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基本情况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基本情况

一、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公司简介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是中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也是集石油、天然气、煤炭、岩盐等多种资源一体化综合开发、深度转化、循环利用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

延长石油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和和开拓者。1905年经清政府批准在陕西省延长县创建“延长石油厂”,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延长石油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1944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埋头苦干”予以鼓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历经1998年和2005年两次重组,延长石油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快速发展道路。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2013年以营业收入253.42亿美元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464位,成为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首家世界500强企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865亿元、利税费555亿元,财政贡献连续多年保持陕西省第一和全国地方企业前列。

延长石油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集团型企业。截至2013年12月底,总资产达2323亿元;全集团已形成油气探采、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矿业、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专业板块,设有18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4个参股公司、

5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拥有延长石油国际(HK00346)、兴化股份(SZ002109)和延长化建(SH600248)等3个上市公司。

延长石油是中国千万吨级大油田之一和油气煤盐综合化工产业的开拓者。2007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2013年达到1254.4万吨。现已形成天然气产能17亿立方米、LNG 5亿立方米。2011年打成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成为中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和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已形成原油加工能力2000万吨/年,聚丙烯、苯乙烯等各类化工产品产能300万吨/年;子午线轮胎产能700万套/年。获得煤炭资源配置百亿吨,正在开展煤田勘探开发前期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油气煤盐综合转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正在建设一大批以油气煤盐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高效开发为特色的能源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延长石油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陕西省首批创新型企业。2013年科技投入73亿元。拥有5个科研设计机构、13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个研发试验平台、8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中试基地。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3项。掌握着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成套技术和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正在合作研发30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型油气煤资源高效转化技术。

延长石油是陕西乃至全国石化行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地。截至2013

年底,从业人员11.7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设立了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专家14人;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三五”人才7人、三秦学者1人。

展望未来,延长石油将以汇聚能源、延长价值为使命,秉持求实、诚信、奉献、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积极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规划到“十三五”末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进入世界企业300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延长石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道路,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为致富陕北老区、促进陕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公司组织结构图

(三)成员单位

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从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经过重组而成立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是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也是省内煤炭大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现有职工13.7万余人,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注册资本100亿元。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后,在原有企业基础上,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资产划转、内部重组等多种途径,使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发展到60余个,形成了“煤炭开采、煤化工”两大主业和“电力、钢铁、重工装备、建筑施工、铁路投资、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相关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经过近几年跨越式发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集中了全省煤炭、煤化工方面的人才、资产、管理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夯实了资源接续和队伍建设两个基础,突出了自主

创新和安全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了产业、产品结构,拓宽了产业范围,延伸了产业链,发展了循环经济,企业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为助推陕西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0.4%;煤炭产量1.276亿吨,比2012年增长12.3%,连续4年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在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99位,首次跻身前百位,较上年前移了8位。

“十二五”期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自主创新和安全发展,通过产权多元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做大做强煤炭和煤化工两个主体产业,追求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在煤电、煤层气开发、煤系资源利用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电力、钢铁、重工装备、建筑施工、铁路投资、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体系,形成“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末,力争使煤炭产能达到2亿吨,销售收入2000亿元,挺进世界企业500强,努力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

(二)公司组织机构图

(三)发展规划

“十二五”末(2015年)实现“两亿吨煤炭、千万吨甲醇、千万吨焦化、百万吨盐化、两百万吨化肥、四百万吨油品、千万千瓦电力”的煤化工产业目标,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实现利税300亿元,进入全国煤炭行业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

三、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能集团)是2011年11月由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除天然气板块外)和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成立的我省特大型能源骨干企业,省政府确定的注册资本金为100亿元。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投集团”)前身为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成立于1991年,主要承担电力建设基金和电权基金的征收管理,代表地方政府出资办电,1998年公司整体改制为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全省重点产业领域和重大发展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和管理。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按照我省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于2009年组建成立,公司先后探明渭北、黄陇、子长、神府、榆林、麟北等著名煤矿和矿区,确立了陕西煤炭资源大省地位,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约1700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煤炭资源量的1/6,2012年更名为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为陕能集团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集资办电阶段。先后投资兴建了一批陕西省乃至国家的重点电力建设项目,主要有渭河发电厂二期、宝鸡第二发电厂、蒲城发电厂、韩城第二发电厂等百万千瓦级火电厂。此外,在陕南重点开发一批水电项目,主要有宁强的二郎坝水电站,略阳的葫芦头水电站,岚皋的蔺河口、金淌水电站,镇安的甘岔河、月河水电站等。集团公司一度拥有的产权装机容量占到我省

