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在分率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中,把B看作单位“1”,把A看作对应量,与句中的几分之几对应。也就是说:如果用B乘以几分之几,得到的就是A。

当应用题里的分率句是“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形式,解题的思路是:首先要找单位“1”,如果“1”已知,用乘法;如果“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如果已知B要求A比B多(或少)多少,直接用B乘以几分之几就行了。如果是已知B要求A或已知A 要求B,则比“1”多的用加法,比“1”少的用减法。

例如:分率句是“A比B多三分之一”,则A与B之间的关系式是B×(1+1/3)=A 或B+B×1/3=A。如果B已知就直接用乘法算,如果B未知要求A就设B为x,照以上的关系式列方程。

1、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

2、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一般方法(原方法)

第一题

先求甲与乙的比,从前半句得知,甲是乙的1+2/5=7/5,那么甲与乙的比就是7:5。再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7-5)/7=2/7。

第二题

难度,找单位“1”。前半句单位“1”应该是水,可以这样说,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1/10,那么冰是水的1+1/10=11/10,冰与水的是11:10。后半句单位“1”应该是是冰,可以这样说,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11-10)/11=1/11。

快捷:

这些题可以建立一个快捷键:

甲比乙多B/A,乙比甲少B/(A+B)

甲比乙少B/A,乙比甲多B/(A-B)。

仍以上面两题为例

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5+2)=2/7

反之,乙数比甲数少2/7,甲数比乙数多2/(7-2)=2/5。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0+1)=1/11。

反之,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1,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1-1)=1/10。

3、判断: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20%

分析与解:苹果比梨重20%,表示苹果比梨重的部分占梨的20%,把梨的质量看作单位“1”;

而梨比苹果轻20%则表示梨比苹果轻的部分占苹果的20%,把苹果的质量看作

单位“1”,两个单位“1”不同,切忌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一筐苹果比一筐梨

重20%,是把梨看作单位“1”,梨有100份,苹果就是100 + 20 = 120份;一

筐梨比一筐苹果轻百分之几 = 一筐梨比一筐苹果轻的部分÷苹果 = (120 -

100)÷ 120≈16.7%

答: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16.7%

点评: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中,关键还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从结论可以得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另一个数就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呢?把两个百分之几比较一下,就可以得出这两个百分之几对应的量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量或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的量,而这两种说法是相同的,也就表示的是同一个量;而单位“1”一个是梨,一个是苹果,所以这两个百分之几是不可能相等的。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 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 11÷3 = 3余2; 12÷3 = 4余0; 13÷3 = 4余1; 14÷3 = 4余2; 15÷3 = 5余0; 16÷3 = 5余1; 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 ()余()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 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摘要:《新课标》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题思路策略 分数应用题就是我们要探索的其中之一内容。它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 数学应用题的构成要素是:具体内容,名词术语,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这些构成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的原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数量关系。确定了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解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名词术语进行分析,把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一、分数应用题题型探究的策略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都是有规律可循地。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以把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是第一阶段要学习的三种基本题型;第二阶段学习分数复合应用题,采用乘除混合编排方式,第三阶段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和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不仅是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前位知识,还是学习分数复

合应用题的基础。这样编排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解题关键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 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探究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数应用题解题虽说复杂,但都是有章可循。我通过这些年地教学总结出如下方法: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 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 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镇头小学石琳静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引领学生专心倾听、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作答。 [关键词]解题步骤要求审题习惯审题方法判断和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准确的解答应用题就要从提高解题能力上下功夫,为今后学习复杂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要求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作答。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

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62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4个朵花要用2张纸,有8张可以做几朵花?”后要写出“8张里面有几个2张?”分析了“兔有7只,鸡的只数是兔的5倍,有鸡多少只?”要写出“7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6个字,小光认识48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些图片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

