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23日

作者简介:马费成,男,1947年生,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管理。陈亮,男,1979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管理,发表论文数篇。汪斌,男,1977年生,武汉大学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发表论文数篇。

1) 本文系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0ZDMX870002)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1)

陈 亮 马费成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武汉430072)

汪 斌

(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 本文依据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政策主体、

政策目标、政策问题、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五个方面对我国国家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将国家信息政策的内容体系划分为经济和法律两个层面加以阐述;对国家信息政策的制定原则、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信息政策 政策科学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

Chen Liang and Ma Feicheng

(School o f Information Manage me nt ,W uhan U nive rsity ,W uhan 430072)

Wang Bin

(School o f Law ,Wuhan U niversity ,W uhan 430072)

Abstract The paper goes deep in to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The information policy system

includes mai n body,objectives,problems,contents and form.The au thors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policy from economic and legal aspect.Furthermore,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rational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Keywords national informati on p olicy,science of policy. 从信息学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信

息交流与传承的历史。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信息交流的迅猛增长和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专深化,也成为人类第三个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出现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经济快速崛起,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管理资源的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缩短了时空,电子商务

蓬勃兴起。基于此,一国必须明确并制定本国的信

息政策与法规以指导信息资源的合理管理与优化配置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国家信息政策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政策的范围和内容也缺乏统一的认识,缺少一个一致性的理论框架。我国学术界对国家信息政策的概念作过多种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根据需要规定的有关发展与管理信息事业的方

第21卷 第5期2002年10月

情 报 学 报

Vol.21, 5October,2002

针、措施和行动指南[1];

(2)从决策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政府或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如信息自由流通、信息资源共享而采取的行动准则[2];

(3)从信息活动出发,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调控社会信息活动的规范和准则[3]。

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国家信息政策概念作了不同的解释,但它们在目标和功能上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由于信息技术与信息之间存在如瓶与酒一样的密切关系,而且信息技术作为 使信息的存储、搜索、获取、拷贝、过滤、控制、浏览、传输和接收成为可能的基础设施 ,并推动了现代社会惊心动魄的变化和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讨论信息政策不仅包括对信息活动本身内容,还应包括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容。

由于信息政策涉及广泛的领域,使得信息政策主体多样化、政策价值多元化、政策目标的多重化和复合化等问题。因而,国家信息政策的设计应当趋向于整体化的趋势,而不是一种单一领域、单一目标、体现单一价值的个别政策构成的缺乏关联的组合体。

2 中外国家信息政策的主要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信息政策的制定和研究非常重视,这也是信息政策研究能够成为一门专门的研究领域的原因。从各个国家来看,不同国家的信息政策制定原则和内容体系是有差别的。比较分析这些差别,能为我国信息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带来有益的启发与帮助。以下简要说明世界各主要国家及我国的信息政策制定原则和内容。

2.1 美国信息政策

美国在没有统一的国家信息政策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活动介入信息管理,并作出了不同方向的信息政策规定。在政策思想上,美国一直坚持两个基本原则:(1)信息的自由流动;(2)企业在(信息)市场自由竞争。其出发点是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谋求新的经济政治利益,其政策目标是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中作出权衡的选择。具体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向:(1)国会从立法的角度将建立方便的公共信息渠道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2)联邦政府重视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3)加强对信息传播与利用政策;(4)在信息市场上,以竞争政策为主,规制政策为辅。鼓励和保护信息技术市场,主要利用司法手段反垄断,保护竞争,只在极为有限的领域(如通讯、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操作系统)采取规制政策,并逐步取消。

2.2 日本信息政策

日本以 科技立国 为国策,将科技信息作为研究和开发的基础,非常重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其信息政策是其科技政策的一部分。日本信息政策有四个基本原则:(1)提高人的福利;(2)利用信息促进生产;(3)开发尖端技术;(4)开发信息资源。具体政策包括四个主要方向:(1)在政策导向上重视科学技术信息,尤其是专利信息:(2)高度重视国家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民间企业信息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3)注重国际信息交流,强调单方面地吸收和利用他国的信息资源,而不是双向交流;(4)扶植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优惠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2.3 欧洲信息政策

英国的信息政策表现出限制自由化倾向发展的特色,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取集中控制的方法,同时英国重视科学技术信息的利用,强调政府在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参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并通过与欧盟各国的合作,加强与美、日等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竞争。

