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 ( A )

A、以五脏为中心

B、以六腑为中心

C、以五官为中心

D、以五体为中心

E、以经络为中心

2、中药性能中四气、五味是指(D )

A、虚、实、寒、冷;酸、甜、苦、辣、咸

B、冷、暖、凉、热;辣、苦、酸、甜、腥

C、寒、暖、冷、凉;酸、甜、苦、辣、涩

D、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

E、冷、暖、温、凉;咸、甘、苦、辣、酸

3、神昏暴厥多属(D )

A、忧伤

B、悲伤

C、惊伤

D、怒伤

E、思伤

4、肾不纳气的临床表现为(B )

A、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B、腰膝酸软,呼多吸少

C、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D、腰膝酸软,五更泄泻

E、腰膝酸软,发脱齿摇

5、中医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A )

A、辨证施护

B、辨病施护

C、对症施护

D、因人施护

E、因时施护

6、八纲是指(B )

A、风寒、暑热、阴阳、虚实

B、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C、寒热、恶冷、虚实、表里。

D、表里、寒热、恶冷、阴阳

E、虚实、表里、冷热、风寒

7、中医学“证”的概念是(C )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疾病病理变化的总过程

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

E、患者的某些病态变化

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A )

A、辨证论治

B、对症治疗

C、辨病治疗

D、因人而异

E、因病而异

9、《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B )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扁鹊

E、巢元方

10、《瘟疫论》的作者是(C )

A、叶天士

B、刘河间

C、吴有性

D、吴鞠通

E、朱丹溪

11、正常舌象是(C )

A、淡白

B、淡红

C、薄红

D、暗淡

E、浅红

12、下列不属于阳的属性有(D )

A、明亮

B、温热

C、外向

D、物质

E、上升

13、阴阳的属性是(C )

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14、五味入五脏是(A )

A、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B、酸入脾、甘入胃、辛入心、苦入肝、咸入肺

C、酸入肾、苦入胃、甘入肺、辛入肝、咸入脾

D、酸入心、甘入肝、辛入脾、苦入肺、咸入肾

E、酸入胃、甘入心、辛入骨、苦入胃、咸入脑

15、望舌主要是观察(B )

A、舌尖、舌中、舌根

B、舌质、舌体、舌苔

C、舌边、舌体、舌色

D、舌下、舌头、舌体

E、舌根、舌上、舌下

16、下列哪些病人或部位应用针刺疗法(E )

A、头痛病人

B、下肢截瘫病人

C、中风病人

D、类风湿病人

E、孕妇的下腹、腰骶部

17、人体内的阴精物质依赖阳气功能而产生,功能的发挥又靠物质提供能量,是属于阴阳的(B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以上均非

1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的(D )

A、相互对立

B、相互消长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制约

19、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E )

A、30℃

B、40℃

C、50℃

D、60℃

E、70℃

20、熏洗药温不宜过热,其温度一般为(D )

A、10-20℃

B、20-30℃

C、30-40℃

D、50-70℃

E、80-90℃

21、舌苔时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A )

A、苔垢

B、斑疹

C、颜色

D、瘢痕

E、颗粒

22、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资助、协同作用时,称为(C )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约

E、五行拮抗

23、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称为(B )

A、配伍

B、相畏

C、相使

D、相杀

E、相须

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 (D )

A、心 ?

B、肺 ?

C、肝

D、脾 ?

E、肾

25、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E )

A、心 ?

B、肺 ?

C、肝 ?

D、脾 ?

E、肾

26、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B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子夜

27、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子夜

28、“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何种关系失调(A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促进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29、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C )

A、心

B、肺 ?

C、肝 ?

D、脾 ?

E、肾

30、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A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E、以上均是

31、从日中到黄昏是属于(B )

A、阳长阴消

B、阴长阳消

C、阳随阴长

D、阴随阳长

E、阴阳转化

32、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A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33、五味中入肝的是(A )

A、酸

B、苦

C、甘 ?

D、辛 ?

E、咸

34、五味中入肺的是(D )

A、酸

B、苦 ?

C、甘

D、辛 ?

E、咸

35、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D )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 ?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

36、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E )

A、脏腑的生理

B、脏腑的病理

C、脏腑之间的关系

D、脏腑的解剖形态

E、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37、脏与腑的分类主要是根据(B )

A、解剖形态的不同

B、功能特点的不同

C、分布部位的不同

D、阴阳属性的不同

E、经络属性的不同

38、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C )

A、三焦

B、心包

C、胆

D、女子胞

E、脑

39、下列不属奇恒之腑的是(A )

A、三焦

B、脑

C、胆

D、髓

E、女子胞

40、五脏中不包括(D )

A、心

B、肝

C、肺

D、女子胞

E、肾

41、两目干涩多因(C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E、经络

42、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功能的是(B )

A、六腑

B、五脏

C、脏腑

D、奇恒之腑

E、经络

43、心主神志指的是(C )

A、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B、人的眼神

C、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D、人的精神及眼神

E、人的生命活动和情志活动

44、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

A、血液

B、津液

C、水谷精微

D、营气

E、宗气

45、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D )

A、肺主气

B、肺朝百脉

C、肺合皮毛

D、肺主宣发、肃降

E、肺与大肠相表里

46、“肺为水之上源”是由于(A )

A、肺主通调水道

B、肺主宣发

C、肺主肃降

D、肺朝百脉

E、肺主气

47、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C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以上均是

48、下列哪项不是肺的功能(B )

A、主气

B、主纳气

C、主宣发

D、主肃降 D、主治节

49、大肠的功能失常,可影响(C )

A、肾的气化

B、肝的疏泄

C、肺的肃降

D、脾的健运

E、脾的升清

50、脾主运化是指(D )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运化气血

D、运化水谷和水液

E、运化水谷和血液

51、脾主统血的作用实际上是(A )

A、气的固摄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气化作用

D、气的外卫作用

E、气的推动作用

52、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D )

A、咸

B、酸

C、苦

D、辛

E、甘

53、饮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E )

A、脾的运化

B、胃的受纳

C、脾的升清

D、胃的通降

E、脾胃的升降

54、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B )

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六腑

56、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是(C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7、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B )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E、肝与肾

58、脉形细小如线属( D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E、缓脉

59、和情志活动有密切相关的脏腑是(B )

A、肺的肃降

B、肝的疏泄

C、脾的运化

D、肾的藏精

E、心主血脉

60、下列哪项与肝的疏泄无关(E )

A、情志的舒畅

B、脾胃的升降

C、血液的运行

D、气机的调畅

E、呼吸道的通畅

61、辨证施护最后的阶段是(D )

