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MS子系统研究报告

IMS子系统研究报告

IMS子系统研究报告
IMS子系统研究报告

目录

1 IMS概述 (2)

1.1 术语 (2)

1.2 现状 (2)

2 IMS体系架构 (4)

2.1 IMS网络架构 (4)

2.2 IMS分层结构 (5)

2.3 IMS系统组成 (6)

3 IMS关键技术 (10)

3.1 QoS机制 (10)

3.2 安全 (13)

3.2.1 IMS 安全结构 (14)

3.2.2 IMS安全基础 (15)

3.2.3 IMS安全的关键技术 (15)

3.2.4 3GPP和3GPP2安全机制比较 (17)

3.2.5 安全分析 (17)

3.3 计费 (17)

3.4 漫游 (19)

3.5 接入 (19)

4 IMS业务 (20)

4.1 IMS的业务特点 (20)

4.2 PoC业务 (22)

4.3全能数字助理 (22)

4.4 Web Conference业务 (23)

4.5 统一消息业务 (23)

4.6 一号通业务 (23)

4.7 主要IMS产品厂商 (24)

5 基于IMS的网络融合 (26)

5.1 IMS为固定和移动接入提供了技术基础 (26)

5.2 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 (27)

5.3 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关键问题 (29)

6 小结 (31)

附录A 术语 (33)

参考文献 (41)

1IMS概述

1.1 术语

参见附录A。

1.2 现状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3GPP在Release 5版本提出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进行呼叫控制、与接入无关和能够灵活提供多种业务等。IMS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它是向ALL IP Network 业务提供体系演进的重要一步。

目前研究基于IMS网络融合的标准组织主要包括3GPP、ETSI TISPAN和ITU-T FGNGN,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3GPP已在网络框架、QoS、安全、计费以及和其他网络的互通方面都制定了相关规范。但在SIP协议和BICC/IUSP协议的映射方面还没有定义,拟采用ITU-T的Q.1912与IETFSIP系统的互通正在研究,还没有制定规范。目前的版本为Release 6版本,已于2004年9月冻结。

2) ETSI TISPAN正在制订NGN相关规范,命名为TISPAN-NGN Release 1,并在将来的Release中进行完善。TISPAN和3GPP的合作比较紧密,成立了联合工作组研究NGN-IMS相关问题。TISPAN-NGN重用了IMS的体系结构,对核心实体CSCF和终端的功能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同时还扩展了 3GPP IMS的网络结构,新增SGF、BGF等实体以支持固定网络的业务。此外TISPAN的相关工作组也在研究IMS的安全、计费、QoS等其他问题。

3) ITU-TFGNGN (NGN专题组)也已经开始对IMS进行研究,涉及IMS的业务和网络框架方面。ITU-TFGNGN将研究NGN业务需求,IMS Release 6中定义的业务将作为业务研究的起点,但同时强调业务应具有灵活的生成能力。ITU-TFGNGN 还将研究有关IMS的网络融合技术:NGN-IMS的框架结构应该是一个与接入技术无关的网络,应尽可能多地支持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有线的和无线的各种技术;对于基于SIP会话的业务,将以IMS为基础开展工作,并参考3GPP的一系列相

关规范。

2IMS体系架构

2.1 IMS网络架构

3GPP定义的IMS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3GPP IMS采用了层次化的网络架构,分为业务网络、IP多媒体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三层。

图1 3GPP定义分层IMS网络架构

图2 IMS网络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络支持多种技术,包括3GPP GPRS、WLAN等,提供接入、移动性管理。

IMS与下层IP接入网络相互独立,因此用IMS实现不同制式系统间的网络融合很受关注。

IP多媒体核心网络采用了软交换的机制,基于的是SIP协议,支持IPv6,负责多媒体业务的会话控制,提供QoS保障和计费管理。3GPP在IMS的标准化中大量引用了已有协议规范和机制(特别是IETF标准,并根据需要增加3GPP的扩展,包括SIP、Diameter、COPS等),这样做有利于对现有固定网络和IP网络的兼容。

业务网络提出多种业务提供技术,通过开放的业务接口和简单的控制协议(SIP)促进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这些业务标准由3GPP与国际业务应用组织OMA 共同制定的,3GPP完成与UMTS网络相关的部分,OMA定义各种网络技术通用的业务平台,并命名为业务引擎。

2.2 IMS分层结构

IMS采用分层的架构。接入、控制、业务能力、第三方业务等分开,方便各层分别技术演进,运营商可以专注于擅长的接入、控制、业务能力方面,而业务方面可以与擅长的SP合作提供。

图 IMS分层体系架构图

1)接入和互通层。

支持不同的接入技术,包括GPRS、UMTS、WLAN、xDSL等,并且还可以和VoIP/H323、PSTN、PLMN互通。其中IM_MGW提供与PSTN/PLMN互通,支持TDM 承载和IP承载的转换。MRFP提供媒体资源能力,包括会议支持、放音、收号、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IMG提供与H323互通能力,支持不同编码之间转换。MSAN支持包括POTS终端、宽带ADSL等多种接入。

2)会话控制层

包括CSCF、MGCF、MRFC。是IMS的核心控制层,负责终端的接入和业务的分发。CSCF(Call State Control Function)负责会话状态建立、拆除等。A-MGCF 负责固定终端的接入,同时支持传统终端和IP终端。I-MGCF负责与VoIP/H323的信令层面互通。T-MGCF负责与PSTN/PLMN信令层面互通。MRFC提供媒体资源控制能力。

3)业务能力层

提供公共的业务执行能力,包括HSS、UC、IM、Presence、LCS等用户相关信息服务器以及OSA GW、PoC等运营商自己开发或控制的AS。HSS用户签约数据库,通过Cx/Sh/Si接口开放给CSCF/AS等。UC(Unified Communication)提供统一通信能力。PoC(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提供PTT服务的能力。IM (Instant Messaging)、Presence、LCS等分别提供相应的AS能力。

4)应用层

第三方开发的业务,通过OSA GW接入运营商网络,提供业务能力。

2.3 IMS系统组成

IMS的系统组成如图3,主要功能实体和功能描述如下:

