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讲新闻写作研究的参考材料: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第九讲新闻写作研究的参考材料: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第九讲新闻写作研究的参考材料: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第九讲新闻写作研究的参考材料: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第九讲新闻写作研究的参考材料: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转发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的文章

中国新闻导语批判

无新闻导语的盛行给中国主流新闻传播造成的伤害是令人担忧的,无新闻导语埋葬的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它埋葬的是读者对中国主流报纸的阅读兴趣。其后果,无新闻导语最终埋葬的是中国的主流声音。

中国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导语写作上,长期以来,以拒绝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兴趣为目的,无论是在大跃进时代、文化大革命时代、批林批孔时代、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代、学大寨学大庆时代、批判四人帮时代、华国锋时代、批判两个凡是时代、五讲四美时代、精神文明时代、加入WTO时代、歌颂全球化时代、会议报道时代,坚守以下几种新闻导语写作模式:

无新闻型导语

无故事型导语

会议开幕型导语

表彰先进型导语

概括型导语

概念型导语

埋葬新闻型导语

如果你不信,让我们浏览一下今天中国报纸新闻的导语,做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为了显示抽样无偏见、公正和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了被广大公众认为最有可读性和最有新闻性的全国性日报《中国青年报》作样本。抽样的时间段是2001年2月10至30日。

无新闻型导语:

1.本报北京2月3日电(记者苏敏)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负责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日前表示,春节的“黄金周”平稳度过,“旺而不乱、平安有序”,假日7天,没有发生大的旅游安全事故。(《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4日) 如果中国的媒体只有两报一刊,如果中国公众的文化教育水平还停留在30年前的文革时期,如果网络没有在中国出现,如果中国没有出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生活和社会,中国的新闻内容、表现形式、导语模式,完全没有必要改变。但是,问题是,中国的受众发生了变化。新闻学有一句名言:有什么样的受众,才有什么样的报纸。新闻可能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兴趣的信息。从西方新闻学看,新闻是记者相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对于一个初学新闻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来说,新闻可能是学校食堂伙食太贵、学生宿舍熄灯

太早、计算机太少、不给学生免费上国际互联网、暑期的攀登雪山计划等等。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新闻可能是取消户籍制度、各航空公司浮动票价、单位再也无权用住房和档案来限制人员自由流动、中国实现高中义务教育等等。因此,新闻稿件不是公关公司发给你的,也不是有关部门的宣传干部制作的,也不是领导秘书口述的,也不是从网上下载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优秀的新闻作品离不开记者亲自收集来的素材,离不开记者对受众的理解,离不开记者对新闻事件背景的理解。在新闻采写前,记者要花20分钟,先问一问自己,他的读者是谁?谁将是新闻的主角?主要采访的新闻源是谁?

会议开幕型导语:

2.本报讯(记者陆锦东)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甘道明在日前召开的共青团四川省十届五次全委会上指出,要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4日) 会议只是一个新闻挂钩和由头,是新闻发布的时间要素,而不是新闻本身。在会议新闻报道中,新闻导语回答的是“Why”。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措施,为什么要颁布这个政策。在真正的记者中,没有两个记者会采用完全一样的手法处理同一条新闻,写出雷同的新闻导语。但是,看看中国媒体的会议新闻报道,越是重要的

会议,导语越是雷同,越是没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以预先炮制出来,例如,各大报纸的两会开幕报道、《中国青年报》每次团中央会议报道等。

永远把会议中最有意思的新闻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只包含和强调突出一件事情。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导语中,特别是报道政府部门的会议消息中,通常在导语中包含多件事情和议题,记者就无法在新闻稿件的主体中集中精力把主要问题写深、写透和写清楚,

吸引人的导语是无法预先制作的。任何在事件发生前就能想出来的导语都是糟糕的导语。如,会议消息、领导人讲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等等。在报道这些事件时,不是报道什么会议召开或者什么领导人发表什么讲话。而在于在这个会议上,人们或领导人讲了什么新鲜的话,或回答了公众关心的什么问题。上面几条会议新闻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候,要尽量杜绝写会议程序性新闻,把程序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而主要精力要用在发掘新闻和寻找新闻来源上。1996年夏天,北京国际地质大会上,记者会上采写的《国际地学界对美国声称发现火星生命表示怀疑》、《生命早在六亿年前就出现了男女性别之分》的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稿件至今可能还有人记忆犹新。

