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论文

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论文

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论文
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论文

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

XXX1XXX2 XXX3 XXX4

(XXX大学 XXX学院 XXX专业)

摘要:为了解细胞胞吞作用知识,观察胞吞作用的具体过程,细胞胞吞作用的观察实验一直是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开放性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植物细胞胞吞作用观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质壁分离差速离心法制备原生质体,运用FM4-64膜染料对原生质体进行标记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对胞吞作用进行观察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胞吞作用;原生质体;FM4-64膜染料;脂质生物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Cell observation of swallowing function

Ju hao-min1;chen chen2;hu zhi3;song xin-yi4

(1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 P.R.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endocytosis and to observe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it,Cell observation of swallowing function experiment has been a biology related majors open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In this paper,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In view of the plant cell effect observation are studied,Protoplast preparation from mass wall separa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FM4-64 to tag and protoplast membrane dye cell swallowing function through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observation method.During the experiment this method achieved good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Cell swallowing function;protoplast;FM4-64 membrane dye;Lipid biofilm

胞吞作用是是细胞摄取胞外物质的方式,也称入胞作用或内吞作用,质膜四陷将所摄取的液体或颗粒物质包裹,逐渐成泡,脂双层融合、箍断,形成细胞内的独立小泡。FM4-64膜染料是水溶性的苯乙烯类复合物,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使用方便,常广泛用于质膜和囊泡等的各类研究。FM4-64染料与质膜及内膜细胞器特异结合后发出高强度的荧光,但此染料需要借助胞吞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胞吞后回收的囊泡因吞进细胞内部而被荧光标记,FM4-64在水相中没有荧光,只有插入脂质生物膜后才显示较强的荧光,利用这种荧光探针能够对细胞的胞吞过程进行有效标记。

1细胞胞吞作用观察方法

1.1原生质体的分离

取o.5g干燥新鲜菠菜叶,切成细丝放入酶液中在25℃-18℃黑暗条件下酶解1-2h,在显微镜下观察直到产生足够的原生质体。用200目网过滤除去完全消化的叶片等残渣,在600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加入洗液在相同条件离心2分钟,弃去上清液,将混有1ml的洗液吸出,铺于20%的糖溶液上,相同条件下再离心2分钟,用移液器轻轻将20%蔗糖溶液和13%的洗液之间状态好的原生质体吸出,放于干净离心管中,加入4ml 13%的洗液,相同条件离心2分钟,弃上清,得到的是最终的原生质体。

1.2胞吞作用观察

吸取1-2滴原生质体悬液滴入小培养皿,静置8-10分钟,使其停止运动,缓缓滴加2滴FM4-64膜染料,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分别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在荧光显微镜上观察细胞的胞吞过程。

2细胞胞吞作用结果

胞吞作用观察的荧光结果见图1-4

图1 染色后5分钟荧光现象

Fig.1 Fluorescent staining after 5 minutes

图2 染色后10分钟荧光现象Fig.2 Fluorescent staining after 10 minutes

图3 染色后15分钟荧光现象Fig.3 Fluorescent staining after 15 minutes

图4 染色后5分钟荧光现象

Fig.4 Fluorescent staining after 20 minutes

4结论

利用质壁分离和差速离心法制备状态好的原生质及其荧光观标来观植物细胞的胞吞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因为试验条件技术有限,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图像清晰度不够高,只能看到细胞整体被标记,但不能够清晰看到细质膜和囊泡等分别被标记。要想得到较好的试验效果,希望能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样品观察。

参考文献

[1] 马力耕,唐志军,王秀娟,等.玉米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4):71-73.

[2] 陈宜张. 近年细胞单分子研究的重要进展[J]. 生命科学,2008,20 (1): 1 - 2.

[3] 彭玲主编.普通生物学实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p65.