法国在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时,具有两个明显特点:(1)以 信息自立 为国策,强调在信息领域中保护本国的利益和主权;(2)强调建立本国的强大信息产业。法国在政策上积极允许和鼓励私人机构在信息领域的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重视为信息技术设备和电子信息服务建立大规模的本国市场,谋求向国外发展信息出口服务业。

2.4 我国信息政策

我国的信息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国政府在信息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

593

5期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视。国家科委在1990年发布的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4号) 信息技术发展政策 和1991年发布的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6号) 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 ,分别阐明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政策和科技信息发展的总体规划。此后,中国政府又陆续制定和发布了 关于加快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的规划纲要和政策要点 等一系列信息政策,1994年6月,我国颁布了 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 ,提出了在基础产业中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提到了战略高度[4]。上述文件所制定的信息政策主要集中在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技术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信息政策的制定原则还不成熟,信息政策内容体系还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信息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而,研究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构建,制定科学完备的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成为指导和推进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3 我国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构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渗透力。美国通过推进 信息高速公路 ,发展 新经济 ,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持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欧洲及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大信息产业发展力度,利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极力谋求全球化进程中的信息优势。面对世界范围的信息化浪潮,我国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信息政策,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信息化进程。根据国家信息政策的五个要素,即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形式,从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国家信息政策体系建构问题。

3.1 政策主体

国家或政府是信息政策的主体,这是非常抽象的。要全面构建我国的信息政策体系,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广泛领域,而且触动社会各阶层、集团、组织的利益。因此,政府的某一个部门没有能力也不应当独揽信息政策的制定权。我们认为,应该依据专业化和协调性统一原则,由国务院直接牵头,建立一个有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国家信息政策协调委员会,确立信息政策的总体构架,制定议程,并向各部门分配相关领域的专门性政策制定任务,然后由国家信息政策协调委员会确定各项政策方案和决策建议书,最终由国务院决策批准颁布。

3.2 政策目标

信息政策的政策目标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所实现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国家信息政策的目标是:信息服务社会化和通用化以实现公平;信息产业市场化以实现效率;信息管理科学化以保证安全。

3.3 政策问题

信息政策问题是指能够列入政策制定议程的客观社会问题,即信息政策应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代社会的信息政策问题往往具有复合性和关联性,要求对信息政策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便理清信息政策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

我们知道,任何政策问题一定会涉及到效率问题,即经济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就是连续选择的过程,而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选择的科学。很多学者就曾从经济层面研究信息政策问题。如莫尔(Moore)在其 信息政策 一书中提出信息政策问题应包括宏观经济问题[5]。

制定政策就是在制定规则,成熟的信息政策最终会形成法律规范,即信息政策的法律化。信息政策是应对的手段,起导向作用,它不仅要处理既有的问题,而且要对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问题作出反应,尚未形成法律规范的问题仍属于政策问题。信息政策对信息立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信息政策需要依靠信息法贯彻实施,因而,研究信息政策需要从法律层面考虑。希尔(Hill)在 国家信息政策和策略 一书中就把法律方面问题如隐私权和数据保护、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归为信息政策研究的范围[6]。伊利诺大学学者伯格(Burger)把信息政策的要素归为九大类,其中就包括计算机法规和犯罪以及知识产权问题[7]。温格顿(F.W.Weingaraten)认为,一切用以鼓励、限制和规范信息创造、使用、存储和交流的公共法律、条例和政策的集合即为信息政策[8]。

我们把信息政策问题分为经济问题和法规问题。当前信息政策问题主要有:

(1)产业经济发展问题

宏观层次上:

594情 报 学 报21卷

1)信息产业发展与投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信息产业发展与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内信息市场开放与民族信息产业保护、扶持问题。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信息传输网建设、经营与服务的关系问题,即线路提供者、网络服务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关系问题;建设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等信息资源机构。

3)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政府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用户的关系问题。

4)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网的关系;公用网与专用网的关系问题;信息技术发展、创新和利用问题 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存储技术、传播技术。

5)人力资源的投资。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人才缺乏的问题;信息意识的普及问题。

6)信息经济测度标准的制定问题。

微观层次上:

1)I T行业、网络产业(如电信业)的垄断问题:解决政府规制与自由竞争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商业性与公益性。

2)出版业(垄断竞争行业)的高额利润问题。

(2)法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利益问题。解决信息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问题。

1)工业产权保护、专利权保护、技术转让;

2)版权、著作权保护;

