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

日常的不自觉的日常的细致的细致而系统的

观察具体情况的观察具体问题的观察

(3)理论性

教育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正确走向。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4)选择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就意味着选择。选择还意味着要舍去与研究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那些方面。

(5)情境性,课堂观察只有充分考虑观察时的情境因素,才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的解释,比如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班级特点、学生特点等很可能决定了事件为什么发生以及在哪和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另外具体事件发生也应考察其历史背景,比如应考虑这类行为对这个学生来说是经常的还是偶然的,这类行为的发生是不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而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研究者就会在对教师、学生或班级的归纳概括中受限制,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必须工作之一。

1、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与起点,也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思考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对教学行为研究,教师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而且要求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千次以上的互动,而老师们几乎天天如此。而且在频繁的互动中,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致使老师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研究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老师们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老师们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有效行为。比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不少老师的提问往往使用一种固定的程式,而自己并没有自觉意识到。他们提问有时可能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帮助不大。所以我们需要细致的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等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无疑这样细致的观察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实实在在的发展。

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的好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老师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了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3、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事实上,比较有层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他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理论——实践——理论,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升华,实践能力在增强。

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其实何止两个思想!

4、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三、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观察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并依据观察目的作出观察的规划,越是特定的观察越需要在事前进行细致的规划。

(1)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对象及研究的目的

(2)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者说焦点,并围绕中心确定需要进行记录的事件和行为。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教师表扬的有效性,那么,观察的中心可能就集中在这个教师身上,对半乎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行为事件加以记录。

(3)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和工具。研究者在观察前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或现成的观察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观察表对围绕观察中心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

(4)商定标准

2.课堂观察——进行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在课堂情境中,依照预先选定的记录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是课堂观察的主体部分。研究者选择的不同记录方法就决定了他或她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观察行为。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另外还可以是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记录一些音像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资料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对原始资料的有效利用对结果的准确解释。在课堂观察结束后,最好能地近期内就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免事过境迁而发生偏差。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要领

1、全身心投入。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一个细节稍不留神就会错失。千万不能心猿意马,心不在焉,错失宝贵的研究资源。

2、掌握观察要领。我们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老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多角度观察。

(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一般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三听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启发的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参与热情;四听教师的范读;五听学生的答题,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看什么

听课要看,看什么呢?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师生是否平等交流,看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是否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看教师到底实现了多少教育的意义……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对本节是否内容感兴趣;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两排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到底有多少知识已掌握,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

观察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看举手人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及思维的参与度。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了。相反,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的举手的人多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二是叫的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三是问题提得太简单。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学生答不完整,学生做题出错,学生答题与答案有异议,这都是正常现象,学生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教育能力也就是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所以观察课堂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的。

(4)、进入两种听课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由于学生与听课教师存在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所以观察者就必须首先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这就要兼顾两头——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要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说教师这样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进入教师角色,仅仅进入学生

角色是不够的,教师毕竟不是学生,听人家课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观察研究别人怎么讲课,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入讲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即设身处地的想:这课要是我来上该怎样教?进入教师角色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冷眼旁观,看不到长处;二是漠不关心,发现不了问题。

听课中思考,课后更要思考和整理。我们听完课后千万不能一听了知。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等。

请你思考:你认为教师怎样才能听好课?

今天我听数学课?

1.学生学得怎样?

2.教师教得怎样?

3.是数学课吗?

4.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五、课堂观察的框架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立足教材实验,深化学科教研,着眼课堂教学,力求尽早尽快地让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达到深化专题研究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校继上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诊断式听课”后进行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教育叙事以及案例教学等校本研究方式,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能力培养的作用、意义和策略等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三、主要工作 ①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形成共识,获取经验; 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通过经验交流,研究课指导,互动交流,深化研究; ③征集专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然后筛选经验、整理推广; ④形成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

