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地域特色哈尔滨硕士论文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地域特色哈尔滨硕士论文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地域特色哈尔滨硕士论文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地域特色哈尔滨硕士论文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Fifth Facade of Urban

Building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10,硕士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地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出现了超高层建筑、人行隧道、高架桥、空中花园、地下铁、屋顶广场、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空间元素,城市空间朝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这使得使人们的视觉观赏点提高,之前并不被重视的建筑屋面形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从城市的层面上讲,建筑屋顶的外观甚至比立面还重要,因为其不仅是单个建筑的“第五立面”,更是构成一定区域内城市肌理的基本单元,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城市建筑第五立面作为鸟瞰角度下城市整体风貌的外在反映,是城市规划结构形态的立体化展示、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生态和节能技术的重要研究热点,其处理手法,色彩关系和形式组合规律等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是希望借助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特色营造出发,对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与设计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与设计框架,丰富和完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对各地的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从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研究背景入手,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了... 更多还原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has been gradually displaying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the spatial elements such as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pedestrian tunnels, the viaduct bridges, the gardens in the air, the subways, the roof squares, the building atriums and the indoor pedestrian streets etc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ppearing in the urban life and the urban space is running towards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w... 更多还原

【关键词】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地域特色;哈尔滨;

【Key words】urban buildings;the fifth facade;the geological features;Harbin;

摘要3-4

Abstract 4-5

第1章绪论9-17

1.1 研究背景9-10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1.2.1 研究目的10

1.2.2 研究意义10-11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5

1.3.1 国内相关研究11-13

1.3.2 国外相关研究13-15

1.4 研究范围与内容15-17

1.4.1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15

1.4.2 研究内容15-16

1.4.3 研究框架16-17

第2章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基础理论研究17-28

2.1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研究层级17-18

2.1.1 城市层面17

2.1.2 分区层面17-18

2.1.3 城市重点地段层面18

2.2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景观体系构成18-20

2.2.1 城市轮廓控制体系18

2.2.2 分区建筑风格体系18-19

2.2.3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

2.2.4 开放空间体系19

2.2.5 标志及视觉眺望体系19-20

2.2.6 灯光夜景体系20

2.2.7 步行系统20

2.3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相关理论20-27

2.3.1 城市美学20-22

2.3.2 环境心理学22-24

2.3.3 景观生态学24-25

2.3.4 人文地理学25-27

城市生态论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雾霾治理 帅权芮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系,20125000) 摘要:我们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威胁。人类与自然环境已经不再和谐共处。本文通过对2012年北京雾霾事件与治理雾霾措施进行反思,提出未来治理雾霾过程中应该注意注意社会生态责任的建立、个人生态意识的提升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雾霾生态文明治理 我们的城市已经爆发,近年来,一件件大的雾霾事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被忽视的公害问题。 雾霾在京津唐地区更为严重,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四川未收。这些地区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有大,中型工业分布,人口密集。近年来,中国城市灰霾危害的爆发提醒我们,长长的雾霾天气,全市已造成了严重障碍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研究解决的办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 1 北京雾霾事件 1.1事件缘起 2012在冬季,空气污染就像一颗炸弹的威胁,使大多数的中国人忧心。在今年下半年到上半年,全国遭受了大面积的雾霾袭击,特别是在北部地区;在河北、石家庄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甚至爆表,局部地区的浓度超过微克立方米。持续的霜冻和大雾天气LED的道路能见度很低,能见度低,导致北方很多航班大面积延误,关闭了一些高速路,在这段时间开业之初,北方大部分城市气象台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由于风力逐渐增大,雾霾没有消散,一些公路,机场,车站被迫关闭。城市交通量巨大,车辆行驶缓慢,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外国朋友都会特别关注北京的雾霾,特别是雾霾天气。 2012年开年期间的雾霾,以北京为首的受污染的城市中,污染源囊括了常见的城市扬尘污染物、机动车污染的排放物和煤炭污染排放物,还包括了工业生产中喷涂产生的污染物。当然,雾霜不仅笼罩了首都北京,也笼罩了全国的大部分省份,这些地方的数据多次爆表,大气质量均遭受到恶劣影响,此趋势更加提醒我们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帅权芮(1993-),女,四川德阳人,在读本科生,