应用题解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每次考试中都会有大的综合题体现在应用题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考察的是知识点的累计和关系,结构复杂、类型颇多,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今天易第家教网向您介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 (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二、倍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三、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四、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六、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七、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 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总头数×2) ÷2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腿数) ÷2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题步骤 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197人,二年级201人。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人) 398<500 答: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 (2)假如有空位,还空几个座位? 500-398=102(个) 2、商店卖出340袋大米,卖出的面粉比大米多54袋,卖出面粉多少袋? 340+54=394(袋) 3、洗衣机568元,比录音机贵280元,录音机多少元钱? 568-280=288(元) 4、小东立定跳远跳了140厘米,小黑比小东多跳30厘米,小强比小东少跳38厘米。 (1)小黑跳了多少厘米? 140+30=170(厘米) (2)小强跳了多少厘米? 140-38=102(厘米) 5、三年级捐435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78元,五年级捐的比四年级少27元。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捐多少钱? 435+78+435 =513+435 =948(元)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435+78-27 =513-27 =486(元) 6、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在折千纸鹤。小黑折了203只纸鹤,小明折的比小黑多47只,小王折的比小黑少20只。 ①小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203+47=250(只) ②小黑和小王大约一共折了多少只? 203-20=183(只) 203+183≈400(只) 200200 7、光明小学女生有496人,男生比女生多64人,男生有多少人?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496+64=560(人) 496+560=1056(人) 8、有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25千克,第二次倒出的比第一次少30千克,两次一共倒出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超人资讯 百家号06-0921:40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根据分率句写数量关系式。 说明:单位“1”分为标准量和整体量 下列五种基本类型的解题方法: 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单位1×对应分率 = 比较量 例题: 1、60的40%是多少? 2、五(1)班有40人,男生占全班的 65 % ,男生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 %,女生多少人?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比较量÷对应分率=单位1; 或设这个数(单位1)为X,用方程解。 例题: 1、()的30%是30。 2、五(1)班男生有20人,男生是全班的40%,全班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16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4、一条公路,已经修了60%,还剩下20千米,这条公路有多长? 5、五(1)班男生占全班的60%,男生比女生多了10人,全班有多少人?

三、条件中有“比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求:标准量(单位1)或比较量? 方法: (1)单位1±单位1× n% =比较量 (2)单位1×(1±n%) =比较量 (3)比较量÷(1±n%)=单位一 找准单位一是关键。单位一是已经条件的用方法(1)(2),未知的用方法(3),设标准量为X。 例题: 1、五(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2、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五(2)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少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4、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张门票多少元?能比原来省多少元?四、求:“比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 方法:相差数÷单位1 例题: 1、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男生比女生多了百分之几?女生 比男生少了百分之几? 2、电饭锅的原价是220元,现价是160元,电饭锅的价格降低了 百分之几? 五、是(占、相当于)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 方法:比较量÷单位1 (提示:在出油率、发芽率、正确率、成活率、出勤率、含盐率等题目中,单位“1”是总数,即整体量。) 例题: 1、100千克的花生,能榨出65千克的花生油,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2、100千克的花生,榨油后剩下35千克的花生油,花生的出油率是 多少? 3、五(1)班有50人,男生有20人,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4、六8班周一回校的学生数是47人,1人请假,出勤率是多少?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一找二定三列式 1、找准单位“1”的量。 (“的前” “比后” “是后” “占后”的量为单位“1”) 2、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已知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4、比单位“1”多就用(1+﹍),比单位“1”少就用(1-﹍)。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转化单位“1” 方法一: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转化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读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5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34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全书还剩几分之几? 方法二: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是乙数的49 。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三: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比甲数少(多)几分之几。 例:四年级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少14 。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人数多几分之几? 方法四:甲数的几分之几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34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五:假设在解题中的妙用: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按一般的方法,难以找到数量间的关系及内在联系。但是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或现象成立,往往可以找到解答的途径。 例:有两筐苹果共重220千克,从甲筐取出15 ,从乙筐取出14 共重50千克。两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方法六:找已知量对应的分率,用已知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就可以得到单位“1”的量。 例:“一批煤用去了23 ,正好是24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在这个问题中,“23 ”与 “24吨”表示的同一个数量,都是用去的煤的数量。一个是具体的量,一个是分数量,这们把“23 ”叫做“24吨”所对应的分率,解题时用“24÷23 ”得到的就是单位“1”的量,在本题中也就是煤的总量。 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是单位“1”;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分数应用题(一) 1、 某校有学生702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 54少18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 一根电线,用去全长的 31还多4米,这时剩下的比用去的多1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3、 甲、乙两人原来各有若干元,甲的钱数是乙的 85。如果甲用去20元,乙用去50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数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4、 第一车间有四个生产小组,第一、二两个小组共19人,第二、三、四小组共35人,已知第二小组人数占四个生产小组总人数的 51。第一车间共有多少人?