A、评估

B、计划

C、诊断

D、实施

E、评价

62、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C )

A、促进血行

B、促进脾胃的升降

C、调畅气机

D、调节情志

E、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63、护理吐血患者时,下列哪项不相宜?(E )

A、静卧少动

B、情绪安定

C、忌辛辣食物

D、食易消化食物

E、多饮热水

64、毛发的荣枯主要与哪两种物质有关(C )

A、气与血

B、血与津液

C、精与血

D、精与津液

E、精与气

6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C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E、阴虚火旺

66、“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B )

A、肾藏精

B、肾主纳气

C、肾主骨

D、肾为先天之本

E、肾主生长发育

67、四气的确定是(D )

A、从人体的器官感觉出来

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

C、从季节的不同变化总结出来的

D、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

E、以上都不是

68、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了(D )

A、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

B、调节气机和神志方面的关系

C、心与肺相互制约方面的关系

D、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E、心气与宗气的关系

69、人体阳气的根本是(C )

A、心阳

B、卫阳

C、肾阳

D、胃阳

E、脾阳

70、表现为先后天相互资生关系的是(D )

A、心与肾

B、心与脾

C、肝与脾

D、脾与肾

E、肺与肾

71、黎明时腹泻多属(C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E、虚证

7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D )

A、心肝脾

B、心肺肾

C、肝脾肾

D、肺脾肾

E、心脾肾

73、元气主要来源于(C )

A、水谷精气

B、脏腑之气

C、肾中精气

D、胃气

E、肺气

74、辨证施护的最初阶段为(A )

A、评估

B、计划

C、诊断

D、实施

E、评价

75、营气的作用是(C )

A、调节体温

B、防御外邪

C、化生血液

D、温煦脏腑

E、开合汗孔

76、人体最根本的气是(A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77、人体气的运动称作(B )

A、气化

B、气机

C、升降出入

D、气机条畅

E、气的转化

78、血虚可导致气虚是因为(E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载血

E、血能养气

79、施艾条灸的部位先后次序应本着(A )

A、先上后下

B、先下后上

C、先左后右

D、先左后右

E、无次序要求

80、陈皮、木香属(B )

A、补气药

B、理气药

C、和解药

D、清热药

E、泻药

81、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E )

A、心血的滋养

B、肺气的推动

C、脾气的健运

D、肝的藏血

E、肾的藏精

83、刮痧前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其目的是(D )

A、搞清刮具的质量

B、搞清刮具的质量

C、搞清刮具的质量

D、搞清刮具的质量

E、判断是否需蘸润滑剂

83、临床出现多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遗精等症是气的哪种功能异常(E )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气化作用

C、气的温煦作用

D、气的外卫作用

E、气的固摄作用

84、具有防御外邪,温养肌肤,调节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B )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85、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因为(C )

A、脾主升清

B、脾固摄气血

C、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D、脾主运化水液

E、脾为后天之本

86、气虚可导致血瘀是因为(B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载血

E、血为气之母

87、心之华在(A )

A、面

B、唇

C、发

D、爪

E、皮

88、肾之华在(C )

A、面

B、唇

C、发

D、爪

E、皮

89、肝之窍在(C )

A、舌

B、耳

C、目

D、鼻

E、口

90、肺之窍在(D )

A、舌

B、耳

C、目

D、鼻

E、口

91、与肺相表里的脏腑是(D )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92、与心相表里的脏腑是(C )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93、主统血的脏腑是(C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4、推动血液运行的脏腑是(A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5、骨之余为(A )

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6、筋之余为 ( B )

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7、血之余为 ( C )

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8、心在志为(A )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99、肝在志为 ( B )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100、脑为(A )

A、髓之海

B、气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经脉之海

101、胃为 ( D )

A、髓之海

B、气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经脉之海

102、下列描述哪项与肾藏精有关 ( C )

A、视物清晰

B、皮毛润泽

C、头发乌黑光泽

D、面色红润

E、肌肉丰满

103、下列描述哪项与肝藏血有关(A )

A、视物清晰

B、皮毛润泽

C、头发乌黑光泽

D、面色红润

E、肌肉丰满

104、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 E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5、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 C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6、主调节血量的是 ( B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7、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B )

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

108、爪甲的荣枯主要取决于 ( B )

A、津液

B、肝血

C、肾精

D、气血

E、心血

109、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取决于 ( C )

A、津液

B、肝血

C、肾精

D、气血

E、心血

110、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 )

A、经脉

B、络脉

C、奇经八脉

D、孙络

E、浮络

11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

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

11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交接于 ( A )

A、手足末端

B、头部

C、面部

D、腹部

E、胸部

113、手太阴肺经循行走向 ( C )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胸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头走手

114、前额两发角之间为 ( B )

A、12寸

B、9寸

C、18寸

D、6寸

E、3寸

115、从胸到手的经脉是(A )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太阴脾经116、从足到胸腹的经脉是 ( E )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太阴脾经117、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是 ( B )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太阴脾经118、“六淫”是指 ( E )

A、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

C、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19、风邪的致病特点是(A )

A、其性开泄

B、易伤津血

C、易于动血

D、其性重浊

E、其性凝滞

120、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应主要观察(A )

A、面部颜色

B、口唇颜色

C、爪甲颜色

D、头发光泽度

E、毫毛荣枯

121、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D )

A、阴阳之间相互感应

B、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

C、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D、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E、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122、致病具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特点的邪气是(A )

A、风

B、寒

C、湿

D、火

E、暑

123、发病迅速、临床症状变幻无常的致病因素是 ( C )

A、暑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E、热邪

124、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 E )

A、其性开泄

B、易伤津血

C、易于动血

D、其性重浊

E、其性凝滞

125、寒主收引是指 ( D )

A、寒性重浊黏滞

B、寒邪损伤阳气

C、寒邪阻滞气机

D、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E、寒为阴邪,易伤下部

126、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E、湿邪

127、易致气血凝结阻滞不通的邪气是 ( B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火邪

E、暑邪

128、暑邪伤人,所见气短,乏力症状,这是由于 ( C )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邪伤人,可致食欲缺乏

C、暑性升散,易于伤津耗气

D、暑邪挟湿,湿邪困脾

E、以上都不是

129、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 C )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E、以上都不是130、多与湿邪夹杂为病的邪气是 ( D )

A、风邪

B、热邪

C、寒邪

D、暑邪

E、以上都不是

131、下列属于湿性趋下所致的是 ( B )

A、小便清长

B、妇女带下

C、手足厥冷

D、汗出恶风

E、大便秘结

132、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 ( C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风邪

E、燥邪

133、六淫中最易阻滞气机的病邪是 ( B )