表彰先进型导语:

3.本报北京2月6日电(记者王海洲)记者今天从团中央了解到,2000年度神农奖日前揭晓。(《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7日)

世界上除了诺贝尔奖外,一般的获奖新闻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如何报道“神农奖”、“星火青年带头人奖”这些永远不会引起公众关注的奖项呢?要么获奖者具有显赫的地位,要么获奖者是新近发生的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人物,要么这位获奖者名气特别大,本身是什么政要、大款、明星、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但是,从《中国青年报》报道的获奖者名单上看,他们都是些从没上过报纸的“小人物”。要想让读者对“神农奖”或“星火奖”发生兴趣,首先要让读者对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发生兴趣,也就是在这些小人物中找到新闻的接近性。可以用获奖者身上发生的新奇、新鲜、反常的,甚至奇异的小故事来做导语。颁奖会议可以作为背景或由头,但不可以作为导语来写作。

总结型导语:

4.本报讯(记者吴海鸿)记者近日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由于林业部门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前的33.9%增加到现在的74.2%。与此同时,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六盘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上千种,其中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红腹锦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白腰雨燕、角百灵等34种。(《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1日)

新闻在采访、调研过程中,可以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技能,但在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一样技能——小说家的叙述技巧。美国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花一年的时间学习新闻导语的写作。美国大学新闻学教授和传媒专家相信,新闻导语的写作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基本功。在西方新闻学教育中,学生们必须会写《华尔街日报》日报导语或轶事导语。新闻学教授们认为,这种以故事开头的新闻导语是最有感染力和战斗力的。

除非是突发性事件写作,记者应该尽量在写作中追求新闻事件的故事化、人情化和戏剧化的过程,注重细节与现场描写,使新闻一开头就有声有色,能够把读者吸引住。尤其是在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人物的报道中,更应该以感人的小故事作为导语,来打动读者。

讲故事要抓现场新闻、以小见大、用细节描写反映大变

化和大主题,在采访过程中留心能够形成强烈反差的例子,用新鲜活泼的具体事例反映变化。比如,《中国最贫困地区出现首批“网民”》、《戈壁滩上崛起科技岛》、《百万移民第一村》、《农用机动车代替了小毛驴》等选题。在野生动物保护稿件中,新华社新疆分社采写的《新疆牧民雪豹》的导语中写道“新疆一家牧民在最近的这场大雪灾中,为保护两只雪豹不被冻死,让雪豹在自己的羊圈中呆了6天,20只羊被雪豹吃掉。”

概括型和概念型导语:

5.本报讯(记者吴海鸿)记者近日从宁夏固原地区林业局获悉,农民个体植树造林已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4日)

新闻导语是全篇稿件的目的和故事发展方向。写导语的目的是把新闻关注集中在一个点上。在整个新闻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通常要占据整个写作和构思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挖掘得越具体,越会找到一个好导语。

今天,有些记者在写新闻导语的时候,为了显示其重要性,总爱把“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这些大字眼放进导语中。好的导语不是简单地在导语或题目中加上“国际”“全球化”这两字,恰恰相反,而是要从一个

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人开始。如云南分社的《两根竹竿铺出的脱贫路》:

新华社昆明4月3日电(记者原兴伟周笑雪)小凉山农民哲布里清楚地记着10年前县里挖坑种苹果时发了两根竹竿。

他说,“这根竹竿一根代表坑挖多宽,一根代表要挖多深。我们村里人多数不识字,跟我们说有多深多宽没得用。”

这“两根竹竿”可能是中国扶贫工作中采用的最简便有效的工具之一。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位官员指出的那样:“我们缺少的不是农业技术,而是如何使它简单易学,以便于落后地区推广。”

在过去10年中,中国政府设法使农村贫困人口从一亿两千五百万减少到五千八百万,主要就靠普及技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杜绝概括性或概念型导语,还在坚持一事一报,尤其在成就、扶贫、教育和科技报道中,切记不要写笼统的综述,什么《我国新近发掘出一大批西汉珍贵文物》或《我国“九五”期间又获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不要以为一篇稿件报道的考古发现或科技成果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这样的成就稿,读者(被采访者和记者本人除外)兴趣几乎是零。一篇稿件最好是把一个最生动的主题讲透,或是从一堆考古发现中挑选一件最独特、最有价值的文物加以生动细腻和具体形象

