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在答题纸上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第II卷答案必须用黑色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第I卷选择题(共计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挑衅.(xìn)祈.祷(qí)鬈.(quán)发鳞次栉.比(jié)

B.绯.红(fēi)扒.窃(bá)黝. (yǒu) 黑苦心孤诣.(yì)

C.荫.(yìn)庇慰藉.(jì)繁衍.(yán)忧心忡.忡(chōng)

D.璀.璨(cuǐ)静谧.(mì)叱咤.(zhà)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契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喜,念.(念:考虑、思索)鬼。(司马迁《陈涉世家》)

B.怀怒未发,休.(休:吉祥)祲将于天。(《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小信未孚,神弗福.(福:赐福,保佑)也。(《左传·曹刿论战》)

D.乡.(乡:乡亲,同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

A.苍凉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条

..(萧索)的荒村。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

..(节约)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C.重新装修后,教学楼里里外焕然一新

....(改头换面),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D.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中的奇葩,言简而意蕴丰厚,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意犹未尽)。

5.对下面一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秋日的艳阳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琪、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A.句中“秋日的艳阳”属并列短语做主语。

B.“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琪、橘黄的杨、火红的枫”并列短语做宾语。

C.句中“打扮”是动词,做谓语。

D.“五彩缤纷”属主谓短语,在句中做宾语。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B.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7.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苍龙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强稳固,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写作本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其中的作品。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背影》中一段文字,完成9-13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③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看见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对此分析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看到父亲不顾年迈体弱亲自为“我”买橘而百感交集深受感动。

B.因为“我”觉得父亲太固执,对他表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C.因为“我”就要和父亲分手了,“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

D.因为“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而激动、喜悦。

10.下列各句,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

B.父亲买橘时,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C.选文写到作者两次流泪,第一次流下的是感动之泪,第二次流下的是惜别之泪。

D.两次写到背影,前者略写,体现父亲爱子之情,后者详写,表现儿子难舍父亲。11.选文着意写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黑色暗写父亲性格严肃,令人敬重。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2.对父亲说的三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句表现了临别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B.第②句表现了渐至老境的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惦念。

C.第③句表现了离别时父亲对儿子的担忧。

D.①~③句都表现了深情的父子关系和父亲对儿子的“太聪明”的不放心。

13.本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

A.含蓄隽永,富含哲理 B.形象生动,委婉曲折

C.朴实无华,饱含深情 D.古朴典雅,清新自然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4-16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4.对第①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 B.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C.这段文字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这段文字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15.第②段文字里“大自然的语言

..”是指()

..”中的“语言

A.劳动人民能理解的关于农事的话 B.布谷鸟唱歌所传达的信息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16.对选文中的语言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用词典雅,富有诗意,很能调动起读者的想象,让人浮想联翩。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中“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D.第③段运用生动的描写语言解释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四、(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文字,完成17-21题。

①从公开

..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7.本文作者确立的正面观点和所批驳的观点是()

A.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D.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18.对第①段加点的字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表明当时国民党政府政治较为开明。

B.“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字刻画出御用文人妄自尊大的形象。

C.“只希望着国联”,“只”字刻画了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D.“改为一味求神拜佛”,“一味”刻画了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形象。19.对第②段文字“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群众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

B. 国民党上层官僚无心抵抗,借此论调掩盖自身罪责。

C.那是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有

识之士发出了感慨。

D. 一部分人在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实际上是为了混

淆是非,掩盖国民党当局的罪责。

20.下面关于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⑥段“中国人”指广大劳动人民。

B. 第⑨段“筋骨和脊梁”指人的意志、精神、品质等内在的东西。

C. 第⑨段“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 第⑨段“地底下”指广大“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21.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从全文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以偏概全。

B. 文章第③④段结合事实讲道理,第⑦⑧段主要采用事实论证,文段还多处运用比喻论

证,如第⑦⑨段的“脊梁”、“脂粉”等。

C.作者是先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又从正面立论直接反驳。

D.“我们从古以来”一段话举出四种人,大大争强了论辩的气势和说服力,又表达了作

者强烈的感情,即对“中国的脊梁”热情赞颂之情。

五、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22-25题(8分,每小题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2.文中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战必胜”的原因是()