A、寒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热之邪

134、症见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多为外感 ( C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火邪

135、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A )

A、易耗气伤津

B、易于动血

C、易于挟湿

D、易于生风

E、易于伤肺

136、具有燔灼、升腾、上炎特性的邪气是(D )

A、风

B、寒

C、燥

D、火

E、暑

137、下列哪项不是火邪的致病特点 ( C )

A、易耗气伤津

B、易于动血

C、易于挟湿

D、易于生风

E、易致肿疡

138、最易损伤人体阳气的病邪是 ( C )

A、风寒

B、风寒湿

C、寒湿

D、湿热

E、暑湿

139、燥邪最易伤(A )

A、肺

B、心

C、肝

D、脾

E、肾

140、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 )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E、阳气

141、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咳,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 D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42、具有升散,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 E )

A、风、燥

B、暑、湿

C、燥、火

D、暑、燥

E、风、火

14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D )

A、《皇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中医基础》

144、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 C )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145、气滞是指(E??)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146、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哪几脏 ( E )

A、心脾肺

B、心肺肝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脾

147、导致气机紊乱逆于上的情志致病因素是 ( E )

A、思

B、惊

C、恐

D、喜

E、怒

148、突然受惊可导致 ( E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149、血瘀是指(?A?)

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150、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B )

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

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

C、多易伤肺

D、易生风动血

E、易于引起流行

151、风邪致病 ( C )

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2、暑邪致病(A )

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3、寒邪致病 ( B )

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4、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 C )

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5、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 )

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6、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 E )

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 D )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正气充足,与邪抗争,扶邪外出

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以上都不是

158、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 ( D )

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159、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个脏为根本 ( D )

A、肝

B、脾

C、心

D、肾

E、肺

160、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D?)

A、里热证

B、实热证

C、阴血亏虚

D、阴虚内热

E、气虚两亏

161、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 ( B )

A、必备条件

B、内在根据

C、重要条件

D、条件之一

E、以上都不是

162、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D??)

A、麻黄????

B、大黄????

C、人参????

D、阿胶

E、丹参

163、经络系统的主体是(?A )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皮部

E、脏腑

164、关于“标”与“本”的含义,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C )

A、病因与症状,病因为本

B、正气与邪气,邪气为标

C、先病为标,后病为本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E、正气为本

165、“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 B )

A、反治法

B、正治法

C、标本兼治

D、急则治标

E、缓则治本

166、坐浴法熏洗的频率最佳为(C?)

A、每日1次?

B、每日2次?

C、每日1-3次??

D、隔日1次

E、每周一次

167、坐浴法熏洗的时间最佳为(B?)

A、10分钟?

B、20-30分钟?

C、30分钟?

D、15分钟

E、40分钟

168、下列各项中属治疗原则的是 ( D )

A、滋阴降火

B、清热泻火

C、疏散风热

D、扶正祛邪

E、益气补血

169、眼部熏洗法药液的温度一般为(A?)

A、25℃

B、30℃

C、50-60℃

D、15℃

E、20℃

170、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 C )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D、扶正与祛邪并用

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171、眼部熏洗法的时间最佳为(D?)

A、30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15-30分钟

E、20分钟以内

172、全身熏洗法药液的温度最好保持在(?C )

A、50-60℃

B、45-55℃

C、38-45℃?

D、42-56℃

E、40-50℃

173、全身熏洗法的时间最好不超过(?C )

A、30分钟?

B、1小时?

C、40分钟

D、15分钟

E、20分钟

174、寒因寒用适用于 ( A )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寒热错杂

D、表寒里热

E、阳虚里寒

175、冬季用药,慎用寒凉,其理论根据是 ( B )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6、老人慎泻,小孩慎补,其理论根据是 ( A )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7、阳盛之体,慎用温热,其理论根据是 ( A )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8、用通利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属于 ( D )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早治防变

179、疮疡初起,为了消散肿块,药物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并超过肿块(?C )A、2cm? B、1.5cm? C、1-2cm? D、1-2cm E、5cm?

180、正气不足的治则是 ( E )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181、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贴药法(A?)

A、膏贴

B、药膜贴

C、花贴

D、皮贴

E、以上均是

182、不属于刮痧禁忌症的是(?C)

A、过于消瘦?? ?

B、孕妇的腹部 ????

C、恶心呕吐???

D、五官孔窍处

E、肌肉丰厚处

183、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 B )

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184、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 B )

A、刺激性

B、损害性

C、抵消性

D、副作用

E、治疗作用

185、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方剂是 ( A )

A、霍香正气散

B、保和丸

C、八正散

D、银翘散

E、荆防贩毒散

186、银翘散能够治疗 ( B )

A、少阳证

B、风热表证

C、风寒表证

D、里证

E、表证

187、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 ( A )

A、相畏

B、相杀

C、相反

D、相恶

E、相使

188、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 )

A、酸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淡味

189、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A )

A、相须

B、相恶

C、相畏

D、相杀

E、相使

190、下列除哪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 ( D )

A、麝香

B、巴豆

C、大戟

D、半夏

E、斑蝥

191、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A )

A、玄参

B、白芨

C、贝母

D、瓜蒌

E、半夏

192、能发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 B )

A、细辛

B、麻黄

C、生姜

D、桂枝

E、紫苏

193、苦杏仁的主要功效是(A )

A、止咳平喘

B、清热化痰

C、清热泻火

D、清热利咽

E、温化寒痰

194、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E )

A、脏腑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脏腑经络学说

195、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药物是 ( E )

A、黄芩

B、黄连

C、生地黄

D、石膏

E、地骨皮

196、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 E )

A、黄莲

B、黄柏

C、大黄

D、知母

E、金银花

197、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 ( E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198、甘味药的作用是 ( B )

A、发散行气行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渗水利湿

199、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 E )

A、三七

B、熟地黄

C、丹参

D、当归

E、川芎

200、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属于推拿手法中的(?B )A、推法??????? B、揉法??????? C、摩法??????? D、搓法 E、提法

201、汤剂的优点是 ( C )

A、缓慢,持久

B、节约

C、吸收快药效强

D、方便

E、口感适宜

202、丸剂的优点是 ( A )

A、吸收慢药效持久

B、不易变质

C、无色无味

D、适用儿童

E、口感适宜

203、补血的代表方是 ( B )

A、八珍汤

B、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六味地黄丸

E、肾气丸

204、补气的代表方是 ( B )

A、八珍汤

B、四君子汤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四物汤

205、养心安神的代表方是 ( B )

A、朱砂安神丸

B、酸枣仁汤

C、安宫牛黄丸

D、朱砂丸

E、苏合香丸

206、适用于肺气上逆的代表方是 ( A )

A、苏子降气汤

B、越鞠丸

C、半夏厚补汤

D、保和丸

E、理中丸

207、芳香化湿的代表方 ( B )

A、八正散

B、平胃散

C、五芩散

D、真武汤

E、羌活胜湿汤

208、消食导滞的代表方是 ( B )

A、平胃散

B、保和丸

C、枳实消痞丸

D、理中丸

E、半夏厚朴汤

209、石决明、牡蛎的作用是 ( E )

A、软坚散结

B、收敛固涩

C、清肝明目

D、凉血止血

E、平肝潜阳

210、消导药中善消肉食积滞之要药是 ( A )

A、山楂

B、麦芽

C、神曲

D、陈皮

E、鸡内金

211、辛味药的作用是 ( A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212、咸味药的作用是 ( D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213、苦味药的作用是 ( E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214、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 C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5、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A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6、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 ( D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7、按摩时,用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最佳为(D?)

