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梁苏维埃政府

南梁苏维埃政府

南梁苏维埃政府
南梁苏维埃政府

南梁苏维埃政府.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南梁苏维埃政府.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南梁苏维埃政府

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关帝庙,召开了有刘志丹、习仲勋、惠子俊、杨森、张秀山、马文瑞、张邦英、蔡子伟、张策、吴岱峰、黄子文、张庆孚等领导人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文件和法令。会议选出习仲勋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和牛永清为副主席。政府下设土地、劳动、粮食、财政、肃反、文化、工农监察、经济建设和妇女等委员会,李生华、张钦贤、呼志禄、杨玉亭、郝文明、蔡子伟、惠子俊、马锡五分别任土地、劳动、粮食、财政、肃反、文化、工农监察、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长,高敏珍、张景文先后任妇女委员会委员长,蔡子伟、张文华先后任政治秘书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界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边金山任副主席,吴岱峰任参谋长。朱志清任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郑德明任副总指挥,梅生贵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会上还建立了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和赤安县苏维埃政府。12月建立了庆北县苏维埃政府。贾生秀、边金山、强家珍分别担任华池、赤安、庆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三县分别辖小河沟、东华池、林锦庙、阎家坬子、玉皇庙、马孤子、荔原堡、白马庙、花豹沟、刘坪、阳胍沟门、尚湾及紫坊畔、脚扎川、陕西白豹、吴旗与高河、温台、城壕、白岔沟门、武家河、乔河、庙巷、土坪等地。

11月7日(农历十月一日),在荔原堡河西的川台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3000多名贫苦农民,庆阳、合水、保安、安塞、靖边等各路游击队和18个赤卫军大队参加了大会。刘志丹、习仲勋分别讲了话。肃反委员长郝文明和工农兵各界代表都发了言。大会举行了阅兵仪式,刘志丹、习仲勋等检阅了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各路游击队、18个赤卫军大队。晚上,举办了文艺晚会。

庆祝大会后,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搬到南梁堡的寨子湾,因此称“南梁政府”。陕甘边特委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也随之移驻寨子湾,接着,颁布了“十大政策”,即土地、财政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民政劳资、文化教育、知识分子、肃反、优待俘虏和各种社会政策。在边区苏维埃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县、乡立即发动人民群众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没收地主土地、牛羊、粮食、庄宅和其他财产,没收富农封建剥削部分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雇农和缺少土地、牲畜的中农,按照主要生活资料来源和剥削与被剥削的程度划分阶级成分,实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击豪绅地主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了改变根据地群众的生活状况,边区政府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并从政府办的牧场中,提供牛、羊、马匹给贫苦农民,帮助他们度过因缺少牲畜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境。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南梁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陕甘边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分别发行了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和《红色西北》。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即创办了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霍建德任校长,张景文任教员,共有学生60多名。教学设备非常简陋,蔡子伟亲自为学生编写课本。学校开设了文化、政治和军事课。

1934年10月,在荔原堡开办了红军干部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南梁政府成立后即改为军政干部学校,校址迁到豹子川的张岔,开设了政治、军事和文化课,

同时兼搞生产。干校在张岔又办了二期,第一期70多天,第二期90天,前后三期共培训于部200多人。

陕甘边特委、政府和军委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从吃饭、穿衣和日常生活用品到办公所需的笔、墨、纸张,都由财政委员会按规定统一配发。为了减轻群众负担,政府还规定“党政军的财、粮来源,主要是取于豪绅、地主,并向敌人夺取”,号召党政军机关经营红军公田、兴办小牧场、种粮种菜、养猪养羊,补充红军和机关所需。南梁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对边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为此,边区政府在荔原堡设立了集市,确定农历每旬一日为集日。为活跃集市贸易,对白区商人采取了争取和保护其利益的政策,把根据地的羊只和山货廉价卖给他们,鼓励他们把苏区缺少的布匹和其他货物想方设法运到根据地来。针对南梁地区流通货币极不统一,流通极不便利,各种纸币贬废迭起,人民深受其害的现实,边区政府于寨子湾设立了陕甘边苏维埃银行,在油坊沟设立了造币厂,发行了用布制作的“苏币”。面额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四种,共发行3000元。在此期间,边区政府还发行了“陕甘边苏维埃银行券”,明令禁止国民党钞票和地主豪绅的“帖子”等在苏区流通。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和金融流通的革命,南梁山区的经济逐日繁荣起来。南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根据地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南梁的人口由根据地创建前的600多户2400余人,很快增加到1000多户6000余人。这期间,在刘志丹所坚持的正确的统战政策感召下,1934年10月20日,郭宝珊率领120余人在新堡宣布起义,被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花任政委。