1.呼叫会话控制相关功能实体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是IMS的核心功能实体,主要功能是实现IMS域的呼叫和会话控制。IMS中定义了三种CSCF:

(1)代理CSCF(P-CSCF):位于访问网络中,是SIP用户接入IMS的入口点。主要负责受理SIP用户接入,SIP消息的转发、完整性保护和压缩处理。P-CSCF 中的PDF(策略判决功能)模块负责对多媒体业务的QoS要求进行策略判决。P-CSCF也可用来提供紧急业务的本地控制。

(2)查询CSCF(I-CSCF):位于归属网络中,是SIP消息进入归属IMS网络的

入口点。主要负责查询HSS来为用户选择S-CSCF,并将SIP消息发到该S-CSCF;

图3 IMS系统组成图

作为外部网络到IMS归属网络的网关,支持防火墙功能,并具有隐藏归属网络拓扑的功能,从而允许各运营商IMS网络保持配置独立安全。

(3)服务CSCF(S-CSCF):位于归属网络中,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主要功能是接受用户注册,从归属地用户服务器(HSS)下载并临时存储用户相关数据;重定向路由,进行呼叫会话控制;触发用户签约业务,协同业务平台进行业务支持等。

2.用户信息和业务提供相关实体

(1)归属地用户服务器(HSS):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用户数据库系统,由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演变而成。归属用户服务器(HSS)是用户和业务信息的数据库;

(2)签约位置功能(SLF):IMS网络中可能有多个HSS,在SIP注册或会话建立过程中,CSCF可通过查询SLF来找到存储相应用户信息的HSS。SLF在单一的HSS环境中并不需要。

(3)三种业务提供相关的功能实体:分别是SIP应用服务器(SIP AS)、IP多

媒体业务转换功能(IM-SSF)和OSA业务能力服务器(OSA-SCS),分别用来支持运营商IMS网络直接提供的SIP业务、 CAMEL业务环境(CSE)提供的传统移动智能网业务和第三方提供的业务。

3.媒体资源相关功能实体

(1)媒体资源功能控制部分(MRFC):根据CSCF的要求,通过H.248协议控制MRFP完成相应的媒体资源处理。

(2)媒体资源功能处理部分(MRFP):根据MRFC的控制提供媒体相关的服务,包括多方会议、语音提示、铃声、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

4.与PSTN/电路交换(CS)域互通相关功能实体

(1)IMS媒体网关(IMS-MGW):负责IMS与PSTN/CS域之间的媒体流互通,即IP媒体流与PCM媒体流之间的编解码转换;并在MGCF的控制下完成呼叫的接续。

(2)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采用H.248协议控制MGW进行呼叫会话接续;与CSCF通信;并提供应用层上的信令转换,即SIP信令和ISUP(ISDN用户部分)信令之间的转换。

(3)信令网关(SGW):提供传输层上的信令转换,即基于IP承载的信令和基于SS7的信令之间的转换。

(4)边界网关控制功能(BGCF):是IMS域与外部网络的分界点,它选择在何处与PSTN/CS域互联。

5 IMS的主要接口和功能描述如下:

(1) Cx 接口支持CSCF和HSS之间的路由信息的获取,通过CSCF隧道传输用户和HSS间的信息,采用Diameter协议;

(2) Dx接口是CSCF 和SLF之间的接口,用于获得为一个给定的用户保持签约的HSS的地址;

(3) Gm接口主要传输用户和CSCF之间的登记相关、用户业务控制、鉴权相关的流程;

(4) Go接口在GGSN和策略控制功能(PCF)之间,允许PCF对GGSN里的承载实施应用策略,PCF是P-CSCF的一个逻辑实体;

(5) Mc接口描述MGCF和MGW之间用于MGW资源控制管理的流程,完全符合

H.248标准;

(6) Mg 接口是MGCF和CSCF之间的接口,基于3GPP SIP协议;

(7) Mi接口在CSCF和BGCF之间,运用S-CSCF前转会话到中断网关控制功能,以便到PSTN网络的交互,基于SIP协议;

(8) Mj接口允许BGCF转发会话信令MGCF,以便到PSTN网络的交互,基于SIP协议;

(9) Mk接口允许BGCF转发会话信令到另一个BGCF,基于SIP协议;

(10) Mm接口是CSCF和IP网络之间的IP接口,用于IP多媒体业务的业务控制,例如从IP网上的VOIP呼叫控制服务器或IP网上的终端接收一个呼叫请求;

(11) Mp 接口允许MRFC 控制MRF提供的媒体流资源,完全符合H.248标准并增加了3GPP的扩展;

(12) Mr接口允许CSCF和MRFC之间的交互,基于3GPP SIP协议;

(13) Mw接口在CSCF之间,允许查询CSCF指导到服务CSCF的移动终端呼叫;

(14) Sr接口是应用服务器与MRFC 之间的接口;

(15) SCP的参考点是CSCF到SCP的接口,允许基于现存CAMEL业务的支持。

3IMS关键技术

IMS是一个基于SIP协议的会话控制系统,采用的是IPv6地址,目前IPv4的支持方案正在研究之中。3GPP IMS在QoS、安全、计费、对漫游的支持、用户数据管理、独立于接入方式、业务应用提供等系统功能都有比较成熟的定义,并向着设备实现逐步具体化。

3.1 QoS机制

在承载层的QoS能力基础上,3GPP提出了端到端QoS,通过RSVP/DiffServ 等IP技术建立终端用户到业务应用的直接QoS交互。对于不支持IP QoS机制的终端,GGSN可以使用PDP上下文级别信息去配置DiffServ edge functionality 并且提供PDP上下文和骨干网络间的相互作用。

IMS沿用了3GPP提出的从上到下、逐层映射、分段网络来提供QoS。如图3所示,在原有UMTS承载网络之外,IMS补充定义了TE/MT本地承载、UMTS网络到外部IP承载业务之间的策略,从而保证了承载网络的QoS。

