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ts-1转录因子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Ets-1转录因子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Ets-1转录因子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Ets-1转录因子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致畸试验

第七节致畸试验 掌握致畸试验的内容。 致畸试验(teratogenic test):是鉴定动物致畸物的标准试验法,下述的致畸试验方案用以检测药物的致畸性,也能得到有关药物致胚胎死亡及生长迟缓的资料。 一、实验动物 理想的致畸实验动物对药物的代谢过程应和人相近,胎盘结构亦相似,产仔多、孕期短、价廉、来源易及操作方便。在代谢功能和解剖结构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的动物是狗和猴;符合经济实用要求的是兔、大鼠、小鼠及豚鼠。但小动物有不足之外,如兔自发畸形率较高,有时孕期长短不定(32-36天),大鼠对致畸作用有较大耐受性;小鼠对致畸反应介于兔和大鼠之间,‘自发畸形略高于大鼠;豚鼠胎盘结构和人相近,但孕期长(6O天左右)产仔少(4只)。 常用大鼠,小鼠和兔。特别是大鼠,因为大鼠自发畸形率低,胎鼠大小也适于检查。雌性动物宜用成年末怀过孕的动物。 动物选择要求对药物敏感性高,而自发畸变形率低,至少采用两种动物,一种啮齿类,另一种要求非啮齿类。 二、动物受孕及检查方法 以大鼠为例,选用鼠龄三个月以上,体重200-250g雌鼠,饲养数天后作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以判断是否处于动情期。如涂片见有较多白色分泌物,镜检发现有较多核上皮细胞,提示雌鼠处于动情前期。大鼠性周期一般为4-5天,动情前期向动情期移行多在夜间。处于动情前期的鼠按2:1或3:2比例和同龄雄鼠同笼过夜,次日检查是否受孕。 检查受孕方法有两种。一是检查阴栓,阴栓是雄鼠精囊和凝固腺分泌液在雌鼠阴道凝结而成的白色块状物,形似米粒,大鼠的阴栓很易脱落,次日可于鼠笼下的糖瓷盘内发现,小鼠的阴栓不易脱落,位置较深时用镊子撑开阴道口方能看清。二是阴道涂片检查精子,可用棉签插人阴道转动数次后拔出,涂抹在滴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在低倍镜下查找精子。 查到阴栓或精子即提示怀孕,检出日为孕期的“0天”,次为第1天,以此推算孕龄。受孕率在春、秋季较高(可达70%以上)夏、冬季较低(50%),所以也可采用人工控制温度(23℃左右)及光线,让雌雄动物每天同笼6小时后作阴道涂片,以提高受孕率并便于在白夭工作。 三、剂量分组,给药方式及时间 受试动物分为4-5组,其中3个剂量组(高、中、低),其余两组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应有母体毒性反应,或为最大给药量。摄食量的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阴道出血,流血等均是毒性反应的表现;低剂量组应为母体和胚胎毒性反应剂量。一般为临床拟用剂量的某些倍量。中间剂量应在高、低剂量组之间,剂量组间距应为几何级数,并能显示微小的毒性差别。也可用LD50的1/3-1/5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用1/30-1/100LD50,按等比差在高、低剂量组间插进中间剂量,以期得出最小致畸剂量或最大无作用剂量。如已掌握或能估计人类实际接触量,也可以人实际接触量(或估计量)为低剂量组,并以其数倍(如10倍)为高剂量组。 阴性对照组为溶剂(赋形剂)对照。阳性对照可用乙酞水杨酸(大鼠250mg/kg,小鼠150mg/kg),维生素A(浓鱼肝油5m1/kg)。家兔可用6-氨基烟酰胺(2.5mg/kg)。已经进行过致畸试验,并确知所用的试验动物对致畸物有阳性结果的实验室可略去阳性对照,每组受孕动物数大鼠和小鼠15-20只,兔8-10只,狗和猴3-4只。 染毒途径应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及人类可能的接触方式而定,一般多用灌胃和腹腔注