1935年春,红四十二师骑兵团配合延安、安塞等游击队和宜川、甘泉的“抗捐军”,扫除民团据点,开辟了陕甘边东区革命根据地,将“抗捐军”改编为抗日义勇军,成立了红宜县、赤川县、肤施县等县临时革命政权,在北起延长,南达韩城,东抵黄河,西接南梁中心根据地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建立了新苏区。

1934年冬至1935年春,南梁根据地和陕甘边苏区开展了“扩红”运动,使红四十二师扩充到2000余人,各县游击队扩大到3000余人,赤卫军增加到5000余人。

1934年秋天以来,陕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迅猛发展,相继建立了陕北红军独立第三团和第二团,陕北游击队扩大到30多个支队。11月中旬,杨琪以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巡视员的身份来到陕北根据地,协助开展武装斗争,使绥米葭吴边、绥靖延边和安定三块分割的苏区联为一片,在10多个县组建了中共县委和革命委员会。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孔原派巡视员黄翰来陕北,指示统一陕北、陕甘两个地区的武装力量及改编陕北游击队,决定调刘志丹负责西北军委工作。12月底,刘志丹带领红二团和庆阳游击队、陕甘游击队五六支队,向陕北挺进,沿途消灭了安塞县隆安、平桥等民团。1935年1月,刘志丹到安定县水晶沟、柳沟、灯盏湾等地,多次看望谢子长,就陕甘和陕北两地区统一领导,两支红军统一指挥共同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5日至28日,在赤源县白庙岔召开了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任主席。30日,在白庙岔将陕北红军各独立团整编为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杨琪任师长,张达志任政委,随后组建了吴堡和神府独立团。

1935年2月5日,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家垃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惠子俊任书记,统一领导两个根据地的工作。会议还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统一指挥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撤销陕北特委,保留陕甘边区特委和军委,

李生华、刘景范分别任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至此,正式建立了两地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构,陕甘边苏区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小明整理上传)

滑水河苏维埃政权

红色记忆之三:镇安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70多年前,我县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米粮镇的花水河畔宣告成立,它广泛开展的抗捐抗税斗争和“耕者有其田”的均地运动,让千百年来当马牛的劳动人民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由县委组织部和我台联合开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专栏《红色记忆》,今天追忆那段轰轰烈烈的时光—— 主持人现场:我现在是在米粮镇的花水河畔,75年前,这里有一座画梁雕栋的庙宇,我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就在这里宣告成立。 在千年流淌的花水河畔,今天仍醒目的矗立着一座庄严的碑石,它记录的是一场改变镇安历史的革命事件。在这个空旷的河滩边,70多年前,有一个巍峨的戏楼,是人们聚集看戏的去处,但1935年的2月14日,1000多穷苦百姓汇聚于此,不是看戏,而是见证镇安新生力量的诞生——镇安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采访树坪村刘文炳老人:成立 采访党史专家:为什么在这里成立苏维埃、机构组成等基本情况镇安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立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们组织农会,打富济贫、均分土地,建立白塔、西沟等五个区、34个乡苏维埃政权,还利用这里两省交界、五县毗邻的地理位置,除在镇安活动外,深入山阳、柞水、郧西、旬阳等县,广泛推动农民闹革命,并成立两个游击师,壮大武装力量。 采访党史专家:意义