电力统调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年产权发电量达130亿千瓦时,极大地缓解了我省用电紧张局面,为我省经济腾飞奠定了“电力先行”的坚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多元化投资阶段。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缓解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1998年省政府决定将陕西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整体改制为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制后陕投集团积极拓展投资领域,收购了秦岭发电厂,组建了陕西秦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水电开发公司、西部信托有限公司、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接收了陕西省天然气公司、信息大厦、人民大厦、自然博物馆。集团公司开始由单一的电力投资公司向综合性投资公司转变,也架构起陕投集团发展的业务基础。第三阶段是重点建设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阶段。2003年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决策,率先投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化工、煤炭和电力示范性项目,主要包括神木60万吨/年甲醇项目、金泰氯碱一期1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烧碱项目、DMTO实验装置、清水川电厂一期2×30万千瓦工程、凉水井400万吨/年煤矿、冯家塔600万吨/年煤矿、咸阳60万吨/年甲醇项目、天然气靖西二线等工程。集团公司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导、金融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第四阶段是转型发展阶段。陕能集团重组后,按照人事、资源、规划、资金“四统一”原则,全面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坚持高目标引领、高节奏推进、高效率落实、高层次运作的“四高”理念,强化集团管控,大力实施金融实业两轮驱动、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战略,突出煤、电、金

融、房地产主业发展,落实资源配置,加快项目建设,形成以矿业开发为龙头,资源勘探和储备为基础,电力生产为重点,金融、房地产为支撑,化工、酒店及文化产业为必要补充的发展格局。正在建设的有清水川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工程、金泰氯碱二期15万吨/年聚氯乙烯和烧碱项目及园子沟800万吨/年煤矿,小壕兔煤电一体化项目正抓紧前期工作,拟建设一号、二号1400万吨/年煤矿、配套建设4×100万千瓦火电厂。新起点、新征程、新辉煌,陕能集团将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坚持“有利于陕西经济发展、有利于集团公司发展、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的发展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末达到5000万吨煤炭产能、400万千瓦控股电力装机容量、500亿元营业收入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两化并举、两轮驱动战略,努力建成国内一流能源集团,为把陕西建设成为西部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公司组织结构图

(三)成员单位

(四)发展规划

“十二五”总体思路

坚持“高目标引领、高节奏推进、高效率落实、高层次运作”的理念,投资800亿元,大力实施金融与实业并举、勘查开发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战略,形成以矿业开发为龙头、资源勘探和资源储备为基础、电力生产为重点、资本运营为支撑、房地产开发和酒店服务业及文化产业为必要补充的发展格局;立足陕西,进军西部,走出国门,努力扩大资源占有量和煤电市场占有率,形成集群优势,打造主业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品牌的勘查、开发、转化一体化的多元化特大型能源集团。

“十二五”发展目标

实业板块:拥有煤炭资源/储量260亿吨以上,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年以上,控股发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以上。金融板块:控股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560亿元,实现1家控股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市值达到600亿元以上。

四、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1月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成立。公司经营范围为天然气(煤层气、

页岩气、水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与销售;输气管网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燃气化工、道路气化、分布式能源及液化(压缩)天然气等项目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涉气产业装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技术咨询与项目管理服务;国有资产及其资本收益管理;产业投(融)资。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省燃气产业专业化投资运营主体,控股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燃气产业上、中、下游各业务板块的构建与发展,以核心业务、产品、技术、资本为纽带,通过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统筹与资源整合平台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运营与上市融资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燃气产业集团,推动我省燃气产业快速发展。

设立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我省燃气产业整合力度,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决策,是适应和推动我省燃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设立,有利于我省燃气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我省燃气资源的统筹整合和市场发展,有利于我省燃气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省燃气产业从此步入了一体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增长、专业化运作的新阶段,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十二五”时期,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将紧紧抓住我省能源发展新机遇,高举“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气化陕西、造福三秦”的旗帜,统筹规划,加快发展,以气化

陕西为主线,以造福三秦为已任,大力实施资源与市场战略,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公司组织结构图