在QoS 方面, 3GPP已经定义了端到端的QoS概念和框架结构,具体到IMS 的QoS问题主要集中在Gq接口和Go接口(GGSN和PDF之间的接口),QoS策略基于SIP会话中请求的参数,端到端的QoS要求则分段映射到网络的各个层面。另外IMS提出了QoS资源授权和协商的功能,网络提供的QoS由应用层(如SIP/SDP)的QoS需求触发。通过Go接口策略决策功能PDF从AF接收业务信息,PDF将得到的应用层参数(如SDP)信息映射到IP QoS 参数(如RSVP),这种信息映射遵守特定的策略规则。PDF为授权的IP流使能分配的QoS资源作出最终的决定,并通过Gq接口传递相关信息和策略。 GGSN应当实施从收到的基于IP流的策略信息到基于PDP上下文的策略信息的映射。

图3 UMTS QoS体系结构

IMS的QoS主要包括IM CN子系统会话的QoS要求和IM CN子系统信令的QoS 要求两个方面。

(1)IM CN子系统会话的QoS要求

QoS信令和资源分配的选择、配置、起始和终止必须考虑以下要求,以保证与IM CN子系统会话相关的QoS要求。

QoS信令和会话控制之间的独立性:QoS信令和资源分配方案的选择应独立于选定的会话控制协议,以便允许IM CN(IP多媒体核心网络)子系统中的QoS控制和会话控制的独立发展。

端到端QoS信令和资源分配的必要性:在IM CN子系统中会话建立期间,端到端QoS指示、协商和资源分配应该得到支持。

IP承载业务层的QoS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IP承载业务层的QoS信令映射为IP多媒体应用层的QoS要求,并通过与外部网络的交互实现端到端的QoS。用户设备和GGSN里的IP承载业务管理器为处理IP承载业务层QoS信令的功能实体。

UMTS承载业务层的QoS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UMTS承载业务层的QoS信令在用户设备UE、RAN(无线接入网)、CN(核心网络)和IP承载业务管理器之间传

送QoS要求,在此合适的QoS协商和资源分配相应地被激活。当采用UMTS的QoS 协商机制协商端到端QoS时,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里的转换功能将调整UMTS 承载业务管理器和IP承载业务过滤器之间的资源分配。UMTS特有的QoS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机制[例如,RAB(无线接入承载)QoS协商和PDP(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建立]将在UMTS承载业务层用到。其他QoS信令机制(例如,在IP承载业务层的RSVP)将仅仅在IP承载业务层用到。在UMTS承载业务层可能协商一个单独的资源分配,并在IP承载业务层用它进行多方会话。

IP承载业务层资源获得的限制:接入资源和在IP承载业务层的QoS提供,通过IP策略控制单元用合适的QoS策略授权。

UMTS承载业务层资源获得的限制:接入资源和在UMTS承载业务层的QoS提供,通过用现存的UMTS登记/安全/QoS策略控制机制授权。

会话控制和QoS信令/资源分配之间的调整:在建立一个IMS会话时应该可以终止应用,以便允许目标用户参与决定应该建立哪个承载。成功的承载建立包括多种要求的端到端QoS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的完成。不同网段的端到端QoS 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处理的发起,将在一个会话建立要求被发起和发送之后发生。

QoS信令和资源分配的效率:端到端QoS信令、协商和资源分配处理的次序将首先考虑协商的端到端QoS的延迟并为会话建立延迟储备资源。

应支持动态的QoS协商和资源分配。

应能防止业务窃取。

业务拒绝防止:由于业务拒绝,发生在IM CN子系统的系统不可用概率应不高于相应的GPRS和电路交换业务。

(2)IM CN子系统信令的QoS要求

用户设备应能够为IM子系统相关的信令建立一个单独的PDP上下文。用户设备也应能为IM子系统信令通信应用通用目的的PDP上下文。如果运营商的网络不支持专门的PDP上下文,用户设备将为IM子系统信令应用通用目的的PDP 上下文。

IM子系统相关信令的PDP上下文应可以为信令提供增强的QoS。在建立PDP 上下文时,GGSN应能决定该PDP上下文是否用于IM子系统相关的信令。如果该PDP上下文用于IM子系统相关的信令,可以根据运营商的执行情况给出承载应

用的规则和限制。

为使上述机制能够工作且支持漫游,要求用户设备知道拜访网络运营商应用的规则和限制。由于在R5里仍然没有机制提供关于规则/限制传回到用户设备的信息,R5中对于收到规则/限制的信令PDP上下文定义应用的最小能力集,如在信令PDP上下文中,从用户设备来的所有信息将把目的地限制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P_CSCF,或者可能为该用户设备分配的P-CSCF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3.2 安全

IMS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机制。安全的功能包括鉴权认证、信令一致性保护以及加密。在IMS核心网采用的是IPSec技术。接入网安全的方案可能根据不同的采用的接入网络有关。移动的分组网络接入IMS时,还是沿用SIM卡的鉴和信令保护。另外,IMS系统还提供了端到端的策略。

具体而言,IMS主要保证以下5方面的安全:通过HSS(归属用户服务器)、ISIM(IP多媒体SIM)功能和AKA机制提供双向鉴权;UE和P-CSCF之间的Gm接口安全,包括信令的完整性、加密等;网络域的Cx接口安全;不同网络间SIP 节点之间的安全;同一网络中SIP节点之间的安全。

其中,UE到P-CSCF之间的安全由接入网络安全机制(33.203)提供;IMS网络之上的安全由IP网络的安全机制(33.210)保证;UE与IMS的承载层分组网络的安全仍由原有的安全机制(33.102)支持。所有IP网络的端到端安全基于IPSec,密钥管理基于IKE协议,直接引用了IETF的规范。

从安全功能和机制上IMS也继承自UMTS系统。IMS中的认证和密钥管理方案仍采用AKA机制,鉴权参数仍是五元组。HSS和ISIM共享一个与 IMPI有关的长期密钥,AKA完成一个HSS与ISIM的相互认证,同时完成加密和完整性密钥的协商。IPsec ESP提供UE和P-CSCF间SIP信令的完整性保护和加密。

另外IMS的安全体系本质上是对分组域的一个覆盖,对分组域是依赖的关系,UE与IMS的承载层GPRS分组网的安全仍由UMTS原有的安全机制(33.102)支持。

IMS网络基于数据网上, 但是它的安全机制却和数据网不相关的. 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下图

可以看出IMS的安全结构一共包括5个层面:

1.提供用户和IMS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 认证是基于存在于IMS用户和HSS

的秘密数据和函数.HSS[3]向S-CSCF[2]分发认证向量. S-CSCF代表网络

对用户进行认证.