的报道。1995年底,新华社一位记者在《中国文物报》上看到一篇三千字的长篇文章《考古重大发现:徐州出土一批汉代文物》。这篇报道用考古学家的语言一一罗列了一批新发掘的文物,毫无可读性和新闻性。文章的倒数第二行写道,这次发掘还发现了一件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记者根据这篇长文编发了一篇600字的中文消息《中国发现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和英文消息《考古学家发现2000年前的一件用金丝和玉片制作的寿衣》。路透社是这样转发这条消息的《2000年前的中国王子埋葬在玉中》。

杜绝概括性或概念性型导语,要注意少一些综述,从读者角度看,概括型导语、概念型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和抽象性导语统统属于无新闻导语的行列。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导语。采访完一件事情,收集到新闻素材后,记者在动笔写导语前,要给自己提两个问题:1)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这正是新闻导语要回答的)2)我在稿件中应该报道哪些素材?(实际上是应该扔掉哪些读者不喜欢的内容)3)如何突出新闻价值和意义?比如,一位新华社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谈他们在恐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时,她的稿件导语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的修改,才得以发表: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

“科学家最近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得要高”

“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的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长期想象得要聪明得多,恐龙在保护后代繁殖方面表现了较高的智力”

埋葬新闻型导语:

6.本报南昌2月26日电(陈芳记者李菁莹)今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11.11”特大银行抢劫案进行公开审理。(《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27日) 最重要的是:“杀害3条人命、抢劫银行50万巨款的6名罪犯被依法处死刑”被放在稿件的最后一段。

关于导语写作和构思上的技巧:

导语不是简单的新闻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一条新闻稿件必须回答What、Why、When、How、Where、Who。有的新闻事件里包含多个兴奋点和亮点,记者只能金子里挑钻石,选取最大的钻石。绝对不能金子里挑沙子(如上面列举的《中国青年报》上的几个例子)。

导语应该是故事的高潮。如选举结果、记者招待会朱总理的讲话兴奋点、克林顿的性丑闻。

今天,随着有线电视台和互联网的出现,新闻的出口越来越多元化。但是,无论新闻怎么变,新闻媒体的根本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为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提供共享的信息环

境。新闻的另一个作用是促使读者关心政治、关心公共政策、关注政府的所作所为、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国际局势。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准确诚实地、有责任心地报道事实和数字。无论记者用哪种方式构思新闻的开头,总离不开以下几种技巧:

1.导语中选用的事实,必须是到了非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可的地步。这种事实有一种紧抓住你的读者的力量;所报道的事实或描述的观点有新意或新的味道。

2.坚持倒金字塔结构,导语不得超过50个字。最好是一句话导语,最多不能超过两句话。

3.导语内容越具体越好。但是,不要包括太细的细节内容。例如,出了飞机事故,6人死亡,不一定要把6个人的名字都写进导语。而是要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人的细节写进导语。有的时候,不一定是飞机掉下来人死了就放进导语。如果飞机掉下来,所有的大人都死了,但有一个小孩幸存下来,这个小孩就可以放进导语。导语的作用是要让读者把新闻读下去,要提出和回答“为什么”。

导语要有一个兴奋点或卖点;导语要调动读者的情绪而不是他的大脑;导语选择新观点新言论的时候,编辑记者必须跟着当地读者走,按照他们的情绪写文章,否则会引起读者对报纸的反感。

5.用讲故事的口吻写导语,好像你在给一个坐在你对面的人讲故事。

6.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然后再拓展话题。

7.只使用最明晰的事例和数据;可以新近发现的历史档案做导语。

8.导语要具有视觉感,让人读起来忘不掉。

9.导语写作要有针对性,要明白稿件是给谁写的。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

10.导语千万不要空,要感人。空就是假,给人以假的感觉,就有损于媒体的形象。

11.导语要以小见大,导语中最好能见到人,人还要有名有姓,读起来真实、可亲、可信。

12.通过事实的取舍,在导语中表达记者的立场和感情。

13.善于把国内或国际关心的重大新闻找个地方新闻挂钩去报道。

14.尽量使用直截了当,不拘形式的语言和短句子;导语要具体,如使用真实的姓名、地名和事件的描述。

15.导语中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字。

16.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导语,不是让人读起来高兴的导语,而是让人读后感到一种生气的力量在驱动你把故事读完。比如,有人这样开一篇文章“走进这个国家,人们发现

