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

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

(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题) “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9)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10)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背”,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

(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左传》)

责, 意思为___________

“责”,《说文》:“求也,从贝,刺声。”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

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禁废除各种,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

(5)“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顿”字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

(7)“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

(8)“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匈”

(9)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罢

(三)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友好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词义为认为……奇异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词义为往,到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嘱咐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05年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辽宁卷)联想:投笔从戎投,扔掉,舍弃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

年高考湖北卷)

联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徒:只是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宋史》

联想:严惩不贷〖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贷:宽恕、宽

(四)相似结构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推断练习】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用” ,词义为被任用

(3)文过饰非(“过”与“非”同义)“文”对“饰” ,词义为掩饰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更加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选择,选拔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推断练习】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行将为人所并(将)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

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接待)

(六)语法结构推断法

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推断练习】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樵:木柴。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_______(2004湖南)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2005年高考浙江卷)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脯(杀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7、其罪当与童贯等。等:一样,等同

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08广东)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

(七)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粮)

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07浙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敬佩)

第3课时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2004年全国Ⅱ卷)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箧:小箱子

2、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我夫人有娠”(娠:身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

3、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08天津卷)

(篡:劫夺。贼:杀害。——主要依据对应互译法推断)

4、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Ⅱ)

(檄:下令。喻:开导。——语法分析、语境分析均可,互为辅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天一传(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

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

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

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至性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附:逃跑

D.间出逆战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才有好文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 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穷,家人又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 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一,天一率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 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在刑场,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5.C(附:归附)。

6.B(①说明其勤劳,③说明其勇敢,⑥说明其重情)。

7.C(“烧杀抢掠”是狼兵所为,天一去抵抗的也是狼兵)。

8.(1)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在通顺翻译出大意前提下,关注得分点,以下同。“淋漓、蛇伏和敝盖”各1分);(2)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已而、援兵、登陴和怠”各1分);(3)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无法挽回,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为、遽和属”各1分)。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全解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全解,挽救失分重灾区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容斋随笔》)【爱】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按】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旧唐书·杜伏威传》) 【拜】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北齐书·袁聿修传》)【报】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左传·展喜犒师》)【鄙】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壁】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书巢记》)【病】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金史》卷一二八) 【除】(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左传·齐桓公伐楚》)【次】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留侯论》)【卒】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燕书十四首》)【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史记·汲郑列传》)【存】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宋史·薛奎列传》)【贷】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新序·杂事第一》)【逮】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北史·崔浩传》)【德】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新唐书·戴胄传》)【登】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宋史·贾黄中传》)【典】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后汉书·文苑传》)【点】删改

文言文实词1

最常考文言实词100例 (一) 1. 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蔽)2.按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审理)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巡视)按之当今之务(考察)3.拜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授予官职) 4报 报任安书(回复)使者还报(报告)5.鄙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6.壁 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军营)相如与(卓文君)驰归成都,家徒四壁(墙) 7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8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9.次 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贤能不待次而举。(按顺序排列,等次)10.卒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 11.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进退或退止。趣是通假字,通“趋”) 趣赵兵亟入关(通“促”催促)12.存: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问候)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思念)13.贷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宽恕)宋饥,竭其粟而贷之(施予)14.逮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趁着)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及,达到)15.德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感激) 16.登 五谷不登(庄稼成熟)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当即)17.典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主管) 18.点 沙场秋点兵(检查核对)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删改)19.多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称赞) 20.夺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耽搁)

高考必备文言实词

高考必备文言实词(120个) 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1.曾: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

最新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讲解学习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 一、问题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哪几类文言实词?主要从什么角度来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如何在文本中正确解释实词的动态意义? 二、复习范围 1.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今词义变化 2.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3.通假字 通假字,即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4.