建筑外立面分析知识讲解

一、城市建筑物外墙立面效果的重要性 近来,各种报刊、电视等传媒对城市亮化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环境,并且将某些规划设计方案放置在公共广场,向广大市民公示以征集合理化建议。同时政府又成立了相应的城市亮化与环境改造整治专门职能机构。通过对老城改造、环境整治,将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个体建筑物,用色彩、灯光进行特殊的亮化处理,再现“通古达今”的近代与现代优秀建筑的历史风采。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矗立于主干道两侧高耸的风格色彩多样的建筑物,有高层商务楼、多层住宅、中高层企事业单位的自有建筑物,它们构成都市美丽的风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常说,城市的外衣是建筑物,而建筑物的外衣是装饰色彩各异的外墙。说到建筑物外墙,它不但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在外墙上采用不同的覆盖表层,还起到美观、装饰建筑物外观的效果。 建筑立面效果与城市亮化的关系 城市亮化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城市内的街道进行整治,安装各式灯具,种植花木、草皮,设置喷泉水幕,开辟新的风景区、风光带,在个体建筑物上涂饰新色彩等等。运用色彩、灯光对上述内容进行特殊处理,达到亮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其中对建筑物的外墙色彩出新,是城市亮化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如果忽视建筑物外墙这一重要的质量影响因素,那么,城市亮化将会美中不足。所以说做好建筑物外墙涂饰质量通病防治,是做好城市亮化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城市亮化实施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夜景照明是建筑外立面清洗,粉饰工程的组成部分,应同时加以考虑,否则费时,费力,对清洗,粉饰,对照明都不利。清洗、粉饰一新的建筑物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将变得更加亮丽和壮观。因此建筑物外立面的颜色应考虑晚上灯光照射后的效果。总的说是大面积基色的彩度不能太高,否则灯光一照,不仅刺眼,而且照明效果不好。 从夜景照明效果考虑,不同建筑,如办公楼、居民楼和商业楼的涂色应区别对待。办公楼的色调数要少,彩度低,明度高,体现简洁庄重的建筑风格;居民楼则以浅灰的中性色调为基色,透露其安静祥和的气氛;商业楼的色彩相对可以丰富一些,造成热闹、繁华、活跃的感觉。各类建筑的色彩搭配,应和谐协调。这样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才能得到较好总体夜景效果。 二、影响建筑立面优劣的因素分析 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物与外界接触的平台,是建筑物的外衣,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内在品质的。所以,外衣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物本身的好坏优劣,基于建筑立面的重要性,在此对影响建筑立面优劣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 1、外挂空调机 在发达城市早期的一些住宅及写字楼上都可以看到楼盘外立面上密密麻麻的外挂空调机,经长时间风吹雨淋日晒,都变成一个个小黑点,就如在一块完整的皮肤上附着一个个小苍蝇,给人的视角冲击留下极其难受的感觉,给楼盘整体形象的提升带来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高档住宅、写字楼都配备了中央空调,全面解决了外挂式空调机给楼盘整体形象产生的影响。

生态城市相关论文

论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 ——以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构思为例内容摘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 在世纪之交,新旧文明转换之际,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发生根本改变,最多只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化发展之路。第一种选择是危险的,"边发展、边治理"或"先发展、后治理"使人类"生存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甚至拖延解决,只会使为之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到最后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愈来愈小。我国应该也必须选择第二种,尽管我国城市将在发展中