这里最短缺的商品是棺材”。

17.最重要的是你的导语必须首先牢牢抓住报纸的编辑,通过很微妙的写作技巧引起编辑的注意。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7466429.html,/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近年来,资料分析中的题型已基本固定,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了解资料分析的各种题型,针对不同题型使用合适的解题技巧,是考生在备考中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的四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众多,难度不一,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计算类题型,考生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1】(2012年北京)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问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A.76% B.87% C.92% D.82% 【解析】本题考察基期比重的计算,计算式为≈。因此,答案选择B选项。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比较数据大小关系的能力。 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对于比较类题型,进行计算比较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建议各位考生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完整word版)公务员资料分析总结,推荐文档

资料分析 精算基础是理解知悉每一个问题的信息和问法。 列式子是直接舍入的抄(第一次就抄整数) 做题标记法: 提干注意1.2017年城镇消费品零售比农村消费品零售多多少倍? 2017年全国平均每位网民月均使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约为多少M(注意1024M=1G、平均、月均记得直接在试卷写上12) 一、陷阱 1.(时间):给2014年,求2013年;求增长率跨度两年;给1-7月,求7月;给年均,求月均 2.(单位):民航区别万吨和亿吨;人口增长单位区别百分号和千分号----结合现实生活 3.(概念):六大行业中,全国中的东、中、西 4.选项:问下面哪一年增长率最快? 先看选项(在对应的题目年份标注:用打勾、画圆圈...) 5. 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注意:产量后的单位的不同;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做题时标上升降图标;还有主题词的变化;注意时间段*(题目给出1-12个月,还有12月的,问1-11个月的)

陷阱:主题词、单位、时间,范围:“累计”问其中一个时间段、特殊表述 2012年末,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2012年末,0-14岁(不含15周岁)人口为22287人。问:2012年,中国1-14岁(不含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多少?() 利润(和我们数量关系不一样) 6.营业利润率= 营业收入 7.增长率:可正可负,且负的小于正的 8.变化幅度:直接比较增长率的绝对值。例如a增长率为-10%,为8%,则a的变化幅度大于b 9.增长(了)n倍=是原来的n+1倍、增长到n倍=原来的n倍。例子:2014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超过2012年的1.8倍(即为间隔增长率为80%) 10、比例:比重: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资料分析:利润率=利润÷收入 成数:几成=十分之几 翻番:翻n番=2的n次方 11.选项首位不同截取两位,首位不同截取三位。(结合具体选项) 12.增长率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总结资料分析中的主要统计指标

总结资料分析中的主要统计指标 在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出现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等指标的计算。而对于非统计专业的人来说,正确区分上述几个指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上述几个指标的计算区分如下: 1.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 基期数值 报告期数值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2.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例:某企业2014年产值为666亿元,2015年为888亿元。则2015年产值比2014年的增长速度为:%100666 666888?-,也可用倍数表示。 由上可知: 1-=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3.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所计算指标在计算期间内逐期变化发展的平均程度。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几何平均法: n a a a a a a n n 1 1201-= 平均发展速度=n a a n 0 4.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 直接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解释: 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间隔期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 另一种是“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间隔期内各年水平的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较接近;但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大起大落时,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别较大。 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其实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也就是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 110 -=-=n a a n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5.累计增长率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我资料满分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到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分之一()可以取到的数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都比另外

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及比较大小,其中就是“大分数”,就是“小分数”,而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及“小分数”作比较: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若差分数及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及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代替及作比较”,因为>(可以通过“直