五、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公司简介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有色集团)其前身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公司。2000年10月,随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的属地化管理,陕西省人民政府在下放的中央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了由省政府批准的授权投资机构和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省政府将陕西有色金

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于2004年2月28日,重新组建了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有色集团已成为以国有资产运营及产权管理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自主开发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的实力,工业生产和科研力量雄厚,已形成包括地质勘探、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勘察设计、加工制造、内外贸易等比较完整的工业综合体系。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拥有权属单位35家,在职职工4万余人。其中,金钼集团钼生产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位,“JDC”产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控股的金钼股份(股票代码:601958)是国内首家钼行业A股上市企业;宝泰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和科研基地,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其控股的宝钛股份(股票代码:600456)是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和中国钛工业第一个上市企业。集团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钼炉料、钼化工和钼金属制品。钛、钛合金材及稀有金属加工材。铝、铅、锌、金、银、五氧化二钒、单晶硅、多晶硅、镍、锰等诸多品种,钼、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铝、铅、锌、金、银、钒等产品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

自成立以来,陕西有色集团始终保持整体盈利,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利税总额等均大幅增长,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13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稳居全国有色行业企业1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行列,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

升,稀有金属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盈利能力较强、具有陕西经济特色、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先后获得陕西著名国企、陕西省先进企业、全国创建“四好班子”先进集体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陕西有色集团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产业集群,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

(二)公司组织结构图

六、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位于安塞县,分别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延长石油集团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中石油出资10.2亿元,占51%,全权委托长庆油田分公司管理;延长石油集团出资9.8亿元,占49%)。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石油与陕西省委、省政府携手共同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成果,标志着陕西省和中石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开创陕北地区油气资源科学高效开发、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新局面。

(二)成立背景

在延长石油实现重组以前,中石油在陕北油田的作业就屡次遭遇地方势力的阻挠,2005年延长石油组建成立,历史遗毒却并未就此消除,双方因矿区交叉、利益分配等原因也多次将拉锯争议演化成直接冲突,抢夺之势几度剑拔弩张。

而多年纷争后,延长石油与中石油的握手言和无疑是双方化解恩怨的最佳之举,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正面临资源瓶颈的延长石油而言,借力中石油也是其试图实现发展跨越的关键信号。

虽然陕西省政府人士及中石油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并未就成立合资公司事宜透露更多细节,但接近陕西省国资委的知情者则向记者

透露,延安石油的组建正是基于解决历史争议的初衷。

七、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能集团)是经省政府批准,榆林市政府出资,以榆林市榆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联合陕西榆林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煤炭出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资源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盐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煤炭物资经销公司等5户企业合并组建的以“煤炭开采、能源转化、煤炭运销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大型能源企业。榆能集团于2012年7月6日在西安揭牌,8月3日在榆林市工商局正式注册设立,注册资本金30亿元。

2012年底,榆能集团根据省、市有关意见,结合既有企业现状,将原有6家下属企业整合为4家,形成了目前集团下辖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榆神煤电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煤炭运销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煤炭进出口有限公司和陕西榆林能源集团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四个二级子公司的集团框架,拥有员工5600多人,成为继陕煤化、陕能之后的陕西省第三大能源集团。2013年榆能集团资产总额达199亿元,在全国煤炭企业100强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49位,资产总额排名第48位,利润总额排名第14位。创造了榆林煤炭企业在全国煤炭企业排名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省、市两级政府对榆能集团发展的要求和定位,榆能集团总体发展思路是:深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集团总体发展规划,按照“以煤为基,多元经营,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方针,坚持“以整合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促提升”的循环进级理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资源整合及强化基础管理为抓手,着力优化存量资产,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培养人才队伍,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管控体系,着力将榆能集团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四大基地”(即能源示范基地、体制创新基地、管理示范基地和科技人才基地),实现省市两级政府赋予的使命。

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陕西建工集团成立于1950年,是陕西省惟一获得房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及海外经营权的省属大型国有综合企业集团,具有工程投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为一体的总承包能力,并拥有物流配送、地产开发、旅游饭店等产业。

凭借非凡的实力,陕建始终雄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之列。2013年分别列第258位、第9位,比上年前移63位和5位。

陕建现有各类中高级技术职称万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4人,高级工程师1227人;国家一、二级建造师突破4413人。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