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节约型社会相关政策列表

节约型社会相关政策列表

节约型社会相关政策列表
节约型社会相关政策列表

节约型社会相关政策列表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

《全国节水灌溉规划》

《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建设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矿山企业尾矿利用技术规范》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的实施意见》

《创建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节约石油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制定和发布了乘用车、空调器、高压钠灯国家能效标准和啤酒、酒精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节约石油管理条例》

《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

《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

《节水中长期专项规划》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

《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方案》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实施的三个重要配套行业标准:《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简称《限量要求》)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简称《标识要求》)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简称《检测方法》)

已经于2006年11月6日颁布。

三个标准的标准号分别为:SJ/T 11363-2006(《限量要求》);SJ/T 11364-2006(《标识要求》);SJ/T 11365-2006(《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办法》

关于制定大中型拖拉机报废标准的通知

关于发布《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

关于调整轻型载货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

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

关于实施《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农用运输车报废标准》的通知

摩托车报废标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关于进口废纸审批和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关于做好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能力工作的通知》

关于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通知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铝行业准入条件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千家企业能源利用公报

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骨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机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线电缆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钢铁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五金电器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纤维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汽车压件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有色金属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纸或纸板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木、木制品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冶炼渣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废纸再利用技术要求

进口七类废物标准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细则(试行)》

《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环发〔2005〕151号)《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

《关于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污水处理税费改革促进污水处理产业良性发展的意见》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的意见》

《污水处理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建筑节能施工监督导则》

《绿色施工导则》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

《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统计和监测办法》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指南》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经济政策》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指南》、《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示范城市申报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商务部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通知》(商改发[2007]199号)

《关于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8]8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

《建筑节能施工监督导则》

《绿色施工导则》

《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办法》

《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科[2008]147号)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和评估办法》

《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 (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致使我国出现高能耗、高物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构建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构建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树立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理念

来,就能为社会增加大量的财富。 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应把能源、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进行研发和攻关。当务之急是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一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生产过程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的技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3国土面积的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陆地表面每年接收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水力发电潜力大,目前水力发电1亿千瓦,仅占发电总量的24.6%。我国地热储量达1353.5亿吨煤热量单位,有待于开发利用。此外,还应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技术。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然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专家指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即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前者就是资源节约,后者就是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研报告材料-王鑫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外语学院1503班王鑫 ●调查背景 建国之后,吉林省为了振兴经济,根据国家发展的布局及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因此,可以说吉林省重工业发展历程是吉林省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吉林省重工业从建国初期的薄弱直到后来成为吉林省工业乃至整个吉林省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历程很值得研究。吉林省重工业发展的时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前后共计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中,吉林省重工业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渐发现牺牲环境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用来弥补我们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们吉林省来说的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展现吉林省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在吉林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在通化师范学

院进行,主要为了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的了解和看法。

在本次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以下几个是突出的:

用电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教学楼在放学后,教室基本上没人了,但是灯还亮着,风扇也在转着。在宿舍中,很多同学的计算机24小时都不关机。 用水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在洗衣服时,通常一大桶水进行洗涤,而且,废水也未能够充分利用。 粮食方面:在食堂每天吃完饭后,只要去看一下餐厅的剩饭桶,总会看到桶里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还有肉片、蔬菜...这种现象真是让我们惊心啊!针对粮食浪费严重这个现象,我对一些有倒剩饭菜习惯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发现除少数是因为买到不可口味的饭菜,或身体不适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数同学是态度问题。“吃不了”是我们得到的最多的回答。食堂没有定量售卖,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饭量,为什么要多买呢?“吃那么干净干嘛?”这样的回答显然已经是态度问题了。采访中,多数同学对我的关注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倒剩饭菜只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并且也是司空见惯,浪费那么一两粒米,或者一两斤蔬菜,是无所谓的,首先经济上不会造成需要估量的损失,其次,许多习惯是小时养成的,一时不好改也不认为有改的必要。一位收拾餐具的阿姨说,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们在丢弃饭菜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解决策略 ★从大范围方面进行预防与治理 (一)吉林省环保厅综合治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

建设节约型社会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资源与能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能源的短缺已经变得日益突出,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寻求解决其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的分析,试图找出资源与能源短缺的根源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并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标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出发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的意义 1.1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应该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我们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成效并不明显,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一组组沉重的数字催人警醒。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而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所以,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应是中国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对土地和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资源供需矛盾也将越来越大。以城镇化为例,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毫无疑问,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要大于农村。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目前,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依靠这样的发展来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经济指标,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小组人员: 时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看法极其做法,关注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以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

关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对策的调查报告

关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对策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调查 时间:2014.1.22——2014.1.25 地点:扬州市瓜州镇陈家湾社区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二、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u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大系。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巾,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

最新团员青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团员青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节约美德蔚蓝成风。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一、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