[4] 邢朝斌,沈海龙,赵星宇,等.刺五加幼叶原生质体的分离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2):288-290.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结构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D:应用)。 (3)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主要化合物(D:应用)。 (4)内质网、核糖体的主要功能(C: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何细胞质的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变化观点的教育。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何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何功能、局部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以及对如何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能力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⑶通过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②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的主要功能。 (2)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特性?为什么说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学生回答:略。 小结指出: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与周围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此外,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如分泌、排泄、免疫等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

性密切有关。 总之,细胞膜维系着整个细胞的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正常地有序地进行。 那么,细胞膜之内、细胞核之外的细胞质里有哪些细微的结构,它们有什么功能呢? 2.本课时主要讲述细胞质的组成和四种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核糖体),以了解细胞器的功能为重点,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统一为主线,运用模型、挂图、投影或绘板图等加强直观教学。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活细胞,细胞质呈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各种酶等。 细胞质基质主要功能: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细胞质的基质中悬浮着多种细胞器。每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完成各自专有的功能。 4.真核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 (1)线粒体 让学生观看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找找有无线粒体,大致什么形态。 分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大多呈颗粒状、短线状,由此得名。 功能:教师举例,由学生思考推论线粒体的功能。 例①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 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②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③线粒体一般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地移动,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让学生分析上述例子,说明线粒体有何功能,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教师加以引导,由学生得出结论: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人称线粒体为细胞内供能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是动态的,有利于提供能量。 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线粒体又是如何提供的? 教师指出,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等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 结论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呢? 讲解线粒体结构时,教师随讲随板图,以利及时突出这些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小结时再用色彩鲜明且有立体感的挂图,由学生来讲有哪些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利学生理解掌握以下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复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比较。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细胞学说 (1)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和。 (2) 主要内容有;;。(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 (2)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它的细胞内含有。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三)细胞膜 (1)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采用的红细胞,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没有和众多的。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实验用的细胞放入中,细胞会胀破。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和,此外还有少量的。脂质中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有:将每个细胞与隔离开,维持了细胞的相对稳定,

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细胞也主要通过_________有选择地从_________获取控制物质细胞,细胞内的等重要成分不能流失到细胞外;进行细胞间的,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的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的交流,也有赖于的交流。 (4)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作用。 重难点突破: 1.细菌、蓝藻等是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是真核生物 (1)怎样区分细菌、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属于真菌,其余带有“菌”字的一般为细菌;另外“菌”字前有“球”、“杆”、“弧”等字的一定为细菌 (2)怎样区分“藻类”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其余如绿藻、红藻、褐藻等都是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等;红藻如紫菜等;褐藻如海带等 (3)易混淆的概念: ①原生生物不等于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都是真核生物。 2.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充当细胞膜制备原料的原因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②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的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 细胞膜中的脂质也称膜脂,脂质种类很多,最主要是磷脂,超过膜脂总量的50%,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些磷脂分子中的两条脂肪酸链,一条链是饱和的,另一条链是不饱和的。不饱和的脂肪酸链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膜流动性的大小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温度高流动性大,温度低流动性小。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其中有的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如载体;有的是酶,能催化与膜有关的生化反应;有的是激素或其他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受体。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具体种类是不同的,所以其生理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细胞膜中的糖类是少量的,主要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是细胞膜上的标记物,与细胞的识别有关,如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即为糖蛋白。 4.关于细胞的相互识别 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发生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主要是糖蛋白。