单位1应用题解题方法

近距离教育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目前没有形式化定义,只有广泛存在于分数教学实践中的描叙性定义:把一个完整的量(比 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并赋予自然数1的特性,可记为“1”。 判断是否是单位“1”应用题 1、找到分数 2、分数后面没有单位 如何找单位“1”:①找到题目中的分数、百分数等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后面没有单位) ②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关键词:是、比、占等字的后面的通常是单位”1”的) 分数{①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数(后面不带单位) ②表示具体的数量。是一个量(后面带单位) 例: (1)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吨,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 (2)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找单位“1”练习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 5 ,把看作单位“1”。 (1)一瓶水1千克,用去1 3 千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单位“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 10 ,把看作单位“1”。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 12 。把看作单位“1”。 (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 5 ,把看作单位“1”。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1 3 ,把看作单位“1”。 (7)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 5 ,把看作单位“1”。 (8)一台电视机降价1 5 ,把看作单位“1”。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1、找关键句,审单位“1”。 2、找对应关系。 (一一对应) 3、列关系式(已知单位“1”的量求其它的用乘法;已知其它的量求单位“1”用除法) 例题: 1、前进乡计划挖一条3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 4,还剩下多少米没挖? 2、有大米160千克,大米比面粉多 41,面粉有多少千克? 3、一堆沙运走了总吨数的 72,剩下的比运走的多2.1吨,这堆沙有多少吨? 4、友谊伞厂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赶制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这批帐篷总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数的 207,两天共生产帐篷33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 5、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比乙车快4 1,在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假设思路

【假设思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例1 中山百货商店,委托运输队包运1000只花瓶,议定每只花瓶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结果运输队获得运费382.5元。问:损坏了花瓶多少只? 分析(用假设思路考虑): (1)假设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一个花瓶,那么所得的运费应该是多少? 0.4×1000=400(元)。 (2)而实际只有383.5元,这当中的差额,说明损坏了花瓶,而损坏一只花瓶,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这就是说损坏一只花瓶比不损坏一只花瓶的差额应该是多少元? 0.4+5.1=5.5(元) (3)总差额中含有一个5.5元,就损坏了一只花瓶,含有几个5.5元,就是损坏了几只花瓶。由此便可求得本题的答案。 例2 有100名学生在车站准备乘车去离车站600米的烈士纪念馆搞活动,等最后一人到达纪念馆45分钟以后,再去离纪念馆900米的公园搞活动。

