对利益集团作了界定。美

国著名学者大卫。杜鲁门1951年在

其《政治之过程》一书中系统地论述

了利益集团及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

用,认为利益集团是指“在其成员所

持的共同态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其

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布莱克

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定义利益集

团是指“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

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推翻政府。

川詹姆斯〃麦迪逊认为,“最普遍、

最持久的党派来源却是多种多样、不

平等的财产分配。拥有财产的那些人

和没有财产的那些人已经形成了不同

的社会利益集团”,“对这些多样的、

相互干扰的利益集团进行管理,构成

了现代立法的首要任务,并且涉及到

在必须的、正常的政府运行中政党和

派别的根本态度。”一般说来,利益集

团的主要活动有:在选举公职时,一致

投票,募集经费,协助竞选;组织或雇用人员进行院外活动:建立共同基金,从事学术、文化、宗教、慈善活动;扶持舆论机器或智囊集团制定和宣传政治经济主张,等等。

客观上具有共同利益基础、主观上意识到这种共同利益的存在、现实中以联合的方式自觉追求和维护这种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

7、何谓政治改革?试以此为基础分析“政治改革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政治改革的含义:指政治领域内的改造和革新,更具体地说,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的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的根本基础和基本原则为限度;以政治领导阶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作用:

(1)、够缓解或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和保持政局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

(2)、能够完善和革新政治体系,巩固和加强现存的政治统治。

(3)、能够克服政治生活的弊端,促进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地发展。

(4)、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性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现代化的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

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

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8、政治发展理论评述

答:(一)政治发展的内涵

发展就是谋求现代化,是打破传

统,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在西方学者

那里,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

括经济结构的工业化、社会结构的都

市化、生活形态的世俗化、文明教养

的知识化、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理

性化和个性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功能

的专门化、社会成员关系在横向和纵

向中的自由流动性等。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

(一)社会过程模式基本特点:

第一,注重过程。强调在整个社会

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发

展的影响,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政

治发展得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政治

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结果。

第二,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

认为政治发展就是移植西方的经济社

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以及社会、政

治的制度与组织模式。

第三,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发展是单

线的、一维的发展。经济发展、沟通

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发展、教育的发

展与政治发展之间是相互包容的线

性影响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二)结构功能主义

第一,高水平的概论化。政治发

展是现代政治体系所必需的功能条件

获得满足的过程。它提出了一系列的

新概念,这些概念为更加科学、更加

深层次、更加系统地研究政治发殿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进高水平的

概念化,扩大和深化了分析范围与适

用性,进而为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提

供了广阔的前景。

第二,把政治作为独立项,强调

政治体制的自主性。因此,它一系列

概念都是与社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政

治体制或政治领域中抽象出来的。

第三,西方中心主义价值倾向。

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实际上具

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将西方国家归类

为分化的,合理的、世俗化、有能力

的。制度化了的、平等的社会,将发

展中国家归类为传统社会,并将政治

发展当作传统社会模仿西方社会的过

程。

第四,静态化的非历史性。结构

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对判断特定政

治体制的现状,具有极高的适用性。

但这个理论过于注重科学化,而未能

顾及到历史性变项等因素,而且排除

了价值性因素。这个理论特别关注体

制的维持,而体制的维持取决于各变

项之间的均衡。然而,政治体制特别

是急剧变革社会中的政治体制,不可

能恒常地维持有机体那样的均衡。

(三)比较历史主义

比较历史党派主要以比较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发展历史的方法,

研究政治发展。这个党派的方法论特

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动态性。比较历史学派注

重变化与发展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之

间的关系及发展变化的方向。比较历

史学派关注国家或社会整体的变化,

把像革命等特殊的发展方式也包括进

了自己的分析范围。

第二,历史性和连续性。比较历

史学派注重纵向和横向,即立体比化

的比较分析。

第三,宏观性。比较历史模式的

分析单位是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与

经济结构、国家组织、国际体系等,

并在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讨

论政治发展。

第四,经验性与实证性。这个模

式注重实际社会或国家的进化和发

展,将各种不同发展加以类型化,并

分析不同类型的形成原因。与结构功

能模式从抽象的概念出发相比,比较历史模式以归纳作为研究起点,以实在历史事实为分析对象。

第五,国际性。比较历史模式,将国际因素作为主要的变项之一,斯科波尔以社会结构、国家、国际环境三个变项的相互关系中说明社会革命。

西方发展理论的共同特征

第一,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局限于第三世界;