2.提供UE和P-CSCF[2]之间的空中接口之间的安全链接. 其中包括加密和

完整化保护.

3.提供网络域内CSCF和HSS之间的安全.

4.提供不同网络之间的CSCF网络实体之间的网络域安全.

5.提供相同网络内的CSCF之间的安全.

这当中, 1,2被称为IMS接入网的安全, 而3,4,5则是网络域内范围的安全.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 3GPP2在安全结构上是和3GPP基本一样.只是3GPP2还多了IMS网络与其他多媒体网络之间的安全保障.详细的介绍可以分别参考3GPP和3GPP2的安全规范: 33.203, 33.210以及S.R0086.

IMS网络的安全完全是基于用户的私有身份以及存在卡上的密钥, IMS定义了自己的ISIM卡, 类似于UMTS的USIM [3]卡, 里面存储着IMS相关的安全数据和算法.ISIM存在于UICC[3]芯片上, 和USIM不共享安全函数. 但是它也可以和USIM 共享. 现在标准中定义的ISIM 里面主要包含以下参数.

?IMPI: IM 个人身份信息

?IMPU: 一个或多个IM公开身份

?用户所属网络的域名

?IMS域内的SQN序列号

?认证密钥.(IMS安全的基础)

在IMS网络中,只有ISIM和HSS共享这些秘密参数和算法,其他的任何网络实体都不知道密钥和私有身份IMPI. 下面介绍的认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等都是基于这些参数.

3.2.3 IMS安全的关键技术

1)认证

协议: IMS对用户的认证机制是IMS AKA, 流程完全类似于UMTS的AKA的. 用来提供用户和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 这个认证是基于存在于ISIM和HSS内的秘密密钥进行的. 而AKA过程中产生的密钥则是用于UE和P-CSCF之间加密和完整化保护的会话密钥. 认证是在用户注册或重新注册的时候进行的.

算法: SHA-1

2)加密和完整化保护

协议: IMS对SIP信令强制使用完整性保护,依据的机制主要是IPSec ESP, 传输模式.

算法: 加密采用AES, 完整化采用SHA-1

3)安全参数集合的协商(SA协商)

SA主要是为双方协商使用什么样的安全协议来进行保护, 采用什么安全算

法来进行加密及完整化保护,等等.目前是根据RFC3329.

4)接入网的安全

主要是利用IPSec ESP传输模式来对UE和P-CSCF之间的信令和消息进行强制的完整化保护以及可选的加密保护.当然目前3GPP和3GPP2也正在定义其他的可选方案,比如说TLS.

5)网络域接口的安全保护

网络域的安全使用hop-by-hop的安全模式. 对每一个在网络实体之间的每个通信进行单独的保护. 保护措施用的是IPSec ESP. 协商密钥的方法是IKE. IKE协议用于建立, 协商, 和维护网络实体间的安全参数SA集合.

下图描述了网络域内的安全.

Za: 在不同的网络域安全的接口.使用IKE [5] 协议来协商, 建立, 和维护在他们之间的用来保护ESP隧道的安全参数.然后依据此参数使用IPSec ESP隧道模式来进行保护.

Zb: 当在UE和P-CSCF之间建立了SA之后, 用这个已经建立好的SA来进行保护.

这里值得提醒的是,3GPP有一个安全网关的概念, 把UMTS网络分为安全域. 划分给予运营商的边界的. 这些安全域的边界是被SEG保护的. SEG执行向别的网络的安全策略. 而3GPP2则没有安全网关的定义, 并没有强制说使用安全网关,运营商可以自己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域保护机制.

网络拓圤结构的保护

这个特色服务是在I-CSCF中进行隐藏网络结构的.用于防止泄露网络的内部信息. 加密网络拓圤都是在I-CSCF中进行的.

3.2.4 3GPP和3GPP2安全机制比较

3.2.5 安全分析

由此可见IMS 网络是安全的, 因为它是建立在AKA基础之上的, 而且计算量和轮数相对公钥认证方法要小的多, IMS也是利用它来产生SA的, 而没有用IKE, 因为用IKE.

而且除了使用IPSec ESP, 现在也正在考虑其他的TLS选项,这样更给运营商提供了更多选择.

3.3 计费

IMS提出基于流的计费技术,目前IMS支持在线计费(online charging)和离线计费(offline charging)两种框架,分别适应实时计费和非实时计费的要求。离线计费收集CDR计费信息,在线计费通过事件触发实施计费。基于IP流的计费是目前计费领域的一个比较活跃的话题,其目的主要是要支持基于内容、

基于QoS等多种的计费方式,以适应将来3G运营需要的多种计费模式,基于IP 流的计费已经形成了相关规范。

从体系架构上IMS分别从三层描述计费功能要求:承载层、IMS层、业务层。

1) 承载层包括对电路域、分组域与WLAN互通网络的计费要求。2) 分组域提出了基于流的计费(IP Flow Based Charging)技术,通过IP过滤器来区分在用户上下行数据中的业务流,向移动网络报告已区分的业务流的流量,网络可以按业务流的流量配以相关的资费,过滤器规则由运营商定义。3) 业务层目前3GPP 已经定义了对MMS、LCS、PoC和MBMS的计费要求,以后仍可能产生新业务的计费要求。

IMS域的离线计费节点包括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BGCF(出口网关控制功能)、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AS(应用服务器)和MRFC(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IMS域配置有CCF(计费控制功能)实体,用于IMS域的话单收集,与分组域的CG功能类似。IMS域的在线计费涉及到网络节点S-CSCF、AS和MRFC。

R6前的分组域计费是基于时长、流量或者PDP(APN和QoS)的,随着移动因特网的应用不断增多,基于时长、流量和PDP的计费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应用流机制来区分用户数据中的业务流并配以相关的收费。