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分析

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5T14:47:44.0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田淼1 张艳2 [导读] 益气活血复方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不同剂量给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各9只,均进行心梗后心力衰竭处理,A组采用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灌胃,B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组,两个月后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A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 关键词:益气活血复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大的特点,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血清炎症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大量临床分析,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气阴两虚、癖血阻滞所致,因此本文在此筛选了具有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强化心功的益气活血复方进行研究,以Wistar大鼠为对象,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探讨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8只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介于250-300g之间,平均体质量(284.2±5.2)g,18只大鼠均具备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可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9只,两组大鼠之间对比无差异,即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首先对两组大鼠进行心梗后心力衰竭处理:先于大鼠胸骨左侧3、4肋间皮肤作切口,切口为横向,长度约为1.5cm;钝性分离软组织,充分暴露大鼠心脏,用粗细合适丝线进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模拟心肌梗塞;模拟成功后进行正常喂养,在喂养一周后将正常喂食量减半,让大鼠处于半饥饿状态,其他同常规;饮食减半纹样一周后每日让大鼠进行游泳一次,每次约20-25分钟,使大鼠处于疲乏状态。经彩超检查结果两组大鼠均诊断为心力衰竭。A组采用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灌胃,中药处方药物为黄芪、人参、红花、丹参,中药煎熬后进行灌肠,每日一次,连续两月。B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组,剂量及时间同A组。 1.3观察指标 取两组大鼠左心室腔血2 mL,摇匀后进行离心处理,4℃下选择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十分钟,取血清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中TNF-a和IL-6含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值±标准差()表示,并用方差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心力衰竭可归类为“心悸”、“胸痹”、“心痹”之列。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机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心气虚,气虚及阳,鼓动血脉无力,每易导致血瘀、痰饮而成心衰病症。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限于补益心气法、益气活血法、温阳利水法、泻肺利水法和补肾法的方药研究[2]。笔者认为心主血脉,其功能不仅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更有赖于心脏阴血的滋润。大量临床分析,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气阴两虚、癖血阻滞所致,因此本文在此筛选了具有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强化心功的益气活血复方进行研究,以Wistar大鼠为对象,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探讨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 本益气活血复方组成药物为黄芪、人参、红花、丹参。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生地滋养心阴并列为君药,共奏益气养阴之效;黄芪助心阳,为臣药,兼顾心经阳气的不足。丹参为血中气药,为活血化瘀之要药,诸药合用则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强心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缺血心肌能源储备,而且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肌作用,亦有负性自律性和负性传导作用,有利于消除折返,防治心率失常。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氧的作用。 TNF-α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以能引起过度应激并加重心力衰竭为特征。炎性细胞因子可直接降低心肌的收缩功能,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可诱导心肌细胞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细胞毒性作用。TNF-α不但能抑制心肌收缩力,还能直接损伤心肌纤维使细胞间质分裂,重新分布和毛细血管液体渗出造成心肌水肿的结果[3]。研究表明,TNF-α与IL-6均为心力衰竭发病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两者均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生化标记物。亦有研究提示,TNF-α与IL-6具有相关性。血中IL-6、TNF-α的水平增加与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相关,且低水平的炎症反应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出现相关,而活跃的前期炎症反应是心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实验结果显示,B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加,可见TNF-α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精选干货)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重 要的终末肾衰竭病因之一。由于DKD的管理和治疗和 非糖尿病肾病(NDKD)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临床医生 应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病 理检查,准确诊断DKD,识别NDKD,从而对患者采取及 时正确的治疗。 DKD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肾脏损害包括DKD和NDKD,正确诊 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 要依据。 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其诊断目前仍存在争 议及不完善之处,主要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建议,主要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30 mg/g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持续超过3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指经肾脏活检证实 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不采纳单纯的尿微量白 蛋白浓度测定来诊断尿白蛋白异常.有关尿白蛋白异常 的定义见下表:...感谢聆听...