第二,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型;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

9、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和意义何在?在政治社会化

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含义: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政治社会化的意义:

对个体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使一个人形成了特有的政治观念,而且对一个人参与政治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使一个人学习和掌握在一定政治系统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同时是一个人政治入伍的过程。就政治文化的形成而言,政治社会化在个体的一生中所

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一个人政治文化

中情感性的成分多在早年的社会化过

程中形成;而认知的成分则多在青年

及成年期形成。

对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定

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不同的

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它决

定了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如

西方学者认为,参与型的社会化过程

导致民主的政治文化,被动型的社会

化过程导致专制的政治文化。同一社

会中也存在着不同方式的政治社会

化过程,它使一个社会产生了各种亚

政治文化,如一般公民的亚政治文化

和行政官员的亚政治文化。因此政治

社会化影响一个社会的分化或聚合,

造成区域、团体、阶层性的政治歧异,

决定一个社会的多元性或终极性。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

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

中,政治体系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

各种手段和途径,向社会成员传播社

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其在社会成员

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社会成员

经过社会的政治教育和训练,接受社

会的政治意识,并为内化为自己的政

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

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认识政治

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

和政治技能的过程。对这一过程并不

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

的,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

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的指在传

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

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

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其政

治社会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灌输政治知识,政治知识

是社会政治生活的经验总结,对于个

体而言,必要的政治知识是他们参与

社会政治生活、发展政治人格的基本

前提和重要条件;对于社会而言,传

播和灌输政治知识是实施政治运作、

实现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社

会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政治信息、

了解政府活动和政策的重要途径。大

众媒介通过对现实的描述,说明、解

释,对大众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们可以从所讲到、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发展出对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观

及共认的意义构想”,并使得人们据此

来决策自己的种种行为。

第二,引导政治舆论。大众传媒

将各种事件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大众面

前,同时通过带有倾向性的报导和分

析、解释,影响人们对这些社会事件

的看法,引导和控制政治舆论的焦点

和走向。马克思曾经说过,“报刊最适

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

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

形成舆论、给共同意志指出一个正确

的方向。”个体在政治文化信息的反复

刺激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和

政治态度。

第三,树立政治典型。大众传媒

几乎描绘各种可以想象的政治行为形

式,从而为个人提供模仿和学习的模

式。当人们对于大众传媒描述的人物

模式产生认同时,这种认同感就会促

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模仿其行为。如

果模仿来的行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或者受到社会的鼓励、支持,那么就

会成为个人稳定的行为方式。尤其随

着“电视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制

造政治人物,树立正面典型的作用日

益显现。

第四,激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

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

的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国家

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

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众

传媒不断向公众灌输政治知识,传递

政治信息,以及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报

导,逐渐增加人们对政治问题的关心,

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从而提高公众对政治的事务的兴趣以及对政治期望的追求,激发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

实现途径主要有:

家庭,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与其他媒介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常识的启蒙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校,一般而言,学校是任意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机构。有资料显示,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大部分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这表明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强大的。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自愿组织。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例如,个人要想获得某种职业或较高的社会地位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纳与这个职位和地位相关的价值和行为。而工作场所一般都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明确规定和规范。在工作场所中,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利益均有明确的认识。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也趋于明确化。

大众传媒,即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

集合体。谁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

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

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能

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

治知识挺喜欢有,培养其成员特定的

政治文化。

10、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及合法性

基础?