不到一年,镇安的苏维埃政权辐射五县,人口十多万,面积达到3900平方公里,深得民心的红色政权很快形成燎原之势。下期《红色记忆》带您走进米粮二里湾,继续寻找先辈们的足迹。 红色记忆之四二里湾的红色足迹 在米粮镇,有一个叫二里湾的地方,那里毗邻山阳和郧西,藏在大山深处,70多年前,它是镇安苏维埃的驻地,领导全县乃至周边五县的红色运动,是镇安革命的摇篮。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庆祝建党90周年专栏《红色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二里湾,寻找先辈们奋斗的足迹—— 主持人:我身后这片土地就是二里湾,别看它地处偏僻,面积狭小,但从红军长征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一直燃烧着熊熊的革命烈火,映照古老的镇安走向光明。 镇安苏维埃政权在花水河畔宣告成立后,就将政府驻地选择在这腹藏园林、背倚大山的小小盆地里,它进可攻、退可守,北面能与山阳呼应,南面能和湖北连接,是一块战略要地。 采访党史研究者马云腾:位置的重要。 苏维埃政权在二里湾一带立足后,立即开展了均地运动,全面统计地主土地剥削量,对土地进行造册登记,确定均地对象,将地主豪

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第一部根本大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民主的宪法,在中国民主宪政史上具有划时代性。它与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所谓“宪法”、“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大纲》,是一部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 民民主制度的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保证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纲领。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 庄严地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共17条。《宪法大纲》的基本内容是宣布中 华苏维埃要在全中国实现的基本任务。” 这部《宪法大纲》是在革命战争日益剧烈和扩大、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在全中国普遍 建立的时候制定的。因此,它在第一条中,就开宗明义地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 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上述基本任务和目的,这个大纲确定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中 心的各项革命纲领和政策、方针。 在消灭封建剥削方面,规定以消灭封建剥削及彻底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雇农、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在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方面,宣布中华民族的完全自由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在苏维埃领域内,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帝国主义的租界、租借地无条件地收回;帝国主义手中的银行、海关、铁路、商业、矿山、工厂等,一律收回国有。在目前可允许外国企业重新订立租借条约继续生产,但必须遵守苏维埃政府的一切法令。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要建成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在《宪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即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 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是国家的主人,都有民主的权利。对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等和一切剥削者以及反革命分子实行专政,这些人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第一,拒绝他们于政权之外,完全取消他们的选举权,取消他们在红军中在地方部队中服兵役的权利;第二,剥夺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第三,利用革命武力与革命法庭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 在这部《宪法大纲》中,特别强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的民主权利。规定公民 享有:平等权、参政权、参军权、民主自由权、信教自由权、婚姻自由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八项权利。例如: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16岁以上者 有选举权与被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有真正的信教自由;承认婚姻自由,保护妇女权益;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和失业津贴,创立社会保险制度,并有监督生产之权;在受教育权方面,规定了在进行革命战争许可范围内,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应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 在异常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规定了人民应享受的八项权利,这在百余年来的中国宪 政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民主的一个伟大的尝试。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山势陡峭,深谷延绵,林深草茂,纵横两千余里,交通极为不便。在这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川陕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苏会议上讲话时称川陕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奉命向西战略转移,12月经陕南到达川北。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此后,在川陕两省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32年12月下旬,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江(通江)、红江(涪阳)、南江、清江(巴中)县和巴中特别市等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并按照《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原则,起草和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大捷中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派遣的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攻占了长赤、广元、仪阆、苍溪、江口、万源等7个县,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1933年6,中共川陕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红四方面军军事工作会议(即木门会议)先后召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根据地反围攻胜利后的新形势,做出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红军与地方武装”和“组织问题”等决议。决定扩编军队,加强政治、军事和后勤工作。红四方面军扩编为4个军、11个师、29个团,计5万余人。张国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徐向前任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在中共川陕省委的领导下,川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取消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者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分配了土地,夺得了土地革命斗争胜利,极大地宣传、发动了群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1933年2月12日印行的《怎样分配土地》和1934年12月30日出版的《平分土地须知》以及川陕省工农政府和红四方面军的有关土地革命的布告,就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土地革命的历史。 1933年8月中旬,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红军乘四川军阀刘湘组织新的"围剿"尚未就绪之际,迅速开展了仪南、营渠、宣汉三次进攻战役,攻占了仪陇、营山、达县、宣汉、万源5座县城。相继建立了仪陇、阆南、嘉陵、英安、营山、长胜、渠北、达县、宣汉、红胜(罗文坝)、城口(万源大竹河)等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与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改为红33军。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老区,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2年,海陆丰成立了社会主义共青团和海陆丰第一个农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影响所及,不仅席卷整个粤东地区,而且带动了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兴起,为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刚刚形成的革命运动转入低潮,整个中华大地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英雄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在彭湃等革命先辈的带领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并于4月、9月、10月连续举行了三次革命武装起义,解放了海丰和陆丰县城。11月13日至16日,陆丰举行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彭湃参加,成立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1月18日至21日,海丰举行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苏维埃政府。 其后,海丰县城和陆丰县城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从而成功地创建了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海陆丰县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