A、80-100次/分????

B、100-120次/分?

C、120-140次/分???

D、120-160次/分

E、100-160次/分218、日间经常汗出兼有神疲乏力的是 ( A )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19、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穴位是(D )

A、命门穴

B、至阳穴

C、腰阳关穴

D、大椎穴

E、百会穴

220、惊风证的面色是 ( D )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21、按摩时,捏法不适用于(B?)

A、头部?????

B、额面部????

C、颈项部?????

D、四肢

E、腹部

22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 ( B )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23、百日咳的咳嗽特点为 ( B )

A、咳声重浊

B、咳声阵作,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C、咳声低微

D、咳声不扬

E、咳声紧闷224、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的为 ( C )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25、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浅深的主要依据是 ( B )

A、舌苔的有无

B、苔质的厚薄

C、苔质的黄白

D、苔质的润燥

E、舌苔的真假

226、下列哪项不属正常舌象 ( D )

A、舌质淡红

B、舌体柔软

C、舌体灵活

D、舌体胖嫩

E、舌苔薄白

227、红舌的主病是 ( D )

A、瘀血

B、寒证

C、痰饮

D、热证

E、以上都不是

228、脾虚病证的面色为(A )

A、黄色

B、赤色

C、青色

D、白色

E、黑色

229、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者为 ( D )

A、中风后遗症

B、痫证

C、痹证

D、痿证

E、瘫痪

230、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 A )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夺气

231、面色萎黄多属 ( B )

A、脾虚湿蕴

B、脾胃气虚

C、肝郁脾虚

D、湿热黄疸

E、寒湿阴黄

232、胃火炽盛可表现为 ( B )

A、食欲缺乏

B、消谷善饥

C、嗜食异物

D、饥不欲食

E、恶闻食物

233、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 ( D )

A、低热

B、五心烦热

C、身热不扬

D、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E、骨蒸劳热

234、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 D )

A、冲任亏虚

B、湿热下注

C、肾虚失约

D、脾虚湿盛

E、肝经郁热

235、在临床护理中,针法的常用范围不包括(B?)

A、止痛

B、升高体温

C、解除尿闭

D、调理脾胃

E、以上都是

236、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A?)

A、针根??????

B、针尖????? ?

C、针尾??????

D、针杆

E、针体

237、艾条灸的类别不包括(C?)

A、温和灸 ??

B、雀啄灸? ??

C、间接灸???

D、回旋灸

E、以上均不包括

238、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 ( E )

A、语言

B、动态

C、表情

D、应答反应

E、眼神

239、满面通红多属 ( B )

A、阴虚证

B、实热证

C、肝胆湿热

D、瘀血证

E、有神

240、中国人正常面色应是 ( A )

A、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B、白中透红而明润

C、红黑隐隐,如古铜色

D、黄而鲜明

E、黄中带红241、五脏应五色哪一项不对 ( B )

A、青应肝

B、白应肾

C、黄应脾

D、赤应心

E、以上都不对

242、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A )

A、脾虚湿蕴

B、心肺气虚

C、肾阳不足

D、肾阴亏虚

E、阴寒内盛

243、舌苔黄腻,多主 ( C )

A、寒湿内困

B、疫疠初起

C、湿热内蕴

D、热盛伤津

E、暑热伤津

244、紫舌主(A )

A、血瘀

B、气滞

C、痰湿

D、津亏

E、中毒

245、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指 ( A )

A、苔由薄变厚

B、苔由润变燥

C、苔骤增骤退

D、苔由厚变薄

E、苔由多变少

246、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B )

A、1-2cm???

B、2-3cm?? ?

C、3-4cm??? ?

D、4-5cm

E、?1-3cm?

247、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种食物 ( D)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248、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喜伤心,应采用 ( E)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忧胜之

E、以恐胜之

249、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 ( A )

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E、以上都不是

250、发汗解表药宜 ( A )

A、热服

B、凉服

C、温服

D、使患者大汗淋漓

E、以上都不是

251、脾胃虚弱所致的脘腹疼痛的特点是(A)

A、隐痛

B、胀痛

C、刺痛

D、窜痛

E、绞痛

252、夏季起居方面应遵循 ( D)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晚起

D、晚卧早起

E、以上都不是

25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 B)

A、宜食清淡食物

B、宜食肥甘、营养丰富食物

C、饮食要多样化

D、饮食宜节制

E、以上都不是254、病室内光线过亮不适宜下列哪类患者(D)

A、感受风寒

B、阳虚

C、里寒证

D、肝风内动

E、感受风湿

255、中医康复护理原则中养生护理要遵循的原则是 (C) A、标本缓急 B、因人施护 C、形神兼养 D、顺应四时 E、因证施护25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方法 (D) A、步行 B、慢跑 C、打乒乓球 D、速跑 E、以上都不是

257、煎煮中药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容器 ( A )

A、沙锅

B、搪瓷缸

C、铁锅

D、铜锅

E、铝锅

258、中药汤剂的煎煮一剂药一般可煎几次(B)A、l次 B、2次 C、3次 D、4次 E、无数次

259、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D)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0、下列药应后下的是 (B)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1、下列药应冲服的是 ( C)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2、安神药宜何时服 ( C)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清晨服

E、以上都是

263、热证的面色为 ( E)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4、水饮的面色为 ( A )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5、惊风的面色为 ( D )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6、失血的面色为 ( C)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7、气滞疼痛特点为 ( A )

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68、瘀血疼痛特点为 ( B)

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69、湿证疼痛特点为 ( E)

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70、热证疼痛特点为 ( D)

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71、表证可见 ( C )

A、但寒不热

B、但热不寒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都不是272、热证可见 ( B)

A、但寒不热

B、但热不寒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都不是273、半身汗出的病机是 (A)

A、经络闭阻或营卫不和

B、阴虚内热,蒸津外泄

C、阳气暴脱,津随气泄

D、气虚表卫不固

E、以上都不是

274、不属于艾炷灸的是(?A)

A、回旋灸??? ?