答: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

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

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

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

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

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

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

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

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具有不平等性、

功利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等消极特征。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应具体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A、政治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即从

人们的认知、价值观、信仰等理念方

面获得对于政治权力的认可。如马克

斯〃韦伯认为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更重

要是基于人们对合法性的信仰,西方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对于合法性基

础的作用等;

B、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规则基础,即政

治权力的获得和运作必须遵循已有的

规则。如韦伯所关注的法理基础,阿

尔蒙德所关注的人们对于宪法和选举

制度的认可,弗里德里奇所讲的程序

化和制度化等,都表现出于对规则的

极大关注;

c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有效性基础:

主要是指一个政治权力主体的取得的

实际成就,如利普塞特关注合法性与

有效性的关系,弗里德里奇关注的有

效性包括战争的胜利、社会的秩序、

繁荣,国际认可等,同时马克斯〃韦

伯所说的超凡魅力基础也与有效性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公民政治参与的功能、方式及影

响因素?

答: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

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

从而实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而

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及其规模、程度也

成为学者们判断一种下体是否民主的

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活

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政治参

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

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

民意为基础,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系统

稳定运行原重要保证。在现代政治系

统中,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

民来说,政治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政治

学习功能。如果说现代民主政治是一

种公民政治,对么培养具有独立的判

断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民主

意识的公民则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

基本前提。通过政治参与,公民可以”

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

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依赖感,并

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正发挥着正

确的政治作用,从而得到一种满足

感”。而且,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民众

可以逐步养成宽容和妥协精神,后者

正是现代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政治文

化基础。

其次,政治参与是合法性的重要

途径。所谓合法性,就是一个政治系

统内成员对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

诚。它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续并维持长

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系统可以通过

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

诉求、民众意愿、然后作出政治选择,

从而使政策输出以民意为基础。一个

参与渠道畅通、能够以系统内大多数

民众的利益和意愿为依赖的政治系统

必然增强民众对该系统的信任感和

归属感,其统治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而对一个长期压制公民参政要求的政治系统来说,其政府政策必然无法反映民众意愿,因此该系统的合法性也会遭到削弱。

最后,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杠杆。现代政治社会学研究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交付吞噬整个社会机体内部的自我组织体系和自治能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且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能免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如竞选捐款,政治信息,政治知识和技能等等。

第二,由于在现有体制中有着更多的利益需要维护,从而刺激了这一阶层的人们对政治更强烈的兴趣,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功效意识比其他任何阶层都要强。

第三,政治组织是现代政治活动的基本形式,政党、利益集团、志愿者协会等是动员公民进入政治系统、实现利益表达的有效手段。对于在社会经济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的阶层和个人来说,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参与这些组织。

第四,而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由于缺乏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们诸多优越条件,他们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影响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其政治功效意识也相当低,这就使他们经常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12、试述政治改革的涵义及其与政治革命的区别,同进理论结合实际浅谈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答:涵义: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领域内的改造和革新,更具体地说,政治

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

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

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

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

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

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区别:政治改革不同于政治革

命,更不同于政治改良,它有其特殊

的质的规定性,这种特殊的质的规定

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政治改革

是统治阶级对现有的政治关系、政治

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的自我调

整、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政治改革

与政治革命不同。

(1)政治革命常常是对现存的政

治关系、政治制度及整个政治体系的

彻底改造和根本变革。而政治改革则

是在保存现存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

的前提下对政治制度、政治体系进行

的自我调整、完善和革新,它的目的

不是要彻底改造和根本变革现存的政

治制度和政治体系,而是为了进一步

健全和完善现存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

系。

(2)政治革命常常是由被统治阶

级对统治阶级确立的政治制度、政治

体系进行根本性的质变,代之以新的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而政治改革则

是统治阶级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一部分

内部力量对自己建立的政治制度、政

治体系进行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

自我革新。

战略:第一,稳步而有序的下放

权力,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

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精简机构,建立方

位适当的行政职能体制和高品质的行

政指挥系统;

第三,完善决策机制,实

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四,面对现代化进程中

遇到的复杂的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

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

谋求渐进发展。

13.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

治观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

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

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

握政治,重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

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

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

治的本质。(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

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

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这样的政

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

起。(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

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

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它忽视了政治生

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

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

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

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

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在西方,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