基于流的计费(IP Flow Based Charging)是通过IP过滤器来区分在用户上下行数据中的业务流,过滤器规则由运营商定义。过滤规则一般基于5元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ID)以及深层过滤器(对于用户IP包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并识别用户业务的状态),在同一PDP中可同时实施多个业务流过滤器。

基于IP流的计费对网络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存在问题。目前,为了实施基于IP流的计费,计费采集的实施点正从SGSN改为GGSN、由拜访地改为归属地,而且基于流的计费与GPRS计费的关系、与IMS系统的关系、与WLAN系统的关系以及在OCS(在线计费系统)、CRF(计费规则功能)和TPF(流量平面功能)分别属于拜访地或归属地网络时对于网络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关于SBBC(Service Based Bearer Control,防止控制与承载分离后用户旁路计费)、基于流的计费尚在研究之中。

3.4 漫游

IMS支持广义的漫游,用户业务接入全部由归属网络控制。如图5用户在IP 多媒体核心网络中漫游时,通过代理CSCF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IMS网络,访问当地域其他任何地方的业务应用。

图5 用户漫游访问外部业务平台示意图

3GPP R6的IMS只定义了本地业务(local service)功能,可将漫游用户归属签约业务的业务控制(service control)设在归属网络中,业务平台是归属或者漫游的,也可以申请第三方网络提供的业务。有两种可能的业务提供方法:通过归属网络中的业务平台和通过外部业务平台访问网络。但是IMS用户的移动性需要下层IP接入网络的支持,UMTS的移动性管理已经足够胜任。

3.5 接入

3GPP已经制定了和 PSTN、CS域以及其他IP多媒体系统的互通,网络互通的框架结构和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协议互通都已经完成定义,但在SIP协议和BICC/IUSP 协议的映射方面还没有定义,拟采用ITU-T的Q.1912。与IETF SIP 系统的互通正在研究,还没有制定规范。

4IMS业务

在SIP出现之前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也有很多,甚至目前仍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比如国内的OICQ、国际的ICQ、YAHOO Message、Microsoft MSN Messenger 以及各种各样的IP电话会议系统等。但这些应用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采用的私有协议不能互通;二是QoS保证问题;三是新应用开发比较困难。目前IMS技术基本上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IMS通过会话协商和管理、QoS管理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关键性技术实现端到端的通信业务。对现有的CS、PS核心网络,IMS是专为实时的、端到端的移动业务而设计的,如Rich Call、Video Telephony等。采用IMS技术的运营商还可以提供以下业务:非实时性的端到端业务,如Chat、IM等;多方业务,如Multimedia Conferencing、Chat Rooms等;服务器到用户的业务,如Dynamic Push Serviecs、Click to Dial等。

目前电信业务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个人通信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多媒体业务结构无法支持移动多媒体通信的需求,3GPP R5/R6采用的SIP体系结构和IP多媒体子系统为满足下一代电信业务需求打下了基础,结合OSA技术和虚拟驻地环境(VHE)技术,电信用户可以获得他们急需的新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也将在下一代网络上找到其业务增长点。

由此可见,IMS是真正能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商收益的核心网技术。这也是需要引入IMS的根本原因,即业务驱动IMS的发展。

IMS典型业务实现架构有Presence、Group、PoC、Messaging、Conference 等。

4.1 IMS的业务特点

IMS服务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报告

目录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学生管理系 统 摘要: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学生的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学校对学生的科学化管理。本文针对学校的管理现状和要求,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功能、设计思路,并给出关键技术实现的步骤。本系统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学籍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这五个模块基本实现设计本系统的目的,从而可以进一步满足中学对管理系统的要求。 关键字:学生。信息管理

学生管理系统 引言 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能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课程方面的查询。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系统能进行学生信息的录入考试成绩登记查询等功能。 学生用户通过输入学生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等,由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数据以供学生查询,另外人事处的管理用户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更新和删除, 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力求给用户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繁琐的数据。 1、需求分析 (1) 学籍信息管理 每年的大量新生入学,老生毕业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信息。通过这一模块,可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添加、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各个学生的情况,姓名、家庭电话、家庭住址、学号等各个消息 (2) 班级信息管理 实现班级的添加、删除、更新。查询班级的所在系别,辅导员等。 (3)课程信息管理 每个学期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科目,通过本模块可以轻松的添加以及更新课程。可以根据学期条件或者班级条件的选择,也可根据课程名、课程号或者班级的选择,并对值的输入,可以看到数据集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课程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根据教工的修改要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该项管理对课程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化的分类,比如可以分辨是考试科还是考察课,而且根据条件的选择大大得提高了对各学期课程数据的记录操作,很大得帮助了教工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4)成绩信息管理 本模块实现了成绩的输入、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到平均成绩以及单科最高最低成绩以及个人成绩。把成绩统计这个繁琐的工作简单化,为学生成绩的管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5)用户信息管理 因为本系统是供多人一起使用的,必须对某一些人进行限制。于是设置了管理员,非管理员只能进行查询操作,不能进行更改。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

(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课题:图书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报告 学生姓名:XXX 专业:计算机类 班级:0903 学号:0901010312 完成日期:2017年6月25 日

前言 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商业市场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学日渐成熟。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使用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有好多好处: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能够极大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2.1本系统开发目的 本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途径与应用方法.本需求分析的对象与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开发有联系的决策人,书店系统管理员,书店经理人,书店销售人员,顾客,以及支持本项目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软件验证者. 本项目的名称:书店销售与管理系统.本项目的提出者和开发着是书店销售与管理系统的开发者,用户是各种书店,书市.本系统实现了书店销售,管理的信息化,并能向顾客提供各种图书信息,对经理人提供各种有关书店销售,管理的信息,以及动态的销售行情.本系统能够与互联网相连来实现图书的网上销售. 2.2项目概述 本系统是基于数据库对书店的销售,管理进行统一管理的软件.通过对几个书店的调查,可以得知现有的书店有如下的不足与缺陷。 第一,顾客在购书前对本书店的查询,在原有的条件下,顾客买书需要耗费大量