3)商标权、域名保护。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自由流通和信息安全的矛盾问题。

1)信息公开与信息保护问题:个人隐私权保护;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机密保护;跨国数据流问题。

2)国际信息合作与国家信息主权的关系。

3)计算机病毒、黑客程序防范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3.4 政策内容

我们在进行信息政策的内容划分时,应结合国家信息政策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与矛盾,依据信息政策制定的原则,采用合理的角度去分析。国家信息政策问题是具有显著的经济和法规特征的,因此,我们把国家信息政策内容简化成经济的和法规的两个层面加以研究。

(1)经济层面

宏观产业发展经济问题:

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管理和发展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方针、措施及行为准则。现代社会信息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国家信息政策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素质及实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获取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我国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阶段,信息产业层次水平、技术结构的演进采取相应的具有引导、扶植性质的信息政策,以现有的经济实力倾斜发展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应用技术(加工、存储、通讯技术)、教育产业,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加大信息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意识的普及。

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则应该考虑:

1)数字经济原则。建立鼓励信息技术发展的 以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 体系;

2)优先发展远程服务业原则。如发展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子游戏:

3)有关风险投资、交叉融资、引进外资的原则以及国家为扶持信息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优惠贷款、税收减免、补贴、产业发展基金等原则;

4)有关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技术引进原则以及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选择;

5)信息劳动力的培育与发展原则,如人才流动原则、普遍教育原则(发展远程教育);

6)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信息利益分配的信息公平原则,实现 三网融合 ,即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融合,节约资源,实现信息的一体化服务。

微观市场经济问题:

对于微观信息市场我们认为应遵循规制与放松规制原则。政府应逐渐从规制政策转向竞争政策,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1)规制政策的改进

信息产业因公共基础设施产业产生的背景以及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而具有自然垄断性,即产业初始投入(固定成本)非常巨大,边际成本极低,产品的平均成本在其规模扩大的整个过程中明显下降,如

595

5期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电信行业;同时因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而具有行政垄断性,因而,要实现信息产业由垄断向竞争或有限竞争状况转变,需要渐进过程,而规制是此阶段的主要政策手段,并且,这种转变也必须通过规制手段引进竞争来解决。我们认为应施行如下政策:第一,由于中国经济的公共资金的影子价格比较高,这说明在中国,自然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必然较高,同时激励机制的作用比较小,也就是说,中国更应该选择基于成本补偿价格机制,而不是固定价格或价格上限机制[9];第二,税制改革,其目的在于减少低效率的税制所带来的经济扭曲;第三,规则和有关政府组织改革,其目的是减少腐败,建立有效的均衡机制;第四,法律改革,如建立和完善合同法,减少合同效率的损失。建立反垄断法,对已建立竞争机制的信息产业部门内的企业依法进行反垄断的审查:包括兼并与收购,与竞争对手设定标准和市场统治[10];第五,企业的公司化并与国际接轨,使企业按商业规则经营。

2)竞争政策主导地位的确立

政府应在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市场运作规范、有效竞争政策、有限规制政策,以及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信息网络化发展机制。要在继续支持主导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采取放松规制、引进竞争措施,加大对新兴信息服务提供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扩大市场占有率。政府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国内外更多投资主体进入电信、有线电视、出版、邮政及其他信息服务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有效、充分有效的竞争,促进信息产业整体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设备制造、软件开发、通信服务、电子商务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快速发展。

(2)法规层面

知识产权保护:

经济学家把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易逝产权(fug-i tive property rights),这是因为,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一旦公开就难于防止他人无偿地使用。而知识的生产是需要耗费成本的,如果不能对生产者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就不会有足够的知识被生产出来,或者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会公开。因此,尽管垄断会导致生产的低效率,但对于知识实施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保护,可能会有助于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知识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垄断性的保护制度。它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和效率。如何在两者关系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我们制定政策谋求的目标。

我们认为,在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时,应该采取使知识产权的价值达到最大化的原则,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去保护知识产权。依据这条原则,我们可以在知识产权与资源共享的关系中实现最大的效率与公平。

信息自由流通与信息安全:

信息的自由流通与信息的安全问题都是关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信息、信息系统、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要求信息在现实世界中自由流通;另一方面,在信息数据广域化、国际化的流通中,信息安全、信息质量都不免让人担忧。因此,如何在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之间谋求合理的平衡,成为我们制定信息政策谋求的目标。