(2)动词的活用

(3)形容词的活用

三、方法指引

四、例题阐释 例1.(2017年真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 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 ,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 )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 披" ,动词。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1、 2 、3 、4被5 、倍、本鄙8 、兵9 、病 11长朝13 池14 、曾乘城17 、诚18 、19 传20 辞21从达23 殆24 、迨当道27 、得28 、29 短30 多31发方33 非34 、复负盖37 、鼓38 、39 顾40 固41归国43 过44 、何恨后47 、胡48 、49 或50 疾51及即53 既54 、假间见57 、解58 、59 尽60 就61举绝63 堪64 、克类怜67 、临68 、69 名70 末71莫乃73 内74 、判期奇77 、迁78 、79 穷80 求81去劝83 却84 、如若善87 、稍88 、89 涉90 胜 91识使93 是94 、适书孰97 、属98 、99 遂100 、率101说、私3素104、汤05、106 、107 、徒08图109退110 111王、望3恶114、微15、116 、11 7、谢18悉119信120 121行、幸3修124、徐25、126 、127 、要28宜129遗130 131易、阴3引134、右35、136 、137 、再38造139知140 141致、质3治144、诸45、146 、147 、卒48走149左150亡 兴贻置坐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1)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爱 (1)名词。恩惠。(2)动词 ①加惠于人。 ②喜爱,爱护。 ③吝惜,舍不得。 ④怜惜。 ⑤通"",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②安稳。 ③安全。 ④安定。 (2)动词。 ①养生。 ②安置,安放。 ③使……安定。 (3)代词。哪里,怎麽。 3、被 (1)名词。被子。(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遇到。 ③施加,施及。 (3)介词。表示被动。(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披散,披着。 4、倍 (1)动词。 ①加倍。 ②增加。 ③通"背",背向。 ④通"背",违背。⑤背叛。 (2)量词。照原数加一 次。 (3)副词。越发,更加, 倍加。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草木的干茎。 ③根本。 ④本业,指农桑。 ⑤稿本。 ⑥版本。 ⑦奏本。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 本。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3)动词。推究本原, 考查。 (4)形容词。原来的。 (5)副词。本来,原来。 (6)复合词。本心:指 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 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 耻之心)。 (7)介词。本着,根据。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鄙陋,见 识浅,庸俗。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ⅲ、乡下人。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 低微。 7、兵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军队。 ③战略战术。 ④战争。 (2)动词。 ①侵略。 ②以兵器杀人。 (3)复合词。兵符:古 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 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 虎,又称虎符,剖成两 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 一半,以便对证。 8、病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受困。 ⑤损害。 ⑥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 ②伯父。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 【第二册】 《离骚》 謇朝淬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宁溘死而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进步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诗经》 将子无怒将,请,愿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心 《孔雀东南飞》 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 渐见愁煎迫见,被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多谢后世人谢,告诫告诉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辞谢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 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适,按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刚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相约渠他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译为“我”《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的办法)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的原因 ) 致(情趣)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赤壁赋》 举酒属客属(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如果) 《游褒禅山记》 盖音谬也盖(大概) 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夫夷以近夷(平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亦相之至(到了)相(帮助) 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治学的人)

