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 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 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 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 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3), 23-2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journal/cn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10.12677/cnc.2015.33006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re of E

Pang Gong Fu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of Later Generations

Dian Yu

Faculty of Humanities,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ong Kong

Email: austinyud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

Received: Aug. 7th, 2015; accepted: Aug. 26th, 2015; published: Sep. 2nd,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E Pang Gong Fu was written by Du Mu in the 1st year of Bao Li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A.D. 825).

It is excellent in both language and thought. It had been rated as the best essa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ere we cited the words, sentences, paragraphs in the E Pang Gong Fu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previous scholars to discuss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is essay on Chinese literature of later generations.

Keywords

E Pang Gong Fu, Tang Dynasty, Du Mu, Language Genre

《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

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禹点

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香港

Email: austinyud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

收稿日期:2015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26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2日

禹点

摘要

《阿房宫赋》是晚唐文人杜牧的作品,作成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这是一篇形式艺术与人文思想俱佳的作品。它甚至得到了“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本文将引该赋中的字、句、段落以及古今学者观点以讨论《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及《阿房宫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阿房宫赋》,唐,杜牧,语言体裁

1. 引言

文心雕龙有云:“赋,铺也;铺采撰文,体物写志也”。赋是《诗经》中的表达手法之一,它通过铺叙辞藻,创作文辞,体察物象来抒写情志[1]。赋既应讲究“丽词雅意,符采相胜”,也要符合“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的要求;不应“逐末之俦,蔑弃其本”。不少追求形式的人过于讲究华丽的辞藻,工整对仗的骈文形式,抛弃了作赋的根本意义,即写赋的情志[1]。赋经过时代的变迁,几经演变,到了唐代,在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由骈俪转为散体,出现了“文赋”[2],其代表作为《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晚唐文人杜牧早期的作品,作成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 [3]。该文“文势跌宕起伏,通达流畅,结构精巧,文辞华美且立意高远”,是一篇形式艺术与人文思想俱佳的作品。它甚至得到了“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4]。本文将讨论《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体裁语言特色的形成

《阿房宫赋》既是赋又是一篇政论散文,其主要体裁特色为骈散并重,语言特色则讲究文质兼美[2]。

这与杜牧本人的文学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相符的[4]。而这一文学主张也与韩愈、柳宗元所提倡的“文以明道”相契合[5]。此契合关系与作者的家学渊源有关。杜牧出生于仕宦名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中唐名相又是一位学者。杜牧自幼在家族中与众堂兄弟齐受教于祖父。杜氏家族虽然人丁兴旺,但杜牧是众兄弟中唯一继承了杜佑一生所学的人[6]。杜佑与当时的诸多古文家颇有交往,极为赏识他们的文学理念,并热心于延揽这些以文称世的大家。这些人中包括与韩愈、柳宗元关系很好的古文名家刘禹锡。杜佑曾经聘请刘禹锡为其幕僚,礼待有加,关系亲密。此外对韩愈、柳宗元古文有直接影响的古文宗师梁肃也曾经被杜佑辟为“淮南掌书记”并召其为“监察御史”([7], p. 175)。

和这些人一样杜佑也是一位古文家,他支持韩愈、柳宗元所发起的古文运动。作为杜牧的座师,曾经向礼部侍郎崔郾推荐杜牧的翰林院学士吴武陵与柳宗元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7], p. 176)。杜牧在祖父及座师的影响下,文辞风格继承了韩柳之风便不为奇了。

3. 体裁语言特色

3.1. 骈散交错

《阿房宫赋》的体裁并非是一篇单一的骈文或是散文,它骈中有散。骈赋与散文融为一体形成了《阿房宫赋》的特殊体裁特色([6], p. 27)。它摒弃了骈文行文呆板,胡乱堆砌华丽辞藻以致言之无物的恶劣习

