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应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如在教学《我的大树》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在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单元的观察和《我的大树》的观察一样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观察是个长期的观察,如果要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要按时观察、要及时记录、分阶段写观察记录总结,最后分析研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

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在教学《分离食盐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10粒蚕卵,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制定饲养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按照饲养方案认真饲养,记录饲养过程中蚕宝宝的变化,这个活动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2 个多月,每个周我都和学生一起分享饲养的乐趣,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四、科学教学中树立我是科学的主人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在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利用,利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自己是科学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计算一下,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多少空气,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呼吸20 次、每次吸进500 亳升空气计算,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14400000ml,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见空气质量与我们健康很重要,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是否受到了污染?你能举例来说说么?工厂大烟囱飘出来的有害体,水泥厂周围、汽车尾气、居室装潢木材油漆散发出的有害气体,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要根据所教课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华北明珠

有的人认为学科德育就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的认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有的认为学科德育是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我认为学科德育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的科学教学也应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因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我的大树》及“观察稻谷”观察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

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分离混合物》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

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香菇基地云集的地方,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6、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

傲。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近几年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现在都在讲素质教育,我想这种素质教育就应该通过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渗透到我们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才能真正地使德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 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 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431555.html,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者:曲丰娟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 几年来,小学生不良行为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环节的薄弱。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热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师长。学生在学校里要靠教师的传授、指导来获取知识,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十分崇敬,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延伸到对生活的爱。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教师要用美好的人生理念和信念去启迪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做到预备铃前到教室;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科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各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前提。在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实施,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力争做到见缝插针点滴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社会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课的定律、原理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向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长布镇蒲江小学 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上级有关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目标如下: 1、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 ;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校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锐意创新的良好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在教学“植物”单元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对世界的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3、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

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要求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英语教师应学会研究学生的性格牲,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要“全面育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精神,努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基础。 一、学校德育的原则 在抓好德育方面,我们应坚持“全员参与、面向全体、贯穿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和“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目前,在新课程评价标准中,把有无“德育”、“觉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德育目标已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行动。 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许多革命前辈由于在课堂上学了鲁迅、巴金的作品,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陈景润也正是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讲的哥德巴赫猜想,才产生了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强烈愿望,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多少人正是通过具体学科

的学习,吸取了丰富的德育营养,才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坚定了奋斗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了爱与憎,明辨了是与非,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不难看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1、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 从各学科教材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仅包含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的内容,还包含有哲学原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叱咤风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事件,还包含有各国的山川风貌、世界的风云变幻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包含有呈现在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2、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经常性 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小学平均每天上三四门课,中学平均每天上七八门课,如果能自觉做到教学渗透德育,那么,学生可以说天天,甚至时时能受到不同内容的教育和熏陶。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渗透德育可以做到经常。 3、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有效性 教学渗透德育有别于单纯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它不是外加的说教,不是贴标签,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接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单纯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18浅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丁勇华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大家的提法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觉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

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强,否则,便会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综合效果。 德育渗透的途径 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科学课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是导电的,但是利用课堂上的检验器(非闭合电路),却证实水不导电。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是导体,我又准备了一组学生电源和一小烧杯盐,演示水是导电的。并讲解水导电的原因,再用蒸馏水做反证验证——水是导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

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德育是搞好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目标与需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甚至于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渗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遵循英语教学规律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良好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构建和谐健康课堂 在教育实际中,有的教师养成了随意“教训”(其实就是体罚或

者变相体罚)学生的习惯。或许这一切都源于“老师教训学生是为学生好”的初衷,但学生也同教师一样,渴望自由和平等,渴望受到尊重。的确也是这样,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也要尊重学生,包括对他们的人格的尊重。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学生仅仅当成学生,而首先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真正地做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就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只有达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才能接受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成了顺水推舟之事。 二、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英语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优势,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去挖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德育教育便能在英语课堂中和谐进行,英语课堂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一)精心组织例句 在进行词汇、句型、语法教学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