干细胞论文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摘要:干细胞是最具代表性的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研究是21世纪的热点之一。通过研究干细胞分裂分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对它进行人为的利用从而造福于人类。目前由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正在逐渐向临床方面发展并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本文就是对干细胞﹙主要为胚胎干细胞﹚进行的一些基本介绍、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突破以及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热点调控机制利用理论临床进展思考 一、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的介绍 1、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尚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2、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外分化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也能分化形成各种细胞系,如造血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 ﹙参考文献:1生命科学导论宋思扬2 生命科学概论裘娟萍钱海丰﹚ 二、干细胞的研究新成果 个人思考:根据对干细胞的理解不难看出通过对干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全面认识,掌握其调控的机制并人为地加以诱导与生成所需要的目标产物,对医学中的创伤修复,组织器官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很多束手无策的疾病﹙已知发病原理却尚未找到解决途径或未知发病原理﹚、为数稀少的器官和异体捐赠免疫排斥的反应,这一项突破性进展进展无疑将成为21世纪的史诗。中心法则中DNA 与RNA都是至关重要的调控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转录因子、酶、蛋白质、化合物、受体、基因等其他因素。 1.1 Nanog Nanog转录因子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维持有着重要的意义。Nanog转录因子的活化能够使得人ES细胞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并同时抑制细胞表达促分化基因。而在缺失Nanog正调控分子FoxD3的小鼠胚胎中,由于Nanog的低表达,小鼠的胚胎在植入后不久即由于缺失上胚层而死亡,若将内细胞团与ES细胞内0ct4和Nanog因子去除,则会导致其失去多能性以及分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C:理解)。 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D:应用)。 3.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C:理解)。 4.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理解)。 教学重点 1.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教学用具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投影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问细胞膜包裹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 (回答: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范围包括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初中阶段,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过细胞,看到的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胳状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放大几十万倍甚至几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质中不仅有液态的基质,还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细胞器。它们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基质是除去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呈液态,含有水、无机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酶等多种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并讲解。) 提问:从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看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的形态有何不同? (回答:基质为液态,没有固定形状。而细胞器有特定的形态结构。) 讲述:细胞器是由原生质所分化的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细胞器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出示线粒体投影片) 讲述: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外膜将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隔开形成界面,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在线粒体内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人把它毗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结合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①线粒体壁的膜结构,有何功能?(学生结合前面知识回答:能选择吸收物质,对线粒体功能有利。) ②内膜向内突起成嵴,有何意义? (回答:增大内膜的面积、增加酶的分布。) ③线粒体内酶的功能是什么?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

干细胞研究论文细胞培养论文

干细胞研究论文细胞培养论文 肺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摘要】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最近,科学家们提出“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其中很小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是恶性肿瘤发生、耐药、复发及转移的根源。因此人们希望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找到根治肺癌的途径。 【关键词】肺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 目前,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15%。科学家们通过总结大量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生物学相似性后,提出“肿瘤干细胞” (TSC)理论。该理论的提出为肺癌的治疗带来曙光。 1 干细胞 干细胞(SC)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在其内在机制和周围环境中的信号调控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了干细胞的数量稳定。一旦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信号传导途径发生错误,将导致这一平衡被打乱,引起高度协调的干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失调,导致肿瘤发生。 2 肿瘤干细胞 2001年,科学家们提出了TSC理论,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其中很小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决定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播散和对各种治疗是否敏感[1~3]。TSC的最早报道见于白血病。Ai-Hajj等发现乳腺癌干细胞,首次证明了在实体瘤中TSC的存在。目前已成功分离并鉴定的实体

TSC包括脑肿瘤、结肠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及胰腺癌等,肺癌TSC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 3 肺癌干细胞 3.1 肺癌干细胞的发现 2005年Kim等从大鼠细支气管、肺泡管结合部分离出Sca-1+CD45-Pacam-CD34- 细胞,其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称之为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并认为BASCs可能是肺腺癌的起源细胞。2006年,黄盛东等发现,A549细胞悬浮培养可形成3种类型的克隆集落,其中Holoelone型克隆体具有干细胞特性。2007年,Summer等从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肺内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o等发现肺癌SP细胞较非SP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瘤性, 表达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等多种ABC家族膜转运蛋白。Eramo等在人的肺癌组织中发现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的CD133+细胞,其具有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被命名为肺癌干细胞。 3.2 肺癌干细胞的分选方法:肺癌干细胞的分选主要采用三种方法:A.应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进行分选;B.根据SP表型进行TSC的分选;C.利用干、祖细胞中ALDH的含量较高进行分选。 细胞表面标志物是分选肺癌肿瘤干细胞的关键。Kim等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Sca+/CD45-/Pecam-/CD34+的支气管肺泡干细胞,肺腺癌肿瘤干细胞亦存在与BASCs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另一表面标志物是CD133。Eramo等发现CD133+细胞在肺癌标本中普遍存在,但含量较低。科学家们还发现,CD133+肺癌细胞可无血清悬浮培养,含血清培养出现分化; 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更易形成与原发瘤表型一致的肿瘤,更具耐药性。上述研究显示CD133+细胞可能包含了肺癌干细胞,且和肺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但Meng等[19]对肺癌细胞株中的