禹点

惯[8]。作品中,以大量散文的形式行文,使文章形式不拘一格,骈散互见,参差有致,诵读之时,回味无穷。如文章的开句便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四个三字短语对仗工整,相互押韵1,使文章紧凑,整齐而有序,亦使文章的开头便带出一股雄浑而不可端倪的气势([6], p. 28)。这十二个字简简单单地带出了阿房宫的来历,而雄浑的气势更使得阿房宫的雄伟壮丽跃然纸上。开篇之后则是四句散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四句散句使文章由急变缓,使读者的心情为之一松,清楚了解了阿房宫的范围及结构,亦使文章变得骈散交错。

此外,作者为了将阿房宫内的华丽景象显示出来采用了六个四字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六句定格了阿房宫内的画面,使读者对宫内的景象一目了然。四字句也是骈文句式。四字句之后则又为散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这些散句将阿房宫内的建筑结构描写的清晰精密,复杂而不凌乱,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行文的功底。这部份又见到文章内的骈散交错。

骈散交错的体裁特色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节奏强烈,音节和谐之余又不显得呆板无趣。

3.2. 善用修辞

《阿房宫赋》在语言方面讲究文质兼美,语言特色丰富,其中一种特色是对修辞的善用。《阿房宫赋》全文五百一十四字,其中运用比喻二十三次,夸张二十九次,比喻与夸张在运用时又多以排比的形式出现([8], p. 131),此外迭字、对偶在文中也有显现。

作者在本文中最令人惊叹的在于一句之中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在描写阿房宫内的结构时作者写道“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在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迭字、对偶、比喻及夸张的修辞手法[6]。在描写阿房宫内姬人的生活时这样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这段中,以“明星”喻镜子的反光,“绿云”喻头发,以“雷霆”喻车马声;此外,由“明星荧荧”至“宫车过也”运用了排比,“雷霆”则又运用了夸张。

另外,作者在对阿房宫的面积、高度、建筑物密度,宫内宫女人数、珠宝数量及歌舞的频密度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描绘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例证:描绘阿房宫面积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高度之高——“隔离天日”,楼宇之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接着描写阿房宫内宫女人数之众——“由不得见着,三十六年”,珠宝之奢侈——“倚迭如山”,以及最后歌舞频密——“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9]。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对修辞的善用,不但种类繁多且技巧令人咋舌。

3.3. 叠字的运用

迭字指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与字义相同的字重迭使用的修辞手法[9]。《阿房宫赋》中的迭字运用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在文中迭字运用的范围极广而且非常精彩,例如:形容马车经过的声音时,作者用了拟声词“辘辘”;形容渭河和樊川两条河流缓缓流动的样子时,作者用了形容词“溶溶”;描写阿房宫内的建筑结构屈曲盘桓的景象时,作者用了形容词“盘盘”、“囷囷”;描写令人愉悦的和暖春光时,作者用了形容词“融融”;形容宫女跳舞时舞袖形成的冷风寒气逼人时,作者用了形容词“凄凄”;作者描写阿房宫内数量庞大的镜子的反光时,用了形容词“莹莹”;描写宫女妃嫔的头发时,作者用了形容词“扰扰”;最后,作者在描绘阿房宫屋顶上数量极多的钉头时,用了形容词“磷磷”。这些迭字的运用不但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令文章的文字更具音乐性及节奏感,从而达到赋1“毕”押“一”,“兀”押“出”。

禹点

文所追求的音韵和谐。

3.4. 数字的运用

杜牧的论辩文多具有雄奇奔放的气势[10],而《阿房宫赋》作为杜牧早期的作品,其语言特色更是壮阔雄浑,豪迈雄健。在这篇赋中,这一语言特色要归功于作者对数字的运用;作者在文中的一些描写会加以“百”、“千”、“万”等数词以制造数量及空间上壮阔浑茫的气势[7]。

例如:形容阿房宫占地之广,杜牧写到“覆压三百余里”;形容阿房宫内建筑数量之多,则“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形容始皇帝的一意孤行,则“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最后描述如果秦人爱其他六国之民,则秦王朝可国祚绵长,作者写到“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以上这些文中的例子都在形态意念上予以读者壮阔豪迈之感,是杜牧数字运用的功劳。

因篇幅所限以上只是部份《阿房宫赋》的体裁语言特色,未能尽述。下文讨论《阿房宫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 文学史的影响