现在有中巴和大巴各一辆,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0米和150米,而中巴和大巴分别可乘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用假设思路思索); 假设从车站直接经烈士纪念馆到公园,则路程为(600+900)米。把在最后1人到达纪念馆后停留45分钟,假设为在公园停留45分钟,则问题将大大简化。 (1)从车站经烈士纪念馆到达公园,中巴、大巴往返一次各要多少时间? 中巴:(600+900)÷300×2=10(分钟) 大巴:(600+900)÷150×2=20(分钟) (2)中巴和大巴在20分钟内共可运多少人? 中巴每次可坐10人,往返一次要1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0人。 大巴每次可坐25人,往返一次要2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5人。 所以在20分钟内中巴、大巴共运45人。 (3)中巴和大巴20分钟可运45人,那么40分钟就可运45×2=90(人),100人运走90人还剩下10人,还需中巴再花10分钟运一次就够了。 (4)最后可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的时间:把运90人所需的时间,运10人所需的时间,和在纪念馆停留的时间相加即可。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_共4页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应用题的解答素来就是学生最头疼的题目,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学生无从下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比整数、小数应用题有了扩展,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其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继而稍复杂的分百应用题更是学生解答分百应用题的难中之难,学习成绩不理想,使学生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纠其原因,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分率句”的理解不到位、不够透彻,缺乏足够的训练,对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形成了障碍,在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前设立“基础训练”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样训练到位,就可以为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抓住两种意义的教学,为学习分数应用题扫清思维障碍。 “分数的意义”是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起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都是根据这个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或方程的。因此,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分数意义: 所谓“分数”就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个概念中有三个知识点:①、单位“ 1,把要平均分的任何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用单位 “俵示,又称整体“1。②、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③表示平均分的 一份或几份的数才叫分数。因此,要强化分数意义的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清分数意义这个概念中的三个重点。以“说”促“思”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例:说出下面每句话中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 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3/5表示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把它平 均分成 5份,其中的 3份是男生。) 2、实际比计划超产 1/ 4。(1/4表示把计划产量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超产的是这样的 1份。) 3、一台电视机降价 1/5。(1/5表示把电视机原价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降低的价钱占其中的 1份。) (二)强化分数乘法意义:学好分数乘法意义,对学好分数应用题至关重要。 1、沟通整数乘法意义与分数乘法意义的联系:例:一桶油 100千克,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 的 2倍是多少 ?) 一桶油 100千克, 1.5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 1.5倍是多少 ?) 一桶油 100千克, 1/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1/2是多少 ?应注意当倍数不满1时 100X2=200 (千克)。(就是求 100X1.5=150 (千克)。(就是求 100X1/2=50 (千克)。就是求 100 100的 100的 倍”字略去。即把 100千克平均分成 2份表示这样的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同时渗透了一定的函数思想,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初中各门知识的基础。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是在学习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基础上进行,同学们只要利用好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的知识要点就能学习好正、反比例应用题。 例如: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是归一问题的典型标志。这里的每小时平均速度就是这道题里的“单一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以“单一量”为标准,再求出7小时所行的路程是60×7=420(千米)。因为4小时行240千米,所以,每小时平均速度是240÷4=60(千米)。 再例如:一项工程8个人22天可以完工,如果11个人做几天完工?这是一道归总问题,“8个人22天可以完工”依据这句话可以把整个工程看成8×22份,这个总份数是不变的,根据这个不变的总数,我们用8×22的积除以11,就得出了要求的问题。 我们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正是利用这个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的。 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并紧紧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首先要找出应用题中哪两种数量是相关联的量,“谁”是一定的量。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后等于一定的量,即y/x=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即归一问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后等于一定的量,即x·y=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即归总问题。 例1: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题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是一定的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要3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题中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一定的量(就是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一定的),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 接下来就要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结合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比;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乘法,当然。用比例来解答有关应用题了,先写“解”,后设未知量为x,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在检验时,一是要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二是要检验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例1的解法: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列方程:240:4=x:7,解方程得:x=420,检验(略),答: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420千米。 例2的解法: 解:设每小时需行驶x千米,列方程:4x=70×5解方程得x=87.5,检验(略),答:每小时需行87.5千米。 所以说,联系以前的学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中,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准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基础,寻找等量关系和找准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两组相对应的数是关键,应用方程来解答这类应用题是它的重要途径。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40带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40带答案解析 一、北师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应用题 1. (1)上面的图形中,有________锐角;________个钝角。 (2)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2.看图回答 (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3.小林家门口的公交站为始发站,每隔30分开出一辆。小林和妈妈赶到公交站时,已经是6:35,6时30分的公交车已开出。若搭乘下一班公交车,还需要等多少分? 4.写一写,画一画 5.给下面的图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4个直角。

6.上学去。 (1)小强到学校比小华到学校远多少米? (2)小华到小强家,叫小强一起去学校,小华一共走了多少米? 7.汪老师与36名同学去公园坐摩天轮,每个车厢坐4人,至少需要坐几个车厢? 8. (1)20元钱刚好买5份薯条,薯条多少钱一份? (2)小红拿20元钱买3个汉堡,应找回多少钱? (3)买一个汉堡、一杯饮料和一份薯条,一共要多少钱? 9.下面是小刘爸爸记录的这一周汽车的里程表读数。(每天收车时记录) 时间上周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里程表读数357千米440千米628千米705千米754千米782千米866千米923千米 (2)星期二和星期三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3)星期五和星期日相比,哪一天跑的路程多?多多少千米?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0.把下面的图形按要求补充完整。 11.去公园划船。

(1)他们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2)如果每条船每时租金为4元,那么25元钱最多可以供1条船划几时?12.用30个▲拼下面的小船,可以拼出多少只?还剩几个▲? 13.下列物体表面有直角的在()里画“√”。 14.学校图书室有24本《成语故事》. (1)每班发6本,可以发给几个班? (2)每班发7本,可以发给几个班,还剩几本? 15.购物。 (1)明明带了30元钱可以买几个文具盒? (2)红红带了120元钱,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剩下的钱还够买一个书包吗?16.有60千克苹果,如果每筐装8千克,至少需要装多少筐? 17.27元最多可以买几杯果汁?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同学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还开始试着运用简易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同学们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如何应用方程来解应用题呢?同学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技巧。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 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 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 - 1 -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 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来 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 )=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 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 】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20 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 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 20 7,男职工占1- 20 7= 20 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 厂职工人数的 20 13- 20 7= 10 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 10 3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 20 7- 20 7)=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 3 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 5 2,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 3 1后余下的(1- 5 2)。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 5 2)=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 3 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