四、研究小组 五、分月工作安排 9月 拟定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9月16日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发放表格一即“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之提出问题”。10月 总结9月工作。每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组内教师互相听课,不得少于两节,发放表格二“语文教学片断记录”。 11月 总结交流10月工作,教师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反思,发放表格三“比较分析表”形成完整教学案例。 12月 11月工作总结,筛选经验、整理推广,每位教师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完稿。1月 语文教师课堂观察叙事研究报告评比,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三等奖3名。典型优秀《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全校交流。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谢新生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谢新生 发表时间:2015-11-19T11:30:47.3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作者:谢新生[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只有课备得越充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才会越灵活,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才会越深刻。谢新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733006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评判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呢?我认为就是上一堂“好课”,就是一堂有精气神的课,能照顾到每一类学生的课,能让学生轻松收获知识的课,说到底就是一堂有质量的课。下面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备课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规。没有课前的充分备课,就不会有课上的灵活自如。只有课备得越充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才会越灵活,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才会越深刻。 备课不只是为了熟悉教学内容,而是有效合理地加工处理教学内容。要根据前后内容的联系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2.细节上应认真推敲。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剖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二、上课 1.调控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预设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因为,课堂教学中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出现与预设环节有冲突的问题,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所以,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 2.活化教学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首先,教法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动态信息,来选择教学方法。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次,学法的选用。虽然在备课时对学情、学法作了细致的考虑,但很难穷尽课堂的万千变化。学生的学法会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我们要积极地接纳与吸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 3.语言简洁清楚、幽默风趣。简洁清楚是指中心突出,不讲废话。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穿插几个与课堂情景相关的笑话,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提问恰当。(1)问题要有方向性。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最后,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能触及知识的本质,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 5.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无须讲,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只作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即可,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技能训练:(1)限时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训练题作出限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分层训练。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要有优等生需要的难题,中等生需要的中难度题,后进生需要的基础题。还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偏爱后进生,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3)增减练习的数量。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若发现练习效果差,就减少练习题目,放弃部分已经准备的练习题目,对正在进行的练习题认真剖析,以便强化理解本节课的新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具备现场编题能力,课堂练习时能零时编出类似题目做强化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善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利用得好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有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费了很多精力,但效果平平,也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可以替代常规的教学手段。但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就是一块会说会动的高级“黑板”而已,只要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冗繁的内容精简化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黑板仍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设备属于辅助工具。有些学校把多媒体屏幕安装在黑板中间来凸显重要性,教师没地方板书,一节课下来知识点都翻过去了没留下任课痕迹。其次,多媒体有必要就用,没必要就不用,要有取舍。最后,课件制作不要面面俱到,一个课件的幻灯片甚至可以只做几页,有用就行。有的课件动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其实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点用幻灯片一页一页的做出来,然后像放电影一样一页一页的放完了事,学生看完电影能记住剧情,要是看完幻灯片能记住知识点,那就真不需要老师了。 三、作业 作业布置要精而少,要有针对性。有些老师喜欢搞题海战术,其实,大量的作业既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有些老师互相埋怨,谁谁谁的作业布置得太多,学生根本没时间学我的课等等。然而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优等生浅尝辄止,中等生投机取巧,后进生望洋兴叹。当然教师的检查也只能流于形式。反之,各科作业都少一点,学生才有时间认真做、还能更深入的思考,教师检查也轻松仔细,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12-08-06T15:46:13.45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8月作者:李国平 [导读] 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李国平/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汤头沟学区 课堂观察是校长、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我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一、文献探讨 [强迫症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种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他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心都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一方面,他们明知这些动作和观念毫无意义,不必要,想努力加以控制,但又无法消除这些行为,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强迫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敏感,害羞,做事情怕难为情。常因此不能显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才能。这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 二、研究设计 [研究框架] 问题描述——→问题分析——→实情探究——→拟定策略 ——→运用实践——→评估效果——→纠正改善——→期待解决 [个案描述] 1.基本资料 姓名:萧何(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家中成员:3人父亲、母亲、萧何 2.成长经历 萧何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也正因为就这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上幼儿园期间,年年是“好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期间,年年是“三好生”,初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班”。 在高一第二学期之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研究地点]