A.实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B.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去。

C.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险要的地势。

23. 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B.直抒胸臆,明白如话,质朴无华。

C.委婉曲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D.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论辩有力。

24. 下面对于文章内容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运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B.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C.孟子在文中以作战如何取胜为例,提出“人和”与“得道”的重要性,“人和”

与“得道”是“因”与“果”的关系。

D.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

极强的逻辑性。

25.本文采用了设喻说理,古诗也常用设喻的方法来表情达意,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此方法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苟变①食人二鸡子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è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

2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4分)

①其才可将.五百乘②公再拜

..曰

③然变也尝.为吏④良工不弃.

2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②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

③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28.子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七、(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巷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答:

文章的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分)

答:

本文语言很有风格,读后令人唇齿留香,相信你也一定有这种感受。试从文中找出一两个例子,从用词、修辞、句式(句法)等角度具体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4分)

答:

八、(2分)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九、(40分)

34.作文。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带给我们很多回忆、联想和想象,请以“路”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注意:卷面书写(5分)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2014年天津高考一分一段表

2014年天津高考一分一段表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按照考生的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市招生委员会划定今年我市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为:理工类本科一批院校(含A、B类)516分,本科二批院校(含A、B阶段)439分;文史类本科一批院校(含A、B类)523分,本科二批院校(含A、B阶段)462分。 根据录取工作的有关安排,我市制定了理工类、文史类本科二批填报志愿工作线:理工类419分,文史类442分。 高考成绩(含照顾政策)在工作线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本科二批以上院校志愿。具体为:6月24日至6月28日12时,考生填报本科二批及以上院校志愿(26日12时前,考生填报提前本科录取院校、重点大学“国家试点学院”录取院校、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录取院校志愿;28日12时前,考生填报本科一批录取院校、本科二批录取院校、部分本市独立学院及联合培养院校专业志愿)。 按照国家规定,招生院校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本校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自主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并依据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及德、智、体、美全面考核情况,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因此,录取控制分数线不是录取分数线,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未必一定被录取。 按照我市规定,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填报志愿的生源不足,经招生院校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提取考生电子档案,择优录取。因此,达到填报志愿工作线而未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应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争取本科二批院校的录取机会。但是,填报志愿工作线也不是录取分数线,达到填报志愿工作线的考生,也未必一定被录取。 本科三批录取院校和高职高专录取院校填报志愿时间为7月27日至7月29日12时。录取控制分数线在考生填报志愿后再行公布。 另悉,今年我市高考报名考生6.4万余人,实际在津参加录取的生源6.2万余人。高考前,有127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保送录取,有4100多名考生已被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录取。考试过程中,全市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6名,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对上述考生进行了处理。考试结束后,市招生委员会要求各中学不得进行学校升学率评比,不炒作“高考状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今年我市高考全部科目均实行网上评阅试卷的办法。各评卷点按照“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标准如一”的原则,采取了双人双评和专家仲裁等办法,加强评卷过程的复查和抽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考生高考成绩的准确无误。经过四个评卷点、1000余名评卷教师夜以继日的工作,本市高考评卷和成绩合成等工作己全部结束。6月23日中午前后,考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和查询本人成绩: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2013年3月浙江省技术高考模拟试题