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二、节约资源,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三、积极实践,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研究院所建言献策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身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时尽其效的节约型社会。同时,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用我们青年率先垂范,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青年朋友们,节约新时空已经展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去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在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上时的发言稿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施永忠 浙江作为资源小省,我觉得应该虚实结合、双管齐下,及早规划、设计好未来五十年内的资源发展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为此,我想提出两方面的意见。 一、发挥政府导向职能,做好规划、宣传、组织工作。 1、在城镇建设规划中,周密安排各种资源。目前新建小区、新建城镇、新建乡村,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比如中小幼学校的布局,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幼儿园,完全可以在新的住宅小区和城镇规划时,就加以统筹安排,并且与小区或城镇的投入使用同步开始招生,让孩子在小区内就能上学,这样可以节省许多资源,如汽油、道路、车辆、餐饮、电力等。缓减每天几十万辆公车、私车接送孩子的交通拥挤状况。 2、政府部门带头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政府机关带头节约用车、用电、用纸、用水,带头使用绿色能源。比如公务员每周用一天不用公车而乘公交车上班,政府大楼带头使用绿色能源,我相信其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3、在城镇大力倡导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进行旅游。当前,欧盟各国兴起了一个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上班的群众性健身运动。而我们浙江也正在大兴工间操。这在创建绿色生态省、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以及各地市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市民的健身运动,现代旅游者方兴未艾的自助游、情侣游、休闲游等直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休闲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现代时尚一族轻松、健身、情侣、自助等旅游消费理念,逐步为旅游者们接受的社会背景下。 为了方便市民健身,大力倡导少用汽车,多利用自行车健身和上下班的节能健身运动。同时,为了留住游客,适应自助游热,健身热,不致他们来去匆匆,又让他们觉得不枉此行。建议各城市以风景点为中心,借助旅游集散中心,开展大型的自行车出租游,在旅游者提供押金的前提下,可以在任何一个集散中心还车,方便游客,而各集散中心只要设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了。同样,也可以作为市民早锻炼的工具或交通手段。 骑自行车上班,骑自行车旅游,既符合环保立市、生态优先、可持续性发展的景区建设方针,又符合广大市民和游客特别是现代人的休闲方式和健身追求,投入少而效益好,特别适合广大学生的口味和经济实力,而且,既符合青少年猎奇、结对、野趣等心态,也适合喜欢清幽、淡雅、运动的中老年。另外,大力倡导利用自行车健身和上下班运动,也是减轻景区交通压力,解决道路建设跟不上,公交运力不足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4、建立并推行奖励制度,大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应用。从2003年开始,为了美化城市,不少城市开始了房屋的平改坡工作。同时,在近三年里,发展了大批新型的住宅,建设了一批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城市住宅。可是,却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企业考虑引进和开发使用绿色能源系统。特别是一些大街边上的商厦及宾馆,从广告效应、商业宣传、营造气氛考虑,大量的使用玻璃幕墙,却未考虑所产生的光污染及对空调的依赖性,,非但行不成设计者初衷里的漂亮的城市风景线,反而变成了城市里一种难以消除的污染源。为此,我想呼吁我们的建设规划部门,以及有关的建设企业,能不能在以后的规划建设工作中,作以下一些改变:(1)对全省正在进行的房屋平改坡工作进行一次审查,看看有哪些房子可以在平改坡中,把房顶改建为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甚至发电的场所,以便所在房屋可以最低限度的节约用电和能耗,冬天节约取暖用电,夏天节约空调用电。 (2)所有在建的住宅楼盘,能否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及建设规划,尽量考虑在住宅区内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取暖、沼气发电、小型风力发电或水能发电等,创建绿色住宅小区。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303? 《中国商界》2010年5月总第198期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面的定义看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我国的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很多资源列世界前几名,总量上是大国。但被13亿人口一除,就成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少的国家。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单位产品耗能高40%。例如2004年,我们国家GDP占世界GDP总量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重要资源站世界的比重,煤炭大概是38%,水泥占45%,钢铁占27.4%。高消耗、高排放直接导致了高污染。三是资源禀赋差。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但耕地还以每年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从目前探明储量看,我国可采石油资源只能用到2020年。我国煤炭资源现有储量最多还能使用不到100年。“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越来越大。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特别提到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环境与贸易日益紧密,一系列新的国际环境公约对经济贸易尤其是工农业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凸显,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张云仙/邹平县青阳镇财政所 【摘 要】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词】 认识 构建 措施 环境和人身健康为由强行的限制标准,这些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 成了一种技术壁垒,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形成合法的技术壁垒,而且还在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产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有利地消除国外提出的资源环境威胁论和绿色壁垒等影响,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所有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二是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大力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 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

节约型社会与环境保护

节约型社会与环境保护 [日期:2007-06-2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现的问题: 1)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消耗量高,使得能源短缺现象严重,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2)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3)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 原因: 1)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 2)我国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3)我国在对能源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在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没有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没有实行强制淘汰。 因此,要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解决的对策: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建设节约型社会演讲稿

建设节约型社会演讲稿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节约美德蔚蓝成风。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 一、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二、节约资源,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三、积极实践,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研究院所建言献策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w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