萧何就读的重点班有52位同学,是该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它由年级的前54名同学所组成的,这是一个班风踏实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集体。就周记的情况来看,除了萧何一人受强迫干扰,其他各个都正常地运转着。对第一个矛盾,我们打算把重点放在教室,通过对她的观察、对周记的再了解、动用集体教师的智慧,来对她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她的强迫感;对第二个矛盾,我们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数学课情况的延续,它应该是由第一个矛盾决定的,我们决定用意志去塑造她。 三、行动研究历程 日期:2004年5月7日(一) 背景简述:高一重点班学生萧何,刚踏入高中时,成绩优秀(除了数学稍稍有些逊色)。然而,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迫使这位本该充满朝气的女生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疲乏,在她的周记中,赫然写着:“各位老师,帮帮我,上数学课时,我总是在重复中煎熬,下课后,我总在弥补我的浪费,我快要被这种状况吞没了。” 场景描述:(在周记中,她反应的是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把研究的时间就安排在数学课上,而听课时我们就坐在教室的前面,而萧何的位子就在第三张)第一次关注到萧何,发现她确实在这样的班级中格格不入。整个一堂数学课,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随着教师的步伐在前进,且一脸的自信,包括做练习题都是如此;而她,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看看同桌,时而低头疾书与他人无关,时而盯着黑板的某一处神情沮丧,似乎整个人就处于浮躁状态。 实情简析:课下面谈后,得知:数学课上,本来是萧何的思路跟着老师在走,突然之间,发现旁边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有个念头在想,自己第一题可能没有弄懂,虽然她明白,她完全弄懂了,但是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她根本无心去听下个题目,又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为了证明什么,她却拿起笔把第一题在纸上写了一遍,这才了事。但又错过了后几题的听讲,结果,一堂课下来,丢失了好几个题目的听讲时间。而数学课一下课,她说自己肯定不会出教室,因为要补那不懂的题目,很多时候,课间十分钟是不够的,常常会影响下一堂课。 处理方式:了解、安慰并告诉她,不要再在课间的时候去做数学题目,我们会联系数学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另外几个题目。 处理结果:虽然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题目,是弥补了她上课时的漏洞,但是下一堂数学课呢,难道经常这样上课听不完整,下课再来补吗?我们感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日期:2004年5月14日(二) 背景简述:一个星期内,据数学教师称,有五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萧何都在办公室问问题,而且比上个星期的问题还要多,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萧何的周记本上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我,比起上个星期,要有负罪感。因为现在课上,我经常跟着强迫走,而且还走得心安理得,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课堂观察的视角与主要视点 1.目的要求 (1) 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目标 (2)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 (3)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内容组织 (1)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 (2)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弹性 (3)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点、关键的处理 (4)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 3.概念教学 (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学生理解程度高 (2)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有效掌握 (3)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 4.能力培养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3)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4)根据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5.师生配合 (1)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 (2)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 (4)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 6.教法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启发式教学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 (3)倡导小组合作式的学习 (4)合适与必须的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 7.教学效果 (1)教学目的及其预定的具体要求达成度高 (2)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热情投入,潜能得到发挥 (3)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活动成本相当较低 (4)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的水准 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

浅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吉安十三中张小莉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特别是一节课里面需要老师讲得也不敢讲了,什么东西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总结。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提出我们老师有上课时该出手就要出手,也就是说一些重要的知识需要老师总结的,还是需要我们老师来讲。学生只有深刻领会了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于是我们老师就变得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一节课到底讲多长时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节课堂是否是高效的呢?依我之见,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90% 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口语表达是否正确,等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另外还要看老师,老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总之,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1、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所课备课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2、课堂上要做到有课堂形式、课堂流程和课堂气氛。 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一、课堂提问 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 (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 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 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惠阳区新圩镇产径小学张远强 课堂观察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益于教师全面了解课堂状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则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工具。其次,要看所选择的工具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

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因此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可预先设计各种课堂观察量表,可以是教师两三人一组或多组的,也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的,这样操作性更强,也便于以后的分析和反思。 四、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反思。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理论的分析,对这节课的成败得失作一个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价,并联系自己的课堂进行必要的反思。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是一个需要逐渐深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在观察中要不断学习,与听课教师和被听课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浅谈如何抓好教研工作

浅谈如何抓好教研工作 孙晓明 教研工作是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一种好形式。作为教导处,应该充分认识教研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上台阶。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研工作一般意义情况下是指常规教研和专题课题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教导处在教研工作的指导管理中,针对常规教研工作和专题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抓哪些方面呢 一、构建组织网络规范管理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运行和管理机制,是启动和不断深化教研工作的前提。因此,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合理的机制,是教导处思考的头等大事。当然需要校长的配合、支持,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注意抓好组织、管理、内容、奖励等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1、组织落实 要统一规划、领导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就应努力建立以校长为龙头,教导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教导处-----教研组-----参与教研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全员参与,对教研工作的考核、评价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推动教研工作上台阶。同时,可以聘请有关教研的专家开设讲座、进行指导,加强联系,提高这三级教研组织的研究水平与研究能力。 2、管理落实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制定和完善诸如教研组工作细则;有关教育科研的选题论证、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成果推广的工作规范;教研工作的检查考评意见;教学各部门和有关教学人员参与教研活动的职责要求;教研组长职责;集体备课要求……等等各项制度。应把教研方面的工作列为校内考核的重要内容,甚至作为评优、晋级、和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措施的实施使教研工作步入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内容落实 无论常规教研还是专题课题研究,都必须做到内容落实。常规教研一般主要有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组织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时间保证、有活动记录。 特别是专题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深层次发展的要求,是学校教研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有研究价值的总课题,由教研组或教师自主申报承担其子课题的研究,最终确定各子课题的研究人员,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都围绕总课题的研究来开展。课题研究一开始特别要注意规范化,子课题的申报包括子课题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手段、研究成果形式等几方面。不仅要有实施方案,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方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对课题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修正,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加强教研工作的过程落实、内容落实。 4、激励落实 应确立全面的成果意识,既注重教学成果,更要注重教研成果。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促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如: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进行学校优秀论文评选、教研优秀教师评选,对于不同级别的获奖或刊物发表的文章的教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并且,要加大奖励的力度。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由于教师有不同层次,一般可分为新上岗教师、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三种层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采取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

