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知行稿)

主备唐敏敏审核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2、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3、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学习难点】

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提示:阅读史料方法:1.阅读设问,明确史料中心内容。2.划出关键词(时间、人物等),提取有效信息。3.联系教材内容,组织回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划出重要知识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一、丝路何其遥远

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 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 ______,终点___ ____;

你发现

A、()为丝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丝路最早开辟于()朝。

C、请你描述一下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二、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1.外交上:西汉政府分别于年、年派遣出使西域。

2.军事上:西汉政府派、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

3.行政上:设、、、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4.经济上:西汉在丝路经过的地区大规模屯田垦荒;还与匈奴互市。三、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意义

1982年8月25日,邮电部发行《》纪念邮票一枚。此邮票的图案采用出土于甘肃地区,说明这一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在当地魏晋时期古墓群中,出土了许多,成为展现西汉以来及古代社会的生活的地下画廊。

四、汉代丝路古镇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曾设和直接管理西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课堂检测】

一、请指出以下某同学读书笔记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二、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史料二:“(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1.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畅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2.以悬泉驿站为例,你认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等保护丝绸之路的举措是否有效。

3.史料三反映出丝绸之路促进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4.通过前面3题的探究,请你梳理汉王朝具备的良好的条件与丝绸之路的通畅、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

探寻丝绸之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 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 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新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小 组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 和思考的积极性。 3学情分析 主要优势在于现代中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分析和整理 资料。但是,中学生阶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教师必须提前设定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4重点难点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一一 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 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丝绸之路》 【展示】丝路的风光,同时播放音乐《阳关三叠》 在欣赏美丽风光和音乐的同时,想一想:这些风光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 荒漠……)是啊!这里现在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路,它就是――丝绸之路。 活动2【讲授】《丝绸之路》 这节课是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课,共分四个小组:背景组、路线组、小品组和作用组。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主合作探究:(约3分钟)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前面背景组介绍了丝路开辟的背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和武力反击匈奴,非常准确非常清楚,很好!路线组引导同学通过看图对比,学习了丝路的路线,思路清晰, 可见同学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很好,谢谢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过渡)我们来看地图,一起来说说它的路线:长安一一河西走廊一一敦煌 再往西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所以分成两条线:天山以北是北线,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到大宛。天山以南是南线,从阳关出发,经西域到中亚一一西亚,最后到达大秦,即古罗马帝国。有史料为证。在当时的丝路上,重要的城市有:长安、敦煌、楼兰等。这是今天的敦煌,给你们的感觉是非常凄凉,为当时的敦煌是非常繁华的。现在有请小品组出来演两个小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敦煌昔日的繁荣。 感谢小品组同学的精彩表演。通过欣赏他们的表演,可以让我妈感受到昔日丝路明珠的繁荣,那么,这条丝路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有请作用组的同学上来概括。

2丝绸之路(导学案)

2*.丝绸之路 课题丝绸之路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收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对理解文章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帮助。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教学设计时,我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使学生感悟文章所写,激发其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张骞和丝绸之路的资料。(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读记“矗立、戎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1.导入:今天,让我 们透过一座古朴典雅的巨 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去 认识著名的“丝绸之路”。 2.板书课题。引导学 生交流关于丝绸之路的资 料。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丝绸之路的 资料。 1.写出你所知道的两则有关 “丝绸之路”的故事。 、 。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 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 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 法解决。 2.检查自学学习情 况。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疏通字词。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矗立”的“矗”读 chù,“作揖”的“揖”读yī。 (2)理解“浩浩荡荡、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等词语 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 要内容。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 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 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 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 面。 2.给加点字注音。 矗.立()戎.装() 作揖.()商贸.() 绫.罗绸缎() 3.辨字组词。 戎()奂() 戍()换() 戌()焕() 戊()涣() 三、细读课文,深入赏析。(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 思考:丝绸之路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 些地方感受到的?圈画重 点词句,简要写写自己的 阅读体会。 2.课件出示相关语 段,让学生谈谈体会。 3.根据学生的交流, 引出对丝绸之路的整体评 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呀!”并指导理解“伟大” 的含义。 4.写法总结:点面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阅读第2~13自然段,根据 学习任务,边读边写阅读感 受。 2.师生互动交流:结合互 赠礼物一幕感受这是一条友 好往来之路;结合中国的绫罗 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 演等感受这是一条经济、文化 交往之路。 3.理解中心句:“没想到,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 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呀!”联系文章具体内 4.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AABB) 美轮美奂(ABAC)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 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 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 的这句话在文章的作用是()。 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和 ()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 民(),进行()()等 交流,所以称它是一条“伟大” 的路。