信息自由流通是信息得以实现其价值的基本环境和前提,也是信息经济得以发展的保证。然而,信息流通的无限自由可能会导致侵犯公民隐私权,窃取企业商业秘密以及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制定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政策应遵循信息流通有限自由与信息流通有限控制原则。我们可以施行如下政策:

第一,公民通讯的实时控制和控制主体的保密义务,明确控制主体的范围和权限,不干涉公民的正常通讯自由以及获取信息自由,保护公民信息隐私权;

第二,政府有向公民提供信息的义务;

第三,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有向公民披露财务信息和必要信息的义务;

第四,保护国家、政府及有关组织机构、商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秘密和重要秘密;

第五,国家应独立自主地开发关键性信息技术、软件,以维护信息主权和国家信息安全;

第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规制定;

第七,推动信息国际交流。

3.5 政策形式

政策形式是指政策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宣传、执行政策的有效工具和合法依据。信息政策的形式是指国家制定并发布执行的有关信息政策内容的文件、指南或规定。我国曾在1990年与1991年分别发布了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4号) 信息技术发展政策 和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6号) 国家

596情 报 学 报21卷

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 。我们认为,政府应在此基础之上,尽快制定和发布 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 ,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应将国家信息政策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同时,针对我国社会信息环境中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信息行为。当前急需制定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包括:反垄断法、电信法、信息化促进法、信息传播法、信息服务业管理条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条例等等。

参考文献

1 梁俊兰.对美国信息政策的分析.情报资料工作,1997

(3)

2 刘君.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的进展与深化.图书情报工作,

1999(10)

3 卢泰宏.国家信息政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

4 马费成等.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同(4)

6 M ichael W.Hill.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ies strategies:an

overview and bibliographic survey London:Bowker Saur,1994 7 Robert H.Burger.T he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policy:a case

study using the SATCOM report.Ph.D.Thesis.University of I-l 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1988

8 同(4)

9 张昕竹等.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0

10 (美)卡尔 夏皮罗,哈尔 瓦里安著,张帆译.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1 张守文,周庆山.信息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2 张智雄.美国克林顿政府信息政策的几个原则.图书情

报工作,1999(9)

13 吴仲夏,孙建军.论信息经济政策.情报学报,2001,20

(4):402~408

14 顾微微,袁卫芳.试论信息法与信息政策的关系.情报杂

志,2000(11)

(责任编辑 芮国章)

597

5期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价格政策制定及价格体系建立

价格政策制定及价格体系建立 1

价格政策制定及价格体系建立 吴勇 弱势企业在强势企业的缝隙中寻求生存空间,价格政策较为灵活多变,只要管理者认为毛利足够即可,一个客户一张价格表成为常事,甚至能够每次交易进行一次议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已树立一定品牌,形成一定规模时,灵活多变的价格政策就将成为企业更上一层楼的绊脚石。此时企业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获利能力如何提高,部分客户虽然有一定毛利空间,但与平均毛利相去甚远,从整体上看并不划算,限制了企业的整体赢利水平;二是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跟不上客户数量的上升,经常将客户价格弄错;三是客户抱怨急剧上升,不满其它客户的价格优惠。 如果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强,重新理顺价格体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势在必行。 一、影响客户定价的因素 (一)区域 1、覆盖能力 受多种因素如交通、地缘、容量、逆向竞争、民风等影响,企业的覆盖能力并不是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由强到弱逐级向外扩散,而是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覆盖能力强的区域企业占有优势,与客户议价占据主动位置,应充分利用定价话语权将价格定在更有利的位置,而覆盖能力弱的区域,定价话语权在客户端,如果没有价格倾 2

斜自然难以寻求理想的客户。 2、市场容量与竞争状况 市场容量越大的区域竞争越成熟,客户议价能力也越强,各厂家价格较为透明,也较接近其底价。此类区域定价偏高将限制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占有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达到合理的份额,而低价政策又不可能长期坚持,因为毛利空间有限,经过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结果是销量越大亏损越多。由于有众多同类产品流通于市,确定价格也较容易寻找到合理的参照。局部区域处于非常竞争状况,虽然并不成熟,由于少数寡头客户竞争秩序不稳定,为了占有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而大打价格战,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不可避免会被卷入其中。 3、品牌知名度 弱势企业虽然整体上品牌知名度不如强势企业,但在局部区域能够经过集聚化战略取得优势。一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销量上升空间有限时,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将价格定在更有利的位置。如果此时不合理调整价格,不但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还会殃及其它同业厂家。 (二)客户销售规模 客户销售企业的产品越多,对企业的贡献也就越大,在企业的客户群中也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理应针对大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倾斜政策。 3