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结构设计

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结 构设计 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结构设计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良平 提纲的内容有11个部分,下面我分开一个一个介绍。 第一,建筑与结构体系 这个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的东北角,是中轴线里面的最后一个公共建筑项目。大家看到这个效果图,项目的外表皮特别的复杂,里面同样也很复杂。项目的面积不是特别大,占地3万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层数不多,地上是五层,一层和二层层高是5米,三层、四层、五层都是10米,总高度是40米。 通过这个动画大家可以对这个项目从内到外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这是西面的入口,现在我们进到里面看一看效果图。这是10米标高的平台,里面有个非常大的雕塑,里面还有一些垂直交通。这个是规划展览馆的部分,这个就是雕塑的背面。这是艺术馆。 第二,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整个地上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表皮钢结构和表皮钢结构下面的两个馆:规划馆和艺术馆,规划馆在北侧,艺术馆在南侧。表皮钢结构会讲得多一点,因为它本身的曲面、斜面非常多。 我们采用表皮钢结构的钢断面基本上采用的是箱型断面,最大的断面是1×400,材料用的是390,水平构件一般都是300×800,厚度是20,斜支撑都比较小,这也是建筑效果的要求。悬吊桁架基本上采用工字钢,悬挑部分钢板厚度已经用到了80。

这是传力系统,两个馆之间和表皮钢结构之间的连接都非常复杂,有脱开的,有连接的,相互独立又相互有关系。传力系统是框架剪力强和框架柱。10 米以上所有的柱子不上去了,规划馆和艺术馆剩下四个筒体,每个馆是两个筒体,剩下的是悬挑,最大的悬挑是28米左右。屋顶和表皮钢结构连在一起,规划馆和艺术馆在主体里相互独立,外表皮、核心筒、框架柱共同组成水平传力 系统。 表皮钢结构的面很多,不同的面进行相交,这样的话增加了整个空间结构 计算和节点的复杂性。外形上有倾斜面,北面有四十几度的倾斜,西面有一个 扭曲。 表皮下面承接两个独立的结构,一个是艺术馆,一个是展览馆,两边是相 互独立的,之间有些连桥进行连接,屋顶又是通过表皮钢结构拉在一起。 另外一个特点,这个楼是扭的,平面在扭转,这里是正的,到下面大概扭 转15度左右,和筒体不是垂直的,这个效果图比较清楚,这个用DP建模,绿 色的是空调管,这个是扭曲的情况。 表皮钢结构既作为屋盖的一部分包裹在整栋建筑物的外面,同时又跟内部 建筑有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连接。10米标高的时候和5米标高的时候外皮钢 结构和主体是连接在一起,10米标高以上展览馆在这儿,和外皮的钢结构是脱 开的。艺术馆三层20米标高的时候是连在一起,通过15米的悬挑和屋面的桁 架连在一起。和外皮钢结构的连接也极其复杂。这个5米标高、10米标高也很 复杂,我们采用了很多的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来满足要求。 屋盖系统为杂交结构体系,在屋面上内部主体结构通过核心筒、悬挑钢桁 架与其他区域的屋面钢结构相连,共同传递竖向的水平荷载。空间倾斜、扭曲、旋转曲面造成的节点非常复杂。 本建筑的结构的空间几何表达模式非常复杂,普通的CAD已经无法表达清楚,我们通过三维DP软件进行建模。 三、结构的超限定位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贵州大学土建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特征极其环境质量评价 班级:城市规划091班 姓名:刘宇 学号:0908070156 指导老师:黄宗胜

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特征极其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一段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习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新校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情况,贵州大学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 关键词: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 随着贵州大学新校区的建成,新校区绿化工程也投入使用。同学们对新校区的绿地系统的质量十分的关注。随着时代的演进,高校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现阶段同学们对与周围的开放空间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园开放空间的绿化对于是不是对空间又加强作用,是不是有利于出事学生融入其中,使我们研究的目的。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贵州大学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概况 1.1研究区概况 贵阳市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花溪位于城南,山水原生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 1.2自然环境 贵州大学西校区周边有保存较好的自然山体,山上植物以乔木灌木为主。一般为松树。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很少有人类涉足。 1.3人工环境 贵州大学的绿化形式以花坛为主,种植多种植物,其中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其中灌木主要有五角枫、八角金盘、迎春花等为主;地被主要是马尼拉草。 2.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时空结构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贵州大学新校区水平结构基本上一绿地包围建筑的镶嵌模式,由于设计缘故绿地生态系统呈现点状,带状分布。 垂直分布主要是以由于新校区高差不大,垂直方向主要是有植物本身的高低不同引起的。同时,垂直方向还有利用,高差地形做的下沉式院落,中键种植乔木。因为种植时间短,植物枝叶没有充分生长,垂直方向没有对阳光等形成有效利用。由于规划设计的需要,植物主要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乔木为辅。形成一定的心理空间。满足学生教师使用要求。形成开阔不影响视线的开敞空间以及用灌木形成的局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 3.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1生产功能 绿色植物主要承担光合作用进行初级生产的基本功能。产生氧气,净化空气。为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动物提供食物。 3.2能量流动 主要是固定光合作用的留下的能量,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固定一定的能量,同时为第二年的生长保存一部分能量。同时降低周围空气温度增加周围空气湿度,满足学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