干细胞论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干细胞研究进展论文

干细胞论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干细胞研究进展论文: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从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室病房期间(21~56 d)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患者心理状况良好,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也影响移植顺利进行和成功,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交往中,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转归和恢复[1]。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往往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移植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应对。因此,密切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46岁。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移植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 2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自身认知评价体系不同的患者对同一刺激情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2]。迟钝者对应激视而不见,情绪反应轻;敏感者对应激性刺激很敏感,容易出现内心不安、焦虑。焦虑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年轻、女性、文化程度低和经济状况差等患者,接受移植时焦虑情绪较严重。(该组患者学历:大学1例,高中文化2例,小学5例)。 2.2 环境因素患者在预处理期由普通病房转入无菌层流洁净室,由于空间小,机器噪音吵、娱乐工具少、饮食受限、无菌条件的要求,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的限制等,一时难以适应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应激。 2.3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预处理阶段大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可发并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3]包括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移植物抗宿主病、间质性肺炎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带来严

干细胞论文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动物学 姓名:高丽 学号:31108031

摘要: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c)具备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回避了伦理问题,因此具有广泛且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 细胞有操作简便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如创建人类疾病的遗传模型,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器官移植,改善动物生产性状和抗病性,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本论文综述了iPS 细胞的诱导方式、诱导相关的诱导方式、iPS 细胞诱导相关的影响因素、iPS 细胞的发育潜能、iPS 细胞的重编程机制以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iPS 细胞、诱导方式、诱导方式、影响因素、发育潜能、重编程机制、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通过在体细胞中转入几个特定的转录因子,实现体细胞核的重编程而获得的可不断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类胚胎干细胞样细胞。2006年Takahashi 和Yamanaka[1]从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相关的24个候选因子中筛选出4个转录因子组合Oct3/4、Sox2、c-Myc和KlF4,利用逆转录病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鼠尾成纤维细胞,成功诱导出小鼠iPS细胞。这一消息在生物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国内外科学家们开始对iPS技术产生极大的兴趣。正是因为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有相同的发育潜能,并且它的获得不需要摧毁早期胚胎,从而避免引发伦理道德争论,所以迄 今研究iPS细胞的热潮仍在持续,并且未来有可能替代胚胎干细胞用于临床研究[2]。 1 iPS 细胞的诱导方式 1.1 病毒载体诱导法 病毒载体诱导法是iPS 细胞早期研究的主要应用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且效果显著,其主要原理是:将外源刺激因子克隆到病毒基因组中,再通过病毒对受体细胞的感染而将病毒基因组序列和外源刺激因子永久性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DNA 中,使外源刺激因子在一定阶段发挥作用,诱导受体细胞完成重编程过程[2]。 1.2质粒转化诱导法 质粒转化诱导法的核心原理是:将含有与重编程相关的转录因子插入到质粒载体上,并采用一定方式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质粒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可在一定阶段于受体细胞中表达这些外源转录刺激因子,从而完成重编程过程。在此过程中,转录因子本身并不插入受体细