2013年3月浙江省技术高考模拟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图时,事选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題(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B.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 C.随着技术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增加,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减少D.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 2.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头上的电子显示屏 可以显示尺寸。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主 要是为了 A.实现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 B.考虑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C.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D.实现人机关系的健康目标 3.如图所示是室外可伸缩晒衣架的设计方案示意图,设计中主要考虑晒衣架的安装和足够的承重能力。下列设计分析 中不恰当的是 A.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以便挂架与墙体牢固连接B.支架可伸缩,方便衣服的晾晒和收取 C.晒杆上的圆孔设计,可以提高晒杆的结构强度 D.上下支架之间采用铰连接,以实现可伸缩 4.如图所示是一款高度可升降、钢化玻璃面的茶几。下到关于该茶几的评价中不恰当的是 A.支架高度可调节,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B.台面采用钢化玻璃,时尚大方 C.底座接触面积小,结构稳定性较差 D.造型独持,结构简洁 5.下列关于锉削加工的操作要领中不正确的是 A.锉削加工使用的工具是锉刀 B.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0页)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理 科综合能力测试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 2O 的产生停止 B. 2CO 的固定加快 C. ATP/ADP 比值下降 D. NADPH/NADP +比值下降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2Ⅰ和4Ⅰ必须是纯合子 B. 1Ⅱ、1Ⅲ和4Ⅲ必须是纯合子 C. 2Ⅱ、3Ⅱ、2Ⅲ和3Ⅲ必须是杂合子 D. 4Ⅱ、5Ⅱ、1Ⅳ和2Ⅳ必须是杂合子 6. 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 水稻和病毒V 是互利共生关系 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 A. 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乙酸乙酯 9. 已知分解1 mol 22H O 放出热量98 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22H O 分解的机理为 222I O H O I H O --??→++ 慢 2222IO O O O I H H --??++→+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江门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理科数学答案

江门市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理科) 本试卷共4页,21题,满分150分,测试用时120分钟.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Sh V 3 1=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B P A P B A P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⒈已知函数x x f -= 1)(定义域为M ,x x g ln )(=定义域为N ,则=N M A .{}1|≤x x B .{}10|≤x 、0>y ,则1>+y x 是12 2>+y x 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广东省揭阳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揭阳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试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 卡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如需要改 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贪婪/褴褛椽笔/舛误断碑残碣/嗟来之食 B.俳句/迫击炮荽/骨髓贻人口实/颐指气使 C.栈道/湛蓝针灸/韭菜厝火积薪/措手不及 D侵略/亲家甲壳/咳嗽疮痍满目/怆然泪下 A.lán chuán/chuǎn jié/jiē B.pái/pǎi suī/suǐ yí C.zhàn ji? cu? D.qīn/qìng qiào/ké chuāng/chuà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如履薄冰,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一目了然。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D.近几年,他川经营养殖场赚米的钱帮乡里兴建了10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C 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B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C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 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言对于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例外。 B.许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也未尝不可。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剑震慑作用。 B A.搭配不当:“不论---和”改“不论----还是” C.语序不当:“特有的”放在“北京人”后面 D.赘余:删去后一个“防止”, “考生作弊”改“作弊考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风拂面,我们从正门走大道,沿盘山公路缓步前行,约摸一个钟头,便到了云麓宫。,,,。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宜人,有三五游客在树下歇息,此时最宜泡一壶清茶,,。从云麓宫出发,十分钟即到禹王碑。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3年高考模拟题

2013年高考模拟题 2013-1-6 命题人:李老师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 题共10小题) 1. 如图所示,在铁芯P 上绕着两个线圈a 和b ,则 A.线圈a 输入正弦交变电流,线圈b 可输出恒定电流 B.线圈a 输入恒定电流,穿过线圈b 的磁通量一定为零 C.线圈b 输出的交变电流不对线圈a 的磁场造成影响 D.线圈a 的磁场变化时,线圈b 中一定有电场 2. 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从介质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用 a 、b 两光束 A.先后照射双缝千涉实验装置,在缝后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由此确定光是横波 B.先后照射某金属,a 光照射时恰能逸出光电子,b 光照射时也能逸出光电子 C.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 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 光也不能进入空气 D .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a 光的反射角比b 光的反射 角大 3. 在xOy 平面内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振幅为A 。M 、N 是平 衡位置相距2m 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 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 。则 A.该波的周期为53 s B.在t=13 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2m/s C.从t=0到t=1s ,M 向右移动了2m D.从t=13 s 到t=23 s ,M 的动能逐渐增大 4. 半径为a 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 的导体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圆环水平固 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盛场,磁感应强度为B 0.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 0 平行于直径CD 向右做匀速直线坛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 开始, 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所示。则 A.θ=0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2Bav B.θ=π3 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Bav 3 C.θ=0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 2)2(2R av B +π