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知识分享

《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 今后五年,我市文化产业将通过构建“一轴两带”、“六大特色文化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六大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十三大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五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进入到全面高速发展期。 “一轴、两带、六大特色区域” 立体式优化城市文化产业格局 一轴:松花江滨水文化景观轴。结合松花江不同区段、不同地域文化基础,南岸突出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文化,北岸突出冰雪文化、湿地文化。打造岸上、水中、空间、三维、全景的文化景观带,建设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文化长廊。 两带:冰雪文化景观产业带、特色文化景观产业带。冰雪文化景观产业带依托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冰雪运动场馆等现有景区,建设完善一批展示冰雪文化、体验冰雪文化、弘扬冰雪文化的产业设施,形成冰雪文化景观带;特色文化景观产业带注重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和挖掘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中央大街、东西大直街、果戈里大街、靖宇大街、中华巴洛克等特色街区,展示哈尔滨建筑文化、历史民俗文化、欧陆风情文化。 六大特色区域: 1.江北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冰雪产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 2.平房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和动漫产业、工业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3.群力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博览会展业、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业。 4.哈师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品设计与制作业、文化艺术培训业、文艺演出业、文化艺术会展业、数字影视传媒业、书画艺术业。 5.中心城区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文化餐饮业、演艺业、民间民俗艺术业。 6.阿城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 六大文化产业统领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基础,壮大优势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业态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实力。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 新闻出版业影视传媒业 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 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 十大园区建设放大集聚效应 按照合理布局、特色定位和互动发展的原则,完善已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对全市文化产业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园区(基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平房动漫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动漫原创、外包加工、网络游戏、人才培训、音像出版、广告创意、影视后期、新媒体开发、衍生品生产等相关产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动漫与网络游戏产业聚集地。建设国家广电总局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创业平台,满足基地内企业的高端动漫影视等数字内容制作需要。 2.群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北方展艺中心、关东古巷、华谊兄弟影城、山水图书城、哈尔滨音乐厅、松花江展览馆、中国木雕艺术馆、中国冰雪画美术馆、哈尔滨观复博物馆等园区内13个文化项目。打造全省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文化艺术品贸易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工艺美术品创作生产基地及产品集散地。 3.太阳岛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强太阳岛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突出俄罗斯风情文化、冰雪文化和关东民俗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国际特色,集文化贸易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产业、婚庆产业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俄罗斯油画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创意基地。 4.哈尔滨印刷出版文化科技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企业外包区、精包装区、商务印刷区、书

生态城市规划论文

设计回归自然——生态城市设计之路 专业:城市规划 学生姓名:邢永军 指导教师:彭立华 完成时间:2016年5月21日

设计回归自然——低碳城市设计之路 摘要: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使得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这给自然界的碳循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城市设计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将探究如何从实际出发将低碳生态的城市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中,以实现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循环 低碳 城市设计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 然界的循环状态,生物圈中的 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 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 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 气(O2)。 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 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 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 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 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库中, 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当于其 他植被类型的2倍。森林又是生物库中碳的主 要贮存者,贮存量大约为4.82×1011 t, 相当于图2: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图 图1:碳循环示意图