2018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概述

2018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概述 经历了近10年的技术发展变革,物联网是如何不知不觉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看以下最新的物联网10大深度技术汇总,一起随着云里物里来看下吧。 TOP1IoT军事技术 物联网军事技术是一项利用IoT感知技术在军事活动中获取人、装备、作战环境状态的信息特征,从而实现在军事活动中做出智能化决策和控制局势的军事方针;据悉,早于2012年10月军方联合了社会研究机构合力创建了“军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构建了装备感知系统、研制了军用自组网、专用芯片、空间加密技术、侦查、排雷、作战机器人作战体系、单兵无人机系统、机器人识别控制定位技术、智能避弹技术、智能侦查体系等诸多IoT军事技术,这项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变革将给予我国国防建设带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安全保障价值。 TOP2智能处理应用技术 工业自动化技术结合AI智能、M2M技术之后,推动了自动化技术从半自动化或基于固定程序的自动化阶段进入到基于AI智能处理的全自动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处理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和标准化,传统的PLC或单片机控制传动(气动(液压)、电动、机械传动)将会被AI智能处理器所替代,普通的机械装置将会被更加灵活的智能机器人取代,目前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智慧工业和农业,如:嵌入式智能灌溉、自动化无人生产线、智能医疗健身器械等,工业4.0时代,该项技术将会取代大量劳动力成为各产业基层核心生产力。 TOP3无线智能应用技术 要说物联网技术当中哪项技术最亲民、最贴近人们的娱乐生活当属无线智能应用技术,该技术让设备与设备之间越过了操作系统、通信模式、硬件接口、程序语言等层层不同障碍,使得M2M跨平台数据交互畅通无阻,在M2M无线设备交互中无线智能应用技术进一步提升了M2M交互体验,更强的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收发、让M2M商用智能硬件得到了大规模量产和市场推广,今年新推出发行的移动硬盘无线扩展器(一款可以让手机和硬盘间实现数据交互、在线阅览、上传下载等功能交互)、无线充电智能终端、可拓展多负载无线多功能触摸屏等诸多智能硬件,让无线智能应用技术再一次夺大众眼球。 TOP4IoT生物医疗技术 生物技术在细胞学、DNA遗传学的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很多医学专家开始试图结合物联网技术为生物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从生物感知到疾病状态识别和检测技术上不断地有新的学术成果诞生,这意味着从疾病预防到疾病控制到人体机能免疫环节上物联网生物医疗技术在逐步进入应用阶段,今年BAT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智慧医疗产业当中,越来越多的团队投入到生物医疗技术的研发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IoT生物技术将会得到大规模地应用与普及。 TOP5无人测检技术

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

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 客户认证(Client Authentication,CA)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_____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认证中心是提供身份验证的第三方机构,它由一个或多个用户信任的组织实体组成。 ? D. 安全 关于IP地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C. IP地址只能是二进制 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__。 ? A. 数据库系统 以__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 B. 关系模型 按____划分,可将加密体制划分为对称加密体制和不对称加密体制 ? D. 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否相同或本质上等同 )如果要通过Internet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程序,应该使用______协议 ? C. Telnet 如果要通过Internet传输文本文件,可以使用_______服务。 ? B. FTP 在下列域名中,不属于一级域名的是__ __ ? C. www 关系数据库中有三种基本操作,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素的操作称为___ ___ ? A. 选择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

? A.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__。 ? B. 数据集合 谈到电子商务的起源,人类利用电子手段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时代最早是通过_ ___开始的 ? C. 电报 通过电话线在两个贸易伙伴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通信模式是______ ? D. PTP 具有与IE软件相似功能的软件是___ __ ? A. Netscape communicator INTERNET的前身最早是___ ___,它首次实现了一些异地计算机的数据共享 ? C. ARPANET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所谓关系是指__。 ? C. 数据模型是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互联网是基于_____协议互相连接的计算机系统 ? B. TCP/IP 有Mastercard和Visa共同推出的基于INTERNET的卡式支付安全标准为___ ? B. SET SSL安全协议是最初由哪家公司设计开发的() ? A. 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 下列程序中,无法自我复制的是 ? D. 特洛伊木马 使用特征代码法不能检测多态病毒。 答案对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 上机实践报告

目录 1.系统分析报告 ------------------------------------------------------------------------------------------------- 3 1.1系统详细调查 ------------------------------------------------------------------------------------------- 3 1.1.1系统开发背景 ---------------------------------------------------------------------------------- 3 1.1.2信息系统范围 ---------------------------------------------------------------------------------- 4 1.1.3项目开发方法概述 ---------------------------------------------------------------------------- 4 1.1.4组织结构图-------------------------------------------------------------------------------------- 4 1.2业务流程图 ---------------------------------------------------------------------------------------------- 5 1.2.1业务流程分析 ---------------------------------------------------------------------------------- 5 1.2.2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 6 1.3数据流程图 ---------------------------------------------------------------------------------------------- 9 1.3.1高层数据流程图 ------------------------------------------------------------------------------- 9 1.3.2底层数据流程图 ------------------------------------------------------------------------------ 11 1.4数据字典 ------------------------------------------------------------------------------------------------ 15 1.4.1 数据项 ------------------------------------------------------------------------------------------ 15 1.4.2 数据流 ------------------------------------------------------------------------------------------ 15 1.4.3 数据处理 --------------------------------------------------------------------------------------- 19 1.4.4 数据存储 --------------------------------------------------------------------------------------- 21 1.4.5 外部实体 --------------------------------------------------------------------------------------- 22 1.5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 23 1.5.1数据库概念设计 ------------------------------------------------------------------------------ 23 1.5.2数据库逻辑设计 ------------------------------------------------------------------------------ 26

(完整版)成绩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2016第二学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文档 题目成绩管理系统 组长3141101***,*** 组员3141101***,*** 3141101***,*** 完成日期2016-5-12