事务的角度来探讨和阐述政治的含

义。(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

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它没有揭示

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

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

定于分配性决策,也具有片面

14.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

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

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

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

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

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

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

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

学”。(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

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

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

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

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15、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

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

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

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

秩序稳定的基础。

16、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

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

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

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

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

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

于阶级统治。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

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

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

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

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在实行政治统

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

管理职能。(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

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

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

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

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

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

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其二,

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

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

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其

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

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

则不具备国家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

性。在上述三方面差别中,国家的阶

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的,国家与氏族

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

方面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

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现。根据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

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

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

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

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

管理组织。(划线为重点)

17、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

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

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

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

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

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

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

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

务。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

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

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

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

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

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

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

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

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

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

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

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8.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

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

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

题。

答:(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

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

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

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

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

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

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

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

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

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

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

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

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9.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它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

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

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

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

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

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

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

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

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

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

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

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

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

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

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

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

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组织政府的

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

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

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

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

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

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

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

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

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

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

方向和实际过程。

20.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

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

(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1)政

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

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

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

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

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

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

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

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

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

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

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

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

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

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4)

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

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

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

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

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

相关。在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性利

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政治社团的宗旨

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运用政治手段

来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6)政治

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

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

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

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

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

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

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

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21.政治社团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

答:(1)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

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

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

会化功能等。政治社团所具有的这些

功能决定了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2)在西方国家,形

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

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

的利益,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

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它通过在竞选

中的活动对政府权力的更迭产生影

响。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

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

策。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

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社会各

阶级、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从而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3)在中国,

各种政治社团也通过利益表达活动在

不同程度上实现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各政治社团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既向党和政府反映本团体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党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时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又向本社团成员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其次,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最后,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22.试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赋予政治体系以某种形式的合法性,而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行的心理和观念基础。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正当性的信仰可能来自统治者的血缘世袭或宗教习俗,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带有明显的依附性特征,这种依附性反过来成为政治系统实现有效统治的基础;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中,当权者的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选举中是否获胜,他们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是否遵守宪法程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为该体制进行有效统治的基础。可见,政治文化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除了被动地接受政府行动所施加的影响外,并不打算去影响政治过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只是政治系统的依附者。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信息,

并利用各种机会介入政治事务。在这

种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认为自己

可以对政治过程发生某种程度的影

响,并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

源参与政治过程。可见,不同政治文

化环境下人们的政治行为常常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

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

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与

一个社会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

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相伴

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

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

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

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23.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

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

特性:

答:(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

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

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

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

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

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

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

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

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

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

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

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

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

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

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

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

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

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

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

从,暴力往往是后盾。(4)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

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

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

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

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5)排他

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

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

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

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

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

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

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24.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答: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

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

一个良好的社会要包括以下几基本因

素:一是存在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

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二是政治体

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

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

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

的。第一人们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

神;第二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

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第三存

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第四存在一

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5.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善

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

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

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

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

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

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

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

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

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

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

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3)善治是一

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

对象的参与。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

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

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

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

外国文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 史诗古代叙事诗篇幅较长的作品。特点:反映既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伟,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荷马史诗就是其代表作。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 再现了人类由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政治体制:军事民主制。 经济形态:私有制萌芽,氏族社会瓦解,阶级分化;原始的农业生产。 2 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 歌颂英雄,歌颂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仍是人们的道德核心。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 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柏拉图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1 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a把人物臵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来刻划; b通过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c以固定的修饰语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d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 2 结构精巧,布局完整。 情节结构;叙事 3 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新颖奇特的比喻。 4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事。 5 荷马是想象丰富、善于修辞的语言大师,特别是他的比喻,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荷马式的比喻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了约八百个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丰富多彩,句子较长,往往是在“像……一样”的基础上所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描绘性语句,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画面感极强,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维吉尔、弥尔顿、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碰到这种修辞方式。 古希腊文学的文学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3 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在“奥林波斯神系”中,重要的神有“十二主神”,包括:众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匠神赫淮斯托斯,爱神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神使赫尔墨斯。此外,其他重要的神有:人类的恩神普罗米修斯(创造人),文艺女神缪斯,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名巴库斯),小爱神厄洛斯(丘比特)等。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 初民时代图腾观念的反映; 2 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编写组)聂珍钊-考试重点部分