DKD的诊断标准如下表,诊断DKD时要排除非NDKD ,鉴别困难时需肾脏穿刺病理检查来鉴别. DKD的临床分期 根据临床与病理过程,Mogensen分期法将DKD分为5期: Ⅰ期:肾小球肥大,呈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Ⅱ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泄率正常或运动后增高,肾脏病理可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扩张;同时,需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一过性增加,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高血压、心 力衰竭、全身感染、发热、妊娠等。 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病 变仍为可逆性。 Ⅳ期:显性蛋白尿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水平从 (+)~(++++),可多达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病理有典型的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改变.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尿蛋白排泄可减少,肾功能异常。DKD的病理分级 DKD的病理分级见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DKD的肾脏病理分级和临床表现通常相 一致,但是也有不一致的例外情况。随着糖尿病病程的 延长肾小球病理分级增加,蛋白尿也相应增加,高血压 发生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病例,比如病理肾小球病变表现严重而临床未达到肾病综合征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检测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检测 杨小锋,王浩,温良,龚江标,王芳,李全成,苏琳,徐俊 (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忠诚神经外科中心) [摘要]目的检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2在轴索损伤位 点的表达和聚集及其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聚集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实验组(n=25)。实验组大鼠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AI模型,对照组大鼠只进行假手术操作。分别于伤后3h、6h、12h、24h和48h各处死5只实验组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经HE染色和Bielschowsky 染色对新皮层、海马、胼胝体的轴索损伤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脑上述区域内β-APP和TNF-α、IL-1和IL-2的表达。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处理过程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大鼠伤后3h即可出现轴索排列紊乱、神经元变性损伤,伤后12h-24h,可见轴索回缩球形成,伤后48h可见多处轴索断裂和散在分布的轴索回缩球;与对照组相比,伤后3h~48h,大鼠新皮层、海马及胼胝体区域β-APP的整体光密度值在伤后3h 即有显著增加,并在伤后48h内持续升高;在新皮层、海马及胼胝体区域TNF-α和IL-1的表达类似,其平均光密度值在伤后3h显著增加,并于伤后6~12h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但在伤后48h时其在新皮层、海马和胼胝体内的平均光密度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上述区域内,IL-2的平均光密度值在伤后3h时有显著性升高,但在6~24h内逐渐下降,伤后48h又有显著升高。伤后β- APP的整体光密度值与TNF-α和IL-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有显著相关性;而IL-2的平均光密度值与β- APP的整体光密度值却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鼠DAI后伴随着轴索损伤的进展,β-APP的聚集在48h内逐渐加重。大鼠DAI后脑内TNFα和IL-1的表达类似,早期快速增加,6-12h达到高峰,后逐渐开始下降。TNFα和IL-1的表达与β-APP的聚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到DAI后的继发性脑损伤。DAI后早期IL-2的表达和聚集聚与β-APP的聚集的聚集物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炎症反应;炎症因子 The Expression and Dete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at Brain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Yang Xiaofeng, Wang Hao, Wen Liang, Gong Jiangbiao, Wang Fang, Li Quanchen, [项目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项目(N) [通讯作者]:杨小锋,电话:,Email: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发育毒理学:指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 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2.致畸带:指从NOAEL到胚胎死亡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致畸带越宽的致畸 物,致畸危险性越大。 3.致畸物:是指能产生致畸作用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如放射 线)和生物性(如某些病毒)物质。 4.发育毒性: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 体之前内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及死亡。 二、选择题 1. 对于一些新产品或化学毒物,预测其发育毒性首先要靠C A. 环境流行病学资料 B. 控制下的临床研究 C. 动物毒性试验 D. 人群试验 2. 致畸试验在C期处死动物,可准确观察受试物的致畸作用 A. 孕前期 B. 孕中期 C. 孕后期和产前 D. 产后 3. 一般,发育毒性试验最常用动物是 A A. 大鼠 B. 小鼠 C. 家兔