成绩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 - 3 - 1.2项目背景 ........................................................................................................................... - 3 - 1.3参考资料 ........................................................................................................................... - 3 -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 3 - 2 .1要求 .................................................................................................................................. - 3 - 2.2目标 ................................................................................................................................... - 3 - 2.3条件,假定和限定 ........................................................................................................... - 4 -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 - 4 -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 - 4 -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 4 - 3.1顶层数据流图 ................................................................................................................... - 4 - 3.2处理流程和数据控制 ....................................................................................................... - 4 - 3.3工作负荷 ........................................................................................................................... - 5 - 3.4费用开支 ........................................................................................................................... - 5 - 3.5局限性 ............................................................................................................................... - 5 - 4.建议的系统........................................................................................... - 5 - 4.1 影响 .................................................................................................................................. - 5 - 4.2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 - 5 - 5.经济可行性分析................................................................................... - 6 - 5.1投资成本 ........................................................................................................................... - 6 - 5.2收益 ................................................................................................................................... - 6 - 5.3收益/投资比 ................................................................................................................... - 7 - 5.4投资回收周期 ................................................................................................................... - 7 -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 7 - 6.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 - 7 -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 - 7 - 7.结论....................................................................................................... - 7 -

设备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设备管理系统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年级专业: 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350303031 1350303039 姓名:沈鑫张涛 任课教师:陈维默 2016 年9 月26 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5) 1.1系统概述 (5) 1.2选题背景 (5) 1.3系统设计的目标 (5) 1.4系统设计思想 (6) 2.可行性研究 (7) 2.1技术可行性 (7) 2.2经济可行性 (7) 2.3操作可行性 (8) 3.软、硬件配置及结构 (9) 3.1硬件配置 (9) 3.2 软件配置 (9) 4.设计方法 (9) 5.系统结构 (10) 5.1B/S模式简介 (10) 5.2B/S模式的优点 (10)

摘要 设备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设备管理者提供方便可靠的设备管理,统计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和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极大的用户的日常工作,让人们感受到烦杂的设备管理也可以变得这么简单轻松。本课题是研究并开发一款基于WEB的设备管理软件,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基于B/S模式,利用.Net框架及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开发出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程序。其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经过调试、编译与实现,该程序界面友好、程序设计风格朴素,使用起来美观大方、方便易用。尤其是系统的“记录管理”的功能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以快速、准确等优点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设备效率。 Abstract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equipment management, statistical tools. Its powerful functions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fast query tool, the daily work of the user's great, let people feel tumultuous equipment management can become so simple and easy. This topic i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web based equipment management software,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B / S model, using the. Net framework and provides a variety of objec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ol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and strong, good security database,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y functional, easy to use applications. Its development mainly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ack-end databas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 two aspects. After debugging, compil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rogram interface is friendly, the program design style is simple, easy to use, easy to use. In particular, the system of "record management" functio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taff, and to fast, accurate and other advantages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工业互联网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这个话题是由GE公司在2012年率先提出的。这个话题和后来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可以说搅动了很多企业的神经。 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工业化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强大的技术积累,以及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产生的新战略,新的技术布局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新的愿景。如果我们单从互联网角度去解读这些愿景和战略,我认为是不够的。事实上工业互联网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要想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下面这张图将正在出现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要素用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家对工业互联网所形成的技术和系统基础,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在这个结构当中,最为基础是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和系统安全体系,不同于已经成熟的商业互联网和人际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还远远没有成形,

可以讲不同技术阵营当中的博弈和争夺正在激烈展开。而且系统安全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和彼此数据的交换。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各个工业化的国家、组织乃至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将围绕标准的设立和系统安全的共识和创建,进行大量的工作。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战略性的。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要非常关注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要抛弃那些可能假想性的,以及希望快速弯道超车的简单愿望。没有这些基础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互联,是不可能的。 在此之上还有三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组件,一个称之为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所谓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是由传感器、强大的芯片以及因此产生的分布式强大计算能力所带来的,这个是因为芯片技术的普及和IPV6的寻址能力的扩张所带来的。 第二类的组件基础,我们称为软件定义机器。所谓软件定义机器就是强大的、无处不在的超级计算终端,以及我们所使用的工业时代的各种设备的整合以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前景。未来硬件虽然重要,但是软件更加重要。硬件作为技术组件,相对软件赋予不同的功能,软件定义硬件和定义机器,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由此产生的数据、模式、方法论和人工智能,将归结在知识工作的自动化领域,这个领域涉及大量新的技术。 在这三个技术组件之上,是关于新型的工业流程。未来的工业流程将突破流程化,或者是离散化的传统定义。随着机器人的深度介入,将使得工业流程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生产将变成真正没有停息的全过程,因为机器人没有疲劳,而且机器人之间将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自动化处理,使得生产效率突破人类介入方式的瓶颈,达到新的高峰。 在分布式生产领域,3D打印作为分布式生产的一个代表,将成为一个新的明星,而且它使得个体、组织成为大型生产中间的一个个节点,彻底改变过去大规模生产方式,这将重新定义未来的工业流程。

麦肯锡未来科技12个核心技术

近日,麦肯锡发布了一项报告,里面研究了技术对未来经济的影响程度。研究的对象是一些正在取得飞速发展、具有宽泛影响,且对经济影响显著的技术。 十年后,哪些颠覆性技术拥有影响经济的巨大潜力?,综合梳理如下。 1、移动互联网 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3.7—10.8 万亿美元 生活:远程健康监视可令治疗成本下降20% 移动互联网 主要技术包括:无线技术,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先进显示技术,自然人机接口,先进、廉价的电池。 2、知识工作自动化 可执行知识工作任务的智能软件系统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知识工作自动化 经济:5.2—6.7 万亿美元 生活:相当于增加 1.1—1.4 亿全职劳动力 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人机接口,大数据。 3、物联网 用于数据采集、监控、决策制定及流程优化的廉价传感器网络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2.7—6.2 万亿美元,对制造、医保、采矿运营成本的节省最高可达36 万亿美元

物联网概念 主要技术包括:先进、低价的传感器,无线及近场通讯设备(如RFID),先进显示技术,自然人机接口,先进、廉价的电池。 4、云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过互联网或网络提供服务