阿基一踵:指再强大的英雄,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要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卡琉斯,传说她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埋下祸跟。长大后,阿卡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 特洛伊木马: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物哀:(美学特征)通过宫廷男女的恋情悲剧,表达作家对人生的悲苦体验,从而激起令人兴叹、使人哀伤的情怀,以便让内心情感超越卑污烦恼的俗世,将人情欲望升华为审美对象。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常见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等。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名词解释 1、自然派 (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2)该派的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题材上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题材以小说为主。 2、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2)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3)该派的鲜明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再换绝种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3、《吉尔伽美什》 (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2)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明建立功勋的英勇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 4、“布莱希特体系” (1)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喜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2)受中国戏剧影响,他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5、黑色幽默 (1)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对这种现实的嘲讽(3)“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方法 6、《旧约》 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试问杂著4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7、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8、《人间喜剧》 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9、新感觉派 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问题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代表作家主要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10、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批贵族知识青年形象。他们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对俄国专职农奴制度不满,试图有所作为。但严重的贵族个人意识使他们不可能占到平民立场,不可能找到改革俄国社会的出路,因而成为谁也不需要的多余人。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等 11、表现主义 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家有卡夫卡、斯特林堡等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外国文学考试重点

作品拜伦《哀希腊》普希金《致大海》罗伯特弗.罗斯特《未择之路》 一、填空题(15个文学常识)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但丁《神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莫里哀《伪君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卢梭《新爱洛依丝》歌德《浮士德》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拜伦《唐璜》雨果《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惠特曼《草叶集》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双城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契科夫《樱桃园》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易卜生《玩偶之家》左拉《萌芽》波德莱尔《恶之花》劳伦斯《虹》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杜拉斯《情人》格拉斯《铁皮鼓》海明威《老人与海》米切尔《飘》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艾略特《荒原》 卡夫卡《变形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萨特《禁闭》贝克特《等待戈多》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复兴古希腊文化的 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4、硬汉子精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独白,是对”硬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大都是斗牛士、拳击家、渔夫和猎人。这些人在面临困难与绝境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不拼搏到底绝不罢休的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238 课程代码:00459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选题 1.关于个案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工作者直接帮助案主调整心理状态,激发案主潜能,改变案主行为 B.工作者通过向案主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案主改变和成长 C.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是一种专业的关系,也是一种职业的关系 D.工作者和案主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目的 2.下列不属于干预案主的技巧的是(A)。 A.感同身受 B.解释 C.反馈 D.自我暴露 3.关于会谈前的准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环境布置、安排,不仅使双方感受到舒适,更重要的是传达“安全”和“尊重”的讯息给当事人 B.任何一种座位的安排,最重要的是为了要让案主感受到舒适安全而敢于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伤感、不满等说出来,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了解 C.一个成熟的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掌握会谈时地技巧,对于自己的穿戴、服饰则可以不必注意,按照自己的习惯即可 D.工作者在进入工作室时应神情专注,心情明朗,把自己的身心状况调整到最好的状态4.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B)的情感反应或态度表现。 A.现实性的 B.非现实性的 C.梦幻 D.心理因素 5.对个案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果起着关键性影响作用的是(D)。 A.个案工作的理论 B.个案工作的技巧 C.个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D.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6.下列关于转案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D)。 A.原来的社会工作者因工作变动离开机构 1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关于宇宙起源后人物种谱系的描述,他给后人留下的另一首长诗为《工作与时日》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得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理论著作《理想国》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是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战争主题的史诗是《伊利亚特》 4.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5.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代表作《云》、《鸟》、《骑士》 6.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该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史诗。 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分类,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源于法国北方,又称骑士传奇 9.前期英雄史诗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中期英雄史诗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10.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称之为《人曲》。 1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3.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作品《法的精神》。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14.狄德罗的自由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宗教主义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以及《宿命论者雅客和他的主人》。 15.博马舍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名著名的启蒙作家。 16.卢梭的《新爱洛依丝》是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17.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反响的文学作品。 18.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1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十七资本主义的颂歌,其主人公形象是殖民者形象,鲁滨孙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摘录