SOPS标准作业程序体系的设计原理及构建方法样本

SOPS标准作业程序体系的设计原理及构建方法 一、S OPS的定义 SOPS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ystem四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体系, 就是将某一”过程”的标准操作步骤、过程接口和管控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 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透过SOPS的定义可清晰地看出, SOPS几乎集成了对”过程”的所有管控要求, 表现形式及使用方法简单、直观、易懂, 是现场看板管理的具体体现, 是岗位人员快速获取操作依据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SOPS是在SOP的基础上经过引入管理的系统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全新运用方法。从设计理念和方法来看, SOP确实理顺了作为单个流程内部纵向间有关接口和要求等问题, 但从企业整体运营的系统角度来看, 由于存在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过程, 并以纵横交错的网状方式连接而成的复杂系统, 各过程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互补的关系。这些过程运营除了存在过程自身接口关系外, 还存在过程与过程间的外部接口关系, 诸多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接口和职责交叉, 导致扯皮、推诿和管理盲区等现象。因此SOP仅属于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范畴, 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问题。而对于SOPS标准作业程序体系的提出, 它在SOP的基础上新增了”S( System) 体系”, 不但解决了过程的内部接口关系, 最为重要的是理顺了过程与过程间的接口及职责关系, 可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SOPS的提出体现了”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两大质量原则要求, 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SOPS的设计原理 SOPS的设计是针对某一过程而言。首先 是明确过程内外部接口和职责; 其次是从 企业标准体系的技术、管理和工作三类标 准中识别与过程强相关的控制要求, 形成

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地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的意见》,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有利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单一产品购销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转变,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推动产业链

上下游长期合作,降低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稳定经营预期,促进多元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要素投入,开展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紧密合作,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步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二、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本特征 (一)独立经营,联合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是独立法人,一般由一家牵头龙头企业和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各成员保持产权关系不变、开展独立经营,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协议或制定章程,形成紧密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行一体化发展。 (二)龙头带动,合理分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各成员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要素融通,稳定合作。立足主导产业、追求共同经营目标,各成员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形成比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产业增值,农民受益。各成员之间以及与普通农

国家资助政策 温暖贫困家庭 教案

2017年春季《开学第一课》 ----国家资助政策温暖贫困家庭 一年级五班班 一、课题:“国家资助政策温暖贫困家庭”? 二、教学目标: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让全班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三、教学背景:通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并建立起长效的资助机制,做到“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时间:2017年2月13日? 五、地点:一五班教室? 六、参加人员:一五班全体同学?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开学一课主题。??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助政策知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国家资助政策温暖贫困家庭”。 2.学习新知。 解读国家对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的政策?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免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寄宿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50天计算)。? 4、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学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3.教师给孩子们讲授国家的资助政策,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 4.生谈感受: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学生,一个深受国家、社会关怀的小学生,我们深知社会、家庭对我们的期望:刻苦学习,学到真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23日 作者简介:马费成,男,1947年生,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管理。陈亮,男,1979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管理,发表论文数篇。汪斌,男,1977年生,武汉大学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发表论文数篇。 1) 本文系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0ZDMX870002) 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 1) 陈 亮 马费成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武汉430072) 汪 斌 (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 本文依据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政策主体、 政策目标、政策问题、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五个方面对我国国家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将国家信息政策的内容体系划分为经济和法律两个层面加以阐述;对国家信息政策的制定原则、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信息政策 政策科学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 Chen Liang and Ma Feicheng (School o f Information Manage me nt ,W uhan U nive rsity ,W uhan 430072) Wang Bin (School o f Law ,Wuhan U niversity ,W uhan 430072) Abstract The paper goes deep in to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The information policy system includes mai n body,objectives,problems,contents and form.The au thors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policy from economic and legal aspect.Furthermore,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rational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Keywords national informati on p olicy,science of policy. 从信息学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信 息交流与传承的历史。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信息交流的迅猛增长和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专深化,也成为人类第三个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出现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经济快速崛起,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管理资源的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缩短了时空,电子商务 蓬勃兴起。基于此,一国必须明确并制定本国的信 息政策与法规以指导信息资源的合理管理与优化配置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国家信息政策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政策的范围和内容也缺乏统一的认识,缺少一个一致性的理论框架。我国学术界对国家信息政策的概念作过多种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根据需要规定的有关发展与管理信息事业的方 第21卷 第5期2002年10月 情 报 学 报 Vol.21, 5October,2002