前文有述《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文赋不像骈赋一般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因为那会使得文章变得空洞而无物。文赋是以散文的方式行文,“舒展自如,不拘成法”[11]。文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物,而《阿房宫赋》则更是唐代文赋的代表作[12],开创了文赋之先河[9]。宋代文赋极盛[9],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它们都祖承《阿房宫赋》。这在清代文学家李调元的《赋话》中是有记载的2。而欧阳修的另一篇作品《醉翁亭记》,很明显也借鉴了《阿房宫赋》。《醉翁亭记》总共享了二十一个“也”字作语气肯定的作用,这是借鉴了《阿房宫赋》中的“开妆镜也……杳不知其所之也”。此外,古时已有文人认识到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变古开新之作。在杜牧之前,不少文人都认为赋就应该是对仗工整,讲究对偶押韵,以四六体行文,而《阿房宫赋》这篇文赋新体打破了这些文人对赋的旧观[13]。这证明了《阿房宫赋》在文赋方面的开创地位。

最后《阿房宫赋》中有不少短语至今仍被人常常使用而历久不衰,如:“春光融融”、“风雨凄凄”、“雷霆乍惊”。还有一些短语更成了今人所共知的成语,如:“钩心斗角”([6], p. 29)。

以上的例子证明了《阿房宫赋》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不单单在文赋体裁方面开创了一派之先河,它对今人之日常用语,书面写作亦有极大的影响。

5. 结论

纵观全文《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的经典之作,其体裁特色讲究骈散交错;语言特色讲究文质兼美,这体现在文中的修辞描写、音韵和谐及文章气势的营造等等。而作为文赋初创时期的优秀作品,其体裁语言特色更是被后世文豪所借鉴,故而,《阿房宫赋》是开一派之先河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其文中的语句至今仍被人使用,经久不衰,其影响之大与其本身语言特色之优秀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振甫(2013) 文心雕龙今译. 中华书局, 北京, 81-82.

[2]朱安义(2012) 《阿房宫赋》的语言艺术美. 重庆市涪陵长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5.

[3]齐元涛, 张斌荣, 王宏着(1997) 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杜牧. 大连出版社, 大连, 350.

[4][唐]杜牧着, [唐]裴延翰, 编(1978)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194.

2“《秋声》、《赤壁》,宋赋之最擅名者,其原出于《阿房》、《华山》诸篇,而奇变远弗之逮,殊觉剽而不留。”[清]李调元:赋话,国学大师,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guji/1456e/,浏览日期:2015年4月2日。

禹点

[5]袁行霈, 罗宗强, 主编(2005)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300.

[6]刘永良(1996) 珠圆玉润绚烂瑰奇——《阿房宫赋》的语言艺术美.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报, 1, 27.

[7]吴在庆(1991) 杜牧论稿. 厦门大学出版社, 厦门, 175.

[8]林海燕(2012) 谈《阿房宫赋》的修辞艺术.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6, 130.

[9]宋建勋, 黄小玲(2007) 宋文赋的形成及文体特征. 中国文学研究, 3, 33.

[10]吕志武(1994) 杜牧散?文研究. 台湾学生书局, 台北, 59.

[11]王力(1964)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北京, 1289-1290.

[12]刘培(2004) 文赋的形成. 齐鲁学刊, 1, 14-15.

[13]庄如发(1999) 论儒体兵用的杜牧. 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香港, 112.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论文关键词: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 论文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 对于进一步理解汪曾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也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 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鲜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雅俗共赏,俗中见雅,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汪曾祺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王安忆说过的“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我家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紫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 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城市里的牵牛花 王溱 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 于是她只好进行修剪。修剪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