1、填空题 1、浪漫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 2、耶拿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初期的代表。主要人物有佛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他们以耶拿为中心,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 3、德国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海德堡派,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等。 4、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5、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中把德意志联邦中36个封建小邦国比作“三十六个粪坑”,并说“没有你们我们也要解放自己”“伪善的一代……正在成长”。 6、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是湖畔派,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华兹华斯和柯勒律和写的《抒情歌谣集》是“湖畔派”的代表作,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序言》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划时代的宣言”。华兹华斯享有“桂冠诗人”之誉。 7、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8、努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夜的颂歌》。 9、英国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恶魔派”)。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成就。雪莱的《西风颂》中名句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称为诗坛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艾凡赫》是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圣罗南之泉》是司各特唯一关于自己生活时代的小说。 10、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夏多布里昂小说《勒内》同名主人公。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奥克塔夫是“世纪病”的典型人物。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

填空题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3、公元前8~12世纪,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果度,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 代”,这时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与史诗。 4、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5、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6、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7、.赫西奥德的叙事长诗(《神谱》)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的描述。 8、被称作“基督教之父”的是(斐洛)。 9、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伊利亚特》一开篇就提出它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奥德塞》的主题是(还乡)。 10、女诗人萨福是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1、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古典时期”这种文学繁荣的是 戏剧。 12、“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最杰出的代表。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主要著作是《诗学》。 13、古典时期(雅典时代)诞生了以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代表作为《俄瑞斯忒亚》)、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三大悲剧家。 14、索福克勒斯写作了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取材 于神话传说。 15、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 16、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忒奥克里托斯。 17、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代表作《诗艺》。 18、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9、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被看作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20、《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 21、.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22、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弗洛伊德曾根据这部悲剧提出了著名的(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23、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又由于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理而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 24、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林间飞鸟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云中鹁鸪国),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 25、奥古斯都时期三大诗人及代表作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垃斯的(《诗艺》)和奥维徳的(《变形记》)。 26、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 2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

《个案工作》复习资料 一、题型 1.单项选择(10×1′) 2.多项选择(10×2′) 3.名词解释(5×3′) 4.简答题(3×10′) 5.实务题(25′) 二、复习要点 1.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⑴定义: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 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⑵本质特征:①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角色与个性 的互动、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是专业的动态过程;②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③个案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在助人的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 ⑶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①心理咨询特别注重专业技术的精深, 个案工作更强调对人的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和关怀的情怀;②心理咨询注重来访者问题的个人心理成因,个案工作更注重案主个人问题的社会成因;③心理咨询只限于咨询室内心理因素的探索与治疗,个案工作更强调运用资源;④心理咨询只强调个人问题,不关心其他社会、政治因素,个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会、政治责任。 ⑷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①个案工作秉承助人和服务的理 念,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立足于教育和改造的理念;②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专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依赖于一种类似于师生或上下级的行政关系;③个案工作主要关注案主的心理层面,注重情绪及心理变化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工作对象的意识形态层面,注重政治态度的矫正。 2.个案工作的目标及应用领域 ⑴目标: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人的社会功 能是指个人为完成自己人生任务而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个人的社会功能取决于人生任务的需求与个人应付能力间的契合或平衡。①人生任务:包括成长需要(满足个人成长的种种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 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 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 3.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 4.启蒙文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