云技术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1.7—6.2 万亿美元,可令生产力提高15-20% 主要技术包括:云管理软件(如虚拟化、计量装置),数据中心硬件,高速网络,软件/ 平台即服务(SaaS、PaaS)。 5、先进机器人 具备增强传感器、机敏性与智能的机器人;用于自动执行任务。 到2025 年的影响力: 经济:1.7—4.5 万亿美元 生活:可改善5000 万截肢及行动不便者的生活 先进机器人 主要技术包括:无线技术,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先进机器人机敏性、传感器,分布式机器人,机器人式外骨骼。 6、自动汽车 在许多情况下可自动或半自动导航及行驶的汽车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研究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研究报告 1 引言 1.1项目背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加。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1.2定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校园网络中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它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基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本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系统开发条件,步骤及其总体规划等内容。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学生有关信息的管理及相关查询。学生信息管理主要有:添加新学生,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备份。成绩管理包括成绩录入,成绩备份,计算总分及名次,补考成绩。 1.3 参考资料《Visual Basic 6.0案例教程》于鹏电子工业出社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有关学籍等信息的输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等。 ●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成绩等。 ●学生信息的修改以及班级灌录信息的输入,查询,修改。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以便于防止别人访问修改自己的信息。 2.2 目标: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能节省很多人力劳动,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开支。 ● 各个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查询速度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员修改信息也方便快捷。 ● 学生交费的部门财务科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 学籍管理部门通过访问各系部门的学生学籍情况,更加方便学生学籍信息的

管理。 ● 决策系统的改进。教务处通过各个系部门查询班级信息,学生成绩,课程安排,并且向各个系部门下发考试信息。 ●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由于各个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寿命为十年。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管理系统:Windows2000 Server ●前台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 ●后台数据库管理工具: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效益度量 成本—效益分析 技术分析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可行性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4 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库建模工具,VB6.0 SQLSERVER。 3.5 设备PC机一台 3.6 局限性:旧的系统不支持学生成绩的管理,为了使学生更加快捷的查出自己的考试成绩,所以开发出一个新系统以弥补旧的系统的不足。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采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利用其强大的可视化界面功能及对数据库的支持,先构造一个原型,逐步增加功能,最终满足需求。系统中大量采用SQL查询语句,界面友好,功

教务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2.1要求 (2) 2.2目标 (3)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3) 2.5评价尺度 (4)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3.2工作负荷 (4) 3.3费用开支 (4) 3.4人员 (5) 3.5设备 (5) 3.6局限性 (5) 4所建议的系统 (5)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5)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5) 4.3改进之处 (10) 4.4影响 (10) 4.4.1对设备的影响 (10) 4.4.2对软件的影响 (11)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1)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11) 4.4.5对开发的影响 (11)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1)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1) 4.5局限性 (11)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2)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12)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2) 6投资及效益分析 (12) 6.1支出 (12) 6.1.1基本建设投资 (12)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12) 6.1.3非一次性支出 (13) 6.2收益 (13)

6.2.1一次性收益 (13) 6.2.2非一次性收益 (13)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13) 6.3收益/投资比 (14) 6.4投资回收周期 (14) 6.5敏感性分析 (14)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4)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4)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4) 8结论 (14)

教务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录 1 可行性分析 (3) 1.1 引言 (3) 1.2 经济可行性 (3) 1.3 技术可行性 (3) 1.4 管理可行性 (3) 2 系统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1.1 学生模块功能需求 (4) 2.1.2 教师模块功能需求 (4) 2.1.3 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需求 (4) 2.2组织结构图 (4) 2.3业务流程图 (5) 2.4 数据流程图 (6) 2.5 用例图(包括用例描述) (7) 3 系统设计 (11) 3.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11) 3.2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11) 3.2.1 顺序图 (11) 3.2.2 类图 (13) 3.2.3 状态图 (14) 3.2.4 活动图 (16) 4 数据库设计 (19) 4.1 数据分析 (19) 4.1.1 E-R图 (19) 4.1.2 数据库表 (20) 4.2 逻辑结构设计 (22) 5 总结 (23)

1 可行性分析 1.1 引言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类似于档案管理,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目前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公务员之家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同时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教务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运行性和功能效用的多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2 经济可行性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教育层次的教学规模日益扩大,采用传统的教务信息管理方法(如开发程度不高的管理系统)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事业的关心,开发具有高效,易于查询并且便于管理员管理的教务信息系统的需求就明显增多。 1.3 技术可行性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最简单的是采用SQL server2000的数据库技术进行架构,主要包括登录,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学生用户四个模块,各个对象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查询。 1.4 管理可行性 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库后台对学生或者其他的输入对象输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更新。由于信息量的巨大,管理员要时不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能够顺畅运行。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课题的全面通盘考虑,是项目分析员进行进一步工作的前提,是软件开发人员正确成功的开发项目的前提与基础.写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使软件开发团体尽可能早的估计研制课题的可行性,可以在定义阶段较早的认识到系统方案的缺陷,就可以少花时间和精力,也可以省成资金,并且避免了许多专业方面的困难.所以该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的预期读者为项目管理人,教师,软件用户学生,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1.2背景 开发软件的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计算机信息学系 项目开发者: 用户: 管理员,老师和学生 独立文档系统 1.3定义 1.3.1专业术语介绍:

SQL语言:SQL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因为它一次处理一个记录,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 1.4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开发报告模板标准。GB-8567--88 2.《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工具》ISBN7-302-09290-7、TP。6515 2004年9月 3.软件工程开发报告模板标准。GB-8567--88 4.学生信息系统可行行分析报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7560908.html,/SEARCH?/RUANJIAN 5.<软件工程概论> 李存珠李宣东编著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出版2001年8月 6.《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张浦生何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7.《软件工程》耿建敏吴文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7560908.html,程序设计教程与实训》方明清易永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1功能:本系统应该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与查询,具体包括学生信息查询,同时可以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以及各种信息统计,奖惩管理,学籍管理,新生注册等功能。 做到可以对学生信息查询和维护并且能方便导入数据,防止因意外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2性能: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保持全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实时性,信息维护功能做到简单易用。 3输出: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各种处理的结果表格文档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