文言文实词训练答案

东台市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训练(一)(测试时间4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训练日期:月日第节课 考点说明: A、高考能力等级要求为B,及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B、《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 .....的意义。 本次训练实词范围: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 一、单选题(24分) 1、【爱】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吝啬,吝惜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喜欢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吝啬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珍惜 2、【被】下列各句中“被”字解释为“覆盖”的一项是() 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泽被后世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语境提示:视敌方军力采取不同策略作战)/ 然言其户口, 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鄙.人不知忌讳 4、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本:农业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着,沿着 C、孔子鄙其小器鄙:看不起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以……为边界 5、下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故上兵伐谋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6、【从】对“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佯北勿从从:追赶 B、樊哙从良坐从:紧挨着 C、毕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从:同“众”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同“纵” 7、【得】下列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具备 B、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得:融洽 C、“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得:正确D、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找到 8、【当】对“当”字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占据,把守 B、北邀当国者相见当:主持,执掌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当:应当 D、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当: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9.【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B.朝闻道,夕死可也。(名词,早晨,读zhāo) C.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 10.【答案】D.动词,朝拜。 10.【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 子下》(动词,增加) B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副词,竟然,乃)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副词,曾经) D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 11.【答案】D(曾经) 11.【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疑惑) 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危险) C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推测,大概)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可能,会) 16.【答案】D(几乎,差不多) 12.【非】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特别)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非常,不一般) C.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过秦论》(无,没有)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同寻常) 22.【答案】C (A.不同寻常 B.无,没有 D.突如其来的变故) 13.【负】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背,背着) B.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违背,背弃)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遭受) D.负隅顽抗(辜负) 24.【答案】B(A.担负,承担 C.失败 D.依仗,凭借) 14.【固】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顽固)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稳固,加固)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必定,一定) D.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固执,顽固) 15.【答案】B(A.险要,坚固 C.本来,原来D.本来,原来) 15.【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返回)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笔者就近几年高考题对实词的考查做了一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判断解题的方法,望专家批评指正。 技法一:根据语境度意法。这也是实词判断的总原则。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对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词语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不记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从语境看,是谈君王对大臣的 评价不能看大的功劳,要看重小的好处,所以,答案给出“略”为“简略”是不合语境意的,应为“大体,主要”之义。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这也是判断实词意义的最常用的方法。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解题方法可以用代入法,本题的“长”读 “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 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法三:由音推意法。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语音关系,即字音相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本字义来推断所通之字的意思。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中的“倍”,“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中的“反”, 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它们是通假关系,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4题,下列句子

高中120个文言文实词“请”、“穷”全解

请 (一)、动词; 1、请求 请人做某事 寡人闻赵王窃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患之,魏王请之,及宾客说王万端。《魏公子列传》 请允许自己做某事 请奉盆缶击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2、谒见、谒问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魏公子列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魏公子列传》3、邀请,约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于是公子请朱亥《魏公子列传》 4、请教,指示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二)、副词; 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穷 (一)、形容词; 1、不显贵、不得志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贫困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3、走投无路的,濒于绝境的 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荒、僻 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二)、动词; 1、终了,穷尽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滕王阁序》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余暇日。《滕王阁序》 2、寻求到尽头,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三)、副词; 1、遍、尽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滕王阁序》 2、阻塞不通 日暮途穷

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忍受,经受 2、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胜任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能够,可以 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忍受,经受克 1、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克制,约束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能够 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胜,攻下

(word完整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文言文阅读--实词

文言文阅读--实词 高三 2014-04-18 22:24 文言文阅读--实词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一词多义。 例如,关于笔画最少的“一” ①一人,一桌而已(《口技》):------------------------ 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③用心一也(《劝学》);----------------- ④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例如,关于“幸”字的含义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⑥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2.古今词义变化或古今异义 例如 1、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现在专指-------------。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本指---------------,现在已表示为---------。 3、凭轩涕泗流的“涕”本指------------现指-----------。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鄙”--------;现指-----------。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文中指-----------;现在指 -----------。绝境,文中指--------;现在指------------------------。 4.古今通假。 5.词类活用。 (1).动词活用现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的“至”,表示---------- (2).名词活用现象。 ①如“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盟”表示-------------。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中的“墓”表示----------------。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 ④“吾从而师之”(《师说》)的“师之”,就是--------------------------------。 ⑤“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表示-------------------------- ⑥范增数目项王。目-----------------------------。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 ⑧沛公军霸上。军---------------------------------- 。 (3).形容词活用。 ①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短”表示------------------。

文言文 必考 120个实词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4-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10-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150个文言实词解释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高中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迁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奇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期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不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通“无”,没有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5.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没齿: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 ..,政通人和 ..至黄州越明年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_____)(2)三日而后汲.视(_____)(3)悦.人襟灵(_____)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1题原文: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题原文: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 徒官。 3题原文: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4题原文: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6题原文: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 7题原文: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8题原文: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 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 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