寻访丝绸之路学案教案

寻访丝绸之路学案教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19 《寻访丝绸之路》 ——学习与探究之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培养查阅、整理史料以及学科间互相渗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资料、文献、图片和实物。 通过对照古今地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学科渗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认识到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富强。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古代名人、省份民族、文化物产和山脉河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丝绸之路是商路、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和友谊之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寻访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古代名人、省份民族、文化物产和山脉河流。 明确目标——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相长——模拟导游 课余研究——知识延伸 1. 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 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前准备 教师: 1、在第16课学完后布置学生收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图文资 料。 2、准备三张地图:“丝绸之路”示意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 等重点词语。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赏 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 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 I教材助读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代表作有 《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猎人笔记》是他的 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一、整体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朗读的基本要求: 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⑵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 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表格内。

n预习自测 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苦艾() 养麦()轧轧()铿锵()() 蔓草()榛树() 清澈()朦胧()()青苔() 穹窿()贪婪() 草垛()头晕目眩( ) 2. 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 _________ 音时,可组词 _________。读___________ 时可组词_________ 。 3. 选词填空。 ⑴蕴蓄蕴藏 夜里________ 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主要区别:“蕴蓄” 一般指抽象的事物,“蕴藏”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 ⑵疲倦疲乏 你背上枪,不顾 _______ ,迅速地走着…… (点拨:都是形容词,都有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的意思。主要区别:“疲 倦”侧重精神感受,“疲乏”着重指体力缺乏,如“身体非常疲乏”。)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先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 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 「学始于軀一^思考’我牧获 1. 作者是如何将自然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的? 2. 该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3. 文章第四段用那么多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II质艇探充一质疑解疑合作探咒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 可是眼看着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蔽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 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 提示: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水底升 起。 提示:你能体味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吗?

2020秋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word导学案1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3.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 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温故知新,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提醒学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知识(从任务、出发时间、结果、成效等方面归纳),让学生学会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二: 教会学生使用顺口溜的形式巧记本课重要知识: 追溯历史两汉期, 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 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

招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假如这里有一商队要到西方去经商,你带着他们沿丝绸之路的足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张骞通西域 自主阅读课本P62~64内容,完成第1~2题。 1.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西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三、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备课人:邵佳柔 一、课程标准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射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二、课标解读 “列举”、“知道”这两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比较”、“体会”这两个行为动词则要求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准确掌握历史信息,合理解释历史现象。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课,本单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流,向学生展示了整个秦汉时期的多种面貌。而本课时将在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中已有提及的丝绸之路单独划分出来,并分成“重现:丝路何其遥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四大板块进行探究,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影响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正在不断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他们在独立性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探寻和现实的追溯有着强烈的需求,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心智特点和学习需求,本堂课为学生设计了一条完整、有效的探究路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地形区,感知丝绸之路的漫长和艰险。 ②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揭示汉王朝具备的良好条件与丝路的通畅,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联。 ③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④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镇,如库车、楼兰、敦煌、武威等。 2、过程与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 【课前小练】 1.两汉时期,人们把称为西域。 2.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共同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此后日趋频繁。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总管西域事务,这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4.东汉时期,经营西域三十余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 5.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6.为加强中原与西域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和。 【合作探究】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阅读教材“丝绸之路”图: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这条路线为何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当堂评价】 1.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3.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4. 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时间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 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 D.马可波罗东游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导学案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活动过程】 活动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问题: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活动二: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3-14页和31页第1段,思考问题: 2、【了解】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3、【归纳】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的区别。 活动三: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31-33页,思考下列问题: 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有哪些?

5、公民怎样做到有序(正确/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 6、公民为什么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 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际活动可能有()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的活动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维护国家利益④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的是() A.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是否经过国家机关的同意 5.【2013·浙江卷】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探究: 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两条倡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倡议书(草稿)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思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倡议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理论依据:公民依法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倡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倡议二:自觉节约用水,如注意拧紧水龙头等。 理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倡议三:对破坏水资源(或不合理用水)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 理论依据: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答出其他倡议及其理论依据,如倡议参与水价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理论依据为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丝绸之路导学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及作用。 2. 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 学习张骞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任务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67—71页,填出空格内容,并在课本上勾画重点。组内核对答案,10分钟) 一、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以西,也就是现在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1)路线:汉朝的丝和丝织品的物品,从穿过,经西域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到中原。 (2)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开辟海上交通,其一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可到、;另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通往孟加拉湾沿海,最远抵达和。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 (1)时间:年,设置西域都护。 (2)职责:总管。 (3)意义: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东汉 (1)西汉末年,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 (2)东汉明帝时派出使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3)班超派出使大秦,开通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任务二: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做好记录,准备展示,质疑补充。15分钟)

