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第一课时

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第一课时

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第一课时
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第一课时

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A.建设文化强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

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关注社会P125

5.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蕴涵着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在现代社会,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当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种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提高,甚至不惜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代价的做法,是与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和谐文化来指引和推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对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摩擦,如果不注意协调、妥善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社会危机。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体背景的差异,各阶层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调解机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解和整合的功能,社会越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越需要发挥思想文化、道德规范沟通思想感情、调节人们行为、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就能够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引言: 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总有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又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的。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正是这些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的相结合才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又有道家、法家、佛教的共存并立;在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多元共存。在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应当树立、新时代和谐文化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在字典中和谐是:融洽,调和的意思。实际上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均衡,协调,整体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然而,由于世间中非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和谐与不和谐成为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矛盾。造成人来为了短期利益而导致社会自然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如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对立,以及国际间时刻发生的流血事件。在中国近几年这种不和谐现象更加突出。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非典,禽流感,甲流,地震。等等每一起事件都在震撼着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不协调所致。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那就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自觉投 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 化的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文化的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古今中外的实例讲授、教师启发、引导,课上案例分析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 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 【教师讲评】: 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大约有四类。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历史证明,宣传思想战线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任,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坚持创新,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便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发展方向。可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背景: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有人说,我们讲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在又强调要建设和谐文化,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和谐。和谐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只有由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先进文化来引领,才能实现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也是和谐的。先进文化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不同的文化样式、文化门类和谐统一,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有人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它与和谐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文化总是在阐释和表达一定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核心价值就是其中最本质的部分,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和谐文化的内核,没有它,和谐文化的“神”就散了,就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体现、来反映、来传播。就像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体现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体现到和谐文化建设中,让人们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认同。 也有人讲,建设和谐文化,是不是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今年清明节,一份关于“将汉服定为国服”、“奥运会上中国汉族运动员应着汉服入场”的网上倡议书引发了人们关于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讨论。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至今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时下流行的传统文化热,如呼吁重视中秋、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如一些通俗地介绍传统文化的讲坛和人物一路走红等,都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但继承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全盘复古,而是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有人问,建设和谐文化应如何看待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我们要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但学习必须以我为主,借鉴不是照抄照搬、盲目认同,否则必定“水土不服”甚至迷失自我。必须立足国情,使和谐文化在顺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中,始终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谐文化教案

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作用;了解和谐文化的含义,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本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领悟文化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追求。 运用目标:学习先进文化,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自控力,自觉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正确对待网络文化,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正确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视频、图片及案例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热切希望和追求。 【研习新课】 一、透过奥运看文化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片。 中国画卷、和、千人击缶等。 二、文化的多样性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在学校,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请同学们思考:

(1)你经常欣赏哪些文艺节目? (2)你参加过哪些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实际上已经在描述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文化的不同传播方式和手段了。 (2)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视频图片并阅读教材。 教师归纳: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有;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视频图片并阅读教材中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思考: 这段内容描述的是文化哪方面的特点? 2、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既有高雅的,还有腐朽反动、低俗的文化。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分析讨论。 教师归纳:先进、健康的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落后、低俗的文化具有消极的作用。因此:3、正确对待各种文化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我国文化已经处于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之中,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以及不同性质的文化? 教师归纳:对待外来文化要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去尊重、学习;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要弘扬先进文化,抵制低俗、腐朽的文化。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讨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 三、建设和谐文化 1、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的含义 播放“感动中国”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精选2019-2020年陕教版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持续和谐发展习题精选十八

精选2019-2020年陕教版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习题精选 十八 第1题【单选题】 据统计,我国公众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粗文盲为6.72℅。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 B、农村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下 D、新增人口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4 年11 月北京APEC 会议期间,城区被久违的多日蓝天所拥抱,空气质量连续优良,交通顺畅。为把美好而且短暂的“APEC 蓝”变成常态化的“天天蓝” ,阳阳列举了如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②多乘坐私家车 ③少寄或不寄纸质贺卡④少吃或不吃烧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各级河长是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江西全面实施了河长制,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河长制的实施( ) A、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B、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D、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②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③我国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伟大成就,不再需要艰苦奋斗④实现共同理想,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编者按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2006年第22期“本刊专论”栏目刊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的理论文章《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便于广大干部学习,本报特予转载。 提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认清重大意义,筑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范式,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它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深化与升华。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认清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建设和谐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文化渊源:和谐文化提出的人文内涵。 《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和谐为基调和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为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一,以“仁者爱人”为核心内容的伦理观是和谐文化的基石。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注重“人和”,提倡“宽厚处事,协和人我”,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关于人伦秩序和谐的观点构筑了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决定》提出的“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 。 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首先,和谐文化紧扣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礼记》中“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说的就是树立超越一国一族的“天下观”,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主张以和平的、公正的、文明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这完全符合维护和平、加快发展这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决定》指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只有建设和谐文化,才能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其次,和谐文化切合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大势。和谐文化倡导“协和万邦”、“亲仁善邻”,追求“大同世界”,把世界看作一个统一、有序、均衡的整体。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超越地域和国家界限,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形成互相依存、联系紧密的经济统一体的趋势;适应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拓宽获取知识信息渠道,改变获取知识信息方式,扩大思想文化交流范围的变化。和谐文化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各得其所、互利互惠、共赢共享。只有建设和谐文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后,和谐文化顺应国际政治多极化、社会生活多样化和文化形态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和谐文化倡导“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具有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共容共享和包容共生等特征。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尊重各国人民的愿望和选择,维护各国的利益和主权,建立多极均衡、多元有序的和谐世界;就是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