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她愧疚地低声道歉。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的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 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0:21:42.6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罗沛楠[导读] 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湖南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湖南郴州 424300)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 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实践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入手,以此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 前言 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了读者的精神体验。对于文学作品,其主要是由文字、词语组合而成的,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语言视角,能让读者走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促进了读者文学素养的提升。 1.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主要是通过优美的句子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可以总结为语句的思想性表达,具有美化文章、修饰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就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中,对语言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结构句,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起着完善文章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句型主要有总结句、过渡句等,我们高中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在文中准确的找出结构句,通过理解结构句内涵来把握文章整体。(2)由浅至深理解含蓄句,在文学作品中,含蓄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针对深层次、难以理解的句子,用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述,从而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遇到含蓄句时,需要先对文章主旨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步推测含蓄句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终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2.语言修饰视角 对于语言修饰,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以此获取好的语言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反问、比喻、夸张、排比等,而不同的修辞手法产生的语言表达效果及文学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如通过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句的气势,借助反问句则可以强化将要描述的意思。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利用多种语言修饰方法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充分了解到这些语言修饰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情感。例如在欣赏散文《春》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这一句话中,通过排比、比喻的语言修饰方法,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直观欣赏绵绵细雨的感受,加深了我们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情感。 3.语句表达方式 语句表达方式是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要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说明等,以语句表达方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也分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杂文等几种类型。在实际中,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在文中大多会通过多种语句表达方式交替出现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文学作品的内容呆滞情况,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趣味性,进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要注意,不同的语句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描写、记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相对比较平淡,议论、抒情可以着重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一般会用于文学作品中矛盾爆发、情感升华等阶段。因此,在实际中,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也需要注重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局部全方位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学作品精髓。 4.语言句式变化 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准确的把握人物思想情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重点及难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我们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通过语言句式变化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语言句式有反问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其中感叹句涉及到的情感内容最多,其可以对惊讶、快乐、厌恶等多种情绪进行描述,而疑问句则会将重点问题展现出来。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说是文章风格变化的窗口,准确的辨析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中“江山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简单的几十个字中,用到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作者一方面将捕鱼人的生活形象的描述了出来,又联想到了生活的不易,进而展现出对主人公命途多舛的感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语言句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直观的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情感,促进了文学作品鉴赏价值的提升。 5.品味词句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意境进行探究,那么表面的词汇就是带给读者直接视觉冲击的主体,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词句都是作者反复斟酌、精炼的,一般情况下,品味词汇时,需要从关键性动词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修饰与限定的副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进行仔细剖析,从而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将要描述的内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词汇品味,可以更好的揣摩作者情感,并且我们能以词汇品析为节点,对整篇文学作品进行感知,以此加深我们的认知。 总结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我们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文学作品赏析,可以全面提升我们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高中生要特别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借助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是我国文学界“80后”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名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文学影响力却很大。在阅读韩寒文学作品时,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韩寒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对此,下面就韩寒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探究。 标签: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前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高度凝练,就如建筑物无法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文学作品如果脱离了语言,就不复存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首先在于文学中语言的特殊性,语言风格是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充分揭示出语言规律,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幽默的语言风格 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如修辞、语法、词汇等,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在文学领域中,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轻松诙谐的语言特色,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深含意蕴、带有讽刺。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 (1)词语的变异。词语变异是组成幽默表现风格的常用手段,其通过对常规进行变通,从而将违反逻辑规律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主要是通过词义变异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不提倡改变词语本身的形式,而是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赋予词语临时语境意义,使得词语本身的意义与临时意义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构建出一个幽默的氛围。 (2)理性意义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打破已约定俗成词义在人们心中的态势,产生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在《长安乱》中:但是,就是逐城的县管,极度的聪慧,他将自己的银票和下人专门模仿的形似的监银的签名微微浸入水中,签字变化开,笔锋便无迹可寻,然后说是下雨时候淋到了。这种方法后来慢慢流传,民间称之为“洗钱”。这里的“洗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将非法得来的钱财,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的方式,将其变为合法收入。在这里作者字面意思入手,将其调侃为逐城的县管为了让银票产生流通效应而采取的一种荒诞做法。通过这样的理性意义变异,将逐城县管的愚昧行为和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结合起来,产生了戏谑的幽默效应,让人感叹还可以这样理解“洗钱”。 2.繁丰的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6818685.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述特点完整版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 述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文学类作品中不太常见的考题作答思路 说明:一二点是主要针对小说而言的,第三四五点小说和散文甚至诗歌可用。 一、小说中对话描写的作用有: 1.对话与人物的关系:①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②导引人物出场。 2.对话与情节的关系:①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文埋下伏笔。 3.对话与环境(往往和社会环境有关)的关系: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显得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行文真实、自然。 4.对话与主题的关系:暗示主题 5.对话与效果的关系:用对话引(误)导读者 二、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1.叙述的角度: ①第一种是“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者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用这种叙事观点进行创作,容易形成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在要求情节逻辑严密的科幻小说中,以及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技巧的缺点很大。) ②第二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③第三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 2.叙述的形式:对话式、讲述式(比如,山东卷《活着》开头: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导读:本文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1、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 2、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美丽新世界》 4、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5、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6、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7、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叶甫盖尼·奥涅金》 8、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9、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玫瑰的故事》 10、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套中人》