阅读69页“丝绸之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这条道路的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他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 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当时有什么作用?这条道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3.丝绸之路上,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主要是什么?中原传入西域的物品主要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任务三:巩固提升(独立完成,积极展示)(8分钟) 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区统称为() A.天山 B.大秦 C.西域 D.西藏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C.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D.打通“丝绸之路” 3.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4.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在图上圈出长安、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位置, 并自己画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任务四:盘点收获(思考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疑问,及时分享给大家。3分钟) 我学到了: 存在的疑问: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丝绸之路》教案

309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7399087.html, 309教育资源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7399087.html,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 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 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2课时)学案

综合探究二导学案(第2课时) 备课人:沈桃林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能说出低、中、高纬度和五带的划分; 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能运用经度计算时差; 4、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或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难点:计算时差。 【课前预习】 1、观察课本P55 图2-58,完成下表: 2、观察课本P55 图2-59,完成下表: 3、中国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来看);(东、西半球来看)。 4、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大部分位于。(A.热带 B.温带 C.寒带) 5、计算时差:中国最西端的经度为73o E,最东端的经度为135o E,东西跨经度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即相差1小时来计算,中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 小时。 【课堂练习】 1、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A.20°W,纬度0°B.160°E,纬度0° C.180°E,90°N D.经度0°,90°S 2、读甲乙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地经纬度判读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 B.甲地是120o W,50o N C. 甲地是120o E,50o N D.乙地是120o E,40o N (2)关于甲、乙两地相对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 B.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 C. 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D.甲乙的相对位置无法判断 3、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点经度为,纬度为,B点经度为,纬度为。(2)从高、中、低纬看,A点位于纬度,B点位于纬度。 (3)从温度带来看,A点位于带,B点位于带。 (4)A点在B点的方向。 【教师个性化设计】 【学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 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答案】A 【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近代前夜危机,探究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实行”闭关锁国“的朝代主要是清朝;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玄奘西游天竺是在唐朝。所以排序正确的是A。 【点评】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B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文明的繁盛,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荣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108页,从唐朝中晚期至宋朝,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崛起。即唐朝,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答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答案】B 【考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外文化交流考点的掌握。本题要求给这四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主题。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和建筑、医学等文化业带到了日本。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交流。戚继光抗倭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倭寇是明朝对日本海盗的称号。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我国与外国交流的历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能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 4.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 ) A、敦煌 B、楼兰 C、鄯善 D、龟兹 【答案】D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汉唐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王城。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方域的政治、经济、军 事和文化中心。故而答案为D。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5.《驿使图》出土于( ) A、甘肃武威 B、甘肃嘉峪关 C、新疆罗布泊 D、新疆库车 【答案】B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的识记,以及课本图片的了解。根据教材记载,可知《驿使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故而答案为B。 【点评】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6.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得以保持通畅的条件有( ) ①政治条件②军事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宗教文化单一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理解。在政治方面,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西汉政府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在军事上,修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经济上,西汉在丝绸之路经过的河西地 区大规模屯田开荒。因此,丝绸之路得以保持畅通的条件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条件。而丝路沿线 1 / 3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春》导学案

11《春》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②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 【自主学习案】 一.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二.知识链接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鸟巢.蓑.衣嘹.亮应和.薄.烟黄晕. 水涨.捉迷藏. 2.解释词语 酝酿: 应和: 卖弄: 欣欣然: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

第4课丝绸之路导学案答案

第4 课丝绸之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预习检测】 请看课文第66-67 页"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两个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西域指什么地区? 汉朝把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 2.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 目的: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第二次访问西域各国,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 时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 (1) 扩大了西汉的影响,西域各国纷纷依附汉朝; (2) 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3) 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 (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时间:公元前60 年; 标志: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4. 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为什么称之为"丝绸之路"?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终到达的地区。 形成于西汉。因为大量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由此西传,所以称之为"丝绸之路"。 起点:中国长安终点:欧洲(大秦) 6. 请同学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安息、大秦,并简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出阳关、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然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西方。(幻灯片) 7. 丝绸之路形成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怎样? ①中国的_丝织品、冶铁、_凿井_、_造纸术_等技术相继西传。 ②西方的_皮毛_、_汗血马_、_瓜果以及_佛教_、魔术、音乐、雕塑等传入中国。 ③_良马、_香料_、_葡萄、石榴、_胡麻_、_胡桃_等西域物产传入内地。 8.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_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共同探究】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却没有达成目标,有的人认为不值,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不正确。张骞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情以及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2)在张骞和班超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