干细胞研究进展汇编

分子免疫学课程论文

干细胞研究进展 张现宁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0000)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各种组织器官的最初来源。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干细胞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医药学中的多个领域。目前研究的干细胞种类众多,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来源、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应用,以及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干细胞来源生物学特征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前言:干细胞如同植物细胞或组织经组织培养后再生新植株一样,能够分化形成一个新的动物生命体。这打破了科学界对细胞的命运在胚胎期就已经确定并不可逆转的认识,为动物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并且对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离和体外培养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技术不断成熟,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激起了生命科学界强烈反响,世界各国都专门设立专项用于干细胞的研究,有关干细胞的理论也不断被完善。 1 干细胞基础 1.1 干细胞的来源与发展 干细胞(stem cell ,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干细胞。干细胞这个词最初是在19世纪的生物学文献中出现,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应用干细胞一词,专门用以描述存在于寄生虫,如蠕虫、线虫、蛔虫等生殖系的祖细胞。1983年,Sulston在文献中记录,从对线虫细胞系研究中,表明生殖系祖细胞的早期细胞分裂物仍保持有关亲代分裂球特性,并证明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这种观点与目前所认识的干细胞特性较接近。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多纳尔·托马斯发表论文称,如果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从而开始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临床疾病治疗。1998年11月,美国科学家Thomason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了人体胚胎干细胞。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组织,所以,可能被用来取代病人体内坏损的组织细胞,达到治病的目的,从而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一年后的1999年3月,美国科学家Goodell发现小鼠肌肉组织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成血细胞。这一发现立即被世界各国科学家证实,并且发现,人成体干细胞同样具有横向分化功能[1]。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干细胞研究,其研究种类众多,发展迅速,理论和技术被不断完善。1999年,《Science》将干细胞研究评为21世纪最重要的10项研究领域之首,2007年三位科学家因在胚胎干细胞与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咯噔因在在体细胞重编为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在未来中干细胞依旧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终将为人类重大疾病的根治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2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2.1 干细胞的生化和形态特性:各种干细胞在形态上有一些共性,细胞较小,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质比较大。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弥散,核仁较明显。细胞质内除含有游离核糖体外,其它细胞器均少且小。不同种类的干细胞生化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这与其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10走近细胞典型考题

走近细胞典型考题 3.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C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1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细菌只是细胞层次 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 C.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D.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完整结构 1、(2009·广东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 A.细胞学说 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 D.中心法则 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没有细胞器,但有细胞壁 B.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染色体 C.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 D.进行有丝分裂、遵循遗传定律 4. 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颤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颤藻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 1、图abc分别是三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3.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鸽子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9年的H1N1高致病流感在全球人群中传播,引起世界恐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 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C.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与鸭、鹅、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doc资料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节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细胞膜的功能、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本节着重用生活事例,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探索事物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此节课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历程,切身感受科学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描述生物膜的结构。 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通过生物膜模型建立过程的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说课稿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说课稿: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版)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核的特性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种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等。细胞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与绪论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学习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是整个生物学学习的理论基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还是生物新陈代谢、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的重要基础,也是以后深造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这节内容还隐含着整体与局部,个性与共性,物质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 1.理解细胞各部分的成分和功能 2.应用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 3.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 4.理解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 2、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将知识用图表系统的表示出来。 3、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阐明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及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涉及到细胞膜、核、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应用,涵盖了本节的所有知识点。学生理解其原理,就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1、分析细胞质基质及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性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 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课中,明显的体现出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生物中细胞器的结构特性决定功能特性,这涉及到哲学知识中的辨证理论,对此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同时,这一节课图形图像特比多,而学生整体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很差,并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必备能力。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所以把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放在本节课首位,当作重中之重要加以讲解和应用。 教学用具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投影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等。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微观世界,相关结构复杂,概念多,过去由于受侧重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对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层静态的分割层面,难于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把抽象转为直观,使学生真正能理解教学内容,我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具。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讲述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故本节选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细胞质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合讲述的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好。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学生对图形、图像的认识和理解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我采取分析知识,寻找内在联系;利用直观的图形、动画、图表、归纳总结规律;巧设问题,及时应用训练的办法来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资料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内容: 1. 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 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 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 一个细胞可分裂形成组织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细胞小的原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有利物质的交换(相对表面积大)和转运。 细胞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理活跃的常常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往往较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生质体 1.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和染色质: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细胞质 (1)质膜(细胞膜或原生质膜) 定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 生物膜: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的总称。 质膜的化学成分:类脂和蛋白质。 单位膜: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结构为一个单位的膜。 膜的功能:

a.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性”(主要) b.排出代谢废物 c.主动运输 d.信息传递 e.抵御细菌的感染 f.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2)细胞器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具双层膜的:质体、线粒体 具单层膜的: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微体 具半层膜的:圆球体 无膜结构的:核糖体、微管和微丝。 ①质体 种类: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转化: 三种质体的比较 ②线粒体 形状:常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外膜、内膜、嵴、基质。 功能:呼吸释放能量,动力车间。 ③内质网 形态与结构: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类型: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 功能:粗糙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毕业论文正文