D. 犬 4. 围产期毒性试验除B均为其应观察的指标。 A. 出生存活率 B. 死胎数 C. 出牙 D. 张耳 5. 发育毒性表现中D常被忽视? A. 死亡 B. 畸形 C. 生长迟缓 D. 功能不全 6. 以下D不是体外试验 A. 大鼠胚胎培养 B. 胚胎细胞微团培养 C. 生精细胞与间质细胞共培养 D. 蓄积试验 8.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B A. 着床期 B. 器官形成期 C. 胎儿期 D. 胚泡形成期 9.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 A. 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 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C. 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D. 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10. Teratogenesis may be caused by all the following mechanisms EXCEPT C A. alterations in DNA caus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B.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caused by advancing maternal age. C. alterations in RNA caus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9-04T11:02:49.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王永彬1 蔺记芹2 王伟1(通讯作者) [导读] 大鼠IL-8ELISA试剂盒:美国R&D公司产品。大鼠TNF-α 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王永彬1 蔺记芹2 王伟1(通讯作者) (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 250033) (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50012) 【摘要】目的本研究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进行干预,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清中主要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IL-8、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 法)测定肺组织中IL-8、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TNF-α、CRP浓度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炎症大鼠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4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而且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的全球健康问题,该疾病死亡率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国内外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statins)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多向性效应,具有保护改善血管内皮、抗炎[2]、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抗氧化、免疫调节、调节凋亡[3]等作用。其中抗炎、调节凋亡作用可能与COPD相关。本研究用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对血清中主要炎性因子IL-8、TNF-α、CRP的测定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8、TNF-α的表达,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1 研究对象及材料 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为(224.5±6.9)g,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于实验前1周开始饲养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脂多糖(LPS)系美国Sigma公司产品;辛伐他汀片(京必舒新)10 mg/片,由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大鼠IL-8ELISA试剂盒:美国R&D公司产品。大鼠TNF-α 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产品。C-反应蛋白(CRP)测试所需要的设备及试剂IMMAGE-800特种蛋白分析仪:美国Backman公司产品,采用仪器上随机携带的试剂检测;SP法试剂盒和DAB液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兔抗鼠IL-8多克隆抗体、兔抗鼠TNF-α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哈德门牌香烟由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提供,焦油含量13 mg,烟气烟碱量1.2 mg,烟气一氧化碳量15 mg。 2 方法 2.1COPD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间体重无差异。正常对照组:标准饲养,不作任何干预;COPD模型组:第1、14天将大鼠以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通过气管插管向大鼠气管内注入 LPS200μg/200μl,完毕后将大鼠直立旋转10~20s,使LPS均匀分布于肺部。第2~13d、15~28d每天在自制有机玻璃密闭熏烟箱(80cm×60cm×50cm),持续吸入香烟烟雾30min,15支/d;辛伐他汀治疗组:经气管内注入LPS的条件、烟熏条件以及持续时间均同模型组,在大鼠经气管内注入LPS满2周后,用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剂量2.5mg/kg),药物治疗6周后同时处死3组动物。处死前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并进行动物处置及标本采集。 2.2炎症因子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及血清中IL-8、TNF-α的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L-8及TNF-α。 