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及“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及“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及“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比较和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2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 ?考点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 ?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现期值/1+1/n)x1/n=现期值/n+1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 ?特殊题型:增长量比大小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1)大大则大:现期值大,增长率达,则增长量一定大; 2)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值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 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5倍关系,增长率是3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在刚才那个例子中就是现期值)增长量大。 (注意:口诀适用于增长率小于50%的题目) 3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 4 年均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次数(年份差) 5 年均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开根号下年份差次方 -1 (年均增长率约等于 (a/b-1)/n) 6 隔年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7 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x基期增长率 比重:A(部分)占B(整体)的比重 比重=部分/整体x100%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x(1+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x(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部分增长率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 新闻的定义。 a.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b.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 c. 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 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 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 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 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阅读,读时间、读材料、读名词,读数据; 2.根据题目寻找目标数据; 3.找考点,带入对应公式; 4.根据列式使用合适计算方法,找出选项。 方法步骤都对啊,为什么速度上不去呢?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读题慢,关键名词半天找不到; 2.列式慢,关键时刻公式记忆一团麻; 3.找数据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数据还是不见了; 4.计算慢,加减乘除已惘然。 关于读题慢和列式慢,公式虽然掌握,但是对于公式和材料的衔接不娴熟,拿到题目反应不过来考点和对应列式。建议多拿题目练习考点的精确瞄准度,公式用口诀的形式熟练记忆。使用公式口诀一定要非常娴熟,例如看见增速、增幅、增长百分之几等各种增长率的形式都要能反应出"增长量除以基期值"或"现期除以基期减一",见到求增长量,想到现期和增长率相结合的公式及计算方法,都要达到类似看到《新白娘子传奇》想到赵雅芝的熟悉程度。 关于找数据慢,有可能是本身没有形成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偏慢,阅读时先锁定题目要找的关键词,用题目的1-2个关键词去材料中寻找,用跳跃式方法阅读材料。 关于计算慢原因,估算方法掌握不熟练或计算能力偏弱。想要每种估算方法运用熟练,先用不同估算方法做100道相同题目,把估算

方法操作反复使用并熟练使用,首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和错位加减法等。 当然,有时候资料分析题目出得比较难、比较偏,这个不是一个同学的问题,所有人面对的题目都一样,所以不用特别在意。关于出题人的陷阱,也不要太担心,平时多做做有坑的题目,经验积累多了就不怕了,考场上依然能反应。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一)增长相关公式 1.增长率计算:现期值/基期值-1,对应方法:首数法,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根据选项选结果。 2.增长量计算: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对应方法:特征数字法:百分数转变成分数,进行约分计算;错位加减法:通过加减数字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凑相等而进行约分计算。 3.基期值计算:现期值/(1+增长率),对应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 4.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 5.年均增长率: ,n=年份差,对于方法:二项式展开:百分数的平方到多次方部分近似为0,从而进行约分计算,估算公式有:年均增长量/初期值;(末期值/初期値-1)/年份差;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均找以上结果的较小的数值为结果。

资料分析个人总结

资料分析个人总结 李委明老师说资料分析只是一种技术。最近再次复习了一遍李老师的《资料分析模块宝典》,略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资料分析题一般都出现在行测考试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上几次考试当中都遇到了时间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没有时间去完成资料分析题而导致失分。资料分析不难,应该把它提前到数学题之前,而且要注意资料题的核心思想,也就是简单入手和答案选项。 做资料题,分题型来看,有图表题,图形题,文字题和文字、图表、图形混合题。对于图表题,看资料只需注意到时间、单位和题目的核心词语即可,很特殊的应该圈示出来,以便答题时注意;对于图形题,同样应该注意时间,单位和题目的核心词语,还要注意在饼图中可能所有的项加起来不到或超过100%,不要把整个饼图当作100%来看待;对于文字题,分为单独语段和多语段资料题,单独语段,以每句话作为一个单位意思,圈出关键词即可,对于多语段,一般是总分和分分结构,只需圈示关键词,就可去看题目做题了。 还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和速的区分。量是指的绝对值,速是指的相对值。增速、增长率和增幅指 的是一个概念。 二、“比”的意思。在题目的提问中,若问**1比**2增长多少或者减少多少,**2 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比”的后面的那个项作分母,前面的项作分子。 三、同比和环比。同比是指与上一年的同期相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四、百分数和百分点。N个百分点就是n%。 五、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 是指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数或者居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 平均数;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众数反映的是出现数据的集中点;中位数 用于数据质量较差时,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易于计算,能较好的表现数据信 息;平均数常用于数据质量较好时,它受全体数据的影响,受极端值的影响 较大。当中位数大于平均数时,会有较小的数据出现,反之,会有较大的数 据出现。 六、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为第三 产业。 七、翻番。翻n番即为原来的2的n次倍。 八、GNP和GDP。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 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本国国民在外国创造的价值;GDP是指一个国 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包 括外国公司在国内创造的价值。 九、顺差和逆差。顺差是指出口大于进口,逆差是指出口小于进口。 十、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在 0~1之间,0.4为警戒线,值越低越贫富差距越小。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 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的百分比,40~50%为 小康,值越低越富裕。 十一、CPI和PPI.CPI是指消费品物价指数。PPI是指企业原材料价格指数,是生产指数。 几个核心要点 一是要注意时间和单位的表述,还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表述,包括组合表述题和全对全不对题。做题时可以适当标注,利用直尺或者量角器定性分析,或者用常识来直接判断。最主要的还是下面总结的实用速算技巧。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技巧总结(精华)