烂的一页。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海丰县 海丰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农民运动先驱、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建者彭湃烈士的故乡。首先我们来到红色革命史迹红宫、红场。红宫原为明代学宫,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1927年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海陆丰人民继4月和9月两次武装暴动之后,10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八项政治纲领。大会场四周和街道都粉刷成红色,会场用红布覆盖墙壁,代表红色政权,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1927年11月21日,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彭湃同志批示在该地兴建“红场”,迅速筹备庆祝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连续十个昼夜突击施工,兴建了红台和红场大门。12月1日,在红场召开了五万多人参加的“海丰人民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1928年1月2日,董朗、党代表颜昌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与叶镛、袁国平、徐向前等同志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上胜利会师。1986年,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塑造的身穿西装、两手叉腰、面部神情坚定自若的彭湃烈土铜像巍然屹立在红场中心。红

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沉重打击四川军阀

军史: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沉重打击四川军阀 大巴山延绵数百里,横亘于川陕之间,山势雄奇,岩悬壁绝,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素有“秦川锁钥”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巴人英勇善战,出兵助武王伐纣,助秦王灭六国,刘邦据巴蜀之地,在巴山建牟阳城筑巴峪关,得巴人以争天下。 1932年12月初,红四方面军1.5万人,翻越秦岭来到大巴山的南麓,寻求新的立足点。12月20日,西北军委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通江两河口。从此,开始了川陕根据地建设,至1935年3月全军西渡嘉陵江,历时2年零4个月。期间,经历两次“反围”斗争、三次外线进攻作战和嘉陵江战役,毙伤俘敌10万余人。根据地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部队扩大到8万余人,建制由4个师发展到5个军15个师。开辟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一、反“三路围攻” 1932年12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陕南西乡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趁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在川西混战、川东北地区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至两河口,20日部队进驻通江。 1933年1月28日,田颂尧宣誓就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将他在川西参加混战的部队调回川北,部署对川陕苏区实行三路围攻。田颂尧的29军辖5个师及军师独立旅,共60个团,他投入三路围攻的部队30多个团,约3万多人。2月12日,田颂尧发动三路围攻,很快控制了巴河右岸。 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城列宁公园召开了军事会议,徐向前总指挥提出了反田颂尧三路围攻应采取“收紧阵地、节节御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分兵固守隘道要口,节节抗击敌人,尔后集中兵力实施反击。 至3月18日,敌军虽然占领了巴中、南江两座县城,却付出了伤亡8000多人的惨重代价。红军主力根据作战方针,在北起贵民关,南沿官渡口、观光山、大明垭、杀牛坪至得胜山一线,步步设防,阻击敌人。又由得胜山向东北沿麻石场、龙凤场、竹峪关一线占领新的阵地,继续与敌周旋,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从3月下旬至4月25日,敌我双方呈对峙状态。 4月26日,田颂尧部又向红军阵地发起强大攻势。红军继续依托险要阵地、工事,以猛烈的火力、灵活的战术,顽强地进行阻击,并再次收紧阵地,主动放弃通江县城,将红军主力集中于通江空山坝一带。 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指挥所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改变作战方针,停止收紧阵地,转为对敌反攻。徐向前总指挥提出反攻的首要对象是打击已冒进至空山坝的敌人左纵队13个团,并对部队行动作了具体部署。5月20日夜,红军各部队进行了声势凌厉的大反攻。仅10余日,就将田颂尧花了4个月占领的地区全部收复,毙伤敌人官兵1.4万余人,俘敌旅参谋长李汉成等官兵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00余支(挺),迫击炮50门。田颂尧的部队损失近半,残部退守嘉陵江沿岸。 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川陕苏区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北起陕西的镇巴、西乡,南至仪陇、江口,东达万源,西抵广元、苍溪附近。纵100余公里,横150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00余万人。 二、三次外线进攻作战 1933年8月,川陕苏维埃政府在巴中城召开了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任务》的决议。会议决定在进行苏区建设的同时,依托根据地,采取由北向南、各个击破、全面推进的作战方针,主动对敌发起外线进攻。 (一)仪(陇)南(部)战役