大气含碳量的2/3。植物、可光合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将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以前是相当稳定的。考虑到大自然火灾,植物等造成的碳固化要多于动物等造成的碳气化。石油煤炭是碳固化过剩的一种副产品。 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碳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关键成分,主要分布在四个主要的库中:大气、海洋、陆地以及沉积物和岩石圏,其中沉积物和岩石圏中的碳含量约占地球总碳含量的99%(图3),但该碳库循环速度缓慢,周转时间可达几百万年。然而,自176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在全球尺度上对地球系统产生着巨大影响。其后果之一是大气C02浓度成指数增长,从1850年的285 ppm上升到2013年的397ppm,增长约39% 。本世纪以来,伴随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膨胀,人类驱动的全球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原有碳流强度,路径以及碳库大小)的改变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成为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图3:全球碳循环示意图黑框和箭头分别表示主要碳库和碳流,红色数字表示和1750年工业 革命前相比人类对这些碳库(流)的贡献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研究 摘要: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黄石;宜居城市;生态环境 引言 作为中国重要的矿冶城市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湖北省黄石市经历了先有厂矿后有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发展过程。长期以来的矿山采掘和开山取石,造成开山塘口多且植被恢复难;工业区和生活区犬牙交错,造成绿化用地难;原材料工业的高能耗、重污染、强运输,造成环境治理难,城市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为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步改变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选择和成功的关键。 一、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 黄石依山傍水,襟江怀湖,素有“江南明珠”之美称,是一座不可

多得的风光秀美的山水园林城市。黄石市是武汉“8+1”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她毗邻长江,环绕磁湖、青山湖,倚靠西塞山,远眺东方山;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色怡人,建设宜居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自然生态条件。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境内水系众多,河流湖泊纵横,山地、平原、湖区、溶岩、山间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并存,形成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地貌特点,依山襟江、内嵌湖泊,景色秀丽。黄石风光绮丽,景致优美,最为著名的当属“黄石八景”(西塞山怀古、东方览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和“黄石三台”(天台、云台、宫台)等风景名胜。 2.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条件。为塑造黄石特色园林绿化新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加快园林绿化景点建设,建成了团城叠翠、名园三趣、磁湖睡美、澄月瀛州、鱼跃鸢飞、栈桥望月、长虹卧波、东楚一曲、飞云异景、铜都迎宾等十大城市新景观。同时,加大公园景点设施配套,改造团城山、西塞山、飞云公园以及东方山风景区等一批重点公园景点,形成江南名园、森林公园、佛教名山的不同特色。对新建的广场、绿地、景点,突出山水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和植物造景特色。占地15公顷的人民广场,其山径休闲区依山而筑,滨水休憩区临湖而建,融自然山水与园林建设于一体,显示出自然朴实而又不失高雅的格调。另外注重山体的保护,加大荒山绿化和矿山