国家政策分析

国家、山东省、青岛市三级政府旅游政策解读 (2007-2012年) 孟祥蕊200941100226 摘要:旅游政策是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一套实现目标的规范准则,对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产业政策、专项旅游政策和旅游政策经验借鉴等方面对中国旅游政策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调整青岛经济金融及旅游产业政策,为青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 必要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 关键词:旅游;旅游产业;旅游政策 第一篇国家级 一、政策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与我国实施有效的旅游政策密不可分。因为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而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或校正以政策性调节为主,即制定各种有关的旅游政策,并围绕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加以实施。旅游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成败。 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主要取得八个方面的成就:旅游产业基本完成起飞,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新阶段;国际旅游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国内旅游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成为旅游发

展重要方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履行入世承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日渐显著。 总结这期间的发展经验,主要是六个坚持: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游客需求;坚持产业化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政府主导;坚持联合协作;坚持高标准,努力实现国际接轨。 作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的专项规划,“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针对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寻找着力点和工作方向。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在内容上突出培育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旅游发展将促进城乡区域统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基地。东北地区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中部地区,依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发挥河南、山西、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旅游资源和优势,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点。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示范地区。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粤港澳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环渤

充分发挥政策体系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策体系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系统,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体系、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绩效考核评估制度等政策制度基本形成。充分发挥政策体系 l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认识 提高全社会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培育引导作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氛围,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前提。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构建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以及多形式提高发展

质量等方面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科学认识新型经营主体和家庭承包户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仍将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大量的家庭承包户仍然会长期存在,作为自给性生产的承包农户,同时也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和原材料。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承包户是其他主体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每一个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都离不开承包户的支持,而承包?r户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新型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可以为家庭承包户提供生产各环节的服务,从而推动承包户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随着农村全面改革的推进,小规模农户将逐渐减少,个体农户会逐步成长为家庭农场,这也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2 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涉农补助、财政奖补等形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生产服务性设施、进行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逐渐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按照“谁种出,谁受益”的原则,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优先扶持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要求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奖励。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

精选2019年高校资助政策网络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高校资助政策网络竞赛题库500题[含参考答 案] 一、单选题 1.每年退役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到学校报到后,若要获得学费资助,是否需要提出申请? A.是 B.否 C.不确定 2.勤工助学中心提供的校内兼职是否是学生家庭贫困者优先? A.是 B.否 C.不确定正确答案为.A 3.对于办理了就业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是否有必要向学校领取《广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 A.是 B.否 C.不确定正确答案为.A 4.中国个人征信系统是由______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系统。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农村信用社正确答案为.A 5.低保家庭的未成年居民(含高校在校学生)个人每年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_______元。 A.22 B.35 C.70 正确答案为.A 6.勤工助学中心提供的有些兼职岗位是否会提供岗前培训? A.是 B.否 C.不确定正确答案为.A 7.绿色通道的目标是? A.保证每一位学生顺利入学 B.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无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C.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正确答案为.B 8.对于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成绩没有进入前10%,但达到前30%的学生,以下哪项能让他具备申请国家奖学金的条件? A.科研成果获得学校奖励 B.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通过专家鉴定) C.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9.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获得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获得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多少? A.1/3 B.1/5 C.1/10 正确答案为.A