资料分析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资料,或则是一组综合资料。 其中,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现代行政管理中用来表达资料的数量关系的主要方式。在资料之后相应的有1~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 1.统计表 1.1 举例 如: 1.2 统计表的解题思路及要点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 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关于统计表,他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字运算能力,特别是快速计算的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在日常就开始掌握。 一般来说,涉及到的计算涉及到几种:几种类型比例的相加,不同基数按比例增加的个数。在计算的同时,还涉及到判断。考生应该先从判断出发,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这样才会是高效率的。 另外,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同类运算中加法比减法更经济,乘法比除法更省事;不同类运算中,做3次加法可能比做1次乘法还要快。这需要考生尽量注意,在日常的训练中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速度。 2.统计图 2.1 介绍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讲解(珍藏版!华图+中公精华)

资料分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进行机械化、流程式操作。(做题顺序,排在前二或三位) 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计算、分析、比较、判断、处理的能力。 解题步骤: (1 读题干(30s )对象“ ”;陷阱“ ”) (2)以题定位 (3)准确列式 (4)合理估算 计分(0.7-1),17个/20以上 一、统计术语 (一)掌握型术语 (1)百分数<一个是量的比较>:A/B*100%。解答与百分数有关的试题时,要明确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和谁比,就是以谁为标准)。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10%,则b-a=10%a (以去年的产量为标准);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去年的产量比今年低10%,则b-a=10%b (以今年的产量为标准)。 百分点<一个是率的比较>: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没有百分号。如:今年的产量提高了17%,去年的产量下降了12%,则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但是不能说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 成数:一成即十分之一。 折数:一折即十分之一。 比重:整体中某部分所占的份额。 (2)基期、现期(报告期) 基期: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现期: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和2003年8月相比,2003年9月的某量发生的变化”,则以2003年8月为基期,2003年9月为现期。 (3)倍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则今年产量为3a ;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倍,则今年产量为4a 。 翻番:即数量加倍,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2n 倍。 (4)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通常将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其它量和基期量相比较得出的数值即为该时期的指数值。如:a=60,b=40,若b 的指数为100,则a 的指数为150。 (9)平均数=总数量和/总份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10)进出口总额、顺差、逆差 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逆差,又称“入超”,逆差=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小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顺差,又称“出超”,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二)增长相关速算法 1.发展速度:增长量、减少量; 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速、增幅)、减少率。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增长率=增幅=增速= 基期量 增长量×100% (减少率=基期量减少量×100%) 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 现期量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的是如下几种变换形式: 估算: 现期量=基期量×(1 + 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 - 减少率) 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 基期量 =减少率 现期量-1 2. 同比:对量(百分数)的增加。主要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同比发展速度= 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增长速度=?? ? ? ?-上一期发展水平 上一期发展水平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发展速度=上一期发展水平 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增长速度+1 3.平均增长率(如,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为A ,第N+1年为B ,间隔为N ,这N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r , 阅读法(材料结构)II 最难III 最简单 通用重点 略读 分类重点 参考时间 文字型材料 30%(难在阅读) 总分型 材料主旨 (即标题)、 时间表达、 单位表述、 注释(图示) 具体数据 关键词法(其中) 30-60s 并列型 主旨中心法 表格型材料43%(难在计算) 横标目,纵标目 15-30s 图形型材料 27%(两者之间) 柱状趋势图18% 横轴,纵轴 10-25s 饼9% 类别名称 10-20s