建筑设计介绍范例

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概况 1.1区位条件: 建设基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安庆市郊区党校地块,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距离G50沪渝高速安庆大桥出入口约一公里。基地东临正在建设的东湖一品住宅小区,西临20米宽的裕庆路及文采花园别墅区,南临40米宽的菱湖北路及广阔的大湖景观区,北面为景湖嘉苑住宅小区。该地块距离安庆市各城区较近,公建配套完善,交通便捷。尤其南面正对约4.5平方公里的大湖风景区,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里、陆地2.389平方公里。视野开阔、环境十分优美,2011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安庆市大湖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块用地面积为14652.96㎡,基地四界南至菱湖北路,西至裕庆路,东至规划道路,北至景湖嘉苑小区。 1.2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要素条件 1、基地位于大湖风景区北岸,新老城区结合部,用地方正,地势大部分平坦,局部有1-2米的高差。 2、基地南侧大湖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增强了基地周边的自然景观。 3、基地周边地块比较成熟,功能布局完善,办公、住宅、商业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 二、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7.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资料 8.相关的现状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三.规划目标、原则、理念 3.1 规划目标 1、设计集中体现“生态、智能、宜居”的规划指导思想,妥善规划建筑布局,合理配置相关建筑功能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2、以相关规划条件为依据,结合本区域的环境条件,根据本项目的开发要求,协调住区内外部关系,确定小区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及环境设计。 3、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居住理念,顺应新世纪不断发展的居住要求,力争创造一个具有宜人环境、丰富文化内涵、鲜明个性的新时代和谐居住单元。 4、以前瞻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处理建筑环境和建筑形象,最大化的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让现代居住理念和居住生活不断更新和升华。 3.2 规划原则 3.2.1.整体性原则 用地位于安庆新老城区结合部,处在周边成熟密集居住区和政府办公区的核心位置,本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城市的蓬勃发展趋势,又和周边的居住区和谐共生,为社区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建筑功能由小部分的商业配套和居住两部分组成,居住用房由商品房和二十多套还建房组成。规划设计采取整体规划统一设计,使配套设施和各个类型的居住建筑形成有机和谐的整体,相得益彰。同时与周边社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局面,共建和谐社区。体现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共生性。 3.2.2.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原则 居住、商业各功能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考虑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还兼顾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以突出规划及市场评估的预见性、先导性。 3.3.3.生态性原则 规划设计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宜人的原则,营造绿色生活环境,符合当今社会生态、绿色、低碳的主流价值观念。 3.3规划设计理念 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兼顾城市特有的生活特点,强调居住的宜居性,和配套设施的便捷性。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渗透至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自然---从营造高效、生态的自然景观环境出发,尊重自然,合理改造、利用自然,通过空间的有效分隔与组合,充分利用外部的自然景观和塑造宜人的内部景观环境,力求创造出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社会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经典高尚居住空间。 文化---体现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使之与现代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既体现当地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日期】2009/11/01【颁发文号】哈规联〔2009〕1号【失效日期】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 哈尔滨市交通局 关于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告 为逐步解决我市城市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加快我市静态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停车场规划导则》、《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法律和规范要求,现制定并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特此通告。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 哈尔滨市交通局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国家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强制性规定的要求,解决我市多年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行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促进我市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及规范,结合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改建项目。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建设、公安、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国土和交通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参与相关管理。 第四条 配建停车场(库)是指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主要为该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业务、生活活动相关的驾车者提供停车服务。公共停车场(库)是指主要为从事各种活动的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五条 公共停车场(库)随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在建设项目招拍挂时由中标单位承建,并同建设项目自身的配建停车场(库)共同建设。非招拍挂且处于静态停车需求较大地段的建设项目在配建自用停车场(库)时,必须同时建设公共停车场(库)。 第六条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的选址应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应符合有关城市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应选址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 (二)应选址在道路红线以外人口和商业比较集中、交通出行量较大或静态停车需求较高的地段。 第七条下列区域必须设置服务于社会的公共停车场(库): (一)市、区级中心商业区; (二)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点); (三)各类大、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 (四)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 (五)各类医院、旅馆; (六)火车站、机场、码头、地铁换乘站等交通枢纽; (七)各级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场所;