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

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 海丰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情况 改革开放快30年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一个中华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倡导和构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置身这安静悠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革命时期那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集红色教育与休闲旅游于一身,是宝贵而且不可缺少的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按照中宣部给出的定义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业绩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的主体性旅游活动。 为探究本土家乡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情况,我前往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十三个苏维埃政权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海丰县,调查该县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情况。 根据调查项目情况,我决定采用实地考察、当地询问及网上调查几种方式相结合,大致摸清海丰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分点叙述如下: 一、海丰县概况 海丰县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海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彭湃的故乡,千年名城。海丰多年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招商引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海丰红色旅游开发创造了较好的经济背景。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对红色旅游更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推介,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海丰地处珠江三角洲与粤东交汇地区,本县和汕尾市区的居民是红色旅游的基础市场,而深圳、广州、香港、汕头、潮州、惠州和东莞等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城市是本地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其中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出游能力最强、消费能力最强的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及相关诸人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真正始创于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7月24日,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平江起义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经过深入的土地革命,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五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简介编辑 1929年冬,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已扩展到十几个县。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18日,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等县的40万革命群众为纪念巴黎公社59周年举行大示威。随后,即以红五军为主力,在边境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举行边境红五月总暴动,先后攻占了平江、修水、万载、浏阳等县城。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正式成立,李宗白任省委书记。此时,湘鄂赣省已有20余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发展到4万人。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赖汝樵任主席。这时,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

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湘鄂赣根据地扩展到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广大地区,其中属于江西境内的主要有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宜春、奉新、高安、萍乡、瑞昌、上高、靖安、安义、永修等县苏区或游击区。11月,红五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至1934年8月前,湘鄂赣省的省级机关主要活动在修水、万载、铜鼓等地。)[1] 规模编辑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建立了大大小小13块革命根据地,其中较大的有六块,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它南抵株萍铁路,北抵长江,西至粤汉铁路,东至南浔铁路,位于赣西北、湘东北、鄂东南地区,东西300公里,南北近500公里,人口300万左右。包括修水、铜鼓、万载、平江、浏阳、阳新、通山、大冶等20余县,鼎盛时期达40多个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十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鄂赣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影响编辑 重大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湘鄂赣边人民从血泊中爬起来,开展了反抗国民党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仅〔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 这些任务,在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完成,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冶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更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谨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基本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斗争。 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家根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二、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在大会闭会的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 四、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加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汉,满,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宗教,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为使工农兵劳苦民众真正掌握着自己的政权,苏维埃选举法特规定: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代表产生方法是以产业工人的工厂和手工业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所居住的区域为选举单位;这种基本单位选出的地方苏维埃代表有一定的任期,参加城市或乡村苏维埃各种组织和委员会中工作,这种代表须按期的向其选举人做报告,选举人无论何时,皆有撤回被选举人及实行新选举的权利。为着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广大的农民与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中国苏维埃政权在选举时给予无产阶级以特别的权利,增多无产阶级代表的比例名额。 五、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澈底的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为目的,制定劳动法,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创立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的失业津贴,并宣布工人有监督生产之权。 六、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澈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七,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利益,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使劳苦群众脱离资本主义的剥削,走向社会主义制度去为目的,宣布取消一切反行命统治时代的苛捐杂税,征收统一的累进税,严厉的镇压一切中外资本家的怠工和破坏的阴谋,采取一切有利于工农群众并为工农群众了解的走向社会主义去的经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中国的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中国的省、自治区、市同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部、主管部门、联合公司、企业之间建立和发展经济贸易联系的协定 【标 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经济贸易联系的协定 【颁布单位】国务院 【文 号】 【发文日期】1988-06-08 【实施时间】1988-06-08 【 有效性 】全文失效 【税 种】相关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苏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协助中国的省、自治区、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同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有关机构、有进出口业务经营权的部、主管部门的机构、联合公司、企业(以下简称机构)之间建立和发展经济贸易联系。 公司和机构将根据两国各自的有效法规、本协定和其他有关的中苏协定,进行经济贸易联系。 第二条 公司和机构之间在本协定范围内建立和发展的经济贸易联系,是对根据其他中苏政府间协定进行的经济贸易合作的补充,在这种联系范围内每年达到的贸易额将计入两国贸易总额。 第三条 公司和机构按照本协定建立和发展经济贸易联系的方面是:建立合营企业、生产合作、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转让、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交换货物,以及与公司和机构权限相符合的其他方面。