篇二 1、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了一切。——《美国的悲剧》 2、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4、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5、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6、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开到荼蘼》 7、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8、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堂·吉诃德》 9、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局外人》 10、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篇三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小说典型考点复习(语言) (2012丰台二模)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两个感恩节①的绅士 欧?亨利 ①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②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③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④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⑤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⑥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⑦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⑧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⑨“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⑩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象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 ?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 12“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 13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

语言赏析教案

语言的赏析与运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具体题型,灵活地运用语言 3.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准切入点以品味语言 2,根据各题型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言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练习。 一:启发引入: (以“卷首语”为背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方塘的明艳照人,光影辉映,源于活水的绵绵不绝,更替补给。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如活水与方塘,密不可分。) 设问:《五柳先生传》给我们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 生答:“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明人王夫之也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一篇好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可谓形神兼备,文章的神即意,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所采用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表现主旨即作者的情感、意图服务的。阅读文章,读者应该投入,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作者的立场,贴近作者的角度来阅读,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赏析文章的语言也必须在领悟“意”的前提下进行。 二、内容讲析: (一)赏析语言: 1,审表达方式,明不同特点 (1)出示材料: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语言特色鉴赏》教学参考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小说语言有何独到之处?有哪几种最主要的特色? 一、考点解读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二、【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6角度? 1.词语方面 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常考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写林冲用了几个连贯的动词?掇??挺??拽??喝?,前三个动词说明他的小心谨慎,做事细心。?喝?这个词说明他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一个转变立场、抛弃幻想、要手刃仇人、同以前的统治者彻底决裂的反抗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2.句式方面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与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修辞方面 辨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表达效果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平实质朴、准确精当、强调强化、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诙谐幽默、辛辣犀利等。 4.语言特色方面 可从语言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角度思考,如果是小说中人物语言还要注意考虑与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相符。如乡村题材(包括人物语言),常常通俗朴实,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小市民题材,常常细腻委婉,寓意很深。 5.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 如幽默、辛辣、平实、华丽、豪放、婉约、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6.语体色彩方面 (1)口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 (2)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 三、典例剖析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睹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

