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 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 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年第$期中国高教研究

!"方华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有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非智力方面的能力,而工学结合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只有与社会需求对接%与岗位标准适应,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相应地,教学管理只有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新要求

(一)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是课程体系设计。这种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设计一要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二要遵循知识体系,与理论知识的逻辑系统相适应%与经验知识构成的逻辑系统相适应;三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个性化需求相适应%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知识体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支撑作用;个性发展是课程设计的纽带,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高职课程应充分提升主体价值的教育思想,实施课程的个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并完善市场调研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为内容作为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以专业为平台%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使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实现开放式教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高职课程要以应用为主旨,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的机会,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同时,现代高职教育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优化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共享平台的构建,致力于解决课程共享过程中涉及的互动性、管理、维护等问题,实现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范例、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继而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课程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得到拓展%进而实现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

(三)构建具有真实环境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三者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构建具有真实环境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不仅是高职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更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应重视高水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遍布区域乃至全国的校外实习网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统一,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四)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专兼结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特征,“请进来、走出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求学校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行业、企业顶岗实践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了解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吸收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行家、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到学校兼职授课,并通过培养和学习使其积累教学经验%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共同育人机制和氛围。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课堂管理新模式——

—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他方为中心转变

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树立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

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年第$期

!"

“大课堂”的观念,从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他方为中心转变,鼓励教师与企业深度融合,教学任务与实际岗位需求结合,重新设计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的空间环境有利于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校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高职院校要彻底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原有教学规范中不适宜的部分,建立新的教学规范,构建新的机制,如制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时,要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鼓励教师从固定的课堂或教学主体转移到变化的活动、项目中去,切实将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封闭的教室转移到广阔、开放的“大课堂”中去。

&二’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以知识评价为主向以能力目标评价转变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多种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标准,确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备、可测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检查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同一性,即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确定及其理由分析,课程内容的实施、组织及其结果评价过程的正确与否;考查的重点对象要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评价的重点内容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要改变只注重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注重综合的、多元的目标评价,特别关注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把注重知识的考核转到能力评价上来。

(三)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以校内评价为主向多元主体评价转变

针对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以开放办学的要求改变只重视教师或学校单方评价的传统做法,发动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重视吸纳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实现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与沟通。不断延伸管理链,重建管理制度,再造管理流程,完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尤其要强化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与完善学院指导教师跟踪制度、用人单位访问制度,形成动态的反馈与保障机制,从而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能否满足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否遵循课程设置的原则等。

&四’加大学籍管理制度柔性程度———从刚性的学籍管理到弹性化的学籍管理转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加大柔性程度,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教学管理要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从完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角度出发,构建弹性化、柔性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原有学制、学籍管理模式,推进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提高学制、学籍管理的兼容性,鼓励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自主创业,满足学生多样

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五’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以专任教师队伍为主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转变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挂职锻炼等途径,密切跟踪和把握行业最新业务、技术动态,大力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同时,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吸引更多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如通过实施“兼职教师规范化管理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活动”等,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业务骨干、管理行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具有高级经济师或相应职称,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上岗适应能

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努力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六’优化实习基地管理模式———以单一功能实习基地为主向多功能实习基地转变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高职院校应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平、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融教学、科研开发、横向课题合作、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功能于一体,实

现从单一性功能向综合性功能的转变。积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制度,激发行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调动各类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如采用“协作型”、“合作制”、“实体制”等模式%共建共享多功能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各环节质量标准,制定新的实习管理制度,以破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管理中的难题。

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产生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

总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会带来教学管理的变革,教学管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员,浙江杭州

()"")*)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周建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0,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1,-职教论坛-!""2("/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