城市生态理论相关论文读书笔记

城市生态理论相关论文读书笔记 ——关于城市生态理论发展与实践一、论文题目和出处 读的论文题目为《芬兰生态城市》,出自2009年第3期《江苏城市规划》;《打造“深绿型”生态城市》;《浅谈生态城市理论》出自2007 年12期《广东农业科学》;《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城市思想源流》,出自《长沙大学学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对生态城市规划和 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出自《山西建筑》2009年3月第九期;《科学发 展观与生态城市理论的内涵相关性》,出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 年6月第3期;《生态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出自《规划建 筑》2010年7月;《基于自然生态视角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二、论文研究主题内容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城市化也必然带来新的城市问题与环境问题, 激化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阻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 恶化,必须改变以往的发展和思维模式,生态城市的概念就是基于人类 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几篇论文中《浅谈生态城市理 论》、《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城市思想渊源》、《生态城市理论研 究述评》等都着重介绍生态城市的概念,论述了生态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举例说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分析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不足,举出建设 生态城市的具体做法。而《生态理论述评》、《生态城市源流》以及《国 内外生态城市理论》就我国的生态城市理论和建设与国外的理论实践都 进行了说明和比较。通过《芬兰生态城市》对芬兰生态城市Vuores的介 绍,了解了生态城市的结构,同时举出了芬兰生态城市的生态构成要素,让我们对国外生态城市有个大体的了解。《打造”深绿型”生态城市》则通 过吸取瑞典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概括出国内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 城指标战略规划,提出“共生城”的想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城市理论 的内涵相关性》则比其他论文更细致的剖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城市理 论发展与实践的关系,另两篇研究生态城市结构与空间理论,把视角放 在了生态城市的空间趋势。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假设 论文的研究方法大多都是通过对生态城市理论或是空间等方面进行现状描述或概念理解,再通过过去和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的提出,用规划的 视角提出解决的办法,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最后做出总结。论文《芬兰 生态城市》则是对整个生态芬兰城市的描述,特点概括。《打造“深绿型” 生态城市》也是通过对瑞典经验的借鉴,引出对唐山曹妃甸生态城市建设 亮点的介绍。 四、论文的研究结论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 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 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告 哈规联〔2009〕1号 为逐步解决我市城市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加快我市静态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停车场规划导则》、《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法律和规范要求,现制定并实施《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特此通告。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 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 哈尔滨市交通局 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 定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强制性规定的要求,解决我市多年停车基础设施欠账问题,规范停车场(库)的建设行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促进我市停车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构建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静态交通服务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及规范,结合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改建项目。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建设、公安、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国土和交通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参与相关管理。 第四条配建停车场(库)是指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主要为该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业务、生活活动相关的驾车者提供停车服务。公共停车场(库)是指主要为从事各种活动的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五条公共停车场(库)随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在建设项目招拍挂时由中标单位承建,并同建设项目自身的配建停车场(库)共同建设。非

立面改造技术标部分

目录 1、施工组织设计 (1) 2、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

1、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项目苍梧县六堡名镇风貌局部改造工程建设地点位于苍梧县六堡镇。 2、本工程计划在2015年2月26日开工,于2015年4月26日竣工,总工期60日历天。 二、施工区域情况 本工程施工现场交通便利,场地平整。施工用水源、电源就近引至现场,待进场后按照现场总平面图修建场内临时道路,按照材料和构件运输的需要,沿着仓库和材料堆场进行布置。并应根据现场平面布置、规划的要求对材料堆场等进行场地硬化。 第二节编制依据 我公司将本工程作为我公司重点工程项目来施工,保证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按照规范、规程及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有关要求,配备强有力的管理和技术力量,调动最好的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以优质高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创精品工程。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都进行了综合考虑,以突出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根据以下内容进行编制: (一)、本工程施工图纸。 (二)、现场实际勘察情况。 (三)、我公司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装备及物资储备等情况。 (四)、我公司根据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 (五)、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如: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第三节工程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施工中全面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0-2001)等系列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执行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验收批分部分项工程和责任人员,搞好工程质量。 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工程质量:合格。 二、安全生产目标 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达到:

商业立面控制手册

v 商业材料手册 华润置地兴隆片区二环南路北侧A3地块一期工程

目录 一 立面说明 二 材料选样 三 立面分色 四 附属构件 五 参考案例

一. 立面风格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兴隆北地区,其建筑风格选用新古典风格。 立面设计说明 主要墙体: 毛面山东黄麻墙身基座: 毛面山东黄麻屋檐线脚: 深褐色铝板屋面: 水泥平板瓦窗户窗框: 铝合金框料窗户玻璃: 浅灰色玻璃 雨棚: 深褐色铝合金 1、从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使用了毛面花岗岩。其中接近人尺度的主体墙面及门窗套等为花岗岩,传达雅致高贵的品质。大面积石材应用在确定建筑品质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从颜色上,使用色彩来加强造型,展示建筑的气质与风格。建筑主色调为米黄色。由于主体为偏暖色调,所以门窗框料则采用深棕色来搭配,增加建筑的精致感,窗户玻璃建议选用灰色调,材料之间互为衬托,使建筑性格更加鲜明。 二. 立面材料及颜色 售楼处的新古典风格最主要的原则是统一,因此石材的选样对整个立面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石材的颜色决定其他材料(屋顶、门窗框料、金属漆等)。 材料选样 一、石材 售楼处的新古典风格最主要的原则是统一,因此石材的选样对整个立面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石材的颜色决定其他材料(窗套、金属漆)。 材料名称 Material 毛面--山东黄麻 颜色Color 米黄色 部位Position 主墙面 主线脚 装饰柱 参考图片Referrence