(定价策略)价格政策制定及价格体系建立

价格政策制定及价格体系建立 吴勇 弱势企业在强势企业的缝隙中寻求生存空间,价格政策较为灵活多变,只要管理者认为毛利足够即可,一个客户一张价格表成为常事,甚至可以每次交易进行一次议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已树立一定品牌,形成一定规模时,灵活多变的价格政策就将成为企业更上一层楼的绊脚石。此时企业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获利能力如何提高,部分客户虽然有一定毛利空间,但与平均毛利相去甚远,从整体上看并不划算,限制了企业的整体赢利水平;二是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跟不上客户数量的上升,经常将客户价格弄错;三是客户抱怨急剧上升,不满其他客户的价格优惠。 如果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强,重新理顺价格体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势在必行。 一、影响客户定价的因素 (一)区域 1、覆盖能力 受多种因素如交通、地缘、容量、逆向竞争、民风等影响,企业的覆盖能力并不是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由强到弱逐级向外扩散,而是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覆盖能力强的区域企业占有优势,与客户议价占据主动位置,应充分利用定价话语权将价格定在更有利的位置,而覆盖能力弱的区域,定价话语权在客户端,如果没有价格倾斜自然难以寻求理想的客户。 2、市场容量与竞争状况 市场容量越大的区域竞争越成熟,客户议价能力也越强,各厂家价格较为透明,也较接近其底价。此类区域定价偏高将限制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占有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达到合理的份额,而低价政策又不可能长期坚持,因为毛利空间有限,通过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结果是销量越大亏损越多。由于有众多同类产品流通于市,确定价格也较容易寻找到合理的参照。局部区域处于非常竞争状况,虽然并不成熟,由于少数寡头客户竞争秩序不稳定,为了占有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而大打价格战,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不可避免会被卷入其中。 3、品牌知名度 弱势企业虽然整体上品牌知名度不如强势企业,但在局部区域可以通过集聚化战略取得优势。一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销量上升空间有限时,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将价格定在更有利的位置。如果此时不合理调整价格,不仅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还会殃及其他同业厂家。 (二)客户销售规模 客户销售企业的产品越多,对企业的贡献也就越大,在企业的客户群中也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理应针对大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倾斜政策。 (三)自身品牌 有的企业为了避免渠道冲突会采用多品牌战略,由核心客户经营主品牌,衍生客户经营第二、第三等辅助品牌,此时为保障核心客户利益,主品牌产品价格应有相应倾斜。我个人并不赞同将辅助品牌作为增加边际贡献的手段而将其价格定低,那样会引起经营主品牌的核心客户产生不满,甚至导致主品牌产品销量萎缩低于辅助品牌。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金科服科技项目小课堂之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金科服品牌是国内首家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领域创新电商平台,业务涉及国内各地,目前 金科服业务重点在京津冀、长春、成都等地。各地科技项目基本大同小异,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的相关政策。因此金科服品牌特意做了一个小普及,如果您想更多了解,请关注微信服务号:kingkefu 联系我们为您更详细解答。 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对核心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途径。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迫切需要核心区跟踪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由全球科技创新“跟跑者”、“同行者”向“领跑者”跨越转变。 (二)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落实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了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对首都城市核心功能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赋予了核心区新的战略职责,对核心区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区既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更要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当好首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核心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首都核心功能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三)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核心区自身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核心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内部空间资源约束趋紧、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逐渐削弱,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再造核心区发展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飞跃、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二、总体思路

完善政策体系构建联动机制促进充分就业

完善政策体系构建联动机制促进充分就业 作者:朱炳文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5期 文/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朱炳文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措施力度,保障充分就业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内政发〔2013〕4号)。《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了现有的政策体系,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拓宽就业领域方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制定创业规划时,按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3年内给予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在引导基层就业方面。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定向招聘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加大了税收减免力度。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有关税收,创业项目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全额贴息。单笔最高贷款额提高到30万元。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加强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每人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2000元。 ——在就业援助和帮扶方面。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每年拿出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基本解决全自治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占高校毕业生总数28%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 ——在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方面。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选修费用。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服务基层项目招募过程中,每年要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岗位,用于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国有企业每年也要按接收计划20%的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充分就业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高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现有的高校招生委员会职能纳入其中,吸收组织、人社、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团委、工会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参加,统筹研究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与机制建设问题。 二是调整招生计划。根据近年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专业、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对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保持现有招生规模;对处于招生或就业单项指标较低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招生和就业指标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对调整后仍不能改变现状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果断停止招生。 三是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健全和完善专业调整机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动态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间、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方案(最新)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的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

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乡村差异性,稳妥把握改革时序、节奏和步骤,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过程中,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各类政治经济社会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了解并建立了产业政策的概念; 2、掌握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应; 3、学会产业政策类型对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分析; 4、把握产业政发展趋势,正视行业发展困难与挑战。 培训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而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已经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其制定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更迫切地需要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培训背景: 第一讲:当前产业政策的现状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doc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本专科学生) 财政部教科文司 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六年六月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