《个案工作》复习资料 1、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⑴定义: ?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⑵本质特征: ?①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是专业的动态过程; ?②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③个案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在助人的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 ⑶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①心理咨询特别注重专业技术的精深,个案工作更强调对人的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和关怀的情怀; ?②心理咨询注重来访者问题的个人心理成因,个案工作更注重案主个人问题的社会成因; ?③心理咨询只限于咨询室内心理因素的探索与治疗,个案工作更强调运用资源; ?④心理咨询只强调个人问题,不关心其他社会、政治因素,个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会、政治责任。 ⑷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①个案工作秉承助人和服务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立足于教育和改造的理念; ?②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专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依赖于一种类似于师生或上下级的行政关系; ?③个案工作主要关注案主的心理层面,注重情绪及心理变化的需要,思想政

治工作更多关注工作对象的意识形态层面,注重政治态度的矫正。 2、个案工作的目标及应用领域 ⑴目标: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人的社会功能是指个人为完成自己人生任务而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个人的社会功能取决于人生任务的需求与个人应付能力间的契合或平衡。 ?①人生任务:包括成长需要(满足个人成长的种种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生活任务(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角色职责); ?②应付能力:人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掌握必要的完成人生任务的能力。 ⑵分层: ?①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②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③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⑶目标对个案工作的意义: ?①为个案工作提供方向,引导个案工作过程; ?②便于对个案工作的进展及效果进行评估; ?③督促双方积极投入工作。 ⑷应用领域: ?①学校个案工作:在学校设置专业人员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及学校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而提供的个别化服务; ?②医疗个案工作: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的以病人及家属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③矫治个案工作:在司法机构中开展的为犯罪青少年、服刑犯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卖淫者等提供的个案工作; ?④家庭个案工作:对处于失衡状态的家庭提供帮助,使其解除困难、恢复平衡的个案工作; ?⑤儿童个案工作; ?⑥企业个案工作;

2018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238 课程代码:00459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个案工作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A.个案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 B.个案工作是爱心、热诚的奉献或体力、精力付出的慈善行为 C.个案工作者可以直接代替案主解决问题 D.个案工作的重点放在使案主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 2.从专业社会工作视角看,下列体现“助人自助”内涵的说法是(C)。 A.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B.牺牲自己利益帮助他人 C.协助他人自己帮助自己 D.帮助他人自己成就自己 3.下列属于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共性的是(C)。 A.强调社会、政治责任 B.强调运用资源 C.强调运用同感去理解案主的问题 D.强调对人的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和关怀的情怀 4.老张因为交通事故人院,面临截肢。医务社会工作者小冰接案后对老张提供以下服务:邀请心理咨询师对老张及其家庭进行危机处理,交通部门尽快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协助家属申请医疗救助和法律援助,寻找假肢生产企业和康复医院等,小冰的服务体现了社会工作(B)的特点。 A.注重专业知识B.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C.职业化助人活动 D.注重运用技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为社会工作者在接案过程中的内容的是(B)。 A.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 B.诊断服务对象具有的问题 C.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D.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 6.社会工作将帮助有需要的人,服务社会困难群体、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作为自己行动 1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

1.古希腊文学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从公元前11(12)世纪到公元前9(8) 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 继史诗之后,出现了诗人赫西俄德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前者为教诲诗,赞颂劳动,后者叙述神的由来、世系和神的斗争。提坦巨人之一伊阿佩托斯。 2.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本时期是古希腊文学的繁荣期,主要文学成就 是抒情诗和寓言。①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分笛歌和琴歌两大类。 3.最着名的抒情诗人是三大抒情诗人萨福、阿拉克瑞翁和品达。萨福是一位女 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据传写了九卷诗。其诗以抒写爱情为主,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称为“萨福体”。拜伦。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 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弥尔顿、歌德。 4.伊索的寓言。简短的动物故事,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拉 封丹、克雷洛夫。明代《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5.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其代表作分别为《被缚 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6.三大喜剧诗人: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 完整的作品。

