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

2.(2014江西师大模拟)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

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5.2013年8月19日《中国科技报》报道,细胞的正常基因出现突变并不断积累会导致癌症。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材料主要表明( )

A.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的基础是变动不居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

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

B.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

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

D.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

7.“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

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8.雷雨天气里,可以用手机吗?实验证明,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打电话、玩微信都没问题,其危险性基本可以忽略,但是有电线连接的那些电器设备的危险性比手机要大。这说明了( )

①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④B.②④

C.①②D.②③

9.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1.下面漫画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③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2.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1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B.百感交集

C.千虑一得D.三人成虎

15.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 )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A省农民收入结构中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

(2)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运用“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美丽中国,爱国之传承】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上述同学的观点。

【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

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

(4)依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解析】选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故答案选A。

2.【解析】选B。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

3.【解析】选C。科学家研究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人们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认识农业生产规律的新表现。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明科学认识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也说明科学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③④正确。认识是纯主观的活动,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①②观点错误。

4.【解析】选D。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也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

5.【解析】选B。“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项正确。A、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6.【解析】选B。“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以“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项错误。

7.【解析】选B。恩格斯的这段话强调了两点,一是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二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干肢不符。

8.【解析】选A。做实验检验雷雨天气能否用手机,说明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①正确。通过实验人们得出雷雨天气能否用手机的正确结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9.【解析】选C。“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正确。

10.【解析】选C。不同食品对各自的新鲜度要求不同,说明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②正确。“吃就吃新鲜的!”这一结论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正确。①③干肢不符。

11.【解析】选D。“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这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也说明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②④正确。①③观点错误。

12.【解析】选B。我们党随着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探索,其认识也在不断完善,说明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③④正确。物质决定意识,①观点错误。②否定了认识的上升性。

13.【解析】选D。“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也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③④正确。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①错误。认识发展“循环性”是过程上升的过程,②“循环性”说法错误。

14.【解析】选C。认识运动反复性是说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项蕴含哲理与之相同。A项违背矛盾的特殊性,B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D项违背真理的客观性,均干肢不符。

15.【解析】选D。“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说明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答案选D。

16.【解析】本题考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紧扣图表反映的问题,回扣教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第(2)问,结合题目知识限定知,谈公民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思考公民通过什么方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应坚持什么原则等问题,

据此回扣教材,不难得出问题答案。第(3)问,解答本题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第一个问题,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弘扬爱国主义要与时俱进。对第二个问题,要明确两点:一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二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第(4)问,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题目的知识限定,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把握材料中表格所蕴含的有效信息,并准确进行观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效对接。最后再观点统率材料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的力度;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③坚持和完善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⑤加大财政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①积极向党、人大、政府等建言献策,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就建设生态文明向决策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方式,就破坏生态的行为及时进行监督。②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提出批评、建议等;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③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④要在党的领导下,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

(3)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②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弘扬爱国主义要与时俱进。

(4)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1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梦的作用,回扣教材知识,组织问题答案。第(2)问,要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表现为线索,并结合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作用,分析组织问题答案。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必然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③中国梦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必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2020高三政治高考复习专题一:公民与政府

政治生活专题一:公民与政府导学案 一、考点: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3)政府的权威 二、重点知识 1、人权(民) 2、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内容、原则) 3、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方式、意义) 4、政府(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权力监督、权威)

三、关注热点 (一).山东结构调整:山钢重组日钢等、 山东省政府围绕落实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了9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及13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导意见。山东省今后3年将以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大行业为重点,30个子行业为基础,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进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山东省政府在“产业调整振兴”中如何发挥作用?(6分) (二)、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1)时政语言: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医是民生之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目前,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是教育、医疗和住

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关注民生,从总体上讲就是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就是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角度分析: (1)政府为什么改善民生: (2)政府如何改善民生 (二)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背景材料】(关注理由)202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他第三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这个表述,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民族尊严”、“法律尊严”等,像今年这样的“尊严论”还是首次在其施政报告中出现。2月27日,温家宝在与网友交流时,提及要想实现人的尊严必须做到三点: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温总理从自由与权利等方面诠释“更有尊严”体现出政府的良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尊严论”,更具有深远意义。其一,“尊严论”可以成为政府和官员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的指南。其二,“尊严论”可以成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前进动力。从这些方面看,“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各级政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民众的尊严实现才有更多保障。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020江苏卷15).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

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

二轮复习政治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高考高频考点。 2.进一步沟通知识联系,构建合理的高考知识网络。 3.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强调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4.进一步拓宽答题思路,培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进一步关注重大热点,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体思路: 重视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提升 强化知识关联 规范答题思路 具体安排: 二轮复习共分12个专题,每专题安排2~3课时,共约40课时。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我国公民与政府 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七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第一课时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三课时为教师解读,以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为主。 经济生活部分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 一、落实主干知识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 (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高中政治常用哲学道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高中政治记忆方法