关于建立完整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的提案

关于建立完整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52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建立完整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民政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陈绍军 主题词:社会保障救济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近期,突然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雨雪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又时逢春运,更大大加剧了应对灾害的难度。当前,在抢险抗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并转入恢复重建的时候,对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重建等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防范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存在的问题 从此次和以往各地已开展的抢险抗灾工作看,在防灾减灾应对机制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综合协调不够——一些地方的减灾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地区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减灾等机制还不够完善。 2.防灾意识不足——从多年发生的灾害统计分析看,近年来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以及造成的损失有加重的趋势,但很多民众对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还很不足。 3.制度规范缺乏——目前我国抗灾的研究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措施及应急预案多是在对灾害的预警以及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助等层面上,而从防灾减灾政策的规划与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公共服务尚未建立。 4.政策体系未建立——发生灾害时,人们通常寻求地方各级政府有效政策的指导和强有力的公共管理与援助措施,寻求新的社会规则制度和文化自律,为此有必要在防灾和减灾政策方面完善各项现有的政策措施,并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 防灾减灾政策是一项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抗灾减灾过程中,调整受灾地区和群众的社会利益关系,根据这一特定的目标制定的规范和指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防灾减灾公共政策的制定,将被要求更加社会化和公共问题化,防灾减灾政策的优化和完善就是要对灾害成因及控制的研发、灾害的管理政策、防灾减灾实施法规制度保证以及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灾害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社会资源利用进行整合,以适应未来我国自然灾害和人工灾害的发生和处理需要。为此,建议国家对现有的防灾减灾政策进行优化、整合、完善,建立完整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 二、关于建立完整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的建议 1.建议国务院统一部署,由省级政府部门制定旨在督促各级基层政府开展防灾减

企业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步骤

企业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步骤 我们最近听的多、说得也多的就是XX要走规范化管理之路,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但是,这个管理体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公司应该用怎样的步骤和策略去建立这个体系呢? 接下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觉得,一家企业对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借鉴一下金字塔的建筑模式:即在先打下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再去追求高度上的提升。如果舍弃了对基础环节的重视,那么整个体系的高度定得越高,就越危险。 这个道理,只要对比一下至今仍然坚如磐石的埃及金字塔和早已灰飞烟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我们就会明白。 那么,我们可以把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结构或者说过程,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最下面的是基础层,包括公司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流程等,它是公司赖以正常运营的基础;第二层是保障层,是为了确保这些制度、流程得以有效执行的控制手段与方法,包括责任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如问责制、绩效管理、薪酬杠杆等几大常规模块;第三层是文化层,是为凝聚力服务的,它将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绑在一起,在这个层面上进行企业管理,则真正致力于对人力资源效率的开发,如教育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利益共同体等,从而帮助企业取得生产力的提升;而处于这座“金字塔”最顶端的,则是战略层——战略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够真正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构建公司的战略框架,成为公司发展的指挥棒! 由此,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有执行的保障,有文化的促进,有战略的指引,则可以构成完全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体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XX的情况,通过比较,我们不难找到XX的差距以及成功的突破方向。 先说基础层,也即制度建设方面。 企业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其管理模式是有所不同的。小企业可以用人情化管理、拍脑袋决策,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管理企业,我想,这个道理是大家都认同的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XX公司现在的制度体系很不完善,流程还不健全,我们急需要建立起一套务实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流程,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内做什么事情,其上下工序关系是怎样的,责任和权利如何分配,养成更加强调制度化管理的职能氛围,强化职能与专业分工,淡出行政干预,以确保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工作日渐复杂的情况下,各项责任都能够得以落实、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各部门能够在一定制约下相互配合和协调,实

(完整版)装配式国家政策分析

2018年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6年9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此后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具体目标。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正标志着装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近年来国家装配式建筑政策一览

各省市国家装配式建筑目标盘点

安徽省 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到2025年,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保障:企业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工程工伤保险费计取优惠政策;差别化用地政策,土地计划保障;利率优惠等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质量好:构件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几乎不受天气情况影响,在质量方面更加可靠; 2、节能环保: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物料浪费,也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 3、缩短工期:构件生产好之后拉倒现场装配,减少了一部分工序,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4、节约人力:构件在工厂生产完成,减少了人力需求,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5、节省模板:由于叠合板做楼板底膜,外挂板做剪力墙的一侧模板,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模板。 装配式建筑的缺点 1、成本较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式建筑工程造价相比要高很多; 2、运费增加:如果构件生产工厂距离施工现场太远的话,运输成本将会提高; 3、尺寸限制:由于生产设备的限制,尺寸较大的构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难度; 4、应用领域小: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广,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 5、抗震性较差: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和刚度较弱一些,抗震冲击性较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