资料分析题型总结

资料分析题型总结 资料分析中的题型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 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比较类题型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例:(2012年国考)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则在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下列哪一项的同比增长金额最高?( ) A。机电产品出口 B。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C。机电产品进口 D。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解析:在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中,高新技术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现期量和增长率均小于机电产品进口,因此其增长量也应小于机电产品进口,由此排除B、D两项。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量为≈=2333+,机电产品进口的增长量为≈50×34.3=1715。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项。 例:(2012年山东)2010年全国完成税收总收入73202亿元,其中增值税收入21091.95亿元,消费税收入6017.54亿元,营业税收入11157.64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12842.79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4837.17亿元。则2010年全国各项税收收入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B。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 解析:增值税收入为21091.95亿元,消费税为6017.54亿元,营业税为11157.64亿元,企业所得税为12842.79亿元,个人所得税为4837.17。从高到低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只要和选项直接对比就可得出正确答案C选项。 三、计数类 计数类题型一般是考查通过对比或者计算,找出大于或者小于某一特定数值的统计量的个数,常见于表格资料和图形资料中。针对这种题型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例:(2012年国考)下表是2010年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则三大经济圈中,

资料分析学习经验

前言:自己在学习某教学机构的资料分析方法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手打发在论坛上,整理后分基础学习篇、速算技巧篇、常错总结篇。 2017年8月23日再次修改、整理,此次修改目的主要是完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常见错误。 后续有时间继续整理!复习申论中,时间有点紧张! 正文: 资料基础学习篇一 1、增长率和增长量 例:2015年主营收入560万,2014年主营收入500万 核心要点: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2015是现期,2014是基期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问:2015年主营收入较1 4年收入增长率为60/500*100%=12% 间隔增长率 = r1+r2+r1*r2 平均增长率(这里就不写公式了) 平均增长量=(B-A)/N(N为年份,B是现期,A是基期) 平均增长量:如题目这样问:“2011-2017年,某公司/企业/单位的利润/收入/人口数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年均增加值为多少”,且材料会给一个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数据的曲线图。这道题解题公式就是:(2017数据-2011数据)/(2017-2011)。 2、比重相关 核心要点:基期比重=A(整体)/B(全部)*(1+b%)/(1+a%) 两期比重=A/B*(a%-b%)/(1+a%),若a大于b,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反之现期比重小于基期。 3、倍数与平均数 核心要点:倍数A/B:A是B的多少倍; 增长倍数(A/B-1):A比B增长了多少倍。(口诀:倍数计算有陷阱,增长倍数要减一。请重视这里,勿要丢分) 平均数增长量:A/B*(a-b)/(1+a%) 平均数增长率:(a-b)/(1+b%) (请注意平均比重都是除,但是要注意前除后,还是后除前,我想想什么意思,额是注意比重是部分除整体,平均数看问题所问单位,比如:1.5万吨/个,就是产量/厂家数,又或者1.6元/月,就是收入除以月份)

新闻写作培训课件

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12法 撰写稿件-- “十八项注意” 二 新闻线索--做“巧妇” 找“好米” 一 三 新闻写作注意事项 四 《中国城乡金融报》投稿注意事项 五

五是手勤,勤记、勤写,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材料,记录积累起来 一是腿勤,多跑、多接触实际 二是眼勤,多看、多观察 三是嘴勤,遇事多问,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是脑勤,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 “巧妇”要锻练写作的基本功,具备“五勤” :做“巧妇” 找“好米” 做“巧妇” 找“好米”

通讯员的“米”从哪里来呢? 有些通讯员每日苦于没的写而烦恼。其实在基层,鲜灵灵的新闻多的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有没有去挖掘它。在基层,有的通讯员缺乏新闻敏感,见到什么写什么,上边传达什么,他就鼓捣什么,写的稿子只见皮毛没有血肉。没有掌握抓新动向、新事物、新成绩、新风尚、新经验、新问题的本领。

发现新闻线索的简捷途径: 争取领导同意,列席有关会议,以便了解上级意图,掌握全 面情况,搞好新闻报道。 经领导同意阅读有关文件,听传达报告。根据上级新闻单位的宣传意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段时间的报道计划,并征求大家意见跟本单位领导下去搞调研。 力所能及地承担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 参阅报纸,在看报时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看看哪些文章跟自己单位有联系,哪些还报道的不够又有深入采访报道的价值。同其它地方比,自己所在单位有哪些事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报道。 新闻线索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给我们指示出新闻的所在,并指示出了采访的方向。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10、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11、文章署名要规范 12、稿件体历心中有数 13、专业术语多加注解 14、数字要准不可连用 15、多用全称少用简称 16、准确运用“的、地、得” 17、标点符号要写明 18、行文规避几大忌语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