大气运动专题训练答案详解

大气运动专题练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 原因,不正确 ...的是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5.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 6、空气质量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下列天气系统,有利于污染气体扩散的是 A、台风的外围 B、高压中心 C、高压脊 D、低压中心 7.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舟山7月平均气温约27℃,阿里7月平均气温约10℃,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洋流 C.纬度分布 D.海陆分布

(政治)高三政治复习——宏观调控专题

高三政治复习——宏观调控专题 一、宏观调控实质上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常见设问角度: 1、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 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③社会主义公有利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④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 (2)意义(不利影响): 常用术语: ①对国家: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 平、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扩大内需、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②对企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对个人: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保障民生、 扩大就业…… 2、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1)前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表现:运用价格机制(阶梯电价、粮食收购保护价、购置税优惠等)、供求机制(增加储备粮投放、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整社会总需求)、竞争机制(通过 政策优惠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 就表明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内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3)手段: 经济手段: ①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入、调整税收、发行国债……)、货币政策(三 “率”)、价格杠杆: ②经济计划,如“十二五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战略 法律手段: ①经济立法,如全国人大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我国刑法明确“恶意欠薪”入罪; ②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行政手段: ①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如早晚高峰时段禁止非北京载客汽车进入 五环以内); ②行政审批(如工商部门给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注意:宏观调控涉及到的问题贯穿整本书,解题时必须注意“因题制宜”,筛选知识,切忌照搬照套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唯物论和认识论(高考政治基础知识)

唯物论和认识论(高考政治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

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 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 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答案】1.C 2.D 【解析】 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 错误,C正确。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答案】3.B 【解析】 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 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 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一、知识结构 二、复习提示 本专题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08年高考尤其应予以关注的知识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的增加就业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具体做法即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 三、学科内知识联系 第一、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识,分析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分析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产品问题。 第二、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原因,特别是物价上涨问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第三、运用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

意义,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四、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实践,分析说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第五、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分析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 第七、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八、运用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九、联系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宏观调控。 第十、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财政、税收的作用联系起来,分析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必要性。 第十一、结合市场交易的原则理解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 四、结合十七大,把握知识联系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

高三政治同步测试(11)—认识论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政治同步测试(11)—认识论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5小题,每小题2 分,共70分)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出: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这三把“尺子”的检验。据此回答1—3题。 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政绩的尺子是因为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历史性活动 2.官员的政绩应切实是为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这表明在政绩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的价值评判标准是()A.看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B.看其是否符合党组织的需要 C.看其是否能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D.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中检验,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4.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这主要是因为()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体更正确更深刻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能动的飞跃 D.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据此回答5—6题。 5.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A.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B.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D.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6.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其他一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经济与消费-高考政治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2018年高考题 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 ①缩短降低增加不变 ②缩短降低增加增加 ③不变增加降低不变 ④不变降低增加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点睛: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答案】A 【点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②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 相关商品: 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 互补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2)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自然属性。 ②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其社会、本质、特有属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③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不一定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或社会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密不可分。 ②对立性: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为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生产者。 4(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1)如图13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政治

2019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政治 专题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近些年来,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据此回答1—2题。 1.循环经济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B.联系是可以改变和利用的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政治学角度看,体现了国家机关的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独立自主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据此回答3—5题。 3.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依据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的 C.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加快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的规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C.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割的 5.提出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了党对国家的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D.经济领导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据此回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发布时间:2012-8-24 浏览人数:85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考点1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空谈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考点2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注意: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认识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还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认识。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 (3)从认识的目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注意: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无论正确的感性认识,还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后者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大。)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地理专项训 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一、选择题: 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 A.午夜前后 B.傍晚 C.正午前后 D.黄昏 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 A.滴灌 B.漫灌 C.喷灌 D.沟灌 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据此完成 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 A.1 月份 B.7 月份 C.春季 D.秋季 4.甲地气温可能为() A.16 B.12 C.26 D.32 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势起伏 D.植被状况 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 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 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 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 D.夏季小于冬季 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 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 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 8.推测该山脉() 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 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 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据此完成9 ~11 题。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 题一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二轮复习政治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高考高频考点。 2.进一步沟通知识联系,构建合理的高考知识网络。 3.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强调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4.进一步拓宽答题思路,培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进一步关注重大热点,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体思路: 重视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提升 强化知识关联 规范答题思路 具体安排: 二轮复习共分12个专题,每专题安排2~3课时,共约40课时。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我国公民与政府 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七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第一课时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三课时为教师解读,以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为主。 ? ? ?

经济生活部分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 一、落实主干知识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692

专题跟踪训练(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 一、选择题 (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D.滇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 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 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 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 A.赤道B.20°N C.40°S D.60°N [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计划.doc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巩固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把握热点,掌握对各种问题进行解答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 第二轮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尤其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在此基础上在同时进行热点进行专题研究,双管齐下。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作为科任教师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

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_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二 1、每周二课时处理文综训练和模拟考试试题典型题目和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精讲,讲试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答题方法技巧的训练。 2、3月11日至4月2日本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分几个专题进行复习。专题一:哲学主观题答题应用知识的规范、方法及材料的.归类。 专题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专题三: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专题四:优化资源配置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