B、无瘢痕灸???? ??

C、隔蒜灸??? ?

D、瘢痕灸

E、以上均是275、若喜伤心,应采用 (E)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6、若怒伤肝,应采用(C)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277、若悲伤肺,应采用 (D)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278、若思伤脾,应采用 (B)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9、若恐伤肾,应采用 ( A )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80、八纲辨证是 ( B )

A、各种辨证的基础

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

D、外感杂病的辨证方法

E、以上都不是

281、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A )

A、恶寒

B、发热

C、头身疼痛

D、脉数

E、舌苔薄黄

282、无瘢痕灸施灸前要先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涂少量的凡士油的目的是(?B)

A、导热作用???

B、有利于艾炷的粘附?? ?

C、保护皮肤???

D、润滑皮肤

E、无目的

283、隔蒜灸的功效包括(A?)

A、清热解毒、杀虫??

B、回阳救逆、固脱之功?

C、散寒止痛、温胃止呕????

D、消瘀散结

E、以上多不是

284、施行隔附子饼灸时,最佳的调和剂为(C?)

A、酒精

B、麻油? ?

C、黄酒?

D、醋

E、石蜡油

285、阴虚的典型苔脉是 ( E )

A、舌红脉细

B、舌淡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脉数细

286、下列属于阴虚证的表现是 ( B )

A、面色萎黄

B、咽干盗汗

C、神疲乏力

D、舌淡嫩

E、以上都不是

287、正虚为主、邪实为次者是 ( D )

A、实证

B、虚证

C、实证夹虚

D、虚证夹实

E、虚实并重

288、患者腹痛、泄泻又见恶寒发热是 ( D )

A、表证

B、里证

C、半表半里

D、表里同病

E、由表人里

289、症见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 C )

A、表证

B、里证

C、半表半里

D、表里同病

E、由表人里

290、症见咳嗽气粗,咳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证属( B )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热壅肺 D、肝火犯肺 E、燥邪伤肺

291、症见干咳少痰,咳痰不爽,咽干口燥,发热恶寒,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证属 ( C )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燥邪伤肺

D、肺阴亏虚

E、肺气亏虚

292、属于拔罐法的禁忌症的是(C?)

A、腰背痛

B、咳喘

C、出血性疾病??

D、痰饮

E、以上都是

293、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B?)

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

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

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

E、以上均可

294、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 E )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蕴肺

D、肺脾两虚

E、肺阴亏虚

295、大肠液亏,以下除哪项外均是 ( C )

A、大便秘结

B、腹胀

C、里急后重

D、口干

E、口臭

296、大便秘结干燥,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此属 ( E )

A、大肠湿热

B、燥邪犯肺

C、肝火上炎

D、热结肠道

E、大肠液亏

297、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 ( D )

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小肠实热

D、大肠湿热

E、以上都不是

298、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B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葛洪

E、以上都不是

299、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属(A )

A、心阴虚

B、心血虚

C、肝血虚

D、肺阴虚

E、肾阴虚

300、患者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证属 ( B )

A、湿邪困脾

B、脾胃气虚

C、脾肾阳虚

D、肝胃不和

E、肝胆湿热

301、胃阴虚的临床特征是 ( B )

A、嗳气吞酸

B、饥不欲食

C、食入即吐

D、矢气便溏

E、脉滑数

302、症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肢体困重,大便溏泄,舌胖苔白腻,应辨证为 ( C )

A、脾胃湿热

B、胃寒证

C、寒湿困脾

D、食滞胃脘

E、肝胃不和

303、胃脘冷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此属 ( C )

A、脾阳虚

B、寒湿困脾

C、胃寒证

D、脾胃气虚

E、以上均非

304、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干呕呕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苔少舌红,脉细数。此属 ( D ) A、大肠湿热 B、胃热证 C、肝气犯胃 D、胃阴不足 E、以上都不是

30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为胃寒证的临床表现 ( D )

A、胃脘拘急剧痛

B、得温则减

C、口淡不渴

D、大便溏泄

E、舌淡苔白滑

306、胃热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A )

A、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

C、口燥咽干

D、舌红少津

E、干呕呃逆

307、肝气郁结常引起 ( B )

A、头痛

B、胁痛

C、脘痛

D、腰痛

E、以上都不是

308、下列症状中哪一项是肝血不足的主要判断依据 ( E )

A、脉细舌淡

B、面色淡白

C、头晕目眩

D、心悸耳鸣

E、肢麻筋挛

309、下列哪一项症状不是肝气郁结证所见 ( C )

A、情志抑郁易怒

B、胸胁闷胀

C、视物模糊

D、咽部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E、经来少腹胀痛

310、痄腮肿胀的部位是(E )

A、颌下

B、颈下

C、耳后

D、耳前

E、耳垂周围

311、患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 ( C ) A、肝阳上亢 B、肝阴不足 C、肝火上炎 D、肝胆湿热 E、以上均不是

312、面色无华,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经量减少,舌淡、脉细。此属 ( E )

A、心血虚

B、肝阴虚

C、心气虚

D、肾阴虚

E、以上均非

313、患者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面部烘热,脉弦细数。证属 ( B )

A、肝血虚

B、肝阴虚

C、肝肾阴虚

D、肾阴虚

E、肝火上炎

314、下列哪一项是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的共同症状 ( C )

A、舌淡苔白

B、眩晕耳鸣

C、腰膝酸软

D、脉象沉溺

E、精神疲倦

315、肾虚的常见症状,以下除哪项以外均是 ( C )

A、腰膝酸软而痛

B、耳鸣耳聋

C、胸闷

D、男子阳痿遗精,女子经少经闭

E、水肿,二便异常。316、肾阳亏虚的患者,其小便的改变除哪一项外都可见到 ( C )

A、小便短少

B、小便清长

C、小便短黄

D、小便频数

E、夜尿多

317、肾不纳气主要临床表现是(A )

A、呼多吸少

B、足痿无力

C、小便失禁

D、带下清稀

E、大便久泄不止

318、午后颧赤,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腿乏力,骨蒸盗汗,多梦遗精,应诊为 ( D )

A、胃阴虚

B、心阴虚

C、肺阴虚

D、肾阴虚

E、肝阴虚

319、患者腰膝酸软,尿频数而清,夜尿频多,滑精,女子胎动易滑。证属 ( C )