参考图片Referrence 二、铝板 铝板的颜色与石材颜色相匹配为宜,具体以业主及建筑师共同确定厂家提供样品为准。 材料名称 Material 铝板 颜色Color 深褐色 部位Position 上下窗槛墙 屋顶檐口大线脚 三、平瓦 新古典建筑中坡屋面是很重要的角色,瓦的选材本着重色调的原则,在造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 水泥平板瓦,其色泽更自然,更贴古典风格。 材料名称 Material 水泥平板瓦 颜色Color 深灰色 部位Position 坡屋面 参考图片Referrence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推荐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推荐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1:黑龙江省博物馆 门票价格:免费(持二代身份证)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交通指南:公交:7、10、21、58、64、86、101路等电车博物馆站 地理位置:道里区地段街133号,靠近索菲亚教堂。 门票价格:免费(持二代身份证)开放时间:9:00-16:00 交通指南:公交:8路、2、72、103、101路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3:哈尔滨市博物馆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53号 门票价格:免费(持二代身份证) 开放时间:9:00—16:00交通指南:乘7路、73路、105路、107路、108路、109路公交车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站下车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4:哈尔滨规划展览馆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369号 门票价格:4~6月,每周六免费开放(持二代身份证)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周一闭馆检修。 弧幕影片、3D影片、湿地影片、飞船影片上、下午各播放两场(播放时间9:00、10:00、14:00、15:00),其余影片循环播放。 交通指南:乘12路13路区间23路24路29路56路65路74路95路201路公交车在市地税局下车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295号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指南:乘坐公交:7路8路13路18路31路37路89路92 路109路儿童公园站下车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6:斯大林公园 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 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 翅”“三少年”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近郊斯大林街3号(近松花江畔)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指南:乘坐公交:2路4路8路12路16路23路24路56 路65路74路79路85路95路101路102路126路201路在防洪纪 念塔站下车。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7:兆麟公园 兆麟公园内的花卉品种多达20余种,这个周末,来到兆麟公园,你可观赏到盛开的连翘、京桃、山杏和榆叶梅。值得一提的是,鸳 鸯和黑天鹅又回到了园内的人工湖。在园内休闲赏花,可真正领略 到鸟语花香的闲情逸致。地理位置:哈尔滨道里区森林街39号门票 价格:免费交通指南:乘坐公交:8路23路53路83路113路114 路201路206路兆麟公园站下车;乘坐16路23路64路83路94路 道里三道街下车。 哈尔滨周边免费的旅游景点8:音乐公园 哈尔滨不愧为被联合国命名的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哈尔滨音乐主题公园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新区,与正在建设的哈尔滨 新音乐厅不到800米,这座带状公园紧依松花江南岸,公园分为都

城市生态学论文完整版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学生专业班级园林专业2008级4班学生姓名(学号)龚利军(20084435)指导教师李海梅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6日 2011 年6月16日

目录 摘要..........................................................................................................................I 1 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 1.1生态城市定义 (1)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2) 1.3评价生态城市的标准 (3) 2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中的景观规划 (4) 2.1狭义景观设计 (4) 2.2城市的大地景观规划 (3) 3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园林专业学生姓名:龚利军 指导教师:李海梅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生态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要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最终目标。生态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人地和谐、社会公平与经济高效为目标,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聚居地。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各种物质流和能量流能够充分交换的城市。所以,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生态城市定义 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