7.散文。散文的代表作家:希罗多德【《历史》叙述西亚、北非及古希腊诸地区之 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着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奠定了西方史学中政治叙事史传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修昔底德提出了“历史就是当代史” 8.文艺理论的代表作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40多篇对话组成的《对话集》。是柏拉图的弟子《诗学》。 9.共和国时期的文学,着名喜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普劳图斯流传后世的作 品有21部,着名的作品有《孪生兄弟》、《一坛黄金》、《吹牛的军人》等。 他的喜剧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家产生过影响。 10.西塞罗的演说词达到古希腊以来雄辩术的高峰,成为拉丁语散文的典范。 11.比较着名的外国史诗有:古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荷 马史诗》,印度的《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芬兰的《卡勒瓦拉》(《英雄国》),亚美尼亚的《萨逊的大卫》,法国的《罗兰之歌》等; 世界最早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1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 13.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颂歌”,半人半羊神。“悲剧”一词的 希腊文愿意就是“山羊之歌”。戏剧的雏形由此成形,忒斯庇斯遂被称为“戏剧之父”。

外国文学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学源头及反映的历史特征 1.希腊思想重视现世本位、人本位、肉的倾向、自然生活、自律、自立、理智等。 2.希伯来思想重视未来本位、神本位、灵的倾向、理想生活、他律、服从、空想等。 二、古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家 维吉尔(公元前70- 19)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三、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众多的神 1、希腊神话的显著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 2、给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元素 3、想象瑰丽优美,谱系完整,形象生动,故事动人 4、神名 四、《荷马史诗》的结构及塑造的人物形象 《伊利亚特》结构

24卷,15693行,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它描写了4天的战争和21天的埋葬仪式,再加了没有事件发生的26天空虚时间。而十年中的其他情况通过倒叙的手法给予回顾和解释。 《奥德赛》结构: 1、奥德修斯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天。通过倒叙回顾十年,高度浓缩。 2、“一条绳子的结构”,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火车头结构。 3、史诗采用倒叙、顺叙和打破时间顺序前后穿插的方法,在叙述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 主要人物形象: 1、阿喀琉斯 希腊军队的勇猛武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俊美高大,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武功盖世,重友情,看重个人荣誉。 但也残忍、易怒、任性、执拗,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全体希腊人的利益 2、赫克托耳 富于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尽社会义务,对家人感情强烈,视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 3、奥德修斯 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不屈不挠,精力旺盛,忠于自己部落,睿智老练机敏灵活。 性格缺陷:狡诈、私心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五、古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 (一)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2014年个案工作期末考试A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个案工作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廖赞梅 考试专业:社会学考试班级:社工2013、1 以下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2 X 10 = 20分) 1、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这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哪个基 本原则?() A.接纳的原则 B.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 C.个别化原则 D.理解关怀的原则 2、关于自我暴露技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我暴露指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类似的全部经验和感受与案主分享 B ?工作者的自我暴露可以增强专业关系中的亲密度,使得那种本来专业化的形式变成更亲切 C ?自我暴露就是单纯的私人资料或经验的表露 D ?工作者在讲述自己过去经验时,可以非常细致,注意每一个细节 3、下列关于同感的认知正确的是()。 A .同感是社会工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案主 B ?同感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之上的 C .同感是对他人主观经验的一种反映 D ?同感是完整地探索案主内心世界的过程 4、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的情感反应或态度表现。 A、非现实性 B、现实性的 C、道德观 D、心理因素 5、()是指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评估他的问题,并协商使其成为服务对象的过程。 A .接案 B .转介C.结案 D .评估 6、心理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包括()三个层面。 A .家庭、社区、单位 B .个性、信念、生活经历 C .生理、心理、社会 D .学校、社会、家庭 7、对于酗酒者饮酒后、让其服用呕吐药物,使求助者的饮酒行为与呕吐、恶心等不愉快反应建立 联系,逐渐消除求助者饮酒后的快感,这样求助者就会回避酗酒行为。这种治疗方式属于行为治疗技术中的()。 A.满灌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消减 8、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 A.卡普兰B .罗杰斯C .艾利斯D .明纽秦 9、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 其中A代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