2.3血清CRP的检测 应用IMMAGE-800特种蛋白分析仪(美国Backman公司)测定血清CRP的浓度。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即Newman-kueuls法。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及存活率比较 4.1.1 存活率情况 试验开始前每组大鼠各20只,经饲养及相应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大鼠存活18只,模型组大鼠存活16只,治疗组大鼠存活17只。对存活大鼠行各因子测定、免疫组化等检测。 4.1.2 各组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增长率的比较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一般情况较之改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表1 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增长率(x-±S,N1=18,N2=16,N3= 17)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也是导致患者出現慢性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比较复杂,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6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糖尿病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在54%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无法明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逆转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属于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分析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闭。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组织缺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持续的高血糖引发的糖代谢异常和脂肪代谢异常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一期临床表现为肾脏增大,B超检查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左右,采取同位素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约120ml/min,肾活检无异常,无血压升高,属于糖尿病初期。第二期临床表现为运动后尿白蛋白增高,肾小球滤过率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持续性滤过过多表示患者处于高危状况。第三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尿白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相对正常,血压轻微升高。第四期为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00mg/min,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lOmg/min,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患者出现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还会伴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2 糖尿病早期生化分析 2.1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排泄的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最开始,白蛋白排泄呈间歇性,肾小球滤过膜在高血糖的影响下,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滤过膜的孔径会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滤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hyn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第一节概述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指出生前接触某些环境因子对从胚胎或胎仔发育到出生后青春期前的子代造成的有害作用,包括发育生物体死亡、结构异常、生长迟缓、功能缺陷。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 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其作用机制、发生原理、影响因素、毒物动力学及其评价的科学。 畸胎学(teratology) 现代实验畸胎学(19世纪初) 历史的教训 ?1940年澳大利亚风疹大流行,次年流行婴儿先天性白内障、耳聋、智力不全、先天性心脏病 ?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受辐射儿童小头畸形、智力低下,一年内死亡率25% ?1960年反应停事件(thalidomide incident),欧洲出生8000多海豹畸形或海豹症(phocomelus)儿童 ?1968年日本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事件,孕妇出现死产、早产、?°油症儿?± ?1961~1970年美国在越战中使用落叶剂2,4,5-T(含TCDD),孕妇流产、产下小头和Down?ˉs综合征畸形儿 ?1966~1972年美国孕妇服用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300多少女发生阴道癌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 ?孕妇的理想选择? ?1953年,联邦德国一家名为Chemie Gruenenthal 的制药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反应停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而且对孕妇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 ?1957.10.1该公司将反应停正式推向市场 令人恐怖的副作用 ?到1960年,欧洲医生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四肢畸形(主要是双上肢短肢畸形)、腭裂、盲儿、聋哑儿、内脏畸形等