课堂观察活动与实践的反思.docx

课堂观察活动与实践的反思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它蕴涵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为课堂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第二,课堂情境具有变化迅速,事件发生的同时性、即时性等特点,如果像日常听课那样凭经验而为,这样观察的成效就不大。而现代课堂观察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能够对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作更加细致、深入地记录与研究,这是一般听课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通过学习,我对课堂观察和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课堂实践观察对教师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教师探究课堂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首先就要研究被观察的同行及其课堂,提出清晰的观察目的,制作观察量表,还要充分考虑适合自己的观察与记录方式。教师进入现场后,要

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运用量表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课堂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这无疑是一项严肃而专业的研究工作,事实上也是一种适合教师实践场景的研究方法。 第二,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课前会议是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提供讨论、反思教案的机会,着重解决两个问题:被观察者说课与确定观察点。进入课堂观察环节,观察者根据观察点,选择观察位置,运用量表做好课堂实录。课后会议时,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分享观察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完成三项任务: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形成几点后续行动的改进建议。第三,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动。从教师所要经历的活动可以看出,课堂观察不是一个教师所能为的,或者说仅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确保课堂观察的质量的,它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包括被观察者)之间,要基于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等要素构成一个合作共同体。教师借助于合作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促使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四,增进专业反省意识。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有效刺激,课前会议的讨论,课后会议的反馈、反省与评议,足以使观察者、被观察者对于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形成不平衡,进而引发批判、质疑先前行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上传: 连文亮更新时间:2012-12-27 22:41:25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过去更多的是说听课评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老师们思考后再回答)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 日常的不自觉的日常的细致的细致而系统的 低层次高层次 观察具体情况的观察具体问题的观察 (3)理论性 教育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正确走向。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课堂观察的实施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三、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第二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教师从事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的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2.研究的准备——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 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 3.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记录、问卷调查、访谈); 4.分析与思考——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如何实行课堂观察? 2007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告了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相关内容之后,北京、宁夏、浙江等地多所学校的教师相继前往观摩、研讨,并积极倡导组建课堂观察联合体。不过,在深入展开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种种问题和疑惑,比如:进入课堂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得来的资料又如何分析,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实行探讨。 一、关于观察点的确定 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个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所以,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观察仅仅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水准)、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所以,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例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需要增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就学科教研组来说,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实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 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但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所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

浅谈小学英语如何抓好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如何抓好课堂教学 —《英语学习策略》读书笔记 就我们当前的现状来看,小学英语在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中还没有与语文、数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英语还不是太重视。英语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老师在诸多的工作中,我认为最应该抓好就是课堂教学。英语不像语、数学有着充足的时间,有课下辅导,在课堂上没有做好的能够在课下补,随时随地能进行个别辅导。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师所没有的,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抓好宝贵的课堂教学。 一、周密备课,精心设计每节课 知识的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是教师这个职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就是能天天上好课,在备课上,我善于把握课本的知识点、着重点,单元间的联系点,备好整个单元,几乎把整个单元的内容都能够熟记于心,反复翻看教参教材,找出每节课的最佳切入点,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设计中注意动静结合。 松自由的学习。我不赞成从头至尾都让学生激动不已的课,特别是高年级课堂上如果学生静不下心来,就不可能学进去,总让学生处于一个“静”的状态下,学生显得没有生气,,学习效率也就不会高,在课堂上,我采取的方法是先静后动,静动结合,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思想最集中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阶段授新课,让学生

明白本节课要学的知识点,新知就会很快融入孩子们的脑中。要让学生们能够继续保持清醒的大脑,需要及时的调节状态,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够很好的“动”起来,比如做游戏,小组互动等等,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个阶段我不去过多注意孩子们的细节,多鼓励,使学生们轻的课,不适合这样做,我们的常规课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出发,从孩子们真正的课堂需要出发,较好的完成课堂任务。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的学生养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堂上他们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不算太难,很多的后进生往往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其学习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课堂上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去非常重要的,我采取了较多的方法,有时孩子们下课玩得很疯,上课时情绪难以平静,我先让他们静息下来,同时听英语歌曲,声音要很低,学生情绪就会很快平静,有时,我讲一些关于英语方面的笑话,把学生的情绪拉回到英语课堂,总之,我认为英语教师应该象一块磁铁把学生的目光完全吸引过来,我感觉老师课堂上时不时发脾气对学生学习非常不利,有时批评一个学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影响到教师的讲课情绪,我与学生达成一种默契,课堂上我常用眼神和手势提醒个别学生,代替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自身修养,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