A、肾阳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不纳气

E、脾肾阳虚

320、痄腮好发于那些人群(C )

A、婴儿

B、幼儿

C、3岁以上儿童

D、青春期

E、任何年龄

321、痄腮主要病变的经脉是(E )

A、心经

B、肝经

C、肺经

D、脾经

E、胆经

322、肺阴虚为 ( B )

A、咳喘无力,气短音怯

B、干咳无痰,盗汗颧红

C、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D、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E、发热胸痛,咳吐脓血

323、肺气虚为(A )

A、咳喘无力,气短音怯

B、干咳无痰,盗汗颧红

C、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D、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E、发热胸痛,咳吐脓血

324、痄腮的流行季节是(B )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冬季

325、发热,微恶寒,有汗,口微渴,咽喉红肿疼痛,或乳蛾肿大,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发热哪一类型?(A )

A、风热袭表

B、风寒束表

C、热在阳明

D、风热犯肺

E、风寒束肺

326、神昏闭证应选用(C )

A、独参汤

B、参附注射液

C、安宫牛黄丸

D、生脉注射液

E、针刺关元穴

327、咯血燥热伤肺的调护原则是(B )

A、泻肝清肺

B、清肺润燥

C、清胃泻火

D、养阴清热

E、温阳健脾

328、提脓祛病主要适应证是(A )

A、溃疡脓腐未尽B溃疡脓腐将尽C、溃疡脓腐将尽D、溃疡腐肉已脱E、以上均不是

329、胃阴不足为 ( E )

A、脘腹胀痛,厌食,呕吐酸腐食臭

B、脘腹痞闷胀痛,口淡不渴,头身困重

C、脘腹重坠,久泄脱肛

D、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苔黄腻

E、脘痞隐痛,饥不欲食

330、肿的基本病理是

A、毒邪滞留

B、血瘀痰阻

C、痰湿内蕴

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E、营气不从,阴阳失调( D )

331、痈的成脓期大约是(E )

A、3天左右

B、4~5天

C、9~12天

D、10天以上

E、7天左右

332、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A )

A、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B、祛湿逐寒,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防病保健

E、以上均有

333、脾不统血可见 ( C )

A、面目肌肤,黄如橘色

B、饥不欲食

C、便血,肌衄

D、头身困重

E、少气懒言

334、尿频尿急,尿涩痛,苔黄脉数。此属(A )

A、膀胱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脾胃湿热

E、脾气虚

335、神疲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此属 ( E )

A、膀胱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脾胃湿热

E、脾气虚

336、肾气不固则 ( C )

A、小便不畅,点滴而出

B、小便频急而痛

C、小便失禁

D、小便量少

E、小便数而大便硬

337、黄疸病人在饮食护理方面,下列哪项不适宜(E )

A、注意饮食隔离

B、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C、少食肥甘厚腻之品

D、忌食辛辣及酒

E、可多食海腥食物

338、导致泄泻的关键病机是(D )

A、脾胃虚弱

B、食滞胃肠

C、脾肾阳虚

D、脾虚湿盛

E、感受外邪

339、懒言声低,气少不足以息。此为 ( B )

A、肺气不宣

B、肺气不足

C、肾不纳气

D、肾气不固

E、肺肾阴虚

340、临床上对毫针粗细长短的选择由什么决定 ( E )

A、性别

B、年龄

C、经络

D、腧穴的名称

E、腧穴的部位

341、下列哪种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 D )

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舒张进针法

342、针身与皮肤呈45°角的针刺方法成为(B )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横刺

E、透刺

343、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产生轻微的颤动,这种方法称为 ( A )

A、弹针法

B、刮针柄

C、循法

D、摇法

E、震颤法

344、下列除哪项以外均是造成晕针的原因 ( C )

A、患者精神紧张

B、患者体质极度衰弱

C、针具质量欠佳

D、患者饥饿疲劳

E、术者手法不当

345、造成弯针的主要原因是 ( D )

A、患者饥饿疲劳

B、患者体质虚弱

C、针刺深度过深

D、术者操作不当

E、针刺角度过大

346、留针时间一般为 ( C )

A、5-10分钟

B、l0-20分钟

C、l5-30分钟

D、40-50分钟

E、60分钟以上

347、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的是 ( E )

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提捏进针法

348、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方法是 ( D )

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提捏进针法

349、进针慢,得气后提插轻,捻转幅度小,出针后按压针孔的方法称为 ( A )

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烧山火法

E、透天凉法

350、进针快,得气后提插重,捻转幅度大,出针后不按压针孔的方法称为 ( B )

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烧山火法

E、透天凉法

351、下列关于一指禅推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手握实拳

B、拇指自然垂直

C、用大拇指螺纹面或偏峰着力

D、沉肩垂肘

E、腕部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运动

352、单手或双手拇指与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提拿于施治部位或穴位的方法称为 ( B )

A、推法

B、拿法

C、揉法

D、摇法

E、抖法

353、属“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A )

354、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拨罐法是 ( B )

A、投火法

B、闪火法

C、贴棉法

D、抽气法

E、排水法

355、下列哪项不属于拨罐法的适应证 ( D )

A、风寒头痛

B、风寒湿痹

C、腰酸背痛

D、皮肤溃疡破损

E、关节疼痛

356、拨罐法留罐时间一般为 ( B )

A、l-5分钟

B、10-15分钟

C、20一30分钟

D、30-40分钟

E、60分钟以上

357、施背部、胸部刮痧时,刮动的顺序应为(E )

A、从上至下、由外向内

B、从下至上、由内向外

C、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D、从下至上、从左至右

E、沿肋间神经呈弧线刮动

358、施刮痧术时,刮至何种程度为宜 ( C )

A、局部发烫

B、局部有干涩感

C、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

D、局部疼痛患者不能耐受

E、皮肤溃破流血359、熏洗药液不宜过热,为防烫伤,药液温度常用 ( E )

A、l5-20℃

B、25-30℃

C、35-40℃

D、45-50℃

E、50-70℃

360、在使用贴药法过程中,患处若出现皮肤鲜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甚至湿烂等现象,应如何处理( E ) A、继续使用贴药 B、改用薄型药膏 C、除去药膏,用乙醇涂擦

D、除去药膏,用青黛散软膏外搽

E、停止使用膏药,改用油膏

361、夏天使用敷药法时,如以蜂蜜、饴糖做赋形剂,应加防腐剂为 ( E )

A、甲醛溶液

B、浓盐酸

C、苯甲酸钠

D、冰醋酸

E、甲苯酸钠

362、热熨法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

A、药物武火炒热至40℃后装人双层纱布袋

B、皮肤涂一层凡士林或薄荷油脂

C、将纱布袋上下推移热熨

D、热熨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E、热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