2013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带答案)

2013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带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2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宗法制度 C.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5.宋徐积《织女》诗中说:“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北宋时期农民生活贫寒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③北宋时期农民生活富裕④北宋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明代商书《士商类要》中写道,“买卖要牙人(牙人,亦称经纪人),装载要埠”,“买卖无牙,秤轻物假;卖货无牙,银伪价盲。所谓牙者,别精粗,衡重轻,革伪妄也”。这说明 A明代商业贸易中的虚假现象严重 B明代始由政府专门机构管理商业 C明代中间商在贸易中的地位重要 D明代牙人主要负责征收商税 27.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康德 A否定革命的作用 B 批评广大群众的愚昧 C 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D 认为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同等重要 28.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9.依据英国宪法,下议院可以对个别内阁大臣进行关于行政措施方面的质询,内阁大臣作为行政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对所有行动和失职行为作出答复,对其行政过失或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反映了 A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 B 议会有权力任免内阁大臣 C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D议会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 30.历史学家老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入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表述与作者关于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2013年高考模拟系列试卷(1)-语文

2013年高考模拟系列试卷(1)-语文 2013年高考模拟系列试卷(1)-语文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00年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1.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预测,后者是对短期天气做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C.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2014年浙江高考成绩排名一分一段表

2014年浙江高考理科成绩排名一分一段表 理科分数小计累计 >721 299 299 721 30 329 720 30 359 719 27 386 718 35 421 717 31 452 716 38 490 715 39 529 714 39 568 713 43 611 712 55 666 711 41 707 710 55 762 709 61 823 708 65 888 707 72 960 706 75 1035 705 53 1088 704 74 1162 703 75 1237 702 98 1335 701 82 1417 700 79 1496 699 86 1582 698 84 1666 697 107 1773 696 105 1878 695 119 1997 694 109 2106 693 126 2232 692 124 2356 691 121 2477 690 106 2583 689 140 2723 688 133 2856 687 137 2993 686 157 3150 685 149 3299 684 139 3438 683 149 3587 682 175 3762

681 186 3948 680 156 4104 679 200 4304 678 180 4484 677 203 4687 676 212 4899 675 187 5086 674 199 5285 673 208 5493 672 237 5730 671 230 5960 670 250 6210 669 261 6471 668 253 6724 667 246 6970 666 253 7223 665 288 7511 664 288 7799 663 268 8067 662 259 8326 661 268 8594 660 302 8896 659 307 9203 658 303 9506 657 295 9801 656 314 10115 655 324 10439 654 316 10755 653 336 11091 652 369 11460 651 392 11852 650 348 12200 649 330 12530 648 333 12863 647 337 13200 646 365 13565 645 366 13931 644 399 14330 643 377 14707 642 387 15094 641 380 15474 640 449 15923 639 414 16337 638 415 16752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2013年3月浙江省技术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通用技术

2013年3月浙江省技术高考模拟试题 (命题:杜宗飞 2012.10 学校:桐乡一中)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图时,事选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題(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B.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 C.随着技术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增加,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减少D.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 2.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头上的电子显示屏 可以显示尺寸。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主 要是为了 A.实现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 B.考虑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C.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D.实现人机关系的健康目标 3.如图所示是室外可伸缩晒衣架的设计方案示意图,设计中主要考虑晒衣架的安装和足够的承重能力。下列设计分析 中不恰当的是 A.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以便挂架与墙体牢固连接 B.支架可伸缩,方便衣服的晾晒和收取 C.晒杆上的圆孔设计,可以提高晒杆的结构强度 D.上下支架之间采用铰连接,以实现可伸缩 4.如图所示是一款高度可升降、钢化玻璃面的茶几。下到关于该茶几的评价中不恰当的是 A.支架高度可调节,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B.台面采用钢化玻璃,时尚大方 C.底座接触面积小,结构稳定性较差 D.造型独持,结构简洁 5.下列关于锉削加工的操作要领中不正确的是 A.锉削加工使用的工具是锉刀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