(完整版)小说语言特点复习教案

小说语言特点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语段鉴赏的常用角度。 2、掌握做语言鉴赏题的基本模式,提高语段鉴赏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1、试做下列语段鉴赏题。 (1)(2010年山东卷19题)“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划线部分文字如下: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老舍《骆驼祥子》 分析: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 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或“有浓郁的地方色彩”),(1分)如:“土混混”、“耍滑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1分);质朴(自然、通俗)(1分);形象(活泼、生动)。(1分) (2)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它(芦花)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 ——冯骥才《水墨文字》 分析: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轻柔”是触觉感受,“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矫情”“搔首弄姿”等使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文字属于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爱。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刻画了芦花在风中的动态和在阳光下的色彩,将芦花写得生动,富有意味。 (3) 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搞懂文学作品的词义、句义、全文大义,鉴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及其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并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而在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而学生对于作品理解上难免会有困难。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汉语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还有多种词义和用法,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找出一些规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精确,才能运用的熟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多次对文章进行朗读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从而也能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会。这样,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语言感受力,还会因为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慢慢的提高鉴赏能力。 朗读与理解文章是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最基本得一步,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对文学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的拓宽。 二、学习文学作品知识 文学作品的鉴赏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因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包括对主题、材料、语言、等进行鉴赏。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深入生活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另外,还可以计划一些系统的学习计划和训练,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将那些知识记住并进行运用。 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文学知识外,还要自己在课后积累其他的知识。只有多积累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感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一些其他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可以在课后去扩展阅读量,阅读量增大也能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加强。 三、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现代文阅: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查赏析、评价一篇文章的能力,要求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这类试题往往是从这几个角度命题:什么是形象,塑造形象的方法,形象在文章的地位和意义;语言的特点、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表达方式、选材剪裁、表现手法、结构安排等。 所谓“鉴赏”,是指鉴别欣赏文章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出的赏析。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的意象等。鉴赏形象是指能够把握形象特征,感受形象意境,体味审美作用。鉴赏时,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是作者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来的,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包括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怎样独特的表现力;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小说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表达上多用描写;戏剧的语言,侧重对话的机智、韵味、内涵、幽默等;散文的语言,讲究散而有神,短小生动,用比喻、排比、拟人、类比的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方式塑造形象和表达作品内容。从四个角度分析: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②表现手法(想像、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等);③篇章结构(过渡衔接、起承转合、铺垫照应等);④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 可以从四个层面去理解 1.是什么——问作品的某一处是什么意思,即对词句篇章的理解,通过对词语本身的理解赏析文章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如2004年天津卷《春从心出》的第2题:结合文章内容,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本题从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切入,考查对文章语言的鉴赏。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句话其实在谈论了书与人生的关系。书与人生有哪些关系呢?第五段的“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集中体现了要解释的语言的含意:人生如书,书如人生;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中淘出善本精品。 2.怎么做——问作品的某一处怎么写的,即对写作方法的体会。如2002年北京卷《一片树叶》的第4题:①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这是从全文结构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赏析。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看,是按季节变化顺序行文的,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那是去年冬天、春天终于来了,在初夏的太阳下、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等到新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从这些内容中可以总结出来: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对人生的感悟可以通过对“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都有消亡,要正确平静地对待,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3.为什么——问作者的某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对作者写作目的的认识。如1993年全国卷《青菜》: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这是对文章写作目的的考查,着重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的角度赏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与后文写他们“在菜畦间割草”作对比,用狗尾巴草、灯笼草等反衬青菜的美德。 4.怎么样——问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里,即对写作效果的赏析评价。如2004年江苏散文阅读《草堂?诗魂》的第3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试题从写作手法上考查了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赏析。文章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昔日茅屋与今

谈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

谈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 新课程非常关注审美教育,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中学,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主渠道,而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语言教学又是一重要内容,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新课标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下探讨。 一、文学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学语言的教学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文学教学的第一环节。语言是作者思想表达的外衣,是读者感受作品内容的媒介,只有重视文学语言的品味揣摩,才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内容,欣赏作品蕴涵的内在美。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从而影响了文学鉴赏的整体效果。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其一,文学观念落后。当前教师采用的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观念,品味语言时,停留在“准确”、“生动”、“形象”的泛泛而谈,许多新的文学观念没有被吸纳进来。比如教师通常问:某某词用得好不好?学生答:好。教师问:好在哪里?学生答:用得准确、生动、形象。这种教学过程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其二,切入视角偏差。确切地讲,是从知识的视角切入进行理性地分析或学习,忽略了语言的审美价值,只注意了语言学的知识。比如许多教师的做法是,教师问:这段话运用了那些修辞?学生答:比喻、拟人、夸张……教师问:运用这些修辞有什么好处?学生答:形象、生动。结果是学生学会了有关修辞的知识,知道了运用修辞的好处,但并没有经历审美活动,没有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其三,教学方法僵化。对于语言的品味教师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评学生记,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烦琐分析。这种缺乏美感的机械教学,学生自然感到枯燥乏味,谈何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文学语言教学的建议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吸纳新的文学观念 1.可以根据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观点,给学生讲讲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一般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