363、中药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的深度为 ( B )

A、5-10cm

B、l0-15cm

C、15-20cm

D、20-25cm

E、25-30cm

364、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保留灌肠,不正确的是 ( E )

A、取侧卧位

B、肛管插人10-l5cm

C、药液温度39-41℃

D、在晚间睡前灌肠

E、灌肠后宜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365、下列可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的是 ( D )

A、皮肤溃疡

B、贫血

C、冠心病

D、关节肿痛

E、高热患者

366、下列关于超声雾化器操作正确的是 ( C )

A、先放口含嘴,再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

B、先开电源,再放口含嘴,再开雾化开关

C、先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再放口含嘴

D、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再取下口含嘴

E、先关电源,再关雾化开关,再取下口含嘴

367、使用穴位注射疗法,胸背部穴位注射用量为 ( B )

A、O.1-0.5ml

B、0.5-lml

C、l-2ml

D、2-5ml

E、4-5ml

368、可用于溃疡疮口溃烂处,具有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作用的是 ( B )

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69、月经期及未婚者禁用的是 ( D )

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70、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是 ( C )

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71、熏洗法的时间 ( B )

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2、厚型膏药用于肿疡敷贴时间为 ( E )

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3、热熨时间一般为 ( C )

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4、感冒病证多发季节 ( D )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四季

375、导致感冒的主要原因是 ( A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湿邪

376、外感咳嗽属于 ( B )

A、邪实正虚

B、邪实

C、正虚

D、虚实夹杂

E、邪不实正虚

377、患者李某,男性,66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胸闷食少体倦,苔白腻。此属下列哪种病证 ( C )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湿咳嗽 D、痰热咳嗽 E、内伤咳嗽

378、喘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 ( C )

A、肺肝

B、肺脾

C、肺肾

D、脾肾

E、肝肾

379、属“阴中之阴”的时间是(D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零点

E、后半夜

380、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 )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381、下列哪一项不是鉴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依据 ( C )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脉象浮数与浮紧

C、鼻塞流涕与否

D、口渴与不渴

E、舌苔黄与白,脉象浮数与浮紧

382、下列哪一项不是喘证的特征 ( C )

A、呼吸困难

B、张口抬肩

C、胸腹胀满

D、鼻翼扇动

E、不能平卧

383、心悸伴头晕,面色无华,倦怠无力,失眠健忘,舌质淡红,脉细弱,宜选用最佳方剂 ( B )

A、四君子汤

B、归脾汤

C、灸甘草汤

D、生脉散

E、天王补心丹

384、分别清浊是何脏的功能?(C )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385、心阴虚为主的心悸,其治疗最佳方剂应选用 ( C )

A、朱砂安神丸

B、六味地黄丸

C、天王补心丹

D、大补阴丸

E、酸枣仁汤

386、吐血缠绵不止,血色暗淡,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主方是 ( B )

A、泻心汤

B、归脾汤

C、知柏地黄丸

D、龙胆泻肝丸

E、百合固金汤

387、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善怒,舌红绛,脉弦数。主方是 ( D )

A、泻心汤

B、归脾汤

C、知柏地黄丸

D、龙胆泻肝丸

E、百合固金汤

388、阴虚发热,可选用 ( A )

A、清骨散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补中益气汤

E、逍遥散

389、气虚发热,可选用 ( D )

A、清骨散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补中益气汤

E、逍遥散

390、下列何项生理功能属阴 ( E )

A、升浮

B、兴奋

C、推动

D、温煦

E、抵制

391、鼻为何脏之窍(C )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

392、六淫邪气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D )

A、风

B、燥

C、湿

D、寒

E、火

393、小儿指纹色紫黑的主病为(E )

A、热证

B、外感表证

C、风证

D、虚证

E、血络闭郁

394、褥疮瘀血红润期的治则是 ( A )

A、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B、行气活血

C、清热解毒

D、养血和血

E、以上都不是

395、无神之舌为(C )

A、痿软舌

B、地图舌

C、枯舌

D、肿胀

E、裂纹舌

396、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冰糖或蜂蜜炼制而成属 ( B )

A、酒剂

B、膏剂

C、茶剂

D、散剂

E、丹剂

397、为患者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A )

A、关节腔、脊髓腔

B、大肌群

C、头面部

D、背部

E、四肢下段

398、电针疗法采用有节率的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型,此波型称为(D )

A、密波

B、疏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

399、为患者换药时应注意,对汞剂过敏者禁用(A )

A、丹药

B、油剂

C、水剂

D、散剂

E、注射剂

400、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E )

A、3O℃

B、40℃

C、5O℃

D、60℃

E、70℃

二、是非题

1、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条件,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

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T )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 T )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T )

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调节机体各部分的通路。(T )

5、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 T )

6、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 T )

7、阳经分布在四肢外侧面,排列次序是:阳明在前缘,少阳在中线,太阳在后缘。 ( T )

8、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 T )

9、常用的腧穴定位法有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法。 ( T )

10、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包括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寸指同身寸。 ( F )

11、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的腧穴是关元。(T )

12、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第六颈椎棘突下。 ( F )

13、位于内踝上2寸,胫骨内侧后缘的腧穴是三阴交。 ( F )

14、六淫之邪多从口鼻、肌表侵犯人体而发病。 ( T )

15、五淫致病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等特点。 ( F )

16、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总纲。(T )

17、感冒多因感触风邪或时行邪气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而致。 ( T )

18、气虚发热的治则是补益中气、甘温除热。选方是补中益气汤。 ( T )

19、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 T )

20、黄疽最重要的特征是目睛黄染。 ( T )

21、外感头痛分为风寒头痛、风热上扰、风湿上犯。 ( T )

22、七情太过,可损伤相应脏腑,从临床上看,以心、脾、肝三脏为多见。 ( T )

23、中医最基本的病机是邪正相争、阴阳失调。 ( T )

24、坐药法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行气止血等作用。 ( F )

25、中药保留灌肠法常用方法包括直肠注入法、直肠滴注法。 ( T )

26、辛味药有温里散寒,补阳益气等功能常用于寒证,阴证。 ( F )

27、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禁忌针刺。(T )

28、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和辨证论治。(T )

29、吹药法是将药粉均匀地吹到患处的方法。(T )

30、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宜拨罐。(F )

31、水针法,又称穴位注射法,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治疗方法。 ( T )

32、正常脉的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无力,节律不定。(F )

33、弱刺激是指应用皮肤针时,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患者无疼痛为度。 ( T )