第四条 在进行经济贸易联系时公司和机构可以独立地: 一、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确定贸易伙伴的范围并直接进行相互联系; 二、协商在本协定第三条所述方面进行经济贸易联系的具体方式,确定供应货物和提供劳务的种类、额度、价格和其他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 在本协定范围内供应货物和提供劳务的价格,按照中苏两国间在相应时期内有效的中苏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及其议定书规定的作价原则,在合同中确定。上述协定和议定书未规定的货物和劳务的价格,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基础,根据平等互利原则确定。 第六条 北京中国银行授权的中国银行分行以莫斯科苏联对外经济银行名义开立瑞士法郎单独帐户,按照本协定进行结算。 莫斯科苏联对外经济银行以北京中国银行的相应分行名义开立相同的帐户。 这并不排除在中国银行分行和苏联对外经济银行分行或苏联对外经济银行授权的苏联其他银行机构间就某些换货业务开立帐户。 中国银行和苏联对外经济银行每次将具体商定开立这类帐户的事宜。 所开帐户的结算程序将由北京中国银行和莫斯科苏联对外经济银行商定。 第七条 公司和机构将根据两国各自的有效法规和有关的中苏协定调节与在本协定范围内进行经济贸易联系有关的相互关系和争议。 第八条 本协定所规定的经济贸易联系将在公司和机构按照两国各自的有效法规和有关的中苏协定签订的合同基础上进行。 必要时,在签订合同之前中国的省、自治区、市和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部、主管部门、联合公司、企业也可就建立经济贸易联系达成初步协议,并就此签订相应的文件。 第九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① (一九三四年一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他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这些任务,在现在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完成,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创建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谨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基本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斗争。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 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二、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官吏,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的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运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在中央运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 四、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汉、满、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为使工、农、兵、劳苦民众真正掌握着自己的政权,苏维埃选举法特规定,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有苏维埃选举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代表生成方法是以产业工人的工厂和手业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所居住的区域为选举单位,这种基本单位选出的地方苏维埃代表有一定的任期,参加城市或乡村苏维埃各种组织和委员会中的工作。这种代表须按期向其选举人做报告。选举人无论何时皆有撤回被选举人及重新选举代表的权利。为着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广大的农民与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选举时,给予无产阶级以特别的权利,增加无产阶级代表的比例名额。 五、中华苏维埃政权以彻底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为目的,制定劳动法,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创立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的失业津贴,并宣布工人有监督生产之权。 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剥削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 ①该资料来源于广东商学院BLACKBOARD平台——宪法学精品课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6567644.html,/show.aspx?id=298&cid=26)。

陕西红色旅游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 建馆背景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以南江,通江,巴中为中心,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地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境内留下了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涌现了陈小平,陈浅伦等一批革命英烈。南郑县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馆内展览 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广场陈列了川陕革命将领及英雄半身雕像、重大事件浮雕及雕塑群。另人雄伟、庄严、肃穆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士纪念碑伫立景区。该馆陈列共分为五部分:一,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老前辈为该馆的题词题诗共19条;二,中代陕南地下组织当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遗物;三,巴山游击队,红二十九军,红色交通线的活动史料;四,革命英烈生平事迹介绍;五,红四方面军在碑坝留存的石刻标语拓片。 扶眉战役纪念馆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西宝高速、法汤旅游专线穿境而过,与佛教胜地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比邻,交通便利。是为纪念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纪念馆,共安葬着623名烈士的忠骨。

高三历史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第2课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 1、国内形势严峻: (1)武装叛乱: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2)经济十分困难; 2、国外武装干涉: (1)主要国家:英、法、美、日; (2)主要原因: ①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 ②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③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 (3)基本认识: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二、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1)表现: 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 ②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作用: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2、经济方面:

※链接材料: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点拨:材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实际上是农民对战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的怨恨。 3、外交方面: (1)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①目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苏维埃政府; ②时间:1918年3月; ③作用:使苏俄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巩固了新生政权;(最具灵活的策略性) (2)成立共产国际,领导各国共产党的斗争; 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三、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 2、苏联的成立: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①时间:1922年底; ②内容: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 ③认识: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最初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3)苏联第一部宪法: ①生效时间:1924年初; ②国家性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党史上用英烈名字命名的县

中共党史上用英烈名字命名的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了47个县(现仅存7个县)。 土地革命时期 中央革命根据地 公略县: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命名。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决定:以江西省吉安县东固镇为中心设立公略县。属江西省管辖。博生县: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命名。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江西省宁都县改名博生县。杨殷县:为纪念杨殷烈士而命名。杨殷,曾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长。1929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江西省兴国县一部分划分新县,名杨殷县。后属赣南省管辖。彭湃县:为纪念彭湃烈士而命名。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福建省宁化县的一部分划出来成立新县,名彭湃县。后划归闽赣省。太雷县:为纪念张太雷烈士而命名。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江西省石城县、瑞金县、福建省宁化县各一部分划为新县,名太雷县,中央直属。兆征县:为纪念苏兆征烈士而命名。1933年9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将长汀县一部划为新县,名兆征县。代英县:为纪念恽代英烈士而命名。1933年9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将上杭县东北部划为新县,名代英县。明光县:为纪念李明光烈士而命名。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福建军区决定:将连城县命名明光县。登贤县:为纪念罗登贤烈士而命名。罗登贤,中国工人领袖和东北抗日武装的奠基者。1933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1934年3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决定:将于都、赣县、安远、会昌县之间地区登名登贤县,归粤赣省。 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咏生县:为纪念高咏生烈士而命名。高咏生,中国工农红军由红十六军缩编的红十六师师长。1934年6月牺牲。同年8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平江县的河西地区成立咏生县。胡梓县:为纪念胡梓烈士而命名。1934年9月在战斗中牺牲。同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将修水、武宁、崇阳、通城苏区的一部分划为胡梓县。寿昌县:为纪念陈寿昌烈士而命名。陈寿昌,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省军区政治委员。1934年11月牺牲。同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湖北省崇阳县和通城县一部分划成新县,名寿昌县。 川陕革命根据地 英安县:为纪念林英安烈士而命名。林英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副部长兼西路游击指挥部指挥长。1934年秋牺牲。同年1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烈士牺牲的四川广元县鹰咀源(金苍梧县)及周围地区设立新县,名英安县。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郭亮县:为纪念郭亮烈士而命名。郭亮,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曾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湖北省委书记。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牺牲,被害于湖南长沙。1934年12月,中共湘鄂川省委决定:将湖南省永顺县东北地区划为新县,名郭亮县。西北革命根据地 重远县:为纪念杨重远烈士而命名。1934年12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将延安、安塞、靖边三县的一部分划为新县,名重远县。志丹县:为纪念刘志丹烈士而命名。1936年6月,

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共和国摇篮——瑞金 ——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一、摘要 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笔者作为瑞金人,饱含深情地回顾家乡红土地上的红色历史。本文主要写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目的是再现共和国诞生的历史,突出共和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二、关键词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共和国摇篮 三、正文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举行,这标志了伟大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而瑞金也被誉为“共和国摇篮”,从1931年11月共和国诞生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转移即开始长征,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演绎着共和国的历史,上演了一部精彩的共和国风云录。 1、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催促。 【1】 另一方面,到1930年春时,全国的苏区和红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2】还有,红一方面军在朱毛带领下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而紧接着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又使蒋介石暂时停顿了对苏区的“围剿”。 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7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举行。黎明时分,大会的阅兵典礼在阅兵广场进行。 下午,大会在叶坪谢氏宗祠隆重开幕。毛泽东为一苏大会题了词:“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晚上,苏区军民在瑞金城和叶坪广场举行提灯晚会,又称“万人灯会”,热烈欢庆“一苏大”胜利召开。从11月7日至20日,文艺演出陆续持续了14天,以庆祝共和国成立。 11月9日上午,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等。下午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1月12-18日,大会审议并颁布了《劳动法》、《土地法》、《婚烟条例》等,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问题等决议案。 11月19日,大会选出了由63人组成的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 11月20日,大会举行授旗授奖章典礼,典礼结束由毛泽东致闭幕词,项英宣布闭幕。会后,宣布瑞金改为瑞京,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立人民委员会,为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 12月1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第一号《布告》,庄严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全国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机关。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浦西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简介