前言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是胚胎源性多能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着床后胚原始生殖细胞(Primor- dial germ ceils,PGCs )分离和克隆出来的一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全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1]。这两类细胞均可分化为包括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心肌细胞等在的各种细胞[2]。ESCs的发育全能性备受科学界的关注,而它所具有的广泛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当今国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第一章 ESCs 研究中的相关知识 1.1 胚胎干细胞 1981年英国剑桥大学Evans和Kaufman首次对延迟着床的小鼠囊胚进行体外培养,首次分离得到小鼠ESCs。此后,人们又相继用不同的方法从猪、牛、兔、羊、猴等哺乳动物分离得到 ESCs。迟至1998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生物学家 James Thomson及其同事才首次分离、建成了第一个人的胚胎干细胞系[3]。这一成果给移植治疗、药物发现及筛选等等带来深远的影响,打开了在体外培养更多类型的可供移植治疗的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大门。 1.2 胚胎生殖细胞 (Embryonic germ cells,EGCs) EGCs是来自于早期胎儿生殖嵴的PGCs,是早期胚胎多能干细胞中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能力,能分化成代表三个胚层组织细胞能力的干细胞。Matsui等(1992 )和Res- nick等(1992)体外长期培养小鼠PGCs,建立了小鼠PGCs系,发现在适宜条件下,其在形态上和发育上类似于 ESCs,称为EGCst[4]。1998年,美国学者Shamb- lott等首先从受精后5—9周的人胚胎生殖嵴分离,培养并建立了EGCs系。 1.3 原始生殖细胞 PGCs是生殖谱系区别于体细胞的最初形式,是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祖细胞,早在1980年以前,Jeon和Brinster就分别对小鼠的PGCs的形态结构和能量代进行了研究;1992年,Matsui 等和Resniek等以分离小鼠胎儿的PGCs为材料,培养传代获得ESCs.从而首次较为全面地证实PGCs同样可以作为ESCs分离克隆的原材料[5]。

七年级生物细胞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解释了细胞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D.认为细胞有自己的生命,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单位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相同 B.一个大肠杆菌对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C.病毒是目前知道的最小的生命系统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含非生物成分 3.下列对归纳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B.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C.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法D.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例外 4.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 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侧是细胞膜的外面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氧气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5.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得到更新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具有识别外界信息的作用 D.细胞膜上的磷脂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 6.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碳原子,3的种类约20种B.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碳原子,2表示肽键3不能表示H原子