34、拔罐应选择肌肉丰满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处可施拔罐法。 ( F )

35、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T )

36、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三个方面。(T )

37、皮肤针法循经叩刺时,每隔5cm左右叩刺一下,一般可叩刺8一16次。( F )

38、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作重要的特点。(T )

39、临床上常见的针刺意外情况有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气胸。 ( T )

40、针刺的角度是指针身与针刺部位的夹角,针身与皮肤呈70°角为直刺、45°角为斜刺、15°角为平刺。( F )

41、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宜直刺、深刺。 ( F )

4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 ( T )

43、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T)

44、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气、六味、升降浮沉、归经等。(F)

45、四气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T)

46、咸味药具有泻下通便和软坚散结的作用。(T)

47、通过炮制能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T)

48、针体在体内异常紧涩,出现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称为弯针。 ( F )

49、皮肤针法循经叩刺时,每隔1cm左右扣刺一下,一般可扣刺8---16次。 (T)

50、肝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肝于胆相表里。(F )

51、温针灸具有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T)

52、刮痧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继续刮痧,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F)

53、两颧潮红者,多属于阴虚火旺。(T )

54、对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者禁用热熨法。 (T

55、用皮肤针扣刺时用力须均匀,针尖要垂直而下,垂直而上,避免慢、压、斜、拖,以减轻疼痛。 (T)

56、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 (T)

57、六淫史自然界风、寒、暑、燥、热(火)六种气候变化的统称。 (F )

58、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T)

59、“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T)

60、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病理变化。 (T)

6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管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T)

62、气陷是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F )

63、红降舌主热,寒或瘀等症 (F)

64、热坐浴的禁忌证是妊娠末期及痔疮疼痛(T)

65、中医的诊病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其中闻诊包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T)

66、汗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气候炎热。 (F)

67、脉搏迟缓,而不规则的间歇叫结脉。 (T)

68、为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时应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T)

69、针刺用的毫针,要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T)

70、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可以用短针进行针刺。 (F )

71、针刺时不用评估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F)

72、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 (T)

73、弯针指进针后针身在患者人体内发生折断现象。 (F)

74、滞针指针体在体内异常紧涩,出现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 (T)

75、皮肤针具有调节腹脏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F )

76、水针每穴注入药量遵医嘱,一般为1-2cm。头面浅表处0.3-0.5cm。 (T)

77、水针注射时,进针后患者有触电感方可继续注射药物。 (F)

78、密波频率在50-100次,常用于治疗痿症和各种肌肉,韧带,关节,肌腱的损伤。 (F )

79、电针应取同侧1-3对穴位为宜。 (T)

80、拔火罐操作前需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T)

81、拔火罐的目的是,患者风寒湿痹所致腰酸背痛,虚寒性咳嗽症状缓解。 (T)

82、刮痧时要来回刮,用力均匀,适中。 (F )

83、推拿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前再后,先头面后躯干,先胸腹后背部,先上肢后下肢。每次推拿15-30分钟。 (T)

84、坐药法适用于妇科慢性疾病,未婚者禁用。 (T)

85、电针法操作“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导线接好选择波形,由小到大调节电流。(T)

86、敷药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湿润。 (T)

87、涂药时要尽量涂厚,增强疗效作用时间。 (F)

88、中医历来主张“七分治,三分养”,其中“养”即护理。(F )

89、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T )

90、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辨病、辨症与辩证。(T )

9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与主藏血两个方面。(T )

92、中精之府是指胆。(T )

93、脾开窍为口,肺开窍于眼。(F )

94、胃的生理特性是以降为和,喜润恶燥。(T )

95、肺主气,脾主运化。(T )

96、肾为气之根,是指肾具有纳气的功能。(T )

97、煎药以金属容器为佳,忌用沙锅,以免发生沉淀和化学反应。 ( F )

98、表证的护治原则是辛散解表,里证的护治原则可概括为和里。 ( T )

99、寒证的护治原则是温以去寒,热证的护治原则是清热泻火。 ( T )

100、正常人的舌象简述为淡红舌、薄黄苔。 ( F )

21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A1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题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题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中医基础理论题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中医基础理论题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中医基础理论题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D.疠气E.风邪 中医基础理论题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中医基础理论题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中医基础理论题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中医基础理论题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基础理论题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中医基础理论题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中医基础理论题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中医基础理论题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题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题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有孤府之称的是(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5.试述五运推演步骤,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 “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 正经 B.经别 C.经筋 D. 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 风邪 B.火邪 C.暑邪 D. 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 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 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穡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着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005年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 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2006年 1《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何贡献? 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的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请据此简述你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的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 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你的认识。 9请简述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0请谈谈你对肾藏精的认识。 2007年 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的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的角度论述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 7试述标本的内涵及治标和治本的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吗?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的“阴阳”所指各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10阴虚与津液不足有何区别和联系?试述之。 2008年 1如何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2试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病理学意义。 3谈谈你对反治法的理解。 4卫生部长陈竺最近指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有望对新实际的医学模式转变带来深远影响。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 5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痰饮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7火邪、热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8瘀血的成因有哪些?试述之。 9试述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基础。 10试述肺与大肠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09 1.病、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2.阴阳交感与互藏 3.五脏与脑的关系 4.奇经八脉的关系 5.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请联系五脏论述 7.临床上如何应用因时制宜指导临床?为什么要因时制宜 8.论述治未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9.中医如何运用体质进行临床辩证论治 10.请论述中医内生五邪理论 2010年 1.蔵象学说 2.痰饮致病的特点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 5.阴虚与津液不足的区别 6.脑的功能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B.肺C.脾D.肝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B.髓C.脉D.胆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B.脾C.肾O.三焦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B.胆C.脑D.骨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3. 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5.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7.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8.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9.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E制化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 土侮木 11. 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2 .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 13. 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 14.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 (二)B 型题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 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一).doc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一土-*水一金-*火一木 B.水-*火-*金-*木-*±-*水 C. 金木-*水-* 土-*火i金 D. 土-*金-*水f木-*火-* 土 E.火-*金-*水-* 土-*木火 2. 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湘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 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疡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 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 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牌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 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 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 瘀血在舌质I: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 疫疡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看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 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 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己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题库

1.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2.百骸: 答案: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3.九窍: 答案: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4.人气: 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5.证: 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6.辨证论治: 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5 7.同病异治: 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8.异病同治: 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异法方宜: 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9.阴阳: 答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0.阴损及阳: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1.阳损及阴: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2.阴阳互损: 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3.阴平阳秘: 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4.阴阳学说: 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5. 阴阳失调: 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 A.徐发 B.伏而后发 C.并病 D.继发 E.复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