致畸试验标准

附件10 致畸试验 Teratogenicity Tes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致畸试验的基本原则,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用于检测化妆品原料的致畸作用。 2 术语和定义 2.1 致畸性teratogenicity 化学物质在器官发生期间引起子代永久性结构异常的特性。 2.2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 化学物质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甚至死亡。 3 试验原理与目的 母体在孕期受到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某种有害物质作用,影响胚胎的器官分化与发育,导致结构异常,出现胎仔畸形。在胚胎发育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妊娠动物化学物质,可检测该化学物质对胎仔的致畸作用。 检测妊娠动物接触化妆品原料后引起胎仔畸形的可能性,预测其对人体可能的致畸性。

4 仪器和试剂 4.1 仪器和器材 实验室常用设备、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4.2 主要试剂 4.2.1 甲醛、冰乙酸、2,4,6-三硝基酚、氢氧化钾、甘油、水合氯醛、茜素红。 4.2.2 茜素红储备液:以50% 乙酸为溶剂的茜素红饱和液 5.0mL,甘油10.0mL,1%水合氯醛60.0mL混合,存于棕色瓶中。 4.2.3 茜素红应用液:取储备液3mL~5mL,用10g/L~20g/L氢氧化钾液稀释至1000mL,存于棕色瓶中。 4.2.4 茜素红溶液:茜素红0.1g,氢氧化钾10g,蒸馏水1000 mL,临用时配制(剥皮法骨骼染色法)。 4.2.5 透明液A:甘油200mL,氢氧化钾10g,蒸馏水790mL 混合。 4.2.6 透明液B:甘油与蒸馏水等体积混合。 4.2.7 固定液(Bouins液):2,4,6-三硝基酚(苦味酸饱和液)75份、40 %甲醛20份、冰乙酸5份。 5 试验方法 5.1 受试物 受试物应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 5.2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5-11-13 17:26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 肾脏疾病和糖尿病 2012 年北京大学在Lancet 报道我国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已达10.8%,全国CKD 患者达1.19 亿。而在糖尿病患者中,CKD 患病率则高达63.9%。 慢性高血糖可以通过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活化蛋白激酶C,加速醛糖还原酶通路三条途径造成肾脏损伤。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约占43.8%。2014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达成共识,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取代糖尿病肾病(DN)的名称。DKD 指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73m2 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 持续超过3 个月。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 美国肾脏病与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推荐,当出现以下任何一条应考虑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1)大量白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微量白蛋白尿;3)在10 年以上的糖尿病病程的T1DM 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CKD: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GFR 较低或迅速下降;3)蛋白尿急剧增多或有肾病综合征;4)尿沉渣活动表现;5)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6)ACEI 或ARB 类药物开始治疗后2-3 个月内GFR 下降超过30%。 根据DKD 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五期: 1 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 2 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ACR 正常;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 3 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ACR<300 mg/g;病理检查GBM 增厚或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4 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ACR ≥ 300 mg/g,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5 期:肾衰竭期。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管理 1. 血糖控制目标 UKPDS 研究显示改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 每下降1%,微血管终点事件的危害比下降37%;研究还提示DKD 的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不存在血糖阈值(血糖越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越低),但大血管病变并非如此。因此,临床上并非追求血糖控制越低越好,而是要达到一定平衡。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T2DM 合并CKD 患者 HbA1c 目标放宽在7-9%。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肾病不仅可改变药代动力学,使降糖难度增大、低血糖风险升高;还可能对红细胞产生影响,使HbA1c 的监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当CKD 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时,HbA1c 监测结果可能被低估;对于晚期CKD 患者,使用「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更可靠。 2. 药物治疗策略

毒理学 环境有害因素致畸作用

第八章 环境有害因素致畸作用 生殖发育是哺乳动物衍繁种族的正常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着床(imbed,或称植入implantation)、胚胎形成、胚胎发育、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分娩和哺乳过程。生殖发育也可称为繁殖过程(reproduction)。外源化学物或其它环镜因素与机体接触后,可干扰生殖发育任何环节,并造成损害作用。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①生殖发育过程较为敏感,②对生殖发育过程影响的范围广泛和深远。近年来随着毒理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损害作用的研究又进一步分为两个方面:①对生殖过程的影响,即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的探讨,

②对发育过程的影响, 即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研究。两个方面都逐渐发展成为毒理学的分支科学;前者称为生殖毒理学(reproductive toxicology),后者称为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生殖毒理学主要涉及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作用及其评定,评定方法即为生殖毒性试验。发育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有害因素对胚胎发育以及出生幼仔发育的影响及其评定,评定方法称为发育毒性试验。其中主要为致畸试验。文献中也有人将生殖毒性以及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性以及发育毒理学统称为繁殖毒性和繁殖毒理学。本章将对发育毒性着重进行讨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发育毒性

某些化合物可具有干扰胚胎的发育过程,影响正常的发育作用,即发育毒性。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可分为:1、生长迟缓(growth retardation),即胚胎的发育过程在有害环境因素影响下,较正常的发育过程缓慢。2、致畸作用(teratogenicity),由于外源化学物的干扰,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生后立即可被发现。3、功能不全和异常,即胎仔的生化、生理、代谢、免疫、神经活动及行为的缺陷或异常。大多在出生后一定时间才被发现,因为正常情况下,有些功能在出生后一定时间才发育完全。4、胚胎致死作用(embryolethality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胚胎具有损害作用,并使其死亡。具体表现为自然流产或死产,死胎率增加。在一般情况下,引起胚胎死亡的剂量较致畸作用的剂量为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