造血干细胞论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细胞论文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725083);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 RT0702);卫生部公益专项基金(200802027)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北京100044 电子信箱:l pxu_0415@s i na.co m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治 许兰平 文章编号:1005-2194(2010)11-1059-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提要: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 m phopro 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ema topo i e ti c ste m ce lltransplanta ti on,H SCT)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多数与Epste i n Ba rr病毒感染有关,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因早期PTLD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本文就H SCT后PTL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D i agnosis and m anagemen t of post transp l ant l y m phoproliferative d isorders. X U Lan p ing.Instit ute of H e matology&D epart m ent of Pa t hology,Peop le H osp it al,B eij i ng Universit y,B eij i ng100044,China Summ ary:P ost transplant ly m phopro liferative d isorders(PT LD)i s one of t he most po ten tia lly life threaten i ng comp lica ti ons a fter hema topo i e tic ste m cell transp l antati on,and i s m ostly asso ciated w it h Epste i n Barr v irus (EB V)i nfection.PT LD m ay have a w i de range o f cli n i ca lm an ifesta ti ons and patho l og ical c l assifi cations.T he rap id prog ressi on and h i gh fata lit y o f ear l y PTLD should prompt c li n icians to a ti m e l y d i agnosis.Th is paper presents a rev ie w of t he latest update on ep i de m i o l ogy,pathog enesis,cli n i ca l m an ifestati ons,d i agnos i s and m anage m ent of post H SCT PTLD. K eyword s:he m atopo ieti c stem cell transp l antati on;ly m phopro liferative d isorders 许兰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主要集中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的临床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作为副 主编编写 血液病治疗问答,多次参编 教材和专著,发表造血干细胞移植文章 数十篇,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 干细胞应用学组成员,北京医师协会血 液学分会委员,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专家, 白血病!淋巴瘤 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杂志编委。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 lant ly m pho proliferati ve d i so rders,PTLD)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并非罕见,早期发病的PTLD往往以急性广泛播散性起病,进展迅速,可以在短期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非常有必要。 1 流行病学资料 按PTLD发生时间,PTLD可以发生在移植后1年内,也可以发生在移植1年后,以前者危害最大。 文献报道,在传统的骨髓移植中PTLD发生率不足1%,当存在高危因素时,发生率可高达15%~25%。W e i nstock通过对235个移植中心的资料分析,发现H SCT 后第一年PTLD发生的危险因素:(1)非血缘或配型不合的亲源供者移植,(2)体外去T细胞(H SCT),(3)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CD3单抗。具备第一个危险因素时,PTLD发生率1%~5%,如果同时具备两个危险因素, PTLD发生率约8%,同时具备3个高危因素,PTLD发生率高达22%。而移植一年以后发生的PT LD仅与慢性GVHD 有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报道的PT LD发生率分别为:配型相合移植0 3%(只发生在应用了ATG进行R I C预处理的患者中),非体外去T但是应用了ATG的半相合移植发生比率为3 4%,非血缘移植2 3%。 2 发病机制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感染的EBV,感染了EBV的B淋巴细胞转化为瘤性细胞而导致PTLD。绝大多数的PTLD与EB病毒感染有关,80%~ 90%的患者中体内发现了EBV的早期RNA、潜伏感染膜蛋白和或者EBV DNA。仅10%~15%起源于T淋巴细胞;大部分PT LD来源于B淋巴细胞。H SCT后PTLD的细胞来源大多为供者。 1059 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上海生命科学等级考细胞结构基础复习一

细胞结构基础复习 一.选择题(共31小题) 1.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 是细胞壁 B.M 中的溶液渗透压大于N中的溶液渗透压 C.M 的颜色变深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N 的空间越大 2.如图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决定DNA分子多样性的结 构是() A.①B.②C.③D.④ 3.线粒体内的mtu1基因突变后,会导致3种“氨基酸运载工具”无法准确识别相关信息,从而无法合成蛋白质。由此可知,该基因突变阻断了下列活动中的() A.DNA→DNA B.DNA→RNA C.DNA→蛋白质D.RNA→蛋白质4.如图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观察到的某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原生质层内外水分始终维持动态平衡 B.若B/A值越大,说明滴加的蔗糖溶液浓度越大 C.若B/A 值越小,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小 D.图中细胞有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 5.临床上可利用噬菌体来抑制绿脓杆菌感染,帮助严重烧伤病人度过感染关。这是因为噬菌体是() 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RNA 病毒

6.某多肽化合物水解后可得到下列三种氨基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含三个肽键 B.甘氨酸的R 基是﹣COOH C.该多肽是三肽化合物 D.赖氨酸的R 基中含有﹣NH2 7.来自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有诸多差异,以下关于两者的描述错误的是()A.DNA不完全相同B.RNA不完全相同 C.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糖类不完全相同 8.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中的与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相关 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转录B.②表示翻译 C.①发生在细胞核D.②发生在细胞质 9.某小组用如图所示卡片搭建DNA分子模型,其中“P”有30个,“C”有10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表示核糖 B.“T”表示尿嘧啶 C.若要充分利用“P”和“C”,需60个“D” D.若要充分利用“P”和“C”,需5个“A” 10.下列关于水绵和颤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水绵有细胞结构B.水绵有成形的细胞核 C.颤藻无细胞结构D.颤藻无成形的细胞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