一九三O 年,浦西区苏成立后升格为特区苏(一九三三年 百夏 至一九三四年十二月),隶属闽北分区苏。辖地今古楼乡大部、永兴 镇和 枫 溪 乡 全境、山下乡大部。面积 463 平方公里,占今全县面积13。7%。

福建省浦城县古楼乡坑口村 浦西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简介 崇浦边区暴动后,崇浦边境实行了红色割据。1930年3月,在浦城与崇安交界处成立浦崇区委、区苏,下设浦西区和岚谷区。辖浦崇边境21个乡(村)苏,浦西区驻地在浦城坑口。同时成立浦西游击队,1932年9月,方志敏崇红十军解放浦城并成立浦城县苏维埃政府。后县苏机关随军迁至此,并与浦西区苏合并,成立新的浦西区苏。随着斗争形势的好转和红色区域的扩大,1933年夏,浦西区委、区苏升格为浦西特区委、特区苏,直属闽北分区委,分区苏领导,同时成立浦西游击大队,辖地范围为今古楼乡大部,水兴镇和枫溪乡全境,山下乡大部,面积463平方公里,占今全县面积的13.7%。 在浦西特区委、特区苏的领导下,浦西苏区特别是在浦城划入中央苏区闽赣省后直到1934年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扩大红军、反击“围剿”等。根据《苏维埃土地法》和有关政策法令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闽北革命纪念馆仅保存的一份分田清册即为古楼乡里山村所献)。1933年4月,浦西苏区积极认购经济建设公债、筹办稻谷、棉花、布匹等;1933—1934年间,苏区扩红不断涌现母送子、妻送夫、兄弟齐参军的感人场面;1934年闽北分区委限浦西特区委9月20日前,在半个月内要动员短期夫子(民工)150名,供急时调用。此外,苏区贸易和邮政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先后建立了抗日贸易处和浦西邮政局,突破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特别是采购苏区食盐、药品、铜、铁等紧缺物资,苏区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不怕牺牲,到敌占区采购、运输,如农民蒋春田为闽北分区苏驻地送盐,被敌人抓去杀害的事迹至今仍广为传颂。据统计,上地革命时期,浦西区共为苏区承办食盐达数万斤。 1934年2月21日,浦西游击大队与广浦独立团会同闽北红军五十八团,在境内棋盘凹将国民党江西“剿匪”二纵队郑子举部1个团“进剿”的先头营击溃,击毙敌营长1人敌兵100多人,史称“棋盘凹大捷”。1934年9月初,北上抗日先遣队(原中央苏区红七军团改称)由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共6000余人(其中伤病员百余人),经浦城东坑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课后习题(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第3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答:国民党的性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其在内外政策的表现如下: (1)对内政策 ①厉行“清党”,镇压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被杀害。 ②编遣军队 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后提出的主张,以节省军事开支,以便用于经济建设为由。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 ③整理财政 为筹措战争经费,国民政府一方面广借外债,大量发行公债,一方面以增加关、盐、统三税,大大加重了民族资本家的负担。 ④颁布《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 国民党统治下的农村,封建秩序没有变化,而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土地法》的核心是维护地主对土地的私有,《土地处理条例》重新确立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对外政策 ①改订新约 对帝国主义采取亲近和妥协的政策。改定新约的内容只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最后关税行政管理权为帝国主义所掌握,领事裁判权问题也未能得到帝国主义的同意

而流产。改订新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对俄绝交” 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对援助中国革命的苏联采取报复和仇视的政策。1927年12月13日,蒋介石提出“对俄绝交”,撤销驻各省的苏联领事馆,断绝和苏联的一切往来。 2.试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意义。 答: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意义如下: (1)南昌起义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起了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辉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八七会议 ①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 ②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滋长了“左”倾错误。 (3)秋收起义 ①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之后秋收起义军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开始转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②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同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并创建革命根据地,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